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ights from model plants to improve cotton’s u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1
作者 PU Yuanchun WANG Peilin +6 位作者 ABBAS Mubashir IQBAL Asif DONG Qiang LUO Tong WANG Qianqian CAO Fei SONG Meizhen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5年第2期290-301,共12页
Nitrogen(N)and phosphorus(P)are mineral nutrients essential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playing a crucial role throughout the plant life cycle.Cotton,a globally significant textile crop,has a particularly high de... Nitrogen(N)and phosphorus(P)are mineral nutrients essential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playing a crucial role throughout the plant life cycle.Cotton,a globally significant textile crop,has a particularly high demand for N fertilizer across its developmental stages.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adequate or deficient N and P levels on cotton growth phases,focusing on their influence o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Key topics include the regulation of N-and P-related enzymes,hormones,and genes,as well as the complex interplay of N-and P-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from the aspects of N-P signaling integration to regulate root development,N-P signaling integration to regulate nutrient uptake,and regulation of N-P interactions—a frontier in current research.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N and P use efficiency are also discussed,including developing high-efficiency cotton cultivars and identifying functional genes to enhance productivity.Generally speaking,we take model plants as a reference in the hope of coming up with new strategies for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N and P in cot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 Phosphorus use efficiency(PUE) Cultivation improvement nitrogenphosphorus transport mechanisms nitrogen-phosphorus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abidopsis NLP7 improves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nd yield in cotton
2
作者 JAN Sami Ullah LIAQAT Ayesha +7 位作者 ZHU Yonghong LI Jing ZHANG Huangyang ABDALLA Mohnad WU Jie XIANG Chengbin WU Shenjie ALFATIH Alamin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2年第1期12-21,共10页
Background: Nitrogen(N) is a required macronutrient for cotton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Excessive N fertilizers are applied in agriculture for crop yield maximization, which also generat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mp... Background: Nitrogen(N) is a required macronutrient for cotton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Excessive N fertilizers are applied in agriculture for crop yield maximization, which also generat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mproving crop N use efficiency(NUE) is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desirable way of reducing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NUE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in cotton. So far there is no report on cotton NUE improvement via transgenic approach. Nin-like proteins(NLP) are transcription factors regulating NUE. W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 At NLP7 improved NUE and biomass when overexpressed in Arabidopsis. However, it is not known whether At NLP7 can be used to improve NUE in crops.Results: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we expressed At NLP7 in cotton and evaluated NUE and yield of the transgenic cotton in the field. Transgenic cotton showed improved NUE and yield under both low and high N conditions. In addition, plant biomass, amount of absorbed N, N contents, activities of N-assimilating enzym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N-related