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复合材料表面超高温陶瓷涂层的快速成型及其烧蚀性能
1
作者 陈意高 姚熹 +2 位作者 王凯杰 王坤杰 张光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4-78,共5页
为提高C/C复合材料表面超高温陶瓷涂层的制备效率,通过料浆涂刷法和高温预氧化处理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ZrSi_(2)-ZrC-HfC陶瓷涂层,研究了预氧化处理对涂层微观结构、涂层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预氧化涂层相比,高温预氧化处... 为提高C/C复合材料表面超高温陶瓷涂层的制备效率,通过料浆涂刷法和高温预氧化处理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ZrSi_(2)-ZrC-HfC陶瓷涂层,研究了预氧化处理对涂层微观结构、涂层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预氧化涂层相比,高温预氧化处理生成的液态SiO_(2)相可填充涂层内部孔隙,通过粘合陶瓷颗粒提升涂层致密度,从而提高涂层的抗冲刷烧蚀性能。在热流密度为3 200 kW/m^(2)的氧乙炔火焰中考核30 s、60 s和90 s,氧化层均保持结构完整;在预氧化处理中生成的SiO_(2)相粘合涂层,防止涂层在烧蚀初期因结合不紧密而脱落;同时在烧蚀过程中生成的SiO_(2)相通过吸热挥发,降低表面温度,为涂层提供热防护。烧蚀90 s后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837μm/s和0.364 mg/s。该方法操作简便,制备效率高,是一种适用于不同结构尺寸C/C复合材料表面不同类型超高温陶瓷涂层的制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陶瓷涂层 c/c复合材料 快速制备 预氧化 料浆涂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i_(2)含量对Ta_(0.8)Hf_(0.2)C-SiC-MoSi_(2)涂层抗烧蚀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莹 李红 +4 位作者 姚彧敏 杨敏 陶银萍 任慕苏 孙晋良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5-243,共9页
Ta_(0.8)Hf_(0.2)C具有良好的热防护性能,适合在高温烧蚀环境中使用,MoSi_(2)是一种优异的烧结助剂且常用于抗烧蚀涂层中。为了研究MoSi_(2)含量对Ta_(0.8)Hf_(0.2)C-SiC-MoSi_(2)涂层抗烧蚀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料浆刷涂法在含有SiC... Ta_(0.8)Hf_(0.2)C具有良好的热防护性能,适合在高温烧蚀环境中使用,MoSi_(2)是一种优异的烧结助剂且常用于抗烧蚀涂层中。为了研究MoSi_(2)含量对Ta_(0.8)Hf_(0.2)C-SiC-MoSi_(2)涂层抗烧蚀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料浆刷涂法在含有SiC过渡涂层的C/C复合材料上制备了不同MoSi_(2)含量的Ta_(0.8)Hf_(0.2)C-SiC-MoSi_(2)涂层,并研究了不同涂层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烧蚀行为。结果表明,当MoSi_(2)质量分数为10%时,涂层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1.24 mg·s^(-1)、0.02μm·s^(-1),表现出较好的抗烧蚀性能。这是因为涂层中MoSi_(2)的存在抑制了SiC的主动氧化,减少了SiC的消耗,在烧蚀过程中形成的液相层黏度较高,抵抗高温火焰的冲蚀的能力较强,有效地阻止了氧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Ta_(0.8)Hf_(0.2)c-Sic-MoSi_(2)涂层 料浆刷涂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Hf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郑鹏 李红 +3 位作者 杨敏 姚彧敏 任慕苏 孙晋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78,共8页
以无机铪溶液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和前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密度为2.14 g/cm^(3)的C/C-HfC复合材料,分析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测试材料的抗烧蚀性能。结果表明:HfC陶瓷均匀地分散于基体的孔隙中,且与基体结合紧密。引入Hf... 以无机铪溶液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和前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密度为2.14 g/cm^(3)的C/C-HfC复合材料,分析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测试材料的抗烧蚀性能。结果表明:HfC陶瓷均匀地分散于基体的孔隙中,且与基体结合紧密。