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n efficient and expedited cotyledon protoplast-based transi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in Gossypium hirsutum L.
1
作者 WANG Zhicheng CAO Shuaiting +6 位作者 CAI Qiuyan GUAN Zhenhui CHENG Hailiang PENG Fanjia LI Yujun ZUO Dongyun SONG Guoli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5年第3期352-364,共13页
Background Cotton is an important crop providing the most natural fiber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cotton genomics community has utilized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data to construct an elite gene pool in which functional ... Background Cotton is an important crop providing the most natural fiber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cotton genomics community has utilized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data to construct an elite gene pool in which functional genes are related to agronomic traits. However, the functional validation of these genes is hindered by time-consuming and inefficie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methods. Thus, establishing a transi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high efficiency is necessary for cotton genomics.Resul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ient transformation, we used the protoplasts isolated from the etiolated cotyledon as recipient. The enzymatic digestion buffer comprised 1.5%(w/v) cellulase, 0.75%(w/v) macerozyme, and 1% hemicellulase, osmotically buffered with 0.4 mol·L^(-1) mannitol. After 5 h of dark incubation at 25℃, uniform cotton protoplasts were successfully isolated with a yield of 4.6 × 10^(6) protoplasts per gram(fresh weight) and 95% viability. We incubated 100 μL protoplasts(2.5 × 10^(5)·m L^(-1)) with 15 μg plasmid in the solution of 0.4 mol·L^(-1) mannitol and 40% PEG 4000 for 15 min, ultimately achieving an optimal transient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71.47%.Conclusions This transient system demonstrated effective utility in cellular biology research through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in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alyses, 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 FC) verification, and prime editing vector validation. Through systematic optimization, we established an efficient and expedited protoplast-based transi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this platform to cotton functional genomics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cotyledon protoplast-based transient transformation Prime editing Protoplast isolation Transient ex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荚初期光富集和遮荫对大豆籽粒生长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刘兵 严玉梅 +2 位作者 冯红波 高爽 张曦文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7期1-5,共5页
