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户视角下的教育数据要素交易:安全感知与建议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现民 周丽华 李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教育数据要素作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动力,正通过数据要素市场交易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纵深发展。然而,目前教育数据要素市场在数据确权、市场监督以及市场交易等制度层面存在不足,阻碍教育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用户作为数据要素市场的... 教育数据要素作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动力,正通过数据要素市场交易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纵深发展。然而,目前教育数据要素市场在数据确权、市场监督以及市场交易等制度层面存在不足,阻碍教育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用户作为数据要素市场的核心参与者,其对教育数据要素交易的安全感知与建议是推进数据要素交易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面向四类不同用户群体开展了定向调查,发现用户总体对教育数据要素交易持积极态度,且具有较为全面的安全感知,不同用户群体则在教育数据要素基本态度、安全感知与安全建议上存在差异。为加快教育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建设,可以从加强教育数据要素市场保障,提高高等院校用户市场参与意愿,构建教育数据要素安全体系,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安全需求,塑造多元教育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推动交易机制向需求侧转型等方面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据要素 数据要素市场 用户视角 安全感知 安全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崔延强 林笑夷 段禹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各高校在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尝试,形成了诸多值得借鉴的典型模式。通过对全国数十所高校新文科建设中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双学位和联...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各高校在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尝试,形成了诸多值得借鉴的典型模式。通过对全国数十所高校新文科建设中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双学位和联合学位模式、微专业模式、文科实验室模式、书院模式。这四种典型模式各有优势,用新视角、新范式、新方法带动了传统文科转型升级。未来,各高校应继续探索建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为核心、以学科交叉为抓手、以名家大师为引领的复合型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复合型人才培养 高校 实践模式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的历史演进、时代导向与弘扬方略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鑫 王玲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1,共10页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作为人类精神尤其是教师精神在教育领域的特殊表征,是教师精神发展进程中的高阶形态。教育家精神的历史逻辑同中华民族精神建构的进程和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相统一,教育家精神的价值逻辑熔铸于对新时代“培养什么人...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作为人类精神尤其是教师精神在教育领域的特殊表征,是教师精神发展进程中的高阶形态。教育家精神的历史逻辑同中华民族精神建构的进程和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相统一,教育家精神的价值逻辑熔铸于对新时代“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战略问题的回应。从“建章立制”“社会宣传”“育人实践”“深研理论”等四个维度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化教育家精神的实践逻辑,能够为高质量教师队伍和教育强国建设凝聚精神内核、强化精神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情怀 师道文化 教育强国 弘扬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有组织科研的逻辑转向与组织模式——基于学科交叉的视角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永红 张晓会 +1 位作者 刘润泽 张乐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科研的实质是知识生产,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必将引起高校科研范式的变革。知识生产模式Ⅳ雏形的显露,为高校有组织科研发出了从广义概念到狭义概念、从一维场域到多维场域、从单一线性发展到多元螺旋式上升发展的逻辑转向信号。创新高校... 科研的实质是知识生产,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必将引起高校科研范式的变革。知识生产模式Ⅳ雏形的显露,为高校有组织科研发出了从广义概念到狭义概念、从一维场域到多维场域、从单一线性发展到多元螺旋式上升发展的逻辑转向信号。创新高校有组织科研的组织模式,需以学科交叉打造适应性问题驱动方式,为高校有组织科研提供切入点;以学科交叉打造大学术共同体,为高校有组织科研提供交叉队伍支撑;以学科交叉打造多元创新的科研组织形态,为高校有组织科研提供异质平台支撑。同时,为进一步系统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须进一步促进深度交叉融合、坚持学科整体主义和营造互利共生的科研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科研 学科交叉 逻辑转向 组织模式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课标的新教材编研与应用(笔会)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春莉 王天平 +1 位作者 李洪修 余宏亮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共20页
加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针对新教材推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存在的政策盲点与实践缺位,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改革支持体系,保障新教材使用工作的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教材... 加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针对新教材推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存在的政策盲点与实践缺位,建立强有力的课程改革支持体系,保障新教材使用工作的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教材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建立多层次的教材建设制度;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自主性的教材资源体系;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形成立体化的教材服务体系。将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教材,要立足学科教材的基本内容,覆盖不同主题要素,采用多元化渗透方式,统筹编排重大主题教育内容。随着教材研究规范化、学科化,教材学正在成为一门具有普适性的独立学科。探索教材学学科建设也是构建中国特色教材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创新之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强国建设 重大主题教育 教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制取向:研究生就业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孙荪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研究基于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及人职匹配理论,对23名刚入职的研究生进行深度访谈,探讨研究生在就业单位性质、薪酬、就业地区、专业匹配度等方面的选择偏好及其背后原因。研究发现:研究生就业偏好特征包括偏好“公家”的单位性质、“高性... 研究基于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及人职匹配理论,对23名刚入职的研究生进行深度访谈,探讨研究生在就业单位性质、薪酬、就业地区、专业匹配度等方面的选择偏好及其背后原因。研究发现:研究生就业偏好特征包括偏好“公家”的单位性质、“高性价比”的薪酬、安逸的地区环境、在专业优先条件下追求稳定等。新冠肺炎疫情后社会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导致研究生在就业中具有风险厌恶与趋稳心态,高竞争成长环境催生研究生“躺平”心态,少子化背景下研究生与父母情感联结增强,并得到家庭物质积累及财富转移的托底,以及传统性别观念、研究生专业背景等因素都会影响研究生就业偏好。建议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中加强多元就业观引导,通过校企联动消除就业中的知觉偏差,增强研究生就业信心,为研究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就业偏好 编制 人职匹配 大学生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研究型大学的有组织科研模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思遥 黄亚婷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9,共10页
