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181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T法监测含水层重金属污染及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研究
1
作者 张勇 骆乾坤 +4 位作者 刘鑫 李迎春 邓亚平 马雷 钱家忠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3,共17页
含水层重金属污染修复需要经济高效的动态监测手段作为支撑。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数据滞后以及对现场扰动较大等问题。该文以铜离子为例,采用电阻率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这种方法具有快... 含水层重金属污染修复需要经济高效的动态监测手段作为支撑。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成本高、数据滞后以及对现场扰动较大等问题。该文以铜离子为例,采用电阻率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这种方法具有快速、低成本、实时动态监测和原位无损的优势,并通过一维和二维砂箱实验验证ERT方法监测含水层重金属污染及原位化学修复过程的可行性,同时探讨监测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维砂柱实验,污染阶段ERT监测数据与取样数据的相关性系数(R^(2))超过0.96,相对误差(δ)低于4.04%;修复阶段R^(2)超过0.94,δ低于6.43%。二维砂箱实验,使用污染羽空间矩评估方法结合取样数据对ERT监测结果进行量化分析,铜离子运移过程中的一阶矩误差低于9%,二阶矩误差低于14%;修复过程中的一阶矩误差低于11%,二阶矩误差低于19%。此外,ERT装置的信息捕捉精度受铜离子运移速率和反应速率的影响。铜离子运移速率和反应速率越慢,ERT装置的信息捕捉精度越高。该研究验证了ERT方法在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监测和修复过程监测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成像法(ERT) 地下水污染 铜离子 污染修复 含水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早子沟金矿区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杨剑 张卫雄 +5 位作者 陈爱兵 翟向华 张元 姜鑫 胡杨 李永恒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62,共17页
甘肃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是西秦岭成矿带中的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该文通过矿区构造地质特征研究,以断裂构造、节理、擦痕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早子沟金矿床控矿构造演化序列及主应力方向,... 甘肃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是西秦岭成矿带中的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该文通过矿区构造地质特征研究,以断裂构造、节理、擦痕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早子沟金矿床控矿构造演化序列及主应力方向,认为早子沟金矿控矿构造演化经历了三期六个阶段。为了了解矿区构造应力场分布趋势及展布范围,以构造应力场分析为基础,基于岩石力学实验,测定岩石的力学参数,建立合理的地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FEM)对早子沟金矿区地质构造进行二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并对成矿有利的部位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构造应力场分布受断裂控制,各个时期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值分布基本处于断裂周缘,应力强度是决定构造活动强度的主要因素。应力高值区域构造活动强烈,岩石破碎,为成矿提供了通道和赋存部位。据此推测近南北向断裂两端及东北向断裂与西北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构造应力场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早子沟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白云岩砂化机理初探
3
作者 吴永红 徐洪钟 +4 位作者 何骁 王沐婉 王世华 赵永川 米健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7,共9页
为了对比构造作用和溶蚀作用对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白云岩砂化的影响,开展了不同酸性溶液、温度条件下的白云岩室内静态溶蚀试验,采用SEM、XRD及EDS能谱分析进一步探究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白云岩的砂化机理。溶蚀试验结果表明,白云岩自身... 为了对比构造作用和溶蚀作用对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白云岩砂化的影响,开展了不同酸性溶液、温度条件下的白云岩室内静态溶蚀试验,采用SEM、XRD及EDS能谱分析进一步探究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白云岩的砂化机理。溶蚀试验结果表明,白云岩自身晶体结构和温度是影响白云岩溶蚀速率的主要因素;溶蚀后岩样微观结构与砂化程度更高、未溶蚀的岩样微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PCAS软件的微观结构定量分析可知,岩样距断层越近,岩样破碎越严重,概率熵、分形维数、表观孔隙率越高。XRD及EDS能谱的结果表明,不同砂化程度的白云岩岩样矿物成分变化不明显。