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对三倍体OT百合2n花粉的诱导
1
作者 刘颖 靳宗洋 +3 位作者 黄艺璇 余鹏程 边光亚 贾桂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3,共9页
OT百合杂种系(Oriental×Trumpet hybrids)因其突出的优良性状成为百合育种的主要方向,但目前引进的品种多高度不育,限制了育种中的应用。以三倍体OT百合品种‘安娜公主’和‘苏丹新娘’为材料,观测并分析了减数分裂进程及异常性,... OT百合杂种系(Oriental×Trumpet hybrids)因其突出的优良性状成为百合育种的主要方向,但目前引进的品种多高度不育,限制了育种中的应用。以三倍体OT百合品种‘安娜公主’和‘苏丹新娘’为材料,观测并分析了减数分裂进程及异常性,在减数分裂前期I~中期I通过设置不同的高温与处理时间,以获得可育的2n花粉。‘安娜公主’和‘苏丹新娘’分别在花蕾长度处于3.2~3.5 cm和3.9~4.3 cm时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前期I~中期I;此外,‘安娜公主’减数分裂过程中异常的染色体行为(单价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和微核)及异常纺锤体和异常的胞质分裂行为是不育的主要原因。‘安娜公主’在44℃处理5 h下,2n花粉得率从对照组的0提高至24.32%;‘苏丹新娘’在42℃处理5 h下,2n花粉得率从对照组的3.68%提高至51.72%,高温诱导后两个品种的可育花粉直径分布均呈双峰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异源三倍体 2n花粉 高温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三倍体品种的2n雌配子形成途径再鉴定
2
作者 张源源 吴桂海 +3 位作者 龙青姨 黄肖 高新生 李维国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是世界上仅2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三倍体品种。前期研究认为,形成这2个三倍体品种的2n配子起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途径,而近期多项研究暗示该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为明确形成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和云研77-... 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是世界上仅2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三倍体品种。前期研究认为,形成这2个三倍体品种的2n配子起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途径,而近期多项研究暗示该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为明确形成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形成的遗传学途径,为利用橡胶树自然2n雌配子培育多倍体新品种提供参考,使用低重组频率SSR分子标记对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云研77-4及其亲本进行基因型分析,得出形成三倍体的2n配子的基因型,并采用亲本杂合性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了2n配子传递亲本的杂合性。从10对低重组频率位点中筛选出8对在亲本间基因型为“ab×cd”“ab×cc”或“ab×ac”的位点,8个位点的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形成三倍体的2n配子的基因型均为纯合型“aa”或“bb”,2n配子在8个位点的亲本杂合性均为0,表明形成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均来自母本GT1,且2n雌配子发生的遗传学途径为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SDR),非之前认为的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F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2n雌配子 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SDR) 三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VB-DMF疏水改性的Fe2N催化剂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研究
3
作者 殷富 瞿凡 +4 位作者 王飞 常强 魏宇学 张成华 孙松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3-671,共9页
Fe基催化剂是费托合成反应的常用催化剂,然而费托过程中的高水分压容易导致催化剂活性相氧化失活,因此及时将生成的水从催化剂表面移除,是防止活性相氧化、进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关键。本工作将疏水剂多孔聚二乙烯基苯与催化剂Fe_(2)... Fe基催化剂是费托合成反应的常用催化剂,然而费托过程中的高水分压容易导致催化剂活性相氧化失活,因此及时将生成的水从催化剂表面移除,是防止活性相氧化、进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关键。本工作将疏水剂多孔聚二乙烯基苯与催化剂Fe_(2)N物理混合,利用多孔聚二乙烯基苯的疏水性,加速了水的迁移过程。此策略有效平衡催化剂表面水分吸附与释放,减少水分对活性位点的占据,促进合成气高效转化。未添加多孔疏水剂的Fe_(2)N在费托反应中,CO转化率仅为34.8%,且反应后存在活性相被氧化的现象;而添加了多孔疏水剂的Fe_(2)N,其CO转化率高达80.2%,同时反应后并未观测到活性相被氧化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疏水性聚合物在优化催化剂微环境、提升反应效率及产物选择性方面具有优异效果,为合成气转化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Fe_(2)n 疏水性 多孔聚二乙烯基苯 活性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TiO_(2)-Fe_(2)O_(3)/C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洁 张佳 +1 位作者 陈连喜 吕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介孔结构。