marker gen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ransgenic cotton compared with the wild type control, suggesting that At NLP7 enhances NUE in cotton.Conclusion: Together,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t NLP7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to improve NUE and yield in cot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nitrogen metabolism 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 Nin-like protein(NLP) AtNLP7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娜 田云龙 +3 位作者 张蕾 王胜涛 朱昌雄 李红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已初具成效,表现为2015—2022年的8年间,化肥用量减少15.7%,而粮食增产3.9%;化肥施用结构趋向合理化,表现为氮肥用量持续减少,复合肥用量持续增加;我国的化肥施用强度也有所下降,2022年化肥施用强度(298.8 kg·hm^(-2))比2015年减少62.2 kg·hm^(-2),但施肥强度仍有进一步减量空间;化肥减量、养分利用、元素循环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有望为提高化肥利用率、推进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本文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科学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出政策和管理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现状和未来的行动方针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氮肥利用率 减量增效 有机肥替代 施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毛家伟 杨永辉 +4 位作者 张运红 李丙奇 韩伟锋 高翠民 刘小奇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筛选花生专用复合肥中腐殖酸最优添加量,为腐殖酸增效肥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和普通复合肥(CF)相比,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C...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对花生产量、品质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筛选花生专用复合肥中腐殖酸最优添加量,为腐殖酸增效肥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和普通复合肥(CF)相比,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CF+HA)可增加花生的主茎长,促进花生增产,以3%添加量处理最优,单株总果数、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和产量分别增加12.6%、10.3%、2.2%和9.7%,还可提高花生蛋白质、脂肪、硬脂酸和木焦油酸含量,降低油酸、花生一烯酸和山嵛酸含量和油酸/亚油酸比。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的花生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显著高于CF处理,增幅分别为5.2%~21.7%,19.8%~82.8%,9.1%~12.5%和127.9%~174.8%,以CF+3%HA处理最高,该处理的磷肥利用率、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分别较之显著增加68.5%、12.5%和18.4倍。施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复合肥的花生成熟期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降低7.0%~16.1%,以CF+3%HA处理最低。综上所述,复合肥中添加腐殖酸能一定程度提高花生产量,改善花生品质,促进氮磷的吸收和利用,以CF+3%HA处理施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花生 产量 品质 氮磷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家系养分利用效率
5
作者 陈丽娟 郝俊飞 +4 位作者 曹振宇 赵敏 侯思宇 张含国 张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6,共10页
以2年生15个落叶松家系苗为试验材料,施加氮、磷两种配方肥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组(CK),分析落叶松不同家系施肥后生物量、生物量增长量、苗高、苗高增长量、地径、地径增长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差... 以2年生15个落叶松家系苗为试验材料,施加氮、磷两种配方肥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组(CK),分析落叶松不同家系施肥后生物量、生物量增长量、苗高、苗高增长量、地径、地径增长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差异性,以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施肥后,15个家系的总生物量、苗高、地径、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与CK有差异显著(P<0.05)。方差分析表明,2次施肥处理与1次施肥处理的落叶松家系间的指标均值有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2次施肥处理时的落叶松家系生物量与生物量增长量、地径、地径增长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地径与地径增长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生物量增长量与地径增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综合得分前三的落叶松家系为15号家系(长73-11×日草103)、9号家系(长73-14×日草103)、2号家系(兴9×日76-2)。落叶松15个家系间所有指标平均变异系数提高了6.80%~22.31%。2、9、15号优良家系的生物量、地径相对总体均值分别提高了22.4%~26.8%、18.4%~23.5%。2、9号家系苗高提高了55.4%~62.8%,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22.3%~25.4%、15.7%~18.9%、30.1%~35.6%。对氮素及磷素利用效率高的落叶松家系为15号(长73-11×日草103)、9号(长73-14×日草103)、2号(兴9×日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氮、磷利用效率 优良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氮肥偏生产力”推荐氮肥用量
