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241篇文章
< 1 2 2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济’山桐子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耿晓东 岳继飞 +6 位作者 刘英 陶昱含 周亚飞 张召增 谢焕冬 蔡齐飞 刘震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了解‘豫济’山桐子苗期的抗旱能力,为其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年生‘豫济’山桐子为试验材料,设置CK、轻度干旱(D1)、中度干旱(D2)、重度干旱(D3)、持续干旱(D4)共5个处理,CK、D1、D2、D3处理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 【目的】了解‘豫济’山桐子苗期的抗旱能力,为其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年生‘豫济’山桐子为试验材料,设置CK、轻度干旱(D1)、中度干旱(D2)、重度干旱(D3)、持续干旱(D4)共5个处理,CK、D1、D2、D3处理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5%、30%、20%、10%,D4处理为一次性浇透后不再浇水。每10 d测定1次株高、地径和叶片形态;分别在干旱胁迫前期(试验第0天)、干旱胁迫中期(各胁迫处理苗木存活时间的1/2)、干旱胁迫末期(苗木整株枯死,试验结束)时,对各处理苗木的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物量进行测定。探究干旱胁迫下苗木在形态结构、细胞膜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等方面的变化。【结果】D1、D2处理苗木全部存活,D3、D4处理苗木分别存活30、60 d。短时间的轻度干旱胁迫能够促进苗木根系生长。胁迫末期,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叶长、叶宽、着叶数量、株高增量、地径增量、根体积、根表面积、根长、根系密度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IAA、GA_(3)和ZR含量表现为轻、中度干旱胁迫下逐渐升高,重度和持续干旱胁迫下降低。D3处理后期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迅速升高;D4处理后期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升高、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结论】‘豫济’山桐子对干旱较为敏感,能够通过延缓生长、损失部分生物量、提高渗透调节物含量、增加激素水平来适应不同程度的干旱,适度的干旱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可以将土壤相对含水量20%作为临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济’山桐子 干旱胁迫 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樟矮林栽培技术
2
作者 何小三 周文才 +6 位作者 刘新亮 龚岚 周松松 邱凤英 温世钫 郭捷 汪信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4-282,共9页
【目的】为黄樟超短轮伐期矮林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1.5年生黄樟扦插苗为材料开展矮林栽培试验,在余江和吉安试验点开展坡位、密度、施肥及截干试验,调查黄樟试验林分的平均株高、地径、冠幅、鲜叶产量等指标。【结果】坡位对... 【目的】为黄樟超短轮伐期矮林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1.5年生黄樟扦插苗为材料开展矮林栽培试验,在余江和吉安试验点开展坡位、密度、施肥及截干试验,调查黄樟试验林分的平均株高、地径、冠幅、鲜叶产量等指标。【结果】坡位对黄樟的株高、地径及冠幅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总体表现较好的坡位为下坡;造林密度对黄樟的株高、地径及冠幅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总体表现较好的造林密度为1.5 m×1.5 m;施基肥当年和1 a后,基肥处理对黄樟林分的株高、地径及冠幅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每株施用1000 g有机肥处理的效果要好于尿素和复合肥处理;截干处理对黄樟鲜叶产量有显著影响,100、60 cm截干处理的鲜叶产量显著高于20 cm截干处理。追施N肥对株高影响显著(P<0.05),追施P肥对地径影响显著(P<0.05),追施N、P、K肥对冠幅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N肥、P肥、K肥。极差分析结果显示,单株施尿素50 g、过磷酸钙150 g、硫酸钾75 g时株高表现最好,单株施尿素0 g、过磷酸钙150 g、硫酸钾50 g时地径表现最好,单株施尿素50 g、过磷酸钙150 g、硫酸钾75 g时冠幅表现最好。【结论】黄樟矮林栽培以下坡为好,适宜的造林密度为1.5 m×1.5 m,造林时施有机肥1000 g/株,追N、P、K肥时,建议N肥少施(少于50 g/株)或不施,P肥施用量不要太大,应控制在150 g/株左右,K肥的施用量可控制在50~75 g/株,采收时截干高度控制在60~10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樟 矮林 栽培 坡位 密度 施肥 截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杨丽 王玉柱 +5 位作者 凌娟娟 张俊环 姜凤超 张美玲 于文剑 孙浩元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1,共11页
【目的】加强对北京地区野生杏资源的保护,提升其生态与经济效益,并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的6个描述型性状和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6个描述型... 【目的】加强对北京地区野生杏资源的保护,提升其生态与经济效益,并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的6个描述型性状和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6个描述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0.00~1.46,平均值为0.74,核形状多样性最丰富,其次依次为成熟期、叶基形状、仁苦味、叶缘锯齿、核粘离。16个数量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38%~31.68%,除核侧径外,叶片长等其他1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表明其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数量型性状间90对互为显著或极显著正、负相关,其中单核质量与核横径相关系数最大,单仁质量与单核质量相关系数最大,出仁率与仁侧径相关系数最大。