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710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粉虫的营养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丹 王同 +3 位作者 庄义庆 徐寸发 孙以文 张牧焓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3-620,共8页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通过测定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和虫蛹的营养成分,分析氨基酸质量和脂肪酸组成,评估幼虫和虫蛹的食用安全性,并将幼虫和虫蛹与常见食物的营养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黄粉虫的营养价值及评估其安...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通过测定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和虫蛹的营养成分,分析氨基酸质量和脂肪酸组成,评估幼虫和虫蛹的食用安全性,并将幼虫和虫蛹与常见食物的营养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黄粉虫的营养价值及评估其安全风险。结果表明:黄粉虫幼虫和虫蛹具有高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3.8%和48.0%),高脂肪(含量分别为31.2%和20.9%),有机物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等特点;两者的氨基酸组成一致,配比合理,均含17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43.59 mg/g和233.09 mg/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08%和37.82%,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1.06和0.49;两者分别含有9种和8种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分别为80.36%和79.99%,必需脂肪酸分别为38.80%和37.84%,饱和脂肪酸和脂肪酸的比值分别为4.09和3.99;两者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其中钾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7286.5 mg/kg和7399.0 mg/kg,铅、砷、汞元素含量均未超标,符合食用国家安全标准;维生素以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总量分别为5099.0 mg/kg和5338.9 mg/kg。综上,黄粉虫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不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风险,具有食用及多途径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幼虫 虫蛹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黄螟幼虫龄数的划分及其发育历期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潘雪红 魏吉利 +1 位作者 商显坤 黄诚华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1-657,共7页
为明确甘蔗黄螟Tetramoera schistaceana Snellen幼虫的龄数和发育历期,以便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天然饲料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为寄主饲养的甘蔗黄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龄... 为明确甘蔗黄螟Tetramoera schistaceana Snellen幼虫的龄数和发育历期,以便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天然饲料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为寄主饲养的甘蔗黄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龄期幼虫的头壳宽度和发育历期进行了测量,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了Crosby指数、Brook指数、频次分布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甘蔗黄螟幼虫经过5个龄数进入化蛹,各龄头壳宽值分别为:0.293 mm、0.437 mm、0.615 mm、0.911 mm和1.222 mm。头壳宽符合Dyar法则和Crosby法则。头壳宽与龄数间的直线、二次和指数拟合模型均较好。指数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R2)最大,拟合度最好。在26℃温度下,1~5龄幼虫平均龄期分别为2.766 d、2.913 d、3.107 d、3.413 d和8.860 d。甘蔗黄螟幼虫有5个龄期,头壳宽是甘蔗黄螟幼虫虫龄判定的重要指标。在26℃条件下,从卵孵化,雌、雄幼虫平均分别需要20.265 d和19.250 d后进入化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黄螟 幼虫龄期 头壳宽度 Crosby指数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黑鳃金龟成虫对梨树挥发物的行为选择
3
作者 王容燕 焦文哲 +4 位作者 高波 李秀花 张涛 陈书龙 马娟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3-940,共8页
为了明确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parallela成虫趋性行为与梨树挥发物的相关性,解析暗黑鳃金龟成虫嗅觉偏好行为。基于前期暗黑鳃金龟成虫在梨树+核桃+蓖麻+甘薯的生态系统中偏好趋向梨树的研究结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 为了明确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parallela成虫趋性行为与梨树挥发物的相关性,解析暗黑鳃金龟成虫嗅觉偏好行为。基于前期暗黑鳃金龟成虫在梨树+核桃+蓖麻+甘薯的生态系统中偏好趋向梨树的研究结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梨树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测定暗黑鳃金龟雌雄成虫触角对梨树挥发物的电位反应,采用嗅觉行为装置和罩笼试验分别测定暗黑鳃金龟雌雄成虫对梨树主要挥发物的趋性。结果表明,梨树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为(E)-β-罗勒烯、(3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乙酸-顺-3-己烯酯、2-乙基己醇、芳樟醇和α-法尼烯。暗黑鳃金龟雌雄成虫触角对梨树挥发物(E)-β-罗勒烯、DMNT、2-乙基己醇、α-法尼烯产生强电位反应,对芳樟醇、乙酸-顺-3-己烯酯产生弱电位反应。雌虫对(E)-β-罗勒烯和α-法尼烯有显著趋性,雄虫对(E)-β-罗勒烯、2-乙基己醇和α-法尼烯有显著趋性。这一研究结果为利用引诱剂有效控制暗黑鳃金龟成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 成虫 梨树 植物挥发物 行为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光基质对黄光照射铜绿丽金龟行为活动的影响
