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Cl胁迫下苞片对华北驼绒藜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薛建国 韩建国 +3 位作者 柳小妮 邓波 王显国 张铁军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60-65,共6页
对去苞片和带苞片的华北驼绒藜种子在不同的盐浓度下进行处理,带苞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去苞片的。在NaCl浓度为70,140,210,280和420 mmol/L时,带苞片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去苞片的(P<0.05),分别为90.00%,89.00%... 对去苞片和带苞片的华北驼绒藜种子在不同的盐浓度下进行处理,带苞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去苞片的。在NaCl浓度为70,140,210,280和420 mmol/L时,带苞片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去苞片的(P<0.05),分别为90.00%,89.00%,79.75%,69.25%,53.75%和78.50%,81.50%,74.00%,62.25%和39.25%。用蒸馏水和490 mmol/L的NaCl溶液对带苞片和去苞片的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处理12 h,带苞片种子吸水率均低于去苞片的,苞片延缓了种子的吸水率。490 mmol/L NaCl处理华北驼绒藜种子1,3和7 d后,苞片中Na+含量显著增加(P<0.05)。说明华北驼绒藜种子的苞片可以吸附一部分Na+,减少对胚的伤害。苞片对华北驼绒藜在荒漠盐渍环境中的定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NaCL胁迫 苞片 种子曲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和PEG对华北驼绒藜和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薛建国 韩建国 +3 位作者 王显国 邓波 张铁军 柳小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0-474,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NaCl和等渗PEG 6000处理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Losinsk.)Tsien et C.C.M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Mey.)Bunge)2种旱生植物种子。结果表明,盐胁迫和水分胁迫对其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种子萌发... 采用不同浓度NaCl和等渗PEG 6000处理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Losinsk.)Tsien et C.C.M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Mey.)Bunge)2种旱生植物种子。结果表明,盐胁迫和水分胁迫对其萌发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种子萌发率,推迟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延长种子萌发时间;在700 mmol/L NaCl处理时,华北驼绒藜和梭梭种子萌发率分别为0和49.33%,说明梭梭比华北驼绒藜种子具有更强的耐盐性。PEG6000(-3.2MPa)溶液处理后,2种旱生植物种子萌发恢复率高于等渗NaCl溶液处理;在NaCl(-3.2MPa)溶液中处理10 h后,华北驼绒藜和梭梭种子中Na+含量增加,K+含量减少,表明种子中Na+的大量累积,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PEG 华北驼绒藜 梭梭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与NaCl等渗胁迫对华北驼绒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的差异 被引量:9
3
作者 高嵩 王俊锋 敖云娜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20,共6页
设置不同等渗梯度(0MPa、-0.4MPa、-0.6MPa、-0.8MPa、-1.0MPa)模拟研究生理干旱(采用NaCl模拟)与土壤干旱(采用PEG模拟)对华北驼绒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0MPa)相比,轻度NaCl胁迫(-0.4MPa)对种子发芽率、发... 设置不同等渗梯度(0MPa、-0.4MPa、-0.6MPa、-0.8MPa、-1.0MPa)模拟研究生理干旱(采用NaCl模拟)与土壤干旱(采用PEG模拟)对华北驼绒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0MPa)相比,轻度NaCl胁迫(-0.4MPa)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无显著影响,中度胁迫(-0.6MPa)使三者均大幅增加,重度胁迫(-0.8~-1.0MPa)使种子平均发芽率、发芽指数显著降低但对幼苗活力指数无明显影响;轻度和中度PEG胁迫(-0.4~-0.6MPa)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幼苗活力指数,重度PEG胁迫(-1.0MPa)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对幼苗而言,NaCl胁迫对其无明显影响,但轻度、中度、重度PEG胁迫使根长度均显著增加。总而言之,两种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极为不同,轻度、中度生理干旱促进种子萌发,重度生理干旱抑制种子萌发,而土壤干旱胁迫对萌发无明显影响;两种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主要与二者能否促进根系生长有关,生理干旱不影响根系生长,土壤干旱促进根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种子萌发 幼苗 NaCL胁迫 PEG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牙百合褐斑病病原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润根 于鑫 +2 位作者 孙琴琴 黄翠翠 曾慧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7-1495,共9页
