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统计学的新疆棉田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危害动态与时空分布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宁远 王惠卿 +3 位作者 张伟 依萨克.司马义 罗亮 马德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54-2662,共9页
应用地统计学(GS)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了外来入侵有害牛物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为害新疆棉田的时空动态,并与经典统计学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一致表明,烟粉虱成虫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的格局,而各时期成虫的聚集程... 应用地统计学(GS)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了外来入侵有害牛物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为害新疆棉田的时空动态,并与经典统计学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一致表明,烟粉虱成虫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的格局,而各时期成虫的聚集程度依据空间变异随机程度所占的比例不同而不同。经频次分布检验,以零频率法参数拟合的负二项分布来表达其空间分布型最为合适。运用Gs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得到种群分布面积变化与扩散的趋势,并依此对昆虫种群的扩散模型进行模拟。棉田烟粉虱成虫在田间7-8月份均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随机程度为19.22%-49.99%;空间相关距离(相关程)在一个月内从32m急速增至6372m,随后在2000-3000m的范围波动。从整个发生过程看出,烟粉虱从越冬场所顺风侵入大田后,迁飞扩散在很大程度上受风向的影响,属于典型的借助风力扩散的昆虫,其在棉田的垂直分布则与吐鲁番地区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特征有关。顺风扩散时多从棉株上部叶片开始危害,而逆风扩散时从棉株中、下部叶片危害。烟粉虱在棉株上建立稳定种群后,中、下部虫口密度要略高于上部,这是烟粉虱对吐鲁番地区特殊气候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 地统计学 危害动态 时空分布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个体发育和种群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罗晨 向玉勇 +2 位作者 郭晓军 张帆 张芝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35-1040,共6页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和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在我国北方常混合发生,为了解两种粉虱所造成的危害和自身种群的增长变化,制定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在(27±1)℃条件下研究了两种粉虱在棉花Gossypium...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和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在我国北方常混合发生,为了解两种粉虱所造成的危害和自身种群的增长变化,制定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在(27±1)℃条件下研究了两种粉虱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泗棉3号)、黄瓜Cucumis sativas L.(北京202)、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北京七叶茄)和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佳粉十号)上各虫态大小、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平均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温室粉虱的1,2龄若虫的体长和体宽均显著大于烟粉虱,3龄以后两种粉虱的体型则变异较大。两种粉虱从卵到成虫羽化,在棉花上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在黄瓜、茄子和番茄上,温室粉虱的发育历期(19.7、19.4、20.8d)显著长于烟粉虱(17.3、17.6、18.3d)。在黄瓜和番茄上,烟粉虱的平均寿命(31.2、32.1)显著长于温室粉虱的平均寿命(26、24.9d);在棉花、黄瓜和番茄上,烟粉虱的单雌产卵量(122.2、220.2、266.5粒)显著高于温室粉虱(97.1、186.6、197.1粒)。烟粉虱在棉花、黄瓜、茄子和番茄上的总存活率分别为67.9%、77.8%、67.8%和59.0%,温室粉虱依次为62.2%、67.2%、64.4%和66.1%。综合比较4种寄主植物,烟粉虱比温室粉虱具有个体发育时间短、种群繁殖速度快、生殖竞争能力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虱(bemisia tabaci和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寄主植物 发育历期 寿命 产卵量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几种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安志兰 褚栋 +4 位作者 郭笃发 范仲学 陶云荔 刘国霞 张友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36-1543,共8页