4
作者 蒋月丽 苗进 +4 位作者 巩中军 张晶 李慧玲 武予清 李彤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108,共8页
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是我国北方重要农业害虫,传统化学防治存在生态风险,亟需发展绿色防控技术。近年来,紫外光诱控技术作为铜绿丽金龟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得到应用,但其潜在生态风险也不容忽视。本研究针对其黄光敏感性与土栖... 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是我国北方重要农业害虫,传统化学防治存在生态风险,亟需发展绿色防控技术。近年来,紫外光诱控技术作为铜绿丽金龟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得到应用,但其潜在生态风险也不容忽视。本研究针对其黄光敏感性与土栖习性,探究避光基质(土壤)对黄光(550 nm)短期照射调控其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比无避光基质与避光基质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20 lx、40 lx和60 lx)黄光对铜绿丽金龟取食、交尾及存活率的效应,结果显示:(1)避光基质显著增强黄光对取食的抑制作用,雌雄隔离种群无避光基质组仅高光照强度(40 lx和60 lx)抑制取食,而避光基质组各光照强度处理组的取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60 lx处理组雌虫下降率可达95.13%。雌雄混合种群无避光基质组各光照强度处理的取食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避光基质组各光照强度也均显著降低(P<0.05);(2)交尾行为受避光基质调控更显著,避光基质组交尾抑制率达90.64%(P<0.05),而无避光基质组无显著差异;(3)存活率响应存在性别特异性,雌雄隔离种群的雄虫在光照强度60 lx处理下无避光基质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雌虫无显著变化,雌雄混合种群的无避光基质组的雄虫在光照强度20 lx、40 lx和60 lx处理下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雌虫(P<0.05)。研究表明,避光基质强化黄光对铜绿丽金龟夜间行为活动的干扰作用,且雄虫对黄光更敏感。该研究结果揭示了黄光调控结合害虫行为习性的生态防控潜力,为构建“光源-基质”协同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对推动农业绿色防控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丽金龟 黄光 避光基质 行为调控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光照射对斜纹夜蛾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
5
作者 蒋月丽 李彤 +6 位作者 曹琼 王振声 巩中军 苗进 李好海 武予清 鲁传涛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8-954,共7页
探究黄光照射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为利用黄光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50~55 lx、30~35 lx和5~10 lx 3个黄光光照处理组及1个黑暗对照(CK),观察记录不同处理下雌虫产卵比率、产卵... 探究黄光照射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为利用黄光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50~55 lx、30~35 lx和5~10 lx 3个黄光光照处理组及1个黑暗对照(CK),观察记录不同处理下雌虫产卵比率、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成虫寿命等。结果表明,3个黄光处理组对斜纹夜蛾的产卵和寿命均存在一定的影响。50~55 lx黄光处理组的产卵雌虫比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24.86%,产卵前期明显延长2 d;3个黄光处理组的产卵历期相比对照组分别显著缩短1.47 d、1.35 d和1.37 d;3个黄光处理组的单雌产卵总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427.19粒、334.62粒和313.95粒,30~35 lx和50~55 lx处理组的平均每日单雌产卵量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82.93粒和74.2粒;在产卵期的第3天,30~35 lx和50~55 lx处理组的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53%;50~55 lx处理组的雌成虫寿命与50~55 lx和30~35 lx处理组的雄成虫寿命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1.77 d、2.15 d和2.26 d。该研究结果为利用黄光防控斜纹夜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光 光照强度 斜纹夜蛾 产卵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六种鳞翅目成虫鉴定技术
6
作者 石庆型 陈婷 +4 位作者 陈洁 关子盈 陆嘉进 胡高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2-1281,I0024-I0028,共15页
