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及bFGF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王杰华 刘楠 +4 位作者 杜厚伟 翁金森 陈荣华 肖迎春 张逸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8-961,965,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每组18只,采...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和ADSC治疗组(ADSC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ADSC移植前用DAPI标记,ADSC组于造模成功1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30μL的经DAPI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内含1×106细胞,vehicle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术后4d、7d和14d分批处死实验动物,并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的新生血管及bFGF和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即可见大量的微血管生成,2周达高峰。ADSC组较MCAO组和vehicle组缺血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P<0.01);ADSC组术后4d、7d和14d脑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vehicle组明显增高。结论:ADSC移植促进脑缺血大鼠缺血区微血管的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FGF和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 脑梗塞 血管生成 bfgf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铃调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EGF、VEGF、bFGF和NO等血管内皮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静 栾静 +2 位作者 龙润 杨金国 冯庆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46-2549,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金铃调胃... 目的: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金铃调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一组60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二组60例接受金铃调胃汤治疗。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EGF、VEGF、b FGF和NO的浓度变化。结果: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患者的疗效具有明显差异,观察一组有效率为93. 33%,观察一组有效率为76.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患者血清内VEGF含量明显降低,患者血清内EGF含量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不同疗法的药物治疗后,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患者血清VEGF、b FGF和NO含量明显上升,患者血清EGF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观察一组患者相比,观察二组患者应用金铃调胃汤后血清内VEGF、b FGF和NO含量明显上升,患者血清内EGF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EGF、VEGF、b FGF和NO的浓度在金铃调胃汤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变化; EGF、VEGF、b FGF和NO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情况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金铃调胃汤 EGF VEGF bfgf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棱莪术组方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移植瘤裸鼠血清COX-2、VEGF和bFGF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莹 朱萱萱 王海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研究三棱莪术组方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移植瘤裸鼠的抗肿瘤效应及对血清COX-2、VEGF和b FGF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单细胞悬液接种方法建立裸鼠胃癌模型,三棱莪术组方灌胃给药(60 g/kg... 目的:研究三棱莪术组方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移植瘤裸鼠的抗肿瘤效应及对血清COX-2、VEGF和b FGF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单细胞悬液接种方法建立裸鼠胃癌模型,三棱莪术组方灌胃给药(60 g/kg、30 g/kg、15 g/kg),阳性对照药氟尿嘧啶组腹腔注射给药(10 mg/kg),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氟尿嘧啶组隔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其余各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裸鼠取瘤体,测量其体积并称重,取血,检测血清中COX-2、VEGF和b FGF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棱莪术组方高、中、低剂量组裸鼠的肿瘤重量比模型组明显减轻,肿瘤生长受到抑制,抑瘤率分别为63.60%、61.52%、42.5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抑瘤率与药物的浓度呈正相关。三棱莪术组方高、中、低剂量均可降低人胃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裸鼠血清COX-2含量(P<0.05,P<0.01),三棱莪术组方高、中剂量可降低胃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裸鼠血清VEGF和b FGF水平(P<0.05,P<0.01),并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三棱莪术组方具有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移植瘤生长的作用,三棱莪术组方可通过降低人胃癌细胞SGC-7901移植瘤裸鼠血清COX-2、VEGF和b FGF水平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裸鼠 COX-2 VEGF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bFGF、ANG-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秋雁 苏剑峰 +3 位作者 王权礼 邓冰湘 蔡光先 李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4期773-77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bFGF、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心肌内皮细胞数和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缺血心肌局部碱性成纤... 目的:探讨超微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bFGF、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心肌内皮细胞数和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缺血心肌局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紧张素1(ANG-1)表达的影响。