引入HfC陶瓷可以显著增强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在相同的热流条件下,烧蚀时间为120 s时,C/C-Hf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为6.20×10^(-2)mm·s^(-1),质量烧蚀率为2.03×10^(-2)g·s^(-1),分别比C/C复合材料降低了48.33%和40.12%。在烧蚀过程中,HfC会与热流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熔融的HfO_(2),均匀地覆盖在基体的表面形成保护层,隔绝热流,防止基体被氧化,同时阻止热量的传递。熔融HfO_(2)的蒸发也会带走表面的部分热量。随着烧蚀时间的增加,HfO_(2)的损耗会逐渐上升,基体表面的保护层会逐渐被破坏,热流对基体产生的烧蚀损伤会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Hfc复合材料 PIP法 微观结构 抗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抗氧化烧蚀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孙丹羽 朱世步 +2 位作者 刘泰山 张强 马荣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4-114,共11页
碳/碳(C/C)复合材料具有高强、轻质和耐温等优势,在航天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抗氧化性能较差,难以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长时飞行、大气层再入飞行和跨大气层飞行的服役环境。利用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C/C-UHTC)可以显著提高C/... 碳/碳(C/C)复合材料具有高强、轻质和耐温等优势,在航天领域取得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抗氧化性能较差,难以满足高超声速飞行器长时飞行、大气层再入飞行和跨大气层飞行的服役环境。利用超高温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C/C-UHTC)可以显著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烧蚀性能,有望满足新一代飞行器长时间抗氧化、抗烧蚀及结构强度的要求。本文总结了C/C-UHT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常用测试方法,包括氧-乙炔烧蚀、等离子烧蚀、激光烧蚀和风洞烧蚀,简要介绍了各种烧蚀性能测试方法的特点。此外,对近年来Zr系和Hf系单组元、双组元和三组元C/C-UHT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及烧蚀机理进行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陶瓷 c/c复合材料 抗氧化烧蚀性能 测试方法 烧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涂-烧结法制备SiC涂层及抗冲蚀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李媛琪 王博 +2 位作者 王龙 李安 李佳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5,共9页
为了提高低密度C/C复合材料的抗冲蚀性能,使用喷涂-烧结法在其表面制备了均匀完整的SiC涂层,研究了反应原材料中蔗糖、葡萄糖、活性炭、磷粉四种碳源对SiC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抗冲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种类对涂层中的... 为了提高低密度C/C复合材料的抗冲蚀性能,使用喷涂-烧结法在其表面制备了均匀完整的SiC涂层,研究了反应原材料中蔗糖、葡萄糖、活性炭、磷粉四种碳源对SiC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抗冲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种类对涂层中的物相组成产生影响,蔗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涂层均以单一的SiC物相存在,在10次冲蚀性能测试后涂层仍完整覆盖基体表面,冲蚀损失率分别为1.288%和1.144%,可能是由于残碳现象的改善以及大体积SiC颗粒的生成使冲蚀粒子发生了回弹作用,导致抗冲蚀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涂-烧结法 低密度c/c复合材料 SIc涂层 碳源 抗冲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算法的混沌吸引子的相空间重构技术 被引量:55
6
作者 胡瑜 陈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2年第5期425-430,共6页
基于混沌理论可以检测心率失常、分析脑电变化,发现复杂信号的特性。相空间重构是进行混沌分析,从几何和信息论角度计算混沌特性的必要步骤。相空间重构是有效的展现混沌吸引子动力学特性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要构造一个非线性时间序列的... 基于混沌理论可以检测心率失常、分析脑电变化,发现复杂信号的特性。相空间重构是进行混沌分析,从几何和信息论角度计算混沌特性的必要步骤。相空间重构是有效的展现混沌吸引子动力学特性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要构造一个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嵌入,选择合适的时间延迟。C-C算法结合了自相关函数和互信息方法的优点,既能有效减少计算量,又能保持系统的非线性特征。本文运用C-C算法进行相空间重建,考察通过C-C算法获得的最优延迟函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C-C算法实际应用于洛仑兹吸引子和一组实测心电信号的相空间重构,说明相空间重构的原理与使用。经过相空间重构,可以为进一步的混沌信号分析提供关键的嵌入维数和延迟时间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算法 相空间重构 延迟时间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浸渍炭化C/C复合材料密度及孔隙分布 被引量:5
