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IPv6 and NGN to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of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连尉平 刘举 +3 位作者 侯燕燕 刘小雨 邹锐 杨大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8-662,673,共5页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缩写为NGN)是以高性能、可扩展、可运营、可管理、更安全的下一代电信网络为基础,实现高质量流媒体应用、无线和移动应用、多样化终端设备、按需的传输质量控制和更高安全保障的新型网络,IPv6...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缩写为NGN)是以高性能、可扩展、可运营、可管理、更安全的下一代电信网络为基础,实现高质量流媒体应用、无线和移动应用、多样化终端设备、按需的传输质量控制和更高安全保障的新型网络,IPv6是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支撑技术.IPv6网是下一代IP网,不等同于下一代网络,IPv6网只有在满足下一代网络的必要特征后才可成为下一代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下一代网络 IPV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in Spatial Data Warehouse of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in Yangtze River Basin
2
作者 ZHAN Xiao guoSenior engineer,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 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90-92,共3页
Since 1990s,the spatial data warehouse technology has rapidly been developing, but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spatial data warehouse technology is affected. In th... Since 1990s,the spatial data warehouse technology has rapidly been developing, but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spatial data warehouse technology is affected. In the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t is proposed to design a scheme about the subjects and data distribution of the spatial data warehouse of the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in Yangtze river basin, i.e., to adopt a distributed scheme.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patial data warehouse of the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in Yangtze river basin is presented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establishing the spatial data warehouse is expound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being short of avail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in Yangtze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data WAREHOUSE distributional scheme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YANGTZE RI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降雨影响下辽南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滑坡灾害多因子风险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德凤 潘美伊 +3 位作者 高敏 闫成林 李媛媛 年廷凯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8,共11页
位于辽宁省南部的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毗邻区域,近年来在集中降雨期间多次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然而,针对集中降雨影响下该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与风险评价还很少探究,因此亟待开展深入研究,这对有效减轻保护区地质灾害危害、提升地... 位于辽宁省南部的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毗邻区域,近年来在集中降雨期间多次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然而,针对集中降雨影响下该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与风险评价还很少探究,因此亟待开展深入研究,这对有效减轻保护区地质灾害危害、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和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SMOTE-Tomek综合采样法、耦合XGBoost模型,对地形地貌、地质岩性、水文气象和人类工程活动因子等12个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以获取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其次,着重考虑短时间集中降雨和连续性降雨影响,利用研究区周围4个气象站的日降雨数据,计算2018-2023年平均暴雨强度和3 d累计降雨量,作为危险性评价指标,实现对滑坡灾害危险性的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考虑承灾体的易损性特点和区域防灾减灾能力,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多因子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进而得到滑坡灾害风险评价分区图。结果表明:较高及以上等级风险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仙人洞镇东北部、步云山乡北部、长岭镇北部和荷花山镇西南部。未来应重点关注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仙人洞镇和步云山乡,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为整个研究区的地质灾害防控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易发性评价 风险评价 SMOTE-Tomek算法 XGBoost模型 防灾减灾能力 自然保护区 集中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降雨下黄土体灾变机制与滑坡风险防控
4