研究测定了棉花、一品红、茄子和番茄4个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种群α-NA羧酸酯酶、β-NA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结果表明:α-NA羧酸酯酶活性与β-NA羧酸酯酶活性比值均大于1,说明B型烟粉虱水解α-NA的能... 研究测定了棉花、一品红、茄子和番茄4个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种群α-NA羧酸酯酶、β-NA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结果表明:α-NA羧酸酯酶活性与β-NA羧酸酯酶活性比值均大于1,说明B型烟粉虱水解α-NA的能力高于对β-NA的水解能力;B型烟粉虱不同寄主种群α-NA羧酸酯酶、β-NA羧酸酯酶活性个体分布频率均存在一定差异。B型烟粉虱番茄种群羧酸酯酶活性最高(93.06 mOD/(mg protein.min)),是棉花种群的1.49倍。B型烟粉虱茄子种群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寄主种群,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茄子种群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分布频率在>4U/mgprotein区间段的分布高达85%,与其他3个寄主种群分布明显不同。B型烟粉虱茄子种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最高,与其他3个寄主种群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上述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主要解毒酶活性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具有一定的生理可塑性。研究有利于揭示该害虫寄主范围广和寄主适应性强的生理生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寄主植物 羧酸酯酶 乙酰胆碱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生理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寄主选择性 被引量:43
4
作者 周福才 黄振 +2 位作者 王勇 李传明 祝树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25-3831,共7页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实验室嗅觉测定、笼内和培养皿内自由扩散观察,对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烟粉虱对不同的寄主植物存在明显的寄主选择性,其中对茄子、花椰菜、黄瓜等植物具有较强的嗜性,而对蕹菜、芹菜、苋...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实验室嗅觉测定、笼内和培养皿内自由扩散观察,对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烟粉虱对不同的寄主植物存在明显的寄主选择性,其中对茄子、花椰菜、黄瓜等植物具有较强的嗜性,而对蕹菜、芹菜、苋菜等植物的嗜性较差;烟粉虱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也有明显的选择性。烟粉虱对寄主植物颜色有明显的选择性,选择结果与烟粉虱对这些寄主的嗜性趋势基本一致。烟粉虱对单株寄主植物的嗅觉反应不敏感,但对植物叶片的乙醇抽提物有明显的嗅觉反应,并表现出较强的寄主选择性。在养虫笼内,烟粉虱从虫源皿向寄主植物自由扩散的过程中,在不同寄主植物和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上着落的成虫数量不同,并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着落在寄主叶片上的虫量还会不断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寄主选择性 嗅觉 视觉 味觉 触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色斧瓢虫(Axinoscymnus cardilobu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种群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振 任顺祥 姚松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75-3081,共7页
研究了大田笼罩条件下释放淡色斧瓢虫(Axinoscymnus cardilobus)对变叶木上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每株释放1对淡色斧瓢虫对不同密度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差异显著。瓢虫和烟粉虱以1∶20比例释放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较差,以1∶80比例... 研究了大田笼罩条件下释放淡色斧瓢虫(Axinoscymnus cardilobus)对变叶木上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每株释放1对淡色斧瓢虫对不同密度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差异显著。瓢虫和烟粉虱以1∶20比例释放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较差,以1∶80比例释放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不稳定、总体上看对烟粉虱的种群几乎没有控制效果;而以1∶40的比例释放的防治效果较好、较稳定,防效为35%~95%。释放不同数量的淡色斧瓢虫对同一密度烟粉虱种群的防治效果也差异显著。7周内在1∶40、3∶40、5∶40处理区,瓢虫对烟粉虱种群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5%~95%、46%~90%和50%~98%。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综合考虑,瓢虫和烟粉虱以3∶40比例释放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斧瓢虫 烟粉虱 种群控制 释放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次生代谢产物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忌避作用模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联德 黄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199,共5页
