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D C_(f)/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微磨削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1
作者 巩亚东 李远峰 +1 位作者 温泉 任启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为探究2.5D C_(f)/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的微尺度磨削过程,对比2种材料在同一工艺参数下表面显微形貌、表面粗糙度与磨削力的差异,并分析工艺参数变化对磨削性能评价参数的影响;采用直径为0.9 mm的500#电镀金刚石微磨具对2种材料分别进... 为探究2.5D C_(f)/SiC复合材料与SiC陶瓷的微尺度磨削过程,对比2种材料在同一工艺参数下表面显微形貌、表面粗糙度与磨削力的差异,并分析工艺参数变化对磨削性能评价参数的影响;采用直径为0.9 mm的500#电镀金刚石微磨具对2种材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微磨削试验.结果表明,2.5D C_(f)/SiC复合材料去除过程不同于SiC陶瓷,这是因为复合材料增强纤维的存在,有效抑制了微磨削过程中裂纹的扩展;在同一工艺参数下,2.5D C_(f)/SiC复合材料表面微观形貌较好、缺陷少、表面粗糙度小,而无纤维增强的SiC陶瓷表面微观形貌较差、缺陷多、表面粗糙度大;SiC陶瓷的平均磨削力大于2.5D C_(f)/SiC,并且在微磨削过程中,2.5D C_(f)/SiC的实时磨削力信号较平稳,而SiC陶瓷的实时磨削力信号存在尖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_(f)/SiC复合材料 SIC陶瓷 微磨削过程 表面微观形貌 表面粗糙度 磨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衍飞 刘荣军 +2 位作者 张金 杜金平 李端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74,共23页
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韧、耐高温、抗氧化等优异的综合性能,是在航空涡轮发动机热端部件和新型空天飞行器防热结构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先进材料。本文从SiC_(f)/SiC复合材料的四大... 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韧、耐高温、抗氧化等优异的综合性能,是在航空涡轮发动机热端部件和新型空天飞行器防热结构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先进材料。本文从SiC_(f)/SiC复合材料的四大组成单元出发,综述了SiC纤维、界面相、SiC基体和环境障涂层(EBC)制备技术研究进展,并提出了SiC_(f)/SiC复合材料未来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问题。目前第三代SiC纤维具有近化学计量的C/Si比,并且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耐温性能。界面相的结构和抗氧化性能对SiC_(f)/SiC复合材料在高温有氧环境下的力学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探索与SiC相匹配且具有优异抗氧化性能的新型界面相,并且实现连续均匀制备,是界面相发展的研究重点。SiC_(f)/SiC复合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PIP法、CVI法和RMI法,但是单一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复合材料的性能需求,由此研究者主要开展了CVI-PIP联用工艺制备SiC_(f)/SiC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等研究。环境障涂层作为防止SiC_(f)/SiC复合材料受到外界环境侵蚀的屏障,在第三代Si/Yb2Si2O7环境障涂层体系基础上,通过补充Si源、自愈合等策略可制备得到高可靠、长寿命的环境障涂层,从而提高SiC_(f)/SiC复合材料构件的服役寿命。为了实现SiC_(f)/SiC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未来还需要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低成本制造、新型抗氧化界面相开发、抗开裂、抗剥落的新型环境障涂层研制、失效分析与寿命预测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复合材料 SIC纤维 界面相 EBC涂层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变F数切换机构设计和装调工艺研究
3
作者 贺媛 张晓亮 +2 位作者 彭晴晴 温庆荣 李红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0-763,共4页
本文研究了光学系统的变F数切换机构设计和装调工艺。通过两组光学透镜组交替切换进入红外成像系统,实现了系统的变F数设计。装调阶段,基准光学透镜组通过机械工装定位,变F数透镜组以基准透镜组的视场为基准,分别调节焦面和光轴,从而实... 本文研究了光学系统的变F数切换机构设计和装调工艺。通过两组光学透镜组交替切换进入红外成像系统,实现了系统的变F数设计。装调阶段,基准光学透镜组通过机械工装定位,变F数透镜组以基准透镜组的视场为基准,分别调节焦面和光轴,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焦面一致性和光轴一致性。所设计的变F数切换机构结构紧凑,切换行程短、速度快,装调便捷,满足较高的光轴一致性和焦面一致性,同时满足较高的光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 切换机构 装调工艺 焦面一致性 光轴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预制体缠绕成型工艺铺层方案的优化
4
作者 程仁政 高建军 +3 位作者 董凯 邓建基 王梦千 芦武刚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76,共6页