作者 范文 邓龙胜 +8 位作者 于渤 魏亚妮 梁鑫 魏心声 于宁宇 苑伟娜 梁佳宇 宋宇飞 张宝庆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5-312,F0002,共29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黄土高原极端降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降雨下的黄土滑坡出现3个新特点:点多面广危害大、突发性强监测难、链生性强防控难。同时,黄土体灾变过程也发生新的变化:水文响应速度加快、渗流模...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黄土高原极端降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降雨下的黄土滑坡出现3个新特点:点多面广危害大、突发性强监测难、链生性强防控难。同时,黄土体灾变过程也发生新的变化:水文响应速度加快、渗流模式显著变化;水-土相互作用加速、黄土体损伤劣化加剧;灾害防控从单一灾害向系统性防御转变。这给黄土滑坡灾害评价和防控带来很多新的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黄土体多尺度灾变演化机理及风险演进机制,开展黄土地质灾害“区域-流域-斜坡”多尺度协同预警与风险防控,以应对极端降雨下黄土高原灾害新形势。系统梳理了黄土高原极端降雨规律、降雨作用下坡面流和坡体入渗规律、极端天气斜坡破坏模式、灾变力学机制和风险防控技术等方向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本团队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机器学习算法等方法得到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极端降雨 灾变力学 风险防控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在煤矿开采防灾减灾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5
作者 王普 陈慧丹 +3 位作者 魏泽笙 张军 张传洋 张美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162,共7页
井工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应力演化及能量释放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矿压与动力现象,但其隐蔽性、复杂性、间接性等特点给防灾减灾专业的教研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与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受限于条件假设和不可视性,制约了学生对灾害机理的... 井工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应力演化及能量释放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矿压与动力现象,但其隐蔽性、复杂性、间接性等特点给防灾减灾专业的教研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与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受限于条件假设和不可视性,制约了学生对灾害机理的深度理解与应用能力。基于此,该文将FLAC3D(fast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D)数值模拟技术引入防灾减灾教学体系,阐述FLAC3D在教学中的实用价值,通过两个案例实验演示解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可视化、易接受的矿压响应特征、灾害诱因、优化防控措施,并评估教学质量的应用成效,给出优化建议。实践表明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可有效提升学生对矿山岩石力学与矿压响应特征的理解能力,培养其灾害预警与防范思维,以及工程决策能力。未来,随着具备强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进一步与FLAC3D数值模拟基础软件深度联合,解析煤矿开采过程中复杂的数据信息,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煤矿安全+教学与战略人才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 教学应用 FLAC3D数值模拟 AI技术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热点与展望
6
作者 熊励 郭佳璐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1,共8页
为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融合发展对防灾减灾服务能力的促进作用,该文通过时空分布分析、关键词图谱挖掘和前沿趋势识别,梳理了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成果,并围绕应急指挥决策、风险监测预警、避难... 为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融合发展对防灾减灾服务能力的促进作用,该文通过时空分布分析、关键词图谱挖掘和前沿趋势识别,梳理了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成果,并围绕应急指挥决策、风险监测预警、避难救援、物资保障和科技攻关五个实践场景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1)国外侧重于信息技术研发和模型构建,我国则重视信息技术对应急管理制度优势的支撑,尤其在基础科学、原始创新和地理空间技术领域;(2)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疏散救援、物资调配等场景中的深度应用研究热点;(3)未来应聚焦应急决策科技理论与知识生产体系建设,强化数字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探索技术赋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信息技术 突发自然灾害 防灾减灾 应急管理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培训对洪灾风险区农户防灾减灾意愿与行为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智 张枫琬 +1 位作者 刘邵权 徐定德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1,共6页
面对洪灾威胁,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行为能够保障农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培训是促进农户主动采取防灾减灾行为的重要举措。该研究以四川省洪灾风险区540户农户为调查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培训、培训广度对农户采取防灾减灾行为的影响以及... 面对洪灾威胁,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行为能够保障农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培训是促进农户主动采取防灾减灾行为的重要举措。该研究以四川省洪灾风险区540户农户为调查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培训、培训广度对农户采取防灾减灾行为的影响以及农户防灾减灾意愿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农户参与政府培训以及培训广度的增加,其越有可能采取防灾减灾行为,政府培训及培训广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户采取防灾减灾行为的可能性相应增加10.68%和4.19%。农户拥有谋生技能状况和受灾经历会对其采取防灾减灾行为造成正向显著影响。农户防灾减灾意愿在政府培训、培训广度影响农户采取防灾减灾行为方面发挥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5.17%和1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灾风险 政府培训 防灾减灾意愿和行为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链演变特征及减灾途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卢兴超 徐宗学 +1 位作者 施奇妙 唐清竹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8,共12页