“世界顶级国际研究基地计划”(WPI计划)是日本研究型大学以有组织科研形式响应“科技创新立国”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加入该计划的研究型大学项目凭借其卓越的有组织科研模式为日本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强矩阵式”的组织结... “世界顶级国际研究基地计划”(WPI计划)是日本研究型大学以有组织科研形式响应“科技创新立国”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加入该计划的研究型大学项目凭借其卓越的有组织科研模式为日本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强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和领军人才的权威管理为有组织科研的开展提供了结构保障。规范化的协同愿景、多元化的经费支持、交叉化的人事聘用以及周期性的考核评估为日本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研提供了系统性与全方位的组织支持。与此同时,多元主体依托特殊信任区削弱学科壁垒,基于知识共享建立互惠关系,并在深度合作过程中推动阶段性的成果产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鉴,我国研究型大学推进有组织科研应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战略合力;优化组织结构,发挥领军人才的示范效应;完善制度设计,保障制度供给;促进学科交叉,增强内生动力;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夯实现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科研 日本研究型大学 WPI计划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何以赋能未来高等教育教学:趋势、实践和场景——《2024年EDUCAUSE地平线报告(教学版)》要点与启示 被引量:6
8
作者 兰国帅 杜水莲 +1 位作者 宋帆 肖琪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最近发布的《2024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已成为各国政府预测和研判未来高等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分析报告内容有助于为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制定前瞻性战略规划。报告首先采...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最近发布的《2024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已成为各国政府预测和研判未来高等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分析报告内容有助于为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制定前瞻性战略规划。报告首先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和“STEEP趋势框架”,从社会趋势、技术趋势、经济趋势、环境趋势、政治趋势和人工智能趋势等六个方面,描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20种宏观趋势;其次,报告详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6项关键技术实践;最后,报告预测了劳动力技能需求驱动的高等教育增长场景、数据收集限制的高等教育约束场景、政治浪潮影响的高等教育崩溃场景、个性化教育赋能的高等教育转型场景等4种未来发展场景。报告主要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未来创新发展提供了四个方面的启示:建立健全教育数据安全相关制度和标准,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塑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和学习的新形态,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变革与发展;完善技术赋能高等教育保障和服务新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性发展;持续加强高等教育师生专业发展培训,助力数智技术赋能新质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平线报告 高等教育教学 人工智能 教育数字化转型 新质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全球胜任力培养——郭世宝教授专访 被引量:8
9
作者 郭世宝 吴希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1,共9页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培养师生全球胜任力对高校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郭世宝教授深入阐述了全球胜任力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多维核心要素。他强调,应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为提升全球胜任力创...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培养师生全球胜任力对高校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郭世宝教授深入阐述了全球胜任力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多维核心要素。他强调,应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为提升全球胜任力创造前提条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高等教育机构须致力于推动在地国际化建设并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保障全体师生均有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在未来的全球胜任力培养工作中,须提供更多资源支持,以推动教师培训、课程国际化、校园跨文化交流及线上国际学习平台建设,并关注“全球”与“本土”之间的平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全球胜任力 在地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识与建构:智能时代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主体地位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序 张钰苑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8,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不再侧重于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和获取的便捷性,而是通过强调体验和生成来更加凸显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但人工智能介入的课程对“体验”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学生自主性的彰显,对生成的强调也...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不再侧重于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和获取的便捷性,而是通过强调体验和生成来更加凸显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但人工智能介入的课程对“体验”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学生自主性的彰显,对生成的强调也容易导致知识的系统性受损。在人工智能时代更要加强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在技术带来的感官刺激基础上挖掘知识的内涵,从而激发并维持学习的动机;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成的基础之上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系统,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占有者,成为课程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人工智能 知识学习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韧性技能生态:面向新质生产力时代的职业教育变革 被引量:4
11
