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下游郑州段悬河湿地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1
作者 张学庆 刘璐 +3 位作者 崔向向 孟素花 雷珊 刘坤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7,I0005,共6页
黄河下游悬河湿地退化对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甚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黄河下游郑州段是典型的悬河湿地,通过解译1990、2000、2010、2020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分析降水量、水位标高、地下水位等因素对悬... 黄河下游悬河湿地退化对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甚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黄河下游郑州段是典型的悬河湿地,通过解译1990、2000、2010、2020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分析降水量、水位标高、地下水位等因素对悬河湿地演化的影响,并剖析悬河湿地退化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下游郑州段自然湿地逐步退化,减少了50.98 km^(2)(32%),而人工湿地增加了42.66 km^(2)(183%),生态功能价值降低。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造成下游河道向窄深型发展,2008—2020年花园口水文站同流量下水位下降达1 m,河道平均下切达1.2 m。地下水位下降造成黄河下游郑州段地下水支撑型自然湿地退化,特别是2004年以后地下水超采导致降水很难补给地下水位回升到自然湿地的生态适宜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河湿地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早春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对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响应
2
作者 武俐 来梦媛 +3 位作者 杨萌 付纪薇 赵同谦 王亮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6-1747,共12页
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变化能有效地改变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特征,研究黄河小浪底水库DOM光谱特征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响应关系,可为库区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分析DOM的光谱特征... 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变化能有效地改变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特征,研究黄河小浪底水库DOM光谱特征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响应关系,可为库区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分析DOM的光谱特征及来源;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运用多样性指数评价库区水质,利用冗余分析探讨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DOM组成与浮游植物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3属110种,库区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以金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空间上,相对丰度表现为中游>坝前>上游>坝后,群落特征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库区水质为中污型,其中,中游和坝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上游和坝后,群落结构更复杂,说明筑坝拦截后浮游植物生物活性增强。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总有机碳、总氮、溶解氧和pH是影响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DOM主要由紫外区类腐殖质(C1)和类色氨酸(C2)组成,受陆源输入和内源贡献的综合影响,其中,藻类和浮游植物释放等内源贡献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类蛋白物质正相关,优势种与自生源指数显著正相关,说明库区水体浮游植物对DOM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浮游植物 溶解性有机质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悬沙对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特征研究
3
作者 武俐 刘森 +2 位作者 杨佳之 来梦媛 常苗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悬沙吸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过程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为探究小浪底水库水体和悬沙DOM组分及影响悬沙吸附DOM的主要因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水体和悬沙DOM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DOM组分与来源、DOM与环境因子... 悬沙吸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过程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为探究小浪底水库水体和悬沙DOM组分及影响悬沙吸附DOM的主要因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水体和悬沙DOM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DOM组分与来源、DOM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悬沙吸附DOM模拟试验,研究两种粒径在不同含沙量和DOM浓度变化条件下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水体DOM的芳香性高于悬沙,DOM组分均以胡敏酸为主;电导率和浊度分别是影响水体和悬沙DOM芳香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含沙量和DOM浓度条件下悬沙对DOM的吸附过程,悬沙对DOM的平衡吸附量随含沙量增加而减小、随DOM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尤其以细沙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阐明DOM在水沙间的迁移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 小浪底水库 溶解性有机质 冗余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冲刷发展规律