冠层截获的太阳辐射强度与大豆籽粒生长密切相关。通过对3个品种的大豆群体在结荚初期分别进行光富集和遮荫处理,研究了作物群体光环境变化对大豆籽粒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初期光富集增加了大豆籽粒大小、籽粒体积和籽粒生长... 冠层截获的太阳辐射强度与大豆籽粒生长密切相关。通过对3个品种的大豆群体在结荚初期分别进行光富集和遮荫处理,研究了作物群体光环境变化对大豆籽粒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初期光富集增加了大豆籽粒大小、籽粒体积和籽粒生长速率。光富集显著增加了海339大豆的子叶细胞体积、子叶细胞生长速率和子叶细胞重量,增加比例分别为16.7%、21.5%和16.4%;光富集显著增加了黑农35和垦农18这2个品种大豆的子叶细胞数目,增加比例分别为12.9%和14.3%;结荚初期遮荫显著减少了大豆籽粒大小,延长了有效灌浆时间。遮荫减少了海339、黑农35和垦农18,3个品种大豆的子叶细胞数目,减少比例分别为30.5%、28.2%和29.9%;然而却显著增加了3个品种大豆的子叶细胞体积。光照条件的改变影响了开花后20 d时大豆籽粒中内源激素ABA的水平进而影响了籽粒生长特征和籽粒的最终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富集 籽粒大小 子叶细胞数目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镇压”对花生子叶节的出土调控增产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珂珂 郭峰 +5 位作者 杨莎 王建国 高华鑫 邹洁 张佳蕾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6,共7页
为系统解决花生下种散乱,出苗率低,第一对侧枝不易出土等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设计了花生覆膜“二次镇压”栽培技术,为验证该技术对花生子叶节出土调控效应及增产的效果,以花育25(HY25)和花育36(HY36)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CK)、清棵(QK... 为系统解决花生下种散乱,出苗率低,第一对侧枝不易出土等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设计了花生覆膜“二次镇压”栽培技术,为验证该技术对花生子叶节出土调控效应及增产的效果,以花育25(HY25)和花育36(HY36)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CK)、清棵(QK)、二次镇压(ZY)3个处理,研究其对不同花生品种出苗率、壮苗率、子叶节出土率、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QK和ZY均有助于壮苗,但ZY可显著提高花生出苗率和子叶节出土率,因此壮苗率较QK进一步提高,与QK相比,ZY处理后HY25和HY36的壮苗率分别提高了13.1%和12.4%;ZY对本身子叶节出土率较低的HY25调控效应更显著。ZY可降低主茎高和侧枝长,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成熟期主茎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显著提高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提高生物产量;促进结实和荚果饱满,增加干物质向荚果分配的比例,提高经济系数;提高实收株数,最终使荚果产量显著提高;提高花生籽仁的含油量和O/L值,改善花生品质。综上所述,花生覆膜“二次镇压”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花生出苗率、壮苗率和子叶节出土率,改善农艺性状、促进干物质积累及提高荚果分配比例,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为花生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二次镇压 子叶节出土率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126份甜瓜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雨晴 戴文婧 +4 位作者 杨羽清 姚森洋 周圆 程智慧 潘玉朋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以126份甜瓜种质为试材,对其苗期子叶大小性状进行测定,并依据此对甜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利用50个SSR分子标记对126份甜瓜种质进行评价,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旨在为该126份甜瓜种质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甜瓜种质的子叶长... 以126份甜瓜种质为试材,对其苗期子叶大小性状进行测定,并依据此对甜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利用50个SSR分子标记对126份甜瓜种质进行评价,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旨在为该126份甜瓜种质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甜瓜种质的子叶长和子叶宽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子叶长与子叶宽间呈正相关关系;基于各甜瓜种质的子叶长与子叶宽数据,可将91份种质聚类为三类,即大子叶甜瓜种质、小子叶甜瓜种质和子叶大小中等的甜瓜种质;50个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在126份种质中平均检测出2.1个有效等位位点,变幅为1.18~4.11,Shannon-Weaver指数平均为0.80,变幅为0.33~1.50;基于50个SSR分子标记的基因型鉴定结果,126份甜瓜种质可聚类为四类,表明分子标记相较形态指标在种质资源评价中具有更高的精确性;由子叶大小和50个SSR分子标记的评价结果可见,本研究中126份甜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子叶大小 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籽粒结构中酚类及蛋白的组成和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惠君 武冰冰 +3 位作者 黄清清 郁春蕾 陈中伟 徐斌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共8页
