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槭一步成苗及生根机制
1
作者 颜坤元 李淑顺 +3 位作者 马秋月 杜一鸣 李倩中 朱璐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2-1428,共7页
三角槭叶色美丽,用途广泛,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为快速获得大量优质种苗,实现工厂化育苗,本研究以三角槭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对外植体材料的最佳采集时间、消毒方式、茎段腋芽诱导和生根诱导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建立了三角槭一步成苗... 三角槭叶色美丽,用途广泛,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为快速获得大量优质种苗,实现工厂化育苗,本研究以三角槭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对外植体材料的最佳采集时间、消毒方式、茎段腋芽诱导和生根诱导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建立了三角槭一步成苗体系。为进一步探究三角槭幼苗的生根机制,对不定芽的根原基进行了细胞学分析和生根发育时期关键基因相对表达量鉴定。结果表明,6月采集的外植体使用75%乙醇消毒20 s和0.1%氯化汞消毒15 min的组合灭菌方式效果最佳。茎段腋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培养基+0.5 mg/L吲哚丁酸(IBA),诱导率达82.3%。不定芽生根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 MS+0.6 mg/L IBA,生根率达88.7%,平均根数达4.9条。三角槭不定根原基的发生与IBA密切相关,在0.6 mg/L IBA的作用下,根原基发生明显,生根发育关键基因AbPIN1、AbPIN2和AbPIN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本研究为三角槭新品种规模化繁育提供了技术参考,为探究三角槭生根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槭 组培 快繁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MIQ.)叶面积测定及与栽培密度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9
2
作者 蒲云海 黄运平 李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02-308,共7页
通过人为控制种群密度的栽培实验 ,用叶特征度量估测单叶叶面积 ( AL)、用茎特征度量估测整株叶面积 ( AS) ,分析不同栽培密度对叶面积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叶长×叶宽 ( L× W)与单叶叶面积相关性最大 ;茎长×茎上... 通过人为控制种群密度的栽培实验 ,用叶特征度量估测单叶叶面积 ( AL)、用茎特征度量估测整株叶面积 ( AS) ,分析不同栽培密度对叶面积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叶长×叶宽 ( L× W)与单叶叶面积相关性最大 ;茎长×茎上叶片数 ( LS× NL)测定整株叶面积较为适宜。 ( 2 )随着栽培密度增大 ,叶片相对变长变窄 ,比叶面积则增加 ,平均整株叶面积相应减小。( 3)不同的栽培密度对叶片形状有明显影响 ,反映在不同密度处理条件下叶片的几何拟合图形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眼子菜 栽培密度 叶面积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藤网络药理学多靶点效应价值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雯昕 张春霞 +1 位作者 韩凌飞 柳文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1,共6页
中药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所含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用。网络药理学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能够分析中药活性成分群与疾病... 中药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所含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类,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对多种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效用。网络药理学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能够分析中药活性成分群与疾病标志物之间的复杂作用机制,阐明药物、靶点、疾病三者的关系。本文总结了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钩藤干预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炎症等疾病的研究进展,为中药钩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网络药理学 生物碱 分子机制 神经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母干腐病生防菌及有效杀菌剂筛选
4
作者 严紫焰 胡光锦 +3 位作者 赵可欣 黄垲焯 杨佳骏 赵伟春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3-542,共10页
干腐病是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由镰刀属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本研究旨在从浙江省道地药材浙贝母植株中鉴定筛选潜在生防菌和化学药剂,为干腐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策略。通过核糖体... 干腐病是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由镰刀属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本研究旨在从浙江省道地药材浙贝母植株中鉴定筛选潜在生防菌和化学药剂,为干腐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策略。通过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等6个DNA序列的PCR扩增与测序,结合GenBank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精确鉴定了3株潜在生防真菌: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琼脂稀释法评估三者与实验室现有潜在生防细菌水生拉恩氏菌(Chryseobacterium aquatic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对尖孢镰刀菌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接种5 d后,6种生防菌对尖孢镰刀菌平均抑菌率五点对峙试验分别为76.48%、50.17%、58.28%、48.88%、66.26%和23.86%;两点对峙试验分别为47.92%、50.72%、34.22%、21.07%、17.18%和13.16%。