采用缠绕成型工艺在1环向层+1螺旋层、环向层纱宽1.1 mm、螺旋层纱宽0.85 mm、螺旋层缠绕角度±45°、一切点、缠绕张力0~5 N铺层方案下制备SiC纤维(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预制体,根据预制体的壁厚要求(0.45~0.56 mm)、纤维... 采用缠绕成型工艺在1环向层+1螺旋层、环向层纱宽1.1 mm、螺旋层纱宽0.85 mm、螺旋层缠绕角度±45°、一切点、缠绕张力0~5 N铺层方案下制备SiC纤维(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预制体,根据预制体的壁厚要求(0.45~0.56 mm)、纤维体积分数要求(45%~55%)及表面质量要求确定最优缠绕张力;改变螺旋层纱宽与缠绕角度,计算预制体理论厚度,得到满足壁厚要求的铺层方案并制备预制体,研究了螺旋层缠绕角度和切点数对壁厚、纤维体积分数的影响;预制体进行热解碳、化学气相渗透(CVI)及化学气相沉积(CVD)致密后制成包壳,对比研究了不同铺层方案下所制备包壳的密度、孔隙率、环向和轴向强度,确定了较优的铺层方案。结果表明:最优缠绕张力为3 N,此时预制体表面平整,纱线排布均匀,壁厚为0.5 mm,纤维体积分数为50%;螺旋层缠绕角度越大,包壳表面凸起数量越多,表面质量越差;切点数的增加导致预制体纤维搭接架空增多,对其CVI致密过程有正向作用,所制备包壳的孔隙率降低。满足预制体壁厚要求的铺层方案为1环向层+1螺旋层、环向层纱宽1.1 mm、螺旋层纱宽0.85 mm、缠绕角度±40°、3切点(方案一)以及1环向层+2螺旋层、环向层纱宽1.1 mm、螺旋层纱宽1.35 mm、缠绕角度±35°、3切点(方案二)。铺层方案一下所制包壳的轴向强度及孔隙率未达到指标要求,而铺层方案二下所制包壳的性能满足指标要求,其环向强度为197 MPa,轴向强度为235.2 MPa,孔隙率为6.45%,密度为2.87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复合材料 预制体 缠绕成型工艺 铺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F两优658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忠和 李飞 +1 位作者 夏彀璆 葛镇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09-212,共4页
F两优658是安徽赛诺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两系不育系F168S与恢复系R658配组并经过多年多点比较试验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紧凑,株高适中,丰产性好,适宜在长江上游地区种植。2022年F两优658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F两优658是安徽赛诺种业有限公司利用两系不育系F168S与恢复系R658配组并经过多年多点比较试验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紧凑,株高适中,丰产性好,适宜在长江上游地区种植。2022年F两优658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220052。本文详细阐述了F两优658的选育过程、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种子生产技术,以期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f两优658 选育过程 高产栽培 种子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f过程的混沌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强 马润年 许进 《信号处理》 CSCD 2001年第5期392-394,共3页
1/f过程是一种在众多科学技术领域中获得广泛应用的过程,然而至今人们对于它的产生机理还不清楚。本文提出了1/f过程的一种混沌产生方法,给出了理论上的证明以及计算机仿真结果,从而为深入理解这类过程的本质提供了一种尝试。
关键词 1/f过程 混沌模型 随机过程 信号处理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合成粗油品的加工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玉鑫 邓蜀平 +2 位作者 相宏伟 任杰 李永旺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85,共7页
介绍了国内外低温F-T合成粗油品组成.同石油原油相比,F-T合成粗油品主要由链烷烃和链烯烃组成,环烷烃和芳烃含量很少,且具有硫、氮等含量少的优点.根据合成粗油品特点,结合相关产品市场行情及国家需要,考虑到规模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来研... 介绍了国内外低温F-T合成粗油品组成.同石油原油相比,F-T合成粗油品主要由链烷烃和链烯烃组成,环烷烃和芳烃含量很少,且具有硫、氮等含量少的优点.根据合成粗油品特点,结合相关产品市场行情及国家需要,考虑到规模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来研究加工改质工艺方案的设计思路,从而提高煤基合成油经济效益,推进其工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合成 合成粗油品 加工 f-T柴油 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法合成HAP的结晶特征及其对F^-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黄志良 刘羽 +2 位作者 王大伟 张术根 陈露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61-666,共6页
用sol-gel法合成了具有纳米级尺寸的HAP;采用XRD,IR,BET比表面积测定,静、动态吸附等方法研究了不同Ca/P摩尔比和煅烧温度合成的HAP的比表面积、结晶度、晶粒尺寸、晶格缺陷度、热稳定性、平衡吸氟量;探... 用sol-gel法合成了具有纳米级尺寸的HAP;采用XRD,IR,BET比表面积测定,静、动态吸附等方法研究了不同Ca/P摩尔比和煅烧温度合成的HAP的比表面积、结晶度、晶粒尺寸、晶格缺陷度、热稳定性、平衡吸氟量;探讨了吸氟机理和行为.结果表明:sol-gel法合成的HAP在常温、常压、不调pH的操作条件下,有较大的吸氟能力,且无二次污染,可作为绿色环境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法 羟基磷灰石 氟离子 阴离子交换吸附 废水处理 结晶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f过程的小波合成 被引量:5