对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提取了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大小和质量,第2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厚度,第3主成分主要表征叶片大小,第4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形状,第5主成分主要表征叶片形状;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526%,能够反映16个数量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对125株野生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综合得分前10的单株用于不同用途开发。【结论】北京地区野生杏叶片与核仁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可用于新品种选育、工艺品开发、加工产品原料供应等多种用途,增值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杏 表型性状 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配比对^(60)Co-γ 辐射诱变 油茶光合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许彦明 张震 +5 位作者 缪子琪 张英 刘彩霞 王瑞 陈隆升 陈永忠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7,共9页
【目的】筛选适宜辐射后油茶种子生长发育的基质配比,为辐射诱变育种苗木高效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经50 Gy ^(60)Co-γ辐照处理的‘湘林XLC15’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泥炭土、珍珠岩和黄土配制4种基质,体积比分别为1∶1∶1(T1)、1∶1... 【目的】筛选适宜辐射后油茶种子生长发育的基质配比,为辐射诱变育种苗木高效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经50 Gy ^(60)Co-γ辐照处理的‘湘林XLC15’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泥炭土、珍珠岩和黄土配制4种基质,体积比分别为1∶1∶1(T1)、1∶1∶0(T2)、1∶0∶1(T3)、0∶1∶1(T4),分析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处理下油茶幼苗的叶片组织结构和光合特性指标,筛选出适合辐射诱变油茶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优基质配比。【结果】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差异(P<0.05),基质的干容重、湿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以T3处理为最高。不同基质对^(60)Co-γ辐射诱变油茶的叶片结构和光合特性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T3处理的油茶幼苗叶片在上表皮厚度(23.86μm)、海绵组织厚度(272.76μm)、下表皮厚度(23.93μm)、叶片总厚度(410.16μm)、SPAD(57.07)、净光合速率(2.92μmol·m^(-2)·s^(-1))和蒸腾速率(0.99 mmol·m^(-2)·s^(-1))等指标上均表现出最佳效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基质的干容重、湿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对叶片厚度、SPAD、蒸腾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基质的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对胞间CO_(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T3处理下油茶叶片组织结构和光合特性的综合表现最佳,T2处理下综合表现较差,4种基质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T3、T1、T4、T2。【结论】泥炭土、珍珠岩和黄土体积比1∶0∶1是适宜^(60)Co-γ辐射处理后油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基质配比 ^(60)Co-γ辐射 叶片组织结构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叶片养分与生理的影响
5
作者 蔡卫佳 刘威 +3 位作者 王昊 刘旭 谭军 罗桂杰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7,共8页
【目的】探讨施肥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容器苗生长、叶片养分积累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出较好的施肥方式与施肥量组合,为薄壳山核桃壮苗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薄壳山核桃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平均(A)和指数(B)2... 【目的】探讨施肥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容器苗生长、叶片养分积累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出较好的施肥方式与施肥量组合,为薄壳山核桃壮苗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薄壳山核桃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平均(A)和指数(B)2种施肥方式,分别设置1.4、2.8、4.2和5.6 g/株(编号1、2、3和4)4种施肥量,以不施肥(CK)作对照,共9个处理,分析施肥对苗木生长及叶片养分生理的影响。【结果】2种施肥方式下,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薄壳山核桃幼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指数施肥4.2 g/株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最大,分别比对照高36.5%、55.6%和179.52%;施肥对叶片中P含量无显著影响;2种施肥方式下,叶片中N含量均随施肥量增加而上升,同一施肥水平下,指数施肥比平均施肥高;平均施肥叶片K含量随肥料增加而上升,指数施肥则先升高后下降;2种施肥方式下,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均随施肥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指数施肥叶片可溶性蛋白随施肥量增加而上升,平均施肥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结论】采用指数施肥法、复合肥用量4.2 g/株有利于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该处理下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片营养成分及生理特性较好,苗木品质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容器苗 指数施肥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树育种研究进展
