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945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造物到视觉信息传播的设计观念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永明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3,139,140,共8页
造物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与工艺美术渊源,也契合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产业化设计的实践理念,而造物形式与功能关系更是长期被视为设计研究与创造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造物设计已成为设计研究的热点,透过造物设计的视角探讨现代设... 造物设计思想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与工艺美术渊源,也契合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产业化设计的实践理念,而造物形式与功能关系更是长期被视为设计研究与创造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造物设计已成为设计研究的热点,透过造物设计的视角探讨现代设计的本质与内涵,就会触及造物设计中造物功能、造物信息及信息传播设计的关系,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思考。特别是在媒体技术与传播大发展的今天,造物信息及视觉传播设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并展现了不可替代的广泛应用性与巨大的社会影响。视觉信息传播独特且不依附造物的沟通、交流特性,丰富的社会、文化与艺术内涵,及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决定了其必然成为学界重要的研究领域与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 造物设计 信息传播 视觉传达设计 平面设计 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法原》原稿插图中的江南地域建筑设计与工法研究
2
作者 邰杰 尹赛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3,138,139,共9页
《营造法原》是江南地区重要的建筑著作,也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中的核心文献,《姚承祖营造法原图》作为《营造法原》的原稿插图具有重要的图像学价值。本文梳理了《营造法原》及其原稿插图出版的过程、原稿插图的特征和原稿插图的... 《营造法原》是江南地区重要的建筑著作,也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中的核心文献,《姚承祖营造法原图》作为《营造法原》的原稿插图具有重要的图像学价值。本文梳理了《营造法原》及其原稿插图出版的过程、原稿插图的特征和原稿插图的文献研究现状,并从原稿插图中的园林建筑设计思想和园林建筑工法技艺两方面来认识插图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在设计思想方面,插图体现了布局连贯、动静结合的园林建筑整体空间谋划;“法”“式”并重的建筑营造;杂糅多样的建筑设计表达。在工法技艺方面,插图体现了大木作为主的匠作门类、尺度化与模数化的量度体系、江南地方性的营造术语。揭示出《营造法原》原稿插图的图像学价值,即对原书释读的补充以及凸显图像文献的设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法原》 地域建筑设计 工法技艺 图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IL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探索:基于“时尚媒体趋势”课程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丁肇辰 周凤 刘愿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1,129,共8页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时尚教育不断探索新教学模式以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时尚媒体趋势”课程为例,适应性引入COIL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学实践,并探索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可复制路径:结合COIL教学模式的优势,从教学...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时尚教育不断探索新教学模式以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时尚媒体趋势”课程为例,适应性引入COIL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学实践,并探索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可复制路径:结合COIL教学模式的优势,从教学设计、组织设计、知识共享、课程迭代等维度优化课程设计;构建课程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课程满意度问卷指标,明确课程迭代升级方向。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借助COIL教学模式,“时尚媒体趋势”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实现了跨领域、跨专业、跨时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为时尚教育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L教学模式 教学创新实践 时尚教育 层次分析法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鹘摩尼教男选民冠饰研究
4
作者 吕钊 李旻玥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0,133,134,共12页
