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d2/3a对斑马鱼神经嵴细胞标记基因crestin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李丽芳 陈露西 +1 位作者 贾顺姬 颜光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422,共8页
目的 探讨Smad2/3a对脊椎动物神经嵴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 通过在斑马鱼胚胎单细胞时期显微注射smad2/3吗啉环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的方法,特异性敲降smad2/3基因的表达,至胚胎发育至6体节,利用整胚原位杂交检测神经嵴细胞特异性标记基因s... 目的 探讨Smad2/3a对脊椎动物神经嵴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 通过在斑马鱼胚胎单细胞时期显微注射smad2/3吗啉环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的方法,特异性敲降smad2/3基因的表达,至胚胎发育至6体节,利用整胚原位杂交检测神经嵴细胞特异性标记基因snail1b,sox10,foxd3和crestin的表达情况;通过casmad2 mRNA和smad3a mRNA显微注射的方法过表达smad2和smad3a,同样利用整胚原位杂交检测神经嵴细胞特异性标记基因crestin的表达情况;通过过表达casmad2及smad3a对下调smad2和smad3a的胚胎进行挽救。结果 smad2/3a被敲低后,crestin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snail1b,sox10和foxd3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smad3b被敲低后,crestin,snail1b,sox10和foxd3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过表达casmad2和smad3a均可导致crestin的表达量增高;过表达casmad2和smad3a可挽救由于smad2/3a敲降所造成crestin的低表达量。结论 Smad2和Smad3a对神经嵴细胞标记基因crestin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2/3a 斑马鱼 神经嵴细胞 cres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测序技术对KIT基因在听觉色素障碍类疾病初步研究
2
作者 李雨青 任巍 +4 位作者 石岩 郑凡君 王晨晨 郭维维 赵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2,共6页
目的 利用KITF860S突变耳聋小鼠模型研究探讨KIT基因突变导致听觉色素障碍类疾病致聋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稳定遗传的KITF860S小鼠模型家系,并对家系中不同表型个体进行长期听觉电生理测试、同窝不同表型小鼠病理切片、进行全基因组转... 目的 利用KITF860S突变耳聋小鼠模型研究探讨KIT基因突变导致听觉色素障碍类疾病致聋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稳定遗传的KITF860S小鼠模型家系,并对家系中不同表型个体进行长期听觉电生理测试、同窝不同表型小鼠病理切片、进行全基因组转录测序分析其表达差异基因。结果 该小鼠模型家系内杂合型小鼠在初期与野生型小鼠听力表型并无明显差距,在5月龄时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纯合型小鼠在听力形成初期即表现为先天性中重度听力下降,10周龄时即表现为全聋表现。转录测序结果显示,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氧化磷酸化通路在KIT基因纯合突变及杂合突变中均表现为下调,紧密连接通路在KIT基因不同组别比较中为不同上下调表现。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KIT基因突变所致听觉色素障碍类疾病表现与氧化磷酸化、紧密连接等通路相关目的基因靶蛋白表达异常有一定相关性,最终导致听力损失。对KIT基因突变致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对于丰富人类耳聋基因库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续相关综合征类疾病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色素障碍 KIT基因 转录测序 分子机制 神经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1-Cre和Pax2-Cre标记的小鼠第一鳃弓颅颌面部神经嵴细胞异质性研究
3
作者 徐珏 刘双 +3 位作者 符宏高 邵美瑛 陈美玲 黄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3,共9页
目的利用Wnt1-Cre和Pax2-Cre小鼠特异性标记颅颌面神经嵴细胞(CNCs)迁移到第一鳃弓时的分化异质性及机制。方法分别收取胚胎期(E)8.0~E9.25Wnt1-Cre;R26R^(mTmG)及Pax2-Cre;R26R^(mTmG)小鼠胚胎进行整体荧光观察,利用石蜡切片免疫荧光对... 目的利用Wnt1-Cre和Pax2-Cre小鼠特异性标记颅颌面神经嵴细胞(CNCs)迁移到第一鳃弓时的分化异质性及机制。方法分别收取胚胎期(E)8.0~E9.25Wnt1-Cre;R26R^(mTmG)及Pax2-Cre;R26R^(mTmG)小鼠胚胎进行整体荧光观察,利用石蜡切片免疫荧光对E15.5的Pax2-Cre;R26R^(Ai9)和Wnt1-Cre;R26R^(Ai9)小鼠所标记的CNCs在颅面部主要组织器官中的谱系分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E10.5的Wnt1-Cre;R26R^(mTmG)和Pax2-Cre;R26R^(mTmG)小鼠的第一鳃弓组织中CNCs进行单细胞测序分析,并对差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结果Pax2-Cre和Wnt1-Cre小鼠特异性标记的CNCs均在E8.0自神经板开始迁移,但Pax2-Cre小鼠仅标记迁移到第一鳃弓的CNCs,而Wnt1-Cre同时标记了迁移到第一和第二鳃弓的CNCs;在分化谱系示踪方面,二者皆标记了CNCs分化形成的颅颌面部组织器官的间充质,但Wnt1-Cre在上腭和舌中标记CNCs更多;在第一鳃弓间充质中,Pax2-Cre所标记的CNCs特异性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了成骨,而Wnt1-Cre所标记的CNCs特异性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了肢体发育、细胞迁移和成骨,q-PCR结果也证实了两者高表达差异基因参与了以上功能。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Pax2-Cre小鼠可特异性用于第一鳃弓CNCs及其衍生组织成骨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颌面部神经嵴细胞 第一鳃弓 Wnt1-Cre Pax2-Cre 单细胞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10基因在神经嵴衍生细胞发育中的作用
