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method to create depth information based on lighting analysis for 2D/3D conversion 被引量:1
1
作者 Hyunho Han Gangseong Lee +2 位作者 Jongyong Lee Jinsoo Kim Sanghun Le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2715-2719,共5页
A new method creating depth information for 2D/3D conversion was proposed. The distance between objects is determined by the distances between objects and light source position which is estimated by the analysis of th... A new method creating depth information for 2D/3D conversion was proposed. The distance between objects is determined by the distances between objects and light source position which is estimat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image. The estimated lighting value is used to normalize the image. A threshold value is determined by some weighted operation between the original image and the normalized image. By applying the threshold value to the original image, background area is removed. Depth information of interested area is calculated from the lighting changes. The final 3D images converted with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used to verify its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ING ANALYSIS depth INFORMATION focus/defocus INFORMATION 2d/3d conv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f 3D graphene material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2
作者 WU Zi-yuan XU Chi-wei +2 位作者 ZENG Jin-jue JIANG Xiang-fen WANG Xue-bin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518,共42页
Three-dimensional(3D)graphene monoliths are a new carbon material,that has tremendous potential in the fields of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They can solve the limitations of two-dimensional(2D)graphene sheets,inclu... Three-dimensional(3D)graphene monoliths are a new carbon material,that has tremendous potential in the fields of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They can solve the limitations of two-dimensional(2D)graphene sheets,including interlayer restacking,high contact resistance,and insufficient pore accessibility.By constructing interconnected porous networks,3D graphenes not only retain the intrinsic advantages of 2D graphene sheets,such as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excellent electrical 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outstanding chemical stability,but also enable efficient mass transport of external fluid species.We summarize the fabrication methods for 3D graphenes,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ir applications in energy-related systems.Techniques including chemical reduction assembly,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3D printing,chemical blowing,and zinc-tiered pyrolysi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change their pore structure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and ways in which they can be integrated with functional components.In terms of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they have found broad use in buffering mechanical impacts,suppressing noise,photothermal conversion,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and absorption.They have also been used i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ystems such as supercapacitors,secondary batteries,and electrocatalysis.By reviewing recent progress in structural design and new applications,we also discuss the problems these materials face,including scalable fabrication and precise pore structure control,and possible new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3d network SYNTHESIS Energy storage Energy conv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多孔TiO_(2)光催化降解筛及光催化性能
