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778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茯砖茶发花过程中优势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
作者 杨抚林 邓放明 +1 位作者 赵玲艳 夏岩石 茶叶科学技术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本文对茯砖茶发花过程中优势菌——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的特征、生长条件、毒性、营养保健作用及发花过程中茯砖茶主要成分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砖茶 研究进展 优势菌 毒性 主要成分 综述 营养保健作用 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报告——茶园遮荫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文锦 陈常颂 +3 位作者 张应根 张方舟 梁月荣 陈荣冰 茶叶科学技术 2004年第1期8-11,共4页
夏暑季黄棪茶园遮荫试验结果表明,遮荫显著改善了夏暑季茶园的水热条件,能够避免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对茶树造成的热害和旱害,降低杂草的生长氩徽谝竦亩哉沾硐啾龋?~8月份30%、45%和60%遮荫度3个处理树冠层的白昼平均温度、日极端... 夏暑季黄棪茶园遮荫试验结果表明,遮荫显著改善了夏暑季茶园的水热条件,能够避免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对茶树造成的热害和旱害,降低杂草的生长氩徽谝竦亩哉沾硐啾龋?~8月份30%、45%和60%遮荫度3个处理树冠层的白昼平均温度、日极端最高温度及温度日较差分别下降了1.47℃~4.42℃、3.95℃~7.26℃和3.33℃~8.44℃,白昼平均湿度、日极端最低湿度分别增加了4.31%~12.31%和3.27%~12.62%,湿度日较差减少了3.58%~12.94%;地表日极端最高温度及日较差分别下降了4.56℃~13.44℃和4.53℃~12.80℃;茶园20cm内土层的温度明显下降,含水率明显提高;茶园持续高温干热天数明显缩短;白天温、湿度极端值出现时间较迟、历时较短。它们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且效果(增幅或降幅)随着遮荫梯度的增大和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遮荫 夏季 乌龙茶 品质 生态效应 水热条件 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香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于欣洋 岳文杰 +2 位作者 李金辉 肖永芹 袁弟顺 茶叶科学技术 2008年第3期9-13,共5页
香气是茶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迄今为止,己从各种茶叶中分离出700多种香气物质,包括醇、醛、酮、酯、酸、氮等十余大类化合物。因此茶叶香气成分的研究及有效的提取,是对提高茶叶香气及扩大茶叶精油应用... 香气是茶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迄今为止,己从各种茶叶中分离出700多种香气物质,包括醇、醛、酮、酯、酸、氮等十余大类化合物。因此茶叶香气成分的研究及有效的提取,是对提高茶叶香气及扩大茶叶精油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香气 茶叶品质 香气物质 类化合物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的分类与普洱茶的定义 被引量:68
4
作者 杨崇仁 陈可可 张颖君 茶叶科学技术 2006年第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茶叶品种 普洱茶 定义 分类 云南大叶种 历史文化 文化内涵 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 基本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茶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董鸿竹 曾恕芬 +3 位作者 高大方 杨崇仁 张颖君 江鸿建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第2期14-17,共4页
本文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方法(ISO 14502-1-2005和ISO 14502-2-2005),对以云南红茶为主的33个红茶样品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包括EC、EGCG、ECG、EGC和C)、茶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 本文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方法(ISO 14502-1-2005和ISO 14502-2-2005),对以云南红茶为主的33个红茶样品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包括EC、EGCG、ECG、EGC和C)、茶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茶样茶多酚总量在9.712%~18.625%之间,符合ISO提出的红茶茶多酚总量不低于9%的要求;红茶儿茶素类以ECG为主,其含量在1.2921%~13.165%之间,样品间存在明显差异;在部分红茶样品中可检测出EGCG和EC,含量分别为1.755%~4.983%和0.218%~1.579%,但在所有红茶样品中均未检测出EGC和C;在分析的红茶样品中,茶没食子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为0.213%~1.668%,0.127%~0.483%和2.484~5.093%。由此可知我国生产的红茶品质优异,符合ISO国际茶叶标准(以茶树大叶种为原料的云南红茶与国际标样更为接近);红茶内含物质的组成与含量还因加工方法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茶多酚 儿茶素 茶没食子素 没食子酸 咖啡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任洪涛 周斌 +3 位作者 方林江 夏凯国 张劲松 秦太峰 茶叶科学技术 2012年第3期1-8,共8页
选用云南省内主要产地生产的38个红茶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分析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香气特征及化学组成,并比较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在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选用云南省内主要产地生产的38个红茶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分析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香气特征及化学组成,并比较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在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的香气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在含量上有明显差异;云南红茶的香气成分由醇、醛、酸、酮、酯、内酯、含氮类和烃类等8类97种化合物组成,在主要的23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其次为醛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工夫红茶 红碎茶 香气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花青素类物质研究展望 被引量:72
7
作者 王日为 张丽霞 高吉刚 茶叶科学技术 2002年第4期4-8,共5页
结合植物花青素类物质的组成与特性、生物合成途径、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茶叶中花青素类物质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茶叶中花青素类组分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茶叶 花青素 物质 品种类型 结构特征 药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品种金萱的引进与应用总结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常颂 钟秋生 +3 位作者 游小妹 王振康 陶湘辉 陈荣冰 茶叶科学技术 2010年第4期24-26,共3页