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Z imm.)viegas V l6063菌株在2种不同培养基发酵培养后,经萃取、干燥浓缩得到4种不同的毒素粗提物(次生代谢产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实验方案研究了4种不同毒素粗提物对4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Bem isia... 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Z imm.)viegas V l6063菌株在2种不同培养基发酵培养后,经萃取、干燥浓缩得到4种不同的毒素粗提物(次生代谢产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实验方案研究了4种不同毒素粗提物对4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Bem isia tabaci(Gennad ius)成虫的忌避作用,并构建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忌避作用与毒素粗提物浓度显著相关,忌避率随毒素粗提物浓度增大而增大,1 g/L浓度的毒素粗提物忌避率与烟粉虱的寄主植物相关不显著,毒素的忌避作用与培养基相关不显著,从菌株发酵的菌丝体和发酵液中提取的毒素粗提物的忌避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轮枝菌 次生代谢产物 烟粉虱 忌避作用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内共生菌传毒相关GroEL蛋白的一致性
7
作者 谭周进 谢丙炎 +3 位作者 杨宇红 郭建英 肖启明 万方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90-2497,共8页
通过对7种寄主植物上B型烟粉虱北京种群的内共生菌传毒相关groEL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已有的相关序列,构建了groEL基因及其编码的GroEL蛋白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烟粉虱内共生菌产生的groEL基因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基因,北京不同... 通过对7种寄主植物上B型烟粉虱北京种群的内共生菌传毒相关groEL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已有的相关序列,构建了groEL基因及其编码的GroEL蛋白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烟粉虱内共生菌产生的groEL基因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基因,北京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内共生菌与IsraelB型烟粉虱内共生菌的groEL基因亲源关系非常近,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其编码的GroEL蛋白的分子系统树也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同物种的groEL基因及其编码的GroEL蛋白分别位于不同的分支,说明groEL基因及其编码的GroEL蛋白的分子系统树可以用于分析物种间的进化关系。氨基酸序列比较表明:烟粉虱内共生菌GroEL具有原核GroEL的保守氨基酸、ATP酶活性位点、多肽结合位点和GroES连接位点,为典型的hsp60。不同来源烟粉虱内共生菌GroEL有少数几个保守氨基酸发生了置换,可能不是GroEL功能的重要位点。说明在容易变异的细菌基因组中,groEL基因为了维持其正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会通过保持功能位点的稳定性来应对不同生态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共生菌 烟粉虱 GroEL蛋白 生态功能 蛋白质一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菜害虫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as)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闫明辉 李静静 +2 位作者 刘佳磊 闫凤鸣 白润娥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20,共6页
为了准确描述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as)各个龄期的形态特征,应用超景深显微镜(VHX-600)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3400NII)对寄主植物黄瓜上Q型烟粉虱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观察。结果表明,烟粉虱的卵呈长梨形;1龄若虫边缘刚毛16对,... 为了准确描述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as)各个龄期的形态特征,应用超景深显微镜(VHX-600)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3400NII)对寄主植物黄瓜上Q型烟粉虱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观察。结果表明,烟粉虱的卵呈长梨形;1龄若虫边缘刚毛16对,可爬行;2龄若虫眼点明显,边缘呈圆齿状;3龄若虫体色变浅,胸气门、尾气门可见,眼点变红色;4龄若虫椭圆形,体黄色,皿状孔三角形,舌状突长匙状。成虫淡黄白色,翅2对,覆盖白色蜡粉,雌虫体长(0.91±0.04)mm,翅展(2.13±0.06)mm;雄虫略小。停息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并稍分开,可见黄色的腹部。研究结果为Q型烟粉虱的鉴定提供了形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菜 烟粉虱 龄期 形态特征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生物源杀虫剂对烟粉虱杀虫活性评价与解毒酶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洁珧 黄伟康 +3 位作者 秦双 贾静静 冯青 吉训聪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173,共8页