公元8世纪以后,回鹘摩尼教男性选民形象频繁出现在高昌故城的壁画和经书插画中,其冠饰造型特征鲜明,但学界对其形制和文化内涵却鲜有关照。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与回鹘摩尼教相关的文献与图像资料,深入探讨这些冠饰的造型特征及... 公元8世纪以后,回鹘摩尼教男性选民形象频繁出现在高昌故城的壁画和经书插画中,其冠饰造型特征鲜明,但学界对其形制和文化内涵却鲜有关照。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与回鹘摩尼教相关的文献与图像资料,深入探讨这些冠饰的造型特征及其宗教文化内涵。本研究将回鹘摩尼教男选民冠饰分为慕阇冠饰和其他男选民冠饰两种。研究表明:这两种冠饰均呈现为白色扇形,体现了摩尼教“尚白”的宗教文化。与一般男选民冠饰相比,慕阇冠饰特有的羽毛装饰和卷草纹样不仅彰显了其对羽毛的崇拜,还反映了摩尼教的等级制度与文化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 摩尼教 男性选民 冠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公主府侍女职司初探——以唐代公主墓壁画为中心
5
作者 郭海文 米佳鑫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130,131,共11页
唐代公主府中侍女的职司,不见于史籍之中,是历史中的“空白之页”。通过比对唐代公主墓壁画中的侍女形象和文献记载的“六局二十四司”制度,大致可以推测出唐代公主府中侍女的职司和尚宫局的司记,尚仪局的司乐,尚服局的司宝、司衣、司饰... 唐代公主府中侍女的职司,不见于史籍之中,是历史中的“空白之页”。通过比对唐代公主墓壁画中的侍女形象和文献记载的“六局二十四司”制度,大致可以推测出唐代公主府中侍女的职司和尚宫局的司记,尚仪局的司乐,尚服局的司宝、司衣、司饰,尚食局的司膳、司酝、司药,尚寝局的司设、司舆、司苑、司灯的职责相对应。这本身是对“空白之页”的填充。这些侍女的职司从侧面反映了唐代公主充满异域风情的日常生活,而不同时期壁画中侍女身体形态的差异,又折射出唐朝不同时段的时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公主墓壁画 侍女职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的模糊策略:福蒂设计史中的设计价值研究
6
作者 张德胜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99,140,141,共7页
设计在社会变革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着重强调和分析设计在面对社会性问题时所采取的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事实上,社会矛盾的客观性并不能因为设计行为而得到彻底的解决,但设计会在社会变革过程中通过创新策略有效地维持社会... 设计在社会变革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着重强调和分析设计在面对社会性问题时所采取的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事实上,社会矛盾的客观性并不能因为设计行为而得到彻底的解决,但设计会在社会变革过程中通过创新策略有效地维持社会的和谐发展状态,其所采用的基本路径是对社会关系中尖锐问题的模糊化,从而消解因为矛盾激化而造成的不和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里安·福蒂 社会问题 社会设计 模糊 和谐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丧葬礼俗建构与秩序审视——以马山一号楚墓出土服饰品为中心
7
作者 涂雨潇 李正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133,134,共9页
马山一号楚墓是荆楚文化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墓葬之一。该墓葬出土了大量服饰品,为研究楚服结构与穿着讲究及服饰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以此墓出土服饰品的实物图像和考古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楚人丧葬仪式程序与着衣秩序进行研究,发... 马山一号楚墓是荆楚文化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墓葬之一。该墓葬出土了大量服饰品,为研究楚服结构与穿着讲究及服饰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以此墓出土服饰品的实物图像和考古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楚人丧葬仪式程序与着衣秩序进行研究,发掘楚人丧葬着装的内在秩序性和规律性,解读其“礼俗文化”与“秩序关系”的二元联动性,有助于更全面地对楚人丧葬服饰风貌的认知。研究表明:马山一号楚墓主人着衣秩序彰显了完善的丧葬礼仪制度,同时也剖析了出土服饰背后隐喻的服饰制度、灵魂不灭和孝道观念等深层次思想内涵,对于深化古代丧葬礼俗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楚墓 丧葬服饰 着装秩序 礼俗文化 孝道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融合:中国文化影响下的美国字体设计
8
作者 陈楠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137,共8页
本文聚焦中国文化对美国字体设计的影响,探讨了这种跨文化融合如何丰富字体设计的表达力和审美价值,并通过对美国地区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字体设计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在设计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融合不同文化元素,同时指出了文化误用和跨文... 本文聚焦中国文化对美国字体设计的影响,探讨了这种跨文化融合如何丰富字体设计的表达力和审美价值,并通过对美国地区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字体设计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在设计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融合不同文化元素,同时指出了文化误用和跨文化传达中的挑战。本研究意在为字体设计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创新思路,也可以为跨文化设计实践和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字体设计 美国地区 文化融合 跨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国工坊:清代宫廷首饰的设计生产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昊东 徐飞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9,138,共10页