3
作者 李翠霞 袁博 +1 位作者 王安航 张鑫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3,共9页
开发了一种使用直写成型(DIW)3D打印方法制备多孔TiO_(2)光催化降解筛的成型技术,厘清了打印浆料中P25粉末、TiO_(2)前驱体溶胶和聚乙烯醇(PVA)含量对其成型性能的影响规律;进一步研究了降解筛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能带结构和载流子寿... 开发了一种使用直写成型(DIW)3D打印方法制备多孔TiO_(2)光催化降解筛的成型技术,厘清了打印浆料中P25粉末、TiO_(2)前驱体溶胶和聚乙烯醇(PVA)含量对其成型性能的影响规律;进一步研究了降解筛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能带结构和载流子寿命,并在模拟自然光下测定了其对盐酸四环素(TC)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TiO_(2)前驱体溶胶起到了分散P25颗粒和稳定浆料的作用,而PVA的加入则进一步改善了浆料的流变性能.当使用9 g P25粉末与10 mL TiO_(2)前驱体溶胶和1 mL质量分数为7%的PVA溶液混合时,得到了具有最佳成型性能的打印浆料,制备的降解筛结构完整,无塌陷和开裂.热处理后TiO_(2)前驱体溶胶转化而来的小粒径TiO_(2)填充在P25颗粒之间,起到了增强机械强度的作用,而PVA作为造孔剂极大地丰富了降解筛的孔隙结构.TiO_(2)光催化降解筛对TC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和循环稳定性,140 min内的降解率为98.4%,并在5次循环之后保持96.0%的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光催化 TiO_(2) 盐酸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FIESTA-C序列与3D-Cube T2序列检测内耳结构的MRI伪影分析
4
作者 杨珂 王宇焘 +5 位作者 邢娟丽 员艳宁 全星璞 范妤欣 张明 王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8-543,共6页
目的对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 FIESTA-C)和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Cube T2)采集外周性眩晕患者内耳结构的磁共振图像(MRI)伪影进行分析。方法筛选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63例外周... 目的对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 FIESTA-C)和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Cube T2)采集外周性眩晕患者内耳结构的磁共振图像(MRI)伪影进行分析。方法筛选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63例外周性眩晕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6例,女性47例,年龄18~60岁。由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对两种MRI序列的扫描图像进行独立质量评价,采用Kappa检验对两名医师的主观判断进行一致性评价,并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各序列的图像质量。计算3D FIESTA-C序列、3D-Cube T2序列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内耳结构显示的准确率。结果3D-Cube T2序列的整体图像质量优于3D FIESTA-C序列(Z=-11.670,P<0.001),3D FIESTA-C联合3D-Cube T2序列显示半规管的准确率优于单独应用3D FIESTA-C与3D-Cube T2序列,三者显示水平半规管的准确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3D FIESTA-C序列检测水平半规管具有一定优势,3D-Cube T2序列显示上半规管图像质量更佳,两者联合应用与单独采用某一序列相比,可以有效避免对外周性眩晕患者半规管结构的误诊或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 FIESTA-C) 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Cube T2) 磁共振水成像(MRH) 外周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3通过激活Nrf2抑制氮芥诱导角质形成细胞铁死亡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董训虎 刘浩银 +1 位作者 葛维 陈明亮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4-680,共7页
目的探索铁死亡在维生素D3(vitamin D3,VD3)改善氮芥(nitrogen mustard,NM)诱导角质形成细胞(HaCaT)毒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梯度浓度NM(5、10、20和50μmol/L)单独或联合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或liproxstatin-1(10μmol/L... 目的探索铁死亡在维生素D3(vitamin D3,VD3)改善氮芥(nitrogen mustard,NM)诱导角质形成细胞(HaCaT)毒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梯度浓度NM(5、10、20和50μmol/L)单独或联合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或liproxstatin-1(10μmol/L)、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特异性激动剂tBHQ(10μmol/L)、VD3(10 nmol/L)处理HaCaT细胞。