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ssARRAY平台的人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的质谱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春 吕红 +7 位作者 张若洋 陈蓉 蔡莉 刘太香 石宇鹏 洪轲 刘成成 梁文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1-368,共8页
目的:建立基于MassARRAY质谱iPLEX分析技术的人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HPA1-29W系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或缺失位点的信息,确定35个目的基因突变位点,按MassARRAY突变位点标示方法、... 目的:建立基于MassARRAY质谱iPLEX分析技术的人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HPA1-29W系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或缺失位点的信息,确定35个目的基因突变位点,按MassARRAY突变位点标示方法、引物设计固定格式和引物设计软件在线设计90条引物(正、反向扩增引物和延伸引物各30条),以12个插入HPA1-29W野生型和突变型序列的合成质粒以及50例已知HPA分型的献血者样本进行扩增和质谱检测,分析灵敏度、特异度和重复性,随机抽取15例样本的一代测序和质谱分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建立检测方法。结果:基于MassARRAY平台的HPA基因分型的质谱检测方法与测序法检测结果相符合,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重复性为100%。结论:成功建立基于MassARRAY平台的HPA1-29W系统的质谱分型方法,适合中国人群HPA分型,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ARRAY 人血小板抗原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分型 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烷烃类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2
作者 孟宪新 卢鸿 +1 位作者 敖添 彭平安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4-1274,共11页
【意义】大环烷烃是一类具有单环结构而环碳数较大(n>10)的饱和脂肪烃类化合物,在油页岩、原油、土壤及高等植物中均有检出,其具有确切的生物母源信息,可以清晰地指示样品的原始沉积环境。大环烷烃碳数范围不固定,与长链烷基烯烃、... 【意义】大环烷烃是一类具有单环结构而环碳数较大(n>10)的饱和脂肪烃类化合物,在油页岩、原油、土壤及高等植物中均有检出,其具有确切的生物母源信息,可以清晰地指示样品的原始沉积环境。大环烷烃碳数范围不固定,与长链烷基烯烃、烷基环己烷等化合物相比,不仅在色谱上具有相同的等间距流出特征,而且它们的质谱分子离子(C_(n)H_(2n))和特征碎片离子(m/z 97、111、125)也一模一样,极易造成误判,亟须对其结构特征进行精准厘定。【进展】系统梳理了相关的文献,并以澳大利亚悉尼盆地藻烛煤(torbanite)为对象,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后完成核磁(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结构解析;类比环己烷断裂模式,提出三条质谱裂解途径,完整阐释了其特征碎片的生成机制;进一步归纳了大环烷烃可能的生物合成路线。【结论与展望】NMR结构鉴定表示大环烷烃具有特殊的单体饱和环烷烃结构。Torbanite中丛粒藻来源的大环烷烃类化合物最初的生物前体可能是长链的油酸,经长链不饱和聚醛中间体最终环化而成。未来可以逐步完善高等植物来源的大环烷烃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对其相关比值参数进行归纳总结以应用于实际地质样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烷烃类化合物 torbanite NMR结构鉴定 质谱碎片断裂规律 生物化学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中20种美白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3
作者 梁静文 谢苑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92-1700,共9页
建立了化妆品中20种美白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将膏霜乳和水剂样品用50%甲醇溶解,超声提取。采用CAPCELL PAK ADME色谱柱分离20种美白成分,以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在250 nm、270 nm和300 nm波长... 建立了化妆品中20种美白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将膏霜乳和水剂样品用50%甲醇溶解,超声提取。采用CAPCELL PAK ADME色谱柱分离20种美白成分,以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在250 nm、270 nm和300 nm波长下分别测定。如液相色谱方法中检出结果存在不确定因素,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确证。20种美白成分的回归曲线在2~50μ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001~0.002%,两种基质的方法回收率为85.3~1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白 化妆品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酮硫解酶缺乏症的质谱筛查与遗传学诊断
4
作者 李建党 陈雨晗 +3 位作者 闫磊 韩慧玲 张玉佩 张万巧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2-427,共6页
目的评估串联质谱检测指标对β-酮硫解酶缺乏症(beta-ketothiolase deficiency,BKD)的诊断效能,分析相应致病基因位点,为快速、精准诊断该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16071例筛查对象的干血斑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 目的评估串联质谱检测指标对β-酮硫解酶缺乏症(beta-ketothiolase deficiency,BKD)的诊断效能,分析相应致病基因位点,为快速、精准诊断该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16071例筛查对象的干血斑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um,MS/MS)数据,筛查阳性患者的尿液气相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以及高通量测序的基因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质谱检测指标3-羟基异戊酰肉碱(3-hydroxyisovalerylcarnitine,C5OH)和甲基巴豆酰肉碱(methyl butyl carnitine,C5∶1)对临床诊断BKD的检验能力,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探讨该病的遗传学病因。