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钾效率棉花基因型对低钾胁迫的反应 被引量:34
1
作者 姜存仓 高祥照 +2 位作者 王运华 鲁剑巍 徐芳森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4,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对通过苗期筛选获得的4个(103、122、163、165)钾效率不同的棉花基因型进行全生育期试验,主要研究在不施钾(K2O 0 g.kg-1)与施钾(K2O 0.80 g.kg-1)条件下各部位钾含量、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反应。高效高潜基因型10... 采用盆栽试验,对通过苗期筛选获得的4个(103、122、163、165)钾效率不同的棉花基因型进行全生育期试验,主要研究在不施钾(K2O 0 g.kg-1)与施钾(K2O 0.80 g.kg-1)条件下各部位钾含量、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反应。高效高潜基因型103结桃数最多,而脱落率最低;它的衣分高而子指较低,说明其能把较多养分转移到皮棉,以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其单株皮棉产量在缺钾和施钾条件下分别是低效低潜基因型122的2.57倍和1.83倍;低效低潜基因型122的脱落率在各个时期均最高,结桃数最少,单铃重、子指、单株皮棉产量都是最小。103各个部位钾含量较低,122的钾含量则较高,说明103以较低的钾含量即能维持其正常的生长,这或许是其钾高效的因素之一;施钾显著提高了各个基因型的纤维整齐度、比强度、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但降低了伸长率;103衣分最高,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中等,麦克隆值施钾和缺钾分别是A1和C2级。122纤维长度为最高,衣分、整齐度、比强度中等,其伸长率最低,麦克隆值B1级。高效低潜基因型163、165的产量和纤维品质等表现中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基因型 钾效率 农艺性状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产量育种的数量性状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承泓良 何旭平 +2 位作者 潘光照 张敏健 冷苏凤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85-291,共7页
产量是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提高棉花产量育种效率,本文从产量结构模式、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两方面,分析了与棉花产量育种有关的数量性状。
关键词 棉花 育种 产量 数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枝方式与种植密度对蒜套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被引量:28
3
作者 谢志华 李维江 +3 位作者 苏敏 缪蕾 程丽娟 董合忠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9-465,共7页
以棉花抗虫杂交种鲁棉研15号(F1)为材料,在鲁西南3个不同的地点,研究了整枝方式(去叶枝、留叶枝)与种植密度(2.7、3.3、3.9、4.5万株·hm-2)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枝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以棉花抗虫杂交种鲁棉研15号(F1)为材料,在鲁西南3个不同的地点,研究了整枝方式(去叶枝、留叶枝)与种植密度(2.7、3.3、3.9、4.5万株·hm-2)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枝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3.3万株·hm-2×留叶枝、2.7万株·hm-2×留叶枝和3.3万株·hm-2×去叶枝的组合比传统栽培(2.7万株·hm-2×去叶枝)分别增产20.4%、9.2%和10%,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生物产量分别提高了13.7%、27.8%和11.6%,而经济系数只降低了5.3%、11.5%和4.5%。在维持较高经济系数和铃重的基础上增加生物产量和铃数是该3个处理组合显著增产的原因,适当提高密度并配合简化整枝是实现蒜套棉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套棉 整枝 种植密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品种(系)资源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付远志 李鹏云 +2 位作者 王浩丽 王清连 李成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63-2067,共5页
以我国近年来育成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2年棉花株高、主茎长度、主茎节间长度、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果枝夹角等8个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棉... 以我国近年来育成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2年棉花株高、主茎长度、主茎节间长度、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果枝夹角等8个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株型性状和皮棉产量的变异年度间差别不大;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其它株型性状均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年除株高和主茎长度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方向相反,其它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均方向一致;对皮棉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性状是有效果枝数,其次是果枝节间长度;回归与相关、通径结果吻合,表明可以通过提高有效果枝数和果枝节间长度,降低总果枝数或果枝长度促进皮棉产量。研究结果为棉花株型育种的性状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型性状 皮棉产量 变异 相关 通径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的霜前皮棉产量及其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魏西翠 李庆珍 +3 位作者 庞居勤 张军 赵金辉 王立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9-272,共4页
