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8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3 G34突变型弥漫性半球胶质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张颖 王瑞芬 +3 位作者 管雯斌 乔萌 霍瑜 王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半球胶质瘤,H3 G34突变型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弥漫半球胶质瘤,H3 G34突变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Sanger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1~14岁,平均12.5岁。肿瘤... 目的探讨弥漫半球胶质瘤,H3 G34突变型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弥漫半球胶质瘤,H3 G34突变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Sanger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1~14岁,平均12.5岁。肿瘤最大径7.14~7.25 cm。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片状浸润性生长,细胞密度高,血管丰富,大部分区域肿瘤呈胚胎性肿瘤样,部分区域肿瘤呈胶质母细胞瘤样,肿瘤细胞核质比高,异型性大,核分裂象密集区约20个/2 mm 2,见大片出血及坏死。免疫组化均示GFAP阳性,ATRX表达缺失,p53为野生型,Olig2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60%~70%。其中1例H3G34V免疫组化阳性,Sanger测序H3F3A基因检测示H3 G34V突变;另1例H3G34R免疫组化阴性,Sanger测序H3F3A基因检测示H3 G34R突变;MGMT甲基化阳性。结论弥漫半球胶质瘤,H3 G34突变型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其在影像学、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中均有独特特征,需要与多种儿童高级别脑肿瘤鉴别,其准确诊断对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半球胶质瘤 h3G34R h3G34V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3K27me3修饰缺失上调弥漫型胃癌细胞中SLC7A11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原锋 刘文康 +8 位作者 储召乐 刘碧颖 侯永英 吴林育 李先锋 陈东风 王涛 王斌 杨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目的描绘弥漫型胃癌组织中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修饰的全基因组分布图谱,通过鉴定H3K27me3所调控的关键靶基因,初步探究H3K27me3修饰重编程可能调控弥漫型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样本来源于2021-2023年... 目的描绘弥漫型胃癌组织中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修饰的全基因组分布图谱,通过鉴定H3K27me3所调控的关键靶基因,初步探究H3K27me3修饰重编程可能调控弥漫型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样本来源于2021-2023年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及手术室胃肠外科组接受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共收集到正常组患者14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6岁;胃癌组患者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3岁。采用染色质靶向剪切及转座酶技术(cleavage under target and tagmentation,CUT&Tag)捕获基因组H3K27me3修饰区域,分析H3K27me3修饰重编程特征。整合转录组(RNA‐Seq)测序数据、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high‐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Hi‐C)及已发表的公共单细胞数据,分析H3K27me3修饰重编程在弥漫型胃癌细胞中所调控靶基因。结果CUT&Tag和RNA测序数据质量符合下游分析标准,正常胃黏膜组织和弥漫型胃癌组织的组蛋白H3K27me3修饰均主要分布于远端基因间区和内含子区。相较于正常组织,胃癌组织的H3K27me3修饰存在显著的重编程特征,表现为H3K27me3总体信号强度明显降低。其中缺失的2912个H3K27me3信号峰可能导致822个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这些基因中上调最显著(信号值强度的差异倍数≥2,P<0.05)的56个基因主要富集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其中甲硫氨酸转运体SLC7A5和胱氨酸转运体SLC7A1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最高。单细胞数据提示,弥漫型胃癌组织中SLC7A11的异常高表达主要存在于肿瘤上皮细胞。利用公共数据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进一步验证SLC7A11在弥漫型胃癌中高表达,且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结论组蛋白H3K27me3修饰重编程是弥漫型胃癌的重要表观遗传学特征;组蛋白H3K27me3修饰缺失可能上调肿瘤细胞SLC7A11表达,进而促进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K27me3 组蛋白修饰 表观遗传 弥漫型胃癌 溶质载体家族7A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N对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罗益欣 王杏 +3 位作者 刘正龙 余超 邓承继 丁军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针对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因碳含量的降低致使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和抗侵蚀性能恶化,难以适应冶炼技术发展等问题,以电熔白刚玉、α-Al_(2)O_(3)微粉、Al粉、Si粉和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采用h-BN为添加剂制备低碳Al_(2)O_(3)-C耐火材... 