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观性和主观化视角下“又来了”和“少来(了)”的差异
1
作者 卞威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本文运用大规模语料库选取口语性较强的语料,结合话语分析从主观性和主观化角度比较“又来了”和“少来(了)”的差异。“又来了”比“少来(了)”主观性更强,主观化过程更复杂。“又来了”人称搭配和情感表达更多样,以表达类功能为主,进... 本文运用大规模语料库选取口语性较强的语料,结合话语分析从主观性和主观化角度比较“又来了”和“少来(了)”的差异。“又来了”比“少来(了)”主观性更强,主观化过程更复杂。“又来了”人称搭配和情感表达更多样,以表达类功能为主,进而发展出指令类功能。而“少来(了)”以指令类功能为主,反对、禁止等否定义更凸显,其情感义是进一步估推出来的。文章发现主观化阶段、功能扩展方向的不同是两者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又来了” “少来(了)” 话语分析 主观性 主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代动词“来”新论 被引量:7
2
作者 池昌海 王芸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9,共7页
传统认为的现代汉语代动词"来"应该分为两类:代动词"来1"和"来+宾语"中的泛义动词"来2"。"来1"在不带宾语并在具体的语境中替代唯一可以被确定的具体动词时是代动词。"来+宾语&... 传统认为的现代汉语代动词"来"应该分为两类:代动词"来1"和"来+宾语"中的泛义动词"来2"。"来1"在不带宾语并在具体的语境中替代唯一可以被确定的具体动词时是代动词。"来+宾语"这一结构中的"来2"不是代动词,而是语义泛化了的位移动词。两者在性质、来源、语义、语法特征及语用功能等方面都呈现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 代动 泛义 运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话助词“了”在梅州客家话中的对应形式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映琼 温昌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100,共8页
文章考察了普通话助词"了"在梅州客家话的对应形式。从表面看,梅州客家话中相当于普通话"了1"和"了2"的词有合一型、二分型和混杂型三种类型。文章在详细描写这三种类型的基础上,结合近代汉语及闽西赣南... 文章考察了普通话助词"了"在梅州客家话的对应形式。从表面看,梅州客家话中相当于普通话"了1"和"了2"的词有合一型、二分型和混杂型三种类型。文章在详细描写这三种类型的基础上,结合近代汉语及闽西赣南客家话材料,认为客家话早期层次的相当于"了1"和"了2"的是表实现、完成的助词"来"(句中)和"去"(句末)。梅州客家话中"来"保留下来了,其读音在语法化过程中已经弱化,个别地方还增加了同义的来自官话的"了1";"去"在有的地方保留,有的地方则被"来"替代或被"来"与句末的合音词替代,有的地方还增加了来自官话的同义的"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词“了” 梅州客家话 助词“来”“去” 合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麦抑或旋麦:关于汉代以前冬、春小麦种植的述评 被引量:5
4
作者 杜新豪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7-475,共9页
小麦按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冬小麦与春小麦,既有研究倾向于认为汉代之前种植的小麦皆为冬小麦,而春小麦则是在汉代经由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入的。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与释读,发现春小麦至少在西周时就已在中国种植,同时结合科技考古的... 小麦按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冬小麦与春小麦,既有研究倾向于认为汉代之前种植的小麦皆为冬小麦,而春小麦则是在汉代经由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入的。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与释读,发现春小麦至少在西周时就已在中国种植,同时结合科技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推测冬小麦向春小麦的转化极有可能是在其由新月地带传入中国的途中在高海拔山区发生的。西汉时期,在防汛避灾、轮作多熟与水利兴修的复合背景下,冬小麦(宿麦)由于自身的生理特征而在当时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得到显著上升,对其种植也从民间行为上升到政府层面,旋麦名称的出现仅仅是官方在劝农催种时为了将其与宿麦相区别,并不能被视作春小麦首次在中国种植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麦 旋麦 播种期 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说“N来了”与“来N了”句式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灿龙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4,共12页
本文重点考察"N来了"与"来N了"句式。研究发现:不是所有的"N"在"N来了"中都表有定、在"来N了"中都表不定,N的有定与不定解读受制于其自身的语义特征等因素。文章还从信息结构与句法... 本文重点考察"N来了"与"来N了"句式。研究发现:不是所有的"N"在"N来了"中都表有定、在"来N了"中都表不定,N的有定与不定解读受制于其自身的语义特征等因素。文章还从信息结构与句法结构方面分析"N来了"和"来N了"的内在不同。"来"的虚化使"N来了"和"来N了"不仅表示物理位移,而且也表认知位移。此外,"N来了"和"来N了"对N的选择存在一个对称与否的问题,这是由句式结构及"来"的论元特征等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字句 论元 有定 不定 虚化 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去”语义泛化的过程及诱因 被引量:8
