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艺评点:清代书院文学教育侧记——以钟山书院、经古精舍的课艺评点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程嫩生 陈海燕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3-36,共4页
课艺评点为清代一些书院的文学教育手段,清代钟山书院与经古精舍的课艺评点都很重视文学创作的承嗣与求新、重视因材施教以及重视对生徒习作的褒扬,前者偏重于内容分析,尤其是道德教化渗,透而后者偏重于艺术评价与考据评判,前者对内发... 课艺评点为清代一些书院的文学教育手段,清代钟山书院与经古精舍的课艺评点都很重视文学创作的承嗣与求新、重视因材施教以及重视对生徒习作的褒扬,前者偏重于内容分析,尤其是道德教化渗,透而后者偏重于艺术评价与考据评判,前者对内发性文学创作有所关注,而后者对地位卑微的词作积极肯定。这些评点对于提高生徒的文学创作水准、拓宽生徒的文学创作视阈以及增强生徒的文学创作自信心等方面大有裨益。不过,由于二者过于重视表彰成就而忽视揭示缺点,因而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徒更好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书院 文学教育 钟山书院 经古精舍 课艺评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集贤书院与“书院”的名和实——“书院”起源的一个假说 被引量:3
2
作者 戴书宏 肖永明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67 126,126,共6页
清人袁枚认为书院得名于唐代的丽正、集贤书院,并指出其在当时尚不具备教学的功能,不失为知言。而后人赖以证明丽正、集贤书院具有教学活动的史料,多半都经不起推敲。其中《选集贤学士敕》乃是《准太学生徒支给厨米敕》的误传;而裴耀卿... 清人袁枚认为书院得名于唐代的丽正、集贤书院,并指出其在当时尚不具备教学的功能,不失为知言。而后人赖以证明丽正、集贤书院具有教学活动的史料,多半都经不起推敲。其中《选集贤学士敕》乃是《准太学生徒支给厨米敕》的误传;而裴耀卿的观书感言则是文人学士之间的酬酢之作,并非实录。由此可知,丽正、集贤书院与后代书院的关系,不在其实,而在其名。由已知的史料,可以确立一个假说,即"书院"最初乃是"修书院"的简称。这一简称深受文人学士的喜好,并将其作为自己及友朋的书斋、书室之名。"书院"因而得以从朝廷走向民间,最终成为了教书育人的文教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丽正书院 集贤书院 书院起源 教学 名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书院的教师与学生管理制度 被引量:11
3
作者 邓洪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5-89,共5页
书院师资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如何确保山长、院长等核心人选胜任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其任选权有一个由民到官 ,由官到官民共掌的过程。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形成于宋代 ,其后则更趋完善、细密、具体 ,并且形成招生、分类、行为规范、考勤... 书院师资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如何确保山长、院长等核心人选胜任其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其任选权有一个由民到官 ,由官到官民共掌的过程。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形成于宋代 ,其后则更趋完善、细密、具体 ,并且形成招生、分类、行为规范、考勤等几大板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书院 教师 学生 管理制度 招生 行为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书院制度略论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世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6,共7页
西北书院在千余年间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一套独特而严密的制度 ,对今天西北教育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但有关西北书院制度的系统研究 ,至今阙如。笔者在大量文献基础上 ,从西北书院的发展历程及类型和等级、职务设置与教学、考核制度... 西北书院在千余年间发展历程中 ,形成了一套独特而严密的制度 ,对今天西北教育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但有关西北书院制度的系统研究 ,至今阙如。笔者在大量文献基础上 ,从西北书院的发展历程及类型和等级、职务设置与教学、考核制度、藏书刻书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教育史 书院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书院刻书事业述略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矩弘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6年第2期111-115,119,共6页
书院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教育机构,元代书院不仅从事教学活动,而且还从事出版活动,雕版刻印了不少高质量的书籍。书院的刻书活动推动了整个元代出版业的繁荣,在元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元代 书院 刻书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武汉音乐学院历史沿革及地缘、行政隶属、人文资源考 被引量:8
6