4
作者 张敏 张春晋 +3 位作者 马东方 李显鑫 齐道坤 孙赞盈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89,共7页
水库拦沙运用后,会使得下游河道发生冲刷下切,甚至河型发生改变,对涉水工程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掌握黄河下游冲刷发展规律,根据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以来的水沙及断面观测资料,分析下游河道累计冲刷量、平均冲刷深度、最大水深、纵... 水库拦沙运用后,会使得下游河道发生冲刷下切,甚至河型发生改变,对涉水工程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掌握黄河下游冲刷发展规律,根据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以来的水沙及断面观测资料,分析下游河道累计冲刷量、平均冲刷深度、最大水深、纵剖面和横断面形态变化特征,研究水沙和边界条件对冲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年汛后至2022年汛后,下游河道累计冲刷了22.76亿m^(3),呈现出“冲刷上多下少,沿程分布不均”的特点,其中70%发生在高村以上,30%在高村以下。河道纵比降上段和下段增大,而中间段比降减小,整个纵剖面变得更为下凹。河槽发生明显展宽和下切,河宽增幅上大下小,水深增幅上小下大。河床粗化,中值粒径增大幅度为6%~79%,河道冲刷效率明显降低。水库坝下河道冲刷效率与洪水平均流量和前期累计冲刷量密切相关,当花园口以上河段累计冲刷量达6亿t、流量为2 000 m^(3)/s时,未来冲刷效率将降低为-2.9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冲刷 冲刷效率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床下切特点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周哲瀚 李洁 +2 位作者 朱大伟 黄祥 朱呈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游荡段冲刷剧烈,研究其河床下切特点及影响因素对游荡段河道整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9-2020年黄河下游游荡段28个淤积断面汛后实测地形数据,计算了游荡段各断面及河段河床累计下切深度及平滩水深,利用水文... 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游荡段冲刷剧烈,研究其河床下切特点及影响因素对游荡段河道整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9-2020年黄河下游游荡段28个淤积断面汛后实测地形数据,计算了游荡段各断面及河段河床累计下切深度及平滩水深,利用水文资料得到了各水文站逐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并计算了一定流量下水位的逐年变化。结果表明:(1)1999-2020年黄河下游累计冲刷量达20.5亿m^(3),其中游荡段冲刷量最大,约为14.7亿m^(3)。(2)黄河下游游荡段在2000-2007年期间河床下切最为剧烈,多年平均河床下切深度达0.24 m/a,2008-2020年游荡段河床下切程度有所减弱,多年平均河床下切深度减小至0.05 m/a。(3)各站水位-流量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游荡段各站给定流量下水位下降明显,沿程水文站水位下降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滞后时间约3~4 a。各站在500 m^(3)/s下的水位下降幅度均大于3 000 m^(3)/s水位下降幅度,其中高村站的下降幅度最大。(4)游荡段平滩水深由1999年的1.6 m逐步增大到2018年的4.0 m,之后又降低至2020年的3.8 m。(5)从来水来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两方面探讨了影响游荡段河床累计下切深度的因素,发现前期6年平均来沙系数是影响累计平均河床下切深度的关键水沙因子,定量揭示了游荡段持续的河床粗化对河床下切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下切 来沙系数 小浪底水库 游荡段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排沙规律及调控指标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翠霞 赵东晓 +2 位作者 王振凡 朱呈浩 崔鑫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1,共6页
小浪底水库是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工程,研究其排沙规律及调控指标对于长期保持有效库容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结合调水调沙调度实践,选取2010—2023年34场小浪底水库排沙过程,分析水库排沙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利于水... 小浪底水库是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工程,研究其排沙规律及调控指标对于长期保持有效库容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结合调水调沙调度实践,选取2010—2023年34场小浪底水库排沙过程,分析水库排沙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利于水库减淤的调控指标。结果表明:汛前调水调沙期,水库排沙以三门峡水库泄放大流量清水产生的沿程冲刷为主,排沙量与入库水量成正相关线性关系,与小浪底水库蓄水量成负相关线性关系;汛期调水调沙期,水库排沙比与水库壅水程度及入出库流量比值的乘积成负相关幂函数关系;建立了汛前调水调沙期排沙量及汛期调水调沙期排沙比的定量表达式,提出汛前、汛期调水调沙期水库可分别降低并维持库水位在215、223 m,全年排沙比可达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量 排沙比 调水调沙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悬浮功临界条件下异重流运动特征分析