7
作者 周绍建 黄剑 +2 位作者 吴书锋 嵇阿琳 张智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5,60,共5页
文摘以径棒法编织成型预制体,采用沥青浸渍炭化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1.50 g/cm3),采用CT检测了试件的密度分布特征,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压汞法分析了试件的孔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沥青浸渍炭化的工艺条件下,试件外端密度最高,由外... 文摘以径棒法编织成型预制体,采用沥青浸渍炭化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1.50 g/cm3),采用CT检测了试件的密度分布特征,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压汞法分析了试件的孔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沥青浸渍炭化的工艺条件下,试件外端密度最高,由外端到中心沿径向密度递减;以坯体中心为参照点,同一圆周方向密度均匀分布;坯体开孔率沿径向由外端到中心递增;坯体大孔和中孔孔容积比率沿径向从外端到中心递增,而微孔孔容积比率则从外端到中心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压汞法 密度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微观尺度烧蚀过程质量损失速率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永善 齐乐华 +3 位作者 张守阳 张佳平 李逸仙 李贺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3-368,共6页
基于水平集算法,耦合扩散方程建立了C/C复合材料在微观尺度下的2D轴对称烧蚀模型,计算了C/C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演变过程,并将形貌演变至稳态的计算结果与C/C复合材料实际烧蚀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基于水平集算法,耦合扩散方程建立了C/C复合材料在微观尺度下的2D轴对称烧蚀模型,计算了C/C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演变过程,并将形貌演变至稳态的计算结果与C/C复合材料实际烧蚀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而分析了气体扩散和非均匀氧化反应对纤维和基体的相对质量损失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Sherwood数Sh的降低纤维的质量损失速率会迅速增大,基体的相对质量损失速率会迅速降低,二者均在烧蚀形貌达到稳态前稳定;纤维和基体的相对质量损失速率达到稳态所需时间随反应速率比A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烧蚀 水平集法 质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喉衬材料烧蚀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书贤 陈林泉 刘勇琼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2,共3页
C/C喉衬材料的烧蚀性能与原材料性能、工艺过程有很大关系,采用小型试验发动机可有效进行C/C喉衬材料烧蚀性能模拟试验。介绍了3种小型发动机喉衬烧蚀试验方法,并着重分析了一种方形喉衬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于各类喉衬材... C/C喉衬材料的烧蚀性能与原材料性能、工艺过程有很大关系,采用小型试验发动机可有效进行C/C喉衬材料烧蚀性能模拟试验。介绍了3种小型发动机喉衬烧蚀试验方法,并着重分析了一种方形喉衬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于各类喉衬材料的烧蚀性能对比,尤其适用于径棒法编织的C/C喉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喉衬材料 烧蚀试验方法 方形喉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带负位势函数的超线性P-Laplace方程基态解的存在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义华 罗李平 周立君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8-586,共9页
在没有Ambrosetti-Rabinowitz条件的情况下,运用(C)。序列和变分方法讨论了pLaplace方程基态解的存在性.通过选择合适的:Banach空间,证明了R^N上一类带负位势函数的超线性p-Laplace方程基态解的存在性.