琼脂稀释法揭示,当无菌发酵滤液体积分数在1%~20%时,6种生防菌的抑制效果随浓度增加而提高,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2.91%、21.49%、23.61%、46.06%、3.93%和2.67%。化学药剂筛选结果显示,百菌清、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抑制孢子萌发的EC_(50)值分别为1.14、4.92、0.15和0.25μg/mL,抑制菌丝生长的EC_(50)值分别为3.60、11.07、4.02和0.13μg/mL。研究结果表明,6种生防菌均可显著抑制尖孢镰刀菌,其中钩状木霉、产红青霉、白囊耙齿菌和水生拉恩氏菌展现出高效生防潜力,化学杀菌剂中咯菌腈抑菌活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干腐病 尖孢镰刀菌 拮抗菌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人工种植的辽东楤木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理特性差异
5
作者 连强雷 穆立蔷 +4 位作者 臧丹丹 赵恒田 段亚东 张秋爽 王宁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基于辽东楤木野生资源少、原生境破坏严重、人工种植易死亡及成林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对东北林区人工种植地与野生分布的辽东楤木展开调查研究,探讨不同栽培方式下辽东楤木生理特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差异,为人工种植条件下辽东楤木... 基于辽东楤木野生资源少、原生境破坏严重、人工种植易死亡及成林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对东北林区人工种植地与野生分布的辽东楤木展开调查研究,探讨不同栽培方式下辽东楤木生理特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差异,为人工种植条件下辽东楤木的丰产增收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辽东楤木喜温润湿,在pH 5.13~5.24偏酸性的土壤环境下生长最为适宜;其存活率与抽条率关系密切,土壤电导率高低与盐度大小也影响辽东楤木的生长状况,高盐度与高电导率均降低其根系活力;人工种植地内,其叶片的丙二醛含量高于野生分布区,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土壤表层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全碳含量均低于野生分布区。人工种植辽东楤木应适当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料,从而提高其存活率和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楤木 栽培方式 生长状况 生理特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药品抽检的橘红丸中浙贝母掺伪投料研究
6
作者 薛平 张晓璐 +4 位作者 张佳莉 黄强燕 顾峥嵘 刘旻虹 朱嘉亮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0-1417,共8页
目的建立橘红丸中3种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湖贝甲素)的测定方法,探究该制剂中浙贝母投料的情况,初步建立浙贝母中湖北贝母掺伪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HPLC-MS/MS),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S... 目的建立橘红丸中3种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湖贝甲素)的测定方法,探究该制剂中浙贝母投料的情况,初步建立浙贝母中湖北贝母掺伪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HPLC-MS/MS),色谱柱为Agilent Poroshell 120 SB C_(18)(2.1 mm×100 mm,2.7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1:1)和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5℃,进样量2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采集模式,以多反应检测模式测定170批次橘红丸样品中3种成分的含量。自制模拟不同掺伪比例的湖北贝母阳性样品,拟定简便高效的掺伪检测方法。结果3种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关系良好(r≥0.9975),平均回收率92.0%~106.2%,方法学结果良好。61批次样品疑似存在以湖北贝母替代或混入浙贝母投料问题,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含量的比值<1.15。61批次样品包含27批次大蜜丸样品,湖贝甲素含量范围为2.636~9.939μg·g^(-1);34批次水蜜丸样品湖贝甲素含量范围为6.752~48.137μg·g^(-1)。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准确,在不额外增加企业大量成本的情况下,可用于橘红丸中浙贝母掺伪投料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红丸 浙贝母 湖北贝母 质量控制 掺伪投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脉菝葜根茎水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7
作者 梁永红 汪嘉诚 +6 位作者 黄慧莲 姚慧莹 鲁遇 王诚琪 钟海莹 余英才 张海燕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7-812,共6页