针对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因碳含量的降低致使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和抗侵蚀性能恶化,难以适应冶炼技术发展等问题,以电熔白刚玉、α-Al_(2)O_(3)微粉、Al粉、Si粉和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采用h-BN为添加剂制备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研究h-BN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3%、5%)对低碳Al_(2)O_(3)-C耐火材料物相组成、抗氧化性能、抗侵蚀性能等的影响,并结合热力学模拟分析揭示h-BN对Al_(2)O_(3)-C耐火材料抗侵蚀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h-BN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经1 600℃热处理后内部陶瓷相含量增加;高温氧化环境下,h-BN促进了试样脱碳层中Al_(18)B_(4)O_(33)和Al_(6)Si_(2)O_(13)的生成,从而改善了耐火材料的抗氧化性能;h-BN通过提高熔渣黏度以及生成高熔点相来增强试样的抗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C耐火材料 h-BN 抗氧化性能 抗侵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的H3K27me3沉默子重塑特征及转录调控功能
4
作者 杜艾贝 任原锋 +9 位作者 储召乐 刘碧颖 李先锋 向俊宇 陈东风 王涛 王斌 郭海英 张璇 李玉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35例胃镜样本(正常胃窦/胃体15例,SRCC 20例)。采用以下多组学分析:染色质可及性测序(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检测染色质开放区域;染色质靶向捕获测序(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捕获H3K27me3沉默子区域;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分析转录组。测序于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完成(符合深度标准)。通过DESeq2筛选H3K27me3相关差异基因(|Log_(2)FC|>1,FDR<0.05),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c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进行功能富集,Homer鉴定转录因子基序,Cytoscape构建调控网络,并使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探讨其调控机制。结果SRCC沉默子主要分布于基因组远端基因间区(占37.06%)。与正常组织相比,SRCC中H3K27me3沉默子信号显著降低(95%CI:1.34~2.30,P=0.007),共鉴定出6257个丢失位点(FDR<0.01)。CUT&Tag和RNA-seq整合分析显示,380个因沉默子丢失而上调的基因显著富集于免疫相关通路,如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OR=4.2,95%CI:2.8~6.3,P=0.002)。免疫组化验证表明,转录因子EHF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SRCC中存在H3K27me3沉默子重塑现象,转录因子EHF可能在SRCC恶性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表观遗传 组蛋白修饰 沉默子 h3K27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MoO3过程中pH对晶型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朱鹏强 杨晓峰 +3 位作者 陈志萍 王高 赵艳茹 张玉莹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1-827,共7页
三氧化钼(MoO_(3))具有多种物相和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在储能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四水合七钼酸铵[(NH_(4))_(6)Mo_(7)O_(24)·4H_(2)O]为钼源,应用水热法制备MoO_(3)。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pH为1时,可制得亚稳态六方相... 三氧化钼(MoO_(3))具有多种物相和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在储能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四水合七钼酸铵[(NH_(4))_(6)Mo_(7)O_(24)·4H_(2)O]为钼源,应用水热法制备MoO_(3)。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pH为1时,可制得亚稳态六方相三氧化钼(h-MoO_(3))。所制得的h-MoO_(3)具有良好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500次循环充放电后电容保持率仍在95%以上。当反应体系pH为0.1时,可制得正交相-三氧化钼(α-MoO_(3))。所制得的α-MoO_(3)表现出较大的比电容特性,当电流密度为0.5 A·g^(-1)时,比电容可达72.3 F·g^(-1)。pH通过影响钼酸根离子存在形式和氨的配位作用实现对MoO_(3)的晶型调控。本研究可为MoO_(3)的可控制备及性能调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oO_(3) α-MoO_(3) 水热法 比电容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吲哚-3-甲醇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6
