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动员强化与乡镇治理中的面子竞争
1
作者 何成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干部动员是基层治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县乡治理体系的刚性化运转导致了乡镇治理中的政治动员强化,大量工作的推动依赖于政治动员。以情感为基础的面子竞争策略具有强动员性,被广泛运用于任务的分配与落实中,并通过制造场域、制造竞争和... 干部动员是基层治理研究的重要问题。县乡治理体系的刚性化运转导致了乡镇治理中的政治动员强化,大量工作的推动依赖于政治动员。以情感为基础的面子竞争策略具有强动员性,被广泛运用于任务的分配与落实中,并通过制造场域、制造竞争和制造曝光对镇村干部进行动员,进而形成了政治动员强化的具体实践图景。作为政治动员强化的实践形态,面子竞争策略回应了向上治理的压力、营造了政治动员的氛围以及强化了个体对利益的感知,能够产生政治动员效果,也进一步强化了基层政治动员。在基层权责失衡的结构性困境下,政治动员强化是乡镇政府被动的行动调适策略,但没有触及根本的刚性治权结构,因而面子竞争的回应性存在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权刚性 政治动员 情感动员 面子竞争 乡镇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政治动员介质的苏区戏剧:布局、变革与调适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信凌 许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6,F0002,共11页
苏区戏剧实际上是作为政治动员的传播介质出现的。为了极大地激发戏剧的政治动员功效,苏区戏剧的组织者实施了三项针对性举措。第一,体制化布局。中央苏区展开了多类别、立体性的戏剧机构体制化建设,其整体布局呈现纵向贯通、横向呼应... 苏区戏剧实际上是作为政治动员的传播介质出现的。为了极大地激发戏剧的政治动员功效,苏区戏剧的组织者实施了三项针对性举措。第一,体制化布局。中央苏区展开了多类别、立体性的戏剧机构体制化建设,其整体布局呈现纵向贯通、横向呼应形态。第二,适配性变革。以新型意识形态熔铸新词直接入戏、推动传统剧社改弦更张、大力推出话剧与活报剧等戏剧类型。第三,在地化调适。征用当地材料编排故事、聚焦所在区域重大事件、吸纳近邻人员介入编演流程。苏区戏剧虽然没有彰显出足够的艺术专业性与仪式感,但是在观念劝服、行为引导、精神激励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戏剧 政治动员 体制化 适配性 在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动员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小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52,156,共7页
政治动员是现代政党的重要功能,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的政治动员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全能主义政治动员模式到改革开放后的后全能主义政治动员模式的演进历程。与西方竞选为主的政治动员比较起来,中国特色政... 政治动员是现代政党的重要功能,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的政治动员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全能主义政治动员模式到改革开放后的后全能主义政治动员模式的演进历程。与西方竞选为主的政治动员比较起来,中国特色政治动员在动员目的、议题构建、动员手段等方面都具有其自身特色,并具有动员效率高、资源动员能力强,政策执行快等优点,但也存在诸如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建设不足等缺点。现阶段,应该从民主化、法制化建设,强化党对基层社会的组织整合,构建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动员机制等方面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治动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能主义政治动员 后全能主义政治动员 政治动员 中国特色政治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转变与政治动员——论陕甘宁文艺运动中的“下乡入伍”
4
作者 冯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2,共7页
“下乡入伍”是抗战时期的一项重要文化政策和实践。与重口号宣传而轻组织动员的国统区大后方相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下乡入伍”作为延安知识分子了解、反映边区军民生活的重要途径,不仅得到了边区机关、学校及各类协... “下乡入伍”是抗战时期的一项重要文化政策和实践。与重口号宣传而轻组织动员的国统区大后方相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下乡入伍”作为延安知识分子了解、反映边区军民生活的重要途径,不仅得到了边区机关、学校及各类协会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组织,成为陕甘宁文艺运动的一个部分;更因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划分为各具特征的前后两期,在起到知识分子话语转变作用的同时,也对边区军民民族、国家意识的培养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政策制度的接受认可方面,发挥出巨大的政治动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下乡入伍 话语转变 政治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政治动员的实践、成效及当代启示
5
作者 凌日飞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2-70,共9页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红七军前委、左右江地方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宣传、发动、教育、组织、武装群众的策略方针,在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的左右江地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动员,推动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红七军前委、左右江地方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宣传、发动、教育、组织、武装群众的策略方针,在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的左右江地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动员,推动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群众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探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政治动员的目的和内容、实践、经验与当代启示,有利于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拓展政治动员的理论内涵,对凝聚正能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政治动员 实践和经验 当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动员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彬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政治生活中,一个成熟的统治阶级,一个成熟的领导集团,一个处于上升时期的国家政权,都应当有充分的自信和力量,把自己的政治任务宣布为整个社会的需要,并赋予它完好的主权、法律制度形式,使自己对敌对阶级的专政,对多数社会成员的政治... 