为了探明苦荞籽粒中呈苦物质的分布,本研究通过手工剥离得到麸皮、胚乳和子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泳等技术方法,分析酚酸、黄酮、蛋白及芦丁降解酶在3种籽粒结构中的组成和含量,从而探明酚类及呈苦物质在苦荞籽粒结构中的分布。结果表... 为了探明苦荞籽粒中呈苦物质的分布,本研究通过手工剥离得到麸皮、胚乳和子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泳等技术方法,分析酚酸、黄酮、蛋白及芦丁降解酶在3种籽粒结构中的组成和含量,从而探明酚类及呈苦物质在苦荞籽粒结构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苦荞中酚酸物质主要以游离态的原儿茶酸和p-羟基苯甲酸的形式存在于子叶和麸皮中。其中,原儿茶酸富集在子叶中,p-羟基苯甲酸则富集在麸皮中。苦荞中的黄酮以芦丁、槲皮素为主,其中,芦丁主要存在子叶中,槲皮素则存在于麸皮和子叶中,且在前者中含量高于后者。苦荞籽粒结构层中蛋白质以清蛋白和谷蛋白为主,且小分子蛋白的含量较高。麸皮中芦丁降解酶的活性最高,分别是子叶和胚乳中酶活的4倍和13倍。本研究结果将为苦荞的高效分级制粉、脱苦和食品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麸皮 子叶 酚类 黄酮 蛋白 芦丁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GS技术在棉花全生长周期中的应用拓展研究
6
作者 丁若羲 豆硕 +6 位作者 安叶芝 孔文慧 郭文静 张冬梅 王省芬 马峙英 吴立柱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4,共7页
【目的】突破棉花VIGS技术仅应用于棉花子叶期的时间限制瓶颈,弥补棉花生殖生长时期VIGS技术的应用缺陷。【方法】以农大棉8号为材料,以GhCLA1为验证基因,对4日龄棉苗(子叶未展开)进行茎注射,对7日龄棉苗(子叶完全展开)进行子叶注射,对... 【目的】突破棉花VIGS技术仅应用于棉花子叶期的时间限制瓶颈,弥补棉花生殖生长时期VIGS技术的应用缺陷。【方法】以农大棉8号为材料,以GhCLA1为验证基因,对4日龄棉苗(子叶未展开)进行茎注射,对7日龄棉苗(子叶完全展开)进行子叶注射,对开花期和结铃期的棉花植株分别在茎节间、新生果枝基部、新生叶片等组织部位进行VIGS注射,利用表型观察和RT-PCR技术验证目的基因的沉默效率和持续时间。【结果】4日龄棉花幼苗经茎VIGS注射后叶片白化率为80%,7日龄棉花幼苗经子叶VIGS注射后叶片白化率为100%,开花期和结铃期的棉花植株经新生果枝基部VIGS注射后白化率分别为90%和68.75%。【结论】获得了稳定的棉花全生长周期的VIGS应用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沉默 棉花 子叶 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两种不同分化类型愈伤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7
作者 吴日连 上官小霞 +8 位作者 吴翠翠 夏芝 张晓玲 李换丽 兰刚 潘转霞 侯保国 吕贝贝 李朋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9-1823,共15页
组织培养是开展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遗传转化的重要环节,但花生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受到基因型限制。在花生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从9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愈伤分化能力强的品种漯花22号,并对漯花22号分化过程中的T1型愈伤(易分... 组织培养是开展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遗传转化的重要环节,但花生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受到基因型限制。在花生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从9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愈伤分化能力强的品种漯花22号,并对漯花22号分化过程中的T1型愈伤(易分化成苗的胚性愈伤)、T2型愈伤(难分化成苗的非胚性愈伤)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与对照(分化0 d的愈伤)相比,T1、T2型愈伤中分别具有1792个和86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GO条目富集分析表明,T1型愈伤的DEGs主要富集在分生组织维持和干细胞群维持等条目;T2型愈伤的DEGs主要富集在苯丙烷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等条目。蛋白质家族分析显示,T1、T2型愈伤的DEGs包含245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其中细胞色素P450家族显著富集。通过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网络分析,挖掘到5个枢纽基因AhAE3ZZG、AhP17M1H、AhA6R79F、AhZFZ3ZQ和AhHMN99B,这些基因可能在促进花生胚性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究影响花生胚性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解析花生愈伤分化形成再生植株的分子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子叶节 愈伤分化 RNA-SEQ 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AP2/ERF转录因子NtESR2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8
作者 卢勇杰 夏海乾 +6 位作者 李永铃 张文建 余婧 赵会纳 王兵 许本波 雷波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6-277,共12页