作者 陈佳琪 黄永兴 +2 位作者 谭翔天 古丽若依·帕尔哈提 毛旭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877,共9页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对肥胖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将24只雌雄各半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普通饲料喂养的空白组(normal chow diet,NCD)、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HFD)、吲哚-3-甲...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对肥胖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将24只雌雄各半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普通饲料喂养的空白组(normal chow diet,NCD)、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HFD)、吲哚-3-甲醇干预的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 and oral intervention of I3C,HFD-I3C,40 mg/kg)。12周后收集小鼠血清,使用^(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各组小鼠血清代谢物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得到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显示NCD组、HFD组和HFD-I3C组交集的差异代谢物为精氨酸琥珀酸和半乳糖,表明I3C可能通过调节精氨酸琥珀酸和半乳糖的代谢发挥抗肥胖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肥胖的发病机制和I3C的抗肥胖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3-甲醇 肥胖 代谢组学 ^(1)h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2)O_(5)/CF_(3)SO_(3)H促进合成4,4′-二氟二苯甲酮
7
作者 付效禹 徐泽锋 朱锦桃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9-642,650,共5页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P_(2)O_(5)-CF_(3)SO_(3)H的促进下与氟苯发生Fri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得到4-氨基-4′-氟二苯甲酮;后者在无水氟化氢中与NaNO_(2)发生桑德迈尔反应得到4,4′-二氟二苯甲酮。对该路线各反应条件进行筛选优化,并...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P_(2)O_(5)-CF_(3)SO_(3)H的促进下与氟苯发生Fri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得到4-氨基-4′-氟二苯甲酮;后者在无水氟化氢中与NaNO_(2)发生桑德迈尔反应得到4,4′-二氟二苯甲酮。对该路线各反应条件进行筛选优化,并通过IR、1H NMR、LC-MS测试手段对各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发生酰基化反应的较优条件为:当物料比为n(对氨基苯甲酸)∶n(氟苯)∶n(CF_(3)SO_(3)H)∶n(P_(2)O_(5))=1∶1.1∶10∶1.25、反应温度20~25℃时,选择性(对位产物/邻位产物)达到98/2,收率92.2%;发生桑德迈尔反应的较优条件为:当物料比为n(4-氨基-4′-氟二苯甲酮)∶n(HF)∶n(NaNO_(2))=1∶7.5∶1.1,选用无水HF作为氟化试剂、加入固体亚硝酸钠发生桑德迈尔反应时,收率86.7%,HPLC纯度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甲酸 P_(2)O_(5)/CF_(3)SO_(3)h促进 4 4′-二氟二苯甲酮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sp^(3))—H键官能化反应构建四取代烯烃类化合物
8
作者 李金坪 王立升 李红亮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7-466,共10页
为了高效合成多取代烯烃类化合物,研究开发了一种利用伯位C(sp^(3))—H键偕二芳基化构建四取代烯烃类化合物的方法。以2-(2-苯基-丙基)吡啶类衍生物1与2-(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碘苯2为原料,通过金属钯组合氨基酸配体催化γ... 为了高效合成多取代烯烃类化合物,研究开发了一种利用伯位C(sp^(3))—H键偕二芳基化构建四取代烯烃类化合物的方法。以2-(2-苯基-丙基)吡啶类衍生物1与2-(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碘苯2为原料,通过金属钯组合氨基酸配体催化γ-位甲基-C(sp^(3))—H键进行双芳基化,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物质的量之比为n(1)∶n(2)=1.0∶1.5;Pd(OAc)_(2)的摩尔分数为10.0%;N-乙酰-L-缬氨酸配体的摩尔分数为15.0%;对二甲苯为溶剂,110℃时反应16 h为最优条件。经柱层析分离可得3-甲基-2-(2,3,3-三苯基烯丙基)吡啶3a,收率最高可达78%。产物经^(1)H NMR和^(13)C NMR进行结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取代烯烃 C(sp^(3))—h键偕二芳基化 金属钯 氨基酸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9a介导双氢青蒿素对肺腺癌B7H3分子调控
9
作者 朱亚玉 凌惠娟 +2 位作者 牛可 唐静 陈礼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4-610,共7页
目的探究microRNA-29a(miR-29a)介导双氢青蒿素(DHA)对肺腺癌(LUAD)免疫检查点分子B7H3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B7H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意义。采用小干扰RNA(siRNA)敲减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HCC827中B7H3分子,CCK-8法... 目的探究microRNA-29a(miR-29a)介导双氢青蒿素(DHA)对肺腺癌(LUAD)免疫检查点分子B7H3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B7H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意义。