7
作者 李彬 高兴 +2 位作者 鲁俊 白玉川 任晓光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4,共8页
水库异重流总是处于超饱和输沙状态,在有效悬浮功作用下异重流可实现长距离输移,但有效悬浮功临界条件下的异重流运动特性尚未揭示。以泥沙达到有效悬浮功临界条件下的异重流运动特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异重流积深方程,利用异重流自相似理... 水库异重流总是处于超饱和输沙状态,在有效悬浮功作用下异重流可实现长距离输移,但有效悬浮功临界条件下的异重流运动特性尚未揭示。以泥沙达到有效悬浮功临界条件下的异重流运动特性为研究对象,建立异重流积深方程,利用异重流自相似理论分析平衡状态下的异重流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临界自悬浮状态下,床沙挟带系数随着粒径增大、坡降减小及阻力增大而增大;平衡状态下Richardson数随着阻力增加、坡降减小而增加,清浑水掺混系数随着Richardson的增大而降低。利用有效悬浮功分析了小浪底水库异重流运动过程,即随着异重流向坝前运动,有效悬浮功逐渐减弱。多沙河流水库实现异重流高效排沙,应使有效悬浮功小于零,即构建适当的水库底坡并减小异重流粒径。研究成果可为多沙河流水库减淤与保持有效库容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悬浮功 异重流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黄河小浪底水库防洪保滩能力研究
8
作者 万占伟 李保国 李荣容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08,共7页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的重要战略性工程,投入运用20多a来,黄河水沙情势、下游河槽过洪能力、水库泥沙淤积以及滩区防洪形势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黄河...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的重要战略性工程,投入运用20多a来,黄河水沙情势、下游河槽过洪能力、水库泥沙淤积以及滩区防洪形势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黄河下游滩区防洪保安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小浪底水库处于拦沙后期,水库的防洪库容较设计防洪库容大,有条件利用富余的库容进行防洪保滩运用。研究表明,在确保小浪底大坝防洪安全前提下,前汛期水库防洪保滩运用上限水位为258.8 m,后汛期水库保滩运用上限水位为259.5 m。综合洪水输沙能力、滩区淹没影响以及河道平滩流量变化等因素,选取下游保滩流量为4 500~5 000 m^(3)/s,经不同组合洪水调节计算,前汛期小浪底水库可保证5~10 a一遇上大洪水下游不漫滩,后汛期可保证5 a一遇洪水下游不漫滩。按照2000年以来黄河实测来沙水平,数学模型预估小浪底水库能够维持现状保滩标准的时间为10 a左右。鉴于当前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滞后,建议深化细化小浪底水库防洪保滩运用方案,明确水库保滩运用时机、水位和调度方式,为中下游洪水调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后汛期 保滩上限水位 保滩标准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小浪底水质反演 被引量:8
9
作者 郭荣幸 王超梁 +1 位作者 陈济民 韩红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6,102,共5页
多光谱遥感技术可根据遥感波段信息反演水质参数,降低监测成本,提高监测速度和质量,为大范围水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分析小浪底水库的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以及采样点实测水质数据,建立了最佳光谱波段的水质参数反演模型,... 多光谱遥感技术可根据遥感波段信息反演水质参数,降低监测成本,提高监测速度和质量,为大范围水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分析小浪底水库的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以及采样点实测水质数据,建立了最佳光谱波段的水质参数反演模型,对小浪底水库的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_3-N)进行了遥感反演,验证了反演模型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并反演了各水质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4种水质参数反演模型中,COD模型精确度和稳定性最高,其次是TP、TN,最低的是NH_3-N,水库出水口和部分边缘COD质量浓度较高,水库中心TN、TP和NH_3-N质量浓度高于边缘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遥感 水质反演 Sentinel-2 反演模型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减淤调度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婷 赵东晓 +3 位作者 马怀宝 贾梦豪 董华 王远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30,共5页
小浪底水库在黄河中下游防洪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保持库区较大库容、延长拦沙运用期,对黄河防洪保安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入库水沙条件变化以及调度实践分析,提出了近期小浪底水库减淤调度模式:前汛期洪水期考虑... 小浪底水库在黄河中下游防洪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保持库区较大库容、延长拦沙运用期,对黄河防洪保安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入库水沙条件变化以及调度实践分析,提出了近期小浪底水库减淤调度模式:前汛期洪水期考虑下游河道淤积和主槽过流能力,尽量利用大流量过程开展降低水位排沙运用,冲刷库区河槽新增淤积物,以恢复河槽过流能力,保持库区高效输沙通道;水库排沙运用过后,运用水位宜不高于库区较大滩地滩面,利用河槽输沙调沙能够有效减缓滩面淤积;后汛期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上游来沙情况择机开展水库回蓄,尽早将库水位蓄至HH37断面附近滩面以上,利用HH37断面以上库段临时调沙,减缓滩面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淤 河槽 调沙作用 调度模式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期小浪底水库排沙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婷 王振凡 +2 位作者 李珍 马怀宝 贾梦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49,共4页
