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对荔枝蒂蛀虫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冼继东 庞雄飞 +2 位作者 梁广文 周贤军 范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14,共4页
利用生命表的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对荔枝蒂蛀虫 (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在室内 ,供试的 2 4种植物乙醇提取物中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驱避作用较好的有白花非洲山毛豆 (Tephr... 利用生命表的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对荔枝蒂蛀虫 (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在室内 ,供试的 2 4种植物乙醇提取物中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驱避作用较好的有白花非洲山毛豆 (Tephrosiavogelli)、飞机草 (Eupatoriumodoratum)和大叶桉 (Eucalyptusrobusta)的乙醇提取物 ,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 0 10 9、0 112、0 12 7,即它们的驱避作用效果在 80 %~ 90 %之间 ;在田间 ,白花非洲山毛豆、飞机草和大叶桉的乙醇提取物以及 φ =10 %高效灭百可乳油 (30 0 0× )和 φ =90 %敌百虫结晶 (5 0 0× )处理区中 ,荔枝蒂蛀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 2 817、3 2 0 6、3 86 3、7 95和 11 84 ,表明荔枝蒂蛀虫下一代的种群数量将分别为当代的 2 817、3 2 0 6、3 86 3、7 95 0和 11 84 0倍 .各处理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 0 2 0 9、0 2 38、0 2 86、0 5 89和 0 877,表明非洲山毛豆、飞机草和大叶桉的乙醇提取物处理区对荔枝蒂蛀虫的防治效果可达 70 %以上 ,而高效灭百可乳油和敌百虫结晶的防治效果均低于 4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嗜食植物 次生化合物 荔枝 蒂蛀虫 控制作用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油乳剂与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橘全爪螨的协同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方小端 欧阳革成 +4 位作者 卢慧林 刘慧 张宝鑫 郭明昉 吴伟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27,共6页
利用捕食螨防治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已有大面积应用,但捕食螨田间防治效果常受到果园使用化学农药的影响,相应配套技术是捕食螨应用的瓶颈问题。2010年6~10月,在广东省四会市罗源镇柑橘园,分别采用五种处理方式(常规化学农药;... 利用捕食螨防治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已有大面积应用,但捕食螨田间防治效果常受到果园使用化学农药的影响,相应配套技术是捕食螨应用的瓶颈问题。2010年6~10月,在广东省四会市罗源镇柑橘园,分别采用五种处理方式(常规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加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单独使用矿物油乳剂;单独使用巴氏新小绥螨;矿物油乳剂加巴氏新小绥螨)防治柑橘全爪螨,设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样地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各处理的种群干扰控制指数分别是3.7195、1.4942、0.2439、0.2053、0.0488,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是-271.95%、-49.42%、75.61%、79.47%、95.12%。化学农药防治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不理想,影响了巴氏新小绥螨的持续控制作用;巴氏新小绥螨能较好地发挥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矿物油乳剂表现出较好的长期控制效果,矿物油乳剂配合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橘全爪螨有较好的协同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新小绥螨 矿物油乳剂 柑橘全爪螨 害虫种群干扰控制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缨丹提取物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驱避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任立云 曾玲 张茂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5,59,共4页
通过选择性试验和非选择性试验,研究了马缨丹5种溶剂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不同浓度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产卵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结果表明,低极性萃取物和高极性萃取物对美洲斑潜蝇都有一定的产卵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其中氯仿萃取物的产卵... 通过选择性试验和非选择性试验,研究了马缨丹5种溶剂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不同浓度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产卵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结果表明,低极性萃取物和高极性萃取物对美洲斑潜蝇都有一定的产卵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其中氯仿萃取物的产卵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最强,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拒食率分别为0 370、0 230和59 699%、47 882%.