采用小干扰RNA(siRNA)敲减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HCC827中B7H3分子,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将梯度浓度的DHA(0、5、10、25、50、100μmol/L)处理A549与HCC827细胞48 h,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以IC_(50)浓度DHA处理A549和HCC827细胞1、2、3 d,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miR-29a inhibitor转染A549、HCC827细胞,DHA处理后RT-qPCR检测miR-29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7H3表达水平。结果B7H3在肺腺癌中过度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敲低B7H3后A549、HCC827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均P<0.001)。DHA以剂量和时间依赖形式抑制A549、HCC827细胞增殖,IC_(50)分别是30.16μmol/L和7.50μmol/L。DHA上调A549、HCC827细胞miR-29a表达(P<0.001,P<0.01),同时下调B7H3表达(P<0.01,P<0.001)。A549、HCC827细胞转染miR-29a inhibitor后,B7H3表达上调,并且部分逆转DHA对B7H3的下调作用。结论miR-29a介导DHA对肺腺癌B7H3分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双氢青蒿素 B7h3 miR-29a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HA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10
作者 司维 谭茜宇 +3 位作者 徐玲芸 罗廷荣 李晓宁 顾金燕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9-1749,共11页
【目的】获得免疫原性良好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SIV)血凝素(haemagglutinin, HA)头部结构域HA1蛋白,并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用于HA1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扩增A型SIV(A/swine/Guangdong/04... 【目的】获得免疫原性良好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 SIV)血凝素(haemagglutinin, HA)头部结构域HA1蛋白,并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用于HA1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扩增A型SIV(A/swine/Guangdong/04/2005(H3N2))毒株的HA1片段,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3N2-HA1,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阳性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对HA1蛋白表达条件(诱导温度、诱导时间、IPTG浓度)进行优化,通过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将获得的重组蛋白与QuickAntibody-Mouse3W佐剂混合后以肌内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制备H3N2亚型SIV HA1蛋白多克隆抗体,并通过ELISA、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反应性及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3N2-HA1;H3N2亚型SIV HA1重组蛋白在1 mmol/L IPTG 26℃诱导10 h时表达量最高,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蛋白分子质量大小约为39.5 ku。成功制备5株H3N2亚型SIV HA1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均为1∶1 638 400。Western blotting和IFA鉴定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真核表达的H3N2亚型SIV HA1蛋白,与H1N1亚型SIV、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等其他亚型流感病毒的HA1蛋白均不发生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及特异性。【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免疫原性良好的H3N2亚型SIV HA1蛋白,制备了反应性及特异性良好的鼠源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H3N2亚型SIV HA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SIV) h3N2亚型 hA1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及综合防控措施
11
作者 李佳奇 张羽欣 +7 位作者 程双 王恒 杨烨瑾 陈欢 刘华格 王学静 张诚 陈立功 《北方牧业》 2025年第2期27-27,共1页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属于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是人兽共患的重要病原之一。基因组由8个单股负链RNA片段组成,共同编码14种蛋白质。根据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的...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属于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是人兽共患的重要病原之一。基因组由8个单股负链RNA片段组成,共同编码14种蛋白质。根据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的抗原性差异,AIV可细分为18个HA亚型和11个NA亚型。家养水禽被视为野生禽鸟向家禽传播AIV的重要桥梁,对AIV的遗传多样性有关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黏病毒科 禽流感病毒 h3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异质结c-WO_(3)/h-WO_(3)/WO_(3-x)/Ag_(3)PO_(4)的微观结构及光催化性能
12
作者 孙秀玲 贾珊珊 +3 位作者 刘稼民 姜琦涛 关鹏丽 籍文娟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9-55,共7页