对于研究区域砂化白云岩地层,溶蚀作用不是砂化的主要因素,构造破裂作用才是白云岩砂化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砂化 构造破碎 溶蚀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矿山废水形成过程:来自反应运移模拟与同位素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邱文杰 杜卓然 +3 位作者 尹子悦 孙媛媛 祝晓彬 吴剑锋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采矿活动形成的酸性矿山废水(AMD)是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研究AMD的产酸机制及影响重金属和硫酸盐的释放、迁移和转化等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能够为定量预测AMD的形成过程与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TOUGHREACT/EOS3程序构建水—... 采矿活动形成的酸性矿山废水(AMD)是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研究AMD的产酸机制及影响重金属和硫酸盐的释放、迁移和转化等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能够为定量预测AMD的形成过程与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TOUGHREACT/EOS3程序构建水—气二相流的多组分反应运移模型,模拟尾矿堆中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在大气降水和氧气作用下的氧化溶解产酸过程。同时,进一步考虑相关组分在含水介质中迁移转化的物理和地球化学反应过程,反应网络包括硫化物矿物氧化溶解释放的H+、铁离子以及硫酸根迁移转化过程,主要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反应引起pH缓冲过程。最后,将硫稳定同位素考虑到反应运移模型中,以识别AMD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细菌硫酸盐还原过程及相应的硫同位素分馏。模型首先定量得出黄铁矿在不同氧化途径下的产酸贡献,结果表明同时考虑O_(2)(aq)和Fe^(3+)的平行氧化过程会增加产酸、铁离子和硫酸根浓度,pH受黄铁矿氧化释放的H⁺以及矿物溶解—沉淀对应的中和反应控制。稳定同位素反应运移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分馏动力学富集系数下,δ^(34)S值变化差异较大,在开放系统中采用瑞利分馏模型则很大程度上会高估富集系数。该研究有利于理解并预测矿山环境中酸性水的形成与迁移过程,对于防治采矿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水—气二相流 反应运移模拟 硫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oSHEDS数据集在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演变中的应用
5
作者 侯紫茜 郑栋宇 +4 位作者 向芳 白洁 陈安清 马超 侯明才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54,共17页
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影响着环境,也是环境变化影响的产物。HydroSHEDS数据集基于流域水文基础信息整理汇编了多源的全球自然—人文数据,形成了12级嵌套流域数据集,能够为研究流域环境特征对气候变化、物种分布的影响等提供重要支撑... 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影响着环境,也是环境变化影响的产物。HydroSHEDS数据集基于流域水文基础信息整理汇编了多源的全球自然—人文数据,形成了12级嵌套流域数据集,能够为研究流域环境特征对气候变化、物种分布的影响等提供重要支撑。该研究通过分析HydroSHEDS数据集内容及其应用实例,总结了数据集在现代与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演变方面的研究价值。结果表明:(1)HydroSHEDS v1包含全球范围的基础流域信息(流向、流量累积网格、河网)以及6个大类(水文、地形、气候、土壤与地质、土地覆被与利用以及人类影响)共56个变量281个属性信息;(2)采用HydroSHEDS基础数据或其核心数据可以进行现代与深时气候变化方面研究,包括模型模拟得出气候对地表系统其他组成的影响、计算流域属性特征与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关系、代理数据定量评估以改进气候模型的降水和蒸发重建等;(3)通过直接叠加或整合加权HydroSHEDS数据集提供的环境属性,能够分析其对物种生境或实际分布范围的影响,以模拟物种在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4)尽管HydroSHEDS可以用作地表系统分析与应用的先决条件,但由于其记录的环境属性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时间序列研究中仅可作为辅助数据,丰富HydroSHEDS的时间序列数据,有望为气候预测以及深时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SHEDS HydroATLAS 流域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 全球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升尺度离散裂隙—基质模型的裂隙水反应运移数值模拟与软件开发
6