同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实,在空气条件下煅烧后,衍生物仍保留了N和C成分。此外,将制备的N掺杂树枝状双金属结构多孔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用于降解亚甲基蓝(MB)染料。结果表明:N掺杂TiO_(2)-Fe_(2)O_(3)/C比N掺杂非Fe参与的TiO_(2)/C和非N非Fe掺杂TiO_(2)/C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且N掺杂TiO_(2)-Fe_(2)O_(3)/C对MB染料的有效降解率达到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基-MOFs Fe基-MOFs TiO_(2)-Fe_(2)O_(3)/C n掺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硫共掺杂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Ni^(2+)和Co^(2+)的吸附 被引量:1
5
作者 余谟鑫 张振 +3 位作者 史文旭 孙宇航 王晓婷 柯清平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6,共11页
以芦荟皮为原料、(NH_(4))_(2)SO_(4)为氮源和硫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炭前驱体,再经高温热解制备了氮硫共掺杂生物炭(NSBC)。采用SEM、BET、XPS、Zeta电位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温度热解制备的NSBC对水溶液中Ni^(2+)、Co^(2+)的吸附... 以芦荟皮为原料、(NH_(4))_(2)SO_(4)为氮源和硫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炭前驱体,再经高温热解制备了氮硫共掺杂生物炭(NSBC)。采用SEM、BET、XPS、Zeta电位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温度热解制备的NSBC对水溶液中Ni^(2+)、Co^(2+)的吸附性能,探究了NSBC吸附Ni^(2+)、Co^(2+)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分析了温度和p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推测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NSBC表面为层片状堆积的多孔结构,热解温度800℃制备的NSBC_(800)具有分级多孔结构,微孔总体积0.07 cm^(3)/g,比表面积149 m^(2)/g,非微孔体积占比46%,其表面具有摩尔分数29.94%的O元素、4.79%的N元素和6.21%的S元素。NSBC_(800)对Ni^(2+)和Co^(2+)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45.70和223.71 mg/g。NSBC表面由O、N和S元素组成的化学官能团吸附Ni^(2+)和Co^(2+)反应生成盐或络合物,沉积在生物炭表面;Langmuir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的NSBC对Ni^(2+)和Co^(2+)的吸附表明,该过程由化学吸附控制,通过络合作用、共沉淀、离子交换和静电吸引等机制实现对Ni^(2+)和Co^(2+)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硫共掺杂 芦荟皮 生物质 废弃电池 ni^(2+) Co^(2+)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倒置A^(2)/O耦联MBR组合工艺处理农村低C/N废水的研究
6
作者 韩卫萍 盖磊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针对农村低C/N污水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率差的问题,以倒置A^(2)/O耦联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为探究对象,通过控制进水污染物浓度,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有机负荷(OLR)对倒置A^(2)/O耦联MBR组合工艺处理农村低C/N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OL... 针对农村低C/N污水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率差的问题,以倒置A^(2)/O耦联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为探究对象,通过控制进水污染物浓度,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有机负荷(OLR)对倒置A^(2)/O耦联MBR组合工艺处理农村低C/N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OLR由150 mg/L提高至450 mg/L时,总氮(TN)和溶解性磷酸盐(SOP)去除率分别由67.6%和86.6%提高至72.4%和94.3%,进一步提高OLR降低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和营养盐的去除。此外,OLR能影响新工艺内污泥特征,提高OLR促进了胞外聚合物(EPS)分泌,尤其在OLR为600 mg/L组别内,EPS含量提高至139.6 mg/g。进水OLR对缺氧池内EPS的影响要大于其对厌氧池内EPS的影响。OLR能影响新工艺内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相关关键酶的活性,当OLR为450 mg/L时,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相关关键活性酶最强。研究结果为农村低C/N污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C/n污水 倒置A^(2)/O MBR 胞外聚合物 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湿地野鸟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的分子特征
7