在边缘伴随少量缺陷的c-WO_(3)/h-WO_(3)/WO_(3-x)多级纳米片表面原位生长Ag_(3)PO_(4)纳米颗粒,制备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c-WO_(3)/h-WO_(3)/WO_(3-x)/Ag_(3)PO_(4)(简称WAP)。通过XRD、UV-vis DRS、XPS、TEM、SEM表征方法,从微观角度分... 在边缘伴随少量缺陷的c-WO_(3)/h-WO_(3)/WO_(3-x)多级纳米片表面原位生长Ag_(3)PO_(4)纳米颗粒,制备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c-WO_(3)/h-WO_(3)/WO_(3-x)/Ag_(3)PO_(4)(简称WAP)。通过XRD、UV-vis DRS、XPS、TEM、SEM表征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其对RhB在可见光下的降解增强机制与结构-性能关系。结果显示:c-WO_(3)与h-WO_(3)质量比约为1:3,晶粒平均尺寸比为2:1,结晶度为64.25%。在可见光照射下,4 min内c-WO_(3)/h-WO_(3)/WO_(3-x)/Ag_(3)PO_(4)对RhB的降解率高达99.31%,降解系数为0.984 min^(-1)。这归因于晶相比例和晶核尺寸匹配的c-WO_(3)与h-WO_(3)形成了多级同质结纳米片,促使Ag_(3)PO_(4)纳米颗粒能够均匀分散其中;且边缘存在少量的WO_(3-x)缺陷结构,有助于氧化钨与Ag_(3)PO_(4)界面之间紧密结合,促使载流子按照S型模式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WO_(3)/h-WO_(3)/WO_(3-x)/Ag_(3)PO_(4) S型异质结 微观结构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犀角地黄汤调节组蛋白H3K36三甲基化抑制脓毒症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朱晔妍 田芳 +6 位作者 葛凡 闫其祥 孙启蒙 叶乐瑶 余成涛 周江 鲁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7-793,共1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外实验探讨犀角地黄汤(XJDHT)抑制脓毒症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CMSP和HERB数据库筛选XJDHT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OMIM及DisGeNet数据库获取脓毒症与组蛋白H3K36三甲基化(H3K36me3)相关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外实验探讨犀角地黄汤(XJDHT)抑制脓毒症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CMSP和HERB数据库筛选XJDHT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OMIM及DisGeNet数据库获取脓毒症与组蛋白H3K36三甲基化(H3K36me3)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PI),Cytoscape3.9.1筛选核心靶点,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潜在通路,分子对接验证配体-受体结合能力。通过盲肠结扎穿刺术(CLP)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评估术后24 h小鼠存活率和脓毒症评分(MSS),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ELISA检测血清IL-1β、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损伤,免疫荧光检测肝巨噬细胞H3K36me3表达。脂多糖(LPS)诱导THP-1细胞炎症模型,ChIP-qPCR检测细胞IL-1β、TNF-α基因表达域H3K36me3富集,Western blot分析HIF-1α、EGFR、AKT1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共筛选出28个XJDHT的活性成分,对应987个基因靶点,与脓毒症相关的交集靶点为189个。核心靶点包括TNF、IL1B、GAPDH等。富集的相关通路包括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等。分子对接证实核心成分与关键基因均能较好地结合。体内实验证实,与空白组比较,Model组小鼠24 h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MSS评分显著增加(P<0.01),血常规呈免疫失衡状态,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上升(P<0.01)。XJDHT高、低剂量干预显著提高小鼠24 h存活率(P<0.01),降低MSS评分(P<0.01),调节免疫稳态,降低IL-1β和TNF-α表达(P<0.01)。Model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显示肝脏严重炎症损伤,肝脏Kupffer细胞H3K36me3修饰水平显著升高;XJDHT组肝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H3K36me3修饰水平显著下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Model组H3K36me3修饰、IL-1β、TNF-α、HIF-1α、p-AKT1/AKT1、EGFR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XJDHT干预后上述指标下调(P<0.05,P<0.01)。体外实验中,LPS诱导THP-1细胞H3K36me3修饰及IL-1β、TNF-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ChIP-qPCR结果显示IL-1β基因表达域H3K36me3富集(P<0.01);15%XJDHT含药血清处理24 h可降低H3K36me3修饰水平(P<0.01),减少其在IL-1β表达域募集(P<0.01),并拮抗LPS诱导的EGFR、HIF-1α及p-AKT1/AKT1相关通路激活(P<0.05,P<0.01),且HIF-1α激动剂DMOG验证进一步证实XJDHT可能通过调控HIF-1α相关通路抑制H3K36me3介导的炎症表观遗传重塑。结论XJDHT可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免疫稳态,改善脓毒症预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L-1β表达域上H3K36me3的表观遗传修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犀角地黄汤 组蛋白h3K36三甲基化 表观遗传修饰 炎症反应 IL-1β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衍生物Ni/Mn/CoO_(x)-C催化剂的C_(3)H_(6)-SCR脱硝特性研究