【目的】AP2/ERF(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转录因子家族中的ESR2基因对植物叶芽发育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克隆烟草NtESR2基因并分析其功能,为烟草叶芽的发育调控提供靶标基因。【方法】采用同源克隆从栽培烟草(Nicotiana t... 【目的】AP2/ERF(APETALA2/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转录因子家族中的ESR2基因对植物叶芽发育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克隆烟草NtESR2基因并分析其功能,为烟草叶芽的发育调控提供靶标基因。【方法】采用同源克隆从栽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中克隆NtESR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激素响应和亚细胞定位分析,同时利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创制NtESR2a和NtESR2b双突变体ntesr2,观察ntesr2突变体的表型。【结果】NtESR2在栽培烟草中具有2个拷贝(NtESR2a和NtESR2b),其CDS长度分别为1188 bp和1200 bp,分别编码395和399个氨基酸;NtESR2a蛋白定位于细胞核,NtESR2b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上,2个蛋白都具有1个AP2结构域,属于ERF亚族,其中NtESR2a来自林烟草,NtESR2b来自绒毛状烟草。NtESR2基因在烟草的根、茎、叶、顶芽、腋芽和花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顶芽和腋芽表达较高。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和外源激素处理,表明该基因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ntesr2突变体表现出子叶融合和分生组织缺失的性状,NtCUC2、NtLAS、NtREV、NtYUCCA和NtPIN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论】从烟草中克隆得到ERF转录因子NtESR2的2个成员,在烟草顶芽和腋芽中表达较高,受到生长素等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NtESR2通过调控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烟草叶芽的形态建立过程,研究结果为调控烟草叶芽发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NtESR2 CRISPR/Cas9 子叶融合 分生组织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弱光对南瓜砧木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9
作者 邢乃林 王迎儿 +1 位作者 严蕾艳 王毓洪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49-54,共6页
为研究南瓜砧木苗期对低温弱光的响应,利用不同南瓜砧木品种,对其苗期进行低温弱光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对南瓜苗期地上部鲜重及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 为研究南瓜砧木苗期对低温弱光的响应,利用不同南瓜砧木品种,对其苗期进行低温弱光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对南瓜苗期地上部鲜重及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和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PQ)等光合参数的影响总体表现为抑制,光损伤指标Y(NO)升高,对子叶的影响大于真叶。子叶颜色变浅,真叶颜色变深,低温弱光对子叶颜色的影响大于真叶。其中,‘思壮9号’受影响最小,‘全能铁甲’受影响最大。叶片颜色与相对叶绿素含量、Y(NO)及地上部鲜重聚为一类,子叶光合参数与下胚轴粗和长度聚为一类。因此,可以将叶片颜色变化作为南瓜砧木低温弱光耐性鉴定的指标,将下胚轴生长情况作为反映子叶光合效能的间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荧光 低温 弱光 叶片颜色 南瓜 下胚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份大叶种茶树种质资源子叶再生体系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储晓艳 吴丽 +4 位作者 杨慧琳 王绍梅 刘艳红 李晓君 郭飞 《中国茶叶》 2025年第5期59-65,共7页
以7份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的子叶为外植体,探索外植体消毒、体细胞胚诱导和体细胞胚成苗条件,初步建立大叶种茶树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茶籽在75%乙醇浸泡1 min、0.1%HgCl2溶液消毒16 min的条件下污染率为0;7份茶树资源的体细胞胚... 以7份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的子叶为外植体,探索外植体消毒、体细胞胚诱导和体细胞胚成苗条件,初步建立大叶种茶树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茶籽在75%乙醇浸泡1 min、0.1%HgCl2溶液消毒16 min的条件下污染率为0;7份茶树资源的体细胞胚诱导率在0~50.84%之间,其中临翔28的诱导率最高,达50.84%,其次是香归银毫,诱导率为40.09%;相对于对照组,添加6-BA和2,4-D明显提高了体细胞胚诱导率;临翔28和香归银毫的体细胞胚成苗率分别为21.21%和1.85%。