作者 陈珍 朱春华 +5 位作者 陈翠腾 刘斌琼 蔡国漳 万春和 黄瑜 施少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4,共8页
目的了解福建主要湿地野鸟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A的分子特征。方法对福建闽江口、九龙江、三都澳、兴化湾和泉州湾湿地野鸟粪便样品中分离的5株H9N2亚型AIV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5株分离株之间的HA基因... 目的了解福建主要湿地野鸟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A的分子特征。方法对福建闽江口、九龙江、三都澳、兴化湾和泉州湾湿地野鸟粪便样品中分离的5株H9N2亚型AIV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5株分离株之间的HA基因核苷酸同源率为89.8%~99.4%,均属于h9.4.2.5c进化分支;HA蛋白裂解位点基序均为PS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HA蛋白存在8个相同的潜在糖基化位点,其中第313位的糖基化位点位于HA蛋白裂解位点附近;位于HA受体结合位点第226位氨基酸均为亮氨酸,具有结合哺乳动物唾液酸α-2,6受体的特征。结论5株野鸟源H9N2亚型AIV均为低致病性AIV,具有感染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湿地 野鸟源 H9n2亚型 禽流感病毒 H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纳米ZrB_(2)颗粒与稀土Sc协同增强7N01铝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
8
作者 怯喜周 陈锐崐 +1 位作者 彭艳杰 赵玉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2,共5页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引入稀土Sc后,原位ZrB_(2)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同时,Sc的加入还可有效改善粗大的含铁析出相,细化基体晶粒;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Sc的协同引入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较7N01基体的性能大幅提高,当ZrB_(2)和Sc的引入量分别为3wt%和0.2wt%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匹配最优,分别为447 MPa、481 MPa和9.6%,相比7N01铝合金基体的性能分别提高16.1%、11.3%和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n01基复合材料 原位纳米ZrB_(2)颗粒 稀土Sc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和温度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热分解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凡超 湛奡 +3 位作者 田双双 李祎 肖淞 张晓星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共9页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是目前具有潜力的可替代SF_(6)的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之一。目前针对外加缓冲气体O_(2)及其含量变化对C_(4)F_(7)N/CO_(2)/O_(2)分解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MD)方法,...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是目前具有潜力的可替代SF_(6)的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之一。目前针对外加缓冲气体O_(2)及其含量变化对C_(4)F_(7)N/CO_(2)/O_(2)分解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MD)方法,通过构建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反应体系模型,开展了不同O_(2)含量和温度下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的热分解过程模拟,分析了其主要反应路径、产物组成及生成速率等。结果表明: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热分解主要生成CF_(3)、CF_(2)、CF、F、CN和C_(2)F_(5)等粒子,其中CF_(2)和CN的生成量最高,其次是CF_(3)和F。尽管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加入O_(2)会使C_(4)F_(7)N的初始分解时间缩短,但是可以有效减少C_(4)F_(7)N的分解量和大部分粒子的生成量,尤其在O_(2)体积分数为6%时C_(4)F_(7)N分解量最少。当O_(2)体积分数为0%~4%时,反应体系中主要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而当O_(2)体积分数大于8%时,反应速率增大。当模拟温度高于2600 K时,C_(4)F_(7)N的初始分解时间显著缩短,分解粒子的生成速率加快。研究结论为C_(4)F_(7)N/CO_(2)/O_(2)的应用配比优化及其设备运维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 反应分子动力学 热分解机理 混合气体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F_(7)N/CO_(2)及其分解气体与环氧树脂的相容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竣然 颜湘莲 +4 位作者 高克利 刘伟 秦明辉 韩冬 张国强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0-899,共10页