共培养24 h后,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脂质过氧化物(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Nrf2、xCT和GPX4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M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HaCaT细胞增殖活力,当NM浓度为20μmol/L时,细胞增殖活力下降至约55%(P<0.05)。铁死亡抑制剂能够减轻NM诱导的HaCaT细胞毒性损伤(P<0.05)。此外,激活Nrf2可显著抑制NM对HaCaT细胞铁死亡的诱导效应,表现为细胞内GSH水平的恢复和MDA含量的降低(P<0.05)。同时,VD3能够靶向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xCT和GPX4蛋白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HaCaT细胞的铁死亡,并缓解NM诱导的细胞毒性。结论VD3通过激活Nrf2抑制HaCaT细胞铁死亡,进而改善NM诱导的细胞毒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芥 维生素d3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角质形成细胞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SiO_(2)气凝胶/NaNbO_(3)复合材料的吸附及降解性能研究
6
作者 赵梓丞 赵文璞 季惠明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2,199,共7页
使用直写型3D打印技术制备了兼具吸附及催化降解功能的SiO_(2)/NaNbO_(3)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多孔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其对于高浓度罗丹明B(RhB)的吸附及催化降解性能,研究冷热循环作用下NaNbO_(3)热释电性对催化性能的辅助作... 使用直写型3D打印技术制备了兼具吸附及催化降解功能的SiO_(2)/NaNbO_(3)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多孔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其对于高浓度罗丹明B(RhB)的吸附及催化降解性能,研究冷热循环作用下NaNbO_(3)热释电性对催化性能的辅助作用。结果表明,循环测试5次后,在紫外线光照下3D打印SiO_(2)/NaNbO_(3)复合材料对RhB(100mg/L)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8.87%,相比在黑暗条件下仅以吸附为主的情况下提高了23.12%,而在冷热循环下去除率进一步提升到了89.31%。NaNbO_(3)的负载为3D打印复合材料提供了热释电辅助的催化降解RhB的功能,并且有效提高了对RhB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SiO_(2)气凝胶 NaNbO_(3) 热释电性 有机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钛合金表面氢化TiO_(2)纳米管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郭雅彤 张正 +1 位作者 陈溯 张研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7-614,共8页
目的:研究在3D打印钛合金(Ti 6Al 4V)表面制备氢化TiO_(2)纳米管,材料的表面性能及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 technology,SLM)制... 目的:研究在3D打印钛合金(Ti 6Al 4V)表面制备氢化TiO_(2)纳米管,材料的表面性能及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 technology,SLM)制备3D打印钛合金(3D-Ti),并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在其表面制备TiO_(2)纳米管得到3D-TNTs,对3D-TNTs进一步高温氢化处理,从而获取3D-H_(2)-TNTs。选取光滑的钛合金(MP-Ti)作为对照组,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接触角测量仪、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及原子力显微镜对MP-Ti、3D-Ti、3D-TNTs、3D-H_(2)-TNTs的表面形貌、亲水性、粗糙度进行测量及分析。在4组材料表面培养HGFs,应用SEM观察细胞黏附情况;应用荧光染色、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的早期黏附及增殖情况;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情况。结果:3D-Ti的微米钛球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处理,得到了呈放射状、排列规则有序的纳米管结构,经过进一步氢化处理后,材料表面获得了接触角小于5°的超亲水特性。SEM可观察到在培养早期4 h内,HGFs在3D-H_(2)-TNTs表面的形态最为铺展,有更多更长的伪足,且细胞的黏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当培养时间延长至1、3、5 d,HGFs在3D-Ti、MP-Ti、3D-H_(2)-TNTs和3D-TNTs上的增殖呈依次递减趋势,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D-H_(2)-TNTs在细胞培养初期促进细胞生长的优势作用在后期逐渐消失;在3D-H_(2)-TNTs表面培养4 h和1 d时,HGFs的黏附相关基因整联蛋白-β1(integrin-beta 1,ITG-β1)、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黏着斑蛋白(vinculin,VCL)的表达量及FN分泌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应用电化学阳极氧化与高温氢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3D打印钛合金表面构建超亲水性的微纳复合生物层,可促进HGFs的早期黏附和增殖,增强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钛合金 TiO_(2)纳米管 氢化处理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_(3)水平与原发性膜性肾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郭音 任海青 +2 位作者 郭晓阳 左江华 王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9-1204,共6页