关键词 超线性p-Laplace方程 基态解 (c)c序列 变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iC陶瓷制动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被引量:74
11
作者 肖鹏 熊翔 +1 位作者 张红波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7-674,共8页
通过分析合成材料、粉末冶金材料、C/C和C/CSiC复合材料等摩擦材料的特点及其性能,指出C/CSiC复合材料是一种能满足高速高能载制动的高性能陶瓷制动材料。综述了先驱体转化法、化学气相浸渗法和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优点... 通过分析合成材料、粉末冶金材料、C/C和C/CSiC复合材料等摩擦材料的特点及其性能,指出C/CSiC复合材料是一种能满足高速高能载制动的高性能陶瓷制动材料。综述了先驱体转化法、化学气相浸渗法和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优点及其不足,指明了反应熔体浸渗工艺是一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生产技术。介绍了我国研制的C/CSiC陶瓷制动材料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及其应用,并对C/CSiC陶瓷制动材料的性能特点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摩擦材料 摩擦磨损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汞法分析C/C复合材料平板的孔隙结构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蕾 张福勤 +2 位作者 夏莉红 欧孝玺 梁世栋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98,共4页
以PAN基炭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经CVI增密获得了C/C复合材料平板,采用压汞法分析了该材料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随着CVI增密过程的进行,材料的孔隙率和平均孔径下降,但孔隙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在密度为1.2 g/cm3时达到最高点;孔隙的最... 以PAN基炭纤维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经CVI增密获得了C/C复合材料平板,采用压汞法分析了该材料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随着CVI增密过程的进行,材料的孔隙率和平均孔径下降,但孔隙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在密度为1.2 g/cm3时达到最高点;孔隙的最可几孔径随密度升高而降低并向15μm趋近;大于60μm的大孔体积分数随密度升高而下降,小于1μm的微孔体积分数上升;比表面主要贡献来自孔径小于20 nm的微孔,在密度为1.46 g/cm3时,比表面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平板 孔结构 压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亚奇 邓红兵 +2 位作者 邹武 程文 吴书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2-335,344,共5页
以轴棒法4D编织预制体、高温煤沥青为前驱体,采用常压、高压相结合的液相浸渍-炭化技术制备高密度(≥1.95 g/cm3)的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在RT^1000℃的热膨胀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材料预制体编织结构... 以轴棒法4D编织预制体、高温煤沥青为前驱体,采用常压、高压相结合的液相浸渍-炭化技术制备高密度(≥1.95 g/cm3)的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在RT^1000℃的热膨胀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材料预制体编织结构与微观结构的界面裂纹具有方向性,导致了C/C复合材料热膨胀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径向热膨胀系数低于轴向,高温尺寸稳定性较好;轴棒法C/C材料的热膨胀行为在800℃出现拐点,拐点与材料界面裂纹愈合有关,受最终制备温度的影响很大;材料经2500℃热处理之后,拐点后延,整体热膨胀系数下降,随温度上升趋势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c/c复合材料 轴棒法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微观尺度烧蚀形貌演变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永善 齐乐华 +2 位作者 张守阳 张佳平 李逸仙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7-791,共5页
为了模拟C/C复合材料高温烧蚀环境下的形貌演变规律,基于水平集算法,耦合扩散方程建立了C/C复合材料在微观尺度烧蚀模型,计算了C/C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演变过程,并将计算过程中发现的圆柱形凸起形貌与C/C复合材料烧蚀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 为了模拟C/C复合材料高温烧蚀环境下的形貌演变规律,基于水平集算法,耦合扩散方程建立了C/C复合材料在微观尺度烧蚀模型,计算了C/C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演变过程,并将计算过程中发现的圆柱形凸起形貌与C/C复合材料烧蚀后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体扩散和非均匀氧化反应对纤维和基体烧蚀形貌演变的影响规律,为研究C/C复合材料微观烧蚀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烧蚀 形貌演变 水平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T300级碳纤维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阳阳 崔红 +1 位作者 李瑞珍 吴书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选取两种国产T300级PAN基碳纤维,轴棒法制备4D预制体,以高温煤沥青为前驱体,采用液相浸渍-炭化以及石墨化相结合的技术制备C/C复合材料(密度≥1.95 g/cm3),研究了C/C复合材料从室温(RT)到800℃的热导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实验温... 选取两种国产T300级PAN基碳纤维,轴棒法制备4D预制体,以高温煤沥青为前驱体,采用液相浸渍-炭化以及石墨化相结合的技术制备C/C复合材料(密度≥1.95 g/cm3),研究了C/C复合材料从室温(RT)到800℃的热导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C/C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由于原材料自身特性和预制体编织结构具有方向性,使C/C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表现出各向异性,径向热导率明显高于轴向;密度高、开孔率小、石墨化程度高的C/C复合材料由于晶粒间连通状态好,微晶结构趋于完整,材料的热导率增大;以低压热处理为最终处理工艺的C/C复合材料热导率略有提高;采用国产T300级与东丽T300碳纤维制备的C/C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c/c复合材料 轴棒法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组合喉衬烧蚀试验方法及微观形貌对比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磊 何国强 +1 位作者 李江 彭丽娜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3-257,共5页