目的研究三脉菝葜根茎水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PNPG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目的研究三脉菝葜根茎水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聚酰胺、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PNPG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酪氨酸(1)、尿嘧啶核苷(2)、2-(2′,3′,4′-三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3)、2-(1′,2′,3′,4′-四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4)、2-(1′,2′,3′,4′-四羟基丁基)-5-(2″,3″,4″-三羟基丁基)-吡嗪(5)、尿嘧啶(6)、2-(1′,2′,3′,4′-四羟基丁基)-5-(1″,2″,3″,4″-四羟基丁基)-吡嗪(7)、薯蓣皂苷(8)、莽草酸(9)、吡嗪(10)、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葡萄糖苷(11)。化合物8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IC_(50)值为(2.36±0.26)μg/mL,3~5、7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值为(1.54±0.15)~(10.53±0.38)μg/mL。结论化合物1~7、10为首次从菝葜属中分离得到,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具有抗肿瘤活性,3~5、7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脉菝葜 根茎 水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肿瘤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多羟基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域益智品质差异化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
8
作者 刘嘉褀 贾玉平 +2 位作者 瞿云苹 罗凡 潘坤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萜类和黄酮类是药用植物益智果实中的主要药效成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出了其代表性成分圆柚酮和山奈酚生物合成相关的一些基因。为了进一步明确造成地域间这2种物质含量差异显著的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上述... 萜类和黄酮类是药用植物益智果实中的主要药效成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出了其代表性成分圆柚酮和山奈酚生物合成相关的一些基因。为了进一步明确造成地域间这2种物质含量差异显著的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上述相关基因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地域益智样本中的相对含量差异,筛选出表达量变化与圆柚酮和山奈酚含量相一致的基因作为关键候选基因。结果表明,涉及益智圆柚酮和山奈酚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分别为Cluster-27812.24310和Cluster-27812.43619,其表达量在不同地域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Cluster-27812.24310的表达量与圆柚酮的含量相一致,因此认为其是圆柚酮生物合成的正向调控基因。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造成益智品质差异的相关基因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 圆柚酮 山奈酚 候选基因 荧光实时定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tal Saponins of Aralia elata (Miq.) Seem Leaves (TSAESL) Inhibits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 via activating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in MCF-7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9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24-225,共2页
Aim Aralia elata (Miq.) Seem is a medicinal plant with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Several trier- pene saponins extracted from the leaves of Aralia elata (Miq.) Seem possess potent cytotoxic activity, but ... Aim Aralia elata (Miq.) Seem is a medicinal plant with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Several trier- pene saponins extracted from the leaves of Aralia elata (Miq.) Seem possess potent cytotoxic activity, but the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 Method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total saponins of Aralia elata (Miq.) Seem leaves (TSAESL) using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 and investigated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Results Briefly, TSAESL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five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and induced apoptosis of MCF-7 cells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SAESL also in- crease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ctive caspase-3 and cleaved PARP. In addition, TSAESL dramatically activat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ERK1/2, p38 and JNK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reatment with the ERK1/2 in- hibitor U0126, p38 inhibitor SB203580, or JNK inhibitor SP600125 prior to TSAESL exposure markedly attenuated TSAESL-induced phosphorylation of ERK1/2 and p38. In mice bearing MCF-7 xenografl, TSAESL markedly inhib- ited tumor growth without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spleen coefficient and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TSAESL has anti-tumor effect via activating the MAPK-mediated signaling path- 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LIA elata (miq.) SEEM Human breast cancer APOPTOSIS MAPK Xenografted NUDE m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榕树中补骨脂素分离鉴定及其抗真菌活性
