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700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态视角下企业绿色创新的协同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小红 潘雨婷 梁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12,共16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企业内外部联动视角,以417家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内外部因素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协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企业内外部联动视角,以417家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内外部因素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协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创新是多维因素联动作用的结果,不存在产生高/非高水平企业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路径可以划分为媒体关注下内部因素驱动型、合力监管-人才联合驱动型和多元因素驱动型,非高水平企业绿色创新存在两条组态路径,且与高水平企业绿色创新路径呈非对称关系;人力资本是实现高水平企业绿色创新的关键因素,在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绿色创新背后多维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对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制造业企业 驱动路径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耗能行业绿色发展的时空分异与动态关联研究
2
作者 李玉婷 李洪霞 刘自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8,共16页
“双碳”目标的提出和践行凸显了高耗能行业绿色发展的紧迫性。基于松弛变量测度(SBM)模型对省域高耗能产业及细分行业绿色发展进行评价,运用达格姆(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Markov)链、空间收敛分析和面板格兰杰(Granger... “双碳”目标的提出和践行凸显了高耗能行业绿色发展的紧迫性。基于松弛变量测度(SBM)模型对省域高耗能产业及细分行业绿色发展进行评价,运用达格姆(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Markov)链、空间收敛分析和面板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探究其时空分异与动态关联,能为政府精准制定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政策、转变高耗能行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高耗能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具有区域不均衡性且未得到改善,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2)全国及三大区域内高耗能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绝对差异扩大,中、西部地区的领先省份得到了发展,东部地区少数省份发展落后;行业层面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且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存在低水平陷阱和高水平垄断的锁定效应。(3)除黑色金属业之外,其他高耗能行业绿色发展未表现出σ收敛;各高耗能行业绿色发展表现出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水平、绿色税收、环保投资是收敛性的重要影响因素。(4)化学制品业、非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业和电力热力业具有引领行业绿色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耗能行业 绿色发展 动态演进 地区差距 收敛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演化研究
3
作者 叶堂林 吴明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6,共14页
创新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资源能够以流的形式实现跨区域流动,流空间已成为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新组织形式。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的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互投数据,构建基于流空间... 创新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资源能够以流的形式实现跨区域流动,流空间已成为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新组织形式。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的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互投数据,构建基于流空间视角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资本流空间网络,并运用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2012—2021年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的基本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京津石三足鼎立的流空间格局基本形成,节点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愈发紧密;节点城市的独立性特征愈发明显,推动了信息利用效率提升和流空间发展;创新资本流空间资源分布趋于协调稳定;子群内部成员创新关联强度提升显著。京津冀应实现更多的创新互动,优化区域创新流空间结构;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建立多元主体实时协调又相互支撑的区域创新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创新 创新资本 流空间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气候风险管理:研究框架与未来展望
4
作者 柳学信 吴鑫玉 孔晓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12,共15页
加强企业气候风险管理不仅是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与转型挑战的关键前提,而且是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助力国家气候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议题。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采用“概念界定—热点主题—驱动机制—衍生后果—行动方向—研究展望”的框架,... 加强企业气候风险管理不仅是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与转型挑战的关键前提,而且是推动企业风险管理、助力国家气候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议题。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采用“概念界定—热点主题—驱动机制—衍生后果—行动方向—研究展望”的框架,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企业气候风险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解析。首先,借助权威组织与核心文献界定气候风险的内涵并厘清核心研究主题,归纳出企业气候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流程。其次,构建理论研究框架,从企业视角提炼出气候风险管理的驱动因素与影响后果,并从减缓与适应两个维度阐释企业对气候变化进行管理的方式。最后,提出具有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未来研究议题,为深化企业气候风险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风险管理 企业策略 气候机遇 企业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劳动雇佣决策——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5
作者 林寿富 谢艳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62,共17页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也为实现稳定就业目标注入了新的活力。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而且该促进效应体现在融资约束高、信息透明度低、非通信行业、垄断性行业及技术密集度低的企业。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企业劳动雇佣规模的核心机制在于流动性约束缓解效应,具体表现为WW指数降低、现金持有量减少、投资-现金敏感度降低、应付账款增多及股利分配率提高。与此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效应和要素互补效应影响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为第一批实施“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时,企业劳动雇佣规模扩大效果最为显著。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扩大企业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和技术岗位员工的劳动雇佣规模、提高普通职工的薪酬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研究为理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稳就业与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劳动雇佣决策 宽带中国 流动性约束 稳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创新质量:效应及作用机制
6
作者 张航燕 杨卓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7,共13页
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是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提升创新质量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期优势的关键,更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摆脱技术困境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2全国... 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是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提升创新质量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期优势的关键,更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摆脱技术困境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2全国2 852家上市制造业企业样本,实证分析企业服务化转型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服务化能够提高企业创新质量,并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提高技术研发投入两条路径对创新质量发挥传导作用;国有、技术密集型和高研发补贴型制造企业的服务化水平对创新质量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政府应加快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创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创新质量 上市企业 人力资本结构 研发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复杂性框架下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路径——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师迪文 程德俊 赖秀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0,共18页
企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目前关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还处于概念界定的阶段,如何协同政府、市场、社会、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和发展是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基于制度复杂性框架,... 企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目前关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还处于概念界定的阶段,如何协同政府、市场、社会、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和发展是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基于制度复杂性框架,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法,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制度要素组态并提炼相应的提升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存在3类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制度组合,分别为“政府主导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专业合作型”和“政府引导、社会关注、专业合作型”;第二,政府引导要素对于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起到重要的战略指引作用;第三,不同的前因要素组合通过压力与资源双重路径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第四,不同规模企业在新质生产力的提升路径上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扩展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驱动因素的理论研究,对政府塑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与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新质生产力 制度复杂性 科技创新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现代化与范式变革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春利 高良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6,共12页