全氟异丁腈(C_(4)F_(7)N)混合气体绝缘电气设备正处于研发与小规模应用阶段,设备气固材料的相容性是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该文以氦气(He)为对照组,以气体绝缘电气设备常用的固体绝缘材料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70℃和100℃条... 全氟异丁腈(C_(4)F_(7)N)混合气体绝缘电气设备正处于研发与小规模应用阶段,设备气固材料的相容性是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该文以氦气(He)为对照组,以气体绝缘电气设备常用的固体绝缘材料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70℃和100℃条件下为期28天的相容性热加速试验。从气体组分、固体表面形貌、表面化学性质、玻璃化转变温度等方面评价了C_(4)F_(7)N/CO_(2)混合气体及其分解气体两种气氛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材料的相容特性。结合α-Al_(2)O_(3)掺杂微粒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区理论,分析了环氧树脂试样电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气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C_(4)F_(7)N/CO_(2)及其分解气体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气固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 CO_(2) 分解气体 双酚A型环氧树脂 气固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雌配子发育和2n雌配子诱导
11
作者 孙榕泽 朱绍才 +3 位作者 崔雅琦 赵家庚 王宇暄 于晓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共7页
为探究芍药2n雌配子人工诱导体系以获得四倍体后代,以芍药二倍体品种‘朱砂判’(Paeonia lactiflora‘Zhushapan’)为研究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法探索芍药大孢子及胚囊发生过程,建立芍药花蕾形态与大孢子及胚囊发生过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为探究芍药2n雌配子人工诱导体系以获得四倍体后代,以芍药二倍体品种‘朱砂判’(Paeonia lactiflora‘Zhushapan’)为研究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法探索芍药大孢子及胚囊发生过程,建立芍药花蕾形态与大孢子及胚囊发生过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秋水仙素质量浓度和注射次数对芍药2n雌配子诱导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芍药雌配子发育类型为蓼型,倒生胚珠,双珠被。芍药花蕾直径在26 mm≤d<29 mm范围,胚珠发育至二核胚囊主导期,质量浓度为3 g/L的秋水仙素注射花蕾3次,获得2个四倍体后代,2n雌配子诱导率最高,为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大孢子发生 胚囊发生 秋水仙素 2n雌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u)/n(Zn)对Cu/ZnO/Al_(2)O_(3)催化剂CO_(2)加氢制甲醇催化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刘大李 王聪 +2 位作者 刘新伟 杨磊 于一夫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CO_(2)加氢制甲醇(CH_(3)OH)不仅减少了CO_(2)排放,而且缓解了能源短缺,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之一。Cu/ZnO/Al_(2)O_(3)(CZA)催化剂因其成本低、催化活性高而广泛应用于CH_(3)OH合成,其组分结构和表面特性对催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CO_(2)加氢制甲醇(CH_(3)OH)不仅减少了CO_(2)排放,而且缓解了能源短缺,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之一。Cu/ZnO/Al_(2)O_(3)(CZA)催化剂因其成本低、催化活性高而广泛应用于CH_(3)OH合成,其组分结构和表面特性对催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n(Cu)/n(Zn)对CZA催化剂物化特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共沉淀-焙烧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Cu)/n(Zn)的CZA催化剂,采用XRD、SEM、HRTEM、XPS、ICP-MS、H_(2)-TPR和CO_(2)-TPD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催化CO_(2)加氢制CH_(3)OH反应。结果表明,n(Cu)/n(Zn)会影响催化剂的Cu颗粒粒径、比表面积、表面Cu^(+)与Cu^(0)数量之比(N(Cu^(+))/N(Cu^(0)))、还原性能和表面碱度等理化性质。CZA-R-2(n(Cu)/n(Zn)为2)的Cu颗粒粒径为5.32 nm,比表面积达到53.5 m^(2)/g,表面N(Cu^(+))/N(Cu^(0))为0.900。在220℃、2 MPa和气体空速为7500 mL/(h·g)条件下,CZA-R-2具有最佳的CO_(2)转化率(15.5%)和CH_(3)OH选择性(67.0%),且此时CH_(3)OH产率达到10.4%。此外,CZA-R-2在此条件下平稳运行超200 h,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O/Al_(2)O_(3)催化剂 CO_(2)加氢 甲醇 n(Cu)/n(Z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N-Osrteoc和VEGFR2检测对老年肺癌患者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
13