为明确龙牙百合褐斑病病原,采集龙牙百合褐斑病典型症状的叶片,进行病原物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结合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及其rDNA-ITS、gapdh、tef1、RPB2和Alt a1等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引起龙牙百合褐斑病的病原菌为枝状链格孢Alternar... 为明确龙牙百合褐斑病病原,采集龙牙百合褐斑病典型症状的叶片,进行病原物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结合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及其rDNA-ITS、gapdh、tef1、RPB2和Alt a1等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引起龙牙百合褐斑病的病原菌为枝状链格孢Alternaria arborescen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光照、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不同培养基等处理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病原菌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最适合菌丝生长的条件为温度25℃,pH值5.0,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牛肉浸膏,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菌落致死温度为50℃。在7种参试药剂中,木霉菌抑制作用最强,其半数效应浓度(EC_(50))和90%效应浓度(EC_(90))值最低,分别是8.758×10^(-5)和0.198 mg·L^(-1);噁唑菌酮代森锰锌的毒力最低,EC_(50)和EC_(90)值分别为13.713和816.937 mg·L^(-1)。本研究结果为龙牙百合褐斑病菌的精准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褐斑病 枝状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3种生态型华北驼绒藜蛋白质组成分析及功能特性研究
5
作者 苏杰 邱玮 +4 位作者 李国婧 刘亚玲 苑峰 白薇 王瑞刚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2-128,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内蒙古3种生态型华北驼绒藜蛋白质组成及功能特性,为华北驼绒藜的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提取驼绒藜叶片粗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对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粗蛋白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生态... 试验旨在研究内蒙古3种生态型华北驼绒藜蛋白质组成及功能特性,为华北驼绒藜的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提取驼绒藜叶片粗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对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粗蛋白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生态型驼绒藜叶片粗蛋白含量(16%~23%)较高,均含有氨基酸17种,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8种,半必需氨基酸2种。(2)3种生态型驼绒藜叶片粗蛋白的功能特性基本一致,粗蛋白疏水性为35~37μg/mg;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粗蛋白浓度增加而增强,当粗蛋白浓度为0.1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30%~37%;总巯基和游离巯基含量均较高,分别为37~44μmol/g和18~20μmol/g;在碱性环境下的溶解度明显高于酸性条件下,当pH=3时,溶解度均最小;乳化性为12~14 m2/g,乳化稳定性为42%~47%;具有很高的持水性(平均为5.25 g/g)和持油性(平均为4.66 g/g);粗蛋白起泡性为67%~69%,起泡稳定性为35%~38%。由此可见,内蒙古3种生态型华北驼绒藜蛋白质组成及功能特性相近,营养丰富,均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生态型 蛋白质组成 氨基酸种类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驼绒藜修复退化草地的案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乌亚汗 冯彩霞 +3 位作者 郑文胜 金净 包海龙 阿拉塔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2期59-62,共4页
草原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水土保持、发挥固碳潜力、保持生态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人为活动加剧导致的草地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凸显,各地区意识到该问题后也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草原生态修... 草原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水土保持、发挥固碳潜力、保持生态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人为活动加剧导致的草地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凸显,各地区意识到该问题后也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目前也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草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修复技术手段。在草原生态修复中应因地制宜,不同地区、草原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该文分析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的草原退化原因,并且提出了合理的修复方式。“锡林郭勒型”华北驼绒藜因具有抗旱、抗寒等特点,在该地区修复过程中具有显著成效,可在该地区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锡林郭勒型”华北驼绒藜 补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芦荟中锗的含量 被引量:13
7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关崇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06-1109,共4页