随着数智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算法化和算法管理化是当前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从企业管理范式演进和比较两个维度对算法管理的变革后果进行刻画:一方面,在企业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算法管理构成了企业管理在数智时代的现... 随着数智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算法化和算法管理化是当前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从企业管理范式演进和比较两个维度对算法管理的变革后果进行刻画:一方面,在企业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算法管理构成了企业管理在数智时代的现代化形式,并以智能计算为主要方式开启了企业管理的第四次现代化;另一方面,算法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方式,促进了企业组织形态、分工方式、协作模式、资源配置方式以及管理职能的转型,从而引领了企业管理范式的革新。算法管理将是数智经济时代的重要企业管理范式,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经济时代 算法 算法管理 平台型组织 企业管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交互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9
作者 田新豹 李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94,共16页
经济新常态下,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交互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经济新常态下,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交互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联立方程模型,通过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韧性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差异性,且在不同特征的城市中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区域经济韧性 交互影响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何以赋能劳动者高质量就业?
10
作者 朱晨 王泽凯 张抗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共17页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策层面多次强调要实现更加充分且高质量的就业目标,新质生产力概念直接响应了这一政策目标。利用熵值法测算城市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可以探究新质...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策层面多次强调要实现更加充分且高质量的就业目标,新质生产力概念直接响应了这一政策目标。利用熵值法测算城市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可以探究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劳动者就业质量的综合影响、作用机制与细分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工资收入、福利保障、工作稳定性等客观维度的就业质量的积极影响更为突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通过重塑工作特征、促进就业公平性和职业技能匹配度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对城镇职工、低技能劳动者和制造业从业者的就业质量具有更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就业质量 熵值法 高质量就业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作用机制及战略举措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英 陈运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共10页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对于全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理论逻辑上有其内在机理、...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对于全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理论逻辑上有其内在机理、动力机理和传导机理。数字经济分别从宏观层面的生产关系、中观层面的产业质态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活力方面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显著优势,统筹推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全力打造自立自强创新生态、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 生产关系 产业质态 企业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表现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正海 李昊泽 姚佩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12,共18页
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中断风险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而维持供应链稳定、提升供应链韧性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此背景下,ESG表现是否可以提升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韧性?以2011—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 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中断风险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而维持供应链稳定、提升供应链韧性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此背景下,ESG表现是否可以提升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韧性?以2011—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究ESG表现对其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ESG表现可以提升供应链韧性,并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声誉、降低融资约束、增强高管薪酬激励来实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大型、环境不确定性较高地区、法治环境较好地区以及财务状况较差的企业而言,ESG表现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果更明显;交互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会弱化ESG表现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经济后果分析显示,ESG表现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有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对企业贯彻落实ESG理念、维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供应链韧性 企业声誉 融资约束 高管薪酬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贸易与企业能源消耗——来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仙虹 赵佳佳 邹志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2,共17页
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选取2011—2022年88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字贸易对企业能源消耗的影响效应与作... 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选取2011—2022年88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数字贸易对企业能源消耗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贸易能够降低试验区内企业能源消耗量,并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传导路径看,数字贸易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增强技术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抑制试验区内制造业企业能源消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污染企业、位于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的企业中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贸易对企业降碳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存在积极影响。研究结论为数字贸易助力外贸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数字贸易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企业能源消耗 数字化转型 技术创新 营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发展如何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来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经验证据
14
作者 周家正 赵家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8,共16页
以2011—2020年286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进行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试验区建设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且在东... 以2011—2020年286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利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进行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试验区建设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大规模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促进创新研发、推动产业集聚以及优化制度环境是试验区建设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机制。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对邻近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出口技术复杂度 创新研发 产业集聚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财政、双重目标约束与制造企业创新意愿
15
作者 钟文 杨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84,共16页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意志的重要体现必然对企业创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与企业的创新意愿密切相关。基于理论分析,以2010—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企业创新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经...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意志的重要体现必然对企业创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与企业的创新意愿密切相关。基于理论分析,以2010—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企业创新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规制目标的双重目标约束对两者关系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抑制了企业创新意愿,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融资约束与政府投资偏向是土地财政作用于制造企业创新意愿的可能渠道;第三,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加剧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企业创新意愿的抑制效应,而环境规制目标约束则有效缓解了抑制效应;第四,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制造企业创新意愿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企业之间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完善“后土地财政”治理体系、改革地方官员考核方式、平衡企业创新意愿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 创新意愿 融资约束 政府投资偏向 经济增长目标 环境规制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贸易能提升产业链韧性吗?