6
作者 米国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2-1439,共8页
合理确定氮肥用量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至关重要。目前氮肥总施用量推荐方法包括氮肥效应函数法、斯坦福公式、测土配方施肥、养分综合管理和计算机决策系统(如养分专家系统)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普遍要求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养分测... 合理确定氮肥用量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至关重要。目前氮肥总施用量推荐方法包括氮肥效应函数法、斯坦福公式、测土配方施肥、养分综合管理和计算机决策系统(如养分专家系统)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普遍要求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养分测试技术条件。本研究提出一种简便的、基于“最优氮肥偏生产力”的氮肥总量推荐方法。该方法基于区域多点氮肥梯度试验,构建氮肥效应曲线,并据此确定最高产量及相应的最佳氮肥用量,最后计算出最优氮肥偏生产力(即:最优氮肥偏生产力=作物最高产量/最佳氮肥施用量)。在实际应用时,用户根据田块的预期目标产量,利用“氮肥推荐量=目标产量/最优氮肥偏生产力”公式,即可获得相应的氮肥推荐用量。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评估土壤供氮能力、氮肥利用率等难以估计的参数,亦可避免土壤取样、测试及推荐指标建立等环节中产生的各种误差,方便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户使用。以玉米为例,本研究论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中应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氮肥偏生产力 氮肥推荐 氮肥效应曲线 氮素生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尾草生物量增大突变体的转录组分析及氮素代谢相关基因挖掘
7
作者 张丽丽 赵海旭 +4 位作者 胡帅 霍姗姗 夏启玉 郭安平 赵辉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3-865,共13页
生物量大小是植物进化适应和产量的关键因素,获得高产作物品种一直是作物育种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在对狗尾草ME34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1株生物量变大的突变体植株Mu,其性状可以稳定遗传给下一代。通过对狗尾草表型观察和幼苗、成苗的农... 生物量大小是植物进化适应和产量的关键因素,获得高产作物品种一直是作物育种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在对狗尾草ME34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1株生物量变大的突变体植株Mu,其性状可以稳定遗传给下一代。通过对狗尾草表型观察和幼苗、成苗的农艺性状统计分析,发现狗尾草突变体幼苗的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及成苗的株高均显著高于狗尾草野生型植株,狗尾草突变体成苗的穗长和种子长度也显著长于狗尾草野生型植株,且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时,对ME34和Mu的叶和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部分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氮素代谢和调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占差异基因总数的20%左右。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同样发现,生物量大小与氮素的代谢、调控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DEGseq方法分析差异基因的变化,获得了参与氮素吸收、运输、同化和再利用的相关基因,如硝酸盐转运蛋白NRT、铵转运蛋白AMT、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酸合成酶GOGAT、NLP家族转录因子以及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等。本研究为谷子等作物的育种工作提供重要分子依据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尾草 生物量 转录组测序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树高产高氮利用效率无性系筛选及G×E互作分析
8
作者 王智勇 周梦岩 +6 位作者 陈文义 麻文俊 王军辉 张一 吴创业 罗志斌 周婧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05,共10页
【目的】研究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土壤含氮量下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规律,结合无性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筛选可以推广的高生产力且高氮利用效率的优良无性系,为楸树养分资源高效无性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 【目的】研究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土壤含氮量下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规律,结合无性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筛选可以推广的高生产力且高氮利用效率的优良无性系,为楸树养分资源高效无性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试验地点6年生13个楸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异速生长模型计算其生物量,通过对氮含量的测定,计算氮素利用效率,并对无性系的变异规律进行分析。利用ASReml-R程序包拟合混合效应模型,得到3个试验地点13个楸树无性系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BLUP数据,使用可视化BLUP-GGE双标图对其进行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3个试验地点土壤含氮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曹县、永城和牡丹区。不同无性系的生物量、氮素利用效率在同一地点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无性系的生物量、氮素利用效率在不同地点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2个指标分别进行排序,发现无性系6-7、008-1、1-3和2-8的生物量在3个试验地点均较高,无性系8401、6-7、2-8和20-01的氮素利用效率在3个试验地点均较高。对不同无性系的适应性分析发现,无性系2-8在牡丹区和曹县地点适应性最强,无性系1-3在永城地点适应性最强。