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集中在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2000—2022年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分别为4.840亿t和21.546亿t,分别占水库运用以来排沙总量的18.3%、81.5%。研究表明,入库水量与回水长度是影响汛前调... 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集中在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2000—2022年汛前调水调沙期和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分别为4.840亿t和21.546亿t,分别占水库运用以来排沙总量的18.3%、81.5%。研究表明,入库水量与回水长度是影响汛前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库排沙效果的主要因素;入库水量越大,回水长度越短,排沙效果越好。通过多元回归得到了汛前调水调沙期小浪底水库排沙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汛期洪水期小浪底水库排沙主要影响因素为壅水指标和进出库流量比,通过研究量化了汛期洪水期排沙比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调沙 排沙 回水长度 壅水指标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汛前调水调沙模拟与综合效益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军强 张贤梓依 +2 位作者 王增辉 陈翠霞 周祖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0-1561,共12页
为提高汛前调水调沙期多目标博弈过程中小浪底水库的综合效益,本文构建了调水调沙模拟与综合效益定量评估数学模型。该模型由3个模块构成,其中:水沙计算模块考虑库区明流与异重流输移及干支流倒回灌过程,水库调度模块衔接库区水沙计算... 为提高汛前调水调沙期多目标博弈过程中小浪底水库的综合效益,本文构建了调水调沙模拟与综合效益定量评估数学模型。该模型由3个模块构成,其中:水沙计算模块考虑库区明流与异重流输移及干支流倒回灌过程,水库调度模块衔接库区水沙计算和坝下泥沙冲淤计算,效益评价模块采用经济效益指标衡量水库的综合效益。采用2013年和2014年汛前调水调沙过程对该模型开展了参数率定和验证工作,计算结果可模拟异重流潜入、演进、出库的全过程以及水库调度和发电过程。根据历年调水调沙实践经验选取关键调度参数,最终拟定降低对接水位或减小壅水程度的5种方案,采用模型对各方案展开调水调沙过程计算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调度过程中改变对接水位和壅水程度在减淤效益和兴利效益间存在冲突。通过比较综合经济效益指标,最终推荐对接水位为222.57 m并减小库区壅水的方案作为优选方案,可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前调水调沙 水库调度 综合效益 数值模拟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小浪底水库水质分析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武俐 杨萌 +3 位作者 来梦媛 王瑞佳 王亮 宋百惠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5,102,共8页
水质评价是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重要基础。为探究小浪底水库不同水期水质特征,于2021年对3个断面的15个水质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采用三种方法对研究区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厘清水质变化规律,确定最佳的评价方法,探讨不同水期... 水质评价是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重要基础。为探究小浪底水库不同水期水质特征,于2021年对3个断面的15个水质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采用三种方法对研究区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厘清水质变化规律,确定最佳的评价方法,探讨不同水期影响水质的关键环境因子并解析其来源。研究表明:库区水质总氮浓度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其他水质指标均达到Ⅲ类标准及以上;三种方法受指标权重影响,评价结果存在差异,综合比较与分析,确定基于TOPSIS的信息加权和排序法更适用于评价研究区水质状况;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水期影响水质的环境因子及其来源不同,枯水期受人类活动影响,平水期水质变化与上游输入有关,丰水期受降水和水动力条件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小浪底水库的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库区水质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水质分析 环境因子 评价方法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运行下花园口河段黄河鲤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尚弘 姜琪 +1 位作者 唐彩红 岳子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62,共12页