以黄旦、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金萱(台茶12号)开展区域年较试验,对金萱在我省的主要农艺性状、抗性、鲜叶产量、制茶工艺与品质、成茶香气组份、生产示范情况等进行较系统的观测、调查及总结。结果表明,金萱在福建各地均表现良好,产量高,... 以黄旦、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金萱(台茶12号)开展区域年较试验,对金萱在我省的主要农艺性状、抗性、鲜叶产量、制茶工艺与品质、成茶香气组份、生产示范情况等进行较系统的观测、调查及总结。结果表明,金萱在福建各地均表现良好,产量高,抗性较眼,制乌龙茶、眼茶品质均优异,且制优率较高,总体经济效益较好,适香在我省乌龙茶和眼茶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金萱 产量 品质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茶种质资源的评价与栽培大叶茶的起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崇仁 张颖君 +2 位作者 高大方 陈可可 江鸿健 茶叶科学技术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1大理茶的分类与分布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th)Melchior)为山茶科(Teaceae)茶属(Camellia)茶组(Sect.Thea)植物,分布于云南横断山脉澜沧江中段至伊洛瓦底江流域,海拔1500—2400m的中山地带,为南亚热带山地... 1大理茶的分类与分布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th)Melchior)为山茶科(Teaceae)茶属(Camellia)茶组(Sect.Thea)植物,分布于云南横断山脉澜沧江中段至伊洛瓦底江流域,海拔1500—2400m的中山地带,为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大理茶的模式标本由G.Foreest采于大理点苍山感通寺附近(G.Forrest 13477),最早定名为Thea taliensis W.W.Smith(1917),1925年合并入Camellia属中。该种与栽培的大叶茶在形态特征上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顶芽、幼枝及叶片均无毛,花柱5裂,子房5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点苍山 大叶茶 种质资源 栽培 CAMELLIA 起源 评价 伊洛瓦底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茶多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丽丽 陈键 +2 位作者 宋振硕 杨军国 陈林 茶叶科学技术 2013年第4期6-12,共7页
对茶叶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茶多酚总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近红外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方法,以及茶多酚组分测定方法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重点介绍了应用最广的儿茶素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样品前处理... 对茶叶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茶多酚总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近红外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方法,以及茶多酚组分测定方法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重点介绍了应用最广的儿茶素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茶多酚检测方法学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儿茶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香气成分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李艳清 付大友 王蓉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第1期8-10,15,共4页
1 前言 茶之所以受人欢迎,是由于它具有独特的风味,其中之一便是优雅的香气。茶的香气是茶青原料在制茶过程中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而产生的。不同的制茶品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其成品茶中香气组分、香气物质百分含量都有较大差异,各... 1 前言 茶之所以受人欢迎,是由于它具有独特的风味,其中之一便是优雅的香气。茶的香气是茶青原料在制茶过程中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而产生的。不同的制茶品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其成品茶中香气组分、香气物质百分含量都有较大差异,各类茶的香气特征也各有特色。任何一种茶叶的茶香都是其所含的不同芳香物质以不同浓度组合的综合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成分 茶叶 测定方法 生化反应 制茶过程 加工工艺 香气组分 百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悬挂高度数字化色板对茶棍蓟马的诱集效果试验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慧玲 张辉 +3 位作者 王定锋 李良德 邓福新 王庆森 茶叶科学技术 2014年第4期45-46,52,共3页
开展了不同悬挂高度数字化色板对茶棍蓟马的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个不同悬挂高度数字化色板对茶棍蓟马的诱集数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4.249,P<0.01),其中,以0~0.2 m悬挂高度色板对茶棍蓟马的诱集数量最多,而以-0.4^-0.2 m悬挂高... 开展了不同悬挂高度数字化色板对茶棍蓟马的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个不同悬挂高度数字化色板对茶棍蓟马的诱集数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4.249,P<0.01),其中,以0~0.2 m悬挂高度色板对茶棍蓟马的诱集数量最多,而以-0.4^-0.2 m悬挂高度色板的诱集数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棍蓟马 黄板 不同悬挂高度 诱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茶树生长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志丹 尤志明 +2 位作者 王峰 江福英 朱留刚 茶叶科学技术 2014年第4期16-20,共5页
采用水泥池培育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茶树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kg N/hm2(CK)、112.5 kg N/hm2(N1)、225 kg N/hm2(N2)和450 kg N/hm2(N3)。结果表明:施氮显著促进茶树生长,施氮处... 采用水泥池培育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茶树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kg N/hm2(CK)、112.5 kg N/hm2(N1)、225 kg N/hm2(N2)和450 kg N/hm2(N3)。结果表明:施氮显著促进茶树生长,施氮处理茶叶产量比CK显著提高116.98%~141.51%(P〈0.05),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氮处理茶树叶片叶绿素总量提高30.56%~72.67%,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13.37%~29.74%,并与CK差异显著(P〈0.05);施氮处理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比CK显著提高14.88%~17.26%(P〈0.05),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氮肥施用提高茶树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适量的施氮可提高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促进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提高;但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氮肥对茶树生长的促进效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氮素营养水平 产量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诱虫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31