9
作者 林敏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6-10,共5页
本文提出了 1 /f过程的小波合成方法。利用小波基函数的自相似特性和正交小波变换的去相关能力 ,分析了具有自相似性的 1 /f过程的小波变换系数的特点 ,并结合AR模型的相关函数结构给出了 1 /f过程的小波模型。仿真结果表明 ,该模型有... 本文提出了 1 /f过程的小波合成方法。利用小波基函数的自相似特性和正交小波变换的去相关能力 ,分析了具有自相似性的 1 /f过程的小波变换系数的特点 ,并结合AR模型的相关函数结构给出了 1 /f过程的小波模型。仿真结果表明 ,该模型有较好的逼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f过程 分形结构 小波变换 AR模型 小波基函数 功率谱 自相似随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F/M)对A^2/O工艺脱氮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丰 戴兴春 +2 位作者 黄民生 朱勇 林剑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63,共5页
以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厂初沉池污水为进水,构建A2/O试验系统。调节试验系统有机负荷(F/M),并分析负荷对A2/O工艺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COD去除最佳F/M范围为0.14~0.28gBOD5·gMLSS-1·d-1;BOD5去除最佳F/M范围为0.14~0.22gB... 以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厂初沉池污水为进水,构建A2/O试验系统。调节试验系统有机负荷(F/M),并分析负荷对A2/O工艺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COD去除最佳F/M范围为0.14~0.28gBOD5·gMLSS-1·d-1;BOD5去除最佳F/M范围为0.14~0.22gBOD5·gMLSS-1·d-1;反硝化最佳F/M范围为0.13~0.23gBOD5·gMLSS-1·d-1;硝化最佳F/M范围为0.14~0.28gBOD5·gMLSS-1·d-1。根据分析,F/M介于0.14~0.22gBOD5·gMLSS-1·d-1之间时,A2/O工艺脱氮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脱氮 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HP法的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评价 被引量:16
11
作者 毛正君 杨绍战 +3 位作者 朱艳艳 李广平 来弘鹏 李法坤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34-1341,共8页
为了防治隧道突涌水灾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以云山隧道为例,建立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指标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其突涌水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裂隙水、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是控制云山隧道发生突涌水风险的主要因素;确定云山隧道... 为了防治隧道突涌水灾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以云山隧道为例,建立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指标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其突涌水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裂隙水、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是控制云山隧道发生突涌水风险的主要因素;确定云山隧道突涌水风险发生概率等级为4级,云山隧道突涌水风险损失等级为3级,云山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为Ⅲ级。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云山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与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相一致,表明运用该方法进行隧道突涌水风险等级确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突涌水 f-AHP(模糊层次分析法) 风险等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f类分形信号的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郜峰利 郭树旭 +2 位作者 张振国 于思瑶 李雪妍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46-1748,共3页
根据含噪1/f类分形信号的小波变换系数方差随尺度变化的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估计1/f类分形信号参数的新方法,即对其小波系数方差进行简单的变换,使1/f类分形信号参数估计满足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的条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 根据含噪1/f类分形信号的小波变换系数方差随尺度变化的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估计1/f类分形信号参数的新方法,即对其小波系数方差进行简单的变换,使1/f类分形信号参数估计满足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的条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从加性白噪声背景下估计出1/f类分形信号的γ,σ2等参数,从而使1/f类分形信号与加性白噪声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1/f类分形信号 参数估计 小波变换 高斯白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显著误差的F检验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伟建 李津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71-1175,共5页