6
作者 左双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4,共6页
本文主要分析动词"来/去"语义泛化的过程及其诱因。"来"的语义泛化经历了"发生、来到"义阶段和"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义阶段;"去"则经历了"去1"、"去2&... 本文主要分析动词"来/去"语义泛化的过程及其诱因。"来"的语义泛化经历了"发生、来到"义阶段和"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义阶段;"去"则经历了"去1"、"去2"和"去3"阶段以及"去4"阶段。本文认为,虽然"来/去"语义泛化的过程不一样,但其泛化的原因却有一致性:经济原则是"来/去"语义泛化的外在动力,隐喻和转喻是"来/去"语义泛化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 “去” 语义泛化 诱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的“代动用法”再考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寒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5,共7页
本文对"来"的"代动"用法进行了再考察,认为其"代动"用法是对移动动词"来"原有语义的引申,其核心语义表现为[+接收性],这一语义贯穿于动词"来"的整个发展过程。"来"并不能... 本文对"来"的"代动"用法进行了再考察,认为其"代动"用法是对移动动词"来"原有语义的引申,其核心语义表现为[+接收性],这一语义贯穿于动词"来"的整个发展过程。"来"并不能替代所有的动词,且对原有的具体动词不是等义的替代,"来"强调了动作行为对"接收者"所产生的影响,具有系联作用,表达了说话人主观识解的"言者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 代动用法 接收性 言者视角 系联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来”的语法化看焦点结构与焦点标记的产生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全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8-628,共11页
文章通过讨论分析"来"从趋向动词到焦点标记词的语法化历程,确认其内因是动词结构"VP1+(NP1)+来+VP2+(NP2)"提供的句法格式以及"来"在该结构中表空间位移义的语义消退;在与"是"语法化为焦点标... 文章通过讨论分析"来"从趋向动词到焦点标记词的语法化历程,确认其内因是动词结构"VP1+(NP1)+来+VP2+(NP2)"提供的句法格式以及"来"在该结构中表空间位移义的语义消退;在与"是"语法化为焦点标记的过程比较后,认为句子焦点的位置和焦点结构的变化是促成焦点标记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语法化焦点结构 焦点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下“来”“去”选择的约束条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言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56,共8页
从完整语篇的角度来看,位移动词"来""去"的选择并不是随机、任意的,说话人不同的叙事方式对"来""去"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管控作用。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方式的语篇中,"来""去&qu... 从完整语篇的角度来看,位移动词"来""去"的选择并不是随机、任意的,说话人不同的叙事方式对"来""去"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管控作用。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方式的语篇中,"来""去"的选择要受制于篇章话题、段落话题、空间处所以及共现词语等因素的约束,而且各约束条件彼此并不是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称叙事 约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去”带宾能力的优先序列考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左双菊 《汉语学报》 2007年第4期71-78,共8页
本文主要考察位移动词"来/去"在现代汉语里的带宾情况。考察表明,在现代汉语里,"来"的带宾用法不但使用频率高,而且宾语成分多样,语义类型复杂,是一个带宾能力很强的及物性动词,而"去"的带宾用法虽然频... 本文主要考察位移动词"来/去"在现代汉语里的带宾情况。考察表明,在现代汉语里,"来"的带宾用法不但使用频率高,而且宾语成分多样,语义类型复杂,是一个带宾能力很强的及物性动词,而"去"的带宾用法虽然频率较高,但宾语成分只能是体词性的,语义类型也主要是处所宾语,还只是一个有一定带宾能力的弱及物性动词。文章根据考察结果给"来/去"的宾语类型建立了一个优先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 “去” 宾语类型 优先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否定评价的立场标记“少来”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田田 陈昌来 何晓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144-150,共7页