14
作者 李炬星 张津威 +2 位作者 宁淑英 胡明涛 苏亚欣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I0002,共1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Ni改性的ZIF-67,并通过碳化氧化衍生制备催化剂.C3H6-SCR性能测试表明,Ni/Mn/CoO_(x)-C在225℃实现了93.2%的NO转化率,N2选择性在225℃后可以保持在86%以上.表征结果显示Ni、Mn共掺杂产生良好的金属协同效应,增加...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Ni改性的ZIF-67,并通过碳化氧化衍生制备催化剂.C3H6-SCR性能测试表明,Ni/Mn/CoO_(x)-C在225℃实现了93.2%的NO转化率,N2选择性在225℃后可以保持在86%以上.表征结果显示Ni、Mn共掺杂产生良好的金属协同效应,增加了催化剂表面有效活性物种,包括吸附氧、Ni^(3+)及Mn^(4+)的相对含量,从而提升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同时Ni/Mn/CoO_(x)-C催化剂具有较低的团聚和更丰富的孔结构,使反应物分子在其表面的吸附效率提高,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6-SCR ZIF-67 碳化氧化 MOFs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调节H3K4me2刺激灵芝生长和灵芝酸积累
15
作者 张莹 黄青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NS-DBD)刺激灵芝生长和灵芝酸生物合成机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现,NS-DBD可以促进灵芝酸的生物合成。生化指标检测发现,NS-DBD诱导了灵芝胞内活性氧的积累,使总超氧化物... 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NS-DBD)刺激灵芝生长和灵芝酸生物合成机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现,NS-DBD可以促进灵芝酸的生物合成。生化指标检测发现,NS-DBD诱导了灵芝胞内活性氧的积累,使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升高。同时伴有灵芝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免疫荧光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方法证实,NS-DBD处理后,灵芝酸合成通路上的基因hmgr、pmvk、mvd、sqs和ls的H3K4me2修饰水平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基因hmgr、pmvk、mvd和ls的H3K4me2修饰主要分布于基因的外显子区域,而基因sqs的H3K4me2修饰则分布于上游2 kb和外显子区域。研究表明,NS-DBD通过刺激ROS积累调节灵芝酸合成通路上一些关键基因的H3K4me2修饰水平,进而调节灵芝的生长和灵芝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DBD) 灵芝 灵芝酸 刺激效应 h3K4m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鸡场H3亚型禽流感的防控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洋阳 《家禽科学》 2025年第4期109-111,共3页
禽流感病毒是危害我国家禽养殖业重要的传染病病原之一。2021—2023年,在我国多个地区鸡群中检测到H3亚型禽流感病毒,鸡群在感染该亚型病毒后表现典型的流感症状,生产性能明显下降,且易继发感染,导致鸡只死亡。对鸡群有高度适应性和致... 禽流感病毒是危害我国家禽养殖业重要的传染病病原之一。2021—2023年,在我国多个地区鸡群中检测到H3亚型禽流感病毒,鸡群在感染该亚型病毒后表现典型的流感症状,生产性能明显下降,且易继发感染,导致鸡只死亡。对鸡群有高度适应性和致病性的H3亚型禽流感病毒已严重威胁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H3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和危害、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综合阐述,为从业人员防控H3亚型禽流感病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亚型禽流感 诊断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S对Pd/α-Al_(2)O_(3)催化剂催化草酸二甲酯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赵立红 梁旭 +4 位作者 蒋元力 刘振峰 谢肥东 蔡教民 谢进军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7,共7页
草酸二甲酯(DMO)是合成气制乙二醇的中间产品,工业上通常采用CO和亚硝酸甲酯(MN)在Pd/α-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制备DMO,但是在以含CO工业尾气为原料生产DMO的过程中无法避免负荷大范围波动的问题,会出现H_(2)S等毒物含量超标情况,因... 草酸二甲酯(DMO)是合成气制乙二醇的中间产品,工业上通常采用CO和亚硝酸甲酯(MN)在Pd/α-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制备DMO,但是在以含CO工业尾气为原料生产DMO的过程中无法避免负荷大范围波动的问题,会出现H_(2)S等毒物含量超标情况,因此探究H_(2)S对催化剂的毒害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固定床微反装置考察了H_(2)S对利用CO和MN合成DMO的Pd/α-Al_(2)O_(3)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120℃、常压、n(CO)/n(MN)为2.0以及空速为3000 h^(-1)条件下,H_(2)S毒化处理催化剂后,其MN转化率由83%降低至64%左右。对中毒处理后的催化剂进行H_(2)还原处理,发现催化剂活性进一步降低,MN转化率稳定在51%左右。采用XRD、FT-IR、HRTEM和XPS等对新鲜催化剂、中毒处理后催化剂及H_(2)还原处理后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H_(2)S优先与催化剂表面Pd活性物种反应生成PdSO_(4)、PdO_(x)-S和PdO_(x)-SO_(x)等惰性物种,Pd颗粒内部仍保持Pd^(0)状态。H_(2)还原处理会脱除掉部分表面硫,部分氧化态Pd物种重新被还原为Pd^(0),但是还原处理造成Pd^(0)颗粒团聚长大。表面PdSO_(4)、PdO_(x)-S和PdO_(x)-SO_(x)等惰性物种占据并覆盖活性中心及Pd^(0)团聚长大是造成催化剂催化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Pd/α-Al_(2)O_(3)催化剂 h2S预处理 再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金钱草C3H基因家族鉴定及不同品种表达分析