显著误差检测是数据校正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以往的显著误差检测方法绝大多数都是基于测量残差和约束残差这两个统计量展开研究的。基于测量残差的检测方法首先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协调,这就会将显著误差分散到各个测值中去,从而... 显著误差检测是数据校正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以往的显著误差检测方法绝大多数都是基于测量残差和约束残差这两个统计量展开研究的。基于测量残差的检测方法首先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协调,这就会将显著误差分散到各个测值中去,从而会对显著误差的位置做出错误的判断。基于约束残差的检测方法只能对节点的平衡性进行判断,而无法确定显著误差的具体发生位置。为此,本文通过构造一个基于测量值比例关系的F统计量,并与约束残差统计量相结合,对稳态过程中出现的显著误差进行检测。通过对工业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对显著误差十分敏感,其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实际工业要求,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误差检测 过程数据 稳态过程 f统计量 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加工表面形貌分形维数的1/f过程小波识别法
14
作者 温淑花 赵越 +2 位作者 张学良 陈永会 兰国生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7-784,共8页
结合小波所具有的多尺度分析能力,提出了表征机械加工表面形貌的1/f过程小波识别法,基于MB函数模拟下的分形表面轮廓,计算出不同的小波基函数与不同分解尺度下的分形维数,通过对比挑选出了较为合适的小波基函数与分解尺度;将1/f过程小... 结合小波所具有的多尺度分析能力,提出了表征机械加工表面形貌的1/f过程小波识别法,基于MB函数模拟下的分形表面轮廓,计算出不同的小波基函数与不同分解尺度下的分形维数,通过对比挑选出了较为合适的小波基函数与分解尺度;将1/f过程小波识别法的计算结果与计盒维数法、差方法、R/S分析法、功率谱密度法(PSD)、均方根法(RMS)、结构函数法、方程组法等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出了1/f过程小波识别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计算上的简便性,进一步说明了该方法能很好地应用到分形表面的多尺度分析上;最后将1/f过程小波识别法应用到了3种实际加工表面上,验证了其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加工表面形貌 分形维数 1/f过程小波识别 小波基函数 分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赵卜 张向展 +3 位作者 郑炜君 陈林 吴迪 柴守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8-925,共8页
为明确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西农979为对照,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制片等方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小孢子发育过程及成熟花粉粒育性表现,并套袋自交,于成熟期统计结实率。结果发现,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仅有2.15%的花... 为明确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西农979为对照,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制片等方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小孢子发育过程及成熟花粉粒育性表现,并套袋自交,于成熟期统计结实率。结果发现,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仅有2.15%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异常,其余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但小孢子由单核期进入二核期后,生殖核和营养核先后降解,导致无核小孢子的出现,其比率为77.04%。成熟花粉粒经1%I2-KI染色后显示异常的花粉粒比率高达94.8%,其中包括圆败、典败和染败类型,但以染败型为主。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率为2.5%。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结果彼此相符,据此认为,小孢子由单核期进入二核期后,生殖核和营养核先后降解导致无核小孢子的产生是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细胞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 小孢子发育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F-P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志全 王志斌 童凯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6-209,共4页
F P干涉仪 (简称FPI)对工程上超低频微弱振动信号的测试 ,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文提出了一种干涉仪F P加速度计 ,设置了参考通道 ,采用单通道信号处理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 。