4
作者 赵亚楠 庞秀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9-683,共5页
SOX10(SRY-box 10)属于SOX(SRY-related HMG-box)转录因子家族,该家族以能介导Sox蛋白与DNA结合的HMG(high mobility group)盒子为特征。神经嵴细胞(neural crest cells,NCCs)是可迁移的多能细胞,在其整个发育过程中分化成许多细胞类型... SOX10(SRY-box 10)属于SOX(SRY-related HMG-box)转录因子家族,该家族以能介导Sox蛋白与DNA结合的HMG(high mobility group)盒子为特征。神经嵴细胞(neural crest cells,NCCs)是可迁移的多能细胞,在其整个发育过程中分化成许多细胞类型,包括内耳的前庭耳蜗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皮肤的黑色素细胞、颅面复合体的骨骼和结缔组织细胞及心血管的平滑肌细胞等。SOX10是NCCs的多能性的维持和神经嵴衍生细胞的生存所必需的。SOX10基因通过参与神经嵴衍生细胞的发育以多种途径对内耳发育进行调控,本文将已有SOX10对神经嵴衍生细胞发育中所起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做一综述,以期更深一步了解SOX10基因在内耳发育中的调控机制,从而能够对SOX10突变所致综合征型耳聋做出更好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10基因 神经嵴衍生细胞 内耳发育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43基因对近端流出道隔心肌化过程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晓晴 黄国英 +3 位作者 谢利剑 彭涛 陈萍 周国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01-2305,共5页
目的:探讨connexin43(Cx43)基因在小鼠近端流出道隔心肌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D)11.5 d至出生后1 d的Cx43基因剔除(KO)纯合型(Cx43-/-)、杂合型(Cx43+/-)及野生型(Cx43+/+)C57/BL6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鉴定基因型;H... 目的:探讨connexin43(Cx43)基因在小鼠近端流出道隔心肌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D)11.5 d至出生后1 d的Cx43基因剔除(KO)纯合型(Cx43-/-)、杂合型(Cx43+/-)及野生型(Cx43+/+)C57/BL6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鉴定基因型;HE染色观察心脏结构,免疫组化法测定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凋亡相关分子active caspase-3及神经嵴细胞的标志物AP-2的表达。结果:①Cx43-/-小鼠大多出生后24 h内即死亡。大体解剖见明显的右室流出道圆锥部异常膨隆,右心房扩张;组织切片HE染色示右室流出道壁大量异常小梁状组织增生突起,形成多个囊状结构,右室流出道腔明显狭窄,右室腔扩张。Cx43+/-和Cx43+/+心脏无明显异常。②Cx43-/-小鼠近端流出道隔中央区域α-SCA的表达明显滞后。③Active caspase-3组化显示Cx43+/+凋亡细胞主要出现在近端流出道隔,ED12.5至ED15.5均可见到;Cx43+/-凋亡减少,Cx43-/-则仅见很少凋亡细胞。④Cx43-/-流出道AP-2的表达增多,且表达位置异常。结论:Cx43 KO小鼠以右室流出道异常增生引起的梗阻性畸形为主要特征,该病变过程可能与胚胎期近端流出道隔心肌化迟滞有关,其近端流出道隔细胞凋亡减少和神经嵴细胞表达异常很可能参与了流出道心肌化异常的形成,表明Cx43在近端流出道隔心肌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CX43 基因敲除 细胞凋亡 神经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神经嵴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多向分化潜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田卫东 江宏兵 +2 位作者 刘磊 汤炜 李晓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 分离培养颅神经嵴干细胞 ,探讨其体外生物学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其牙、颌向分化提供细胞来源。方法 取小鼠胚胎颅段神经管 ,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颅神经嵴干细胞 ,形态学、BurdU掺入及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其生物学性状。结果... 目的 分离培养颅神经嵴干细胞 ,探讨其体外生物学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其牙、颌向分化提供细胞来源。方法 取小鼠胚胎颅段神经管 ,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颅神经嵴干细胞 ,形态学、BurdU掺入及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其生物学性状。结果 原代培养的颅神经嵴干细胞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 ,表现为克隆样生长、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等干细胞性状 ,且特异性标记物HNK_1呈阳性表达。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获取保持有多潜能干细胞性状的颅神经嵴细胞 ,为深入研究其牙、颌向分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嵴 干细胞 生物学特征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嵴发育异常导致综合征型耳聋的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亚兰 张华 冯永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1-1144,共14页