作者 刘殿广 杨蕴 +3 位作者 袁奕梁 窦智 吴剑锋 吴吉春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裂隙水反应运移模拟是地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传统的等效多孔介质模型或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在刻画复杂裂隙网络中的水流和溶质运移过程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开发裂隙水反应运移数值模拟软件FracRTM,基于离散裂隙网络... 裂隙水反应运移模拟是地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传统的等效多孔介质模型或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在刻画复杂裂隙网络中的水流和溶质运移过程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开发裂隙水反应运移数值模拟软件FracRTM,基于离散裂隙网络(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采用升尺度离散裂隙—基质模型(Upscaled Discrete Fracture Matrix Model,UDFM)构建连续体网格并计算等效渗透率和孔隙率,采用开源反应运移数值模拟程序模拟裂隙—基质系统中地下水流动、溶质运移和化学反应的物理—化学过程。文章介绍了FracRTM的总体设计与功能模块,同时基于FracRTM进行了酸性矿坑水在碳酸盐岩裂隙网络中迁移过程的数值模拟案例分析,以验证软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水 反应运移模拟 数值模型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优化设计研究综述
7
作者 刘明力 骆乾坤 +3 位作者 吴剑锋 宋健 杨蕴 孙晓敏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7,共14页
矿山开采、垃圾填埋及化工产品生产过程都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无论是追溯污染源信息还是监测污染物运移趋势都需要合理设置相应的监测网。长期运行设计不合理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势必会造成高昂的监测成本。因此,必须要开展地下水污... 矿山开采、垃圾填埋及化工产品生产过程都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无论是追溯污染源信息还是监测污染物运移趋势都需要合理设置相应的监测网。长期运行设计不合理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势必会造成高昂的监测成本。因此,必须要开展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优化设计研究,力争用较少的监测成本最大精度地获取污染物浓度变化数据。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主要优化内容包括监测井在空间上监测位置的优化和时间上监测频率的优化两个方面。目前,针对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优化设计问题的求解已经提出了多种定性(如水文地质分析法)和定量(如模拟—优化模型方法和克里格法)的方法,并取得了诸多成效,但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论文首先系统总结了近40年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优化设计的主要研究成果,然后对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7种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优化设计的方法进行介绍、评价和比较,最后对今后地下水污染监测网优化设计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监测网 优化设计 监测位置 监测频率 污染源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条件下地下构筑物对地面沉降影响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张乾龙 郭连军 +2 位作者 张云 苏智聪 孙涛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1,共9页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抽水条件下地下构筑物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分析了有无挡板、挡板深度及其与抽水井的相对位置对地面沉降和孔隙水压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挡板的存在阻挡了水的渗流补给,延长了孔隙水压力和土层位移达...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抽水条件下地下构筑物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分析了有无挡板、挡板深度及其与抽水井的相对位置对地面沉降和孔隙水压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挡板的存在阻挡了水的渗流补给,延长了孔隙水压力和土层位移达到稳定的时间,增大了土层总体的沉降和孔隙水压力的下降;同时,土层沉降和孔隙水压力随挡板深度的变化并非线性,而是存在一个临界相对埋入深度(本次试验为85%),在小于这一临界值时,砂层最大沉降随挡板埋入深度变化较小,在大于这一临界值时,砂层最大沉降随挡板埋入深度变化较大。在有地下构筑物存在情况下进行地面沉降数值模拟时,不仅要考虑构筑物对水流的阻碍作用,也要考虑构筑物本身对土体位移的阻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地面沉降的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构筑物 室内模型试验 地面沉降 抽水 阻挡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吸附胶原蛋白性能差异及其环境意义
9
作者 解欣悦 陈艳 +4 位作者 周跃飞 阚立波 杜蒙蒙 谢巧勤 陈天虎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2,共8页