作者 汪义晓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武汉音乐学院历经3次修史,尽管对学院的源头有不同看法和提法,但经过进一步考证,从学科传承的角度讲,可以追溯到1924年更名后的私立武昌美术专门学校;从行政隶属关系看,有3次大的变更;从地缘变迁的角度探佚,武汉音乐学院老校区是历史上... 武汉音乐学院历经3次修史,尽管对学院的源头有不同看法和提法,但经过进一步考证,从学科传承的角度讲,可以追溯到1924年更名后的私立武昌美术专门学校;从行政隶属关系看,有3次大的变更;从地缘变迁的角度探佚,武汉音乐学院老校区是历史上的经心书院、两湖书院、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旧址,有许多重要的地缘资源和人文资源可资今天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史 两湖书院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选·书》序次本先朱叔元而后孔文举辨——《文选》编次作家“失序”与“彼此失照”现象研究之三 被引量:4
7
作者 力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7-150,共4页
今传"五臣注"《文选》陈八郎本的总目为"原配",而其卷21~25为"抄配",故辨此中序次作家如何,只能依总目而不可据"抄配";陈八郎本与朝鲜正德本和日藏"九条本"一样,其"书"... 今传"五臣注"《文选》陈八郎本的总目为"原配",而其卷21~25为"抄配",故辨此中序次作家如何,只能依总目而不可据"抄配";陈八郎本与朝鲜正德本和日藏"九条本"一样,其"书"类本来的序次正是朱叔元在前而孔文举在后的。而以此结合《文选序》"各以时代相次"说与《文选》序次作家的实际情况看,这正是《文选》本来之序次,而李善注尤刻本与"六臣注"之赣州本、明州本、奎章阁本等的朱叔元在孔文举之后,乃流传过程造成之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次 朱叔元 孔文举 陈八郎本 “抄配” 朝鲜正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学的替代机构——北宋前期的书院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兵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0-95,共6页
北宋前期朝廷通过改革科举制度 ,扩大取士数量 ,促使士人阶层重新形成和扩大。而朝廷又无力通过兴办官学来为士人提供求学之所。具有私学性质的书院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 ,北宋书院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 ,由于受科举制度改革... 北宋前期朝廷通过改革科举制度 ,扩大取士数量 ,促使士人阶层重新形成和扩大。而朝廷又无力通过兴办官学来为士人提供求学之所。具有私学性质的书院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 ,北宋书院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 ,由于受科举制度改革和官学萧条的影响 ,大部分书院只是成为官学的替代机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学 北宋前期 书院 科举制度改革 士人阶层 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书院本杂考——以《书林清话》著录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国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9,共5页
宋元时期书院刻书活动广受学界重视,历代书目及今人著述多引述并讨论"宋元书院本"。叶德辉《书林清话》一书较早并有系统地总结了书院本的基本情况,但是问题也不少。细检现存的宋元书院本,详辨宋元刻书的史料,可以订正其讹误... 宋元时期书院刻书活动广受学界重视,历代书目及今人著述多引述并讨论"宋元书院本"。叶德辉《书林清话》一书较早并有系统地总结了书院本的基本情况,但是问题也不少。细检现存的宋元书院本,详辨宋元刻书的史料,可以订正其讹误、补遗其缺漏。在此基础上,学界同仁有必要重新思考书院本的定义、宋元书院本的类型以及宋元书院刻书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书院本 书院刻书 《书林清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下层士子对书院改制的认知与反应--基于《退想斋日记》的微观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三娟 陈浩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6-187,共12页
晚清山西士子刘大鹏的日记记录了书院改制前后一个下层士子的观察和体验。书院改制之前,刘大鹏经历了由书院求学者向书院管理者的身份转化,他在认可书院教育价值的同时,也十分敏感地意识到晚清书院滋生的诸多问题,如治学风气的败坏、膏... 晚清山西士子刘大鹏的日记记录了书院改制前后一个下层士子的观察和体验。书院改制之前,刘大鹏经历了由书院求学者向书院管理者的身份转化,他在认可书院教育价值的同时,也十分敏感地意识到晚清书院滋生的诸多问题,如治学风气的败坏、膏奖制度的流弊、师生关系的畸变等。书院改制初期,刘氏的主要反应是:对裁减膏奖的强烈抗议,对引进西学的矛盾心态,对人才理念更新的漠视。书院制度转向学堂制度之时,刘氏又表现出明显的不适与不满:担忧书院改制后的“士子失业”,批判书院改制的“名实不副”,指责书院改制中的“与民争利”,指出书院改制可能带来的伦理危机与统治危机。这些历史意见并不完全出自个人利益的考量,同时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下层士子对家国命运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改制 书院 学堂 下层士子 清末教育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华侨邱菽园救国维新思想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海涛 曲晓范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9,共7页