在政治生活中,一个成熟的统治阶级,一个成熟的领导集团,一个处于上升时期的国家政权,都应当有充分的自信和力量,把自己的政治任务宣布为整个社会的需要,并赋予它完好的主权、法律制度形式,使自己对敌对阶级的专政,对多数社会成员的政治动员都以社会的名义进行。可现今,人们对于政治动员的研究却普遍注意不够。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是受学界“传统—现代”简单的二分法的影响,认为政治动员就是强调阶级斗争、集权。文章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把政治动员分为强制性政治动员与诱致性政治动员。不同的政治动员类型满足不同历史时期的合法性要求,变动的社会要求我们从强制性政治动员向诱致性政治动员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政治动员 诱致性政治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政治动员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雷 刘曙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利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的网络政治动员,具有迅速快捷、影响范围全球化、政府控制困难等特征。网络政治动员既能促进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效度,也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构成了威胁,并为一国干涉他... 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利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的网络政治动员,具有迅速快捷、影响范围全球化、政府控制困难等特征。网络政治动员既能促进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效度,也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构成了威胁,并为一国干涉他国内政提供了最便捷的政治传播技术平台。国家一方面要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民主政治的充分参与性,积极回应网民合理的政治诉求,引领积极的网络政治动员;同时也要采取积极的"制动"措施,依法采取有效措施果断瓦解破坏性和颠覆性的网络政治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政治动员 网络政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何如此热情高涨?——政治动员和中国的农业集体化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瑜 罗嗣亮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47,共6页
文章力图解释中国农业集体化运动中抵制的相对缺失,与此相对照的苏联经验是,农业集体化遇到了远为巨大的社会抵制。这里分析了五个因素:土地改革的影响;创新性的阶级体制;社会控制体制;党的基层结构;合法化的话语。这些因素的分析显示,... 文章力图解释中国农业集体化运动中抵制的相对缺失,与此相对照的苏联经验是,农业集体化遇到了远为巨大的社会抵制。这里分析了五个因素:土地改革的影响;创新性的阶级体制;社会控制体制;党的基层结构;合法化的话语。这些因素的分析显示,中国农村的"高潮"是一种组织的成功:组织者是密集、团结和有效的,被组织者是分散、从属和在空间上瘫痪的,通过指向群众动员成功的历史经验和象征性的话语,这二者很好地联结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集体化 政治动员 中国农业 高涨 热情 社会控制 集体化运动 组织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动员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邓彦 钟添生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1-83,共3页
在现代化条件下政治动员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 ,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研究、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动员的内容与方式、作用与特点 ,对于驾驭全局 ,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正确引导 。
关键词 政治动员 变化方式 引导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动员的治理价值——理解中国特色治理模式的新视角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扬 杨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46,共6页
在现代政治过程中,政治动员既是政党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基本方式,又是政党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就中国而言,通过政治动员凝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其推动中国建设改革发展的... 在现代政治过程中,政治动员既是政党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基本方式,又是政党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就中国而言,通过政治动员凝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其推动中国建设改革发展的关键。从当前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出发,进一步认识和挖掘中国政治动员特有的治理价值,对于深入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效提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动员 治理价值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群众》周刊在抗战初期的政治动员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红春 雷国珍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106,共10页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理论刊物。抗战初期,《群众》周刊围绕团结抗战进行政治动员,通过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通过宣传正面战场抗战的形势,调动国民党及其...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理论刊物。抗战初期,《群众》周刊围绕团结抗战进行政治动员,通过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通过宣传正面战场抗战的形势,调动国民党及其军队的抗战热情;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的抗战业绩,树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与军队的抗战形象;通过批判两种错误观点,帮助人们树立和坚定中国抗战必胜和持久抗战的思想。《群众》周刊的有效政治动员,对抗战初期生气蓬勃的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周刊 抗战初期 政治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 被引量:48