胶结壳有孔虫伪足及壳体有机质中富含胶原蛋白,其对矿物的选择性捕获和固定起着关键作用,但相关机制和环境效应还不明确。文章以常见碎屑矿物石英、钠长石、金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实验探讨三种矿物吸附胶原蛋白的效果、热力学、动... 胶结壳有孔虫伪足及壳体有机质中富含胶原蛋白,其对矿物的选择性捕获和固定起着关键作用,但相关机制和环境效应还不明确。文章以常见碎屑矿物石英、钠长石、金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实验探讨三种矿物吸附胶原蛋白的效果、热力学、动力学、pH值的影响、吸附产物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等。结果表明,钠长石和石英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约为25 h,金红石约为12 h;三种矿物的吸附过程均具有准二级动力学的特征。吸附热力学上,石英和钠长石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金红石更符合Langmuir方程;石英、钠长石和金红石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7、5.0和35.7 mg·g^(-1)。钠长石和金红石在pH=3时吸附量最大,pH对石英吸附胶原蛋白的影响不显著。大体上,吸附胶原蛋白的矿物对Zn和Cu的固定能力均有所增强,其中Zn增加更多。研究表明,有孔虫可以通过降低pH选择性捕获和固定钠长石和金红石;在利用有孔虫吸附的金属量追索海水重金属浓度时,需要考虑重金属的种类及有机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胶原蛋白 吸附 影响因素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基于野外调查和地震剖面构造解析
10
作者 张治鑫 吴珍云 +7 位作者 邓寒潇 汪伟 王洪艳 贺婉慧 李慧欣 毛可奕 董少春 尹宏伟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8,共16页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中秋)位于库姆格列木群和吉迪克组两套膏盐层沉积交汇区域,以盐水沟为界,其东、西两侧构造变形样式差异明显,推断具有构造转换特征。基于野外调查,结合地震剖面解析,对中秋构造特征开展了精细解析,进一步厘... 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中秋)位于库姆格列木群和吉迪克组两套膏盐层沉积交汇区域,以盐水沟为界,其东、西两侧构造变形样式差异明显,推断具有构造转换特征。基于野外调查,结合地震剖面解析,对中秋构造特征开展了精细解析,进一步厘定了中秋构造转换特征,阐明了盐上层和盐下层差异化构造转换机制。结果表明,中秋盐上层主要经历了两期构造作用:康村组末至库车组初,以褶皱变形为主,主要形成了在中秋错位排列的库车塔吾背斜和南秋里塔格背斜;库车组初到第四纪,以逆冲断层作用为主,在断层作用下,背斜进一步隆升变形,并逐步形成了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的构造前缘带、南部隆起带、压扭核心带和北缘平缓带。压扭核心带构造变形最为剧烈,东、西两侧的差异性构造样式指示该地带可能发育走滑断裂,以释放两侧地层差异位移引发的压扭应力。中秋盐上层构造转换模式为同向倾斜型,即在相同倾向断层之间存在位移传递,使地表褶皱出现扭曲、分叉等特征。盐下层构造转换主要通过逆冲断层沿走向延伸距离的变化和断层倾角变化来完成。中秋盐上层和盐下层构造转换受到膏盐层控制,盐层在东西方向上的多层分布和厚度变化是导致库车塔吾背斜和南秋里塔格背斜发育位置不同的重要原因;南秋里塔格背斜盐下断层在双盐层控制下,向南延伸距离更远,库车塔吾背斜盐下断层受单盐层控制,延伸距离相对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带 构造解析 盐构造 构造转换机制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11
作者 南统超 谢晓婷 +4 位作者 叶逾 徐腾 沈城吉 吴吉春 鲁春辉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74,共12页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也是针对地下水在内的水资源问题决策特点所开发的人机交互系统,具有利用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包括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完成数据提取、逻辑推理、信息处理和管理决...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也是针对地下水在内的水资源问题决策特点所开发的人机交互系统,具有利用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包括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完成数据提取、逻辑推理、信息处理和管理决策等功能,不仅能够帮助决策者及时了解水资源现状,还能为决策者提供较为全面、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方案,提高决策效率和可靠性。文章对决策支持系统在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特别是近年地下水管理中的应用趋势和创新发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文章认为,基础数据及统一标准的缺乏、数据驱动决策可靠性不足、决策系统功能单一、决策参与缺乏完整性、系统的重用性和扩展性较差、智能化不足等是目前决策支持系统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应用发展中亟待突破的瓶颈。此外,文章紧密围绕现阶段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对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指出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是未来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方向,为未来大区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支持系统 水资源管理 地下水 人工智能 挑战与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新生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相意义
