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慢性应激-TIME”探析“调神助气”法论治结肠癌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艳娥 赖恒周 +5 位作者 马琼 雷茂 蒋义芳 任益锋 付西 由凤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2-497,共6页
结肠癌是形气神俱损的综合病变,慢性应激诱导结肠癌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IME)形成则是其机理所在。慢性应激属于“神病”的微观范畴,而TIME是“气病”的生物学基础,结肠癌有形之体则是“形病”的具象,“慢性... 结肠癌是形气神俱损的综合病变,慢性应激诱导结肠癌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IME)形成则是其机理所在。慢性应激属于“神病”的微观范畴,而TIME是“气病”的生物学基础,结肠癌有形之体则是“形病”的具象,“慢性应激-TIME-结肠癌”交联机制契合了中医“形气神同病”的认知。治疗上协同改善慢性应激之“调神”及重塑TIME之“助气”,终达“治形”以阻延结肠癌演进之目的,本文期望为结肠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肿瘤免疫微环境 调神助气 慢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机器学习模型鉴别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沉积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张晓金 张应开 +5 位作者 谢闵 吴树剑 朱先锋 过永 董明松 张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的机器学习模型鉴别结肠癌(CC)淋巴结转移(LNMs)与肿瘤沉积(TD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7月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N分期阳性的192例CC患者资料.按手术病理将样本分为LNMs组(n=107...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的机器学习模型鉴别结肠癌(CC)淋巴结转移(LNMs)与肿瘤沉积(TD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7月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N分期阳性的192例CC患者资料.按手术病理将样本分为LNMs组(n=107)和TDs组(n=8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2组间独立影响因子.样本按7:3随机分成训练组(n=134)和验证组(n=58),单因素分析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采用决策树(DT)、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RF)、弹性网络(ENet)、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NB)6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鉴别LNMs与TDs的预测模型,筛选出最佳输出模型并将其可视化.结果:术前增强CT分类指标环周切缘(CRM)、壁外血管侵犯(EMVI)及结节强化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24~0.763),其他指标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0.818~0.970).LNMs与TDs组间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前癌胚抗原(CEA)、肿瘤强化、CRM、EMVI及腹腔积液5个独立影响因子(P<0.05);训练与验证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T、LR、RF、ENet、SVM、NB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0.779、0.742、0.810、0.856、0.817(训练组)以及0.881、0.836、0.817、0.843、0.893、0.840(验证组).SVM为本研究最佳输出模型,EMVI是贡献最大的特征;腹腔积液和肿瘤强化贡献也较显著;术前CEA和CRM贡献相对较小.结论:基于增强CT机器学习模型鉴别结肠癌LNMs与TDs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机器学习 结肠癌 淋巴结转移 肿瘤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激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SOX9-TRAF2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化疗耐药
3
作者 赵斌 刘继攀 +1 位作者 张丽 刘亚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5-602,共8页
目的探讨乳酸(Lac)激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中SOX9-TRAF2信号通路对结肠癌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采用梯度暴露法构建结肠癌耐药细胞系(SW480-R)。0、5、10、20 mmol/L Lac处理M0巨噬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中人转化生... 目的探讨乳酸(Lac)激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中SOX9-TRAF2信号通路对结肠癌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采用梯度暴露法构建结肠癌耐药细胞系(SW480-R)。0、5、10、20 mmol/L Lac处理M0巨噬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中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精氨酸酶1(Arg1)变化。0、20 mmol/L Lac处理M0巨噬细胞,或者联合敲减巨噬细胞中的SOX9,收集条件培养基(CM)(0 mmol/L Lac-CM、20 mmol/L Lac-CM、20 mmol/L Lac+si-SOX9-CM)处理SW480-R细胞,MTT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ting检测SOX9蛋白表达。SW480-R细胞中SOX9敲减后测定TRAF2泛素化水平,并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RAF2蛋白表达。构建体内移植瘤小鼠模型,使用5-FU与Lac干预,分析Lac对体内结肠癌化疗耐药的影响。结果Lac干预M0巨噬细胞后细胞上清液中TGF-β和Arg1水平升高(均P<0.05)。与0 mmol/L Lac-CM组相比,20 mmol/L Lac-CM组SW480-R细胞活力与迁移能力增加,SOX9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敲减SOX9后部分逆转了Lac对SW480-R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此外,SW480-R细胞中SOX9敲减后TRAF2泛素化水平增加,TRAF2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5-FU能够抑制小鼠体内成瘤;联合Lac干预则抑制了5-FU的治疗作用。结论Lac通过激活TAMs中的SOX9-TRAF2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化疗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SOX9-TRAF2信号通路 结肠癌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脾安肠方调控肠道菌群重塑免疫微环境增效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