12
作者 黄正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5,65,共10页
社会教育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其目标是在实现扫盲教育的同时,对民众灌输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及中共所主张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激励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其终极目的是要民众对中共政权以及各项政策... 社会教育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其目标是在实现扫盲教育的同时,对民众灌输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及中共所主张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激励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其终极目的是要民众对中共政权以及各项政策的最大限度的认可。因此,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既是群众性的扫盲运动,又是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的一场全面的政治动员,而后者显得更突出、更重要。民众在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中共政权为他们设计的政治行为模式、生产组织模式、社会组织和生活模式等,民众也逐渐脱离了旧权威的势力范围。因此,社会教育提高了民众和中共政权之间的亲和力,使中共逐步实现了对根据地乡村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社会教育 政治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5·12”抗震救灾看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人本观”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龙 徐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3,73,共8页
政治动员在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中,虽然造成一定的偏失,但是也产生过重要作用。然而,受"历史情境"和"思维惯性"的影响,政治动员在人们的眼里却成了敏感的话题,人们对其纷纷敬而远之。因此,政治动员并未在理论上得到... 政治动员在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中,虽然造成一定的偏失,但是也产生过重要作用。然而,受"历史情境"和"思维惯性"的影响,政治动员在人们的眼里却成了敏感的话题,人们对其纷纷敬而远之。因此,政治动员并未在理论上得到应有的研究、评价和在中国的政治实践中进行应有的定位。"5.12"抗震救灾的实践证明,带有人身强制性、分离倾向的政治动员已非中国共产党所依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的政治动员才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和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以及随之所带来的一系列思想文化、心理意识等各方面的变化,使得政治动员在内容、形式上都必须有所不同、有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动员 人身强制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动员与社会革命背景下的现代国家构建——基于中国经验的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李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9,共7页
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历经挫折,唯在社会革命的背景下方才获得成功,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革命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即政治动员,其对现代国家构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动作用。革命战争阶段,中国共产党凭借由政治动员... 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历经挫折,唯在社会革命的背景下方才获得成功,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革命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权力技术即政治动员,其对现代国家构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动作用。革命战争阶段,中国共产党凭借由政治动员所赢取的资源优势和社会支持,战胜了旧政权统治者、各路地方军阀以及外国干涉势力,建立起主权独立的中央集权型国家;革命完成阶段,政治动员又继续在国家主权统一性与独立性的巩固、国家基础性权力的强化、民众政治要求的有效因应等主题上为现代国家建构的发展和深化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动员 社会革命 现代国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动员到制度建设:珠三角一体化中的政府创新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爱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4-120,160,共7页
当下方兴未艾的珠三角一体化运动带有明显的政治动员色彩。上级政府主要采用目标设立、会议推动、政策灌输、组织建设、行政包干、政绩考核等方式,强力推动下级政府去完成区域整合的政治任务。政治动员下的区域一体化虽具有短期成效,但... 当下方兴未艾的珠三角一体化运动带有明显的政治动员色彩。上级政府主要采用目标设立、会议推动、政策灌输、组织建设、行政包干、政绩考核等方式,强力推动下级政府去完成区域整合的政治任务。政治动员下的区域一体化虽具有短期成效,但就长远而言却存在诸多制度缺失。在珠三角一体化由"浅表一体化"向"深度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不仅要发挥政治动员机制在区域一体化中的特殊作用,更应从政府职能、组织网络、政策工具、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制度创新,从而为区域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区域一体化 政治动员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动员的角度看国民党改组后的“党化教育” 被引量:13