研究利用香归银毫和临翔28建立了完整的大叶种茶树体细胞胚发生体系,为其种质资源保存和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叶 体细胞胚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专用型双青大豆齐农绿1号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随着特用型双青大豆商品原料需求量日益增多,现有双青豆品种的商品产出量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要,尤其是双青豆新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与育成数量不及普通类型品种,现有生产应用的品种相对单一,老品种在生产上连年种植,种性退化,对病虫草... 随着特用型双青大豆商品原料需求量日益增多,现有双青豆品种的商品产出量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要,尤其是双青豆新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与育成数量不及普通类型品种,现有生产应用的品种相对单一,老品种在生产上连年种植,种性退化,对病虫草害的抵抗能力减弱,造成产量和品质降低,有碍于双青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大豆研究团队开展了双青大豆育种工作,选育出双青大豆齐农绿1号,该品种属特用型绿种皮绿子叶大豆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10℃活动积温2250℃区域种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3 d左右。株高89 cm左右,有分枝,白花、尖叶、亚有限结荚习性,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绿色有光泽,种脐褐色,百粒重20.6 g左右。2020—202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30.4 kg·hm^(-2),较对照品种广石绿大豆1号增产9.8%;中抗灰斑病;平均蛋白质含量39.39%,脂肪含量20.04%。该品种的育成,既为特用型双青大豆生产提供新品种支撑,满足市场对新品种的需求,提升品种对产业的贡献度,又为双青大豆育种特供优异的亲本资源,拓宽了遗传基础,加快了双青大豆新品种的培育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农绿1号 双青大豆 特用型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子叶黄化突变基因遗传规律研究
12
作者 张朝阳 顾妍 +3 位作者 徐兵划 程瑞 黄大跃 孙玉东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597-2600,共4页
以子叶黄化突变体y 103与叶色正常植株w3为材料,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叶绿素含量,发现该突变体子叶期开始表现叶色黄化,子叶浅黄色,整个生育期真叶浅黄色,植株矮小,生长缓慢,果实质量明显低于正常植株,果实质量只有正常植株... 以子叶黄化突变体y 103与叶色正常植株w3为材料,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叶绿素含量,发现该突变体子叶期开始表现叶色黄化,子叶浅黄色,整个生育期真叶浅黄色,植株矮小,生长缓慢,果实质量明显低于正常植株,果实质量只有正常植株果实质量的47.0%;在苗期和花期,叶绿素含量比正常植株显著降低。以突变体与1个正常叶色自交系为亲本构建3世代群体,对突变体叶色黄化性状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色黄化性状不完全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YD。该基因杂合时(YDga)表现为叶片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突变体 子叶黄化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和蔗糖对番茄子叶节位侧芽萌发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元彩 王东登 +4 位作者 郑旭阳 李永强 王鹏 钟川 于文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9-519,共11页
【目的】研究激素和蔗糖对番茄子叶节位侧芽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为培育番茄接穗双头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子叶节位易萌发侧芽番茄TZ1502和不易萌发侧芽番茄TR1525为材料,通过比较打顶后内源激素含量、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以及外源... 【目的】研究激素和蔗糖对番茄子叶节位侧芽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为培育番茄接穗双头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子叶节位易萌发侧芽番茄TZ1502和不易萌发侧芽番茄TR1525为材料,通过比较打顶后内源激素含量、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以及外源激素和蔗糖喷施对子叶节位侧芽萌发生长的影响,从激素水平和基因表达的角度探讨番茄子叶节位侧芽萌发的调控机理。【结果】打顶后2种番茄的IAA含量和生长素转运基因PIN1的相对表达量均先降低后增加,PIN1的相对表达量在TZ1502中高于TR1525;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IPT2的相对表达量在TZ1502打顶第3 d增加到最大值,而在TR1525中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芽内负调控因子BRC1在TR1525中的相对表达量增加,且高于在TZ1502中的相对表达量。TZ1502侧芽萌发能力强于TR1525,表明打顶后侧芽萌发与IAA和CKs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同时也与BRC1基因的表达有关。