6
作者 代丽 刘平 +3 位作者 王玖瑞 王永康 王立新 刘孟军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枣是我国原产重要经济林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系统总结了我国枣育种的历史沿革和主要育种成就。根据枣树育种方法、育种目标及组织化程度,将枣树育种分为自发选种、有组织选种、现代化育种3个阶段。特别是全面阐述了枣杂交... 枣是我国原产重要经济林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系统总结了我国枣育种的历史沿革和主要育种成就。根据枣树育种方法、育种目标及组织化程度,将枣树育种分为自发选种、有组织选种、现代化育种3个阶段。特别是全面阐述了枣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新一代枣树育种技术的研究历史或背景、主要进展与成就等,并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审定、认定的枣品种。在分析育种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对枣树未来的育种目标及下一步重点要突破的技术等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选育 历史 成就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菌剂对番荔枝果园土壤微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方仁 安振宇 +5 位作者 李健琪 龙兴 尧金燕 普亚云 韦媛荣 黄伟雄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5,共8页
【目的】探讨光合细菌菌剂在不同浓度下对番荔枝果园土壤微环境及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为番荔枝的绿色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Gefner’番荔枝为试验材料,设置了4个不同施用量的光合细菌菌剂处理,即每160 m^(2)处理区喷施300(T_(... 【目的】探讨光合细菌菌剂在不同浓度下对番荔枝果园土壤微环境及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为番荔枝的绿色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Gefner’番荔枝为试验材料,设置了4个不同施用量的光合细菌菌剂处理,即每160 m^(2)处理区喷施300(T_(1))、600(T_(2))、900(T_(3))、1200 m L(T_(4))的菌剂,同时设立喷施清水为对照(CK)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光合细菌菌剂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光合细菌菌剂的施用显著改善了番荔枝果园的土壤微环境和果实品质。在T_(3)处理下,番荔枝果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分别提升了18.06%、35.68%、20.88%、52.20%、15.65%;同时,酶活性也得到了显著增强,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等分别提高了21.88%、10.93%、19.61%、23.09%;此外,土壤微生物生态得到有效调节,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了50.44%、28.46%,而真菌数量则显著减少了18.73%;有效地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果实中的总糖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分别提高了10.10%、11.65%、6.54%、28.48%,同时果实的产量也显著提高了8.33%。【结论】光合细菌菌剂的施用对番荔枝果园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态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够提高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同时显著提高番荔枝的果实产量与品质。其中,T_(3)处理的光合细菌菌剂对番荔枝的综合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菌剂 番荔枝 土壤微环境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冷冻板栗仁去皮工艺优化
8
作者 李晖 胡静 +5 位作者 廖家志 黎宇 王宵 李珺 李军章 黎曙光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2,共8页
【目的】解决在初级加工时冷冻板栗仁去皮加工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板栗仁去皮机械的改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现有生产设备特点从改进工艺参数入手,在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自变量因素水平的基础上,以高压水冲洗过程中的水压、机械... 【目的】解决在初级加工时冷冻板栗仁去皮加工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板栗仁去皮机械的改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结合现有生产设备特点从改进工艺参数入手,在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自变量因素水平的基础上,以高压水冲洗过程中的水压、机械振荡频率以及板栗仁进料速度为自变量,以速冻板栗仁去皮率为因变量,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水压、机械振荡频率、进料速度对冷冻板栗仁去皮率的影响,构建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预测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基于响应面法可获得冷冻板栗仁去皮率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该模型方差显著,失拟项(P>0.065)不显著。