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现已报道400多种,大多数发病率低,临床常见的有Waardenburg综合征(WS)、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等。因SHL具有极强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所以对其遗传基础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现已报道400多种,大多数发病率低,临床常见的有Waardenburg综合征(WS)、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等。因SHL具有极强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所以对其遗传基础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变得十分困难。以SOX10和PAX3为中心的基因作用网络引起的神经嵴细胞功能异常与WS、小耳畸形及前庭导水管扩大等表型相关。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证实该基因网络参与WS的发病机制。文章针对神经嵴发育异常导致相关综合征型耳聋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并归纳了与综合征型耳聋发病相关的神经嵴发育异常基因互作网络,以期为系统地研究常见综合征型耳聋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发病机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型耳聋 神经嵴 基因突变 基因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黑色素细胞生成过程中信号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春玲 郝甜甜 +3 位作者 李强飞 陈婷 毛华明 邓卫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7-194,共8页
动物体内的黑色素细胞合成了黑色素从而决定其肤色和毛色。全身各处的黑色素细胞有2种来源:①由神经管上皮细胞分化而来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②由神经嵴细胞在胚胎发育早期分化为成黑色素细胞进而发育成熟为黑色素细胞从而行使其功能... 动物体内的黑色素细胞合成了黑色素从而决定其肤色和毛色。全身各处的黑色素细胞有2种来源:①由神经管上皮细胞分化而来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②由神经嵴细胞在胚胎发育早期分化为成黑色素细胞进而发育成熟为黑色素细胞从而行使其功能。通过对小鼠和人类的发育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嵴细胞衍生的黑色素细胞的发育分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多重信号因子的调控。其中影响黑色素细胞发育过程的转录因子有SOX10、MITF和PAX3,信号通路有KIT及其配体KITL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EDN3及其受体EDNRB信号通路。MITF被认为是黑色素细胞发育过程中非常关键的调控因子,而3条通路也被认为与神经嵴细胞来源的黑色素细胞的发育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且能调节MITF功能及其活性。作者总结了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早期神经嵴细胞的发育调控可能是乌骨鸡和乌骨绵羊乌质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细胞 神经嵴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与心肌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晓晴 黄国英 +2 位作者 陈萍 谢利剑 周国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5-67,F005-F007,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和心肌化过程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mbryonicday,ED)11.5至出生后1dC57BL6小鼠(简称C57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神经嵴细胞的标记物AP2及HNK1,凋亡相关分子activecaspase3的表... 目的探讨心脏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和心肌化过程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mbryonicday,ED)11.5至出生后1dC57BL6小鼠(简称C57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神经嵴细胞的标记物AP2及HNK1,凋亡相关分子active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①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及心肌化的时空模式:近端流出道心内膜垫于ED11.5开始融合,ED13.5基本完成融合;心肌化约从ED12.5开始,至ED15.5基本完成。整个心肌化过程呈现心肌从流出道隔由外向内的内向性生长趋势。②近端流出道隔HNK1的表达:从ED11.5到生后1d近端流出道隔极少或几乎无HNK1表达。③近端流出道隔AP2的表达:ED11.5几乎无表达,ED12.5、ED13.5可见少量表达,从ED14.5以后消失。④近端流出道隔细胞的凋亡:TUNEL和caspase3的检测均表明近端流出道隔的凋亡集中出现在ED12.5和ED13.5,一部分凋亡细胞可能为AP2阳性的神经嵴源性细胞。结论C57小鼠心脏近端流出道隔在胚胎发育早中期开始融合,并逐渐完成心肌化过程,心脏神经嵴细胞可能通过凋亡途径参与了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近端流出道隔 融合 心肌化 神经嵴细胞 细胞凋亡 小鼠 胚胎 流出道畸形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抑制鸡胚脊髓神经嵴细胞的迁移 被引量:4
10