【目的】大坝和水库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在带来防洪减灾效益的同时,也给所在区域的水生生物栖息繁衍带来了一定影响,诊断关键水生生物的生态流量对大坝下游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黄河下游花园口河段为例,探讨了小浪... 【目的】大坝和水库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在带来防洪减灾效益的同时,也给所在区域的水生生物栖息繁衍带来了一定影响,诊断关键水生生物的生态流量对大坝下游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黄河下游花园口河段为例,探讨了小浪底水库运行下不同流量情景下的黄河鲤栖息地质量情况,并由此推求黄河鲤的生态流量。基于栖息地模拟法,通过构建耦合栖息地适宜度模型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了黄河鲤鱼苗期、亲鱼期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空间分布,分别建立了黄河鲤两个生命阶段流量与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关系曲线。【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流量的增大,黄河鲤不同生命阶段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空间分布及栖息地加权可用面积呈现先增加,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结论】黄河下游花园口河段的最小生态流量为1 150 m~3/s,适宜生态流量为1 450 m~3/s,最适宜生态流量为3 000 m~3/s,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大流量情景下黄河鲤栖息地质量的认识,对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栖息地模型 黄河流域 黄河鲤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NSGA-Ⅱ算法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传利 李新杰 +3 位作者 金祖凯 张红涛 李弘瑞 王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87,共5页
针对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时存在局部搜索能力较差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逐次逼近方法改进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SA-NSGA-Ⅱ),该算法通过不断调整搜索空间来减小不可行域和支配解占比,从而增... 针对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时存在局部搜索能力较差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逐次逼近方法改进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SA-NSGA-Ⅱ),该算法通过不断调整搜索空间来减小不可行域和支配解占比,从而增强局部搜索能力,快速逼近Pareto真实前沿。以平均出力最大和下游河道适宜生态流量改变度最小为目标,建立小浪底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分别采用SA-NSGA-Ⅱ和NSGA-Ⅱ求解模型并比较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两种算法求解模型生成的混合Pareto前沿中,SANSGA-Ⅱ、NSGA-Ⅱ所生成的Pareto前沿点分别占比80.45%、19.55%;SA-NSGA-Ⅱ、NSGA-Ⅱ生成的Pareto前沿中,分别有86.90%、52.67%的点处于非支配地位,且SA-NSGA-Ⅱ较NSGA-Ⅱ的算法运算时间减少了15.32%。因此,在相同初始条件下,SA-NSGA-Ⅱ的优化效果优于NSGA-Ⅱ,验证了SA-NSGA-Ⅱ在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多目标 优化调度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库区调控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飞 王若水 +1 位作者 王远见 江恩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1,37,共4页
如何运用水库群联合调度发挥最大的排沙效益是水沙调控的关键技术难题。选择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时期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运用为对象,分析两库不同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过程,量化两库间不同对接时机... 如何运用水库群联合调度发挥最大的排沙效益是水沙调控的关键技术难题。选择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时期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运用为对象,分析两库不同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过程,量化两库间不同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水沙调控效应。三门峡水库自身蓄水量较小、调水能力有限,通过改变三门峡泄流出库时机,产生的小浪底库区冲刷效果差异较大。随着对接水位的降低,库区冲刷量逐渐增加。随着三门峡水库相对起泄时间的推迟,库区冲刷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接时机 对接水位 水沙调控 小浪底水库 三门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源入库水出库水的三门峡-小浪底水库汛期联合优化调控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月 屈博 +2 位作者 江恩慧 李伊凡 刘盈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48,61,共6页