GR24和NAA通过下调IAA3和PIN1基因的表达降低IAA含量,下调IPT2和IPT3基因的表达降低CKs含量,以及上调BRC1基因表达;TIBA通过抑制PIN1基因的表达、上调BRC1基因表达,进而抑制侧芽萌发和生长。相反,蔗糖通过上调PIN1、IAA3、IPT2和IPT3基因的表达增加IAA和CKs的含量,抑制BRC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子叶节位侧芽萌发和生长。【结论】打顶后番茄TZ1502的子叶节位侧芽萌发能力比TR1525强。番茄子叶节位侧芽萌发与其基因型和激素相关,即IAA3和PIN1基因表达上调且IAA和CKs含量增加、BRC1基因表达下调促进侧芽萌发。培育番茄接穗双头苗,蔗糖外源处理促进子叶节位侧芽萌发和生长,调控作用与CKs的积累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子叶节位 侧芽 植物激素 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栎不同大小种子幼苗生长对子叶去除和施氮的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慧 张泽 +5 位作者 张兰 罗永红 邵长琪 覃章 纪嵩岩 闫兴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目的】以辽东栎不同大小种子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子叶去除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施氮的生长补偿效应,以期为辽东栎实生更新和苗木繁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子叶去除和施氮(40 g·m^(-2)·a^(-1))处理,测定幼苗株高... 【目的】以辽东栎不同大小种子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子叶去除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施氮的生长补偿效应,以期为辽东栎实生更新和苗木繁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子叶去除和施氮(40 g·m^(-2)·a^(-1))处理,测定幼苗株高、主根长、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等指标,并计算根冠比、比叶面积、比根长、比枝长、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等参数。通过三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结果】1)子叶去除显著减小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株高、主根长、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枝长、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增大了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根冠比、比叶面积和比根长,且在各处理中,大种子幼苗株高、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叶面积显著大于小种子幼苗;2)施氮对子叶去除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株高、主根长、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根长、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有补偿作用,且子叶去除后施氮处理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比叶面积、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显著大于子叶去除后不施氮处理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结论】子叶去除对辽东栎小种子幼苗的影响大于大种子幼苗,施氮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叶去除辽东栎大小种子幼苗的生长有补偿作用,但不能代替子叶在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种子大小 子叶去除 施氮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时间对细柱西番莲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红玉 徐丽 +1 位作者 陈媚 高玲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繁殖材料是深入研究与开发某个植物资源的基础,为了解细柱西番莲种子萌发特性、活力变化以及幼苗的生长状况,以采收后分别常温贮藏1个月、2个月、4个月和5个月的细柱西番莲Passiflora suberosa种子为试材,测定比较种子发芽时间、发芽率... 繁殖材料是深入研究与开发某个植物资源的基础,为了解细柱西番莲种子萌发特性、活力变化以及幼苗的生长状况,以采收后分别常温贮藏1个月、2个月、4个月和5个月的细柱西番莲Passiflora suberosa种子为试材,测定比较种子发芽时间、发芽率、发芽势、子叶纵横径、第一片真叶纵横径以及幼苗生物量。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贮藏1个月、2个月、4个月和5个月种子分别在播种后第11天、第12.3天、第13天和第14.7天开始萌发,发芽势分别为22.22%、17.17%、12.22%和10.00%,发芽率分别为96.97%、88.46%、54.44%和21.11%;5株幼苗生物量分别为0.24、0.17、0.16和0.14 g;萌发幼苗子叶纵径分别为1.33、1.26、1.18和1.13 cm,横径分别为0.87、0.83、0.78和0.75 cm;第一片真叶纵径分别为2.78、2.54、2.48和2.39 cm,横径分别为2.73、2.48、2.33和2.25 cm。说明贮藏1个月的细柱西番莲种子发芽最快,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萌发幼苗子叶、第一片真叶大小、生物量等也最高。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不断下降,幼苗生长指标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柱西番莲 种子萌发 发芽率 子叶纵横径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叶梅高效成熟胚培养成苗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梓煦 韦淋馨 +2 位作者 王秀军 罗春燕 李庆卫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9,26,共8页