作者 耿丹丹 崔慧先 +3 位作者 张三兵 王磊 康林 苏玉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draxin)在鸡胚脊髓神经嵴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HNK-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发育阶段正常鸡全胚脊髓神经嵴细胞迁移特性;鸡draxin表达载体质粒转染COS7细胞株,收... 目的:初步探讨背侧抑制性轴突导向蛋白(draxin)在鸡胚脊髓神经嵴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HNK-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发育阶段正常鸡全胚脊髓神经嵴细胞迁移特性;鸡draxin表达载体质粒转染COS7细胞株,收集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分别用含draxin的条件培养液处理体外培养的鸡全胚和鸡胚脊髓神经管,观察在体和离体条件下draxin对脊髓神经嵴细胞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HH12-13到HH18-19阶段正常鸡胚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嵴形成明显的从头侧到尾侧的渐进性、节段性迁移特性;draxin对体外培养的全胚和神经管内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均具有明显抑制性调控作用。结论:Draxin抑制早期鸡胚脊髓神经嵴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xin 神经嵴 细胞迁移 条件培养液 鸡全胚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肠神经嵴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莉 刘勇 高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5-597,共3页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肠神经嵴干细胞(gut neural crest stem cells,GNCSCs)的方法,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分离胚鼠肠管,消化后接种于添加N2、B2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贴壁培养;连续传代后用血清促进GNC...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肠神经嵴干细胞(gut neural crest stem cells,GNCSCs)的方法,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分离胚鼠肠管,消化后接种于添加N2、B2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贴壁培养;连续传代后用血清促进GNCSCs分化;最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聚集生长,形成的克隆球可以传代;克隆球p75染色阳性;分化后的细胞分别表达肠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抗原。结论分离培养的克隆球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表达肠神经嵴干细胞的特异性抗原p75,是肠神经嵴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嵴干细胞 胚胎小鼠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先天性巨结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质粒介导的miRNA-1-2抑制H9C2中Hand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单志新 林秋雄 +4 位作者 邓春玉 周志凌 张绪超 符永恒 余细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59-1561,1567,共4页
目的构建人miRNA-1-2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对大鼠成肌细胞H9C2中Hand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PCR法体外合成miRNA-1-2前体序列的DNA模板,并定向插入到发夹RNA(hairpin RNA)表达载体pSilencer-4.1-neo上。用脂质体法将构建正确的... 目的构建人miRNA-1-2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对大鼠成肌细胞H9C2中Hand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PCR法体外合成miRNA-1-2前体序列的DNA模板,并定向插入到发夹RNA(hairpin RNA)表达载体pSilencer-4.1-neo上。用脂质体法将构建正确的重组质粒pSilencer-4.1/miRNA-1-2瞬时转染H9C2细胞,检测miRNA-1-2前体转录本(pre-miRNA-1-2)和miRNA-1靶基因Hand2(heart and neural crest derivatives expressed transcript 2)的表达。结果DNA测序表明重组质粒pSilencer-4.1/miRNA-1-2构建正确。pSilencer-4.1/miRNA-1-2转染的H9C2细胞中,pre-miRNA-1-2被有效表达,Hand2 mRNA表达无变化,Hand2蛋白表达被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miRNA-1-2的真核表达载体,由表达载体介导的miRNA-1能有效抑制Hand2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 载体构建 Hand2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ra基因与发育:从酵母到人类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玉凤 杜新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9-994,共6页