目的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模式,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确诊的PMN患者100例作为PMN组,健康体... 目的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PRIL)、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变化与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模式,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确诊的PMN患者100例作为PMN组,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_(3)水平,并按照PNM疾病分期、治疗结局进行分层对比,采用简单线性相关法分析血清APRIL、PLA2R-Ab及25-(OH)D_(3)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治疗效果预后的关系。结果PMN组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PMN患者,Ⅰ期20例、Ⅱ期42例、Ⅲ期34例、Ⅳ期4例,Ⅲ+Ⅳ期患者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25-(OH)D_(3)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N患者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与尿素氮(BUN)、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APRIL、PLA2R-Ab与TP(总蛋白)、白蛋白(ALB)呈负相关关系(P<0.05),PMN患者的血清25-(OH)D_(3)水平与BUN、Scr、24小时尿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经过治疗,有42例患者完全缓解,有58例患者未达到缓解标准,缓解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APRIL、PLA2R-Ab水平均明显低于未缓解组,缓解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25-(OH)D_(3)水平高于未缓解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APRIL、PLA2R-Ab水平增高导致的免疫功能异常与PMN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肾功能损伤导致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降低,并且上述三项指标反映出PMN疾病发生、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诱导配体 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 25-羟维生素d3 原发性膜性肾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金属Ni d电荷密度对Ni_(2)P/Al_(2)O_(3)催化剂菲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荆洁颖 李泽 +1 位作者 赵泽敏 张雨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3,共12页
高温煤焦油中菲含量高,将菲深度加氢饱和得到全氢菲,可提升菲利用率,且全氢菲密度大,热值高,可作为喷气燃料理想组分。然而,在菲加氢反应过程中菲与中间加氢产物的竞争吸附不利于菲在催化剂上吸附活化,且对称八氢菲进一步加氢是菲加氢... 高温煤焦油中菲含量高,将菲深度加氢饱和得到全氢菲,可提升菲利用率,且全氢菲密度大,热值高,可作为喷气燃料理想组分。然而,在菲加氢反应过程中菲与中间加氢产物的竞争吸附不利于菲在催化剂上吸附活化,且对称八氢菲进一步加氢是菲加氢饱和过程的速控步骤,其吸附活化困难不易解决,催化剂活性难以满足加氢需求。根据稠环芳烃与过渡金属间π络合吸附机理,在反应物吸附活化过程中,稠环芳烃分子和活性金属分别充当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故Ni基催化剂中活性金属Ni处于缺电子状态时利于生成全氢菲,但关于Ni缺电子量及其电子结构如何影响催化剂菲、对称八氢菲加氢性能的原因需进一步探究。此外,基于负载型Ni_(2)P催化剂稳定性高、耐硫、耐氮性强等优势,采用次磷酸盐歧化法通过调变P/Ni物质的量比制备具有不同Ni d电荷密度的Ni2P/Al_(2)O_(3)催化剂,考察Ni d电荷密度对菲、对称八氢菲吸附和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20℃、5 MPa、空速1 309 h-1反应条件下,Ni-2.5P/Al_(2)O_(3)催化剂转换频率fTO最高(44.64×10^(-3)s^(-1))。通过吸附活化熵描述菲、对称八氢菲与催化剂表面间相互作用强度,发现菲、对称八氢菲在不同Ni-xP/Al_(2)O_(3)催化剂表面吸附强度不同。通过定量计算Ni d电荷密度,明确了Ni2P/Al_(2)O_(3)催化剂用于菲加氢反应时适宜Ni d电荷密度约-0.24 e,对称八氢菲加氢反应适宜的Ni d电荷密度约-0.05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饱和 Ni_(2)P/Al_(2)O_(3)催化剂 d电荷密度 全氢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COMSOL耦合的采动覆岩渗流演化及展布仿真实验
10
作者 许玉军 马立强 +2 位作者 王磊 刘怀谦 李少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采空区CO_(2)矿化充填需完全实现对上覆含水体的渗流隔离。基于FLAC^(3D)-COMSOL有限差分-有限元耦合仿真实验方法,模拟了连采连充CO_(2)矿化充填条件下覆岩渗透性演化规律及展布特征,提出基于渗透率劣化率及渗流速度的覆岩分区阈值确... 采空区CO_(2)矿化充填需完全实现对上覆含水体的渗流隔离。基于FLAC^(3D)-COMSOL有限差分-有限元耦合仿真实验方法,模拟了连采连充CO_(2)矿化充填条件下覆岩渗透性演化规律及展布特征,提出基于渗透率劣化率及渗流速度的覆岩分区阈值确定方法。结果表明:采动覆岩渗透率劣化率呈“蝶形”展布,且在开切眼与停采线呈“类马鞍形”分布。整个开采区域可分为恒定区、恢复区、过渡区、剧增区与紊乱区。基于采动覆岩渗流速度,整个区域可分为:无渗流通道、微渗流通道、弱渗流通道、强渗流通道和渗漏通道。以采-充宽度为30—10 m为例,开采块段回采过程中矿井涌水量分别为280、300、950、1150、1350、1550 m^(3)/d,均小于突水量等级划分标准中规定的最低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二次开发 FLAC^(3d)-COMSOL耦合 连采连充 CO_(2)矿化充填 覆岩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纤维NLRP3炎症小体激活、亚细胞定位及3D重建