发展了一种C/C组合喉衬的烧蚀试验方法,采用该方法对C/C原始材料和经过热化学烧蚀后的C/C材料进行含铝工况试验,对比研究粒子对C/C材料表面微观形貌的侵蚀作用。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反映材料的实际烧蚀性能,确保对比材料烧蚀性能是在... 发展了一种C/C组合喉衬的烧蚀试验方法,采用该方法对C/C原始材料和经过热化学烧蚀后的C/C材料进行含铝工况试验,对比研究粒子对C/C材料表面微观形貌的侵蚀作用。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反映材料的实际烧蚀性能,确保对比材料烧蚀性能是在同工况下进行,也适用于各类不同喉衬材料的烧蚀性能对比。研究认为,热化学烧蚀起主导作用,有无粒子侵蚀对C/C材料烧蚀率的影响不大;粒子侵蚀对收敛段区域微观形貌影响最为严重,1号试件纤维单丝最尖锐,3号无锥尖形貌,2号呈圆台形貌,喉部区域无铝工况的纤维单丝比含铝工况尖锐;组合喉衬2号和3号因材料表面粗糙度的不同,造成微观形貌和烧蚀率差异,说明经烧蚀后的C/C材料再次烧蚀,其性能大幅下降,材料表面粗糙度越大,烧蚀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方法 微观形貌 c/c组合喉衬 固体火箭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共享库的MATLAB与Visual C#混合编程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建中 陈蕴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2689-2690,F0003,共3页
MATLAB具有很强的数值计算能力,而VisualC#具有强大的图形用户界面的开发能力,两者的互补结合可以快速和高效地开发专业计算软件。为此,以实例的方式展示了由MATLAB生成C共享库,并在VisualC#中调用此C共享库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混合编程。... MATLAB具有很强的数值计算能力,而VisualC#具有强大的图形用户界面的开发能力,两者的互补结合可以快速和高效地开发专业计算软件。为此,以实例的方式展示了由MATLAB生成C共享库,并在VisualC#中调用此C共享库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混合编程。另外,对在VisualC#中调用C共享库时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外部程序调用由MATLAB生成的C共享库的一般步骤。实例证明通过C共享库来实现MATLAB与VisualC#混合编程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共享库 MATLAB VISUAL c# 混合编程 外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三要素对C/C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苏宏志 赵明威 王显方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54-157,162,共5页
由于碳/碳(C/C)复合材料的非均质性及各向异性等特点,传统的二维评定参数对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进行评定将丢失表面许多被加工后的信息.研究发现采用三维评定参数更能真实反映C/C复合材料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以切削三要素... 由于碳/碳(C/C)复合材料的非均质性及各向异性等特点,传统的二维评定参数对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进行评定将丢失表面许多被加工后的信息.研究发现采用三维评定参数更能真实反映C/C复合材料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以切削三要素对C/C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影响为途径,通过实验探寻符合C/C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理想的切削参数,以便于提高C/C复合材料切削加工的精度和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表面粗糙度 三维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结构的C^3I系统决策模型的建立和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秀珍 潘泉 徐乃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1998年第11期22-27,共6页
C3I系统对军队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防和军事部门的重视,而系统的决策模型又是整个系统性能好坏的关键。当前已经有许多人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其多维性和复杂性,一直没有较好的系统化的模型产生。本文讨论了一种变结构的... C3I系统对军队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防和军事部门的重视,而系统的决策模型又是整个系统性能好坏的关键。当前已经有许多人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其多维性和复杂性,一直没有较好的系统化的模型产生。本文讨论了一种变结构的决策模型的建立和性能评估方法,并与以往所采用的固定结构的建模方法做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方法 性能分析 c^3I系统 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织参数对轴编C/C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书良 顾靖伟 +2 位作者 李国才 史宏斌 侯晓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0-674,共5页
将能量法和有限元方法相结合,预报了轴编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预报方法的有效性;考虑编织间距和纤维棒直径的变化,预报了该材料热膨胀性能随编织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能量法预报C/C复合材料的热膨... 将能量法和有限元方法相结合,预报了轴编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预报方法的有效性;考虑编织间距和纤维棒直径的变化,预报了该材料热膨胀性能随编织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能量法预报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具有较高的精度;轴编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编织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半径的增大,轴向的热膨胀系数逐渐减小,而径向的热膨胀系数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棒法多维编织c c复合材料 编织参数 热膨胀系数 能量法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