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气液比携液临界流量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25
1
作者 吴志均 何顺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8-111,共4页
针对低气液比的气井携液情况,以Hagedorn和Brown井筒压力计算方法为基础,定义了理论和实际持液率,建立确定低气液比携液临界流量的原则和计算公式。对携液临界流量影响因素的讨论及井底压力的分析表明:为了保持正常携液,不仅需要一定的... 针对低气液比的气井携液情况,以Hagedorn和Brown井筒压力计算方法为基础,定义了理论和实际持液率,建立确定低气液比携液临界流量的原则和计算公式。对携液临界流量影响因素的讨论及井底压力的分析表明:为了保持正常携液,不仅需要一定的产气量,而且必须具备相当高的气层压力。现场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与气井实际生产情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气液比 持液率 携液 临界携液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管线气顶排空过程持液率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姜俊泽 张伟明 +1 位作者 雍歧卫 蒋明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55,共8页
根据钢质机动管线的结构特点,利用空气和水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性质,设计制作了双丝电容探针持液率检测装置,并用该装置对排空过程中管内的持液率进行了实测。实验发现,双丝电容探针对钢制机动管线的持液率变化敏感,可用于管线截面持液... 根据钢质机动管线的结构特点,利用空气和水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性质,设计制作了双丝电容探针持液率检测装置,并用该装置对排空过程中管内的持液率进行了实测。实验发现,双丝电容探针对钢制机动管线的持液率变化敏感,可用于管线截面持液率的测量,并可通过持液率判断排空过程的主要流型。另外,管内的持液率与排气量和气压力密切相关,排气量越大,管内越容易形成段塞,且段塞内部的持液率较低,管内的平均含气率较高。相反,排气压力越大,管内出现段塞的频率和数量越少,且段塞内部的持液率较高,说明较大的排气压力可以提高管内的平均持液率,有利于接力泵的连续工作,提高排空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管线 气顶排空 双丝探针 持液率 压力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动力学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永民 陈文艺 袁乃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用空气 -水体系 ,对三种管径比 (下降管直径与上升管直径之比 )的具有两个上升管的新型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液体循环速度进行了试验 ,总结了液体速度随两个上升管气速及管径比的变化规律 ;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和漂流通量模型建立了多管... 用空气 -水体系 ,对三种管径比 (下降管直径与上升管直径之比 )的具有两个上升管的新型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液体循环速度进行了试验 ,总结了液体速度随两个上升管气速及管径比的变化规律 ;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和漂流通量模型建立了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液体循环速度和气含率间的理论关系式 ,给出了各局部阻力损失系数的计算方法 ,循环液速和气含率的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8 3 %和 8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气升式 循环液速 气含率 阻力损失系数 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永民 张强 张克铮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1年第4期13-15,共3页
用空气 -水体系 ,在下降管直径和上升管直径分别为 0 .0 3m和 0 .0 9m ,反应器的总高度为 1.3m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对气含率和流体循环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 ,总结了液体速度和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 ;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和漂流通量... 用空气 -水体系 ,在下降管直径和上升管直径分别为 0 .0 3m和 0 .0 9m ,反应器的总高度为 1.3m的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对气含率和流体循环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 ,总结了液体速度和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 ;根据动量平衡原理和漂流通量模型建立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液体循环速度和气含率间的理论关系式 ,给出了各局部阻力损失系数的计算方法 ,并对这些阻力损失系数和分布参数进行了计算 ,实验结果表明 ,气速小于 0 .0 6 5m·s-1时 ,气含率与下降管液体速度随气速的增加明显增加 ,在实验气速范围内 ,总阻力损失系数与气速无关 ,其值为3.75。模型计算表明 ,循环液速和气含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3.6 %和 0 .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气升式 循环液速 气含率 阻力损失系统 流体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与循环液速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永民 陈世醒 杜洪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5-9,共5页
在外环流反应器中,研究了空气-水体系在不同的分离箱高度和不同的管径比(Dr/Dd)时,上升管内气含率与循环液速随操作气速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气含率与分高箱高度无关,循环液速随分离箱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管径比越大,上升管气... 在外环流反应器中,研究了空气-水体系在不同的分离箱高度和不同的管径比(Dr/Dd)时,上升管内气含率与循环液速随操作气速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气含率与分高箱高度无关,循环液速随分离箱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管径比越大,上升管气含率越高;而且存在一个最佳管径比使循环液速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含率 循环液速 反应器 外环流 气升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起伏大高差油气混输管道停输和再启动瞬态流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嘉宁 杜胜男 +4 位作者 范开峰 晁凯 黄雪松 李伟 王卫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55-60,共6页