利用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棉花生产上推广的主要品种 (系 )做亲本 ,组配 15个组合的正反交杂种 ,对其 F1 、F2 代杂种的霜前皮棉产量及其竞争、中亲和超高亲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陆地棉品种间杂交 ,F1 、F2 代正交与反交组合... 利用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棉花生产上推广的主要品种 (系 )做亲本 ,组配 15个组合的正反交杂种 ,对其 F1 、F2 代杂种的霜前皮棉产量及其竞争、中亲和超高亲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陆地棉品种间杂交 ,F1 、F2 代正交与反交组合间的霜前皮棉产量及其竞争、中亲和超高亲优势均无明显差异。 3 0个正反交 F1 杂交种具竞争、中亲和超高亲优势 (以下简称三优势 )组合率分别为73 %、10 0 %和 83 %。其中竞争优势在 15 %以上的组合率为 46.7% ,最大竞争优势值为 40 .6%。 3 0个正反交 F2 杂交种三优势组合率分别为 60 .0 %、90 .0 %和 66.8% ,其中竞争优势在 10 %以上的组合率达 3 3 .3 % ,最大竞争优势值仍达 3 1.3 % ,F2仍具有较高的生产利用潜能。亲本鲁 11、石远 3 2 1等品种 (系 )表现遗传配合力高 ,是目前棉花杂交制种选用的优良高产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种 陆地棉 霜前皮棉产量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外施6-BA和ABA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新华 刘佳杰 +2 位作者 王友华 张国伟 周治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7-553,共7页
以棉纤维比强度高的科棉1号、比强度中等的美棉33B 2个品种为材料,于2006-2007年在江苏南京设置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使棉铃发育处于不同温度条件,于棉株7~9果枝第1、2果节棉铃开花时喷施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研究不同的铃期... 以棉纤维比强度高的科棉1号、比强度中等的美棉33B 2个品种为材料,于2006-2007年在江苏南京设置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使棉铃发育处于不同温度条件,于棉株7~9果枝第1、2果节棉铃开花时喷施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研究不同的铃期日均最低气温条件下6-BA和ABA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晚播造成的低温降低了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外施6-BA、ABA对棉株中部果枝铃铃重和纤维品质影响最大。正常播期下,外施6-BA可增加中部果枝棉铃铃重,外施ABA降低铃重,但二者对其纤维品质影响较小;迟播时,外施6-BA可提高中部果枝棉铃铃重,ABA处理的作用则相反,二者均可提高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优化麦克隆值。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外施6-BA均提高了单株铃数、单株平均铃重和皮棉产量,外施ABA则降低了棉花单株铃数和产量。外施6-BA和ABA对高强纤维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较中强纤维品种更为明显。低温下,在棉铃发育初期喷施6-BA对改善棉纤维品质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温度 6-BA ABA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营养枝对棉株同化物生产、运转、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学振 单世华 +1 位作者 施培 周治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04-409,共6页
运用 14 C示踪技术研究了留营养枝棉株 14 C同化物生产运转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留营养枝与否对全株 14 C总同化量基本没有影响 ,但留营养枝棉株果枝叶的相对光合强度 (以放射性比强度表示 )降低 ;主茎叶、果枝叶的 14 C同化量显著降低 ... 运用 14 C示踪技术研究了留营养枝棉株 14 C同化物生产运转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留营养枝与否对全株 14 C总同化量基本没有影响 ,但留营养枝棉株果枝叶的相对光合强度 (以放射性比强度表示 )降低 ;主茎叶、果枝叶的 14 C同化量显著降低 ;营养枝叶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向外输送 14 C同化物的转运速率 ,在 14 C同化物生产运转分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留营养枝棉株 14 C同化物在花铃期向主茎和果枝的分配极显著降低 ,从而导致主茎和果枝发育较差、结铃数量减少 ,但营养枝可间接着生蕾铃 ,在产量形成中占有一定比重。因此 ,留营养枝与否对皮棉产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14C 同化产物 皮棉产量 运转 分配 营养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花后土壤碱解氮浓度对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宋为超 刘春雨 +3 位作者 徐娇 睢宁 陈兵林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57-1265,共9页