结果在接受MS/MS筛查的16071例对象中,C5OH增高37例(2.30‰),C5∶1增高41例(2.55‰),结合GC-MS分析生化诊断BKD 2例。单一指标C5OH诊断BKD时,假阳性率0.22%低于C5∶1(0.24%);阳性预测值5.40%高于C5∶1(4.88%)。16071例筛查对象中,C5OH单独合并C5∶1升高仅2例,均确诊为BKD,阳性预测值达100%。对2例BKD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发现均为ACAT1双等位基因错义杂合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c.949G>C(p.Asp317His)/c.1063G>A(p.Ala355Thr)和c.146G>A(p.R49K)/c.700G>A(p.E234K)。结论MS/MS筛查指标C5OH在诊断BKD时,诊断效力(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优于C5∶1。在诊断BKD时,联合指标优于单一指标,且能实现生化确诊。经外显子组测序发现BKD患者均携带ACAT1新发突变,丰富了中国人群罕见病的遗传突变谱。基因检测可明确BKD的遗传病因,同时验证质谱生化诊断的结果,为后续治疗和再生育指导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酮硫解酶缺乏症 串联质谱 酰基肉碱 蛋白序列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互作用蛋白质的质谱鉴定揭示高尔基体蛋白73对RNA剪接效率的调控作用
5
作者 张畅 刘慕仪 +3 位作者 杨孟欣 万禄明 钟辉 魏从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4,共11页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细胞的生化功能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深入解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是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关键。本研究以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为研究对象,利用经典的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技术系统挖掘了GP73的相...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细胞的生化功能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深入解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是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关键。本研究以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为研究对象,利用经典的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技术系统挖掘了GP73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力求进一步解析GP73的分子功能。选取肝癌细胞系HepG2,利用慢病毒感染技术构建过表达GP73-3Flag的稳定细胞系,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检测鉴定出78个高置信的GP73相互作用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GP73与近40个细胞核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并参与RNA运输、剪接和翻译等生物学过程,进一步的免疫荧光和细胞核蛋白质分离实验证实,GP73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细胞核定位,在78个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与mRNA剪接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通过免疫共沉淀验证了GP73与HNRNPH3、SMN1、RBM14、NCBP1等7种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Minigene剪接实验提示,过表达GP73抑制细胞对pre-mRNA的剪接效率。本研究拓展了对GP73蛋白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解释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角色及其与疾病的潜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高尔基体蛋白73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检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细胞核定位 剪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大肠杆菌MALDI-TOF MS质谱库的建立及在北京地区区域性差异应用分析
6
作者 张启龙 钱云开 +9 位作者 刘利勤 傅彩霞 贾宏丽 刘海莹 栗云鹏 杨逸舟 田辉 董志军 朱家强 周德刚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为比较不同区域大肠杆菌是否具有差异性,本研究针对自北京市怀柔区收集分离的11株大肠杆菌和延庆区收集分离的22株大肠杆菌进行了鉴定,分别采用常规生化法、16S rRNA测序和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鉴定方... 为比较不同区域大肠杆菌是否具有差异性,本研究针对自北京市怀柔区收集分离的11株大肠杆菌和延庆区收集分离的22株大肠杆菌进行了鉴定,分别采用常规生化法、16S rRNA测序和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比较了3种方法鉴定的准确率,并对获得的细菌肽质量指纹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地采集的大肠杆菌用3种方法鉴定,其准确性都在95%以上,其中MALDI-TOF MS鉴定采用多点点靶时准确率可达99%以上,多点点靶下MALDI-TOF MS鉴定重复性强、准确高、时间快;不同区域的大肠杆菌虽具有相似的肽质量指纹谱特征,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所有数据可清晰地按地区聚成两簇,其中怀柔一簇、延庆一簇,两簇之间区分明显。表明自怀柔和延庆采集的大肠杆菌的肽质量指纹谱具有区域性差异,可为基于MALDI-TOF MS的大肠杆菌溯源性分析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MALDI-TOF MS 肽质量指纹谱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种对香蕉酵素发酵的影响
7
作者 毛伟健 李天昊 +4 位作者 尚海燕 郭梦棋 呼建坤 张文清 江文文 《中国果菜》 2025年第2期18-26,共9页