马缨丹氯仿萃取物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的产卵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产卵驱避作用 拒食作用 马缨丹 成虫 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浓度 萃取物 提取物 非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对柑橘潜叶蛾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蔡子坚 胡菡青 韦晓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利用以作用因子组建的生命表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果园8种常用杀虫剂对柑橘潜叶蛾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97%石蜡油EC、3%莫比朗EC、10%吡虫啉WP、20%好年冬EC、2.5%功夫EC和18%杀虫双AS均能较好地防治柑橘潜叶蛾。其中以97... 利用以作用因子组建的生命表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评价了果园8种常用杀虫剂对柑橘潜叶蛾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97%石蜡油EC、3%莫比朗EC、10%吡虫啉WP、20%好年冬EC、2.5%功夫EC和18%杀虫双AS均能较好地防治柑橘潜叶蛾。其中以97%石蜡油EC防治效果最佳,种群趋势指数为0.0055,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0.0010;其次为3%莫比朗EC、10%吡虫啉WP、20%好年冬EC、2.5%功夫EC、18%杀虫双AS,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0.0136、0.0137、0.0548、0.1460、0.4332,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依次为0.0025、0.0026、0.0103、0.0273、0.0811;5%抑太保EC和48%乐斯本EC控制作用效果较差,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2995和2.9130,干扰作用指数分别为0.4305和0.5454,反而助长柑橘潜叶蛾自然种群的次代增长,生产上不提倡使用这类杀虫剂防治柑橘潜叶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潜叶蛾 杀虫剂 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毒素对温室中烟粉虱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联德 黄建 刘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1-398,共8页
在室内测定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种群干扰作用基础上,通过分别组建蜡蚧轮枝菌毒素和化学杀虫剂作用下的烟粉虱第5、6代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种群趋势指数(I)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析法,比较蜡蚧轮枝菌毒素和化学杀虫剂对茄子上烟... 在室内测定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种群干扰作用基础上,通过分别组建蜡蚧轮枝菌毒素和化学杀虫剂作用下的烟粉虱第5、6代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种群趋势指数(I)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析法,比较蜡蚧轮枝菌毒素和化学杀虫剂对茄子上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评价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毒素对烟粉虱室内种群的干扰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的忌避作用和对若虫的毒杀作用;温室大棚中施用400mgL的蜡蚧轮枝菌毒素,对烟粉虱第5代和第6代的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064和0.023,连续施用毒素后,第6代种群趋势指数Ⅰ为0.68,烟粉虱种群基本得到控制;温室大棚中施用重量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倍),对烟粉虱第5代和第6代的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44和1.01,化防区第5代的Ⅰ为12.95,第6代的Ⅰ为30.23,分别为对照区的0.44倍和1.01倍,连续使用化学杀虫剂,容易造成烟粉虱再猖獗。重要因子分析揭示毒素比化学杀虫剂更利于温室烟粉虱种群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蜡蚧轮枝菌毒素 控制效果 种群趋势指数 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干扰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彭跃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59,共4页
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评价指标,评价了20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抽提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白花蒿ArtemisialactifloraWall.、反枝苋AmaranthusretroflexusL.、茜草RubiacordifoliaL.、飞机草ChromolaenaodorataL.、... 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评价指标,评价了20种非嗜食植物乙醇抽提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白花蒿ArtemisialactifloraWall.、反枝苋AmaranthusretroflexusL.、茜草RubiacordifoliaL.、飞机草ChromolaenaodorataL.、打碗花CalystegiahederaceaWall.、粪箕笃StephanialongaLour.、刺儿菜Cephalanoplossege tumBge.、猪毛草ScirpuswallichiiNees.对小菜蛾实验种群具有较强的干扰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在0 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嗜食植物 实验种群 小菜蛾 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次生化合物 白花 反枝苋 飞机草 抽提物 茜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种植物抽提物对小菜蛾产卵驱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彭跃峰 庞雄飞 《山东农业科学》 2004年第4期40-42,共3页