通过回归模型方差分析得到,水压、振荡频率以及进料速度等自变量的二次项对板栗仁去皮率影响显著,振荡频率二次项和进料速度二次项的影响相当,且均大于水压二次项的影响;水压、振荡频率、进料速度的交互作用对速冻板栗仁去皮率的影响不显著。通过预测模型获得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水压35 MPa、机械振荡频率25.01 Hz、进料速度17.76 mm/s。考虑到机械设备的可操作性,将参数取整设定为水压35 MPa、机械振荡频率25 Hz、进料速度18 mm/s,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板栗仁去皮率平均值可达到94.00%,相对误差在5%以内。【结论】冷冻板栗仁去皮率响应面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性良好,可为板栗去皮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仁 去皮机械 响应面法 去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苗基质对橡胶组培苗小筒苗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陈青 王军 +1 位作者 王新龙 陈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9,共8页
【目的】为了提高橡胶树组培容器苗的培育质量。【方法】以表土、椰糠和泥炭3种材料为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成5种育苗基质(其处理编号分别为A、B、C、D、E),椰糠作为对照(CK),选择锥形育苗筒(上口直径×下口直径×高:8 cm... 【目的】为了提高橡胶树组培容器苗的培育质量。【方法】以表土、椰糠和泥炭3种材料为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成5种育苗基质(其处理编号分别为A、B、C、D、E),椰糠作为对照(CK),选择锥形育苗筒(上口直径×下口直径×高:8 cm×2 cm×35 cm)作为育苗容器,进行橡胶树组培苗育苗试验。测定橡胶树组培苗新抽第1蓬叶、第2蓬叶和出圃时的形态指标、生物量、壮苗指数、养分含量及育苗基质的矿物质含量等20个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的橡胶组培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新抽第1蓬叶时,处理B的苗木长势最优,其株高、蓬距、叶片数均表现较好;CK的茎粗最大;处理C的苗木长势较差。新抽第2蓬叶时,处理B的株高、茎粗、蓬距及叶片数表现均较优,处理C的苗木长势较差。出圃时,苗木长势方面,处理A和处理B表现较好,处理C的苗木长势仍然是最差;处理B、D和E,除了茎中的N质量比较高,根和叶中养分质量比较低,尤其是根中的N、P、K质量比均显著小于其他处理。出圃时,基质矿物质含量方面,处理B、D和E中的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及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均小于其他基质,但全钾质量分数比其他处理的含量高。【结论】处理A(椰糠和泥炭体积比为3∶1)和B(椰糠和表土体积比为3∶1)的基质培育橡胶树组培苗质量较好,处理C(椰糠和泥炭体积比为1∶1)不利于橡胶组培苗小筒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组培苗 育苗基质 小筒苗 长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蓝翅天牛对油茶枝条挥发物的影响
10
作者 金明霞 涂业苟 +2 位作者 刘晓华 万静 严员英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目的】明确油茶蓝翅天牛危害对油茶枝条挥发物相对含量的影响变化,以期为筛选出油茶枝条对油茶蓝翅天牛具有引诱或趋避作用的化学物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对健康和被蓝翅天牛危害的油茶枝条挥发... 【目的】明确油茶蓝翅天牛危害对油茶枝条挥发物相对含量的影响变化,以期为筛选出油茶枝条对油茶蓝翅天牛具有引诱或趋避作用的化学物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对健康和被蓝翅天牛危害的油茶枝条挥发物进行提取,结合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物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健康状态下油茶枝条挥发物鉴定出82种,受危害状态下油茶枝条挥发物鉴定出83种。2种状态下油茶枝条挥发物均包含了酮类、含氮化合物、醇类、萜类、杂环化合物、酯类、烃类、醛类、芳烃类、胺类、酚类、含硫化合物12个类别。健康枝条和受到油茶蓝翅天牛危害枝条中挥发物β-罗勒烯、2,6-二甲基-5-庚烯醛、罗勒烯、α-萜品醇、(R)-2-己醇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6.964%、5.607%、4.902%、3.779%、3.218%和7.647%、5.249%、5.224%、3.611%、3.435%。甲酸叶醇酯是受到油茶蓝翅天牛危害枝条中特有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4.814%。2种状态下油茶枝条释放的多种挥发物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健康枝条中,(-)-顺-香芹醇相对含量高达4.551%,而在受到油茶蓝翅天牛危害的枝条中相对含量仅为0.009%,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2,4-二甲基-1-(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间叔丁基-苯酚、低聚乙醛、N-(1-甲基乙基)-苯甲胺、1-甲氧基-4-甲基-2-(1-甲基乙基)-苯、2-(1,1-二甲基乙基)-苯酚等化合物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油茶蓝翅天牛对油茶枝条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有影响。2种状态下酯类和胺类相对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酚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蓝翅天牛 枝条挥发物 相对含量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温贮藏对啤特果后熟品质影响及综合评价
11
作者 张锋 张霁红 +4 位作者 于倩 李祯 李明泽 宋雅芸 谢亚琼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2-290,共9页