中国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已呈现南北多线并发、洪涝与台风叠加的特征,灾害传递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致灾结果具有严重性,灾害链是灾害传递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载体。按照“灾害链链生解析—灾害链演变特征—断链减灾途径”路线,开展... 中国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已呈现南北多线并发、洪涝与台风叠加的特征,灾害传递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致灾结果具有严重性,灾害链是灾害传递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载体。按照“灾害链链生解析—灾害链演变特征—断链减灾途径”路线,开展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链传递、链式演变特征及减灾途径研究。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链的链生模式受外部破坏表现行为、系统结构形式和所处环境的共同作用,按灾害特征可分为串发式、并发式和复合式;灾害链传递过程呈现同源性与共发性、累积性与放大性、多变性与复杂性的演变特征;灾害链断链途径涵盖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以及应急管理措施。以郑州“7·20”暴雨灾害事件及其“地铁5号线亡人事件”为例,解析了实际降雨情景下灾害链的链生过程和断链减灾提升策略,采用灾前防控、灾中处置、灾后应急等策略对灾害链的断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暴雨洪涝 灾害链 链生机制 演变特征 减灾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洪涝灾害韧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孔锋 龚靖愉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8,132,共9页
该文阐述了社区洪涝灾害韧性的概念、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方向。结果表明:①洪涝灾害韧性概念多从城市尺度和韧性范式角度,缺少社区尺度和韧性研究对象视角的研究;②韧性评价范畴包括:环境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制度... 该文阐述了社区洪涝灾害韧性的概念、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方向。结果表明:①洪涝灾害韧性概念多从城市尺度和韧性范式角度,缺少社区尺度和韧性研究对象视角的研究;②韧性评价范畴包括:环境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制度韧性、技术韧性,彼此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③韧性测度方法以半定量评估指标法为主,尚未形成统一评估指标体系;④韧性治理研究多为定性分析,以个案研究为主,阐述现存的问题及优化路径;⑤存在三种韧性机制:互动机制、协同应对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⑥未来四个研究方向:建立适合国情的社区韧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三对韧性关系、探索韧性的作用过程与机制、注重新技术在社区韧性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减灾 灾害韧性 洪涝灾害 应急管理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防灾减灾政策文本的风暴潮灾害风险要素挖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腾蛟 曹琦 +1 位作者 马钰富 杨列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1-703,共13页
以风暴潮为例,通过整合防灾减灾政策文本,将风险要素解构为危险性、脆弱性、抗灾能力三维度。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政策语境下的风险要素构成及演变特征,重点揭示不同阶段防灾减灾的侧重点。结果表明:1)政策文本可提取出大量风暴潮风险... 以风暴潮为例,通过整合防灾减灾政策文本,将风险要素解构为危险性、脆弱性、抗灾能力三维度。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政策语境下的风险要素构成及演变特征,重点揭示不同阶段防灾减灾的侧重点。结果表明:1)政策文本可提取出大量风暴潮风险要素,其中危险性要素聚焦海平面上升、台风等高频词,脆弱性要素突出沿海区域、海岸带、土地利用等方面,抗灾能力要素强调工程防御、财政支持等。2)不同阶段的政策文本对风险要素的关注点存在显著差异,2010年以前主要集中在灾害危险性的识别与监测方面,2010-2015年关注点在于进一步细化承灾体脆弱性,2015年后则更重视科技发展对抗灾能力的作用,这些变化反映政策制定者对风暴潮灾害风险认知的逐步深化。3)政策文本中提取的“天文潮”“围填海”“灾害保险”等要素,弥补了传统指标体系对人为干预与制度性因素的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政策 风暴潮灾害 风险要素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沟道植被生长特征与减灾模式研究
11
作者 宗家明 陈剑刚 +3 位作者 王辰元 王金水 王喜安 杨飞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3,共7页
泥石流沟道植被状况因地理环境和植物生长特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影响了泥石流的成灾环境和工程防治效果,制约了绿色减灾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不同流域泥石流沟道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减灾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对研究区植被生长分布特征进行采集... 泥石流沟道植被状况因地理环境和植物生长特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影响了泥石流的成灾环境和工程防治效果,制约了绿色减灾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不同流域泥石流沟道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减灾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对研究区植被生长分布特征进行采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物种间距分布相对固定;树种自身因素比环境因素对林分密度影响更明显,不同流域的林分密度范围为100~5 000株/hm2;植被生长状况与土体破碎程度之间呈负相关,沟道侵蚀严重区域的树木平均胸径比稳固区的更小;此外,植被根系横截面积比:RAR(乔)≥RAR(灌)≥RAR(草)。