试验于2009—2010年分别在江苏省棉花科技示范基地东台市(120°19'E,32°52'N)和大丰市(120°28'E,33°12'N)进行。设置6个水平(0、150、300、375、450和600kghm-2)施氮量,研究土壤碱解氮浓度变化特征... 试验于2009—2010年分别在江苏省棉花科技示范基地东台市(120°19'E,32°52'N)和大丰市(120°28'E,33°12'N)进行。设置6个水平(0、150、300、375、450和600kghm-2)施氮量,研究土壤碱解氮浓度变化特征及对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初花后土壤碱解氮浓度的动态变化可用三次函数方程模拟,棉花生物量、氮素累积动态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土壤碱解氮浓度快速下降期的平均速率、持续时间分别与棉株生物量、氮素快速累积期的最大相对累积速率、持续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在375kghm-2施氮量下,土壤碱解氮浓度快速下降期具最佳平均速率和持续时间,棉株生物量和氮素快速累积期有最优的累积特征值,棉花具有最优的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值,棉花产量最高、综合品质最优。高施氮量和低施氮量皆不利于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的累积。因此,适宜的施氮量及施氮运筹可调节棉花初花后土壤碱解氮浓度的动态变化,优化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的累积以及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土壤碱解氮浓度 生物量和氮素累积 产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亏灌溉对海岛棉生物量和氮素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闫曼曼 郑剑超 +4 位作者 张巨松 石洪亮 田立文 郭仁松 林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1-850,共10页
研究蕾期调亏灌溉对海岛棉生物量、氮素累积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可为海岛棉水氮高效利用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新海24号’和‘新海35号’为材料,设置重度调亏(蕾期滴灌定额为0 m3·hm-2,生长期总灌溉定额为2 850 m3·h... 研究蕾期调亏灌溉对海岛棉生物量、氮素累积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可为海岛棉水氮高效利用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新海24号’和‘新海35号’为材料,设置重度调亏(蕾期滴灌定额为0 m3·hm-2,生长期总灌溉定额为2 850 m3·hm-2)、轻度调亏(蕾期滴灌定额为900 m3·hm-2,生长期总灌溉定额为3 750 m3·hm-2)、丰水(蕾期滴灌定额为1 800 m3·hm-2,生长期总灌溉定额为4 650 m3·hm-2),对不同品种不同灌溉处理的生物量和氮素累积分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滴灌定额间,重度调亏处理地上部生物量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较轻度调亏和丰水处理提前3 d和7 d,最大累积速率降低45.1%和51.0%;生物量快速增长持续期表现为重度调亏<轻度调亏<丰水;重度调亏处理的氮素累积最大速率出现时间分别比轻度调亏和丰水处理平均提前8 d、15 d,氮素最大累积速率表现为轻度调亏>丰水>重度调亏。重度调亏处理茎和叶的氮素分配比例与轻度调亏、丰水处理差异显著,而轻度调亏与丰水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盛蕾期以后,蕾/花/铃的氮素累积量均以轻度调亏处理较高。皮棉产量以轻度调亏处理最高,可达2 372.9 kg·hm-2,比丰水、重度调亏处理分别平均高11.0%和41.8%。品种间,‘新海24号’的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素的最大累积速率出现时间较早,生物量及氮素的累积速率较大,皮棉产量较高。因此,轻度调亏(蕾期滴灌定额为900 m3·hm-2)下,海岛棉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素累积特征值较协调,各器官分配比例较合理,使皮棉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滴灌 海岛棉 盛蕾期 生物量累积 氮素累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机采品种理想株型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松华 吴巧娟 +4 位作者 刘剑光 陈旭升 许乃银 狄佳春 马晓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1-4,8,共5页
对7个抗虫矮秆品系和抗虫高秆品种泗抗1号在麦(油)后直播条件下群体叶面积系数、光合特性、株型结构、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虫矮秆品系从现蕾至吐絮盛期,叶面积系数和光合作用强度均明显超过泗抗1号;抗虫矮秆品系DR00... 对7个抗虫矮秆品系和抗虫高秆品种泗抗1号在麦(油)后直播条件下群体叶面积系数、光合特性、株型结构、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虫矮秆品系从现蕾至吐絮盛期,叶面积系数和光合作用强度均明显超过泗抗1号;抗虫矮秆品系DR003、DR013、DR021、DR023和DR024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3个主要纤维品质指标达到棉花机械采收对品种纤维品质的要求,DR013、DR021、DR023和DR024 4个品系皮棉产量1737.6~2024.25 kg/hm2。根据抗虫矮秆品系群体叶面积消长动态、光合作用强度动态变化、纤维品质与产量性状表现,提出长江中下游棉区棉花机采品种理想株型结构模式:自然株高75 cm左右,果枝始节8节以上,第1果枝离地面高度20 cm以上,下部果枝节间平均长度(8.7±0.8)cm,中部果枝节间平均长度(6.0±0.6)cm,上部果枝节间长度(5.5±0.3)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 理想株型 模式研究 Type of Ideal 纤维品质 叶面积系数 群体叶面积 品系 抗虫 果枝 作用强度 株型结构 平均长度 产量性状 矮秆 节间 光合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亏灌溉对滴灌棉花光合生产的调节补偿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范志超 张巨松 +3 位作者 石俊毅 田立文 林涛 郭仁松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61-1469,共9页