为筛选防治烟粉虱的高效生物农药,评估了7种生物源农药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并探究其对烟粉虱解毒酶系统的影响。采用琼脂浸叶法测定7种生物源农药对烟粉虱成虫的室内毒力,并在海南澄迈县烟粉虱发生严重的大棚内开展田间防效试验。根... 为筛选防治烟粉虱的高效生物农药,评估了7种生物源农药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并探究其对烟粉虱解毒酶系统的影响。采用琼脂浸叶法测定7种生物源农药对烟粉虱成虫的室内毒力,并在海南澄迈县烟粉虱发生严重的大棚内开展田间防效试验。根据田间防效,选取0.3%印楝素可溶液剂、5%D-柠檬烯可溶液剂LC50剂量处理测定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活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5%苦参碱水剂(LC50=12.482 mg·L^(-1))对成虫毒力最高,8000 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毒力最低。田间试验表明,药后3 d,0.3%印楝素可溶液剂防效最佳(60.07%),显著优于其他药剂;至药后7 d,所有药剂防效均有所上升,其中5%D-柠檬烯可溶液剂防治效果最好(78.68%),苏云金杆菌始终防效最差,与室内结果一致。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0.3%印楝素可溶液剂处理显著降低GSTs活性,降幅达到11.76%;5%D-柠檬烯可溶液剂处理显著升高GSTs活性,增幅达到52.33%。基因表达分析显示,5%D-柠檬烯处理显著下调CarE和CYP450基因的表达,0.3%印楝素处理上调AChE和GSTs基因的表达,但CYP450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综上,生物源农药0.3%印楝素可溶液剂、5%D-柠檬烯可溶液剂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其中0.3%印楝素通过抑制GSTs活性干扰代谢解毒,5%D-柠檬烯则可能由多靶点调控害虫抗药性。研究结果为海南澄迈地区烟粉虱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生物源农药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粉虱种群密度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传播的影响及其高效生防真菌的筛选
10
作者 房文娇 王子凡 +7 位作者 郝心雨 贾红卫 王晓玲 刘廷辉 涂雄兵 冯士骞 师建华 王广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2-709,共8页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唯一媒介昆虫,可传播TYLCV,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为探明烟粉虱种群密度与TYLCV发生的相关性,筛选对烟粉虱高效的生防真菌菌株,更好地控制TYLCV的...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唯一媒介昆虫,可传播TYLCV,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为探明烟粉虱种群密度与TYLCV发生的相关性,筛选对烟粉虱高效的生防真菌菌株,更好地控制TYLCV的发生,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不同种群密度的烟粉虱对TYLCV传播的影响;并通过室内生测及大田药效试验测定了12株真菌菌株对烟粉虱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烟粉虱接种9 d后,番茄植株中TYLCV相对含量与烟粉虱的种群密度符合逻辑斯蒂曲线,相关性较高(r2=0.9558);当密度大于400头时(148头/m3),病毒基因表达量迅速增加;对12株虫生真菌进行室内生测,发现球孢白僵菌IPPBKN001对烟粉虱的控制效果最好;处理5 d后,校正死亡率高达81.11%;田间药效结果显示,IPPBKN001施药5 d后烟粉虱校正防效76.36%,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烟粉虱种群密度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之间的相关性,并获得了对烟粉虱高效的生防菌株,为番茄病毒病绿色防控提供了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种群密度 杀虫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与天然除虫菊素混配及防治害虫的应用
11
作者 刘芬 古开平 +4 位作者 温嘉祺 刘辉 张珂 胡琼波 翁群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5,共9页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控,但因其杀虫速度较慢、防效不稳定等,限制了大规模应用。除虫菊素是一种天然植物杀虫剂,常用于有机农业害虫防治,但价格昂贵,且持效期短。本研究旨在将球孢白僵菌与除虫... 【目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控,但因其杀虫速度较慢、防效不稳定等,限制了大规模应用。除虫菊素是一种天然植物杀虫剂,常用于有机农业害虫防治,但价格昂贵,且持效期短。本研究旨在将球孢白僵菌与除虫菊素混配,研发效果好、成本低的混配组合和适当制剂。【方法】以喷雾法测定球孢白僵菌BbPs01菌株的分生孢子、天然除虫菊素及混配液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室内活性,用协同毒力指数评价联合毒力,筛选增效组合;制备1.0%(φ)球孢白僵菌·除虫菊素可分散油悬浮剂(1.0%BbPy OD),对棉蚜开展室内活性测定,对黄瓜棉蚜、番茄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白菜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开展田间防效测定。【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处理后3 d,球孢白僵菌、除虫菊素以质量比0.8∶0.2、1.8∶0.2、0.7∶0.3、0.6∶0.4和0.5∶0.5混配表现出对棉蚜的增效作用,质量比0.7∶0.3时协同毒力指数最大,因此选择该组合制备1.0%BbPy OD。室内活性测定表明,1.0%BbPy OD对棉蚜的LC50为1.98 mg/L,低于阳性对照1.5%(φ)除虫菊素水乳剂(1.5%Py EW)的5.05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BbPy OD对黄瓜棉蚜、番茄烟粉虱和白菜黄曲条跳甲均有较好防效。【结论】球孢白僵菌与除虫菊素混配对蚜虫有增效作用,其二元混配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蚜虫等害虫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该研究为发展真菌与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除虫菊素 棉蚜 增效作用 烟粉虱 黄曲条跳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育寄主对浅黄恩蚜小蜂发育适合度与控害能力的影响
12
作者 章思腾 王晓聪 +5 位作者 郑维琪 张芷琪 高树立 王晶 张俊杰 赵悦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0-657,共8页