作者 关晶 任睿文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时代,生产技术的跃迁、生产关系的重构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塑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职业教育。对于变革的全面性和不确定性,应以“韧性技能生态”构建职业教育变革的新框架。韧性技能生态以技能为核心要素,强调多元主体的协作共生,... 新质生产力时代,生产技术的跃迁、生产关系的重构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塑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职业教育。对于变革的全面性和不确定性,应以“韧性技能生态”构建职业教育变革的新框架。韧性技能生态以技能为核心要素,强调多元主体的协作共生,突出个体、组织与社会应对变革的韧性。在此框架下,职业教育的概念范畴从“为了职业的教育”转向“通过职业的教育”,功能定位从“适应社会”转向“塑造未来”,产教关系从“定向服务”转向“网络协作”。职业教育革新需要完善教育体系,拓展灵活适应的终身学习路径;创新办学模式,打造高效协同的产教合作网络;革新课程教学,突出综合职业能力与创新精神;营造支持环境,构建“体面工作”的职业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韧性技能生态 数字经济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评价的制度嵌入和改革进路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政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2,共11页
教育评价是在社会场域中生成和发展的,是一种社会嵌入的存在,具有制度层面的独立性。作为一种协调机制或资源分配制度,职业教育评价受到由技能提供主体、技能学习主体和技能使用主体构成的社会场域的影响。这三大主体的相互作用,演化出... 教育评价是在社会场域中生成和发展的,是一种社会嵌入的存在,具有制度层面的独立性。作为一种协调机制或资源分配制度,职业教育评价受到由技能提供主体、技能学习主体和技能使用主体构成的社会场域的影响。这三大主体的相互作用,演化出了三个影响职业教育评价的关键变量:产业模式、教育制度和生涯发展制度。目前职业教育评价领域出现的各类问题,主要体现在这三个变量间的制度失配所导致的升学评价与就业评价的矛盾、评价内容与能力表现的脱节、企业评价与学校评价的失调。未来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应基于省域职教高考制度的建设,强化职业教育评价的信号功能和价值引导功能;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服务个体发展和大规模选拔的评价工具;基于专业层面制度化的能力分析,构建评价内容的来源和校企协作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评价 制度嵌入 制度改革 社会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业教育新战略:背景、目标和行动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衍 吴东旭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全球经济紧缩、人口结构转变、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化负欠和逆全球化趋势等多因素叠加深化了教育不平等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影响。为应对上述危机与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规划了面向2030年职业教育的战略图景,旨在通过发展技能,... 全球经济紧缩、人口结构转变、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化负欠和逆全球化趋势等多因素叠加深化了教育不平等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影响。为应对上述危机与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规划了面向2030年职业教育的战略图景,旨在通过发展技能,实现职业教育成功且公正的转型,向更加数字化、绿色和包容性的经济社会迈进。该战略行动主要包括灵活学习途径、优化学习认证,秉持包容理念、保障教育机会,推广新式教学、发展绿色技能,强化学科融合、纳入STEM素养,发展教师队伍、聚焦综合技能,提升治理能力、释放新型融资,重塑职教机构、增进社会融合等七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职业教育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职业教育助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定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延平 杨文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0,共10页
乡村可持续发展是时代强音,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强大的助推力量,培养“生态人”是其应有的新定位。“生态人”的内涵与发展原则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思想、技能培养、技能评价标准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凸显新的定位需求。面... 乡村可持续发展是时代强音,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强大的助推力量,培养“生态人”是其应有的新定位。“生态人”的内涵与发展原则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思想、技能培养、技能评价标准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凸显新的定位需求。面对当前农村职业教育“适农化”程度低、生态要义缺失,偏重生态学科知识、忽视生态能力和素养,强调“经济向度”、生态文明内在素质被悬置,关注师资学历层次、弱化生态教学能力等问题,需要确立培养“生态人”的理念、构建系统化的技能培养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评价体系、重视“双师型”队伍生态化转型以赋能乡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可持续发展 乡村建设 生态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政策创新扩散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峰 石益静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2,共11页
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在省级层面的创新扩散已经完成。基于历史的视角对其创新扩散过程中的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当前我国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提供路径借鉴。采用事件史研究方法,对全国31个省级政府(港澳台地区除外)的259个样本数据... 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在省级层面的创新扩散已经完成。基于历史的视角对其创新扩散过程中的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当前我国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提供路径借鉴。采用事件史研究方法,对全国31个省级政府(港澳台地区除外)的259个样本数据进行观察测量。研究发现,省级层面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扩散模式,在时间维度上呈现不同速度的“S形”阶梯式增长,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的非均衡性差序扩散。国家行政命令的强制性和相关激励对省级政府的政策采纳影响显著。此外,省级政府之间的竞争压力促进了政策创新,并提供了政策学习的机会,同时相邻省份还呈现出模仿性效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财政等因素也被证明是影响省级政府教育信息化政策采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数字化 教育政策 创新扩散 事件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质性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安国 温鹏程 +1 位作者 吴娜 岳童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精准把控时间的品格。当前,西方学者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化与研究均含糊不清,国内学者的客位化研究取向亦难以触及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实质。文章以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为切入点,采用基于深度访谈的扎根理论方法,运用访谈...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精准把控时间的品格。当前,西方学者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化与研究均含糊不清,国内学者的客位化研究取向亦难以触及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实质。文章以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为切入点,采用基于深度访谈的扎根理论方法,运用访谈精英的取样策略,构建出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在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中,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有机整合的,个体在心理时间的往返回荡中扫描而生成历史理性并用来指导实践,进而构建出一种可以克服“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人文时间。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有一套极为独特的思考,认为历史会遵循某种规律(即“势”)而向前推进,掌握时机(时点)、把握火候(时距)并遵从规律(时序)便能因势利导获取成功。个人的生命时间虽然有限,但是主动参与群体共业可以创造出“超时间”的意义,继而创造其生命永恒不朽之价值。这种升华生命情感的超时间观,可能是疗愈现代时间病症的儒家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洞察力 人文时间取向 超时间观念 现代时间病症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教育游戏对学生阅读能力影响的元分析——基于35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凤娟 王宇杭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4,共12页