对不同无性系高生产力与稳定性分析发现,无性系6-7和2-8为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且在3个试验地点较稳定的优良无性系;无性系1-3为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但氮素利用效率稳定性一般的无性系;008-1为生物量较高但氮素利用效率较低且稳定性一般的无性系。【结论】基于不同土壤含氮量下对13个楸树无性系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排序结果,结合BULP-GGE双标图中适应性、高生产力和稳定性分析,筛选出无性系6-7和2-8为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双高型无性系,可栽植范围较广;无性系1-3为低氮高效型无性系,可栽植在牡丹区等土壤含氮量较低的地点;无性系008-1为高氮高效型无性系,可栽植在曹县等土壤含氮量充足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生物量 氮素利用效率 BLUP-GGE 多区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马铃薯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综合评价研究
9
作者 曾祥飞 王云霞 +8 位作者 董文 向峰 王丹 张铭洋 康国菊 阳涛 薛志红 熊兴耀 胡新喜 《作物研究》 2025年第3期220-232,共13页
氮肥是马铃薯高产的核心限制因子,但我国马铃薯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长期低于35%,较发达国家低15~25百分点,严重制约“双减”战略实施。针对这一瓶颈,本研究以37个马铃薯主栽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氮、高氮条件下的氮素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 氮肥是马铃薯高产的核心限制因子,但我国马铃薯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长期低于35%,较发达国家低15~25百分点,严重制约“双减”战略实施。针对这一瓶颈,本研究以37个马铃薯主栽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氮、高氮条件下的氮素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我国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氮肥施用提供参考,为氮素高效利用资源的筛选提供亲本材料。结果表明:在低氮条件下,粤薯3号、中薯3号、华薯3号、兴佳2号、华薯8号和中薯17号的单株产量、单薯质量和商品薯率均表现良好;中薯17号、华恩1号、中薯3号、中薯20号、鄂薯14号,东农310和粤薯3号在生物量方面表现突出;华薯8号、华薯3号和粤薯3号的氮素利用率较高,目标产量的理论需氮量较低,为低氮高效利用品种。高氮处理下,华薯4号、华薯3号、华薯8号、兴佳2号和中薯3号在单株产量、单薯质量和商品薯率方面表现良好;中薯18号、鄂薯5号、中薯3号、华薯3号的生物量表现突出;华薯8号和华薯4号的氮收获指数较高,目标产量的理论需氮量较少,为高氮高效利用品种。单株产量与单株结薯数负相关,与单薯质量显著正相关;氮收获指数与块茎氮积累量、收获指数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粤薯3号、华薯3号为低氮高效型品种,华薯4号为高氮高效型品种,华薯8号为双高效型品种,且综合表现优异,适合在湖南地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施肥 氮素 利用效率 产量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肥氮素类型对再生稻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海维 顾欣怡 +4 位作者 陈明帅 李福康 施玥丞 杨挺 姜硕琛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7-398,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基肥氮素类型对再生稻模式下水稻根功能、光合作用能力、氮代谢酶活性、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江汉平原再生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2021年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场开展大田试验。试... 【目的】研究不同基肥氮素类型对再生稻模式下水稻根功能、光合作用能力、氮代谢酶活性、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江汉平原再生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2021年在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农场开展大田试验。试验设有4种基肥处理:未施氮肥(N0)、常规尿素(CK)、50%常规尿素+50%缓释尿素(T1)和50%常规尿素+50%畜牧粪便(T2),其中N0处理在水稻生长季未施用氮肥,3个施氮处理追肥的氮素种类和用量一致。在水稻关键生长时期测定根系干质量和活力,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在头季稻和再生稻抽穗期测定氮代谢酶活性,测定两季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总的来说,T2处理具有较高的根干质量、根活力、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3种氮代谢酶活性和两季水稻产量的大小顺序均为T2>T1>CK>N0。与N0相比,水稻总产量在CK、T1和T2处理下分别提高了75.13%、97.37%和137.86%。与CK相比,T1和T2提高了两季水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两季水稻氮素回收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的大小顺序均为T2>T1>CK。【结论】50%常规尿素用畜牧粪便替代作基肥施入,提高了水稻根系功能、光合作用能力和氮代谢酶活性,具有最高的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是江汉平原再生稻模式较为合适的基肥氮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活力 净光合速率 氮代谢酶 再生稻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剖面养分特征与小麦产量对生物质炭施用的响应
11
