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1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大径≤4 cm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恶性风险预测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欣 姚响芸 +3 位作者 梅放 于波 黄九平 宋世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最大径≤4 cm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s,FTN)恶性风险的预测因素,为FTN患者的术前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 cm的FT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最大径≤4 cm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s,FTN)恶性风险的预测因素,为FTN患者的术前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 cm的FT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组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thyroid adenoma,FTA)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FTN恶性风险的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870例,FTA组745例(85.6%),FTC组125例(14.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数量和位置、结节最大径、结节内部结构和内部血流信号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节回声、边缘、声晕、纵横比和钙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边缘不规则(OR=3.061,95%CI:1.653~5.667,P=0.000)、不等厚声晕(OR=5.868,95%CI:1.258~27.377,P=0.024)和边缘弧形钙化(OR=4.364,95%CI:1.329~14.333,P=0.015)是FTN恶性风险的预测因素。结论超声征象对评价FTN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价值,对结节边缘、声晕和钙化的仔细评估,能够促进较小FT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超声 甲状腺滤泡癌 甲状腺滤泡性腺瘤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早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妇女甲状腺自身免疫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赵越 阮祥燕 +4 位作者 邹丽颖 马郡 王月姣 田玄玄 金婧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631,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女性甲状腺自身免疫(thyroid autoimmunity,TAI)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规律产检、孕...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女性甲状腺自身免疫(thyroid autoimmunity,TAI)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规律产检、孕前未确诊甲状腺疾病、孕早期甲状腺功能正常产妇508例,收集患者基线特征、孕早期(孕6~10周)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TPOAb)浓度,孕24~28周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结果,根据OGTT结果分为GDM组(n=169)和非GDM组(n=339),对两组TAI阳性发生率、一般情况、甲状腺功能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的发生因素。结果GDM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前肥胖者均显著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DM组年龄超过30岁孕妇比例显著高于非GDM组(59.17%vs 6.79%,χ^(2)=168.667,P<0.001)。孕前肥胖(BMI≥28 kg/m^(2))产妇在GDM组中占比为24.26%,显著高于非GDM组的8.26%(χ^(2)=24.599,P<0.001)。GDM组中TAI发生率54.44%,非GDM组TAI的发生率为15.9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5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超过30岁及孕前肥胖使TAI产妇GDM发生风险增加6.08倍(OR=6.08,95%CI:3.61~10.25,P<0.001)。结论早期甲功正常女性中,随诊年龄增大(尤其超过30岁)、孕前BMI增高(尤其肥胖者)、孕前TAI者,孕期发生GDM的风险显著增加,未来旨在探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AI女性发生GDM的预防策略,以期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自身免疫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妊娠期糖尿病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甲状腺素 孕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负压细针穿刺活检中阻力感和砂砾感对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的影响
3
作者 许松 黄志平 +2 位作者 郭德全 廖福苑 杨贻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3-397,40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负压细针穿刺活检(US-NPFNA)过程中感知的阻力感和砂砾感对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6月—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30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322个结节。根据结节直径分为3组:A组(结节直径<5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负压细针穿刺活检(US-NPFNA)过程中感知的阻力感和砂砾感对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6月—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30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322个结节。根据结节直径分为3组:A组(结节直径<5 mm)、B组(5~<10 mm)、C组(≥10 mm)。通过比较US-NPFNA与病理诊断结果,采用ROC曲线评估USNPFNA在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性质鉴别中的效能,分析针感分级在结节性质诊断中的作用。结果: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A组、B组、C组的Bethesda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NPFNA的恶性率显著高于病理恶性比例(P<0.05)。各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63.44%;B组敏感性为84.85%,特异性为61.76%;C组敏感性为89.29%,特异性为64.29%。针感分级与病理恶性比例分析显示1级和2级恶性占比高于0级(P<0.05)。US-NPFNA联合针感评估结果显示,A组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65.59%;B组敏感性为87.88%,特异性为66.18%;C组敏感性为96.43%,特异性为72.86%。结论:US-NPFNA的针感评估能够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传统的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而US-NPFNA的针感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与肠道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云 王晓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能量消耗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在肠道功能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甲状腺主要产生甲状腺原激素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hyroxine,T4)及少量活性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T4在外周组织中...