【目的】为啤特果鲜果贮藏及货架期延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八成熟啤特果为试材,利用数显温度记录仪记录果肉0℃以下温度动态变化,确定冰点温度。测定冰温(-2.0℃)、4.0℃、常温(20.0℃)贮藏过程中,啤特果果实失重率、腐烂率、石... 【目的】为啤特果鲜果贮藏及货架期延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八成熟啤特果为试材,利用数显温度记录仪记录果肉0℃以下温度动态变化,确定冰点温度。测定冰温(-2.0℃)、4.0℃、常温(20.0℃)贮藏过程中,啤特果果实失重率、腐烂率、石细胞含量、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贮藏后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贮藏过程中,啤特果果实失重率、腐烂率、褐变度呈上升趋势,硬度、石细胞含量、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趋势,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3种贮藏条件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贮藏16 d时,与4.0℃组、20.0℃组相比,-2.0℃组贮藏果实的失重率分别降低了33.49%、77.58%,腐烂率降低了5%、18%,褐变度分别从41.75、33.94降低至33.28,硬度保持延长了2、4 d,石细胞含量减少了28.92%、52.94%;与贮藏0 d相比,-2.0℃组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38.08%,4.0℃组和20.0℃组分别降低了52.87%、57.81%。贮藏后期,各处理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保持稳定,2.0℃组、4.0℃组、20℃组的固酸比分别为14.81、15.24、11.84。3种温度条件下,贮藏16 d啤特果果实品质的评价结果显示,-2.0℃贮藏啤特果的果实综合品质最优。【结论】冰温贮藏可降低啤特果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延迟果实褐变和硬度下降,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减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的变化,保持较高的固酸比及良好的果实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温贮藏 啤特果 后熟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茬土对桃不同砧木品种(系)生长和光合生理变化的影响
12
作者 刘丽 魏志峰 +5 位作者 钟林炳 石彩云 杨天意 董聪颖 孙世航 高登涛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81,共14页
【目的】筛选适宜的桃抗重茬砧木。【方法】以1年生盆栽7-12-3砧、毛桃砧、中桃抗砧、红叶砧和ZA砧幼苗为试材,将其分别定植在重茬土和园土中,定期测定幼苗的株高、干径、新梢直径、长度、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叶... 【目的】筛选适宜的桃抗重茬砧木。【方法】以1年生盆栽7-12-3砧、毛桃砧、中桃抗砧、红叶砧和ZA砧幼苗为试材,将其分别定植在重茬土和园土中,定期测定幼苗的株高、干径、新梢直径、长度、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结果】重茬土对不同砧木品种(系)幼苗的植株生长量、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7-12-3砧幼苗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中桃抗砧幼苗的株高和干径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红叶砧幼苗在不同土壤中生长量差异显著,毛桃砧和ZA砧幼苗在重茬土处理的后期陆续全部死亡。重茬土对不同砧木品种(系)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有不同的影响,重茬土对7-12-3砧、中桃抗砧幼苗的PSⅡ实际光合效率和PSⅡ最大量子效率的影响不大,这2个品种(系)幼苗的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在2种土壤处理中差异不显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砧木品种(系)幼苗的抗重茬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抗重茬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中桃抗砧、7-12-3砧、红叶砧、毛桃砧、ZA砧。【结论】在更新桃老果园时,中桃抗砧和7-12-3砧可以作为首选桃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砧木 重茬土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脚金内酯对冷藏期‘珍珠油杏’果实品质的调控
13
作者 刘敏 黄丹丹 +3 位作者 王元一 丁婴 孟庆喜 朱树华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41,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独脚金内酯(SL)对‘珍珠油杏’果实品质及钾钠稳态的影响,并筛选出维持杏果实品质的最适SL浓度。【方法】分别用0、0.5、1.0、2.0、4.0μmol/L SL以及5.0μmol/L独脚金内酯合成抑制剂(Tis-108)对杏果实进行浸果处...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独脚金内酯(SL)对‘珍珠油杏’果实品质及钾钠稳态的影响,并筛选出维持杏果实品质的最适SL浓度。【方法】分别用0、0.5、1.0、2.0、4.0μmol/L SL以及5.0μmol/L独脚金内酯合成抑制剂(Tis-108)对杏果实进行浸果处理后于0℃贮藏,测定了不同处理对果实硬度、相对电导率、亮度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等杏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杏果实贮藏的SL浓度;进一步测定了杏果实腐胺、亚精胺和精胺质量比及ATP质量比、H^(+)-ATPase、H^(+)-PPase活性和钠、钾离子质量比变化,以探究SL处理对杏果实多胺含量、能量代谢和钾钠稳态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性。【结果】与对照处理及其它浓度处理相比,2.0μmol/L SL处理通过多途径协同作用显著延缓了采后杏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2.0μmol/L SL有效抑制了果实呼吸速率升高、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以及硬度下降,抑制了杏果实质量的减少,同时抑制杏果实相对电导率的上升,使相对电导率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通过抑制ATP质量比下降及延缓H^(+)-ATPase、H^(+)-PPase活性的降低,2.0μmol/L SL处理能保障细胞膜能量代谢稳定。2.0μmol/L SL能调降低冷藏期间杏果实钠离子含量、提高钾离子含量,维持钾钠动态平衡。同时,2.0μmol/L SL提高了杏果实内腐胺、精胺和亚精胺3种多胺的质量比,高水平的多胺有利于保持果蔬采后品质和延长贮藏期。【结论】2.0μmol/L的SL浸果处理通过整合能量代谢调控、离子稳态维持及膜系统保护机制,显著延缓了‘珍珠油杏’果实在0℃低温贮藏期的品质下降,使杏果实在采后20d内保持良好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独脚金内酯 果实品质 钾钠稳态 采后冷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醛型樟树叶片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整年动态变化规律