立场标记“少来”表达否定评价,主要处于对话中话轮之首的位置,用来及时争抢话轮,表明说话人的否定立场,并引出相关论述。立场标记“少来”在语篇中起到了立场表达功能,由于受到交际双方关系、地位以及前后语言成分的影响,在具体语境中... 立场标记“少来”表达否定评价,主要处于对话中话轮之首的位置,用来及时争抢话轮,表明说话人的否定立场,并引出相关论述。立场标记“少来”在语篇中起到了立场表达功能,由于受到交际双方关系、地位以及前后语言成分的影响,在具体语境中,其浮现出的“负面”语义强度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嗔怪、拒绝、反驳和斥责。在代动词“来”的并入以及“少”的隐喻与语境吸收等因素的共同促进下,“少来”最终演变为一个表否定评价的立场标记,具有互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来” 立场标记 否定 立场表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致使性看“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的表达功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24-131,共8页
"V上去/起来/来+AP/VP"表达在某认知条件(或情况)下认知对象(某实体或事件)状态特征被动引发认知者产生某认知结果,具有一定的致使性。由受事型到施事型,由空间型到时间型,由感知型、评价型到推断型,致使性逐渐减弱。"V... "V上去/起来/来+AP/VP"表达在某认知条件(或情况)下认知对象(某实体或事件)状态特征被动引发认知者产生某认知结果,具有一定的致使性。由受事型到施事型,由空间型到时间型,由感知型、评价型到推断型,致使性逐渐减弱。"V上去+AP/VP"、"V起来+AP/VP"、"V来+AP/VP"的主观化程度依次增加,其中受事型和评价型占优势,时间认知条件范围广,感官或言说类认知条件下易替换。"V起来+AP/VP"的使用频率最高,除感官类动作动词外,其它自主动词甚至是性质形容词均可进入该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 致使性 主观化 表达功用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VP+来”结构与“来”的性质
13
作者 张和友 曹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8,共12页
"来1+VP+来2"结构中的VP以动宾结构为主。"来1+VP+来2"是一个述补结构,"来1"为主要动词,带目的补语VP,"来2"作V’的附接语。"来1+VP+来2"是一个套合结构,上层VP1[来1]为主事件(位移... "来1+VP+来2"结构中的VP以动宾结构为主。"来1+VP+来2"是一个述补结构,"来1"为主要动词,带目的补语VP,"来2"作V’的附接语。"来1+VP+来2"是一个套合结构,上层VP1[来1]为主事件(位移事件或具有抽象的位移性),下层VP为从属事件(目的事件)。此外,"来1"最初具有[+位移]的语义特征,"来+VP"结构赋予"来1"目的义,使得"来1"逐渐失去表示具体物理位移的实义,开始虚化。另一方面,"来2"代替"来1"行使位移职能,形成"来+VP+来"结构。同时,由于"来2"是附接语,其地位受到V的抑制,也开始了语法化。不过,"来2"仍然保留[+位移]的语义特征,并没有语法化为目的标记或体标记,这可能与VP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 语法化 结构性质 历时演变 位移 目的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中央军事部述略(1928—1930)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雍 陈召正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5,共9页
党的六大决定设立中央军事部,各地应设立军事委员会,在军事技术方面,受中央军事部指挥。1928年10月,党中央第74号指示要设立一个军事委员会,归军事部部长领导。1929年1月,中央军事委员会成立,其与中央军事部的关系未见具体说明。2月7日... 党的六大决定设立中央军事部,各地应设立军事委员会,在军事技术方面,受中央军事部指挥。1928年10月,党中央第74号指示要设立一个军事委员会,归军事部部长领导。1929年1月,中央军事委员会成立,其与中央军事部的关系未见具体说明。2月7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处来信严厉批评第74号指示,否定了中央军事部的构架与工作计划。8月下旬杨殷被捕牺牲,军事部部长由周恩来继任。1930年2月,军事部奉命与军委合并。中央军事部在其存在的一年半时间中,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红军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军事部 中央军事委员会 周恩来 杨殷 中央政治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来”的语法功能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永明 杜道流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43-149,共7页
"来"在汉语史上曾经历了多样化的发展,至元代出现了语法功能的最大化。文章以《元刊杂剧三十种》为考察对象,运用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来"在元代的使用情况作详尽探讨,发现元代的"来"除绝大多数作... "来"在汉语史上曾经历了多样化的发展,至元代出现了语法功能的最大化。文章以《元刊杂剧三十种》为考察对象,运用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来"在元代的使用情况作详尽探讨,发现元代的"来"除绝大多数作动词,少数作构词语素使用外,大致还有这样七种主要用法:作趋向补语,作表大概数量的助词,作结构助词,作区别词,作时间词的后缀,作语气词,作体标记助词等。另外,还从历时的角度对"来"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语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么一V”与“这么V来”的语法化程度及教学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博雅 乌云赛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93,共11页