14
作者 刘丰静 曾明森 +1 位作者 王庆森 吴光远 茶叶科学技术 2010年第2期4-6,共3页
在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高峰期,挂放生态诱虫板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挂板后15天每板平均虫口量为109.6头,挂板后3天黑刺粉虱成虫平均每板达到276.3头,挂板后15天达到658.8头。挂板后5~8天,田间黑刺粉虱卵量减少6... 在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高峰期,挂放生态诱虫板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挂板后15天每板平均虫口量为109.6头,挂板后3天黑刺粉虱成虫平均每板达到276.3头,挂板后15天达到658.8头。挂板后5~8天,田间黑刺粉虱卵量减少64.31%~71.36%。挂板防治后25天,茶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密度下降67.89%,黑刺粉虱若虫虫口密度下降68.73%。在福建省4个茶区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成虫诱杀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诱虫板 茶假眼小绿叶蝉 黑刺粉虱 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茶类酒生产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5
15
作者 邬龄盛 叶乃兴 王振康 茶叶科学技术 2005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茶类 风味 酒度 味型 陈酿 勾兑 保健酒 酒生产 消费观念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子聪 颜明娟 +1 位作者 林琼 李晓玲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第3期12-15,共4页
本文从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容重等方面综述了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对福建茶园土壤的物理现状及改善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茶园 土壤 物理性状 茶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技术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陈泉宾 王秀萍 +1 位作者 邬龄盛 张应根 茶叶科学技术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干燥作为茶叶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不仅降低茶叶水分,便于贮藏;合理的干燥技术还可提高茶叶品质。目前,茶叶干燥方式主要有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远红外干燥。不同干燥技术对茶叶风味成分有明显影响,成茶品质各有千秋。... 干燥作为茶叶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不仅降低茶叶水分,便于贮藏;合理的干燥技术还可提高茶叶品质。目前,茶叶干燥方式主要有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远红外干燥。不同干燥技术对茶叶风味成分有明显影响,成茶品质各有千秋。本文在述评不同干燥技术对不同茶类产品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开展干燥技术对茶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出品质优异的茶叶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技术 茶叶 品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过滤对茶叶儿茶素类和生物碱HPLC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丽丽 杨军国 +2 位作者 陈键 宋振硕 陈林 茶叶科学技术 2014年第3期29-33,共5页
本试验分别选用4种不同材质[尼龙66(NL66)、聚醚砜(PES)、混合纤维素(MCE)和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过滤茶样浸提液,考察微孔滤膜过滤对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类和嘌呤碱HPLC分析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种材质滤膜连续过滤获得3瓶滤液(... 本试验分别选用4种不同材质[尼龙66(NL66)、聚醚砜(PES)、混合纤维素(MCE)和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过滤茶样浸提液,考察微孔滤膜过滤对茶叶中没食子酸、儿茶素类和嘌呤碱HPLC分析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种材质滤膜连续过滤获得3瓶滤液(约1mL/瓶)中的没食子酸和生物碱含量基本相当;尼龙66滤膜过滤液中的儿茶素含量存在较大的瓶间差异,但PES、MCE和PTFE滤膜过滤液并无明显的先后差别。由此可见,PES、MCE和PTFE等是茶样浸提液净化预处理较为适宜的滤膜材质,而吸附作用则可能是引起NL66滤膜过滤液中儿茶素类含量测定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滤膜 茶叶 儿茶素类 生物碱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9
作者 刘淑娟 杨拥军 +3 位作者 钟兴刚 李彦 粟本文 谭正初 茶叶科学技术 2014年第2期1-3,共3页
针对目前夏秋茶苦涩味重导致的夏秋季茶叶资源普遍利用率不高的现状,笔者总结了近年国内通过改进加工技术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夏秋茶生产、提高茶叶生产整体效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夏秋茶 苦涩味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安溪乌龙茶机械采摘技术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文建 邬龄盛 +4 位作者 王振康 廖琼满 黄东方 钟臻安 郑廼辉 茶叶科学技术 2010年第1期27-28,共2页
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是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茶叶出口基地县、中国乌龙茶之乡。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乌龙茶产量达6.5万吨。但乌龙茶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仍较低,主要... 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是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茶叶出口基地县、中国乌龙茶之乡。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乌龙茶产量达6.5万吨。但乌龙茶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仍较低,主要局限于加工环节。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外出转移尤其是妇女劳力大量转移外出务工,采茶工资飞速上涨且人员严重紧缺,茶叶不能及时采制,直接影响乌龙茶产量、品质和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溪乌龙茶 机械采摘技术 农业产业结构 机械化水平 农村劳动力 生产基地 出口基地 茶园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