作者 刘佳乐 陈梓蕊 +1 位作者 吴思 孙海军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1,共7页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考察200 kg/hm2施氮时以0.5%和1.5%(0~20 cm耕层干土重百分比)用量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剖面肥力指标、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用可提高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0~10、20~30 cm剖面增幅达2...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考察200 kg/hm2施氮时以0.5%和1.5%(0~20 cm耕层干土重百分比)用量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剖面肥力指标、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用可提高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0~10、20~30 cm剖面增幅达21.1%~44.2%、12.6%~18.4%),且该效应与生物质炭用量呈正相关。相较仅施氮处理,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的0~10 cm土壤NH_(4)^(+)-N、NO_(3)^(-)-N、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提高了3.7%~49.0%、20.1%~23.7%、3.4%~16.7%和3.6%~14.8%,且30~40 cm剖面速效钾含量也显著提高10.2%~19.7%。除NH_(4)^(+)-N外,各养分含量的增幅在高用量(1.5%)添加生物质炭处理中更大。但30~40 cm土壤NH_(4)^(+)-N和20~3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因生物质炭添加而降低,降幅分别为27.4%~32.8%和10.8%~12.6%,且在生物质炭低用量(0.5%)时降幅更显著。生物质炭对小麦氮素利用率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存在降低小麦产量的趋势(风险)。综上,土壤剖面养分特征对生物质炭添加的响应因其用量和土层深度不同而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氮素利用率 有机碳 土壤肥力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肥不同施氮量对玉米氮素积累转运利用的影响
12
作者 张旭婷 张海龙 +6 位作者 张佳倩 刘亚楠 张德健 付增娟 薛春雷 张赛楠 孙峰成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阐明叶面肥不同施氮量对玉米氮素积累转运利用的影响。试验时间为2021—2022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玉米品种利禾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处理(CK)、常规根部施肥处理(CF)、叶面减氮20%处理(LF1)、叶面常规施氮处理(LF2)、叶面增氮20%... 阐明叶面肥不同施氮量对玉米氮素积累转运利用的影响。试验时间为2021—2022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玉米品种利禾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处理(CK)、常规根部施肥处理(CF)、叶面减氮20%处理(LF1)、叶面常规施氮处理(LF2)、叶面增氮20%处理(LF3),分析叶面氮肥不同施用量与不施肥及常规根部施肥对玉米氮素积累转运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茎氮素积累量和叶氮素积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于抽雄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单株氮素积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升高,于成熟期达到最大值,LF2处理的单株氮素积累量最高。吐丝期前叶片中氮素分配占比最高,吐丝期后籽粒氮素分配占比逐渐升高,于成熟期达到峰值;CK的籽粒氮素积累占比最低,2021年LF1处理的籽粒氮素分配占比最高,2022年LF3处理的籽粒氮素分配占比最高。氮素转运率和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氮素收获指数、氮素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2021,2022年LF1处理、LF2处理、LF3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CF处理,且LF1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最高。2 a叶面施氮处理的氮素吸收效率均高于CF处理。各处理的穗长、穗粗、穗行数无显著差异,CK的秃尖长最长,各施氮处理的行粒数和百粒质量均大于CK,CF处理的生物产量最高,LF1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最高,各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CK,收获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玉米以LF1叶面施氮处理下能获得较好的生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面肥 施氮量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氮胁迫下作物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循环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方嘉琪 赵妍 +1 位作者 周青平 汪辉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6-1050,共15页
氮素是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作物从外界环境吸收氮素后经过体内的转运、代谢过程而被同化为有机氮,进而促进其生长发育。充分认识作物氮同化过程,对研究作物氮代谢机制,提高作物氮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利用citespace软件... 氮素是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作物从外界环境吸收氮素后经过体内的转运、代谢过程而被同化为有机氮,进而促进其生长发育。充分认识作物氮同化过程,对研究作物氮代谢机制,提高作物氮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了540篇国内外作物在低氮胁迫下的氮同化,研究进展、热点和发展趋势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响应不同,但各个酶之间功能耦合,受多层级调控,不同器官间存在功能分化。NR活性受NRTs双亲和系统及Dof1/miRNA调控。Ni R协同NR受光-氮信号互作,通过基因工程靶向调控亚硝酸盐以提升抗逆性。GDH通过同工酶介导碳氮整合与衰老氮再动员。GOGAT异构体主导氮分配其表达受氮源类型及物种遗传背景调控。最后展望未来作物在氮代谢相关领域研究方向,以期为合理施氮、促进同化物积累、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代谢 氮同化 低氮胁迫 GS-GOGAT循环 氮利用效率 转录因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及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
14
作者 李子双 李洪杰 +9 位作者 杜梦扬 周晓琳 高玮 王玉霞 董艳芳 陈延华 王薇 张煜 王富建 曹兵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52-157,共6页