在新疆自然生态条件下,利用膜下滴灌技术,以正常灌溉量(CK)为对照,设正常灌溉量的75%、50%、25%3个亏缺处理,研究调亏灌溉对棉花光合生产的调节补偿效应,旨在为新疆棉花节水灌溉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调亏灌溉改变土层水垂... 在新疆自然生态条件下,利用膜下滴灌技术,以正常灌溉量(CK)为对照,设正常灌溉量的75%、50%、25%3个亏缺处理,研究调亏灌溉对棉花光合生产的调节补偿效应,旨在为新疆棉花节水灌溉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调亏灌溉改变土层水垂直分布特征,盛蕾期重度调亏有利于棉株地上部与根系的干物质合理分配。灌水带来的补偿效应受到调亏程度和生育时期的双重影响,在盛蕾期、盛花期和吐絮期较显著,而盛铃期则对水分的敏感程度较低。重度调亏显著降低棉叶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m/Fv),灌水后无法恢复到对照水平。因此,分析认为盛蕾期可中度调亏;盛花期由于棉花光合处于峰值且灌水带来的光合补偿效应较高,在盛蕾期调亏的基础上,不宜再进行调亏处理;盛铃期由于光合的补偿效应下降,调亏处理有利于缩短棉花生长周期,可进行轻度调亏;吐絮期由于灌水的补偿效应较高,导致棉花贪青晚熟,结合实际生产,宜进行重度调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土壤含水量 净光合速率 皮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长琴 张国伟 +3 位作者 刘瑞显 倪万潮 张雷 周关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07-1613,共7页
研究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制定适宜的氮肥运筹策略。以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氮量[0 kg(N)·hm-2、75 kg(N)·hm-2、150 kg(N)·hm-2、225 kg(N)... 研究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制定适宜的氮肥运筹策略。以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氮量[0 kg(N)·hm-2、75 kg(N)·hm-2、150 kg(N)·hm-2、225 kg(N)·hm-2和300 kg(N)·hm-2]和施用次数(1次和2次)对麦后直播棉生物量、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150 kg(N)·hm-2时,皮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150 kg(N)·hm-2以上时,皮棉产量增加不显著;两次施肥皮棉产量显著高于一次施肥。施氮量与施用次数互作显著,施氮量150 kg(N)·hm-2、分两次施用时,皮棉产量达到较高水平。生物量、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施用次数增加呈增加趋势,但生殖器官氮素分配系数呈相反变化。氮素表观利用率(NARE)、氮素农学利用率(NAE)及氮素生产效率(NPE)在施氮量75 kg(N)·hm-2以上时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NARE和NAE随施用次数增加而增加,NPE则反之。施氮量和施氮次数互作分析显示,NARE和NAE以氮肥2次施用而NPE以1次施用、施氮量为75~150 kg(N)·hm-2时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生物量、皮棉产量与氮素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素分配系数相关性不显著;皮棉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相关性均不显著。综上,本试验条件下,麦后直播棉施氮量为150 kg(N)·hm-2且分两次施用,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并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直播棉 施氮量 施氮次数 皮棉产量 生物量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麦(油)后直播棉产量、品质及氮磷钾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长琴 张国伟 +2 位作者 刘瑞显 王晓婧 倪万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9,共8页
为明确长江流域下游棉区麦(油)后直播棉生产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以?中棉所50‘为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播期(5月15日、5月25日、6月4日、6月14日和6月24日)对直播棉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棉... 为明确长江流域下游棉区麦(油)后直播棉生产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以?中棉所50‘为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播期(5月15日、5月25日、6月4日、6月14日和6月24日)对直播棉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棉花生育进程推迟;花铃期日均温和日照时数降低、有效积温先升高后降低且以6月4日播期花铃期有效积温最高。可见,前3个播期棉花花铃期温光条件较好。棉株与生殖器官的生物量及氮磷钾累积量随播期推迟降低,且前3个播期的棉株生物量和养分累积进入较高速率累积期早于后2个播期的棉株。随着播期的推迟,直播棉成铃数与皮棉产量显著降低。与5月15日播期相比,其余4个播期直播棉的皮棉产量分别降低15.9%~16.9%、13.1%~16.9%、26.9%~33.5%、58.2~62.0%。100kg皮棉氮、磷和钾吸收量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但养分利用效率降低。不同播期间,以6月4日和6月14日播期棉纤维综合品质较优。综上,本试验条件下,5月15日-6月4日是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获得较高产量的适宜播期,该播期内适当推迟播种有利于棉花优质纤维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油)后直播棉 播期 皮棉产量 纤维品质 养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节胺和整枝打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燕 原保忠 +4 位作者 张献龙 聂以春 付小勤 柯昌煌 叶胜池 《农学学报》 2013年第6期8-12,共5页