Hir/Hira基因产物HIR/HIRA为组蛋白的伴侣蛋白,最先作为组蛋白基因表达的一种负调节因子从酵母中被鉴定出来。现已证实,HIRA包含一组保守的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低等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等多种生物体当中,为生命发育所必需。H... Hir/Hira基因产物HIR/HIRA为组蛋白的伴侣蛋白,最先作为组蛋白基因表达的一种负调节因子从酵母中被鉴定出来。现已证实,HIRA包含一组保守的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低等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等多种生物体当中,为生命发育所必需。Hir/Hira基因功能突变对酵母以及高等真核生物的发育都有非常严重的影响。结合研究组的工作,综述了组蛋白调节基因Hir/Hira在不同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HIRA作用机理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Hira GENES 发育 神经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人角膜内皮细胞微环境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角膜内皮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琳 吴欣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4-847,共4页
角膜内皮供体不足成为开展角膜内皮移植等手术的主要问题,生物工程角膜为角膜内皮移植的开展提供了解决途径.人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分化出功能性角膜内皮细胞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角膜供体不足,尤其是角膜内皮供应不足的现状.目前... 角膜内皮供体不足成为开展角膜内皮移植等手术的主要问题,生物工程角膜为角膜内皮移植的开展提供了解决途径.人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分化出功能性角膜内皮细胞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角膜供体不足,尤其是角膜内皮供应不足的现状.目前理想可行的方法是体外模拟角膜内皮细胞的发育过程,将人E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嵴干细胞(NCSCs),再利用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构建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制备适当的条件培养基以诱导NCSCs分化为角膜内皮细胞.目前NCSCs相关的诱导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微环境对角膜内皮细胞发育过程的影响,以及诱导人ESCs分化为角膜内皮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嵴干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心脏神经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涛 黄国英 +3 位作者 赵晓晴 谢利剑 齐春华 周国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1-83,I0001,共4页
目的体外培养和鉴定心脏神经嵴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8·5d小鼠胚胎枕中部至第3体节神经管,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心脏神经嵴细胞,采用转录激活因子2α(AP-2α)作为其生物学标记物,观察其迁移、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 目的体外培养和鉴定心脏神经嵴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8·5d小鼠胚胎枕中部至第3体节神经管,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心脏神经嵴细胞,采用转录激活因子2α(AP-2α)作为其生物学标记物,观察其迁移、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从胎鼠神经管中分离培养的细胞AP-2α表达阳性,具有迁移特性,传代后以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后能自然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心脏神经嵴细胞,且具有迁移特性和多向潜能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神经嵴 生物学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圆锥动脉干发育相关基因的筛选研究
16
作者 刘芳 陈树宝 +3 位作者 刘晓青 顾学范 蒋明华 陈冠仪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8-482,共5页
目的检测剔除心脏神经嵴心脏组织与正常心脏组织之间表达差异基因,筛选心脏圆锥动脉干发育相关基因。方法用电刺激方法建立鸡胚实验模型;用抑制消减杂交法筛选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脏组织之间存在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减数杂交文库,用cDNA... 目的检测剔除心脏神经嵴心脏组织与正常心脏组织之间表达差异基因,筛选心脏圆锥动脉干发育相关基因。方法用电刺激方法建立鸡胚实验模型;用抑制消减杂交法筛选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脏组织之间存在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减数杂交文库,用cDNA基因芯片技术验证,并进行测序。结果31.8%克隆在实验组表达显著减少。经检验确定13种不同基因片段,有7种与已知鸡基因序列完全匹配,分别为心脏αactin、DEADboxRNA解旋酶、核糖体蛋白L7a、线粒体基因组、GAPDH、肽延长因子-1;有4种基因片段与人、鼠等种属已知基因存在83%~89%的同源性,分别为核糖体蛋白S3、L10a、SNX1、CIRBP等;有2种在公共数据库未查到同源序列。结论有多种基因参与心脏圆锥动脉干胚胎发育;抑制消减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动脉干 相关基因 筛选 差异表达基因 基因芯片技术 抑制消减杂交法 Α-ACTIN 核糖体蛋白 心脏组织 RNA解旋酶 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片段 心脏神经嵴 GAPDH 差异基因 实验模型 方法建立 cDNA 基因序列 延长因子 同源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it2/Robo1信号对鸡胚早期神经管及体节发育的影响