4
作者 王玉坤 周琼 +3 位作者 陈冬梅 张津铖 刘猛 程志强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6-1541,共16页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探究调脾安肠方(TPACD)重塑T辅助细胞亚群1/2(Th1/Th2)免疫平衡介导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s),增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治疗结肠癌肝转移(CLM)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空白(C)、模型(M)、TPA...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探究调脾安肠方(TPACD)重塑T辅助细胞亚群1/2(Th1/Th2)免疫平衡介导的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s),增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治疗结肠癌肝转移(CLM)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空白(C)、模型(M)、TPACD(Z)、5-FU(F)及TPACD联合5-FU(FZ)5组,每组6只。建立裸鼠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及CLM模型;Z和FZ组在造模完成14 d后开始给予TPACD 2 g/mL,0.2 mL/(只·d)灌胃14 d;F及FZ组给予5-FU 20 mg/kg,0.2 mL/(只·2 d)腹腔注射14 d。16S核糖体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肝转移灶增殖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转移灶病理组织形态;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CD4^(+)T细胞及肝转移灶Th1、Th2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肝转移灶小鼠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结果:与F组比较,FZ组裸鼠肝转移灶面积缩小、镜下病理核分裂象减少。与C组比较,M组及F组裸鼠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益生菌/致病菌平衡倾斜;与M组和F组比较,Z组及FZ组菌群多样性增加,益生菌/致病菌平衡回调,物种组成趋近于健康;Th1细胞比例及下游因子TNF-α、IFN-γ表达显著增多、Th2细胞比例及下游因子IL-4、IL-10表达下降(P<0.05)。结论:TPACD能增效5-FU抑制裸鼠CLM灶形成,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结构,进而重塑肝转移灶内Th1/Th2介导的TIMEs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 调脾安肠方 5-氟尿嘧啶 肠道菌群 肿瘤免疫微环境 辅助性T细胞亚群1/2免疫漂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敲除PD-1的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回输对小鼠结肠癌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瞿紫微 李晓辉 +3 位作者 郭建辉 陈华涛 吴彪 孟庆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9-1196,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9)技术敲除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回输对结肠癌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皮下注射CT26构建小鼠结肠癌模型,从3只模型小鼠肿瘤组织中提取TIL,并... 目的:探讨应用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9)技术敲除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回输对结肠癌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皮下注射CT26构建小鼠结肠癌模型,从3只模型小鼠肿瘤组织中提取TIL,并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对TIL进行PD-1基因敲除;回输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输注淋巴细胞组(Lym)、输注荷瘤小鼠TIL组(TIL)、慢病毒空载对照组(pVSV-G-PX458-NC)组、PX458-PD-1-sgRNA1组(PD-1-sgRNA1),每组10只;测量各组小鼠肿瘤组织质量及肿瘤抑制率;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ELISA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TNF-α和IFN-γ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CD4+T、CD8+T细胞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PD-1及其主要配体PD-L1表达。结果:PD-1-sgRNA1能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细胞体内生长,抑制肿瘤组织Ki-67和VEGF表达及PD-1、PD-L1表达,提高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TNF-α、IFN-γ含量、CD4+T、CD8+T细胞表达(均P<0.05)。结论:CRISPR/CAS9敲除PD-1的TIL回输能明显抑制结肠癌小鼠肿瘤组织Ki-67和VEGF表达,增加CD4+T、CD8+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PD-1 结肠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肿瘤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结肠鳞状细胞癌为首发表现的Lynch综合征1例
6
作者 章坤 徐克群 +3 位作者 周晓莉 庄少华 顾文贤 程羽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1-1034,共4页
以结肠鳞状细胞癌为首发表现的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较为罕见,国内外仅有2例Lynch综合征伴有肠鳞状细胞癌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以结肠鳞状细胞癌为首发表现的LS,以期提高临床对于LS中少见的结肠鳞状细胞癌的认识。