16
作者 熊秋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2-156,共5页
国民党改组后,为了贯彻孙中山“以党建国”、“以党治国”的政治理念,国民党的政治精英们利用已有的政治资源和已建立起来的政治权威,进行政治动员,开展“党化教育”,以精神力量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提高了民众的政治意识,增强了民众对... 国民党改组后,为了贯彻孙中山“以党建国”、“以党治国”的政治理念,国民党的政治精英们利用已有的政治资源和已建立起来的政治权威,进行政治动员,开展“党化教育”,以精神力量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提高了民众的政治意识,增强了民众对国民党及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国民党在民众中的权威有所提升。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得益于苏俄模式的启示,但其政权的自利性又使其政治动员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动员 国民党改组 党化教育 政治宣传 孙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应对多元危机的政治动员模式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佳蔓 赵连章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1,共3页
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危机"频发的时期,我国的公共危机呈现出四大类危机交叉出现、多元爆发的特点,应对多元危机,我国政府建立了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保障、国际合作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政治动员模式。... 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危机"频发的时期,我国的公共危机呈现出四大类危机交叉出现、多元爆发的特点,应对多元危机,我国政府建立了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保障、国际合作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政治动员模式。这一模式有力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优越性,有力地培育了我国公民社会的参与意识,有效阻止了危机应对中可能出现的无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危机 政治动员 “四位一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化中的政治动员与农民认同——以湖南省醴陵县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彭正德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8,共9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一次重大介入。农民基于生存理性普遍存在抵制合作化政策的"保守"心理和消极行为,然而在党成功的政治动员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同了党的合作化政策,使合作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一次重大介入。农民基于生存理性普遍存在抵制合作化政策的"保守"心理和消极行为,然而在党成功的政治动员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同了党的合作化政策,使合作化运动在短期内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动员 合作化 政治认同 农民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即权力大生产运动典型报道中的“新闻生产-政治动员” 被引量:18
19
作者 周海燕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1,共3页
典型报道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文本类型的新闻生产的结果,在它的背后,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动员方式。通过媒体来进行组织传播,是典型报道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其首要的价值标准不是新闻价值,而是政治价值,因此清晰地展现出权力控... 典型报道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文本类型的新闻生产的结果,在它的背后,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动员方式。通过媒体来进行组织传播,是典型报道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其首要的价值标准不是新闻价值,而是政治价值,因此清晰地展现出权力控制的痕迹。《解放日报》对三五九旅、吴满有及其他生产模范的典型报道,是集体典型的首篇报道,细读当时的报道,可以看到一个"新闻生产-政治动员"模型的形成,其中包括了设定标准、发现典型、宣示典型、推广典型四个阶段,这个典型报道模式也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报道 新闻生产 政治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动员的功能新探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小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7,共5页
政治动员是现代政党的重要功能。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语境下,民间社会、利益集团亦开始演变成为社会动员甚至政治动员的主体。政治动员的功能既有建设性的,亦有破坏性的,其建设性功能主要有促进政治参与、提升决策执行效率、凝聚社会... 政治动员是现代政党的重要功能。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语境下,民间社会、利益集团亦开始演变成为社会动员甚至政治动员的主体。政治动员的功能既有建设性的,亦有破坏性的,其建设性功能主要有促进政治参与、提升决策执行效率、凝聚社会资源、促进心理认同等功能,而过度政治动员和网络政治动员都有可能对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带来较大的破坏作用。通过分析政治动员的正负功能,可以兴利除弊,规避政治动员的副功能,更好地发挥政治动员的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动员 正功能 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