关键词 f-P干涉 加速度计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P标记的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侵染西瓜过程观察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春强 梁慧施 +1 位作者 夏亦荠 彭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0期1935-1939,共5页
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西瓜尖孢镰刀菌FON中,并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FP标记菌株侵染西瓜的过程。结果显示,转化子连续转接4代能够稳定遗传,荧光强度良好,PCR验证gfp基因已转入菌株FON中;利用GFP标记菌株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西瓜尖孢镰刀菌FON中,并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FP标记菌株侵染西瓜的过程。结果显示,转化子连续转接4代能够稳定遗传,荧光强度良好,PCR验证gfp基因已转入菌株FON中;利用GFP标记菌株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侵染西瓜苗的过程,发现在1/2 MS培养的西瓜苗中,FON经过48 h侵染即可进入西瓜的根维管束,第3天便进入茎维管束,第4天进入叶维管束(包括叶柄和叶脉);在土壤盆栽条件下,侵染后2 d FON进入西瓜的根维管束,第9天进入茎维管束,第11天进入叶维管束。培养基培养与土壤盆栽相比,培养基栽培FON侵染的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 GfP 西瓜 侵染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小扰动初期交变电气量的幅频调制特征及解调方法
18
作者 吴鹏辉 王思成 袁小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7,共11页
电力电子化系统在受扰后发生振荡的动态过程中,设备在端口不平衡功率驱动下调节其输出的内电势幅值、频率,进而改变网络交变电压、电流,各交变电气量均以其幅值和频率被调制的形式演化。该交流信号形成和演化的幅频调制过程导致其振荡... 电力电子化系统在受扰后发生振荡的动态过程中,设备在端口不平衡功率驱动下调节其输出的内电势幅值、频率,进而改变网络交变电压、电流,各交变电气量均以其幅值和频率被调制的形式演化。该交流信号形成和演化的幅频调制过程导致其振荡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基于交流信号形成演化的幅频调制机制明确了系统小扰动动态过程初期交流信号的振荡特征,并提出相应信号特征的提取方法。首先,基于系统基本运行原理,介绍了系统动态过程中交流信号的幅频调制机制,明确决定交流信号在振荡过程初期演化行为的幅频调制特征;然后,提出了提取该交流信号幅频调制特征的解调方法及其具体实现措施;最后,结合不同规模的仿真及实验,分析并验证了系统动态过程中交流信号幅频调制形成演化机制的合理性及所提解调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扰动动态过程 幅频调制 振荡 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f分形噪声的一种多尺度Kalman滤波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强 王其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2,共6页
针对淹没在1/f分形噪声中的有用信号恢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与Kalman滤波的多尺度滤波算法。首先将带有1/f分形噪声的信号分解成多尺度的子带信号,通过小波变换对1/f分形噪声的白化作用,消除了1/f分形噪声的自相似性和长... 针对淹没在1/f分形噪声中的有用信号恢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与Kalman滤波的多尺度滤波算法。首先将带有1/f分形噪声的信号分解成多尺度的子带信号,通过小波变换对1/f分形噪声的白化作用,消除了1/f分形噪声的自相似性和长程相关性。然后在小波域内,利用Kalman滤波实现了噪声和有用信号的分离,估计出了各子带中的有用信号。最后进行小波重构,较好地恢复出淹没在1/f分形噪声中的有用信号。仿真实验表明,使用多尺度Kalman滤波器能有效地抑制分形噪声,显著地提高了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KALMAN滤波 小波变换 1/f分形噪声 自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F环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20
作者 苑玮琦 常乐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6-244,共9页
考虑Kayser-Fleischer(K-F)环自动检测系统可以用于威尔逊氏病(wilson's disease,WD)的辅助诊断,本文针对现有的威尔逊氏病检测方法均没有考虑光照及角膜老年环的影响,通过分析彩色图像中Kayser-Fleischer(K-F)环的分布特征,设计了... 考虑Kayser-Fleischer(K-F)环自动检测系统可以用于威尔逊氏病(wilson's disease,WD)的辅助诊断,本文针对现有的威尔逊氏病检测方法均没有考虑光照及角膜老年环的影响,通过分析彩色图像中Kayser-Fleischer(K-F)环的分布特征,设计了K-F环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得目标检测候选区域,通过梯度响应最优算法精确检测K-F环的边界信息。为了降低光照对算法有效性影响,建立了光照检测模型来提高检测系统的鲁棒性。最后,定义宽度特征算子排除正常图像的影响,定义颜色特征算子排除角膜老年环的影响。实验分析显示,在采集的2 234幅图像中,本文提出的K-F环自动检测系统的识别率能够达到98.4%,而且系统不受角膜老年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K-f环检测系统 威尔逊氏病 角膜老年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