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能量消耗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在肠道功能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甲状腺主要产生甲状腺原激素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hyroxine,T4)及少量活性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T4在外周组织中转化为T3,通过与核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功能。甲状腺激素对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肠道屏障的维持、肠道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功能的改变会影响甲状腺功能,肠道菌群的平衡对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至关重要。甲状腺激素通过调控肠道上皮细胞和干细胞的功能,维护肠道健康,并影响肠道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肠上皮 肠道干细胞 肠道菌群 甲状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声成像在甲状腺癌精准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马姣姣 席雪华 +1 位作者 杜洋 张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7-451,共5页
甲状腺癌在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其中大多数为预后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但部分侵袭性PTC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行为和更高的死亡风险,其上升速率超过了高分化PTC和未分化癌。因此,如何实现甲状腺癌的精准诊疗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光... 甲状腺癌在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其中大多数为预后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但部分侵袭性PTC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行为和更高的死亡风险,其上升速率超过了高分化PTC和未分化癌。因此,如何实现甲状腺癌的精准诊疗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光声成像是将光学和超声融合的一种分子影像技术,能够提供结构、功能、分子等多维度的成像信息,且能借助外源性对比剂,进一步实现肿瘤治疗(如光热治疗等),在甲状腺癌精准诊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国内外学者们针对光声成像在甲状腺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索性研究,本文系统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阐明光声成像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在甲状腺癌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光声成像 精准诊疗 分子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超声特征
6
作者 刘冬 苟砚佳 +1 位作者 温泉 宗素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0-395,共6页
目的分析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SSCC-T)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SSC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的SSCC-T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包括病灶大小、回声、边缘... 目的分析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SSCC-T)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SSC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的SSCC-T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包括病灶大小、回声、边缘、血流、钙化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SSCC-T的超声图像特征,Fisher精确检验分析不同超声分型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结果12例患者中,结节型6例(50.0%),弥漫型4例(33.3%),混合型2例(16.7%)。弥漫型病例均呈现特征性条索样低回声。所有病例均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9例(75.0%)淋巴结最大径>2 cm。甲状腺功能异常者8例(66.7%),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动态变化。弥漫型与混合型更易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P=0.038)。结论SSCC-T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征,尤其是弥漫型SSCC-T具有条索样表现。对鳞状细胞癌患者定期进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的超声检查并结合甲状腺功能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鳞状细胞癌甲状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 甲状腺功能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与临床特征、炎症及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
7
作者 俞海云 刘乐伟 +2 位作者 张习 田英汉 刘寰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754,共7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与临床特征、炎症标志物及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3例精神分裂患者,依据自杀意念分组。采用多项量表评估临床特征;并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单核细胞/淋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与临床特征、炎症标志物及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3例精神分裂患者,依据自杀意念分组。采用多项量表评估临床特征;并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MLR)和甲状腺激素。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21.7%。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卡尔加里抑郁量表(CDSS)总分(OR=1.490,95%CI=1.287~1.724,P<0.001)、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总分(OR=1.096,95%CI=1.011~1.187,P=0.025)、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总分(OR=1.111,95%CI=1.016~1.215,P=0.021)、MLR(Ln)(OR=15.123,95%CI=3.868~59.125,P<0.001)和三碘甲状原氨酸(T3)(OR=0.037,95%CI=0.003~0.388,P=0.006)是自杀意念的独立影响因素。此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DSS总分、ISI总分、MOAS总分、MLR(Ln)和T3五项联合(AUC=0.908,95%CI=0.867~0.949,P<0.001)对自杀意念有更好的识别能力。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自杀意念的风险相对较高,并且自杀意念可能与抑郁、失眠、攻击性、MLR以及T3之间存在更加紧密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自杀意念 精神病理 炎症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在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秋玉 王宇鑫 林承赫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TC(differentiated TC,DTC)占90%以上,通常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RAI)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灶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丧失摄...