作者 冯思源 龙雷 +3 位作者 邢拓 于立普 宋其韬 张瑞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N端骨钙素(N-Osrteo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检测对老年肺癌患者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天津医院首次确诊的100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N端骨钙素(N-Osrteo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检测对老年肺癌患者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天津医院首次确诊的100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肺癌骨转移组(42例)和肺癌无骨转移组(5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N-Osrteoc和VEGFR2水平,采用SPECT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血清N-Osrteoc、VEGFR2、全身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查方法诊断肺癌骨转移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结果肺癌骨转移组患者血清N-Osrteoc、VEGFR2水平显著高于肺癌无骨转移组(P<0.05)。血清N-Osrteoc、VEGFR2水平、全身骨显像单独及联合诊断肺癌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0.846、0.907、0.956;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肺癌骨转移结果假阳性例数分别为14例、19例、8例、1例,假阴性例数分别为7例、7例、2例、3例,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79、0.487、0.799、0.917(P<0.05)。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N-Osrteoc、VEGFR2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特异度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N-Osrteoc、VEGFR2检测对老年肺癌患者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肺癌 骨转移 全身骨显像 n端骨钙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开沟施肥条件下果园土壤N 2O排放研究现状与展望
14
作者 曾锦 袁全春 +3 位作者 韩金龙 李澧 徐锐 吕晓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1-226,268,共7页
区域尺度上果园土壤是重要的氧化亚氮(N 2O)来源。相比于农田生态系统,机械化开沟施肥条件下果园土壤N 2O排放特征、驱动因素及产生途径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对现阶段果园开沟施肥技术与装备进行归纳总结,进而从果园土壤N 2O排放特征、... 区域尺度上果园土壤是重要的氧化亚氮(N 2O)来源。相比于农田生态系统,机械化开沟施肥条件下果园土壤N 2O排放特征、驱动因素及产生途径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对现阶段果园开沟施肥技术与装备进行归纳总结,进而从果园土壤N 2O排放特征、果园土壤N 2O排放的关键驱动因素、果园土壤N 2O排放的作用机制3个方面探讨机械化开沟施肥对果园土壤N 2O排放的影响。分析我国果园开沟施肥机械的发展瓶颈以及机械化开沟施肥在果园土壤N 2O排放研究中面临的问题,认为机械化开沟施肥的研究大多相对独立地停留在机械设计、工作效率和施肥效果等方面,缺乏对机械化开沟施肥条件下果园土壤N 2O排放变化的系统性研究,尤其在该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对土壤N 2O排放的驱动机制亦尚不明确。提出针对机械化开沟施肥与果园土壤N 2O排放协同研究的建议,重点从研发智能高效的果园开沟施肥机械、建立果园土壤N 2O排放的长期监测体系、探究机械化开沟施肥调控果园土壤N 2O排放的作用机制等方面深入协同,为我国开展果园土壤N 2O排放量估算和减排增汇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土壤 开沟施肥技术 开沟施肥装备 n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安徽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和抗原性分析
15
作者 李玉冬 周迎春 +13 位作者 段倩倩 曹婕 董金泽 陈洪壮 束思成 佟琪 赵传阔 王维 刘畅 王军 陈静 蒲娟 何长生 朱良强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共11页
为了解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安徽省的遗传进化特征和抗原性变化,本试验于2024年在安徽省城乡农贸活禽市场、家禽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厂采集家禽咽拭子并进行AIV分离鉴定。挑选4株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 为了解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安徽省的遗传进化特征和抗原性变化,本试验于2024年在安徽省城乡农贸活禽市场、家禽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厂采集家禽咽拭子并进行AIV分离鉴定。挑选4株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结合安徽省所有H9N2亚型AIV公开序列数据,进行8个基因片段(PB2、PB1、PA、HA、NP、NA、M、NS)的同源性分析、遗传进化分析、关键氨基酸和糖基化位点分析以及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共采集了1033份拭子样本,鉴定出334株H9N2亚型AIV,分离率为32.33%。4株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的PB1、PA、HA基因序列一致度差异较大(88.65%~98.05%),而PB2、NP、NA、M、NS基因序列一致度较为接近(92.19%~99.08%)。