本文从艺术生产视角研究清代宫廷首饰的设计与生产机制。首先,设计由内廷颁样、皇帝下达指示、官员落实细节、画匠描绘图样的过程,显示了设计权力的集中;其次,负责生产的中央机构有广储司、造办处,地方机构有粤海关、苏州织造、淮安关等... 本文从艺术生产视角研究清代宫廷首饰的设计与生产机制。首先,设计由内廷颁样、皇帝下达指示、官员落实细节、画匠描绘图样的过程,显示了设计权力的集中;其次,负责生产的中央机构有广储司、造办处,地方机构有粤海关、苏州织造、淮安关等,晚清时期的民间商楼也广泛参与了首饰制作,从而形成了广密的生产网络;最后,这种生产机制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将工序层层分解,并大量使用重复且标准化的模件结构以适应群体作业,进而形成了视觉华丽却又高度风格化的艺术特色。这跟同时期注重手艺人创造力的欧洲首饰行业相比,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首饰 设计 生产模式 模件化 中西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服饰变迁的法律审视
10
作者 雷园园 闫东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135,136,共10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新旧更迭的重要转捩期,传统与现代的对决、礼教与法理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的进退通过服装得以自由地呈现。洋服东渐之下,新颖的纹饰、大胆的色彩、别出心裁的衣型不仅是审美视角的突围,亦是中西法律传统交融互鉴的...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新旧更迭的重要转捩期,传统与现代的对决、礼教与法理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的进退通过服装得以自由地呈现。洋服东渐之下,新颖的纹饰、大胆的色彩、别出心裁的衣型不仅是审美视角的突围,亦是中西法律传统交融互鉴的直观表达,是中国人由臣民而国民的心理映射,是人的主体意识和自由意志的觉醒。同时,中国的法律现代化运动彻底颠覆了衣冠用以“昭名分,辨等威”的功用,创生了新式着装习惯;权利和义务的重新分配成为服饰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身体法权的建构使得国人之服饰开始具有了国际化的发展面向,并影响至今。革除旧习、树立新风、塑造新型国民形象,从清末民初之服饰开始渐次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变迁 缘法以礼 西法东渐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明上河图》中女性形象与服饰研究
11
作者 张成义 林佳慧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0,134,共8页
本文聚焦于《清明上河图》中女性服饰的特征及不同场景对女性身份与服饰的影响。通过细致分析画中丰富多样、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北宋社会女性生活的广阔图景,其中既包括悠闲游访、享受市井繁华的士庶女眷,也涵盖了辛勤劳动、活... 本文聚焦于《清明上河图》中女性服饰的特征及不同场景对女性身份与服饰的影响。通过细致分析画中丰富多样、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北宋社会女性生活的广阔图景,其中既包括悠闲游访、享受市井繁华的士庶女眷,也涵盖了辛勤劳动、活跃于商业活动一线的商贩与农妇。从士庶女眷的对襟窄袖褙子搭配抹胸、长裤、精致头饰,到底层劳动妇女的简朴襦裙、实用围裙,无不透露出不同社会阶层女性的风貌与生活状态。这些生动的形象与细节,丰富学界对于北宋女性生活的认知,为探讨宋代社会性别角色、服饰文化及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宋代 女性服饰 女性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田相衣研究
12
作者 贺春杰 魏文斌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4,135,136,共10页
田相衣是袈裟的一个别称,通常指雕刻或绘制有类似水田状纹饰的佛衣,水田状的纹饰可称为田相纹。至南北朝初期,田相衣相继出现在各地的佛教造像和壁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佛衣样式。北齐、北周时期,田相衣大量出现,这可能反映了当时民间对... 田相衣是袈裟的一个别称,通常指雕刻或绘制有类似水田状纹饰的佛衣,水田状的纹饰可称为田相纹。至南北朝初期,田相衣相继出现在各地的佛教造像和壁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佛衣样式。北齐、北周时期,田相衣大量出现,这可能反映了当时民间对“末法”思想的信奉。另外,通过追溯印度发现的田相衣,推测其最早可能出现于犍陀罗地区,且诞生年代最晚不超过公元1~2世纪。中国早期出现的田相衣明显受到了犍陀罗田相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艺术 田相衣 田相纹 “末法”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子神霄鼓玉琴,左元仙伯独知音”——《听琴图》与政和三年徵、角二招之制作
13
作者 韩鹏程 李清泉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9,141,142,共10页
出自北宋徽宗朝的《听琴图》是中国绘画史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图中描绘了一人抚琴与二人听琴的场景。其中抚琴的玄裳道士形象被认为是徽宗,而听琴二人的身份并未有恰当解释。本文认为,《听琴图》上的题诗揭示了蔡京作为图像观看者的身... 出自北宋徽宗朝的《听琴图》是中国绘画史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图中描绘了一人抚琴与二人听琴的场景。其中抚琴的玄裳道士形象被认为是徽宗,而听琴二人的身份并未有恰当解释。本文认为,《听琴图》上的题诗揭示了蔡京作为图像观看者的身份,而诗文对徵音的强调以及曲声完备主旨的表达,暗示《听琴图》中的听琴者可能以服色象征徵、角二音,并指向图像与政和三年徵、角二招制作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琴图》 徽宗 蔡京 徵、角二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AI介入的设计行为驱动构塑