为了实现化肥减施增效和冬小麦生产的轻简化,于2020—2022年在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连续2年控释掺混肥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T_(0))、习惯施氮(底肥∶追肥=1∶1,T_(1))、优化施氮(底肥∶追肥=1∶1,T_(2))、一次性底施50%控释... 为了实现化肥减施增效和冬小麦生产的轻简化,于2020—2022年在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连续2年控释掺混肥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T_(0))、习惯施氮(底肥∶追肥=1∶1,T_(1))、优化施氮(底肥∶追肥=1∶1,T_(2))、一次性底施50%控释氮+50%尿素掺混肥料(T_(3))、一次性底施70%控释氮+30%尿素的掺混肥料(T_(4)),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氮素累积量随生育期延长而增加。与习惯施氮(T_(1)处理)相比,控释掺混肥(T_(3)和T_(4)处理)在各个生育期的冬小麦含氮量和吸氮量差异不显著,产量分别增加4.1%、-5.4%(2021年)和5.9%、-1.0%(2022年)。与T_(1)处理相比,T_(3)和T_(4)处理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7.3%~27.1%和-8.6%~30.3%,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6.9%~34.8%和10.9%~17.6%,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24.9%~27.1%和13.6%~18.8%。控释掺混肥(T_(3)和T_(4)处理)较习惯施氮(T_(1)处理)的净收益分别增加4.5%~7.0%(2021年)和0.4%~8.5%(2022年)。冬小麦产量与有效穗数、千粒重、吸氮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综合产量、产值及净收益考虑,一次性底施50%控释氮+50%尿素掺混肥料处理可作为适宜推荐的简约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控释掺混肥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对茶园土壤养分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刘昱成 周洪印 +1 位作者 孟令宇 张乃明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设控释肥减施30%(F_(1))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F_(2))两种化肥减施处理,以常规施肥处理(CK)为对照,探讨不同化肥减施处理对茶园土壤养分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的同一生长年份,不同化肥减施处理与CK相比... 采用田间试验,设控释肥减施30%(F_(1))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F_(2))两种化肥减施处理,以常规施肥处理(CK)为对照,探讨不同化肥减施处理对茶园土壤养分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的同一生长年份,不同化肥减施处理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土壤中的速效磷、速效钾及碱解氮含量;其中,控释肥减施30%处理效果最显著,2020年较CK分别显著增加114.72%、53.56%和21.86%。在同一生长时期,两种化肥减施处理较CK均显著提高茶叶的产量及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控释肥减施30%处理效果优于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且控释肥减施30%处理使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另外,与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相比,控释肥减施30%处理还提高了茶树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控释肥减施30%处理更利于增强茶树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可见,控释肥减施30%处理土壤养分可达到高产优质肥力标准且茶叶品质及产量最优。研究结果可为云南茶园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化肥减施 有机肥 控释肥 土壤养分 氮肥农学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冉小丽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83-86,共4页
以‘正大999’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的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品质、氮肥利用效率及种植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按照(质量比) 7∶3比例掺混施入时,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改... 以‘正大999’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的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品质、氮肥利用效率及种植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按照(质量比) 7∶3比例掺混施入时,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升种植经济效益,是福泉市玉米种植适宜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玉米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施氮肥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7
作者 李瑞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0期1-5,共5页
为探究减施氮肥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使用机械拌种的方式接种根瘤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处理,即当地推荐施肥(CK),推荐施肥+根瘤菌剂(T1),推荐施肥减氮20%+根瘤菌剂(T2),推荐施肥减氮40%+根瘤菌剂(T3)... 为探究减施氮肥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使用机械拌种的方式接种根瘤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处理,即当地推荐施肥(CK),推荐施肥+根瘤菌剂(T1),推荐施肥减氮20%+根瘤菌剂(T2),推荐施肥减氮40%+根瘤菌剂(T3)和推荐施肥减氮60%+根瘤菌剂(T4),结荚期测定其株高、根瘤数等生长指标,收获期测定其主茎节数、百粒重等生长指标,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并计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大豆结荚期,与CK相比,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大豆结荚期根瘤数、根瘤鲜重和植株鲜重,T3的促进效果较佳,根瘤数、根瘤鲜重和植株鲜重分别为79.33个、1.20 g和228.33 g。大豆收获期,T3的大豆单株荚重、百粒重、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最高,分别为59.04 g、23.62 g、5130 kg/hm^(2)和3423.28 kg/hm^(2),籽粒产量较CK增加38.3%;养分累积方面,T2的大豆氮磷钾积累量较高;氮肥利用率方面,T3的氮素利用效率最高,为11.49,T4的氮素吸收效率(5.09)和氮肥偏生产力(56.88 kg/kg)最高;经济效益方面,T3的纯收入最高,为17992.95元/hm^(2),较CK增收7531.35元/hm^(2)。综合来看,推荐施肥减氮40%+根瘤菌剂处理在促进大豆生长、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氮肥利用率 产量 根瘤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氮利用效率相关功能基因研究现状