为明确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作为繁育寄主对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发育适合度与控害能力的影响,本文以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和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寄主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为对照,评价了以螺旋粉虱为... 为明确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作为繁育寄主对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发育适合度与控害能力的影响,本文以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和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寄主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为对照,评价了以螺旋粉虱为寄主所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个体大小、发育情况、高温寿命及对烟粉虱的控害能力。结果表明,与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为寄主所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相比,以螺旋粉虱为寄主繁育的雌蜂个体更大、羽化率更高且发育历期最短,为13.0 d。以螺旋粉虱为寄主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日均致死数为18.0头,显著高于温室白粉虱(13.5头)和烟粉虱(12.0头)繁育的浅黄恩蚜小蜂。此外,在32℃条件下螺旋粉虱繁育的雌蜂寿命为9.0 d,显著长于温室白粉虱(6.0 d)与烟粉虱(7.0 d)繁育的雌蜂寿命。研究结果为更高效地繁育与应用烟粉虱优势寄生蜂浅黄恩蚜小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恩蚜小蜂 螺旋粉虱 大量繁育 生防潜能 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盲蝽对3种蔬菜害虫的捕食作用及捕食偏好性
13
作者 侯启华 商颖婕 +2 位作者 王苏丹 刘银泉 陈瑞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2-1086,共5页
为探究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对不同蔬菜害虫的控害潜能,本文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烟盲蝽对3种蔬菜害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桃蚜(Myzus persicae)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捕食量与捕食偏好性。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 为探究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对不同蔬菜害虫的控害潜能,本文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烟盲蝽对3种蔬菜害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桃蚜(Myzus persicae)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捕食量与捕食偏好性。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烟盲蝽雄成虫对烟粉虱成虫、桃蚜1~2龄若虫和小菜蛾2龄幼虫的捕食量分别为15.6、11.2和13.2头,对烟粉虱的捕食量最大,显著高于另外2种昆虫。在捕食偏好选择性试验中,烟盲蝽偏好捕食烟粉虱成虫,其次是小菜蛾2龄幼虫,对桃蚜1~2龄若虫的捕食性最少。此结果表明,对3种常见害虫,烟盲蝽对烟粉虱的控害潜力优于对其他2种害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盲蝽 烟粉虱 桃蚜 小菜蛾 捕食偏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栽番茄对设施辣椒烟粉虱的诱集作用及效果分析
14
作者 王新霞 咸文荣 +2 位作者 刘雲祥 马永强 李秋荣 《植物医学》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烟粉虱是一种全球性害虫,对设施蔬菜的危害尤为严重。生产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杀虫剂导致了抗药性、再猖獗以及农药残留超标等“3R”问题。为安全有效地降低辣椒植株上的烟粉虱虫口密度,减少施药频次,基于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偏好... 烟粉虱是一种全球性害虫,对设施蔬菜的危害尤为严重。生产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杀虫剂导致了抗药性、再猖獗以及农药残留超标等“3R”问题。为安全有效地降低辣椒植株上的烟粉虱虫口密度,减少施药频次,基于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偏好的现象,开展室内选择性实验。首先在室内研究了烟粉虱对番茄和辣椒的选择性。结果表明,选择番茄的成虫数量约为选择辣椒的2倍,番茄上的着卵量是辣椒上的1.42倍,这表明烟粉虱更倾向于取食番茄。在温室烟粉虱发生期,将健康盆栽番茄移入辣椒温室的处理区内(处理区与对照区提前用纱网隔开),通过调查移入盆栽番茄前、后处理区与对照区烟粉虱的虫口密度,研究番茄对烟粉虱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盆栽番茄可诱集更多的烟粉虱成虫在其植株上取食和产卵,移入番茄60 d后,其对成虫及产卵的诱集率分别为55.14%和38.58%,对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3.13%和44.51%,移入番茄对于辣椒的烟粉虱防治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辣椒 番茄 诱集植物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烟田烟粉虱生物型的鉴定及药剂控制效果研究
15
作者 白加林 张莉鑫 +8 位作者 刘余 汉娜 张淼 潘彦心 王正兵 叶田会 陈立波 江其朋 刘颖 《植物医学》 2025年第3期67-76,共10页