为研究不同菌种对香蕉酵素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活性物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三种常见市售酵母(简称AQ、SC、CX)为发酵菌种,测定了香蕉酵素发酵过程中pH、总酸、还原糖等理化指标和总酚、总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物质的变化。结... 为研究不同菌种对香蕉酵素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活性物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三种常见市售酵母(简称AQ、SC、CX)为发酵菌种,测定了香蕉酵素发酵过程中pH、总酸、还原糖等理化指标和总酚、总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菌种在发酵过程中对理化性质和活性成分的影响基本一致。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pH值、总酸和总糖含量持续下降;而总酚、类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SC菌种(川秀菌种)提升更为明显,显著提高了发酵液的类黄酮含量和SOD酶活性,增强了抗氧化活性,制备的香蕉酵素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和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酵素 不同菌种 发酵过程 理化指标 活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分子网络的卡因类兽药残留检测及裂解规律研究
8
作者 王伟 李晓芹 +8 位作者 张玲 曹叶中 钟晓红 何新叶 许喆娴 吴静姗 杨露峰 山珊 方志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7期185-192,共8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建立10种卡因类兽药检测方法,相关系数(R^(2))为0.9790~0.9993,检出限为0.1~50.0 ng/mL,定量限为10.0~150.0 ng/mL。结合全球天然产物社交分子网络(GNPS)探索卡因类兽药质...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建立10种卡因类兽药检测方法,相关系数(R^(2))为0.9790~0.9993,检出限为0.1~50.0 ng/mL,定量限为10.0~150.0 ng/mL。结合全球天然产物社交分子网络(GNPS)探索卡因类兽药质谱裂解规律以及可视化分子网络。通过比较分析卡因类兽药残留成分群、簇的质谱关联信息,开发出了一种卡因类兽药残留快速筛查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MS 卡因类兽药 残留检测 质谱裂解规律 分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油胆水晶的谱学特征
9
作者 张润楚 陈刘润玄 +2 位作者 曲直 沈洪涛 刘云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9-1115,共7页
油胆水晶在自然界产出稀少,主要产于巴基斯坦、马达加斯加和巴西等地,它因内部含有特征的液态有机包裹体深受国际矿物晶体收藏市场以及相关研究者的青睐。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对近期在我国云南昆... 油胆水晶在自然界产出稀少,主要产于巴基斯坦、马达加斯加和巴西等地,它因内部含有特征的液态有机包裹体深受国际矿物晶体收藏市场以及相关研究者的青睐。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对近期在我国云南昆明发现的油胆水晶开展谱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昆明油胆水晶中主要有褐黄色液相包裹体和黑色固相包裹体,长波紫外光下黑色固相包裹体显示黄色荧光,褐黄色液相包裹体显示蓝白色荧光。拉曼光谱测试显示黑色固相包裹体的主要成分为沥青,出现1343、1606、2954和3214 cm^(-1)的典型拉曼位移峰;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褐黄色液相包裹体中含有C_(9)H_(20)、C_(10)H_(22)、C_(12)H_(26)和C_(13)H_(28)四种烷烃;光致发光光谱测试显示固相沥青主要出现512 nm的光致发光峰,褐黄色液相包裹体主要显示418、441、471和505 nm的光致发光峰。基于包裹体的分析研究推测该油胆水晶属于低温环境下形成的碳酸盐岩型热液水晶矿床。获得的成分和谱学特征对于研究昆明油胆水晶的成矿地质环境以及该区域的油气资源勘探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胆水晶 云南昆明 气相色谱-质谱 光致发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室内灰尘中邻苯二甲酸酯及其新型替代品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林啸 高珂 +7 位作者 李建佳 彭佳慧 杨紫砚 牙尔肯 郑丛宜 魏巍 鲁理平 程水源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建立了室内灰尘中25种传统邻苯二甲酸酯(PAEs)及19种新型替代品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GC-TOF-MS)分析方法。灰尘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溶液超声萃取30 min后,以Rix-5MS(30 m×0.25 mm×0.25μm... 建立了室内灰尘中25种传统邻苯二甲酸酯(PAEs)及19种新型替代品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GC-TOF-MS)分析方法。灰尘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溶液超声萃取30 min后,以Rix-5MS(30 m×0.25 mm×0.25μm)为一维柱、Rix-17Sil(1.39 m×0.25 mm×0.25μm)为二维柱进行分离。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灵敏的室内灰尘中25种传统PAEs和19种新型PAEs替代品的检测。44种目标物在1~500μg/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检出限(LOD)为0.57~13.0 ng/g,在1、10、50μg/g加标水平下,各待测化合物的回收率为72.8%~125%,相对标准偏差为1.29%~14.8%(n=3)。将该方法应用于40份校园室内环境(教室、食堂、实验室、宿舍)灰尘中PAEs及其替代品的分析。结果显示,室内灰尘中PAEs及其替代品的总含量范围为2.07~354μg/g。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最主要的检出物,含量范围为nd~158μg/g,其次是PAE新型替代品对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TH),含量范围为nd~117μg/g。不同室内环境中PAEs及其替代品表现出显著的组分和含量差异,提示室内PAEs具有广泛的来源。该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准确性和稳定性良好,并且能够同时检出多种PAEs,适于室内灰尘中PAEs的含量测定,也可为未来室内多功能区PAEs的来源解析及风险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邻苯二甲酸酯 室内灰尘 广谱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与原生涤纶纤维的特征分析