新加坡华侨邱菽园救国维新思想的形成轨迹,契合19世纪末传统知识分子在接受近代新思想,回应西方强烈冲击时,把保种、保教、保国、保皇作为应激反应核心的心路历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救国维新思想由于时代背景、生活地域、环境变化和... 新加坡华侨邱菽园救国维新思想的形成轨迹,契合19世纪末传统知识分子在接受近代新思想,回应西方强烈冲击时,把保种、保教、保国、保皇作为应激反应核心的心路历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救国维新思想由于时代背景、生活地域、环境变化和传奇经历等因素影响,呈现出鲜明的个性,是我国近代维新史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近代维新思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邱菽园 新加坡华侨 天南新报 维新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薯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慧烨 杨志坚 陈选阳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15期56-58,64,共4页
甘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薯圆是以甘薯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新产品。阐述了甘薯营养功能成分,薯圆的加工工艺、影响薯圆品质的因素,并对薯圆发展的前景提出展望,为今后甘薯加工产业和甘薯新产品薯圆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甘薯 薯圆 加工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书院制兴起的动因与时代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亚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共8页
书院与学院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教育传统,现代书院是20世纪教育变革的产物。大学书院制作为现代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高等教育组织与书院教育传统的融合。从组织机构及功能来看,它包括独立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特定... 书院与学院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教育传统,现代书院是20世纪教育变革的产物。大学书院制作为现代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高等教育组织与书院教育传统的融合。从组织机构及功能来看,它包括独立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特定教育机构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两种类型。大学书院制的兴起,受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等因素推动,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深厚的文化教育基础。大学书院制融会中西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书院制与学院制互补,适应了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构建立德树人保障机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促进学术创新和教育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功能,是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大学书院制 学院 教育模式变革 立德树人 时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书院的时间管理:制度变迁、结构功能与当代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雨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3,共9页
有效的时间管理保障中国传统书院的正常运转,制约书院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与走向,形塑书院的整体形态与基本结构。梳理中国传统书院时间管理制度的变迁历程发现:“政治时间”通过自上而下的权力干预参与了对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与规划... 有效的时间管理保障中国传统书院的正常运转,制约书院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实与走向,形塑书院的整体形态与基本结构。梳理中国传统书院时间管理制度的变迁历程发现:“政治时间”通过自上而下的权力干预参与了对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与规划;“测度时间”通过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测量与精致分割实现了对书院生徒教育惯习的养成;“仪式时间”通过对特定时段的氛围塑造与程式演练完成了对书院生徒的道德教化。此一研究的当代启示意义在于:学校在时间管理中应回归育人本位,增加学校时间管理的弹性空间;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学校时间管理的制度理性;重视文化建设,丰富学校仪式时间的意义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书院 时间管理 制度变迁 时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致书院课艺》中西方科学史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云波 邓婧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61,共13页
《格致书院课艺》(1886—1894)是研究晚清西学东渐的重要史料,不仅反映了当时传入的西方科学知识的情况,而且记载着丰富的西方科学史知识。本文以《格致书院课艺》中的西方科学史内容为中心,重点探讨《格致书院课艺》答题人对西方科学... 《格致书院课艺》(1886—1894)是研究晚清西学东渐的重要史料,不仅反映了当时传入的西方科学知识的情况,而且记载着丰富的西方科学史知识。本文以《格致书院课艺》中的西方科学史内容为中心,重点探讨《格致书院课艺》答题人对西方科学史的认知及西方科学史知识的来源问题,并以此为案例解读科学史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致书院课艺》 西方科学史 科学方法 西学东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