16
作者 伍先福 段步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8,共19页
随着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数字贸易已成为新时期推动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关键内驱力。基于2011—2022年中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可对数字贸易的产业链韧性提升效... 随着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数字贸易已成为新时期推动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关键内驱力。基于2011—2022年中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可对数字贸易的产业链韧性提升效应进行有效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贸易能够提升产业链韧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贸易驱动产业链韧性提升的效果因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基础设施、设置批次等的不同而不同,在东部地区、沿海城市和传统基建高水平地区更加明显;作用机制方面,数字贸易分别通过资源配置效率、知识吸收能力、产业竞争力、城市创新能力四个机制对产业链韧性施加影响。研究结论从数字贸易视角为提升产业链韧性、实现产业链安全稳定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产业链韧性 资源配置 知识吸收 产业竞争力 城市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发展能否提升城市创业活力?——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17
作者 董晓波 何昌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4,共18页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创业活力的重要源泉。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城市-企业创业生态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创业活力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创业活力的重要源泉。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城市-企业创业生态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创业活力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了城市创业活力提升,且该提升效应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和产业导向,在东部地区、高行政等级城市、第三产业以及非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在城市层面,电子商务发展通过促进人才集聚、吸引风险投资和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城市创业活力;在企业层面,电子商务发展能够发挥交易成本节约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提升城市创业活力。经济后果分析表明,电子商务发展的创业效应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就业创造效应。研究结论明确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创业效应,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策实施以及实现稳就业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业活力 电子商务 创业生态系统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促进代际收入流动?
18
作者 谷均怡 李熠璇 赵心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5,共15页
新时代背景下,着力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系统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代际收入流动性,有助于促进共同富... 新时代背景下,着力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系统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代际收入流动性,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代际职业向上流动来推动代际收入流动,数字普惠金融的金融属性能够促进农村家庭子代从事非农职业进而帮助其实现职业向上流动。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农村家庭、低收入家庭、低学历家庭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有助于帮助其子代跳出“代际低收入传承陷阱”,具有普惠性特征。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代际收入向上流动,并且提高了农村家庭进入中高收入阶层的可能性,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 代际收入流动 职业向上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发展对城市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9
作者 姚树俊 孙铁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2,共14页
大数据发展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2006—2022年中国26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评估大数据发展对城市碳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大数据发展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2006—2022年中国26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评估大数据发展对城市碳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能够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机制分析结果显示:(1)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通过对固定资产合理投资优化了资本要素,进而提高碳减排效率;(2)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通过鼓励产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优化了技术要素,进而提高碳减排效率;(3)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通过鼓励劳动者投身绿色产业优化了劳动力要素,进而提升城市碳减排效果。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在东部地区、建筑行业发达的城市、大城市以及交通枢纽城市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大数据的潜力,扩大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实施范围,实现政策对周边城市的带动效应,同时,提高城市的要素配置水平,拓宽城市碳减排的路径,从而实现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发展 碳减排 要素配置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 绿色低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创新对中国城市全球价值链专业化分工的影响
20
作者 王阿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5,共13页
数字经济创新有助于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中国城市全球价值链专业化分工。以277个城市为研究样本,检验数字经济创新对中国城市全球价值链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创新能够推进中国城... 数字经济创新有助于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中国城市全球价值链专业化分工。以277个城市为研究样本,检验数字经济创新对中国城市全球价值链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创新能够推进中国城市全球价值链专业化分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创新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降低贸易成本、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及优化数据要素配置推进中国城市全球价值链专业化分工。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促进中国城市全球价值链专业化分工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创新在高创新能力水平城市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提出多措并举纵深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多路并进推动城市技术进步、因地制宜促进中国城市全球价值链专业化分工的对策建议,为中国城市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专业化分工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创新 全球价值链 专业化分工 数据要素配置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