17
作者 王广 王晓钰 +5 位作者 李艳 王丽京 雷健 张笑坛 耿建国 杨雪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92-1596,共5页
目的:探讨Slit2/Robo1对鸡胚早期神经管和体节发育的影响。方法:显微注射法将质粒注射入HH10期胚胎神经管内,活体胚胎细胞电穿孔方法转染胚胎半侧神经管,以另一侧神经管为对照侧,原位杂交及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转染10 h后神经管的发育和神... 目的:探讨Slit2/Robo1对鸡胚早期神经管和体节发育的影响。方法:显微注射法将质粒注射入HH10期胚胎神经管内,活体胚胎细胞电穿孔方法转染胚胎半侧神经管,以另一侧神经管为对照侧,原位杂交及免疫荧光方法观察转染10 h后神经管的发育和神经嵴细胞迁移至体节的情况。结果:下调Robo1侧神经管发育较正常对照侧异常,同时发现Slug表达和神经嵴细胞迁移至体节路线发生改变。结论:Slit2/Robo1信号可能通过影响Slug基因表达,对胚胎早期神经管闭合、神经嵴细胞正常产生及迁移方向以及体节分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t2/Robo1信号 神经管 神经嵴细胞 体节 生皮肌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神经嵴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刘争 张洁元 +4 位作者 陈魁君 李兵仓 段朝霞 张路 余华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观察表皮神经嵴干细胞(epiderm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s,EPI-NC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作用以及SCI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al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从神经营养因... 目的:观察表皮神经嵴干细胞(epiderm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s,EPI-NC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作用以及SCI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al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从神经营养因子的角度探讨EPI-NCSCs移植修复SCI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大鼠的EPINCSCs,备移植用。60只SD大鼠均暴露T10脊髓并在NYU-Ⅱ撞击机(10 g 25 mm致伤力)挫伤脊髓制作SCI模型,随机分为空白损伤组(A组)、培养基移植组(B组)、EPI-NCSCs移植组(C组)。SCI模型大鼠损伤1周后将EPI-NCSCs细胞悬液移植入C组大鼠SCI处,B组用单纯DMEM/F12培养基代替,空白损伤组不做处理。伤后每周进行一次运动功能评分,移植后1、3、6周取材行酶联免疫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以及Western blot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移植术后第2周起C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同期A组(2、3、4、5、6周,P值分别为0.003、0.000、0.000、0.000、0.000)和B组(2、3、4、5、6周,P值分别为0.044、0.000、0.006、0.000、0.008)。酶联免疫分析显示C组BDNF蛋白在移植后3周表达高于A组(P=0.009)和B组(P=0.013),移植后6周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P=0.003)和B组(P=0.003)。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移植后3周和6周,C组BDNF表达高于同期A组和B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移植后6周,C组BDNF表达高于同期A组(P=0.000)和B组(P=0.000)。结论:EPI-NCSCs移植能促进SCI内BDNF的表达,改善局部微环境,从而有助于大鼠损伤脊髓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表皮神经嵴干细胞 细胞移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神经嵴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蓉 江宏兵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88-90,共3页
脊椎动物的脑神经嵴干细胞(CNC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参与形成颅颌面部多种组织器官。下文就近年来CNCSC体外分离培养技术作一综述,为研究CNCSC与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发育、再生修复以及相关疾病发生机制提供方法学参考。
关键词 脑神经嵴 干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和临床治疗策略 被引量:14
20
作者 殷斌 石冰 贾仲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0-335,共6页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要遗传方式的先天颅面畸形。由于神经嵴细胞和神经上皮细胞核糖体的生物合成受阻,神经嵴细胞迁移到颅面部的数量减少,引起第一、二鳃弓发育不全,导致疾病发生。目前明确的致病基因包括...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要遗传方式的先天颅面畸形。由于神经嵴细胞和神经上皮细胞核糖体的生物合成受阻,神经嵴细胞迁移到颅面部的数量减少,引起第一、二鳃弓发育不全,导致疾病发生。目前明确的致病基因包括细胞质核糖体生物发生因子1(tcof1)、聚合酶Ⅰ亚基c(polr1c)和聚合酶Ⅰ亚基d(polr1d)。本文就目前针对该综合征的3个主要致病基因的遗传学研究和发病机制探索,以及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预防及临床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 先天颅面畸形 神经嵴细胞 核糖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