12
作者 潘邵敏 安凯旋 +2 位作者 胡逸豪 张文静 林秀斌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4,共11页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内部最大的沉积盆地,现保存有超万米厚的新生代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的沉积相演化反映了高原生长过程和气候环境变化,一直是研究热点。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沉积地层的描述和沉积相的定性判定,对于沉积相判定的定量研究仍...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内部最大的沉积盆地,现保存有超万米厚的新生代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的沉积相演化反映了高原生长过程和气候环境变化,一直是研究热点。前人研究主要关注沉积地层的描述和沉积相的定性判定,对于沉积相判定的定量研究仍有待深入。为了定量判定沉积相,文章在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的下干柴沟组至狮子沟组采集了典型砂岩样品开展粒度分析,利用萨胡判别式、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粒度端元分析与累积分布曲线等方法,揭示该剖面新生代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的搬运介质、搬运方式与沉积相。文章结果表明,大红沟剖面自下干柴沟组至上油砂山组主要为水下浅湖相沉积环境,且湖泊水动力条件由强到弱依次为下干柴沟组、上油砂山组、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而狮子沟组主要为陆上河流相沉积环境。大红沟剖面新生代下干柴沟组至上油砂山组水下浅湖相沉积物主要包括四种搬运组分,分别为湖泊背景悬浮组分和外来水下分支河道浊流悬浮组分、细砂跃移组分、粗砂滚动组分组成;狮子沟组陆上河流相沉积物也主要包括四种搬运组分,分别为河流背景悬浮组分和外来冲洪积浊流悬浮组分、细砂跃移组分、粗砂滚动组分组成。文章结果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的沉积相判定提供了基于粒度分析数据的定量约束,同时也为定量表征沉积相提供了分析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沉积物 粒度分析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控制点的柴达木盆地莫霍面重震联合反演
13
作者 李忠华 李朝阳 +1 位作者 董冬冬 郭德乐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74,共12页
为探究柴达木盆地浅部形变的深部动力响应机制,文章在布格重力异常资料的基础上,以深地震剖面、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等资料为控制点,逐步求得最佳基准面,反演了莫霍面的空间展布形态。结果显示,响应于浅部构造形变的空间变化,柴达木盆地莫... 为探究柴达木盆地浅部形变的深部动力响应机制,文章在布格重力异常资料的基础上,以深地震剖面、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等资料为控制点,逐步求得最佳基准面,反演了莫霍面的空间展布形态。结果显示,响应于浅部构造形变的空间变化,柴达木盆地莫霍面深度东、西部差异性同样显著。盆地西部浅部形变较强,广泛发育逆冲缩短构造,莫霍面相对较深,约55~61 km。盆地东部整体形变较弱,主要集中于盆地边缘,莫霍面则相对较浅,约48~61 km。除此之外,东昆仑山与柴达木盆地东部之间还存在一个巨大的陡阶带,莫霍面突变幅度可达15 km左右。以上特征表明,在青藏高原NE向扩展的构造背景下,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壳缩短显著,并逐渐增厚,东部则仍保持了与稳定克拉通盆地相似的特征,地壳厚度变化微弱。阿尔金断裂带深切走滑引发的壳幔混合作用,可能是促进柴达木盆地西部缩短增厚,进而导致莫霍面东、西部空间差异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莫霍面反演 控制点 阿尔金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u、Zn同位素在医疗诊断上的应用
14
作者 郭瑞 于慧敏 +2 位作者 张华凤 荚卫东 黄方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9,共15页
过渡金属元素Fe、Cu和Zn是生命活动的关键元素,其同位素有望作为示踪人体疾病的新指标。文章介绍了Fe、Cu、Zn同位素在医学中应用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近年来在医学诊断和代谢方面的应用,其中Fe同位素能有效示踪与Fe代谢相关的疾病;Cu同位... 过渡金属元素Fe、Cu和Zn是生命活动的关键元素,其同位素有望作为示踪人体疾病的新指标。文章介绍了Fe、Cu、Zn同位素在医学中应用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近年来在医学诊断和代谢方面的应用,其中Fe同位素能有效示踪与Fe代谢相关的疾病;Cu同位素在示踪肝病和癌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Zn同位素可作为分泌器官癌症的有效示踪剂。依据现有这三种同位素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对未来的前景提出了展望,希望能进一步推动金属稳定同位素在医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医学诊断中金属稳定同位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同位素 Cu同位素 Zn同位素 医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中侏罗世晚期气候逐渐干热化与湖相有机质富集机制
15