为了研究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可行性及整枝打顶与缩节胺的互作效应,试验于2011—2012年在湖北省鄂州市路口农场进行,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研究了缩节胺(DPC)和打顶与整枝对‘华杂棉H318’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 为了研究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在长江流域棉区的可行性及整枝打顶与缩节胺的互作效应,试验于2011—2012年在湖北省鄂州市路口农场进行,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研究了缩节胺(DPC)和打顶与整枝对‘华杂棉H318’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枝与不打顶处理棉花单铃重较小,单位面积铃数较多,且2012年皮棉产量和单位面积铃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提高14.3%和13.3%,不整枝不打顶对产量无负效应,并具有增产作用,衣分不受整枝影响。喷施缩节胺能够提高单铃重,单位面积铃数略少,但对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可能会降低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不受整枝打顶和缩节胺影响,整枝打顶和缩节胺分别对整齐度指数和马克隆值有显著影响,整枝打顶不影响其他品质指标,不整枝不打顶降低了整齐度指数,喷施DPC的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略高。因此,在鄂州路口农场试验条件下,棉花留叶枝与不打顶具有增产潜力,缩节胺可根据棉花长势合理喷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节胺 整枝打顶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成奇 王清连 +2 位作者 彭武丽 连晓东 郭腾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16,21,共4页
分别对2个陆地棉组合百棉1号×TM-1和百棉1号×中棉所12的杂交F2代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在不同组合中表现出正负相关的明显差异外,其他性状与皮棉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 分别对2个陆地棉组合百棉1号×TM-1和百棉1号×中棉所12的杂交F2代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在不同组合中表现出正负相关的明显差异外,其他性状与皮棉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个组合中,株高、总果节数、有效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对这些性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总果枝数、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虽均为负值,但总果枝数可通过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主茎节间长度可通过单株铃数或株高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经回归分析,不同组合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均对皮棉产量有正向显著影响,主茎节间长度、总果节数和总果枝数对皮棉产量的正向影响因不同组合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棉花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农艺性状 皮棉产量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叶系质量划分及叶层配置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源 顾万荣 +3 位作者 王汝利 陈德华 王余龙 吴云康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3-318,共6页
对棉花品种泗棉3号等采用大田群体与实验室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14C同位素标记、剪叶试验及其生理测定等手段,研究在最大LAI相近条件下,叶片的组成、功能和大小分布对成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叶片的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流... 对棉花品种泗棉3号等采用大田群体与实验室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14C同位素标记、剪叶试验及其生理测定等手段,研究在最大LAI相近条件下,叶片的组成、功能和大小分布对成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叶片的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流向及对棉花成铃和产量的作用是不同的,按其对棉铃形成和发育贡献的大小可划分为有效叶、无效叶、高效叶及低效叶,并且明确了在开花结铃期提高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并塑造较小的叶片,均匀的叶层分布的叶层配置可提高群体光合效能,从而确保光合产物向产量器官的输送,提高成铃率,增加总铃数和产量的叶系质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叶系质量 叶层配置 叶面积 产量 光合产物 成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氮、磷、钾肥料优化配比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长琴 刘瑞显 +2 位作者 张国伟 王晓婧 倪万潮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0,共10页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2O5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直播棉 氮肥 磷肥 钾肥 生物量 皮棉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不同抗虫棉品种的产量和熟相及去早果枝的效应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冬梅 董合忠 +1 位作者 唐薇 李维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1-435,共5页