本文从汉语构式"这么一V"与"这么V来"中选取动词数量占有绝对优势的"这么一说/看"与"这么说/看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语法化条件及篇章标记语特征,从"已语法化"及"未完全... 本文从汉语构式"这么一V"与"这么V来"中选取动词数量占有绝对优势的"这么一说/看"与"这么说/看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语法化条件及篇章标记语特征,从"已语法化"及"未完全语法化"角度比较分析了两种构式的语义、句法表现差异及语法化程度差异。发现"这么说/看来"的语法化程度高于"这么一说/看",并由此进一步推导出"这么V来"的语法化程度高于"这么一V",进而将研究结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提出对相似构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可供思考的建议,尝试从语言本体角度对相似构式的教学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么一V/这么V来” 关联理论 语法化程度 篇章标记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篇衔接构式“这样一来”的功能浮现路径与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振艳 施春宏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52,共14页
作为语篇衔接构式,"这样一来"具有承接性连接、因果性连接和推理性连接三大承上启下的语篇功能,其语篇功能的浮现,不仅是构件结构化组配的结果,也是构式群内部相关构式互动的结果。在"这样一来"的形成过程中起支配... 作为语篇衔接构式,"这样一来"具有承接性连接、因果性连接和推理性连接三大承上启下的语篇功能,其语篇功能的浮现,不仅是构件结构化组配的结果,也是构式群内部相关构式互动的结果。在"这样一来"的形成过程中起支配和制约作用的根本机制是语篇化,主要表现为语义内容上的去事件化、语法性质上的去小句化以及句法结构上的语块化。文章还试图借此对事件小句语篇化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进行思考,进而致力于构建事件小句语篇化的统一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衔接构式 “这样一来” 浮现路径 浮现机制 事件小句语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来了”中“N”的语法形式、指称义及其影响因素
18
作者 张文庭 李劲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30,共11页
文章以构式“N来了”为考察对象,分析其中“N”的语法形式、指称义及其影响因素。总体来看,“N”具有强烈的定指倾向性,且不可由典型不定指的光杆名词(短语)充当。在“N来了”中不同语义类别和形式类别的“N”,其定指度并不一致,呈现为... 文章以构式“N来了”为考察对象,分析其中“N”的语法形式、指称义及其影响因素。总体来看,“N”具有强烈的定指倾向性,且不可由典型不定指的光杆名词(短语)充当。在“N来了”中不同语义类别和形式类别的“N”,其定指度并不一致,呈现为高低不同的连续统。除了“N”的语义特征外,获得“可辨识性”的途径、句子的叙实性等都会对“N”的指称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语用因素预设也会对相近构式中“N”的指称义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来了” 定指度 指称义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多、来”表约量的差异与教学思考
19
作者 刘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6,共10页
本文首先从"数"和"量"两个不同范畴出发,提出"几"是数词,表不定数或未知数,而"多""来"属于助词,表约量;其次,本文从认知角度对"几、多、来"表约量的差异进行考察,指出三... 本文首先从"数"和"量"两个不同范畴出发,提出"几"是数词,表不定数或未知数,而"多""来"属于助词,表约量;其次,本文从认知角度对"几、多、来"表约量的差异进行考察,指出三者之间核心差异,"多"属于开放等级,"几""来"属于封闭等级,因此在搭配上三者之间存在差别;最后,通过语料库统计出与"几、多、来"搭配共现的高频词,并提出改进"几、多、来"二语教学的相关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多、来” 约量 认知 语料库 二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孤本《津督院往来电》考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吉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2,共8页
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津督院往来电》是一份未经学界利用的甲午战争孤本史料。书中收录了直隶总督李鸿章与直隶提督叶志超的往来电报278通,内容涵盖甲午战争前夕及初期清军在朝鲜活动的整个过程,可补现有史料之不足。通过比对本书与《李... 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津督院往来电》是一份未经学界利用的甲午战争孤本史料。书中收录了直隶总督李鸿章与直隶提督叶志超的往来电报278通,内容涵盖甲午战争前夕及初期清军在朝鲜活动的整个过程,可补现有史料之不足。通过比对本书与《李鸿章全集》重合的部分,能够还原李鸿章对叶志超来电内容的改动与剪裁,进而可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李、叶二人当时的思想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督院往来电》 静嘉堂文库 甲午战争 叶志超 李鸿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