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沟道减灾模式评估方法,并对不同减灾模式适用性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可为山区泥石流的绿色减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流域环境 植被分布 生长特征 减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预”“防”的核心要义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会然 许冲 +2 位作者 王巍 何祥丽 肖子亢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4,共6页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新修订《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自然灾害救助准备、应急响应、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国家层面上系统性的规范和完善。其中,自然灾害救助准备是应急响应的首要任务,“预”与“防”是贯穿灾害救助准备环...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新修订《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自然灾害救助准备、应急响应、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国家层面上系统性的规范和完善。其中,自然灾害救助准备是应急响应的首要任务,“预”与“防”是贯穿灾害救助准备环节的两个核心概念。该文旨在剖析自然灾害“预”“防”的核心要义、理论与技术框架及其发展现状。通过文献综述和调研,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自然灾害“预”与“防”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分析了其在自然灾害救助准备与应急实战中的应用案例与短板,对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及提升灾害应对能力措施提出了思考,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与应急救助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预防 应急预案 救助准备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FEM耦合的泥石流冲击双柱桥墩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玉春 郝梦洁 +3 位作者 赵德博 刘斌 韩育刚 贺良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9-427,I0002,共10页
为研究双柱式桥墩结构在含大块石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有限元(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SPH-FEM)耦合方法,建立泥石流浆体-大块石-双柱式桥墩动态相互作用模型,分别从泥... 为研究双柱式桥墩结构在含大块石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有限元(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SPH-FEM)耦合方法,建立泥石流浆体-大块石-双柱式桥墩动态相互作用模型,分别从泥石流冲击特征、桥墩结构应变和冲击力时程等方面,分析泥石流冲击下双柱式桥墩的动力学行为,探讨了不同特性泥石流对桥墩承灾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值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泥石流冲击、沿桥墩绕流及流出的整个分布过程;泥浆冲击桥墩底部会出现明显的绕流现象,上游的桥墩柱体所受冲击力远大于下游;受块石冲击的桥墩底部承受较大的横向冲击力,导致出现较大应变,甚至混凝土脱落;桥墩所受冲击力与泥石流的冲击速度和大块石直径都呈正相关;夹杂着大块石的泥石流对桥墩的冲击力远大于仅有浆体的冲击力,是造成桥墩破坏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泥石流多发区双柱桥墩的冲击灾变机制,并为其抗冲击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泥石流 双柱桥墩 流固耦合 横向冲击 数值模拟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逻辑与国际比较研究
14
作者 孔锋 孙慧颖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11,共9页
该文构建了“理念—目标—过程—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比较法探究了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特征、逻辑与发展进路。结果发现:(1)演进特征表现为治理理念从传统应急思维向现代风险治理思维转型,治理目标以风险防控为核心提升... 该文构建了“理念—目标—过程—工具”分析框架,运用文本比较法探究了中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演进特征、逻辑与发展进路。结果发现:(1)演进特征表现为治理理念从传统应急思维向现代风险治理思维转型,治理目标以风险防控为核心提升治理体系效能与社会韧性,治理过程呈现以灾前预防为核心的全过程综合防御,治理工具随风险情境与治理需求的变化而动态调整。(2)演进逻辑呈现为基于外部情境响应的动态调适、内部治理需求的价值选择、内外驱动下的耦合机制三方驱动。(3)通过梳理国内外防灾减灾规划,发现仙台减灾框架对中国防灾减灾工作具引导价值,尤其在风险理解、治理体系建设、韧性投资、应急准备与恢复方面。完善中国防灾减灾规划需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理念,注重多元目标的统筹平衡,加强全过程的韧性建设,增强治理工具的协调性和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救灾 国家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规划历程 演进逻辑 国际比较 仙台减灾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燃林火的消防技术与策略
15
作者 秦蕴竹 张轶超 +2 位作者 陈玉莹 林少润 黄鑫炎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相比明火,阴燃的反应温度更低,蔓延速度也更慢,能在缺氧、高含水率、深层地下等极端条件下持续存在。因此,阴燃林火的探测和灭火面临更大挑战。本文综述了当前阴燃灭火的研究进展,从“冷熄”“窒息”“燃尽”3个方面探讨灭火方法,包括... 相比明火,阴燃的反应温度更低,蔓延速度也更慢,能在缺氧、高含水率、深层地下等极端条件下持续存在。因此,阴燃林火的探测和灭火面临更大挑战。本文综述了当前阴燃灭火的研究进展,从“冷熄”“窒息”“燃尽”3个方面探讨灭火方法,包括人工降雨、地下漫灌、防火隔离带等措施的可行性。同时,总结了当前森林阴燃火的预防、监测与灭火策略,为未来阴燃灭火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地下火 灭火机理 林火监测 消防安全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外部环境轻飘浮物类隐患风险综合评价方法
16
作者 刘瑞 许贵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175,共7页
为综合评价铁路外部环境中轻飘浮物类隐患风险,通过分析轻飘浮物类隐患引发风险的原因,从环境因素、轻飘浮物自身特性以及人类活动三方面选取了13项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组合赋权,采用... 为综合评价铁路外部环境中轻飘浮物类隐患风险,通过分析轻飘浮物类隐患引发风险的原因,从环境因素、轻飘浮物自身特性以及人类活动三方面选取了13项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组合赋权,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三处轻飘浮物隐患风险进行了定量化评估。结果表明,三处轻飘浮物隐患风险的评价结果分别为较高、较低、中等,验证了综合评价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铁路外部环境轻飘浮物类隐患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可为改进铁路外部环境隐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防灾 外部环境 轻飘浮物 层次分析法-熵权组合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诱发型滑坡风险下农户对节水农业的采纳意愿研究