14
作者 张文泳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88,139,共6页
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时代,设计活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重塑着设计、技术、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布鲁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探讨在AI设计机制中将不同的行动者连接起来,驱动联合互动的设计行为构塑。在ANT... 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时代,设计活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重塑着设计、技术、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布鲁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探讨在AI设计机制中将不同的行动者连接起来,驱动联合互动的设计行为构塑。在ANT中,AI被视为一个行动者,包括技术开发者、用户、政策制定者、教育者等。这些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形成了一个协同工作的网络,各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拉图尔的ANT理论为理解这种复杂性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框架,通过分析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AI时代设计实践的本质和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AI时代的设计图景。本文认为,在AI设计实践中,导入ANT的“技术的社会形塑”理念,把技术的社会建构向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建构扩展,重视异质实体各行动者的互动,建立起社会联结,确保设计过程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同时,强调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伦理考量,关注数据隐私、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可以促进AI技术的正确发展和应用,推动负责任和可持续的设计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拉图尔 技术与社会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172窟“研究性复原临摹”研究
15
作者 韩卫盟 范丽娟 崔强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5,131,132,共8页
莫高窟第172窟是盛唐时期的经典洞窟,其题材内容、人物造型、色彩配置、图式构成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性复原临摹打开一个和“古人”对话的通道,拓展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手段,实现人文底蕴、艺术审美与壁画色彩在视... 莫高窟第172窟是盛唐时期的经典洞窟,其题材内容、人物造型、色彩配置、图式构成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性复原临摹打开一个和“古人”对话的通道,拓展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手段,实现人文底蕴、艺术审美与壁画色彩在视觉感观上的贯通,再现古代壁画逝去的光彩,从而探寻古典艺术促生新艺术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172窟 研究性复原临摹 线描 色彩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赛珍饰品”研究
16
作者 徐婧竞 张荣红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6,132,133,共8页
“赛珍饰品”俗称假首饰,是民国时期对西方舶来的“时装首饰”的本土称谓。本文以报刊、影像资料为依托,探讨民国赛珍饰品及其时尚的发生原因:其由近代中国妇女解放、女性生存方式剧变引发,同时受物质消费主义的混融裹挟,作为女性展现... “赛珍饰品”俗称假首饰,是民国时期对西方舶来的“时装首饰”的本土称谓。本文以报刊、影像资料为依托,探讨民国赛珍饰品及其时尚的发生原因:其由近代中国妇女解放、女性生存方式剧变引发,同时受物质消费主义的混融裹挟,作为女性展现个体解放和融入多样化社会生活的手段而逐渐流行,但此时人们侧重从洋货和仿真的物质属性来审视其美的价值;随后受新女性思想影响,其成为个体展现自身经济、审美、人格独立美的载体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实践理想自我的方式,被赋予独特精神意涵;并在产业逐步实现规划化发展提供的客观保障、社会整体局势日益紧张的综合作用下,于30年代中期成为时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饰品 时装首饰 民国 首饰时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藏敦煌藏经洞遗画及其原始注记目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17
作者 刘鑫 杨青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7,129,130,共8页