10
作者 邓志勇 黄晞灵 +2 位作者 祝泽宇 黄思雨 邓业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0,共10页
[目的]分离出石榕树中能够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单体化合物并探索其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生物活性追踪和化学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对石榕树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运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活性单体化合物... [目的]分离出石榕树中能够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单体化合物并探索其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生物活性追踪和化学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对石榕树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运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活性单体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活性单体化合物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石榕树(叶)甲醇提取物对甘蔗凤梨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在10 mg·mL^(-1)浓度下,抑菌率为100%。在浓度为1.5 mg·mL^(-1)时,石榕树(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和水层萃余物对甘蔗凤梨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8.73%、100.00%、39.49%和6.63%。表明石榕树(叶)乙酸乙酯层萃取物对甘蔗凤梨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其EC_(50)值为0.430 7 mg·mL^(-1)。石榕树(叶)乙酸乙酯层萃取物进行柱色谱分离后得到对甘蔗凤梨病菌有较高抑菌活性的是LMNO1bc1a活性组分,0.1 mg·mL^(-1)的LMNO1bc1a活性组分对甘蔗凤梨病菌的抑菌率为100.00%。LMNO1bc1a组分经结晶、重结晶纯化后命名为SRS-1,SRS-1经NMR和MS技术鉴定为补骨脂素(psoralen)。SRS-1对甘蔗凤梨病菌、甘蓝黑斑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罗汉果白绢病菌、柑橘砂皮病菌、茶轮斑病菌、烟草黑胫病菌这7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EC_(50)值分别为0.018 2、0.038 8、0.040 9、0.051 2、0.080 7、0.092 7、0.115 4 mg·mL^(-1)。[结论]从石榕树中分离出抑菌活性单体化合物SRS-1,鉴定为补骨脂素,其对甘蔗凤梨病菌、甘蓝黑斑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罗汉果白绢病菌、柑橘砂皮病菌、茶轮斑病菌、烟草黑胫病菌这7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榕树 补骨脂素 分离 鉴定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离土浙贝母贮藏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旭东 董翼飞 +1 位作者 凌建刚 朱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2-309,共8页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离土浙贝母贮藏品质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以浙贝母为试材,将浙贝母分别置于0、5、10和20℃四个温度下贮藏90 d,研究浙贝母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失重、感官品质、色泽、硬度、总多糖、生物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离土浙贝母贮藏品质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以浙贝母为试材,将浙贝母分别置于0、5、10和20℃四个温度下贮藏90 d,研究浙贝母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失重、感官品质、色泽、硬度、总多糖、生物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90 d,0℃贮藏的浙贝母失重率仅为7.17%,显著低于5、10和20℃(9.92%、19.77%和30.28%)(P<0.05);与5、10和20℃相比,0℃贮藏更好地保持浙贝母的色泽、硬度、总多糖含量以及总生物碱含量;与5、10和20℃相比,0℃贮藏有效抑制了MDA含量上升,延缓了浙贝母鳞茎的衰老进程;同时0℃贮藏有效抑制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而且有利于SOD维持较高的活性。与5、10和20℃相比,0℃贮藏的浙贝母品质保持得最好。本研究为浙贝母离土贮藏提供了方法参考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贮藏温度 保鲜 贮藏特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集县杉木与红锥混交林培育技术
12
作者 蔡维就 蔡泳禄 +5 位作者 粱榕侣 施文清 陈伟军 邓海亮 邓启好 王润辉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20-22,共3页