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TC(differentiated TC,DTC)占90%以上,通常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放射性碘(radioactive iodine,RAI)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灶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丧失摄碘能力,成为RAI难治性DTC(radioiodinerefractory DTC,RAIR-DTC),预后较差。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RAIR-DTC复发病灶或远处转移灶,既往认为治疗方式有限。随着对RAIR-DTC的发生机制及其生物分子层面的改变有了更深的认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在人类研究中被证实,为RAIR-DTC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概括了RAIR-DTC的发生、发展机制、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其主要结论,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多激酶抑制剂(multiple kinase inhibitors,MKIs)是晚期转移性RAIR-DTC的一线治疗方案。目前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治疗RAIR-DTC的药物包括索拉非尼(sorafenib)、仑伐替尼(lenvatinib)、卡博替尼(cabozantinib),前两者也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RAIR-DTC的治疗。中国还有安罗替尼(anlotinib)、多纳非尼(donafenib)被批准用于RAIR-DTC的治疗。以上靶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得到了验证。阿帕替尼(apatinib)是一种中国自主研发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有望成为sorafenib耐药时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法。而单靶点选择性抑制剂因作用靶点单一,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对于某些含有特定突变类型的RAIRDTC,单靶点选择性抑制剂可以更好地发挥效果。TC通常被认为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较低,既往认为免疫治疗的效果有限。包括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伊匹单抗(ipilimumab)在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独使用时疗效常不理想。当联合靶向治疗时,pembrolizumab可以增强靶向药物的疗效,可作为一种可行的挽救疗法,这可能与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有关。对于联合治疗,各种治疗分别对抑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发挥了多大作用需要明确,特别是在病例数较少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合理的对照成为关键。既往研究受限于RAIR-DTC定义模糊、纳入患者量少且异质性大,未来需要开展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同时,还需要考虑治疗后延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是否能转化为长期生存获益,以及是否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RAIR-DTC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要在这些方面不断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基因突变 信号通路 免疫微环境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人群甲状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9
作者 刘浩 阎伟 +4 位作者 骆帝 李金松 闫德志 丁丑 胡铖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分析东亚人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的因果关联。方法甲亢、甲减、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为暴露因素,骨质疏松症为结局因素,研究人群限定为...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分析东亚人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的因果关联。方法甲亢、甲减、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为暴露因素,骨质疏松症为结局因素,研究人群限定为东亚人群,分别获得12、10、19、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工具变量纳入研究。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MR-Egger回归和加权中位数法(weighted median,WM)用于分析四种甲状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Cochran Q检验和漏斗图用于检测异质性,MR-Egger回归和MR-PRESSO用于检验水平多效性和离群值。结果IVW分析发现遗传预测的甲亢(OR=1.054,95%CI:1.013~1.097,P=0.010)、Graves病(OR=1.052,95%CI:1.019~1.086,P=0.002)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有关;桥本甲状腺炎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存在潜在因果效应(OR=1.047,95%CI:1.002~1.095,P=0.040);甲减与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没有因果关系(OR=1.002,95%CI:0.943~1.065,P=0.942)。其他分析方法支持此结论。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具有稳健性。结论在东亚人群中,遗传预测的甲亢、Graves病与罹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有因果关系,而甲减的高遗传风险不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甲状腺疾病 骨质疏松症 遗传变异 因果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基于结节体积分层的研究
10
作者 刘冬 胡明阳 +2 位作者 蒲顺帆 王亚文 钱林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积结节在微波消融过程中导致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风险分层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4年8月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并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结节体积分为大... 目的探讨不同体积结节在微波消融过程中导致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风险分层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4年8月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并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结节体积分为大结节组(≥500 mm 3)和小结节组(<500 mm 3),每组按12匹配无RLN损伤病例。收集4类22项参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大结节组(34例损伤/82例对照)中,Z结位置(OR=3.418,95%CI:1.326~8.809)、实性结构(OR=2.795,95%CI:1.066~7.360)及前被膜间距>2 mm(OR=5.097,95%CI:1.508~17.232)为喉返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小结节组(40例损伤/104例对照)中,较高的消融功率(OR=0.904,95%CI:0.828~0.986)是喉返神经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节与气管食管沟(tracheoesophagealgroove,TEG)间距≤2 mm(OR=5.717,95%CI:2.402~13.605)为喉返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结节RLN损伤风险与解剖位置及结节囊实性相关,而小结节风险受能量参数及邻近神经距离影响。