本文测定了鞍山地区的芦荟中有机锗和无机锗含量 ,以CTMAB为增溶剂 ,在酸性条件下使锗 苯芴酮络合物稳定地保持在水相中 ,直接测定吸光度。该体系的络合物在 5 3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线性范围为 0 1~ 0 7μg·mL-1;线性回归方程A... 本文测定了鞍山地区的芦荟中有机锗和无机锗含量 ,以CTMAB为增溶剂 ,在酸性条件下使锗 苯芴酮络合物稳定地保持在水相中 ,直接测定吸光度。该体系的络合物在 5 3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线性范围为 0 1~ 0 7μg·mL-1;线性回归方程A =0 0 817+0 86 77c53 0 (μg·mL-1) ;相关系数r =0 9797;检测限为 0 6 5 μg·mL-1。对芦荟样品测定总锗含量为 6 97 0~ 12 19 5ng·g-1之间 ,有机锗含量约占总锗的95 4 5 %~ 98 9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 有机锗 无机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立芦荟叶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景原 沈宗根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905-909,T001-T002,共7页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 ( Aloe arborescens Mill.)叶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叶原基在发育早期其形态是不对称的 ,内部为同形细胞组成 ,但很快分化成原表皮 ,原形成层束和基本分生组织。以后 ,原表皮发育成表皮 ,位于原...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 ( Aloe arborescens Mill.)叶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叶原基在发育早期其形态是不对称的 ,内部为同形细胞组成 ,但很快分化成原表皮 ,原形成层束和基本分生组织。以后 ,原表皮发育成表皮 ,位于原表皮下的 2~ 5层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发育成同化薄壁组织 ,而位于中央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则发育成储水薄壁组织 ,原形成层束发育成维管束。维管束由维管束鞘、木质部、韧皮部和大型薄壁细胞组成。大型薄壁细胞起源于原形成层束 ,位于韧皮部内 ,其发育迟于筛管、伴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立芦荟 发育 解剖 百合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立芦荟发育过程中叶表皮角质膜和蜡质的变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命炜 王红星 +3 位作者 李建军 李俊英 王太霞 李景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0-673,共4页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发育阶段的木立芦荟叶表面角质膜、蜡质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在木立芦荟叶发育的早期,叶表面只有一层薄的角质膜,没有蜡质。随着叶的发育,角质膜逐渐增厚,在角质膜表面逐渐形成瘤状蜡质突起。当叶发育成熟时,表...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发育阶段的木立芦荟叶表面角质膜、蜡质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在木立芦荟叶发育的早期,叶表面只有一层薄的角质膜,没有蜡质。随着叶的发育,角质膜逐渐增厚,在角质膜表面逐渐形成瘤状蜡质突起。当叶发育成熟时,表面覆盖有厚的角质膜,角质膜上分布有密集的瘤状蜡质。在叶表皮上分布有下陷的气孔,气孔上方的角质膜和蜡质呈筒状围绕在气孔四周。由于木立芦荟叶表气孔下陷,又覆盖着厚的角质膜和密集的蜡质,能有效地减少水分散失和增强叶片反射光辐射的能力,因此,芦荟能适应干旱、强光照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膜 蜡质 木立芦荟 发育过程 育成 发育阶段 光照 角质 皮角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树锦鸡儿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高福元 张吉立 +1 位作者 刘振平 郭芳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48,共3页
以盐碱草甸土常用灌木树锦鸡儿为试材,以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1年生幼苗,研究其在盐胁迫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的变化情况,以确定该树种在园林应用中不影响观赏价值的盐浓度。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盐胁迫能够促进叶片中叶绿素的形成,... 以盐碱草甸土常用灌木树锦鸡儿为试材,以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1年生幼苗,研究其在盐胁迫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的变化情况,以确定该树种在园林应用中不影响观赏价值的盐浓度。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盐胁迫能够促进叶片中叶绿素的形成,从而提高观赏价值,高浓度的盐胁迫降低叶绿素的形成;在春末夏初,低浓度的盐胁迫可以使根系活力略有升高,后期,高浓度的盐胁迫根系活力下降明显,低浓度的处理影响不明显。认为,6 g/kg以下的盐胁迫下树锦鸡儿受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 盐胁迫 叶绿素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抗旱生理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何玉惠 蒋志荣 王继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用盆栽控水的方法模拟土壤干旱条件,从水分生理和光合作用方面对两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抗旱生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水分生理指标普遍高于绵毛优若藜,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华北驼绒藜的光合作用要比绵毛优若藜强。初步认为华... 用盆栽控水的方法模拟土壤干旱条件,从水分生理和光合作用方面对两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抗旱生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水分生理指标普遍高于绵毛优若藜,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华北驼绒藜的光合作用要比绵毛优若藜强。初步认为华北驼绒藜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绵毛优若藜 抗旱性 光合作用 水分生理 盆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驼绒藜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卢立娜 李青丰 +1 位作者 贺晓 易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6-1181,共6页