11
作者 厉洋洋 菅晓婷 +6 位作者 黄静雯 王琪森 桂炜超 张小龙 赵子炜 胡稷杰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炎性环境中肌纤维内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亚细胞定位及其3D重建。方法C2C12细胞体外培养、马血清分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Nig)刺激C2C12肌管内NLRP3炎症小体激活;qPCR及Western blo... 目的探讨体外炎性环境中肌纤维内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亚细胞定位及其3D重建。方法C2C12细胞体外培养、马血清分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Nig)刺激C2C12肌管内NLRP3炎症小体激活;qPCR及Western blot分析NLRP3、ASC、Caspase-1基因及蛋白水平;免疫荧光分析NLRP3、ASC的聚集与共定位;共聚焦观察、Imaris软件重建显示聚合态NLRP3、ASC与特定细胞器(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的关联。结果体外条件下,LPS/Nig联合刺激可致肌纤维内NLRP3、ASC、Caspase-1基因、蛋白水平上调,胞浆内可见NLRP3、ASC聚集;肌纤维内线粒体功能分子TOM20、高尔基体分子TGN38显著上调,聚集态NLRP3、ASC与线粒体、高尔基体存在共定位。结论LPS/Nig刺激可诱导骨骼肌纤维内NLRP3炎症小体激活。活化的NLRP3炎症小体组分与线粒体及高尔基体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小体 C2C12细胞 Imaris 3d重建 细胞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界面孔隙智能检测方法研究
12
作者 曾妮 马宗方 +1 位作者 宋琳 段明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2,共12页
目前,3D打印混凝土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与应用。其中,孔隙为最常见缺陷,亟须发展相关检测技术,以提高混凝土的打印质量。针对现有3D打印混凝土界面孔隙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人的主观经验,且存在耗时长、成本高... 目前,3D打印混凝土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与应用。其中,孔隙为最常见缺陷,亟须发展相关检测技术,以提高混凝土的打印质量。针对现有3D打印混凝土界面孔隙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人的主观经验,且存在耗时长、成本高和计算资源耗费量大等缺陷,引入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孔隙智能检测方法。首先,利用传统图像处理算法对3D打印混凝土界面孔隙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构建适用于目标检测算法的孔隙图像数据集;同时,基于所构建数据集的特点对锚框计算方法进行优化,以获取更适合界面孔隙目标的锚框,从而提升检测准确度。然后,在检测方法的主干网络中,利用ShuffleNetv2网络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并去掉部分网络以降低网络深度和减少计算参数量,从而提高孔隙检测效率。最后,在特征提取网络中融合极化自注意力机制模块,在保持高分辨率的同时增强对孔隙目标的关注度,以提高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完成3D打印混凝土界面孔隙的智能化检测,通过与多种检测算法对比,发现该方法的多个性能指标均有所提升,检测效率提升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孔隙检测 ShuffleNetv2 自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柔性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研究
13
作者 陈浩 储成义 +6 位作者 王雨婷 鲍希希 邱琢皓 程昱川 郭建军 单兴刚 孙爱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6-1763,共8页
SiO_(2)气凝胶因特殊网络结构而存在优异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热导率和低密度,是优异的保温绝热材料。但SiO2气凝胶机械性能脆弱,导致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制备复杂和微小型构件,极大地阻碍了SiO_(2)气凝胶在隔热领域的发展和... SiO_(2)气凝胶因特殊网络结构而存在优异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热导率和低密度,是优异的保温绝热材料。但SiO2气凝胶机械性能脆弱,导致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制备复杂和微小型构件,极大地阻碍了SiO_(2)气凝胶在隔热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通过3D打印直写技术制备了柔性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通过研究不同聚乙烯醇(PVA)溶液和十八酸钠(C_(17)H_(35)COONa)的含量,找到最佳浆料配比,打印的柔性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在100℃下的热导率低至0.026 W/(m·K),同时具有较好的压缩性能、弯曲性能和疏水性。这项研究为SiO_(2)气凝胶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SiO_(2) 3d打印 柔性 低热导率 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g-C_(3)N_(4)复合材料的3D打印制备及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文璞 赵晓东 +3 位作者 季惠明 马元良 马生花 沈铸睿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使用直写型3D打印的方式制备了高比表面积与多孔结构的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多孔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对于模拟溶液中高浓度罗丹明B(RhB)的吸附及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D打印SiO_(2)块体... 