敦煌藏经洞绘画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部分收藏于国外。英国斯坦因的《塞林底亚》(Serindia)中的《从千佛洞所获的绘画、版画、织物和其他文物目录》集中反映了英藏敦煌藏经洞遗画的发现顺序和原始状态,尤其是目录中注记部分,详细记... 敦煌藏经洞绘画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部分收藏于国外。英国斯坦因的《塞林底亚》(Serindia)中的《从千佛洞所获的绘画、版画、织物和其他文物目录》集中反映了英藏敦煌藏经洞遗画的发现顺序和原始状态,尤其是目录中注记部分,详细记载了斯坦因带至大英博物馆藏经洞绘画品的内容、形态,并抄录上面的中文题记译成英文,以及经过处理后的保存状态。但同时该原始目录中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绘画品的定名和年代考证错误、画面内容和色彩的叙述错误、不明图像解读与图像关联性判断错误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进行严格的数据核对、修订和审定,以消除错误和疏漏,保证该目录所呈现的信息客观真实,以期为今后深入研究敦煌学史研究提供精确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经洞遗画 原始注记目录 问题 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流程革新:一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品设计思维模型
18
作者 路鹏 唐建 吴凡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1,109,140,141,共11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产品设计中的潜在应用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构建一个以GAI为驱动力的产品设计思维模型,并探讨其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通...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产品设计中的潜在应用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构建一个以GAI为驱动力的产品设计思维模型,并探讨其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国际上五种经典的设计思维模型进行系统梳理,并综合GAI的技术原理和功能系统,本文探讨了GAI对产品设计流程和思维模型的革新与重塑作用。最终,基于文本和图像的GAI构建了一个遵循“询问——生成——转化——评价”流程的产品设计思维模型,并以实际案例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基于GAI所构建的产品设计思维模型推动了人工智能与设计的深度融合,革新了传统设计流程,促进了产品设计思维模型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设计思维模型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夏地区战国秦汉时期裤装设计艺术源头探析
19
作者 刘玉亭 刘俊男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6,135,共7页
华夏地区在战国中期至秦汉之时,已有各类裤装。“绔(袴)”原本指无腰、无裆的胫衣。“裈(㡓)”指有腰有裆的裤子。北齐以后,“绔”“裈”长度基本一致,统一称为“袴”,后人又以“裤”字来统称。战国早期及以前的裤装也有一些文献记载。... 华夏地区在战国中期至秦汉之时,已有各类裤装。“绔(袴)”原本指无腰、无裆的胫衣。“裈(㡓)”指有腰有裆的裤子。北齐以后,“绔”“裈”长度基本一致,统一称为“袴”,后人又以“裤”字来统称。战国早期及以前的裤装也有一些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可知,华夏地区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前,即有长短、形制不同的裤装,裤装的用料、剪裁和缝制工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华夏地区裤装最早可追溯至距今5000多年以前。赵武灵王的服饰改革改的主要是宽袖长袍类不利于军事活动的服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服骑射” 华夏地区 裤装设计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师如何与AI合作——AIGC赋能下的设计工作坊教学模式探索
20
作者 何思倩 吴佳洁 覃京燕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9,144,共8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迅速发展,设计教育和实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探讨了AIGC技术在设计工作坊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升设计教学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水平。通过北京科技大学与腾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AIGC与...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迅速发展,设计教育和实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探讨了AIGC技术在设计工作坊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升设计教学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水平。通过北京科技大学与腾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AIGC与未来城市”主题工作坊,本文分析了AIGC工具在设计工作坊中的融入对于提升学生设计思维、创新能力、自我效能、团队合作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教学过程、实施方法、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探究了AIGC背景下的设计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成效与可行性。同时,本文也指出了AIGC工具在文化多样性和道德责任方面的局限性及相应改进建议,并对未来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设计工作坊 设计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