作者 郭望 陈刚 +3 位作者 李玉宏 张云鹏 李永红 党洪量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12,共13页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侏罗世晚期气候逐渐干热条件下页岩的有机质富集机制,文章通过对鱼卡地区多口钻井大煤沟组七段页岩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无机地球化学及矿物组成测试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古气候纵、横向变化特征及其与有机质的...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侏罗世晚期气候逐渐干热条件下页岩的有机质富集机制,文章通过对鱼卡地区多口钻井大煤沟组七段页岩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无机地球化学及矿物组成测试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古气候纵、横向变化特征及其与有机质的供给和保存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下部灰黑色页岩相比,上部灰褐色页岩整体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及偏腐泥型的有机质类型;偏高的碳酸盐矿物含量、Sr/Cu及整体偏小但变化范围较大的古气候指数C值反映高频波动的逐渐干热化气候演化特征;横向上,灰褐色页岩差异显著的C值反映同一时期的气候也呈现出一定不稳定性;较低的Al与Ti含量指示较弱的陆源碎屑输入;较高的P/Ti与Ba/Al指示较高的古生产力;较低的Pr/Ph和较高的黄铁矿含量指示偏还原的水体条件;较高的Sr/Ba和多数偏高的伽马蜡烷指数反映水体偏咸化且在大部分区域形成了水体分层。综合参数特征可得,一定程度的气候干热化会导致陆源物质输入减少、古生产力提高、水体还原性增强及盐度增加、大部分区域水体出现分层等,为偏腐泥型有机质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逐渐干热化 高频波动 纵横向特征 大煤沟组七段 地球化学特征 矿物组成 有机质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似然函数的融雪径流模拟不确定性分析
16
作者 吴吉天 曾献奎 吴吉春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由于模型参数及观测数据等影响,水文模型通常存在显著不确定性,开展融雪径流模拟不确定性定量分析可控制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对于寒旱山区的水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新疆南部的策勒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 由于模型参数及观测数据等影响,水文模型通常存在显著不确定性,开展融雪径流模拟不确定性定量分析可控制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对于寒旱山区的水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新疆南部的策勒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MCMC)进行融雪径流模型的参数不确定性分析。针对MCMC中似然函数的零膨胀误差(zero flatted error)及残差结构等难题,采用二项分布和正态分布组合的混合似然函数来描述残差结构,并与传统高斯似然函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均方根误差、决定系数和预测区间覆盖率等评价指标显示,基于混合似然函数的不确定性分析结果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因此,混合似然函数能够更合理的刻画融雪径流模拟残差的结构,显著提升水文模型的预测性能,有利于实施科学、精准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拟不确定性 混合似然函数 融雪径流模型 MCMC 零膨胀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干旱区地下水动态对农业灌溉响应的模拟研究
17
作者 王北大 宋健 +2 位作者 尹子悦 林锦 吴剑锋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3,共12页
研究干旱和半干旱区不同作物生长条件下农业灌溉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对区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GMS软件中的MODFLOW-NWT程序及非饱和带模拟子程序包UZF1,建立了邻近焉耆盆地开都河北岸的数值模型,结合逐日地... 研究干旱和半干旱区不同作物生长条件下农业灌溉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对区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GMS软件中的MODFLOW-NWT程序及非饱和带模拟子程序包UZF1,建立了邻近焉耆盆地开都河北岸的数值模型,结合逐日地下水水位数据进行校验和水均衡分析。该研究采用作物系数法计算5种典型农作物(辣椒、番茄、小麦、甜菜、玉米)需水量,开展盆地不同种植情景下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与农业灌溉关系的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种植高耗水量的甜菜对应的平均地下水埋深最大,种植小麦时对应的平均地下水埋深最小,而种植番茄、辣椒、玉米时对应的平均地下水埋深接近。种植甜菜时平均地下水埋深比小麦大0.85 m,当需水量增加100 mm,生育期内地下水埋深平均增大0.31 m,表明作物需水量是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位波动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和半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及农业种植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数值模拟 焉耆盆地 农业灌溉 MODFLOW-NW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均衡分析与记忆曲线模型估算流域地下水径流量