使用直写型3D打印的方式制备了高比表面积与多孔结构的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多孔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对于模拟溶液中高浓度罗丹明B(RhB)的吸附及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D打印SiO_(2)块体气凝胶比表面积达482.1 m^(2)/g,具备孔隙体积为1.195 cm^(3)/g的纳米多孔结构,对RhB具有好的吸附性能。经g-C_(3)N_(4)修饰所得的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材料孔结构与比表面积变化不大,除仍保持较高的吸附性能外,在紫外光照下对RhB(100 mg/L)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经5次循环测试后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对RhB的去除率仍达92.98%,相比之下3D打印SiO_(2)气凝胶仅为55.75%。机理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的g-C_(3)N_(4)可吸收光能并生成光生电子空穴对,其与H_(2)O和O_(2)作用产生氧化活性物质超氧自由基,最终均参与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中对RhB大分子的催化氧化降解。3D打印结构具有的高比表面积实现了催化剂与RhB大分子较大的反应接触面积,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 吸附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衫产品3D虚拟仿真建模研究与分析
15
作者 黄林初 赵藏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共5页
基于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客户对于毛衫3D仿真模拟需求量的增加,文章通过将日本岛精公司的SDS·ONE APEX服装设计系统和凌迪的3D Style建模软件相结合,对毛衫3D仿真建模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面料的制作、2D服装结构设计和修正... 基于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客户对于毛衫3D仿真模拟需求量的增加,文章通过将日本岛精公司的SDS·ONE APEX服装设计系统和凌迪的3D Style建模软件相结合,对毛衫3D仿真建模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面料的制作、2D服装结构设计和修正、3D仿真建模的方法以及在3D仿真建模中各部位参数的设置;同时对毛衫3D建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方案,为行业内3D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仿真模拟 3d建模 毛衫产品 2d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完美SIC D2D-NOMA系统吞吐量最大化功率分配
16
作者 张东方 叶成荫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7,共8页
针对D2D-NOMA系统在非完美串行干扰消除条件下的吞吐量最大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完美SIC的D2D-NOMA系统吞吐量最大化算法。首先在蜂窝用户和D2D用户的服务质量、最大发射功率下,考虑非完美SIC条件,建立一个以D2D-NOMA系统的吞吐量最... 针对D2D-NOMA系统在非完美串行干扰消除条件下的吞吐量最大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完美SIC的D2D-NOMA系统吞吐量最大化算法。首先在蜂窝用户和D2D用户的服务质量、最大发射功率下,考虑非完美SIC条件,建立一个以D2D-NOMA系统的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然后将模型转换为以吞吐量为奖励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利用TD3算法设计了一个功率分配算法,实现了系统吞吐量最大化。经仿真验证,所提出的算法与DDPG算法、遗传算法和随机功率分配算法相比,非完美SIC下D2D-NOMA系统的吞吐量分别提高了约14%、25%和40%,也展现出更优的收敛性和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完美SIC d2d-NOMA系统 吞吐量最大化 Td3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3D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密 诸葛斌 +9 位作者 袁非牛 尹正虎 董黎刚 蒋献 孙应绮 宋嘉琦 史晓彤 苏雷 周屹博 林诗凡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8,共14页
2D/3D多模态配准在医学影像导航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用于提供术前三维图像和术中二维图像的实时信息,帮助医生精准定位病灶,规划手术路径,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提出了一种2D/3D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算法,首先利用Swin Transfo... 2D/3D多模态配准在医学影像导航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用于提供术前三维图像和术中二维图像的实时信息,帮助医生精准定位病灶,规划手术路径,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提出了一种2D/3D多模态医学图像配准算法,首先利用Swin Transformer优秀的特征提取能力,构建了初始姿态估计模型,实现姿态参数的快速预测;接着,为了提升整个配准方法的鲁棒性,引入基于Grangeat关系的粗配准方法;最后设计了基于梯度下降的精配准模块,以提升整个配准过程的精确性,且在该模块将Sobel微分算子与归一化互相关结合,提升了参数优化过程中的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配准方法在正位和侧位配准中的误差满足配准要求,配准成功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3d图像配准 多模态 初始姿态估计 粗配准 精配准 相似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泛素连接酶D3与抗病相关蛋白VOZ2的互作分析