18
作者 黄金恒 黄茜 +3 位作者 张家燕 周新裕 廖沛然 杨全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55,共13页
【目的】C3H家族基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探究广金钱草C3H基因家族的特性及功能,为研究其在广金钱草生理和形态形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广药大1号’和野生广金钱草的转录组数据比较,鉴定广金钱草C3H家族基因... 【目的】C3H家族基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探究广金钱草C3H基因家族的特性及功能,为研究其在广金钱草生理和形态形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广药大1号’和野生广金钱草的转录组数据比较,鉴定广金钱草C3H家族基因,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基因的理化性质、染色体位置、系统发育关系、保守基序和结构域,以及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C3H家族基因在广金钱草不同组织和品种中的表达模式,并对广金钱草C3H基因与类黄酮合成关键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测定不同品种茎尖、茎基总黄酮含量。【结果】广金钱草C3H基因家族的27个成员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多编码碱性、不稳定和亲水性蛋白质。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广金钱草C3H家族基因分为3个组群,同一组群成员之间相对保守;保守基序和结构域分析显示,数量出现最多的motif与生长素调控相关,广金钱草C3H家族成员存在与ANKYR等结构域协同作用的情况。表达模式分析显示,广金钱草C3H家族基因主要在广金钱草的茎中发挥作用,且在‘广药大1号’茎尖处高表达。相关性分析发现,广金钱草C3H家族基因表达量与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总黄酮含量测定发现,在茎尖部位,‘广药大1号’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匍匐广金钱草,在茎基情况相反。【结论】GsC3H家族基因可能通过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在茎段的生物合成间接影响‘广药大1号’广金钱草的农艺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家族基因 广金钱草 表达分析 相关性分析 总黄酮 基因家族鉴定 ‘广药大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 、 N2和N8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9
作者 黄青红 谢芝勋 +5 位作者 李孟 李丹 罗思思 张民秀 谢丽基 余丹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为快速鉴别检测H3、N2和N8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H3、N2、N8亚型AIV的三重RT-LAMP(triplex reverse transcript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tRT-LAMP)方法。根据NCBI中H3、N2和N... 为快速鉴别检测H3、N2和N8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H3、N2、N8亚型AIV的三重RT-LAMP(triplex reverse transcript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tRT-LAMP)方法。根据NCBI中H3、N2和N8亚型AIV的NA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3套LAMP引物,同时还设计了与FIP的F1c反向互补的荧光探针(FD),并通过退火的方式将FD结合到标记淬灭基团的FIP(FIP)上,形成FIP-FD复合探针后的荧光被淬灭,当FD与FIP分离后,可检测到荧光信号。通过优化反应温度、特异性、敏感性、干扰性和临床样品检测等成功建立了同时检测H3、N2、N8亚型AIV的tRT-LAMP方法。该方法只需要67℃恒温条件就能准确检测和鉴别AIV的3种不同目的基因,且检测其他相关的禽类病原时不产生非特异性扩增;每反应管检测H3、N2和N8亚型AIV最低限度分别为756、735、790 copies/μL,不同浓度模板之间互不干扰;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tRT-LAMP结果与RT-qPCR及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经济、灵敏和特异的优点,扩增结果还可直接肉眼观察,可应用于临床同时检测H3、N2和N8亚型禽流感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荧光RT-LAMP h3N8亚型禽流感 h3N2亚型禽流感 复合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研究概况
20
作者 王进峰 陈甘晨曦 +1 位作者 贾燕青 仇薪鑫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110,共3页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禽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国鸡群中出现H3N8亚型AIV的流行,2022年报道首例H3N8亚型AIV感染人类的病例,目前H3N8还没有在人际间传播,但H3N8亚型的跨物种传播,存在突破跨...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禽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国鸡群中出现H3N8亚型AIV的流行,2022年报道首例H3N8亚型AIV感染人类的病例,目前H3N8还没有在人际间传播,但H3N8亚型的跨物种传播,存在突破跨物种屏障感染人的风险。论文从H3N8亚型AIV的流行特点、分子适应机制、宿主范围以及防控措施进行概述,以期为AIV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3N8亚型 流行特点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