18
作者 陈子昂 曾献奎 吴吉春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地下水循环是全球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描述流域地下水径流量对查明流域地下水循环过程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水文气象遥感数据,通过构建蒸发、地表径流等记忆曲线模型,结合水量平衡方程,并进行参数不确定性分析,估算了流域降水... 地下水循环是全球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描述流域地下水径流量对查明流域地下水循环过程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水文气象遥感数据,通过构建蒸发、地表径流等记忆曲线模型,结合水量平衡方程,并进行参数不确定性分析,估算了流域降水释放的地下水径流量。以巴西热基蒂尼奥尼亚河流域(Jequitinhonha river basin)为研究区,结果表明:记忆曲线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研究区蒸发、地表径流与陆地水储量变化过程。研究区蒸发模拟值与基于GLEAM的蒸发观测数据拟合较好,识别期与验证期R^(2)分别为0.74与0.81;地表径流模拟值与观测值在识别期R^(2)为0.69,在验证期为0.63;陆地总水储量变化(TWSC)模拟值与GRACE TWSC序列在识别期与验证期的R^(2)分别为0.73与0.6。同时,基于地下水径流记忆曲线模型,估算研究区降水在各月累积释放的地下水径流量在50~350 m^(3)/s之间波动,呈现明显的年内变化规律。研究成果为大尺度、地下水观测数据缺乏的流域地下水径流量估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曲线 MCMC方法 水量平衡方程 地下水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高硫矿区地下水质量评价
19
作者 谢伟 钱家忠 +2 位作者 马雷 方运海 丁丹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对高硫矿区进行水质评估、全面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是实现酸性矿坑水治理与防控的前提。在水质评价中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是一个模糊的慨念,这种模糊属性源自于水质分类标准及其阈值固有的不确定性。为解决模糊数学方法在矿山地下水水质评... 对高硫矿区进行水质评估、全面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是实现酸性矿坑水治理与防控的前提。在水质评价中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是一个模糊的慨念,这种模糊属性源自于水质分类标准及其阈值固有的不确定性。为解决模糊数学方法在矿山地下水水质评估中存在的评价标准不匹配以及隶属度绝对化问题,该研究以铜官山矿区作为研究区,引入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高硫矿区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动态识别水质类别的模糊性。结果表明,相对隶属度定量表征了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间亦此亦彼的隶属关系,当评价指标浓度处于某分级标准范围内,该等级和相邻两侧等级的隶属度均大于0。研究区大部分地下水质处于第Ⅳ和Ⅴ等级,占比89%,水质较差。其中,监测点M3-M7为井下涌水,酸性矿坑水特征明显,硫酸盐、铁、锰、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含量以及酸度超标。矿井疏排水经异位末端治理后,虽然能降低其生态环境污染的风险,但处置成本较高,建议后续协同治理示范工程在“源头控制”和“过程阻断”方面提升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评价 可变模糊集 高硫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物探的金属矿山地下导水通道识别
20
作者 方运海 钱家忠 +2 位作者 马雷 丁丹 谢伟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6,共9页
地下导水通道精细刻画对于矿山安全开采以及矿坑水多技术协同治理至关重要。废弃采空区和导水断裂深埋于地下,其复杂的空间结构难以低成本、快速识别。该研究以天马山硫金矿区作为研究区,综合运用瞬变电磁法和高频大地电磁法识别地下导... 地下导水通道精细刻画对于矿山安全开采以及矿坑水多技术协同治理至关重要。废弃采空区和导水断裂深埋于地下,其复杂的空间结构难以低成本、快速识别。该研究以天马山硫金矿区作为研究区,综合运用瞬变电磁法和高频大地电磁法识别地下导水通道发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矿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导水通道主要有三处,分别位于矿区西侧的尾矿回填区、40线以南冲沟地形区以及冲沟区西南侧的断层破碎带。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冲沟地形区域,由于地势较低,地表水汇聚于此形成向下补给的渗漏通道。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之下,局部发育长条形破碎带,形成自地表向下延伸至-700 m的导水通道。整个渗漏区沿着冲沟地形走向,呈北西向展布,在-400 m和-600 m高程分别存在连续的局部最小电阻异常区,推测为岩溶发育的富水区。上述结果表明,应用高频大地电磁技术初步识别局部富水区域以及地层结构特征,再利用瞬变电磁法对主要导水通道进行精细探测,是实现金属矿山地下导水通道低成本、快速、准确识别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通道 瞬变电磁法 高频大地电磁法 高硫金属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