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评价指标,测定了8个科9种植物茎叶乙醇抽提物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茜草(Rubiaceae L_)、打碗花(Calystegia hedraceaWall.)、猪毛草(Scirpus wallichii... 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评价指标,测定了8个科9种植物茎叶乙醇抽提物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茜草(Rubiaceae L_)、打碗花(Calystegia hedraceaWall.)、猪毛草(Scirpus wallichii Nees.)和粪箕笃(Stephania longa Lour.)对小菜蛾均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处理24h后的驱避效果达80%以上;其对小菜蛾的驱避作用随施用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抽提物 小菜蛾 产卵驱避作用 干扰作用 控制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和药剂对瓜蚜控制作用的室内和田间效果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琼 梁广文 +1 位作者 曾玲 沈叔平 《华东昆虫学报》 2004年第2期58-62,共5页
测试机油乳剂、0 .3%印楝素乳油和苍耳XanthiumsibiricumPetr .etWidd .提取物、白蝴蝶SyngoniumpodophyllumSchott提取物对瓜蚜AphisgossypiiGlover的控制效果。室内实验结果 ,几种药剂和植物提取物对一龄若蚜存活影响的大小次序是 :0 ... 测试机油乳剂、0 .3%印楝素乳油和苍耳XanthiumsibiricumPetr .etWidd .提取物、白蝴蝶SyngoniumpodophyllumSchott提取物对瓜蚜AphisgossypiiGlover的控制效果。室内实验结果 ,几种药剂和植物提取物对一龄若蚜存活影响的大小次序是 :0 .3%印楝素乳油 (2 0 0 0× ) >机油乳剂 (4 0 0× ) >白蝴蝶提取物 (0 .0 4gDW·ml- 1) >苍耳提取物 (0 .0 4 gDW·ml- 1) ;机油乳剂与植物提取物的不同组合中 ,以机油乳剂单独使用对有翅成蚜忌避效果较好 ;田间试验结果 ,以四种药剂和植物提取物混配 ,对有翅成蚜的驱避作用和种群增长的控制效果最为理想 ,种群增长量只有对照的 2 5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乙醇提取物 药剂 瓜蚜 忌避率 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嗜食植物抽提物对菜粉蝶控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甘泳红 刘光华 任立云 《江西植保》 2003年第2期62-64,61,共4页
本文对10个科11种植物的茎叶进行抽提,测定抽提物对菜粉蝶成虫的产卵驱避作用,杀卵作用以及杀低龄幼虫的作用。并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作为评价指标来评价植物抽提物的作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苍耳Xantgium sibiricum Patrin与红... 本文对10个科11种植物的茎叶进行抽提,测定抽提物对菜粉蝶成虫的产卵驱避作用,杀卵作用以及杀低龄幼虫的作用。并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作为评价指标来评价植物抽提物的作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苍耳Xantgium sibiricum Patrin与红宝巾Bougainvillea glabra Choisy对成虫的产卵驱避作用明显,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127、0.192,即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7.3%、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物质 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菜粉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蒎烯对黄曲条跳甲的拒避作用(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Sundu fu Abu James 龚恒亮 黄寿山1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307,共5页
拒避性异种他感物质有可能作为 2 1世纪对环境友好的植物保护剂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采用四臂嗅觉仪、室内笼罩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松节油的主要成份 α-蒎烯 ,对黄曲条跳甲的拒避作用 ,并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方法进行了... 拒避性异种他感物质有可能作为 2 1世纪对环境友好的植物保护剂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采用四臂嗅觉仪、室内笼罩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松节油的主要成份 α-蒎烯 ,对黄曲条跳甲的拒避作用 ,并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在实验室 ,不同的浓度下 ,其拒避作用最大可达95 .45 % ,相应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 IIPC)为 0 .0 5 ;在笼罩试验条件下 ,最大拒避作用的强度为 91 .60 % ,I-IPC为 0 .0 9;而田间小区试验中 ,最大拒避作用下降到 5 4 .48% ,IIPC则为 0 .46。拒避作用与浓度正相关。采用上述系列方法有助于开展拒避性植物保护剂的规范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黄曲条跳甲 拒避作用 四臂嗅觉仪 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