培育杉木与红锥木混交速生丰产林,是山区林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目前开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开展桉改退和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精准提升项目,杉木与红锥木混交林的造林面积将逐步扩大。发展杉木与红锥木混交速生丰产... 培育杉木与红锥木混交速生丰产林,是山区林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目前开展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开展桉改退和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精准提升项目,杉木与红锥木混交林的造林面积将逐步扩大。发展杉木与红锥木混交速生丰产林,是最稳定的绿色银行之一,也是优化林分的好方法。结合本地区生产实际情况,笔者就近年来在肇庆怀集地区开展了杉木中小径材培育、红锥丰产栽培技术应用、杉木与红锥混交速生丰产林培育等多方面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基于满足本地区木材生产储备和更高生态效益兼顾的需要,对杉木与红锥混交林培育技术作技术小结,以期为生态优先的林业生产需求形势下的杉阔混交林培育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红锥 混交林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子本草溯源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红 马天翔 +1 位作者 史光伟 向雪姣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42,共4页
甘露子为食、药两用常见之品,作为蔬菜在宋代诗歌中已有记载,元代首次将其列为一种食疗本草。甘露子有“草石蚕”的别称,但“草石蚕”另有其物。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将草石蚕与甘露子记载为同一味药后,出现异物同名情况,目前学界对甘... 甘露子为食、药两用常见之品,作为蔬菜在宋代诗歌中已有记载,元代首次将其列为一种食疗本草。甘露子有“草石蚕”的别称,但“草石蚕”另有其物。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将草石蚕与甘露子记载为同一味药后,出现异物同名情况,目前学界对甘露子的研究多指日常作为蔬菜的甘露子。甘露子所含化学成分丰富,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多糖、皂苷、鞣质等有机成分,以及钾(K)、磷(P)、硫(S)、镁(Mg)、钙(Ca)等无机成分,且为水苏糖含量较高的植物。研究发现本品中多糖对肝癌细胞、膀胱癌细胞等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还有抗氧化、抗疲劳等药理作用。目前对甘露子的研究多集中在栽培种植与水苏糖提取方面,对其所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较少,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甘露子的本草溯源、化学成分、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甘露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子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功效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深梯度对竹叶眼子菜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崔心红 蒲云海 +2 位作者 熊秉红 李伟 陈家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水深决定了其生长区内竹叶眼子菜茎的长度,竹叶眼子菜茎叶比与水深有显著相关性,关系式:Y=0.00517X+0.3126;竹叶眼子菜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分配与水深没有相关性;沿着水深梯度,竹叶眼子菜的抽条数(无性繁殖)... 研究结果表明:水深决定了其生长区内竹叶眼子菜茎的长度,竹叶眼子菜茎叶比与水深有显著相关性,关系式:Y=0.00517X+0.3126;竹叶眼子菜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分配与水深没有相关性;沿着水深梯度,竹叶眼子菜的抽条数(无性繁殖)和花序数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梯度 竹叶眼子菜 生长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部组织培养中不定根的诱导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振德 朱麟 +3 位作者 谢立群 赵博光 周传明 张美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66-570,共5页
对百部组织培养中影响不定根诱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gNO3 和IBA对生根诱导有较明显的影响 ,较优的浓度分别为 0 .5mg/L和 3 .0mg/L。随着继代培养代数的增加 ,生根率提高 ,第五代生根率达81 % ,比第一代提高 5 6%。继代培养基... 对百部组织培养中影响不定根诱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gNO3 和IBA对生根诱导有较明显的影响 ,较优的浓度分别为 0 .5mg/L和 3 .0mg/L。随着继代培养代数的增加 ,生根率提高 ,第五代生根率达81 % ,比第一代提高 5 6%。继代培养基对生根诱导有较明显的影响 ,在IBA浓度为 0 .3mg/L的继代培养基下增殖的芽条 ,其生根率比IBA浓度为 0 .1mg/L和 0 .5mg/L的高 ,其根长亦比IBA浓度为 0 .1mg/L和 0 .5mg/L的长。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 ,对不定根的诱导起抑制作用 ,其生根率为 0。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碳素墨水可以提早百部生根时间 ,接种后第 1 0d即开始长根 ,且根的平均长度较长。愈伤组织对生根诱导有较明显的影响 ,基部带有愈伤组织的芽条的生根率明显高于基部没有愈伤组织的芽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部 药用植物 组织培养 不定根 诱导 生根率 培养基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区太子参的rDNA ITS区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35
16
作者 余永邦 秦民坚 +2 位作者 梁之桃 余国奠 谭宁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使用1对引物18SP1和26SP2对采自14个产区的太子参〔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Miq.)PaxexPaxetHoffm.〕进行ITS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4个产区太子参的ITS1片段长度为219~222bp,ITS2片段长度为235~236bp,5.8S片... 使用1对引物18SP1和26SP2对采自14个产区的太子参〔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Miq.)PaxexPaxetHoffm.〕进行ITS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4个产区太子参的ITS1片段长度为219~222bp,ITS2片段长度为235~236bp,5.8S片段长度为155~157bp。除江苏宜兴,江苏句容马梗,江苏南京老鹰山和江苏溧阳等4个产区的ITS序列碱基完全一致外,其他10个产区的ITS序列则有不同的变异,碱基变异数目(包括5 8S编码区)为1~17个。使用UPGMA法重建系统发生树,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说明了它们的变异程度,为利用ITS区序列的差异鉴别不同产区的太子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RDNA ITS区序列 PCR扩增 石竹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石蚕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沈德艳 郁建平 +4 位作者 张训海 王旋 蔡立 赵磊 王秋月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1-174,共4页