关键词 结肠肿瘤 LYNCH综合征 鳞状细胞癌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嗪通过Wnt1通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屏障功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秦小红 王梦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00-2505,共6页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MSLZ)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屏障的改善作用及其对无翅型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1(Wnt1)信号的调控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UC)、MSLZ组和MSLZ^(+)shWnt1组;除Control组外...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MSLZ)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屏障的改善作用及其对无翅型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1(Wnt1)信号的调控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UC)、MSLZ组和MSLZ^(+)shWnt1组;除Control组外,其他组小鼠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UC模型。Control组、UC组、MSLZ组小鼠造模结束后每日腹腔注射5×10~9 pfu/ml NC-shRNA,MSLZ^(+)sh-Wnt1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5×10~9 pfu/ml shRNA-Wnt1;MSLZ组和MSLZ^(+)sh-Wnt1组小鼠每日灌胃400 mg/kg MSLZ,Control、UC组每日灌胃等剂量无菌蒸馏水。检测各组小鼠结肠长度,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D-乳酸(D-LA)和脂多糖(LPS)含量以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黏蛋白2(MUC2)和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Wnt1、β-catenin、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MSLZ能明显增加UC小鼠结肠长度,升高结肠组织MUC2、Occludin、Wnt1、β-catenin和Bcl-2表达,降低血清D-LA、LPS、DAO水平、结肠组织细胞凋亡率及Bax表达;MSLZ^(+)sh-Wnt1可部分逆转MSLZ对结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均P<0.05)。结论:MSLZ能抑制UC小鼠结肠黏膜细胞凋亡,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改善结肠黏膜屏障功能,可能与激活Wnt1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屏障 无翅型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细胞膜仿生铜基金属有机框架对DC的激活和促血管新生作用
8
作者 张欣怡 张梦亚 +1 位作者 张停琳 高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2-557,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膜包裹的铜基金属有机框架(MOF@CCM)的DC激活和促进血管新生的潜力。方法:首先构建1,3,5-苯三甲酸铜(Ⅱ)铜基金属有机框架(HKUST-1),在其外层包覆结肠癌CT26细胞膜,获得MOF@CCM,对其进行物理表征。用CCK-8法研究MOF@...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膜包裹的铜基金属有机框架(MOF@CCM)的DC激活和促进血管新生的潜力。方法:首先构建1,3,5-苯三甲酸铜(Ⅱ)铜基金属有机框架(HKUST-1),在其外层包覆结肠癌CT26细胞膜,获得MOF@CCM,对其进行物理表征。用CCK-8法研究MOF@CCM的生物相容性,流式细胞术分析MOF@CCM对DC2.4成熟比例的影响,以验证MOF@CCM激活免疫细胞的潜力。通过血管生成实验验证MOF@CCM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形成血管的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MOF@CCM,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形状近似圆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MOF@CCM的平均粒径为(150.5±7.89)nm,平均Zeta电位为-(5.12±1.67)mV。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OF@CCM能够显著提高DC2.4成熟的比例(P<0.01)。此外,MOF和MOF@CCM均能促进HUVEC形成管状结构(P<0.05或P<0.01),且细胞膜修饰对MOF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没有影响。结论:制备的MOF@CCM在所使用的剂量下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能够显著促进DC2.4的成熟和促进HUVEC血管生成,有望成为抗结肠癌和促进组织修复的双功能治疗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膜 金属有机框架 肿瘤疫苗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与吗啡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血小板活性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廖美娟 郑雪琴 +3 位作者 冯舒韵 李云 刘洪珍 杨承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评价羟考酮与吗啡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血小板活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20例。O组PCIA泵配方为羟考酮1 mg/kg加... 目的评价羟考酮与吗啡术后镇痛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血小板活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20例。O组PCIA泵配方为羟考酮1 mg/kg加托烷司琼6mg,M组为吗啡1mg/kg加托烷司琼6 mg。于麻醉诱导前5 min(T_0)、手术结束后4h(T_1)、24h(T_2)、48h(T_3)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P-选择素(CD62P)、NK细胞、NKT细胞、自然调节性T(nTreg)细胞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PAR)。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O组,T_1、T_2时M组GPⅡb/Ⅲa、CD62P、PAR和nTreg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T_1时O组,T_1~T_3时M组NK、NKT细胞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M组比较,T_2、T_3时O组GPⅡb/Ⅲa、CD62P、PAR和nTreg细胞含量明显降低,NK、NKT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与吗啡比较,羟考酮术后镇痛可抑制血小板过度活化,对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较轻,此作用对防治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肿瘤细胞血行转移或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 结肠肿瘤 血小板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抗菌肽对大鼠大肠癌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卫民 赖卓胜 +3 位作者 何美蓉 许刚 黄文 周殿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观察柞蚕抗菌肽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对大鼠大肠肿瘤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柞蚕抗菌肽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杀伤作用。