对华北驼绒藜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具体调查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华北驼绒藜种群形成了一系列适应风媒传粉的花部特征: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细长而柔软,雄蕊4枚,无苞片;雌花小,无花冠,柱头指状,具有大量乳突细胞,便于捕捉花粉;居群内... 对华北驼绒藜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具体调查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华北驼绒藜种群形成了一系列适应风媒传粉的花部特征: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细长而柔软,雄蕊4枚,无苞片;雌花小,无花冠,柱头指状,具有大量乳突细胞,便于捕捉花粉;居群内同一植株雌、雄花花期不一致性较高,花期不遇;每枝条雄花开花持续时间频率最高为7d,而雌花开花持续时间频率最高为6d;雌、雄花序呈单峰连续集中开花式样;雌、雄花始花时间与花期长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雌花r=-0.569,P<0.01;雄花r=-0.665,P<0.01),开花数与花期长度则为显著正相关关系(r=0.083,P<0.01),(r=0.346,P<0.01).研究表明,华北驼绒藜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同株雌、雄花花期不遇的生殖策略,因而减少了同株授粉的比例,提高了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开花物候 居群水平 生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拐枣同化枝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生长季节、光照强度、高温和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邦锡 王辉 黄久常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4,共7页
沙拐枣同化枝的Pn随光照强度增加递增并具有高的LSP。夏季的Pn、Pt和LSP高于秋季,而LCP、R和饱和光照下的CO2CP低于秋季。表明沙拐枣是阳地生态型植物,9月的同化枝已开始衰老。在饱和光照下,Pn随处理温度上... 沙拐枣同化枝的Pn随光照强度增加递增并具有高的LSP。夏季的Pn、Pt和LSP高于秋季,而LCP、R和饱和光照下的CO2CP低于秋季。表明沙拐枣是阳地生态型植物,9月的同化枝已开始衰老。在饱和光照下,Pn随处理温度上升明显下降,相反R升高,但Pt在夏季和秋季均只有轻度变化。说明Pn下降是由R升高的致。在干旱影响下,同化枝的水势随干旱时间延长递降,Pn、R、Rp、Pt、LSP、LCP和Chl含量均呈现同样变化,饱和光照下的CO2CP则明显升高,在12天干旱后水势下降至-1.86MPa时,Pt仍能保持58.5%,将干旱和高温结合处理沙拐枣柏株,结果与干旱处理相似,但受等程度加重,Pt仍能保持对照的41.5%。这些结果表明,沙拐枣除形态结构适应外,生理功能对强光、高温和干旱的荒漠环境也有广泛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温度 干旱 沙拐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驼绒藜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六英 贺俊英 +2 位作者 易津 阿拉塔 于冰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在华北驼绒藜进行异株和同株授粉后 ,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异株授粉后 ,完整胚分化完成的时间较同株授粉快 ,前者需 2 2 d,后者需 2 6 d。胚胎的发育方式均属于藜型。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胚胎发育 黎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立芦荟中芦荟苷的HPLC分析及抗氧化性能测定 被引量:8
15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4 位作者 杨梅 郭华 唐蕊 刘晓媛 陈宝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1,45,共4页
建立了木立芦荟中芦荟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色谱柱 :YWGC18 柱(200mm×4.5mm ,5μm) ,流动相 :甲醇 -水(体积比55∶45) ;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225nm。结果表明 :在0.0288~0.2880μg范围内芦荟苷质量与峰面积... 建立了木立芦荟中芦荟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色谱柱 :YWGC18 柱(200mm×4.5mm ,5μm) ,流动相 :甲醇 -水(体积比55∶45) ;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225nm。结果表明 :在0.0288~0.2880μg范围内芦荟苷质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0.9998 ,回归方程为 :A=5.298×10 -7m +0.0058,回收率为102.0 % ,RSD为1.24%。并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木立芦荟的抗氧化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立芦荟 芦荟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立芦荟茎的发育解剖及其异常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景原 王太霞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6-100,共5页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AloearborescensMill.)茎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木立芦荟茎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AloearborescensMill.)茎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木立芦荟茎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束。初生结构由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初生维管束为外韧有限维管束,分散于薄壁组织内。次生加厚分生组织起源于正常的散生维管束中柱外侧的薄壁组织细胞。次生加厚分生组织切向分裂,向外侧产生的细胞分化成薄壁组织;向内产生的细胞,一部分细胞分化成为薄壁组织细胞,称为结合组织,另一部分细胞则分化成为次生周木维管束,分散于结合组织中。由表皮之内的一层薄壁组织细胞恢复细胞分裂能力,进行切向分裂,以后形成周皮。木立芦荟茎初生结构阶段的增粗主要是基本分生组织和薄壁组织细胞的分裂和体积增大的结果。在老茎中,茎的增粗主要是由次生加厚分生组织进行细胞分裂及其衍生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立芦荟茎 发育解剖 异常结构 百合科 结构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驼绒藜青贮贮藏过程中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陶莲 玉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127,共6页