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是黄河调水调沙的关键环节。为更好地发掘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联合优化调控的潜力,提升水沙调控效果,以汛期来水较多的2020年为例,分析了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库区降雨、蒸发、支流来水、取用水等入库水和出库水... 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是黄河调水调沙的关键环节。为更好地发掘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联合优化调控的潜力,提升水沙调控效果,以汛期来水较多的2020年为例,分析了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库区降雨、蒸发、支流来水、取用水等入库水和出库水过程,以发电和排沙综合效益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考虑多源入库水出库水的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开展了水沙优化调控研究。研究成果表明:1)库区降雨、蒸发、支流来水及取用水等次要入库水出库水对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水量的贡献分别为2.71亿m^(3)和-0.85亿m^(3)。其中,入库水量主要集中于汛期,而出库水量在全年分布相对均匀。2)三门峡库区的次要入库水出库水量占库容的36%左右,将对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优化调控产生影响。3)考虑多源入库水出库水的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优化调控的排沙量有所增加,小浪底水库的汛期发电效益增加约2599.4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优化调控 多源出库水 多源入库水 三门峡水库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库运用对河口尾闾河道出汊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卓媛 夏军强 +1 位作者 宋红波 刘国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定量研究大型水库运用对河口尾闾河道出汊的影响,以黄河口尾闾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的河道出汊阈值确定方法,根据实测水沙资料确定了尾闾河道出汊指标计算公式及相应的河道出汊阈值,在还原无小浪底工程时尾闾段水沙... 为定量研究大型水库运用对河口尾闾河道出汊的影响,以黄河口尾闾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的河道出汊阈值确定方法,根据实测水沙资料确定了尾闾河道出汊指标计算公式及相应的河道出汊阈值,在还原无小浪底工程时尾闾段水沙及河槽形态调整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出汊阈值对比分析了有、无小浪底工程时尾闾段发生河道出汊概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河段河相系数和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分别为边界和水沙条件中对河道出汊贡献最大的两个指标;黄河口尾闾段河道出汊阈值为38.16,当出汊指标大于38.16时尾闾段发生河道出汊;小浪底工程运用约束了进入尾闾段的沙量,河道出汊概率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出汊阈值 水沙条件 河床调整 黄河口尾闾段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年限对黄河防洪保安的重大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景来红 万占伟 陈翠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4,共5页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的核心工程,水库拦沙期是防洪减淤效益发挥最为显著的时期。分析新形势下黄河下游防洪保安对小浪底水库运用的新要求,指出尽可能延长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年限,使水库长时期保持较大的有效库容,尤其是防洪库... 小浪底水库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的核心工程,水库拦沙期是防洪减淤效益发挥最为显著的时期。分析新形势下黄河下游防洪保安对小浪底水库运用的新要求,指出尽可能延长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年限,使水库长时期保持较大的有效库容,尤其是防洪库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研究表明,较大的库容处理大洪水的能力强,有利于预防“黑天鹅”降雨事件;水库防洪运用后滩库容损失小,有利于水库长期保持较强的防洪能力;水库拦沙库容与调水调沙库容结合利用,可明显增强调水调沙活力,为古贤水库投入运用后发挥水沙调控体系整体合力创造库容条件;拦沙库容用于下游滩区防洪,有利于提升滩区防洪标准,降低滩区中常洪水漫滩损失。优化水库调度运用方式、实施水库清淤、尽快建设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等是延长小浪底水库拦沙年限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沙期 运用年限 防洪保安 调水调沙 小浪底水库 古贤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调控后黄河下游冲淤规律与水沙调控指标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翠霞 朱呈浩 +2 位作者 赵翔 高兴 罗秋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16,共11页
为科学指导黄河调水调沙调度实践,根据小浪底水库调控后黄河下游冲淤规律对水沙调控指标进行优化。选取2011—2022年黄河下游实测121场不同含沙量级水沙过程,分析黄河下游水沙特点及其冲淤效率与水沙条件的响应关系,以黄河下游不淤积以... 为科学指导黄河调水调沙调度实践,根据小浪底水库调控后黄河下游冲淤规律对水沙调控指标进行优化。选取2011—2022年黄河下游实测121场不同含沙量级水沙过程,分析黄河下游水沙特点及其冲淤效率与水沙条件的响应关系,以黄河下游不淤积以及主槽过流能力不降低为总体目标提出水沙调控指标。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下游水沙过程具有两极分化的调控作用,高含沙量水流(平均含沙量S av>10 kg/m^(3))的沙量全年占比为94%,清水水流(S av<1 kg/m^(3))的水量全年占比为85%。②高含沙量水流的淤积效率与平均含沙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③清水水流的冲刷效率与平均流量呈正相关对数关系。④对于高含沙量水流,丰水年调控水量为80亿m^(3),平均流量为2000~4600 m^(3)/s,平均含沙量为50 kg/m^(3);平水年调控水量为10亿m^(3),平均流量为2000~4600 m^(3)/s,平均含沙量为150 kg/m^(3);枯水年水库不排沙。对于清水水流,需要避免下泄平均流量在800~1800 m^(3)/s范围内的水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规律 水沙调控 水沙过程 小浪底水库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