结果:超微血府逐瘀汤组内皮细胞数、微血管密度及bFGF、ANG-1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与麝香保心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超微血府逐瘀汤能够促进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心肌局部bFGF、ANG-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超微颗粒 急性心肌缺血 血管新生 bfgf AN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对人肺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VEGF 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鑫 李克 +2 位作者 林娜 樊青霞 郑玉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人肺鳞癌SK-MES-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种植SK-MES-1细胞建立人肺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5ml.d-1)、低剂量Rg3组(0.5m...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人肺鳞癌SK-MES-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种植SK-MES-1细胞建立人肺鳞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5ml.d-1)、低剂量Rg3组(0.5mg·kg-1.d-1)、中剂量Rg3组(1mg·kg-1.d-1)和高剂量Rg3组(2mg·kg-1.d-1),每日灌胃1次,共28次。测量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的形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研究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bFGF的表达变化。结果:人参皂苷Rg3可显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各实验组抑瘤率分别达到41.47%、61.29%和80.14%,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明显受抑,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各实验组移植瘤体积与对照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Rg3能够抑制移植瘤VEGF、bFGF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参皂苷Rg3具有显著的抗肺鳞癌移植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bFGF表达有关。人参皂苷Rg3作为一种新的抗肺鳞癌药物,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人参皂苷RG3 移植瘤 VEGF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通过上调Ras/ERK信号通路诱导BMSCs表达Ⅰ型胶原 被引量:8
6
作者 买霞 陈莉 +2 位作者 扎拉嘎胡 陈小义 王英慧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诱导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成骨性分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获得BMSCs,纯化培养传代后用...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诱导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成骨性分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获得BMSCs,纯化培养传代后用不同浓度bFGF(5、10、20μg.L-1)在不同时间(d 0、3、5、7、14、21)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及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细胞内p-ERK蛋白表达。结果 BMSCs经bFGF作用后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均为成骨样细胞的形态特征;bFGF促进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同时细胞p-ERK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bFGF可活化Ras/ER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bfgf Ⅰ型胶原 ERK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裸鼠移植瘤COX-2、VEGF和bFGF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薇 戴奇刚 +2 位作者 邓鑫 荣孪君 王英桂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370,共7页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EGCG对移植瘤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调控。【方法】将肝癌细胞HepG2种...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EGCG对移植瘤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调控。【方法】将肝癌细胞HepG2种植至裸鼠背部皮下,10 d后开始用不同浓度EGCG治疗,38 d后处死。观测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并采用间接免疫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COX-2、VEGF和bFGF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生理盐水组切除的移植瘤平均体积和质量分别是(1174.6±793.5)mm3和(0.572±0.138)g,EGCG 50 mg/kg组分别为(649.3±100.8)mm3和(0.340±0.066)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CG 50 mg/kg组抑瘤率为40.56%。②生理盐水对照组和EGCG 50mg/kg组的MVD值分别为23.24±1.76和14.27±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EGCG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移植瘤中COX-2、VEGF和bFGF的表达。【结论】EGCG具有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同时能抑制肝癌移植瘤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的表达以及由此引起的VEGF和bFGF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细胞 裸鼠移植瘤 新生血管生成 COX-2 VEGF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PLA-Ns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纲 亓连军 +3 位作者 谭颖徽 卢来春 裘松波 何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073-2075,共3页
目的观察制备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聚乳酸纳米微球缓释系统(bFGF-PLA-Ns)对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成骨细胞并鉴定,将bFGF-PLA-Ns和第4代成骨细胞一起培养,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细胞AL... 目的观察制备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聚乳酸纳米微球缓释系统(bFGF-PLA-Ns)对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成骨细胞并鉴定,将bFGF-PLA-Ns和第4代成骨细胞一起培养,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细胞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并与单纯bFGF和空白组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bFGF-PLA-Ns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能显著促进兔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矿化,其效应高于单纯施加bFGF和空白组的效应。结论制备的bFGF-PLA-Ns比单纯的bFGF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有更为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在骨创伤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纳米微球 生物学效益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和bFGF对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黄镇 金国华 +3 位作者 张新化 田美玲 秦建兵 徐慧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可促进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形成较多的克隆球以及其分化出较多神经元的因素。