本研究探讨了华北驼绒藜青贮过程中发酵品质动态变化及添加剂对其影响。试验处理设对照组、乳酸菌处理组、纤维素酶处理组和乳酸菌+纤维素酶混合处理组,分别在贮藏后的1,3,5,10,30和45 d后开封,测定其pH值、乳酸、乙酸、丁酸和氨态氮... 本研究探讨了华北驼绒藜青贮过程中发酵品质动态变化及添加剂对其影响。试验处理设对照组、乳酸菌处理组、纤维素酶处理组和乳酸菌+纤维素酶混合处理组,分别在贮藏后的1,3,5,10,30和45 d后开封,测定其pH值、乳酸、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发酵最初3-5 d内pH值迅速下降;发酵最初10 d内乳酸和乙酸含量迅速增加;而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氨态氮、丁酸含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制剂、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制剂+纤维素酶的3个处理组均可提高华北驼绒藜青贮料的乳酸含量,降低pH值、氨态氮、丁酸含量,改善华北驼绒藜青贮料的发酵品质;其中添加乳酸菌制剂+纤维素酶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青贮 添加剂 发酵品质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机理的藜蒿扦插机分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汲文峰 吴启明 +3 位作者 黄海东 高靖博 廖庆喜 黄廖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1-27 379,379,共8页
目前,藜蒿栽植主要依靠人工扦插。分苗装置是实现藜蒿机械化扦插的关键部件,为实现藜蒿苗杆的有序进给,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振动机理的藜蒿扦插机分苗装置。在分析振动式分苗装置振动机构—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分析基础上,利用Matlab优化了... 目前,藜蒿栽植主要依靠人工扦插。分苗装置是实现藜蒿机械化扦插的关键部件,为实现藜蒿苗杆的有序进给,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振动机理的藜蒿扦插机分苗装置。在分析振动式分苗装置振动机构—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分析基础上,利用Matlab优化了振动式分苗装置的结构参数,即当该曲柄摇杆机构的连杆、摇杆分别取499 mm、273 mm时,机构达到最好传力效果。利用Ansys对分苗装置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模态分析,为防止弹簧钢板变形,振动频率应小于98.66 Hz。而后,以曲柄长度、振动频率、轨道倾角为试验因素,开展了藜蒿分苗装置的试验研究。极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台倾角对分苗合格率影响较大,振动频率次之,偏心距影响最小,优化组合为:振动频率36 Hz、轨道倾角6°、曲柄长度14 mm,此优化组合参数下藜蒿苗杆分苗合格率可达86.3%。该研究工作实现了藜蒿苗杆的机械化分苗,为藜蒿扦插机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优化 有限元法 藜蒿 分苗装置 运动分析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驼绒藜替代不同比例粗饲料对苏尼特羊增重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晓光 吴江鸿 +3 位作者 刘亚红 邱晓 纳钦 孙海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9-192,共4页
试验将驼绒藜按不同精粗比配合成颗粒日粮饲喂苏尼特羊,对比分析驼绒藜日粮与苜蓿日粮、谷草日粮对羊增重的效果。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苜蓿、谷草铡短粉碎与50%、30%精料混合制成颗粒日粮对绵羊体增重效果最好,日增重可达127g/d;在荒... 试验将驼绒藜按不同精粗比配合成颗粒日粮饲喂苏尼特羊,对比分析驼绒藜日粮与苜蓿日粮、谷草日粮对羊增重的效果。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苜蓿、谷草铡短粉碎与50%、30%精料混合制成颗粒日粮对绵羊体增重效果最好,日增重可达127g/d;在荒漠草原区,苜蓿的高价格是限制其推广的主要原因;华北驼绒藜和谷草在30%精料水平下,与同精料水平条件下用苜蓿饲喂绵羊具有相同的增重效果,并可增加纯收入80元/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增重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对木立芦荟蒽醌类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红星 郭翠红 李景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487-4488,共2页
[目的]研究光质处理对木立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影响。[方法]运用植物化学法和HPLC技术研究红、蓝和黄光处理对木立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影响。[结果]3种光质处理均能导致总蒽醌、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含量增加,黄光更利于总蒽醌、芦荟素的积... [目的]研究光质处理对木立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影响。[方法]运用植物化学法和HPLC技术研究红、蓝和黄光处理对木立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影响。[结果]3种光质处理均能导致总蒽醌、芦荟素和芦荟大黄素含量增加,黄光更利于总蒽醌、芦荟素的积累,蓝光利于芦荟大黄素的积累。[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芦荟栽培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木立芦荟 蒽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