11
作者 张瑞芝 梁帅童 +1 位作者 张红娟 王际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88,共4页
针对目前仍缺少再生涤纶纤维快速、准确的特征分析和提取方法,文章分别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原生与再生涤纶纤维样品的特征官能团结构、热性能以及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结... 针对目前仍缺少再生涤纶纤维快速、准确的特征分析和提取方法,文章分别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原生与再生涤纶纤维样品的特征官能团结构、热性能以及特征挥发性化合物。结果表明,再生涤纶纤维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高于原生涤纶纤维,再生涤纶纤维经热重分析的第二段质量损失率高于原生涤纶纤维,同时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在再生涤纶纤维样品中检出苯甲醛和正辛醛,上述结果可作为再生涤纶纤维的检测特征。根据研究结果,在后续的研究中可累积样本量并建立数据库,为再生涤纶纤维的追溯体系提供事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涤纶 特征分析 红外光谱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热重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标准桥梁典型减隔震体系响应行为与谱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管仲国 苏伟 +2 位作者 李晓波 王雨权 国巍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7-1104,共8页
基于铁路标准桥梁3种典型减隔震设计体系,分析了结构的地震响应行为,重点研究了墩身质量的动力效应和减隔震体系的振型效应.结果显示:铁路标准桥梁墩身质量对桥墩的地震响应存在显著的动力效应,忽视该效应会导致墎顶位移和墎底弯矩的平... 基于铁路标准桥梁3种典型减隔震设计体系,分析了结构的地震响应行为,重点研究了墩身质量的动力效应和减隔震体系的振型效应.结果显示:铁路标准桥梁墩身质量对桥墩的地震响应存在显著的动力效应,忽视该效应会导致墎顶位移和墎底弯矩的平均相对误差约达11%~32%,对主梁的地震位移影响较小,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5%;桥墩的地震响应主要受计算方向上的前2阶振型控制,其中第2阶振型以桥墩自振形态为主,振型阻尼可偏于安全地按结构阻尼比考虑;基于2阶振型效应的SRSS组合可以较好地考虑减隔震铁路标准桥梁的墩身质量动力效应,其预测墩底弯矩平均相对误差可下降至7.5%;AASHTO规范建议的多振型反应谱法适用于铁路标准桥梁典型减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标准桥梁 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钢阻尼器 桥墩质量动力效应 谱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om Phenotypes to Molecules: Revolutionizing Gut Microbiota Identification Methods
13
作者 WANG Xuan LV Chang-Long ZHAI Jing-Bo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5-1077,共13页
The gut microbiota is a complex ecosystem composed of many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tes.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human digestion,nutrient absorption,energy supply,fat metabolism,immune regulation,and many o... The gut microbiota is a complex ecosystem composed of many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tes.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human digestion,nutrient absorption,energy supply,fat metabolism,immune regulation,and many other aspects.Explor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as well as their key genes and metabolites,will enable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auxiliary diagnosis of diseases,new treatment methods,better effects of drug treatments,and better guidance in the use of antibiotics.The identification of gut microbio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s well as in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is rapidly evolving topic.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cannot comprehensively capture the diversity of gut microbiota.Currentl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the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gut microbiota have evolved from the initial phenotypic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to identifica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This review integrates the main methods of gut microbiota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es their application.W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and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gut microbiota.This revolutionary method for intestinal flora identification heralds a new chapter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bial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microbiota 16S rRNA real-time fluorescent qPCR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ass spect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活化过硫酸盐体系对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分子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惠真 孙宗全 +4 位作者 沈佳伦 王佳琪 李晓东 马福俊 谷庆宝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9-1759,共11页