H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鸡源和1株鸭源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属于B谱系的B4.7.2分支,1株鹅源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属于B谱系的B4.7.3分支;PB2、PB1、PA、NP、NA、M、NS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与近年来的人源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遗传距离接近,2024年2月鸡源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的PA基因与野鸟源H9N2亚型AIV的亲缘关系较近。关键氨基酸分析显示,与参考株序列相比,4株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HA蛋白的130-loop、150-loop和190-helix存在明显氨基酸多态性;鹅源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HA蛋白在第289~291位可能出现了N-糖基化修饰的缺失,值得关注。抗原性评估显示,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均属于当前优势流行的抗原群,鹅源H9N2亚型AIV分离毒株表现出明显的抗原漂移。结果表明,2024年安徽H9N2亚型AIV在不同宿主中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A蛋白的受体结构域存在变异和抗原性漂移,有向家禽和人类传播扩散的风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 遗传进化 抗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材料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电晕放电分解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浩 颜湘莲 +3 位作者 韩冬 姚尧 马德英 刘晓波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8,共7页
全氟异丁腈(C_(4)F_(7)N)的环保和绝缘性能优良,是替代SF_(6)气体的主流环保气体。本文首先利用针-板电极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开展了一系列工频交流电晕放电实验,然后基于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了不同电极材料(不锈钢、铝和黄铜... 全氟异丁腈(C_(4)F_(7)N)的环保和绝缘性能优良,是替代SF_(6)气体的主流环保气体。本文首先利用针-板电极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开展了一系列工频交流电晕放电实验,然后基于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了不同电极材料(不锈钢、铝和黄铜)和施加电压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_(4)F_(7)N/CO_(2)混合气体特征分解气体的含量随施加电压的升高而增大,且受金属材料化学活性的影响明显,其中铝电极下的分解产物总量最高。特征分解气体含量比值c[C_(2)F_(6)]/c[CF_(4)]和v[C_(2)F_(4)]/v[C_(3)F_(6)]对电极材料和电晕放电程度具有较好的识别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电晕放电 分解特性 电极材料 特征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多区域多参数乳腺MRI影像组学对N2-3期腋窝淋巴结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林佳璐 陈佳雪 +3 位作者 娄鉴娟 邹启桂 王思奇 蒋燕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5,共11页
目的:基于瘤内及瘤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构建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N2-3期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的列线图并验证模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规范治疗前乳... 目的:基于瘤内及瘤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构建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N2-3期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的列线图并验证模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规范治疗前乳腺MRI检查的320例(训练集224例,验证集9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资料。根据病理报告中腋窝转移淋巴结数量将患者分为N0-1期组(转移<4枚)和N2-3期组(转移≥4枚)。从5个MRI序列的瘤内、瘤周及瘤内+瘤周3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中分别提取并筛选与ALN分期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器构建3个影像组学模型(瘤内模型、瘤周模型及瘤内+瘤周模型),计算各自的影像组学评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独立预测因子,构建临床模型。整合最优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中的特征构建联合模型,并可视化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并比较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在单纯影像组学模型中瘤内+瘤周模型的表现最优,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11和0.858。整合了瘤内+瘤周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瘤周水肿和病灶强化形态)的列线图在所有模型中具有最佳的N2-3期ALN预测效能,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23和0.892。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一致性良好。DCA显示列线图临床效用较高。结论:联合多区域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对浸润癌乳腺癌N2-3期腋窝淋巴结的个性化预测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n2-3期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57基因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与验证