针对攀枝花盐边县菜-烟互作种植模式下田间烟粉虱虫口基数大且危害严重的问题,采用田间调查和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攀枝花盐边地区菜-烟互作区主要烟粉虱生物型为B型,评估了不同化学药剂叶面喷雾处理对烟田烟粉虱的防控效果以及... 针对攀枝花盐边县菜-烟互作种植模式下田间烟粉虱虫口基数大且危害严重的问题,采用田间调查和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攀枝花盐边地区菜-烟互作区主要烟粉虱生物型为B型,评估了不同化学药剂叶面喷雾处理对烟田烟粉虱的防控效果以及对烟草花叶病毒病发生的影响,筛选出适用于攀枝花烟-菜互作种植模式下防控田间烟粉虱的药剂组合,其中以5%虱螨脲乳油400倍液与20%呋虫胺悬浮剂400倍液联合施用对烟粉虱的防控效果最佳,第二次药剂处理后10 d对烟粉虱的防效可达57.59%,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效达42.37%,且药剂处理对烟株打顶后7 d的株高、茎围和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有较为显著的促进效果。结果旨在为攀枝花烟草健康栽培提供材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化学防治 烟草花叶病毒病 虱螨脲 呋虫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生物农药对温室蔬菜烟粉虱的田间防效
16
作者 周成松 张以和 +6 位作者 潘卫萍 肖瑶 黄明亮 马海云 阿衣加玛丽·库都热提 毛亮 周军辉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78-82,共5页
为筛选出有效的生物药剂以防治温室蔬菜烟粉虱,并减缓其对化学药剂的抗药性,本研究选择了五种生物农药及常用农药5%啶虫脒乳油,对温室辣椒中的烟粉虱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药后第3天,0.3%印楝素乳油的防治效果最佳,达到60.86%... 为筛选出有效的生物药剂以防治温室蔬菜烟粉虱,并减缓其对化学药剂的抗药性,本研究选择了五种生物农药及常用农药5%啶虫脒乳油,对温室辣椒中的烟粉虱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药后第3天,0.3%印楝素乳油的防治效果最佳,达到60.86%,其次为0.1%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防治效果为55.19%;施药后第5天,0.3%印楝素乳油的防治效果下降至55.32%,而0.1%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的防治效果降至50.21%;施药后第7天,0.3%印楝素乳油的防治效果维持在约51%,而其他生物药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50%。在烟粉虱危害初期和虫口密度较低的情况下,建议将0.3%印楝素乳油作为防控烟粉虱的首选药剂,而0.1%藜芦根茎提取物可溶液剂可作为候选药剂进行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生物农药 温室蔬菜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辣椒烟粉虱隐种鉴定及其杀虫剂筛选
17
作者 谢飞军 俞冬红 +2 位作者 邵泱峰 柯和兴 姚海峰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5-19,共5页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因其严重危害和强抗药性已成为辣椒生产中的顽固害虫。为明确杭州临安区温室辣椒烟粉虱的隐种类型,并筛选有效的防控药剂,对该地区烟粉虱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选取了5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50%吡蚜酮...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因其严重危害和强抗药性已成为辣椒生产中的顽固害虫。为明确杭州临安区温室辣椒烟粉虱的隐种类型,并筛选有效的防控药剂,对该地区烟粉虱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选取了5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50%吡蚜酮、25%噻嗪酮、5%d-柠檬烯、17%氟吡呋喃酮和50 g·L^(-1)双丙环虫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杭州临安区烟粉虱种群属于MED隐种,与中国台湾省和日本高知县的MED隐种具有100%的序列相似性,且均属于MED Q1分支;与MEAM1隐种的遗传距离较大,序列相似度为90.2%~90.6%。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50 g·L^(-1)双丙环虫酯和17%氟吡呋喃酮的防效最佳,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达到80.43%和75%以上;而5%d-柠檬烯的防效较差,药后14 d仅为31.94%。研究结果为该地区烟粉虱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MED隐种 杀虫剂 辣椒 田间药效试验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地蔬菜烟粉虱种群动态监测及高效防治药剂筛选
18
作者 魏培玲 赵俊卿 +1 位作者 王然 李自玲 《蔬菜》 2025年第6期66-71,共6页
为掌握露地蔬菜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并筛选出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通过悬挂粘虫黄板对烟粉虱的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选用8种高效、低毒杀虫剂(复配制剂)开展田间防效试验。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烟粉虱在许昌地区露地蔬菜田间于6月14日开... 为掌握露地蔬菜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并筛选出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通过悬挂粘虫黄板对烟粉虱的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选用8种高效、低毒杀虫剂(复配制剂)开展田间防效试验。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烟粉虱在许昌地区露地蔬菜田间于6月14日开始出现,8月初种群数量开始增长,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为发生高峰期,至9月20日种群数量达到峰值(6 396头/张),11月上旬开始减少,11月中旬消失。