亚铁活化过硫酸盐(PS/Fe^(2+))高级氧化是修复有机污染水体的常用技术,在修复过程中会诱导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分子结构转变。为研究PS/Fe^(2+)体系中DOM的分子转化特性,选取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天然有机质(NOM)3种不同种类的... 亚铁活化过硫酸盐(PS/Fe^(2+))高级氧化是修复有机污染水体的常用技术,在修复过程中会诱导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分子结构转变。为研究PS/Fe^(2+)体系中DOM的分子转化特性,选取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天然有机质(NOM)3种不同种类的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和高分辨率质谱对比分析了PS/Fe^(2+)反应前后DOM的理化特性和分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与热或碱活化PS体系相比,PS/Fe^(2+)反应后DOM芳香度、分子数和分子量显著下降。②反应后,DOM中残留了含C、H和O的木质素和单宁类物质,去除了O/C<0.6的低氧化程度分子,生成了富含氮和硫的高氧化程度分子。③PS/Fe^(2+)体系去除了DOM中的不饱和态分子(49.3%~94.0%),生成饱和态物质的数量、类型因DOM种类表现出明显差异。研究显示,PS/Fe^(2+)体系在自由基氧化与络合作用的共同介导下显著增加了DOM的分子转化程度,进而可能影响共存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亚铁 过硫酸盐(PS) 高分辨质谱 分子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苹果品种(系)挥发性物质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蒙小玉 牛歆雨 +3 位作者 栾北辰 黄欣艳 冯建文 吴亚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77-84,共8页
【目的】测定不同苹果品种(系)果实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及其含量,明确其挥发性物质组分特征,以期为培育香气浓郁的苹果优良亲本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20个品种(系)苹果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明确其挥发... 【目的】测定不同苹果品种(系)果实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及其含量,明确其挥发性物质组分特征,以期为培育香气浓郁的苹果优良亲本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20个品种(系)苹果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明确其挥发性物质组分特征,并对其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秦蜜、华硕和蜜脆等20个品种(系)果实检测出30种挥发性物质,依次为酯类(12种)>其他(8种)>醛类=烃类(3种)>酮类=醇类(2种),以酯类为苹果香气的基本组成成分。其中,北19-147的挥发性物质最多,为30种;其次是蜜脆,为29种;2-14和92最少,均为22种。20个品种(系)聚为3类,聚类1主要包括秦蜜、蜜脆、美味、北19-147和烟富8号;聚类2主要包括22-40、北50-15、8-31、南23-19、71-31和华硕;聚类3包括其余9个品种(系)。丁酸乙酯是蜜脆和北19-147特有的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123.67μg/kg和215.62μg/kg;4-烯丙基苯甲醚是美味、蜜脆和北19-147特有的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310.12μg/kg、56.22μg/kg和45.60μg/kg。【结论】不同苹果品种(系)果实的特征香气存在明显差异,蜜脆、北19-147和美味可作为选育果实香气浓郁品种的优良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挥发性物质 特征香气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高压气枪震源气泡物理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迪 徐润泽 +1 位作者 张帅 李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8-1119,共12页
基于可压缩气泡动力学理论,建立改进的高压气枪震源气泡物理模型,其中考虑气枪气泡系统之间的物质输运效应、气液热传导等多种影响因素.改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且优于传统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探究了特征参数对单枪... 基于可压缩气泡动力学理论,建立改进的高压气枪震源气泡物理模型,其中考虑气枪气泡系统之间的物质输运效应、气液热传导等多种影响因素.改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且优于传统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探究了特征参数对单枪和双枪气泡动力学特性及流场压力波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气枪开口方式是模拟压力波首脉冲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于后续的气泡溃灭脉动压力影响较小;气枪平移运动对气泡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气枪非同步激发可在保证压力波低频段能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高频段能量.本研究旨在为深海资源勘探新型气枪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气泡 物质输运 压力波 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建立食品中罂粟壳生物碱的快速筛查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梦 王伟影 +1 位作者 何志豪 黄川豪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建立食品中5种罂粟壳生物碱的快速筛查方法,同时建立质谱数据库,摆脱标准品依赖,实现高通量筛查。