采用OLGA软件建立了某油气混输管道几何模型,研究了管道停输和再启动过程中的瞬态流动规律。首先,分析了管道稳态运行时沿线温度、压力和持液率的分布特点,确定了沿线温度最小值所处位置及压力最大值所处位置,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停输时间... 采用OLGA软件建立了某油气混输管道几何模型,研究了管道停输和再启动过程中的瞬态流动规律。首先,分析了管道稳态运行时沿线温度、压力和持液率的分布特点,确定了沿线温度最小值所处位置及压力最大值所处位置,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停输时间对运行参数的影响,确定了可保证温度最低点处原油温度高于其凝点的安全停输时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停输时间不应超过安全停输时间,否则容易出现管道凝管、启动压力过大等问题,威胁管道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管道 停输再启动 持液率 温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多液滴携液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黄铁军 周德胜 +4 位作者 宋鹏举 李旭 苏鹏 王磊 党梓涵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6期767-770,共4页
在Zhou的多液滴模型基础上,通过可视化实验装置,采用压缩空气和水作为介质模拟气井气流携液过程,验证分析了Zhou的多液滴模型。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析发现:气体达到携液临界流速、持液率大于0.008 5时,气井开始出现积液,比Zhou所提出的0.... 在Zhou的多液滴模型基础上,通过可视化实验装置,采用压缩空气和水作为介质模拟气井气流携液过程,验证分析了Zhou的多液滴模型。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析发现:气体达到携液临界流速、持液率大于0.008 5时,气井开始出现积液,比Zhou所提出的0.010 0有所偏小;在持液率大于0.008 5时,加大气流速度到某值时,液体可以全部被携带出井口,且随着持液率的提高,所需的临界流速也随之增加。该文根据实验数据修正了Zhou的多液滴模型,提出了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的新模型,可用于高含水气井排水采气研究与工程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液滴理论 临界持液量 气体携液 气体携液临界流速 排水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失禁裤/垫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杰 徐熊耀 吴海波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3,共7页
吸收芯层是成人失禁裤/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由高吸水树脂和绒毛浆(或木浆纤维)组成。选取黏胶纤维和丙纶为原料,通过针刺和热风加固工艺制备非织造布试样,探讨面密度、针刺密度、原料质量配比对试样的吸液率、持液率、液体穿透时间、... 吸收芯层是成人失禁裤/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由高吸水树脂和绒毛浆(或木浆纤维)组成。选取黏胶纤维和丙纶为原料,通过针刺和热风加固工艺制备非织造布试样,探讨面密度、针刺密度、原料质量配比对试样的吸液率、持液率、液体穿透时间、纵向扩散长度、返湿量、透湿率及缩水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面密度为200 g/m^2、针刺密度为1 000刺/cm^2时,黏胶纤维/丙纶质量配比为95/5的试样的吸液率、持液率、透湿率最高,液体穿透时间最短;黏胶纤维/丙纶质量配比为85/15的试样的纵向扩散长度最长,返湿量最低,尺寸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失禁裤/垫芯 吸液率 持液率 液体穿透时间 纵向扩散长度 返湿量 透湿率 缩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组集气工艺技术难点分析及设计
9
作者 梁裕如 薛红波 +4 位作者 张春威 易冬蕊 李杰 刘志玲 陈延龙 《石油工程建设》 2016年第5期46-50,共5页
为了研究低产气田阀组集气工艺的适用性,调研了阀组集气工艺的主要特点和优缺点,并进行了阀组集气工艺技术难点分析。重点针对采气管道积液问题,研究采气管道保温、管径和运行参数等因素变化对天然气饱和含水量和持液率的影响规律,得出... 为了研究低产气田阀组集气工艺的适用性,调研了阀组集气工艺的主要特点和优缺点,并进行了阀组集气工艺技术难点分析。重点针对采气管道积液问题,研究采气管道保温、管径和运行参数等因素变化对天然气饱和含水量和持液率的影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不保温管道与保温管道相比,不保温管道随着距离的增加,天然气饱和含水量曲线出现很明显的拐点,持液率较大;管径越大,管道沿程饱和含水量下降较快,管道内很快析出大量的游离水,持液率越大;输送压力越大,天然气饱和含水量越小,管内析出水量越多,持液率越大;地温越高,天然气饱和含水量越大,管内析出水量越少,持液率越小。同时,针对阀组集气工艺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提出了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气阀组 集气工艺 饱和含水量 持液率 技术难点 设计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气井携液临界流量模拟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继飞 顾纯巍 +2 位作者 管虹翔 李伟超 隋先富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2年第1期57-60,83,共4页
Turner模型是目前为止应用较广泛的模型之一,在Turner模型应用于海上定向井的实例中,发现Turner模型对于定向井和雷诺数高于2.2×105的气井存在较大的误差。通过分析Turner模型中携液临界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井筒最先发生积液... Turner模型是目前为止应用较广泛的模型之一,在Turner模型应用于海上定向井的实例中,发现Turner模型对于定向井和雷诺数高于2.2×105的气井存在较大的误差。通过分析Turner模型中携液临界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井筒最先发生积液的位置;然后考虑井斜角对Turner模型进行了修正;对于雷诺数高于2.2×105的气井,提出了通过对比临界持液率和实际持液率的关系确定携液临界流量的方法。此方法可以使计算误差最大降低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携液临界流量 井斜角 雷诺数 持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