分层评估可优化个体化消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微波消融 喉返神经 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罐综合灸在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虚证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郑晓英 李德越 +3 位作者 王继坤 赵滨滨 吕学丽 任莹莹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火龙罐综合灸对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虚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某中医院120例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 目的探讨火龙罐综合灸对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虚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某中医院120例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火龙罐综合灸。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干预后1个月的癌症疲乏、中医证候评分和疗效等。结果干预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癌症疲乏量表得分为(20.01±0.48)分,低于对照组的(27.44±0.54)分;中医证候评分为(5.69±1.05)分,低于对照组的(7.26±1.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火龙罐综合灸能有效改善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虚证患者的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综合灸 甲状腺癌术后 癌因性疲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标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张媛 陈冠华 +1 位作者 吕珊珊 荆亚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53-3659,共7页
背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上升,同时发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受损与骨代谢异常发生相关,但目前关于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 背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上升,同时发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受损与骨代谢异常发生相关,但目前关于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2023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723例,并依据骨密度(BMD)测定结果将其分为三组:骨量正常组(n=362)、骨量减少组(n=291)以及骨质疏松症组(n=70)。分别测量并计算患者的甲状腺反馈分位指数(TFQI)、促甲状腺激素指数(TSHI)、促甲状腺素抵抗指数(TT4RI)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游离甲状腺素比值(FT_(3)/FT_(4)),以评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敏感性指数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TFQI预测骨质疏松症的价值。结果骨质疏松症组年龄、女性所占比例、糖尿病病程、收缩压、餐后2 h血糖(2 h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FQI高于骨量正常组,舒张压、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三酰甘油、FT_(3)、FT_(3)/FT_(4)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年龄、女性所占比例、糖尿病病程、收缩压、2 hPG、HDL-C、TFQI高于骨量减少组,ALT、肌酐、三酰甘油、FT_(3)和FT_(3)/FT_(4)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Spearme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与TFQI呈正相关(r_(s)=0.553,P<0.001),与FT_(3)和FT_(3)/FT_(4)呈负相关(r_(s)=-0.098,P=0.009;r_(s)=-0.080,P=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调整混杂因素后,TFQI是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6.612,95%CI=5.793~8.192,P<0.05)。TFQI预测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95%CI=0.794~0.867),最佳截断值为-0.02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55.4%。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T2DM患者TFQI水平的升高与更高的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相关,提示在该群体中甲状腺激素中枢敏感性降低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开放与微创术式在传承与创新交汇中的几点启示
13
作者 李晨 田文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16,共6页
随着甲状腺微创手术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的应用受到极大挑战。透过甲状腺手术方式演变的历史轨迹,探索甲状腺术式演变的历史进程,从哲学层面诠释两种术式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历史责任与担当。探讨在新的医疗生态下... 随着甲状腺微创手术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的应用受到极大挑战。透过甲状腺手术方式演变的历史轨迹,探索甲状腺术式演变的历史进程,从哲学层面诠释两种术式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历史责任与担当。探讨在新的医疗生态下,通过科学实践循证,顺应国情特色创新,满足治疗和患者需求,发现和解决两种术式继承与发展相关的新老矛盾,保持两种术式继承与创新的内在统一,寻求甲状腺新老术式实现传承与创新动态平衡的路径、方法,以期为甲状腺术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 微创式 甲状腺手术方式 传承与创新 动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化修饰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14
作者 梁楠 敖倩 孙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7,共8页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乙酰化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各个类型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细胞周期进程及侵袭能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在...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乙酰化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各个类型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细胞周期进程及侵袭能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在甲状腺癌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调研近年来相关文献,系统回顾了乙酰化修饰在参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进一步探讨HDAC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提出可行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乙酰化修饰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伴低T3综合征的效果及对甲状腺功能、预后影响