食品中5种罂粟壳生物碱采用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HILIC色谱柱实现分离,采用...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建立食品中5种罂粟壳生物碱的快速筛查方法,同时建立质谱数据库,摆脱标准品依赖,实现高通量筛查。食品中5种罂粟壳生物碱采用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HILIC色谱柱实现分离,采用全扫描自动触发二级扫描模式(Full MS/dd MS^(2))对吗啡、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和蒂巴因进行检测。方法线性范围1~100 ng/mL,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0.1~0.5μg/kg,回收率69.9%~118.7%,相对标准偏差3.2%~15.4%。方法前处理简便、检测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食品中罂粟壳生物碱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碱 高分辨质谱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高分辨非靶代谢组学的竹叶青组方发酵前后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蔚慧欣 张鑫 袁茂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9-388,共10页
为探究肠道益生菌发酵对竹叶青药食同源组方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对竹叶青组方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分析。通过高分辨非靶代谢组学技术检测竹叶青组方发酵液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 为探究肠道益生菌发酵对竹叶青药食同源组方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对竹叶青组方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分析。通过高分辨非靶代谢组学技术检测竹叶青组方发酵液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差异组分筛选等分析,探讨发酵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同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发酵后显著增加的化学成分的潜在靶标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结合数据库中化合物的精确分子质量、保留时间、分子式、质荷比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从竹叶青组方发酵液筛选鉴定化学成分共46个。高分辨非靶代谢组学对发酵前后样品的鉴定结果显示,正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到91个差异组分,主要以黄酮类成分为主。此外,竹叶青组方经乳酸发酵后新产生70个化学成分(P<0.05)。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竹叶青组方发酵后主要成分的作用靶标显著富集在与血管、神经受体、炎症等相关的信号通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组方发酵液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代谢组学 多元统计分析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纯三氧化二铈中14种稀土元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金 杨萌 +1 位作者 李鹰 李剑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3,共7页
在高纯稀土分析中,通常利用C272微型柱分离或TODGA分离基体富集待测元素,但此方法效率低、操作难度大,容易引入外部杂质和洗脱不完全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本文建立了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MS)对高纯三氧化二铈(Ce_(2)O_(... 在高纯稀土分析中,通常利用C272微型柱分离或TODGA分离基体富集待测元素,但此方法效率低、操作难度大,容易引入外部杂质和洗脱不完全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本文建立了三重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MS)对高纯三氧化二铈(Ce_(2)O_(3))中杂质稀土元素测试方法,利用碰撞模式测定稀土氧化铈中的Y、La、Nd、Sm、Eu、Dy、Ho、Er、Tm、Yb、Lu,质量转移模式测定氧化铈中的Pr、Gd、Tb。测试采用0.1%基体进样,在MS/MS模式下,以笑气(N2O)为反应气,通过O原子和N原子的质量转移反应,可以有效克服高基体对待测元素带来质谱干扰,实现高纯Ce_(2)O_(3)中14种杂质稀土元素准确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试验条件下,14种元素的检出限为0.001~0.020 mg/kg,加标回收率在81.2%~105.3%之间。该方法仅使用N2O一种反应气,且无需基体分离,可以快速、准确测定高纯稀土氧化物中杂质元素,为高纯稀土杂质元素分析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Ce_(2)O_(3) 杂质稀土元素 测定分析 ICP-MS/MS 反应气N_(2)O 碰撞模式 质量转移模式 质谱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频谱的次生胶结岩体加卸载损伤特性
20
作者 朱凌 崔圣华 +3 位作者 裴向军 孙平贺 梁玉飞 孙梦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63-2779,共17页
斜坡岩体裂隙中广泛存在后期次生胶结物,地震过程中次生胶结岩体极易发育密集微裂纹。开展单轴静荷载和加卸载试验,通过声发射频谱演化特征研究荷载条件下次生胶结物对岩体微裂纹扩展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静荷载下小尺度裂纹、微... 斜坡岩体裂隙中广泛存在后期次生胶结物,地震过程中次生胶结岩体极易发育密集微裂纹。开展单轴静荷载和加卸载试验,通过声发射频谱演化特征研究荷载条件下次生胶结物对岩体微裂纹扩展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静荷载下小尺度裂纹、微小裂纹、沿晶裂纹和穿晶裂纹贯穿整个试验过程,低频高频信号对应的大尺度裂纹主要产生在不稳定扩展阶段,加卸载条件下声发射主频演化类型受到次生胶结物面积的影响,次生胶结物对岩体损伤起主要控制作用,降低了造成岩体损伤的应力阈值,加卸载作用下次生胶结物与岩石性质差异造成的非协调变形是造成损伤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胶结岩体 加卸载 声发射频谱 渐进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