18
作者 史玉婷 韩心雨 +5 位作者 钟沐卉 林耀忠 柳腾飞 李焰 尹会方 贾伟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5-1833,共9页
旨在构建当前流行毒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毒株A/Chicken/Guangdong/M/2021(H9N2)(简称为M)分离自广东某养鸡场病料。鉴定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通过RT-PCR以及无缝克隆技术完成质粒构... 旨在构建当前流行毒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毒株A/Chicken/Guangdong/M/2021(H9N2)(简称为M)分离自广东某养鸡场病料。鉴定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通过RT-PCR以及无缝克隆技术完成质粒构建,共转染293T细胞成功拯救毒株命名为rM。测定病毒的稳定性和生长曲线;进行动物试验,从传播效率、致病性角度验证克隆毒株与原毒的一致性。结果显示:M毒株为G57基因型,为近年的流行毒株。M毒株与rM毒株在酸稳定性、热稳定性、致病性以及传播性等方面保持一致的生物学特性。综上,成功建立了G57基因型H9N2亚型AIV的反向遗传系统,且从体内和体外试验两个方面全面验证M与rM的生物学特性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遗传 H9n2 禽流感病毒 G57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oS_(2)/N-CNTs催化反应界面的构筑及强化过氧化锂氧化还原动力学机理研究
19
作者 岳岩 李瑜 +4 位作者 周娴娴 刘晓晓 刘帅强 原沁波 刘世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4-705,共12页
【目的】由于锂氧电池放电产物Li_(2)O_(2)的低电子电导率导致高的充电过电势和滞后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开发高活性的正极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水热法结合氨气退火法制备了氮掺杂二硫化钼超薄纳米片包覆氮掺杂碳纳米管的复... 【目的】由于锂氧电池放电产物Li_(2)O_(2)的低电子电导率导致高的充电过电势和滞后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开发高活性的正极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水热法结合氨气退火法制备了氮掺杂二硫化钼超薄纳米片包覆氮掺杂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N-MoS_(2)/N-CNTs)。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化学测试等表征了材料形貌、表面元素状态和在锂氧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该电极获得了高的初始充/放电容量(7909/10015 mAh·g^(-1))和较低的充电过电势,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在较大O_(2)传质面积下,锂氧电池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基于电化学反应工程,提出了锂氧电池可能的初始放电反应界面为电极/Li_(2)O_(2)界面,充电反应界面为电极/电解质/Li_(2)O_(2)界面。通过三个过电位理论阐述了N-MoS_(2)/N-CNTs正极锂氧电池的容量与倍率性能提升机制,即电化学反应过电位(ηR)的降低为浓差过电位(ηC)的提升提供了更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oS_(2)/n-CnTs Li_(2)O_(2) 锂氧电池 过电势 反应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n算法的浆果园内果蝇识别研究
20
作者 王威 杨健晟 +3 位作者 张梅 陈哲 张群英 刘聂天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为了提高浆果园内果蝇的识别效率,以有效指导果蝇防治,本研究以YOLOv8n模型为基准框架,通过结构改进构建了轻量级的果蝇识别算法。具体而言,使用GhostNetV2 bottleneck替代YOLOv8n主干部分所有C2f模块的残差块,构建了全新的C2fGhostV2模... 为了提高浆果园内果蝇的识别效率,以有效指导果蝇防治,本研究以YOLOv8n模型为基准框架,通过结构改进构建了轻量级的果蝇识别算法。具体而言,使用GhostNetV2 bottleneck替代YOLOv8n主干部分所有C2f模块的残差块,构建了全新的C2fGhostV2模块,以降低计算代价并提升识别性能;通过添加卷积层和增加跳跃连接对BiFPN重构,设计了更高效的L-BiFPN结构,替代YOLOv8n颈部的FPN+PAN结构,以提高特征融合效率和表达能力;采用MBConv替代YOLOv8n颈部所有C2f模块的残差块,构建了全新的C2fMBC模块,以提高计算效率并增强对特征的复用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改进YOLOv8n算法的参数、权重和浮点运算次数(FLOPs)比原始YOLOv8n降低48.50%、43.98%和32.10%,精准率、召回率以及平均精确率均值(mAP)分别为97.40%、96.60%和98.32%,明显优于原算法。总体来说,本研究的改进YOLOv8n在显著降低算法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识别精度,具有轻量化和易部署的特性,可以满足浆果园内移动端果蝇识别任务的需求,从而为果农精准防治果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识别 YOLOv8n GhostnetV2 BiFPn C2fM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