取成鼠前脑室下区的组织进行原代培养 ,将之分为三组分别加入 EGF、b FGF以及 EGF+ b FGF,观察克隆球的形成状况。一周后收集三组原代细... 本研究旨在探索可促进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形成较多的克隆球以及其分化出较多神经元的因素。取成鼠前脑室下区的组织进行原代培养 ,将之分为三组分别加入 EGF、b FGF以及 EGF+ b FGF,观察克隆球的形成状况。一周后收集三组原代细胞克隆球 ,加入完全培养液 (仅含 10 %胎牛血清 )进行分化实验。分化 14 d后 ,分别用 MAP-2和 GFAP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 ,计算阳性细胞数量。无血清培养结果显示 ,b FGF组和 EGF+ b FGF组原代培养液中形成的原代克隆球数量和直径的差别不明显 ,但都明显地大于 EGF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b FGF组和 EGF+ b FGF组中的克隆球分化出 MAP-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多于 EGF组 ,而 EGF组则能产生较多的胶质细胞。提示 ,b F GF能促进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 ,所形成的细胞克隆球能分化为较多的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分化 表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 EGF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胶质细胞增殖调控因子bFGF/TGF-β1探讨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燕 吴耀松 +4 位作者 杨铁柱 白娟 寇美静 史占江 陈玉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88-3293,共6页
目的基于胶质细胞增殖调控因子bFGF/TGF-β1探讨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采用CUMS方法建立抑郁症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逍遥散和盐酸氟西汀干预,对小鼠体重、摄食量、行为学进行评估;采用Elisa、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 目的基于胶质细胞增殖调控因子bFGF/TGF-β1探讨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采用CUMS方法建立抑郁症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逍遥散和盐酸氟西汀干预,对小鼠体重、摄食量、行为学进行评估;采用Elisa、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小鼠前额皮质bFGF和TGF-β1蛋白表达情况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结果模型组小鼠体重、饮食情况、糖水摄入量较正常组小鼠出现显著降低(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经逍遥散和氟西汀治疗以后得到显著改善(P<0.05);另外Elisa、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均表明,抑郁症小鼠前额皮质bFGF蛋白含量表达显著降低(P<0.01),经逍遥散和氟西汀治疗后,抑郁症小鼠前额皮质bFGF蛋白表达情况可被扭转(P<0.05),而各组小鼠前额皮质TGF-β1蛋白表达情况与bFGF刚好相反。结论逍遥散可通过调控AST抑制剂TGF-β1和促活化剂bFGF而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逍遥散通过bFGF/TGF-β1调控前额皮质AST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逍遥散 前额皮质 bfgf TGF-Β1 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单抗联合放疗对小鼠B16移植瘤的协同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世彬 徐萌 +4 位作者 潘兰红 向军俭 邓宁 李丹 王盼盼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monoclonal antibody,bFGF-mAb)联合放疗对小鼠B16移植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制备并提纯小鼠bFGF-mAb,建立荷B16黑素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放疗组、bFGF-mA...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monoclonal antibody,bFGF-mAb)联合放疗对小鼠B16移植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制备并提纯小鼠bFGF-mAb,建立荷B16黑素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放疗组、bFGF-mAb组及联合治疗组。各组经相应治疗后,测量移植瘤体积;治疗20 d后处死小鼠,取移植瘤称瘤质量,计算抑瘤率。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率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bFGF-mAb治疗、放疗、联合治疗的抑瘤率分别为30.49%、12.17%和48.76%,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与放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放射增敏率为2.37。联合治疗组移植瘤细胞凋亡较放疗组、bFGF-mAb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多[(58.56±6.47)%vs(17.21±2.86)%,(28.45±5.47)%,(10.62±1.73)%;P<0.05或P<0.01],其bFGF、VEGF表达水平下降,MVD明显减少(P<0.05)。结论:bFGF-mAb联合放疗对B16移植瘤具有协同抑瘤效应,通过降低肿瘤组织bFGF和VEGF表达、抑制血管新生、促进瘤细胞凋亡提高放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成纤维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bfgf—mAb) 放射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表达对裸鼠白血病移植瘤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志华 刘鹏 +3 位作者 王丽红 王陶然 薛倩 郝长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821-823,共3页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PA)对裸鼠白血病细胞移植瘤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白血病细胞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VPA治疗组进行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肿瘤组织血管内皮...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PA)对裸鼠白血病细胞移植瘤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白血病细胞株Kasumi-1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裸鼠白血病细胞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VPA治疗组进行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CD34,计算微血管密度。RT-PCR、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含量水平。结果:对裸鼠白血病移植瘤研究发现,VPA治疗14 d后,裸鼠瘤组织CD34+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减少,微血管密度(MVD)为32.59±5.76较对照组12.23±4.11明显减少(P<0.01);VPA治疗组bFGF mRNA的表达0.321±0.046较对照组0.151±0.036明显降低(P<0.01),bFGF蛋白表达为0.493±0.026较对照组0.298±0.011明显下降。结论:VPA可以抑制裸鼠白血病细胞移植瘤的血管新生,其发生的机制与抑制血管新生相关因子bF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裸鼠移植瘤 白血病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单克隆抗体抑制小鼠Lewis肺癌转移及血管新生 被引量:7
13
作者 向军俭 李丹 +2 位作者 王宏 王盼盼 邓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1-405,共5页