15
作者 黄彩凤 杨晓帆 +2 位作者 黄正米 荣清源 宋林燕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1,共4页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SS)伴低T3综合征(LT3S)的效果及对甲状腺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2月—2023年11月98例SS伴LT3S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4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左甲状腺...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SS)伴低T3综合征(LT3S)的效果及对甲状腺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2月—2023年11月98例SS伴LT3S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4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左甲状腺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症状和病情变化、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CVP、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MAP]、甲状腺功能、炎症因子、预后。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为91.84%(45/49)、85.71%(4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CVP、SVRI、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观察组FT3、T3、T4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ICU入住时间、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治疗能改善SS伴LT3S患者血流动力学,促进甲状腺功能恢复,缓解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低T3综合征 参附注射液 甲状腺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Ⅲ类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16
作者 丁力 余俐 韩安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Ⅲ类病理诊断与临床处理的联系,为进一步指导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细针穿刺Ⅲ类报告病理诊断、后续处理方式及恶性风险等信息并进行... 目的探讨甲状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Ⅲ类病理诊断与临床处理的联系,为进一步指导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细针穿刺Ⅲ类报告病理诊断、后续处理方式及恶性风险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2年间签发甲状腺细针穿刺Ⅲ类报告共276例,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214例(77.5%),其中53例阳性(24.8%),161例阴性(75.2%)。53例BRAF基因突变阳性病例中,手术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50例(94.3%);276例Ⅲ类报告中最终诊断甲状腺癌75例(27.2%)。首次报告Ⅲ类病变后于半年、1年、2年及3年行重复细针穿刺患者13例,手术诊断为癌症9例(69.2%);一直随访观察的患者142例(51.5%)。结论临床穿刺医师、病理诊断医师及技术员需共同努力降低Ⅲ类病变诊断占比,对于该类病变建议积极行BRAF基因检测协助恶性风险度评估,重复细针穿刺在定期影像学随访的基础上进行,避免漏诊及过度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病变 细胞学 Bethesda报告系统 意义不明的非典型病变 BRAF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TPO-Ab阳性对妊娠早期孕妇血清代谢谱的影响
17
作者 李赟 梁程程 +2 位作者 王晓雨 童嘉欣 储继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5-1112,共8页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分析妊娠早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孕妇的血清内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探索其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母胎健康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择入院产检行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检测的妊娠早期孕妇,依据TPOAb结果分为阳...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分析妊娠早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孕妇的血清内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探索其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母胎健康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择入院产检行甲状腺功能及抗体检测的妊娠早期孕妇,依据TPOAb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分析两组孕妇血清代谢谱的差异,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POAb阳性孕妇血清内存在79种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其中上调的20种,下调的59种,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21条主要代谢途径;与TPOAb相关的差异代谢物31种,其中呈正相关的6种,负相关的25种;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代谢物与甘油磷脂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及甘油脂类代谢途径密切相关。结论 妊娠早期TPOAb阳性孕妇血清内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及其相关代谢通路,这些代谢物的变化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母胎健康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妊娠早期 血清 代谢组学 妊娠结局 代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时相18F-FDG PET/CT及超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全切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18
作者 张敬苗 庞小溪 +2 位作者 黄山 陈红 李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3-1119,共7页
目的探讨双时相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及超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全切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DTC全切术后患者的^(18)F-FDG PET/CT及颈部超声检查,检出转移(转移组)或非转移(非转移组)淋巴结... 目的探讨双时相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及超声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全切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DTC全切术后患者的^(18)F-FDG PET/CT及颈部超声检查,检出转移(转移组)或非转移(非转移组)淋巴结共143个,分别计算^(18)F-FDG PET/CT及超声检查探测DTC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通过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中不同分组颈部转移淋巴结检出率的差异及淋巴结长、短径等因素,探索超声诊断不足的原因;再进一步通过对比分析PET/CT检查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的纵横比、早期及延迟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延迟与早期SUV_(max)差值(△SUV_(max))等相关因素,研究^(18)F-FDG PET/CT检查对颈部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效能及其原因。