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味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总计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药组与联合中药组,各组57例,单药组患者采...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味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总计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药组与联合中药组,各组57例,单药组患者采取吡格列酮治疗,联合中药组患者采取吡格列酮结合大柴胡汤加味治疗,研究过程中单药组脱落2例,联合中药组脱落1例,比较各组患者数据:疗效、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与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等血糖指标变化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氧化应激指标与舒张早期反向血流峰值速度(PR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动脉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联合中药组治疗效果优于单药组,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HbAlc、FPG、2 h PG、中医证候积分、MDA、SOD、GSH-Px、PRV、PSV、EDV、PI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HbAlc、FPG、2 h PG、中医证候积分、MDA、SOD、GSH-Px、PRV、PSV、EDV、PI等指标均改善,而联合中药组治疗后HbAlc、FPG、2 h PG、中医症候积分、MDA、SOD、GSH-Px、PRV、PSV、EDV、PI等指标均优于单药组,P<0.05;联合中药组与单药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味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较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情况,且治疗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加味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总计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药组与联合中药组,各组57例,单药组患者采取吡格列酮治疗,联合中药组患者采取吡格列酮结合大柴胡汤加味治疗,研究过程中单药组脱落2例,联合中药组脱落1例,比较各组患者数据:疗效、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与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等血糖指标变化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氧化应激指标与舒张早期反向血流峰值速度(PR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动脉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联合中药组治疗效果优于单药组,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HbAlc、FPG、2 h PG、中医证候积分、MDA、SOD、GSH-Px、PRV、PSV、EDV、PI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HbAlc、FPG、2 h PG、中医证候积分、MDA、SOD、GSH-Px、PRV、PSV、EDV、PI等指标均改善,而联合中药组治疗后HbAlc、FPG、2 h PG、中医症候积分、MDA、SOD、GSH-Px、PRV、PSV、EDV、PI等指标均优于单药组,P<0.05;联合中药组与单药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味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较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情况,且治疗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