以二甲肼(DMH)诱发的Wistar大鼠大肠肿瘤为模型,观察柞蚕抗菌肽对大鼠大肠... 目的观察柞蚕抗菌肽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对大鼠大肠肿瘤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柞蚕抗菌肽对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杀伤作用。以二甲肼(DMH)诱发的Wistar大鼠大肠肿瘤为模型,观察柞蚕抗菌肽对大鼠大肠肿瘤的防治作用;DMH诱癌及柞蚕抗菌肽灌胃均18周,第33周结束实验。结果柞蚕抗菌肽在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株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灌胃可明显降低大鼠大肠肿瘤发生率(65%,P<0.01),但大肠癌平均个数及肿瘤质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柞蚕抗菌肽对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具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抗菌肽 大鼠 大肠癌 预防 治疗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对结肠癌细胞腹腔种植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军 尹浩然 林言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0-213,共4页
采用人结肠癌裸鼠腹腔种植瘤模型,进行表阿霉素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观察其对癌细胞腹腔内种植的影响。15只雄性裸鼠腹腔内接种Lovo细胞后,随机分成对照组、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3组。早期腹腔内化疗组以0.8mg/kg/d表阿霉素于接种... 采用人结肠癌裸鼠腹腔种植瘤模型,进行表阿霉素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观察其对癌细胞腹腔内种植的影响。15只雄性裸鼠腹腔内接种Lovo细胞后,随机分成对照组、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3组。早期腹腔内化疗组以0.8mg/kg/d表阿霉素于接种后1~3天行腹腔注射,延期组用相同剂量于接种后5~7天行腹腔注射。结果显示,早期腹腔内化疗组裸鼠平均荷瘤生存时间最长;延期腹腔内化疗组次之;对照组最短。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实验提示早期腹腔内化疗的抑瘤作用明显高于延期腹腔内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药物疗法 腹腔内 表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和结肠来源的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玫丽 吴杰 +2 位作者 汪春莲 霍继荣 吕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目的:研究直肠和结肠来源的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198例LST患者(直肠116例,结肠8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98例患... 目的:研究直肠和结肠来源的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198例LST患者(直肠116例,结肠8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98例患者按内镜分型来看,结节混合型127例(64.1%),颗粒均一型13例(6.6%),扁平隆起型41例(20.7%),假凹陷型17例(8.6%);结节混合型更常见于直肠(71.7%),扁平隆起型更常见于结肠(7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LST直径为(52.03±35.62)mm,结肠LST直径为(25.37±11.56)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LST与结肠LST相比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比例更高(分别为31.0%和18.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比例则较低(分别为61.2%和75.6%)(均P<0.05);直肠LST与结肠LST相比较,结节混合型和颗粒均一型的直径更大,结节混合型拥有更高的恶性潜能(高级别瘤变+浸润癌的百分率分别为41.8%和22.2%)(均P<0.05);结肠LST多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LST多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论:直肠LST与结肠LST表现出某些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节混合型LST更常见于直肠,扁平隆起型LST更常见于结肠,直肠结节混合型LST可能具有更高的恶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分型 直肠肿瘤 结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三角吻合技术的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被引量:9
13
作者 廖梓群 陈维荣 +4 位作者 方蓉 蔡高阳 陈喜贵 邓希 陈宋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03-906,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三角吻合技术的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结肠重建手术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8年8月60例乙状结肠癌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完全腹腔镜下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和腹... 目的比较改良三角吻合技术的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结肠重建手术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8年8月60例乙状结肠癌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完全腹腔镜下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和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重建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和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组比较,完全腹腔镜组重建时间短[(31.9±11.3)min vs.(42.9±8.3)min,t=-4.295,P=0.000],肛门排气早[(2.9±1.1)d vs.(3.6±1.2)d,t=-2.423,P=0.019]。