14
作者 王坤 朱昌叁 +3 位作者 伍思宇 曾祥艳 高伟 李开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98,118,共7页
【目的】探究柠檬醛型樟树Cinnamomum officinarum CT.citral(以下简称柠檬樟)叶片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整年变化规律,为其叶片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人工栽培2 a的柠檬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柠檬樟叶片中多酚、总皂苷... 【目的】探究柠檬醛型樟树Cinnamomum officinarum CT.citral(以下简称柠檬樟)叶片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整年变化规律,为其叶片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人工栽培2 a的柠檬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柠檬樟叶片中多酚、总皂苷、粗多糖、总黄酮的得率进行测定,并对其整年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柠檬樟叶片中,多酚得率最高出现在8月份(4.93%),最低出现在11月(3.60%),两者差异呈显著性水平(P<0.05);总皂苷得率1月份最高(4.56%),4月份降到最低值(2.55%),1月总皂苷得率是4月的1.78倍,两者差异呈显著性水平(P<0.05);粗多糖得率在1月份最高(2.37%),6月份最低(1.43%),1月份粗多糖得率是6月的1.66倍,两者差异呈显著性水平(P<0.05);总黄酮得率在8月份最高(1.44%),1月份和7月份得率最低(0.76%),两者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结论】从柠檬樟叶片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来看,以多酚和总黄酮为采收指标时8月为佳,而以总皂苷和粗多糖为采收指标时1月为佳;在4种活性成分中,柠檬樟叶片多酚和总皂苷的得率较高,粗多糖和总黄酮的得率较低,可以大力发展以多酚、总皂苷为主要成分的植物源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型 樟树 活性成分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7个葡萄种质资源果实主要农艺性状多样性评价
15
作者 王进 魏一杰 +3 位作者 朱文理 黄修芬 刘言 梁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种质资源果实农艺性状多样性,为品种鉴选、杂交亲本选择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以77份葡萄种质资源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对9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77份葡萄果实...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种质资源果实农艺性状多样性,为品种鉴选、杂交亲本选择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以77份葡萄种质资源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对9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77份葡萄果实9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1.10%~46.54%,其中果粉厚度、单粒质量和果皮颜色等指标变异系数较大,而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异系数较小。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的多样性指数在所测性状中最高,而单粒质量的最低。果实横、纵径与单果质量,果粉厚度与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与可溶性糖含量,果梗长度与单果质量、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正相关。9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65.175%,能反映农艺性状的基本特征。主成分1代表性指标为单粒质量,主成分2代表性指标为果粉厚度,主成分3代表性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主成分4代表性指标为果实纵径。果实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将77份葡萄种质资源分为5类。【结论】不同葡萄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多样性丰富且多个性状存在相关性,其中果粉厚度、单粒质量和果皮颜色的多样性最为丰富,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可作为综合评价的核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农艺性状 多样性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属植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郭素娟 杨霄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栗属植物的壳斗内都具有富含食用淀粉的坚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世界上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食用栗中,以板栗、欧洲栗、日本栗为主,板栗因抗病性强、坚果品质好等优点具有特殊地位。板栗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具有种质资源丰富、栽... 栗属植物的壳斗内都具有富含食用淀粉的坚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世界上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食用栗中,以板栗、欧洲栗、日本栗为主,板栗因抗病性强、坚果品质好等优点具有特殊地位。