18
作者 罗英杰 崔维军 +5 位作者 王忠华 吴月燕 林宏友 周洁 严成其 王栩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多蘖矮秆基因dwarf-3(D3)是水稻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基因,拟南芥中的MAX2基因与D3同源,且MAX2参与拟南芥的抗病防卫反应。本研究以水稻泛素连接酶D3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筛库,发现水稻抗病相关蛋白维管植物单锌指蛋白VOZ2... 多蘖矮秆基因dwarf-3(D3)是水稻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基因,拟南芥中的MAX2基因与D3同源,且MAX2参与拟南芥的抗病防卫反应。本研究以水稻泛素连接酶D3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筛库,发现水稻抗病相关蛋白维管植物单锌指蛋白VOZ2与D3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证实,D3与VOZ2存在互作。通过荧光定量PCR证实,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后,VOZ2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受到显著诱导。利用水稻原生质体开展的亚细胞共定位实验发现,D3与VOZ2共定位于细胞核。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发现,D3与VOZ2在烟草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产生较强的荧光,进一步证实了D3与VOZ2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D3和VOZ2在水稻抗病防卫反应中的功能与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泛素连接酶d3 维管植物单锌指蛋白VOZ2 蛋白互作 酵母双杂交 亚细胞共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型异质结1D/2D g-C_(3)N_(5)/g-C_(3)N_(4)的构建及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被引量:4
19
作者 卜义夫 刘思乐 +3 位作者 闫海生 吴静 田川 陶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0-182,共13页
以三聚氰胺和3-氨基-1,2,4-三唑为原料,通过直接热聚合法制备1D/2D g-C_(3)N_(5)/g-C_(3)N_(4)异质结光催化材料。通过XRD,XPS,SEM等表征手段对光催化材料的晶型、化学组成、形貌以及光电化学性质等进行表征。以甲基橙(MO)为目标污染物,... 以三聚氰胺和3-氨基-1,2,4-三唑为原料,通过直接热聚合法制备1D/2D g-C_(3)N_(5)/g-C_(3)N_(4)异质结光催化材料。通过XRD,XPS,SEM等表征手段对光催化材料的晶型、化学组成、形貌以及光电化学性质等进行表征。以甲基橙(MO)为目标污染物,500 W氙灯作为可见光光源,研究1D/2D g-C_(3)N_(5)/g-C_(3)N_(4)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同时通过活性物质捕捉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1ectron spin resonance,ESR)表征研究体系的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一维g-C_(3)N_(5)纳米棒和二维g-C_(3)N_(4)纳米片的无序堆叠增加了活性位点的数量,g-C_(3)N_(5)与g-C_(3)N_(4)之间Z型异质结的形成,提高其对可见光的吸收强度和光谱范围,抑制了光电子-空穴的复合,g-C_(3)N_(5)与g-C_(3)N_(4)相似的π-π^(*)共轭体系的相互叠加降低了电荷转移的传质阻力,提高了其光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30 min,20 mg的1D/2D g-C_(3)N_(5)/g-C_(3)N_(4)光催化材料对50 mL浓度为10 mg/L的MO溶液几乎降解完全,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为0.14836 min^(-1),循环使用5次后,1D/2D g-C_(3)N_(5)/g-C_(3)N_(4)光催化材料对MO的光催化降解率为92.2%,这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活性物质捕捉实验和ESR表征表明:1D/2D g-C_(2)N_(5)/g-C_(3)N_(4)光催化材料光催化降解MO体系的主要活性物质是·O_(2)^(-)和h^(+),且MO的光催化降解反应是一个复杂的断键和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直接热聚合 1d/2d g-C_(3)N_(5)/g-C_(3)N_(4) 异质结 π-π^(*)共轭 甲基橙 Z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e群表示的保体积2D-3D点集配准算法
20
作者 喻莹 蔡晨炜 +1 位作者 应时辉 李策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7,共8页
2D-3D点集配准的目标是寻找三维原始点集与二维目标投影点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最优变换.为了给出配准问题的解析解,避免投影引起的体积退化,提出基于Lie群表示的保体积2D-3D点集配准算法.首先,考虑投影矩阵和旋转矩阵的非交换性,引入Lie... 2D-3D点集配准的目标是寻找三维原始点集与二维目标投影点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最优变换.为了给出配准问题的解析解,避免投影引起的体积退化,提出基于Lie群表示的保体积2D-3D点集配准算法.首先,考虑投影矩阵和旋转矩阵的非交换性,引入Lie群表示,将配准问题形式化为一个Lie群优化问题.利用局部线性化方法,将Lie群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可计算的二次规划问题.其次,为了避免体积退化,考虑约束变换后的三维点集的投影与二维目标点集的投影具有相同的体积.为便于计算,引入Jensen-Bregman LogDet散度作为保体积正则项,将计算点集的体积差异转化为计算协方差矩阵之间的差异.然后,通过交替求解对应关系和最优变换,形成完整且可解的迭代策略.最后,在两个经典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3d点集配准 LIE群 保体积正则 二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