18
作者 张虎 吴月娥 段海燕 《农学学报》 2025年第8期6-12,共7页
本研究探讨水稻氮利用效率(NUE)的遗传基础和相关功能基因,指出氮肥的过度使用和总结阐述相关基因。将NUE性状分为生理性状(如氮吸收)和农艺性状(如分蘖数)两个方面来阐述对氮素吸收有利的重要基因。在生理性状方面,分别总结了影响水稻N... 本研究探讨水稻氮利用效率(NUE)的遗传基础和相关功能基因,指出氮肥的过度使用和总结阐述相关基因。将NUE性状分为生理性状(如氮吸收)和农艺性状(如分蘖数)两个方面来阐述对氮素吸收有利的重要基因。在生理性状方面,分别总结了影响水稻NH_(4)^(+)吸收和NO_(3)^(-)吸收的相关基因。水稻对NH_(4)^(+)的吸收主要受AMT超家族蛋白控制,而对NO_(3)^(-)转运的蛋白主要分为两大类:NRT1和NRT2,例如:OsAMT1.1和OsNRT1.1B等基因的过表达可以增加水稻对氮的吸收。在农艺性状方面,GRF4和NGR5等转录因子通过调控氮代谢基因表达,促进分蘖和籽粒生长,从而提高氮利用效率。这些发现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有望培育出高氮利用效率、环境友好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利用效率(nue) 遗传基础 基因 功能基因 AMT超家族蛋白 NRT1/NRT2 生理性状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和气态氮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兵 高玮 +5 位作者 李洪杰 王学霞 王玉霞 谷佳林 倪小会 李子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0-1198,共9页
为阐明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气态氮损失的影响,本研究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FFP)、优化施氮(OPT)、含3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CRBF30)和含5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CRBF50)共5个处理,对... 为阐明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气态氮损失的影响,本研究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FFP)、优化施氮(OPT)、含3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CRBF30)和含5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CRBF50)共5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的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气态氮损失(氨挥发和N2O排放)的差异。结果发现,控释掺混肥(CRBF30和CRBF50处理)较FFP处理夏玉米增产1.4%~2.9%(P>0.05),在减氮和一次性施肥的条件下实现了夏玉米稳产。与FFP处理相比,CRBF30和CRBF50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8.4个和11.1个百分点,其中CRBF50处理差异显著(P<0.05);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8.87 kg·kg^(-1)和9.86 kg·kg^(-1)(P<0.05)。与FFP处理相比,控释掺混肥(CRBF30和CRBF50处理)的氨挥发强度和累积氨挥发损失分别降低71.9%~73.5%(P<0.05)和71.59%~72.66%(P<0.05),N2O排放强度和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4.5%~41.4%(P<0.05)和33.7%~37.5%(P<0.05)。综上,施用控释掺混肥可兼顾夏玉米稳产、氮肥高效利用并降低氮素气态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控释掺混肥 氮肥利用效率 氨挥发 N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氮肥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盼 王宇先 +4 位作者 李欣洁 蔡姗姗 徐莹莹 杨慧莹 张巩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CK(常规种植)、秸秆还田不配施氮肥(SR+N0)、秸秆还田分别配施氮肥262.5 kg·hm^(-2)(SR+N1)、300.0 kg&#...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CK(常规种植)、秸秆还田不配施氮肥(SR+N0)、秸秆还田分别配施氮肥262.5 kg·hm^(-2)(SR+N1)、300.0 kg·hm^(-2)(SR+N2)、337.5 kg·hm^(-2)(SR+N3)、375.0 kg·hm^(-2)(SR+N4)、412.5 kg·hm^(-2)(SR+N5)、450.0 kg·hm^(-2)(SR+N6)和487.5 kg·hm^(-2)(SR+N7)等处理对土壤全量养分、化学计量特征、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SR+N5(秸秆还田+增施10%氮肥)和SR+N6(秸秆还田+增施20%氮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全磷的累积最佳,SR+N4(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全钾含量最高,SR+N5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24%。SR+N6和SR+N7(秸秆还田+增施30%氮肥)处理的土壤C/N较CK降低了20%以上,SR+N4处理C/P值最高;SR+N5处理的C/K、N/K和P/K值均有所提升。SR+N2(秸秆还田+减施20%氮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提升最为明显,与对照CK相比,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1.14%、22.72%和0.04%。秸秆还田下,当地推荐施氮量加20%(450.0 kg·hm^(-2))产量最高。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配施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呈二次函数关系,在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用量为450.0 kg·hm^(-2)时,继续加大氮肥配施量会抑制玉米的产量。综合考虑,增氮20%(450.0 kg·hm^(-2))可作为协调半干旱区秸秆还田下春玉米产量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 全量养分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