板栗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具有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适应强等特点,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但在生产实际中良种化程度低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而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种质是提升栗产业水平的关键。本文从栗属植物育种的发展历程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栗属植物常规育种(实生选种、芽变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和现代生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育种方向进行了展望。随着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和基因编辑技术的重大突破,栗属植物育种正迈向多性状、多技术融合的精准化新阶段,这将极大地加快优异种质的创制,促进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属植物 种质资源 育种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琳琳 王静 +4 位作者 杨洋 尚艳 徐蕊 李红英 张晓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0,211,共8页
【目的】明确干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酿酒葡萄生产管理和节水灌溉模式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对象,在酿酒葡萄新梢生长期、开花期、浆果膨大期和着色期设置5组干旱胁迫,分别... 【目的】明确干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酿酒葡萄生产管理和节水灌溉模式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对象,在酿酒葡萄新梢生长期、开花期、浆果膨大期和着色期设置5组干旱胁迫,分别为T_(1)(40%、40%、30%~35%、30%)、T_(2)(50%、45%、40%、30%~35%)、T_(3)(50%、50%、40%、30%~35%)、T_(4)(50%、50%、40%、35%~40%)、CK(50%、50%、40%、40%~45%)。测定产量和品质指标,基于CRITIC客观赋权法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酸碱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各处理值均显著高于CK;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均可以提高果实的糖酸比。2)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果实中总酚、花色苷和单宁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各处理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CK。3)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采用CRITIC客观赋权法评价干旱胁迫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影响,各处理综合品质排名为T_(1)>T_(2)>T_(4)>T_(3)>CK。5)干旱胁迫导致严重减产。T_(1)、T_(2)、T_(3)和T_(4)的产量分别较CK降低55.5%、61.7%、43.8%、39.8%。【结论】干旱胁迫可以提高酿酒葡萄关键品质因子,但果实膨大期-着色期土壤相对湿度低于40%以下会导致严重减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采取适当的节水措施,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赋权法 干旱胁迫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植密度对湖南主栽油茶品种幼林生长及油脂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兴慧 胡英杰 +3 位作者 吴俊涛 陆佳 袁德义 邹锋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1-281,共11页
【目的】为油茶轻简化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南主栽品种‘华金’‘华硕’‘华鑫’油茶的幼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栽植密度,分别为4.0 m×2.5 m、4.0 m×2.5 m×2.5 m(宽窄行)、3.0 m×3.0 m,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对... 【目的】为油茶轻简化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南主栽品种‘华金’‘华硕’‘华鑫’油茶的幼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栽植密度,分别为4.0 m×2.5 m、4.0 m×2.5 m×2.5 m(宽窄行)、3.0 m×3.0 m,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对这些品种的生长状况、光合相关指标以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3种栽植密度下油茶生长特性的差异不显著,相较于‘华金’和‘华鑫’,‘华硕’的长势更优。3种栽植密度下油茶净光合速率的差异不显著,而蒸腾速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3.0 m×3.0 m密度处理下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华金’‘华硕’‘华鑫’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在4.0 m×2.5 m密度处理下最高,分别为2.35、2.39、2.05 mg/g。3种栽植密度下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差异均不显著,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表型性状与含油率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下油茶的综合排名由优至劣依次为‘华硕’(3.0 m×3.0 m)、‘华鑫’(3.0 m×3.0 m)、‘华硕’(4.0 m×2.5 m×2.5 m)、‘华硕’(4.0 m×2.5 m)、‘华鑫’(4.0 m×2.5 m)、‘华鑫’(4.0 m×2.5 m×2.5 m)、‘华金’(4.0 m×2.5 m)、‘华金’(4.0 m×2.5 m×2.5 m)、‘华金’(3.0 m×3.0 m)。【结论】‘华金’‘华硕’‘华鑫’幼林期的适宜栽培密度分别为4.0 m×2.5 m、3.0 m×3.0 m、3.0 m×3.0 m。在油茶的生产栽培中,应根据品种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以确保植株生长良好且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栽植密度 生长 光合作用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果实发育过程中油脂积累与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焕冬 徐自恒 +6 位作者 陶昱含 周亚飞 岳继飞 张召增 耿晓东 蔡齐飞 刘震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3,共10页