数字化教育游戏的应用对学生阅读能力究竟有何影响,学界的相关研究结论不尽相同。通过元分析方法对2009年至2022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35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进行整体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教育游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中... 数字化教育游戏的应用对学生阅读能力究竟有何影响,学界的相关研究结论不尽相同。通过元分析方法对2009年至2022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35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进行整体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教育游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中等以上程度的影响。数字化教育游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受不同学段的影响,游戏类型、游戏参与方式、教师干预与否、阅读材料的文本语言、实验周期、评测工具等变量对阅读能力调节作用存在差异。根据元分析结果提出数字化教育游戏的具体应用建议,包括构建数字游戏化阅读社区、平衡数字化教育游戏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根据不同学段设计数字化教育游戏、增加数字化教育游戏的实证研究和应用范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游戏 阅读能力 元分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溯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文化根源——杨鑫辉教授专访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鑫辉 李锐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6,共10页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研究是中国心理学家自觉自发的创举,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严密的学术体系,产生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实践证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是构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然和应然。作为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研究的创建人与参...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研究是中国心理学家自觉自发的创举,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严密的学术体系,产生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实践证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是构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然和应然。作为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研究的创建人与参与者,杨鑫辉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对此进行的整理和发掘工作,是构建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中国心理学思想史为范本进行心理学的中国化研究,需要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方法,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统一、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统一、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中国化与国际化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 心理学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指向---胡建华教授专访
19
作者 胡建华 于正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7,共10页
建立和完善国立大学法人制度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是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指向。法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了日本国立大学的设置形态和治理体制,国立大学获得“国立大学法人”资格,办学自主性和自律性不断加强;其内... 建立和完善国立大学法人制度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是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两个重要指向。法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变革了日本国立大学的设置形态和治理体制,国立大学获得“国立大学法人”资格,办学自主性和自律性不断加强;其内部管理机制也发生变化,大学权力重心由学部向学校方向发生“位移”,决策流程由传统的“自下而上”模式向“自上而下”模式转变。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价以法律制定作为制度建设基础,以程序规范保障大学评价顺利实施,以定性标准助推大学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以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确保大学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从而完善了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进一步探索改进国立大学内外部治理体系,持续优化大学评价机制,继续推进大学个性化、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是未来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 大学治理 国立大学法人化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第三方大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人本土心理学与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杨中芳教授专访
20
作者 杨中芳 韦庆旺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4,共9页
发端于中国台湾的华人本土心理学,旨在跳出西方心理学理论、方法及知识体系,“将华人当华人来研究”,最终建构基于中国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贴合中国人的心理学知识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亲历过美国社会心理学文化反思的杨中芳教... 发端于中国台湾的华人本土心理学,旨在跳出西方心理学理论、方法及知识体系,“将华人当华人来研究”,最终建构基于中国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贴合中国人的心理学知识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亲历过美国社会心理学文化反思的杨中芳教授长期游走于海峡两岸和香港,在大陆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重建之初,即将华人本土心理学介绍给大陆心理学界,并通过培训人才和组建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对大陆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40多年来,大陆的心理学仍然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以学习西方为主的发展与繁荣,本土心理学的声势却相对微弱。直到最近,我国社会科学界兴起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大潮,围绕心理学及社会科学本土化的争论高潮迭起。杨中芳教授以其持续40多年的华人本土心理学探索经验,以及围绕中庸心理学所建构的中国文化视角下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对当下如何建构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典范和宝贵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心理学本土化 中庸思维 华人本土心理学 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