背景与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高表达,并参与其发生、发展进程。本研究旨在探讨bFGF单克隆抗体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 背景与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高表达,并参与其发生、发展进程。本研究旨在探讨bFGF单克隆抗体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接种肿瘤细胞的方法,建立Lewis肺癌自发转移小鼠模型,随机分为PBS组、bFGF单克隆抗体MabF7治疗组,以及正常小鼠IgG阴性对照组,每组8只。自接种第9天开始给药,每3天1次,连续6次。同时观察Lewis肺癌小鼠健康状况,游标卡尺测量皮下移植瘤体积,给药6次后处死小鼠,称瘤质量,取肺组织计数各组小鼠肺表面转移瘤结节数,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的表达,以计算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MabF7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与PBS组相比生长缓慢,小鼠瘤质量为(2.6±1.0)g,较PBS组的(5.1±1.3)g显著降低(P<0.05);MabF7组小鼠肺表面转移瘤结节数为(3.0±2.1)个,显著低于PBS组的(12.3±2.4)个(P<0.05)。另外MabF7组可显著抑制肿瘤组织MVD表达水平。结论:bFGF单抗可明显抑制C57BL/6小鼠Lewis肺癌生长及转移,其作用与抑制肿瘤增殖及微血管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单克隆抗体 肿瘤转移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TGF-β1和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明明 于晓华 +4 位作者 吴耀义 马传雨 刘树坤 罗茜 赵竹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7-332,共6页
目的:观察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3只,随机... 目的:观察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3)、自然愈合组(B组,n=15)和跑台运动组(C组,n=15)。A组于建模前全部处死取材(6肢)。B组与C组用自制重物坠落打击装置造成双侧后肢腓肠肌中段闭合性急性钝挫伤,建立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60肢)。建模后B组不施加运动干预,自然愈合;C组每天进行定时定量跑台训练。B组和C组分别于伤后第3、6、9、12、21天随机选取3只(6肢)处死,在击打中心部位取材制成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使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计算TGF-β1和bFGF的平均光密度,观察其表达水平。结果:A组仅有微量TGF-β1和bFGF表达。B组伤后3天TGF-β1、bFGF平均光密度值开始增高,6天达到峰值,9天开始逐渐下降,两因子表达特点相似。B、C两组伤后各取材时间点两因子的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伤后各取材时间点TGF-β1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B组(P<0.01);伤后3、6、9、12天bFGF平均光密度值均升高(P<0.01或P<0.05),3天时达峰值,21天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早期施加运动干预促进TGF-β1和bFGF表达,提示骨骼肌愈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瘢痕过度增生而影响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急性钝挫伤 跑台运动 TGF—β1 bfgf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建华 黎昭洪 +2 位作者 杜韵璜 沈宏友 吕来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SD成年大鼠40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钳夹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在实验组损伤侧受损的神经周围放入浸有bFGF的明... 利用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SD成年大鼠40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钳夹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在实验组损伤侧受损的神经周围放入浸有bFGF的明胶海绵,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浸泡海绵置于受损神经处。以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为正常自身空白对照。术后隔日一次向损伤侧腓肠肌肌注bFGF,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3、4、5周分别对每只大鼠进行心脏灌注固定,切取脊髓腰4~6节段,恒冷箱冷冻切片,Nisl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元的形态,计算其数目,将损伤侧与正常侧比较,将bFGF治疗组与非治疗组作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3、4、5周治疗组的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均大于对照组,且统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bFGF对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所导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死亡有保护作用,也许可能成为运动神经元新的神经营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神经元 bfgf 神经再生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肌腱损伤动物模型修复过程中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罗程 刘冰冰 +6 位作者 欧阳丽斯 李可一 穆淑花 朱亚西 刘宗伟 詹玛琍 雷万龙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研究证实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病灶区病理学变化及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eghorn鸡屈趾肌腱损伤修复模型,借助体视学、生物力学以及免疫组化进行探察和评价,实验数据利用SPSS10.0软件统计... 【目的】研究证实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病灶区病理学变化及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eghorn鸡屈趾肌腱损伤修复模型,借助体视学、生物力学以及免疫组化进行探察和评价,实验数据利用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①肌腱粘连程度和抗张力强度分别随损伤修复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第6周组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组(P<0.001),而且各时间组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②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病灶区出现大量炎症细胞和肌腱细胞,除第6周组外,其它时间组肌腱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显示肌腱细胞数量的峰值出现于第2周(P<0.001),而巨噬细胞数量在各时间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免疫组化探测显示BFGF阳性细胞数量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第2周组显著高于其它时间组(P<0.001)。【结论】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肌腱粘连程度和抗张力强度的变化与损伤修复时间正相关,病灶区组织病理学变化、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高峰出现于第2周,提示BFGF和Ⅰ型胶原蛋白牵涉到损伤肌腱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损伤修复 bfgf Ⅰ型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任脉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bFGF蛋白及bFGFm 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卓欣 马晓明 +4 位作者 于海波 吴志强 皮敏 王玲 郑晓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8期1580-158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任脉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 lasticgrowth factor,bF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 目的:观察电针任脉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 lasticgrowth factor,bF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模型+电针任脉治疗组(R)。