结果^(18)F-FDG PET/CT在D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58%(98/107)、72.22%(26/36)、86.71%(124/143)。而超声在DTC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50.47%(54/107)、97.22%(35/36)、62.24%(89/143)。超声检查在第一组颈部淋巴结假阴性率高于第二组[56.6%(30/53)vs 43.4%(23/53)],χ^(2)=20.396,P<0.001)。颈部转移淋巴结^(18)F-FDG PET/CT延迟显像SUV_(max)高于其早期SUV_(max)(Z=-8.147,P<0.001)。以2.5为SUV_(max)临界值,延迟较早期显像检出更多阳性淋巴结(χ^(2)=18.127,P<0.001)。颈部转移淋巴结的纵横比小于非转移组(Z=-4.529,P<0.001),转移淋巴结早期及延迟SUV_(max)均高于良性淋巴结(Z=-3.689,P<0.001及Z=-4.550,P<0.001),△SUV_(max)(Z=-4.189,P<0.001)显著增大。结论双时相^(18)F-FDG PET/CT在诊断DTC全切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优于超声。其中,延迟显像具有更高的肿瘤与本底比值,提高了转移淋巴结可视性。此外,在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方面,双时相^(18)F-FDG PET/CT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 超声 PET/CT 18F-FDG 双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绪资冲颗粒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卵巢储备功能的机制
19
作者 李方远 陆华 +3 位作者 张琦 杨茜 强玲侠 刘芊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1-591,共11页
目的探索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诱导的小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模型,并探讨接绪资冲颗粒(ZCWS)的保护机制。方法将96只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J对照组、BIW对照组、J模型组和BIW模型组,通过抗原免疫(0.1 mg·1次·周^(... 目的探索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诱导的小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模型,并探讨接绪资冲颗粒(ZCWS)的保护机制。方法将96只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J对照组、BIW对照组、J模型组和BIW模型组,通过抗原免疫(0.1 mg·1次·周^(-1)或2次·周^(-1))联合高碘水(0.64 g·L^(-1))喂养7-19周,验证模型。然后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ZCWS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抗原免疫(0.2 mg·周^(-1))+高碘水喂养13周建立EAT诱导的DOR模型。ZCWS组灌胃中药混悬液(0.64 g·mL^(-1)),其余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7周。通过HE染色、ELISA、IHC和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和卵巢组织形态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抗原免疫13周(0.1-0.2 mg·周^(-1))配合高碘水喂养可较稳定地构建EAT的DOR模型。ZCWS减轻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滤泡结构破坏,血清TPOAb和TGAb水平(P<0.01);抑制MDA活力(P<0.01),增加GSH-Px和SOD活力(P<0.05);增加原始、初级和次级卵泡(P<0.05),减少闭锁卵泡(P<0.01);上调AMH和下调FSH(P<0.01);调节卵巢组织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Keap1蛋白(P<0.01),上调Nrf2(P<0.01)、HO-1和LONP1蛋白(P<0.05)。上调卵巢组织Bcl-2蛋白(P<0.05),下调Bax(P<0.01)和Caspase-3(P<0.05)蛋白;下调Keap1蛋白(P<0.01),上调Nrf2蛋白(P<0.01)和HO-1、LONP1蛋白(P<0.05)。结论ZCWS通过激活Nrf2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减少卵泡闭锁,改善EAT小鼠的卵巢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免疫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接绪资冲颗粒 卵巢储备 氧化应激 抗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LINC01089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伊琳 何亚丽 +3 位作者 吕红英 王晓科 杨鑫 顾远晖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5,I0001-I0004,共9页
目的分析熊果酸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长链非编码RNA(Long chain non coding RNA,lncRNA)-LINC01089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LINC01089为前期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并通过验证的差异表达lncRNA,体外常规培... 目的分析熊果酸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长链非编码RNA(Long chain non coding RNA,lncRNA)-LINC01089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LINC01089为前期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并通过验证的差异表达lncRNA,体外常规培养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正常人甲状腺细胞(Nthy-Ori3-1)。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正常人甲状腺细胞组)、对照组(TPC-1细胞组)、不同浓度熊果酸(Ursolic acid,UA)干预组(10、20、40μmol·L^(-1))。CCK-8法检测各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存活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UA对TPC-1细胞水平、垂直迁移以及侵袭的影响作用;利用RT-qPCR法检测TPC-1细胞中LINC01089的相对表达量及熊果酸的干预作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丝状伪足相关基因(Ras homolog family member F,RHOF)、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4-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HPD)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熊果酸的干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UA(10、20、40、80μmol·L^(-1))作用不同时间(12~48 h)后均能抑制TPC-1细胞的增殖,当UA浓度为10~40μmol·L^(-1)时,在12~24 h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抑制效应逐渐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处理TPC-1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缓慢,随着UA(10、20、40μmol·L^(-1))浓度的增高,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相比,UA(10、20、40μmol·L^(-1))组可抑制TPC-1细胞迁移和侵袭,呈明显浓度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熊果酸能不同程度上调LINC01089的表达量,下调RHOF、HPD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熊果酸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LINC01089作用于靶基因RHOF发挥抑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甲状腺乳头状癌 熊果酸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