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0%(3/30)、16.7%(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40个月,(14.4±8.3)月,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腹壁穿刺孔无肿瘤种植,吻合口无狭窄。结论完全腹腔镜下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安全可行,而且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改良三角吻合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结肠肿瘤 消化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志敏 谢德荣 +3 位作者 姚和瑞 詹俊 滕虹 李海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Caspase-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79例术前无放、化疗的结肠癌标本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Caspase-3检测,并结合临床指标、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癌旁组织及肿瘤组织中Caspase-3阳性率分别为53.1... 目的:探讨Caspase-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79例术前无放、化疗的结肠癌标本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Caspase-3检测,并结合临床指标、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癌旁组织及肿瘤组织中Caspase-3阳性率分别为53.16%(42/79)和75.95%(60/79),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aspase-3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血清CEA水平、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Dukes分期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而与组织分级相关,高、中分化组的Caspase-3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组(P<0.05)。Caspase-3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40.48%、47.62%,P=0.6512)。结论:结肠癌中有Caspase-3的高表达,其表达与组织分级相关,提示Caspase-3在结肠癌的凋亡、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CASPASE-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炯 龚红霞 +2 位作者 庄治国 冯琦 许建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肠肿瘤性病变20例,结肠癌51例。所有患者采用口服使大小肠充盈的肠道准备方法,运用工作站多平面重建(MPR)及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方法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斜位图像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肠肿瘤性病变20例,结肠癌51例。所有患者采用口服使大小肠充盈的肠道准备方法,运用工作站多平面重建(MPR)及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方法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斜位图像重建,结合横断面图像,进行肿瘤性病变的MSCT征象分析和诊断价值研究。结果肠道肿瘤性病变累及最多的部位为左半结肠(29%)、回盲部(25%)和右半结肠(25%);肠道肿瘤性病变CT征象显示最多的为表面毛糙征(95.77%);经手术证实的CT征象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最高的均为系膜和后腹膜淋巴结增生(93.02%、96.55%和95.77%);肠道肿瘤性病变病灶平扫CT值为(40.7863±5.9793)Hu,增强动脉期CT值为(72.3255±8.7543)Hu,增强门脉期CT值为(82.7235±10.7800)Hu;在平扫期、增强动脉期和增强门脉期之间CT值依次升高,三期CT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肠道肿瘤性病变病灶CT测量的纵径为(37.9353±13.8319)mm,横径为(23.0020±11.9925)mm。结论MSCT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伤和有效的肠道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方法,各种MSCT征象的分析和CT值的测定对肠道肿瘤性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结肠 肿瘤 X线 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参数测量对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罗锦文 李新春 +2 位作者 雷强 陈淮 胡文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MSCT多参数测量在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TD)中的诊断价值,筛选最佳诊断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CT上可辨识的结直肠癌旁TD病灶30个及淋巴结转移病灶30个的术前全腹部MSCT图像。测量结直癌旁TD及转移性淋巴结的多项参数... 目的:探讨MSCT多参数测量在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TD)中的诊断价值,筛选最佳诊断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CT上可辨识的结直肠癌旁TD病灶30个及淋巴结转移病灶30个的术前全腹部MSCT图像。测量结直癌旁TD及转移性淋巴结的多项参数值,包括病灶的长径、短径、平均径、长短径比、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比较2组病灶间各项参数值的差异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TD组中病灶的长径、短径、最大径和长短径比分别为(1.29±0.40)、(1.17±0.37)和(1.23±0.39)cm及1.11±0.07,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01±0.32)、(0.80±0.34)和(0.91±0.33)cm及1.32±0.2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D组中病灶的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值和静脉期强化值分别为(29.13±6.82)、(33.67±8.49)和(52.77±9.82)HU,均大于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5.03±3.47)、(18.07±5.64)和(40.67±7.85)HU],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D组中病灶的长径、短径、平均径、长短径比、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值和静脉期强化值诊断T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22,其中以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值和长短径比的诊断效能为佳,其AUC分别为0.965、0.911和0.881,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21和45HU及1.33,相应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6.67%、83.33%和76.67%,特异度分别为100%、93.33%和90.00%。