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在烟粉虱虫口密度较低时,22.4%螺虫乙酯悬浮剂(SC)药后1 d和10 d的校正防效均最高,分别达到65.55%和58.73%,其次为75 g/L双丙环虫酯·阿维菌素可分散液剂(DC),药后1 d和10 d的校正防效分别达到57.52%和54.35%,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DC)在药后7 d和10 d的校正防效分别达到66.40%和55.31%,持效性较好。因此,建议在烟粉虱发生初期交替使用上述药剂,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当虫口密度较大时,施药后1 d,22.4%螺虫乙酯悬浮剂(SC)+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SL)、6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WG)和75 g/L双丙环虫酯·阿维菌素可分散液剂(DC)的校正防效均超过72%,速效性较好,建议在烟粉虱爆发期交替使用,以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地蔬菜 甘蓝 烟粉虱 发生规律 田间防治效果 高效、低毒药剂 复配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与甜玉米间套作对3种传毒害虫的微生态调控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青 伍春玲 +3 位作者 梁晓 刘迎 李钿钿 郝桂锋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为有效绿色防控海南辣椒主产区3种传毒害虫的为害,以甜玉米YT29和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及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参试材料,系统开展辣椒与甜玉米间套作对3种传毒害虫的微生态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ZDC-3/YT29和ZDC-4/YT29对桃蚜... 为有效绿色防控海南辣椒主产区3种传毒害虫的为害,以甜玉米YT29和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及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参试材料,系统开展辣椒与甜玉米间套作对3种传毒害虫的微生态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ZDC-3/YT29和ZDC-4/YT29对桃蚜、棕榈蓟马、烟粉虱的微生态调控效果最好,虫害指数均显著低于ZDC-2/YT29、ZDC-1/YT29、ZDC单作及DYJJ-4/YT29、DYJJ-3/YT29、DYJJ-2/YT29、DYJJ-1/YT29及DYJJ单作;ZDC-2/YT29对桃蚜、棕榈蓟马、烟粉虱也具有较好的微生态调控效果,虫害指数均显著低于ZDC-1/YT29、ZDC单作、DYJJ-4/YT29、DYJJ-3/YT29、DYJJ-2/YT29、DYJJ-1/YT29及DYJJ单作;ZDC-1/YT29、DYJJ-4/YT29、DYJJ-3/YT29对桃蚜、棕榈蓟马、烟粉虱的微生态调控效果与ZDC单作无显著差异,但虫害指数均显著低于DYJJ-2/YT29、DYJJ-1/YT2及DYJJ单作。三亚、东方、儋州效果验证结果显示,ZDC-3/YT29和ZDC-4/YT29对桃蚜、棕榈蓟马、烟粉虱的微生态调控效果稳定,而ZDC-2/YT29的调控效果在三地存在显著差异。ZDC-3/YT29和ZDC-4/YT29间套作模式可广泛用于海南辣椒主产区3种传毒害虫桃蚜、棕榈蓟马、烟粉虱为害的微生态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与甜玉米间套作 微生态调控 桃蚜 棕榈蓟马 烟粉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对烟粉虱的抗性品种筛选及抗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冰冰 叶艳英 +4 位作者 洪霖 尹玉玲 王国庆 金水凤 罗绍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4,共12页
为了探明芦笋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抗性机制,为芦笋抗性品种的选育及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收集的16份芦笋品种为材料,于苗期人工释放烟粉虱后测定各品种抗性相关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POD、SOD、可溶... 为了探明芦笋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抗性机制,为芦笋抗性品种的选育及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收集的16份芦笋品种为材料,于苗期人工释放烟粉虱后测定各品种抗性相关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POD、SO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单宁、类黄酮、总酚和表皮蜡质等的含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虫量比值法”和“表型观察法”对其抗虫性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抗性机制。结果表明,释放烟粉虱后不同时间,品种间烟粉虱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芦笋品种对烟粉虱诱集能力不同;各生化指标在烟粉虱为害下变异程度较大,变异系数变幅在24.46%~47.43%;16个芦笋品种中,‘浙丰1号’‘阿特拉斯’和‘紫色激情’的抗虫能力相对较强。12个生化指标降维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136%;相关分析表明:芦笋抗虫性与单宁、表皮蜡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OD活性、总酚、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性状无明显相关性。选育单宁、总酚、表皮蜡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POD活性高、丙二醛含量低的品种,可提高芦笋对烟粉虱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种质 烟粉虱 抗性鉴定 主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