探讨草石蚕多糖提取及纯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摸索提取条件,应用超滤技术进行纯化,最终确立了草石蚕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为60℃,时间为1h,料液比为1∶30,在此条件下草石蚕多糖的提取率为53·86%,草石蚕提取液经截留分... 探讨草石蚕多糖提取及纯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摸索提取条件,应用超滤技术进行纯化,最终确立了草石蚕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温度为60℃,时间为1h,料液比为1∶30,在此条件下草石蚕多糖的提取率为53·86%,草石蚕提取液经截留分子量为3kD的中空纤维膜超滤处理后,其透过率为76·2%,透过液多糖纯度达77·0%,用薄层层析(TLC)鉴定其透过液的主要成分为水苏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石蚕 多糖 水苏糖 提取 超滤 薄层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缓解水鳖镉毒害的生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娜 陈国祥 +3 位作者 邵志广 刘双 吴国荣 陆长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176-1181,共6页
研究了 Cd对水鳖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及 Pi对 Cd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显示 ,Cd能抑制水鳖的代谢和生长 ,使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下降 ,呼吸速率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POD活性增强 ;当加入 0 .6 mmol/L Pi后 ,能相对减轻 Cd造成的毒害 ,表... 研究了 Cd对水鳖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及 Pi对 Cd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显示 ,Cd能抑制水鳖的代谢和生长 ,使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下降 ,呼吸速率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POD活性增强 ;当加入 0 .6 mmol/L Pi后 ,能相对减轻 Cd造成的毒害 ,表现出 Pi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鳖 Cd毒害 PI 缓解作用 重金属污染 水生植物 生态生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腺忍冬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彭维 黄琳 +3 位作者 关倩怡 林青 梁峰 苏薇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2-144,共3页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红腺忍冬进行了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色谱柱为Dikma PLATISIL ODS(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w)磷酸溶液(pH≈2.5)(12:88),检测波长327 nm。结果显示绿原酸加样...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红腺忍冬进行了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色谱柱为Dikma PLATISIL ODS(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w)磷酸溶液(pH≈2.5)(12:88),检测波长327 nm。结果显示绿原酸加样回收率为99.6%、RSD为2.16%,咖啡酸加样回收率为101.1%、RSD为3.26%。该方法可用于红腺忍冬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腺忍冬 绿原酸 咖啡酸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红外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红 韩长日 +2 位作者 刘红霞 刘远凤 何猛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557-2560,共4页
益智产区的鉴别对于药材市场的质量控制以及提高药材的质量显得极为重要。益智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主要药效成分是诺卡酮和益智酮。红外指纹图谱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借助红外光谱的指纹特性,以八种益智精油红外指... 益智产区的鉴别对于药材市场的质量控制以及提高药材的质量显得极为重要。益智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主要药效成分是诺卡酮和益智酮。红外指纹图谱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借助红外光谱的指纹特性,以八种益智精油红外指纹图谱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为指标,计算了样品相对于该标准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并按照共有峰率、变异峰率的大小建立了不同的序列。结果表明:广东、广西和海南的益智油红外图谱比较吻合,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益智油的红外图谱特征峰为1 710和1 666cm-1,广东和海南的益智油的红外指纹图谱(400~4 000 cm-1)共有峰率为62%,广西和海南的共有峰率为52%,海南的益智油共有峰率为66%~84%。从多维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可以对不同产地具有准确、精细且非常直观的鉴别能力,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区别不同产地的益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 指纹图谱 共有峰 变异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