以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成熟胚为外植体,构建榆叶梅稳定高效的胚培养成苗体系,测定萌发率、平均株高、生根率、平均数、平均根长、愈伤率和叶片形态等指标,设置MS、1/2 MS、WPM等3个基础培养基,筛选榆叶梅胚培养成苗的最适培养... 以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成熟胚为外植体,构建榆叶梅稳定高效的胚培养成苗体系,测定萌发率、平均株高、生根率、平均数、平均根长、愈伤率和叶片形态等指标,设置MS、1/2 MS、WPM等3个基础培养基,筛选榆叶梅胚培养成苗的最适培养基;利用6-BA、NAA、IBA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炭进行胚的萌发和生根试验,其中IBA、NAA均设0.05、0.1、0.2 mg/L等3个水平,6-BA设1、2 mg/L两个水平,统计胚萌发和生根情况,筛选榆叶梅胚培养成苗体系最佳培养基类型;在最适合榆叶梅胚培养生长培养基基础上,再设置不同低温处理时间(0、20、40、60、80 d)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实验,统计愈伤率和叶片形态情况;最后分析不同子叶保留程度(完整子叶、1/2子叶和1/4子叶)对胚培养萌发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为榆叶梅胚的萌发和上胚轴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综合各项试验的最佳影响因子,榆叶梅在MS+6-BA 1.0 mg/L+IBA 0.1 mg/L+NAA 0.1 mg/L+活性炭500 mg/L培养基上萌发率和生根率最高,分别为83.33%、86.67%;4℃冷藏60~80 d为最适宜榆叶梅胚培养发育和正常生长的时间,冷藏时间80 d时萌发率达100%,生根率为93.33%,叶片绿色平展;保留完整子叶有利于促进上胚轴的伸长,保留1/4子叶有利于促进下胚轴的伸长。本研究筛选出最适宜榆叶梅胚的培养成苗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1 mg/L+NAA 0.1 mg/L+活性炭5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 胚培养 培养基类型 植物生长调节剂 低温处理 子叶保留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子叶植株为砧木的大豆再生芽嫁接快繁技术
17
作者 陈晓叶 许鑫 +8 位作者 张春蕾 袁珊 陈福禄 蒋炳军 武婷婷 辛大伟 孙石 陈庆山 韩天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大豆组织培养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再生芽不生根、生根少、根系易污染以及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生长不良等问题,严重制约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提升。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以只有子叶、下胚轴和根系的“子叶植株”为砧木,以组织培养产生的再... 大豆组织培养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再生芽不生根、生根少、根系易污染以及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生长不良等问题,严重制约大豆遗传转化效率的提升。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以只有子叶、下胚轴和根系的“子叶植株”为砧木,以组织培养产生的再生芽为接穗,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大豆再生芽嫁接快繁技术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以出苗后4~6 d的大豆子叶植株为砧木,以不生根、生根少或根系污染的再生芽为接穗,构建嫁接复合体,再生芽的成活率达到79.8%±4.9%。此外,将再生芽分成2~3个茎段,分别做接穗创制以子叶植株为砧木的嫁接植株,其繁殖种子总数(234.5±39.1粒)较通过组织培养系统得到的单个植株(83.7±13.2粒)提高1.8倍。综上,本研究提出的以子叶植株为砧木、再生芽为接穗的嫁接方法省去了再生芽生根过程,能够有效解决大豆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芽不生根、生根少和根系易污染等问题,提高再生芽的成活率,缩短再生芽的繁殖周期,扩大再生芽的种子产量,进而显著提高再生芽的繁殖系数。该技术对提高大豆遗传转化效率,实现再生植株的工程化快繁具有重要意义,对解决其它双子叶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芽生根困难问题、提高遗传转化效率也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再生芽 生根 子叶植株 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子叶黄化致死突变体BnaC02.YTL的遗传解析
18
作者 王寒 段思源 +8 位作者 秦培 邬瑜锦 文静 易斌 马朝芝 沈金雄 傅廷栋 高金祥 涂金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2-1239,共8页