为探讨不同抗虫棉品种在滨海盐碱地的产量和熟相及其对去早果枝的反应,以早发型(鲁棉研17、21)、晚发型(鲁棉研18、22)抗虫棉和两者的F1杂交种(01H00、01H01)为材料,于2006-2007年在东营市盐碱棉田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早发型和晚... 为探讨不同抗虫棉品种在滨海盐碱地的产量和熟相及其对去早果枝的反应,以早发型(鲁棉研17、21)、晚发型(鲁棉研18、22)抗虫棉和两者的F1杂交种(01H00、01H01)为材料,于2006-2007年在东营市盐碱棉田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早发型和晚发型抗虫棉品种间的早熟性和熟相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的杂交种在2006和2007年分别比常规种增产5.7%~14.5%和4.7%~6.8%,并表现出较好的熟相。早发型常规抗虫棉去早果枝增产5.6%~8.4%,早衰得到延缓;晚发型常规抗虫棉去早果枝减产9.3%~13.1%,表现晚熟。利用不同熟相类型的常规抗虫棉配置杂交组合以及对早发抗虫棉品种去早果枝都是延缓早衰、提高盐碱地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抗虫棉 去早果枝 皮棉产量 早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分不同陆地棉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5
19
作者 李成奇 郭旺珍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90-1999,共10页
选用衣分不同的陆地棉品种配置组合,率先将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与双列杂交试验分析相结合,分别从单个和整体基因水平上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研究。对2个高×低衣分组合的主基因-多基因6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 选用衣分不同的陆地棉品种配置组合,率先将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与双列杂交试验分析相结合,分别从单个和整体基因水平上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研究。对2个高×低衣分组合的主基因-多基因6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性状至少在1个组合中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说明产量性状主基因存在的普遍性。由2个组合各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比较得出,产量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比多基因遗传率在不同组合间趋势变化相对较稳定;各性状在2个组合中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分量不完全相同。衣分、铃重和籽指在2个组合中分别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和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在2个组合中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衣指在组合I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组合II中属于典型的多基因遗传;单株铃数在组合I中属于典型的主基因遗传,在组合II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双列杂交结果表明,陆地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都有较高的遗传主效应方差,产量性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其中,衣分、衣指以加性效应为主;子棉产量、铃重和籽指以显性效应为主;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衣分和衣指的普通广义遗传率和普通狭义遗传率均最高,与联合世代分析两性状的总遗传率平均值结果趋势一致。相关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衣分次之,铃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分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主基因-多基因 双列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杂交棉皮棉产量与多个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宿俊吉 雷亚柯 +5 位作者 邓福军 陈红 林海 宁新柱 李吉莲 刘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区杂交棉在南疆地区皮棉产量与多个性状的关系,为新疆南疆地区棉花引种、育种和大田生产提供理论和生产实践参考。【方法】以来自不同生态区12个杂交棉品种(系)为材料,分别研究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区杂交棉在南疆地区皮棉产量与多个性状的关系,为新疆南疆地区棉花引种、育种和大田生产提供理论和生产实践参考。【方法】以来自不同生态区12个杂交棉品种(系)为材料,分别研究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亩株数(667 m2株数,下同)、籽指、衣指、绒长、纤维伸长率、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之间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皮棉产量与衣分,单株铃数和单铃重达显著正相关;对皮棉产量贡献较大的因子依次是单铃重>亩株数(667 m2株数,下同)>单株铃数>衣分;12份材料,综合表现较好的为湘江棉5号、鲁棉研40号和湘江棉3号。【结论】栽培上杂交棉种植应注意控制合理密度;育种上宜主要从提高衣分、单株铃数和单铃重三方面来提高皮棉产量,同时对品质性状也不能忽视;引种时要注意选择皮棉产量较高,同时纤维品质较好的品种用于当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皮棉产量 相关性 生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