【目的】为山桐子油脂的开发利用和山桐子果实发育期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元种源山桐子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在6月初盛花后至10月底成熟期间果实含水率以及种子和果肉的含油率、脂肪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 【目的】为山桐子油脂的开发利用和山桐子果实发育期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元种源山桐子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在6月初盛花后至10月底成熟期间果实含水率以及种子和果肉的含油率、脂肪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山桐子种子和果肉中油脂快速积累时期均为6月30日—7月30日,7月30日种子含油率达最大值(32.17%),到成熟期缓慢降至26.3%,果肉油脂含油率在7月30日为43.08%,到成熟期略微上升至45.52%。在发育过程中,种子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90.26%降至89.28%,饱和脂肪酸含量由9.19%升至10.35%;果肉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78.11%升至79.83%,饱和脂肪酸含量由19.49%降至19.18%。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在7月30日达到峰值17.45 mg/g,随后持续下降至10.80 mg/g;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则与之完全相反;种子中淀粉含量在前期较为稳定,从8月30日之后开始快速上升,在10月30日达到24.13%。果肉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较小,维持在5.37~7.48 mg/g;果肉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种子相似;果肉中淀粉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呈现升、降、升的趋势。种子含油率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可溶性糖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肉含油率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淀粉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6月1日—7月30日,山桐子种子和果肉中油脂快速积累,至成熟期种子含油率有小幅度下降,而果肉含油率略微上升,最终果肉含油率高于种子。在果实发育过程中,与果肉相比种子中脂肪酸含量变化总体上更稳定。在种子油脂快速积累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可溶性蛋白,前期积累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在油脂快速积累时期被用于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并为种子后期过冬和翌年萌发储存能量和原料,而果肉中油脂和蛋白质的积累存在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果实发育 油脂积累 营养物质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BAHD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特异性
20
作者 赵坤 张路红 +5 位作者 资超成 李培旺 李昌珠 夹书珊 蒋丽娟 陈韵竹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0,共11页
【目的】为解析油茶皂苷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fam数据库中的转移酶家族蛋白质结构模型(PF02458),结合BAHD家族特有的保守基序HXXXD和DFGWG,鉴定油茶中的BAHD家族基因。同时结合不同组织部位的转录组数据,采用qRT... 【目的】为解析油茶皂苷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fam数据库中的转移酶家族蛋白质结构模型(PF02458),结合BAHD家族特有的保守基序HXXXD和DFGWG,鉴定油茶中的BAHD家族基因。同时结合不同组织部位的转录组数据,采用qRT-PCR技术,筛选出与萜类化合物酰基化修饰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油茶BAHD基因家族成员,挖掘鉴定油茶BAHD酰基转移酶家族基因,系统分析候选基因在油茶植株不同组织部位的特异性表达模式。【结果】在油茶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58个含有BAHD家族保守基序的转移酶基因,这些基因不均匀分布于油茶的15条染色体上,其中13个基因显示共线性关系,14个基因呈现串联排列。通过系统进化分析,这些基因被划分为6个亚家族,其蛋白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呈现高度保守性。经启动子分析,发现大量与激素响应和胁迫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采用qRT-PCR技术对参与萜类化合物修饰的关键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发现Co10g1264.11、Co04g0659.15和Co06g0230.08在叶、根和茎中高表达,而Co10g1264.11在果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结论】挖掘了油茶皂苷BAHD酰基化修饰的关键候选酶基因,该候选基因在油茶植株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酰基转移酶 BAHD家族 基因挖掘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