叶绿体相关突变体是研究光合作用、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绿体结构发育等生理途径的优良遗传资源,同时作为标记性状在育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组发现一个来自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体的子叶黄化致死突变体ytl(yellowing to lethal),突... 叶绿体相关突变体是研究光合作用、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绿体结构发育等生理途径的优良遗传资源,同时作为标记性状在育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组发现一个来自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体的子叶黄化致死突变体ytl(yellowing to lethal),突变体发芽出土后子叶一直处于黄化状态,播种9~15天后死亡,前期的研究将一个控制子叶黄化致死性状的位点定位到C09染色体上。表型观测显示,出苗7天后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株高与根长存在显著差异,明显偏短。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由两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单位点分离群体将BnaC02.YTL定位到对应ZS11参考基因组418 kb的物理区间内,结合定量分析与基因序列比对,BnaC02G0055700ZS作为候选基因的可能性较大。本研究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基因BnaC02.YTL及后续突变体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子叶 黄化致死 图位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前后聚乙烯微塑料的变化和对四环素植物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渊 乔升 +1 位作者 赵英蓉 孟祥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60-2268,共9页
本研究通过观察和测定聚乙烯微塑料(PE-MPs)老化前后的形貌特征、比表面积、孔隙、粒径、接触角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其理化性质的变化,并以大白菜种子为受试生物,通过植物早期生长试验,探究了其对四环素植物毒性的影响。研究结... 本研究通过观察和测定聚乙烯微塑料(PE-MPs)老化前后的形貌特征、比表面积、孔隙、粒径、接触角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其理化性质的变化,并以大白菜种子为受试生物,通过植物早期生长试验,探究了其对四环素植物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微塑料经老化后颗粒破碎变小,粒径(Dx50)由91.4μm减小至77.3μm;比表面积从4.150 8 m^(2)·g^(-1)增加至4.967 1m^(2)·g^(-1);接触角由103°减小至79°,表明其由疏水性变为亲水性;含氧官能团增多,并于1 650~1 800 cm-1处出现新增的羰基(C O)特征吸收带。与单独四环素相比,老化前后聚乙烯微塑料存在下,0.5 mg·L^(-1)和5 mg·L^(-1)四环素对大白菜种子发芽也无显著影响;胚根伸长和子叶光合色素合成受到的抑制作用均随微塑料含量的升高而加剧,其中,相对根长的最大降低幅度为18.9个百分点,光合色素相对含量的最大降低幅度为51.1个百分点。相较于老化前,微塑料老化后对四环素植物毒性的加剧效应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微塑料 四环素 老化 亲疏水性 植物毒性 子叶光合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隶属函数法的棉花子叶期耐低钾能力鉴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谭志新 谢留伟 +3 位作者 李洪戈 李芳军 田晓莉 李召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8,共10页
挖掘和利用钾高效种质资源、提高钾营养利用效率是解决棉花生产中缺钾问题的重要途经,为建立快速可靠的耐低钾评价体系,应用决策评价模型AHP-隶属函数法在子叶期对384份棉花种质材料进行耐低钾评价。结果表明:缺钾条件下(0.03 mmol L^(... 挖掘和利用钾高效种质资源、提高钾营养利用效率是解决棉花生产中缺钾问题的重要途经,为建立快速可靠的耐低钾评价体系,应用决策评价模型AHP-隶属函数法在子叶期对384份棉花种质材料进行耐低钾评价。结果表明:缺钾条件下(0.03 mmol L^(–1)),子叶缺钾斑相对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96.24%),植株干重变异系数最小(14.73%),子叶与下胚轴夹角、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K^(+)浓度、K~+积累量的变异系数在15.72%~31.52%之间。子叶与下胚轴夹角与缺钾斑相对面积显著负相关;根系形态与植株干重和K~+积累量显著正相关。经AHP-隶属函数法评价,384份棉花种质材料的综合评价值C分布于0.25~0.79之间,其中无极一枝花(C=0.7868)耐低钾能力最强,巴西014(C=0.2451)耐低钾能力最弱。系统聚类显示,高度(C值为0.74~0.79)和中度(C值为0.33~0.69)耐低钾材料的占比分别为1.30%和95.31%,低钾敏感材料(C值为0.25~0.33)占比3.39%。种子K~+浓度与子叶期耐低钾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完善了棉花耐低钾种质资源筛选体系,对384份供试种质的子叶期耐低钾能力进行了鉴定,筛选出5份耐低钾能力强的种质(无极一枝花、棕1-61、黑山棉1号、秦荔514、苏联棉78系),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子叶缺钾斑 根系 干重 钾含量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