结论:MSCT多参数测量对鉴别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与转移性淋巴结有较大价值,其中以平扫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和长短径比值的诊断效能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肿瘤沉积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腺癌细胞株Fas/FasL的表达与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志海 邢同海 +1 位作者 裘国强 唐华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研究结肠腺癌细胞株经不同化疗药物诱导后Fas FasL表达与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探索敏感化疗药物的筛选。方法 :将顺铂、丝裂霉素、氟尿嘧啶、表阿霉素按PPC(血浆峰浓度 )、1 10PPC、1 5PPC、5PPC、10PPC加入结肠腺癌LS174T细胞、LoV... 目的 :研究结肠腺癌细胞株经不同化疗药物诱导后Fas FasL表达与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探索敏感化疗药物的筛选。方法 :将顺铂、丝裂霉素、氟尿嘧啶、表阿霉素按PPC(血浆峰浓度 )、1 10PPC、1 5PPC、5PPC、10PPC加入结肠腺癌LS174T细胞、LoVo细胞共孵 ,用流式细胞术 (FACScan)检测癌细胞Fas、FasL表达率及细胞凋亡率 ,并提取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FACScan检测显示LS174T细胞顺铂组、丝裂霉素组、表阿霉素组Fas表达率、细胞凋亡率在 1 5PPC或PPC时最高 ,Fas表达率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 (P <0 .0 5 )。LoVo细胞经化疗药物诱导后Fas表达率与细胞凋亡率无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FACScan检测的癌细胞凋亡率可用于敏感化疗药物及其合适剂量的筛选 ,Fas表达率可能仅适用于部分癌症病人化疗药物的筛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敏感性 结肠腺癌 FAS/FASL 基因表达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平坦型大肠肿瘤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姜泊 刘思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25-927,共3页
平坦型大肠肿瘤包括表浅型大肠肿瘤及凹陷型大肠肿瘤 ,与大肠癌发生有密切相关的特殊性。表浅型大肠肿瘤以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aterallyspreadingtu mor,LST)为代表 ;凹陷型大肠肿瘤以凹陷型早期大肠癌 (Ⅱc型早期大肠癌 )为代表。平... 平坦型大肠肿瘤包括表浅型大肠肿瘤及凹陷型大肠肿瘤 ,与大肠癌发生有密切相关的特殊性。表浅型大肠肿瘤以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aterallyspreadingtu mor,LST)为代表 ;凹陷型大肠肿瘤以凹陷型早期大肠癌 (Ⅱc型早期大肠癌 )为代表。平坦型大肠肿瘤由于在临床上难以发现 ,在我国尚未被临床医师普遍认知 ,因此有关报道极少。近年来 ,南方医院在做肠镜检查中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检出和诊疗上创造与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他们认为 ,提高大肠平坦型病变征象的识别和染色内镜的应用是发现大肠平坦型病变的关键 ,黏膜剥离术和分析黏膜剥离术是诊治大肠平坦型病变的最佳方法之一 ,而且已着手开展对平坦型大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平坦型大肠肿瘤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童晶涛 梁后杰 +3 位作者 陈建芳 江恒 谢赣丰 刘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检测丙酮酸脱氢酶激酶-I(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I,PDK1)在人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抑制PDK1对结肠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4种人... 目的检测丙酮酸脱氢酶激酶-I(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I,PDK1)在人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抑制PDK1对结肠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4种人结肠癌细胞PDK1基因的表达情况。在PDK1抑制剂(dichloroacetate,DCA)的诱导下,通过MTT法观察结肠癌细胞活性。结果PDK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中高;在4种人结肠癌细胞中明显表达。抑制PDK1能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抑制效应随药物浓度而递增,其中90 mmol/L DCA的活性细胞率分别为(23.90±2.79)%、(5.90±1.31)%、(32.82±4.50)%和(29.72±3.03)%。结论PDK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抑制PDK1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活性,PDK1可望成为结肠癌有效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糖原酵解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恶性结肠梗阻支架置入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培 杨育伟 +3 位作者 梁雯雯 黄丙仓 朱庆云 乔德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恶性结肠梗阻支架置入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结肠恶性肿瘤并梗阻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结合CT MPR检查特点,总结CT MPR检查在支架置入手术中的作用。结果根据CT MPR技术提供信...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恶性结肠梗阻支架置入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结肠恶性肿瘤并梗阻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结合CT MPR检查特点,总结CT MPR检查在支架置入手术中的作用。结果根据CT MPR技术提供信息,结肠支架置入成功率高,近期疗效理想,多数可在24 h内解除梗阻。结论 CT MPR技术可以很好地提供结肠支架置入手术的各方面数据,为成功支架置入术提供了良好的术前准备,提高支架置入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多平面重建 结肠 肿瘤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