17
作者 王彦平 王珏 刘丽梅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5,共9页
灌溉诱发型滑坡在我国黄土高原广布频发,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户生计造成极大威胁。节水农业作为从根本上治理灌溉诱发型滑坡的有效手段,其减灾效果极大依赖于当地农户的采纳及持续使用。研究拓展了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 灌溉诱发型滑坡在我国黄土高原广布频发,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户生计造成极大威胁。节水农业作为从根本上治理灌溉诱发型滑坡的有效手段,其减灾效果极大依赖于当地农户的采纳及持续使用。研究拓展了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从主客观层面阐释农户在自然灾害风险下的技术采纳影响因素,以此为理论基础探究农户对节水农业(包括滴灌设施和抗旱作物)的动态采纳意愿及其作用机制,以期理解灾害风险下的农户决策并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以具有“现代滑坡天然实验室”之称的甘肃永靖黑方台为研究区,利用363份农户问卷数据和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社会资本对不同滑坡经历农户的节水农业采纳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自然资本对未经历滑坡的农户有显著负向影响,心理资本对经历过滑坡的农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自我效能能够加强心理资本对初次采纳意愿的影响;③农户持续使用节水农业的意愿低于初次采纳的意愿,并且人力资本显著负向影响农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成果有助于明晰农户初次和持续采纳节水农业意愿的动态变化,厘清影响农户采纳节水农业意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灌溉诱发型滑坡区和其他地区节水农业的推广和防灾减灾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业 采纳意愿 生计资本 灌溉诱发型滑坡 可持续生计框架(SLF) 心理资本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灾害对菊花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
18
作者 赵艳莉 王二虎 +3 位作者 卞书迅 蔡站立 张瑞芳 赵亚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112-117,共6页
菊花是河南省重要的特色花卉,在河南省各个城市广泛种植,成为该省的重要文化符号。近年来,河南省菊花产业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较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此,阐述了洪涝、高温、大风、低温、霜冻和冰雹6种农业气象灾害的致灾特点... 菊花是河南省重要的特色花卉,在河南省各个城市广泛种植,成为该省的重要文化符号。近年来,河南省菊花产业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较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为此,阐述了洪涝、高温、大风、低温、霜冻和冰雹6种农业气象灾害的致灾特点及其对菊花的危害,并提出了防灾减灾措施,以减轻农业气象灾害给菊花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菊花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 菊花 影响 防灾减灾措施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森林火灾防控区划研究
19
作者 张秀峰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4-48,共5页
森林火灾防控区划是森林防火工作的决策基础。应用层次分析和专家打分法评估森林火灾风险等级和森林火灾减灾能力的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矩阵对比法,确定辽宁省各县区森林火灾防控区划等级。结果表明:辽宁省的重点防控区分布在抚顺市... 森林火灾防控区划是森林防火工作的决策基础。应用层次分析和专家打分法评估森林火灾风险等级和森林火灾减灾能力的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矩阵对比法,确定辽宁省各县区森林火灾防控区划等级。结果表明:辽宁省的重点防控区分布在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朝阳市、铁岭市部分地区;次重点防控区主要分布在大连市、阜新市、朝阳市、铁岭市、鞍山市、抚顺市、丹东市、本溪市、葫芦岛市部分地区;中等防控区、一般防控区分布在沈阳市、锦州市、盘锦市、辽阳市、营口市部分地区。辽宁省森林火灾的防控区划结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辽宁省森林火灾防控重心和区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控区划 森林火灾 风险等级 减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工程与堤坝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玉峰 王玉杰 +6 位作者 张飞 姬建 陈亮 倪钧钧 张卫杰 宋健 杨尚川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18,共22页
边坡稳定性问题是土力学的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由于其受地质、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始终无法完全解决。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和推进,土木、交通、水利等领域中的边坡工程与堤坝工程又面临许... 边坡稳定性问题是土力学的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由于其受地质、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始终无法完全解决。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和推进,土木、交通、水利等领域中的边坡工程与堤坝工程又面临许多新的难题和挑战。该文简要评述边坡工程与堤坝工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边坡稳定性理论与方法、堤坝灾害机理与分析方法以及边坡和堤坝工程加固技术,重点探讨土坡与堤坝的破坏机理、灾变数值模拟方法、稳定性分析理论与安全评价等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随着地质学、地震学、土壤学、生物学、计算力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发展,交叉学科的互融共通将有力促进土坡工程与堤坝工程的科技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坡 堤坝 稳定性分析 加固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