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脑内侧脑室下区、海马齿状回区bFGF蛋白及bFGFmRNA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bFGF蛋白及bFGFmRNA的阳性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造模后7天、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任脉组的阳性表达多于模型组,但于造模后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天及28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任脉经穴能够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bF-GF蛋白及bFGFmRNA表达,这可能是电针任脉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修复的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任脉 脑缺血再灌注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爆炸伤愈合过程中VEGF和bFGF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从纪 李慧增 +1 位作者 周树夏 杨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软组织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伤口渗液中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其对上述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过程的刺激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家兔颌面部爆炸伤动物... 目的:探讨颌面部软组织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伤口渗液中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其对上述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过程的刺激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家兔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以KTY-04型雷管为爆炸源,复制颌面部爆炸损伤,选用聚乙烯醇(PVA)海绵收集伤口渗液,双抗体夹心酶(ELISA)法检测其中VEGF和bFGF含量。结果:颌面部爆炸伤伤口渗液中VEGF含量在伤后第1周内稳步上升,于伤后第1 天起和正常血清组比较,差异明显,伤后第3天达到(2.9±2.7)ng/m l,差异非常显著(P< 0.01),伤后7 d达峰值。伤口渗液中bFGF的含量在伤后6 h即达到峰值,为(565±436)pg/m l,并在之后1~2 d 内迅速下降,于伤后3~5 d 基本达到正常血清水平,伤后7d 略有上升。结论:VEGF和bFGF参与颌面部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再生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有协同作用,bFGF刺激血管再生的启动,并诱导VEGF的合成,VEGF则调节和维持之后的血管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 颌面外伤 爆炸伤 bf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叶冬平 梁伟国 +2 位作者 戴丽冰 沈雁 陈鸿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bFGF对人退变髓核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观察退变髓核细胞基因表达量高于正常髓核细胞的生长刺激因子对退变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取第2代髓核细胞,随机将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分为5组。A组... 目的:探讨bFGF对人退变髓核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观察退变髓核细胞基因表达量高于正常髓核细胞的生长刺激因子对退变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取第2代髓核细胞,随机将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分为5组。A组:加入100μg/L bFGF;B组:加入200μg/L bFGF;C组:500μg/L bFGF;D组:1 000μg/LbFGF,E组:对照组,不加干扰因素。通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髓核细胞测定细胞II型胶原和糖胺多糖的mRNA表达;检测细胞外基质II型胶原和糖胺多糖表达水平。结果:bFGF刺激退变髓核细胞,II型胶原、糖胺多糖mRNA,细胞外液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含量在第7天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14 d、21 d II型胶原、糖胺多糖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细胞外液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含量在14 d、21 d两个时间点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结合文献调研,bFGF在椎间盘髓核细胞中存在着双重效应(促进或改善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bfgf 生长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BMP-2和bFGF基因的联合修饰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毅 陈槐卿 +1 位作者 成敏 唐艳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建立能够稳定表达BMP-2及bFGF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优化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方法:通过RT-PCR方法获取全长BMP-2及bFGF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鉴定正确后,经脂质体介导导入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 目的:建立能够稳定表达BMP-2及bFGF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优化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方法:通过RT-PCR方法获取全长BMP-2及bFGF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鉴定正确后,经脂质体介导导入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株。利用RT-PCR、Westernblot、ELIS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转染细胞外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全长BMP-2及bFGF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后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株。RT-PCR结果显示稳定转染细胞中具有大量目的基因mRNA转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目的蛋白表达阳性,Westernblot、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胞质中有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获得了可以稳定表达BMP-2及bFGF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有利于组织工程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BMP-2 bfgf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