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分类法已成为昆虫分类鉴定的重要补充工具。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甜菜夜蛾S.litura(Fabricius)、斜纹夜蛾S.exigua(Hübner)、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棉铃虫... 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分类法已成为昆虫分类鉴定的重要补充工具。本研究以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甜菜夜蛾S.litura(Fabricius)、斜纹夜蛾S.exigua(Hübner)、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对象,利用热脱附固体进样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6种常见鳞翅目害虫雌雄成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种鳞翅目害虫共检测到79种表皮碳氢化合物,包括直链烷烃11种、单甲基烷烃42种、二甲基烷烃17种和未知碳氢化合物9种;判别分析可准确区分6种鳞翅目成虫,且能有效区分雌雄个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亚科水平上的聚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的亲缘关系一致,但在亚科以下水平的种间聚类结果存在差异。因此,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分析为鳞翅目成虫种类鉴定提供了有效手段,尤其适用于残损样本鉴定,在虫情测报及口岸入侵物种监测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碳氢化合物 鳞翅目 成虫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昆虫豆天蛾越冬特征分析
7
作者 陆明星 贺啟艳 +4 位作者 苏颖 卢玉云 赵明 郭明明 杜予州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1176,共6页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原本是我国大豆上的重要害虫,目前已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昆虫美食,但是其越冬特点仍然不清楚,这也制约了豆天蛾的产业发展。因此,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江苏地区食用豆天蛾的越冬行为、过冷却点变化、滞育行...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原本是我国大豆上的重要害虫,目前已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昆虫美食,但是其越冬特点仍然不清楚,这也制约了豆天蛾的产业发展。因此,本研究系统分析了江苏地区食用豆天蛾的越冬行为、过冷却点变化、滞育行为等特征。结果表明,豆天蛾在江苏地区主要通过老熟幼虫兼性滞育的方式进行越冬,同时,11月份的滞育强度最低。豆天蛾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符合正态分布,1月份的过冷却点较其他三个月显著降低。利用装置模拟豆天蛾幼虫入土越冬情况表明,其幼虫入土深度与环境温度略呈负相关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结果探明了豆天蛾的越冬特性,为后续豆天蛾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滞育 过冷却点 幼虫 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食蚧蚜小蜂过寄生的影响因子及过寄生对其子代的影响
8
作者 张方平 朱俊洪 +4 位作者 郭晶 叶政培 陈俊谕 王建赟 符悦冠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6-314,共9页
为了明确影响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过寄生的因子及其对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在不同接蜂比例、雌蜂驻留时间、接蜂间隔时间及寄主龄期条件下观察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过寄生情况,并观察了该蜂在高过寄生率(蜂蚧比为1∶5)条件下... 为了明确影响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过寄生的因子及其对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在不同接蜂比例、雌蜂驻留时间、接蜂间隔时间及寄主龄期条件下观察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过寄生情况,并观察了该蜂在高过寄生率(蜂蚧比为1∶5)条件下,以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2龄若虫、3龄若虫、1~2日龄成虫(初期成虫)和10~11日龄成虫(褐色期成虫)为寄主时的发育历期、寿命、出蜂量及雌蜂体长。结果表明,接蜂比例、雌蜂驻留时间、接蜂间隔时间及寄主龄期均是日本食蚧蚜小蜂发生过寄生的重要影响因子,日本食蚧蚜小蜂过寄生率随接蜂比例下降而降低,蜂蚧比为1∶5时过寄生率最高(91.03%),1∶30时过寄生比例最低(11.61%);接蜂间隔时间为6 d时其过寄生率最高,为57.72%;雌蜂驻留时间在0~48 h范围内,过寄生率随驻留时间增加而上升,驻留时间48 h时最高(30.41%);寄主龄期对该蜂的过寄生率影响明显,以寄主为3龄若虫时最高(54.40%)。与对照相比,过寄生时的日本食蚧蚜小蜂发育历期延长,成虫寿命缩短,身体较小,出蜂量多。高过寄生率条件下,寄主为橡副珠蜡蚧2龄若虫时,日本食蚧蚜小蜂发育历期短于对照;寄主为橡副珠蜡蚧初期成虫时,日本食蚧蚜小蜂出蜂数少于对照。综上,接蜂比例、接蜂时间、两次接蜂的间隔时间、寄主龄期等是日本食蚧蚜小蜂发生过寄生的重要影响因子;发生过寄生后,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延长、品质下降,但从寄主中获得的后代概率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食蚧蚜小蜂 过寄生 发育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角厉蝽对家蚕幼虫的捕食作用
9
作者 倪婧 李波 +4 位作者 李玲利 谢道燕 张永红 杨振国 白兴荣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5-983,共9页
目前叉角厉蝽Eocantheconafurcellata规模化人工饲养主要以鳞翅目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等为食料,但以害虫为食料饲养,在叉角厉蝽商品化包装、远距离带食料运输至释放地时,难免增加田间释放时... 目前叉角厉蝽Eocantheconafurcellata规模化人工饲养主要以鳞翅目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等为食料,但以害虫为食料饲养,在叉角厉蝽商品化包装、远距离带食料运输至释放地时,难免增加田间释放时害虫迁移入侵、扩散危害的风险。本研究将家蚕Bombyxmori幼虫作为叉角厉蝽各发育阶段的食料,具体探究叉角厉蝽各虫态对家蚕2~4龄期幼虫的捕食行为、捕食功能、搜寻效应,结果表明各虫态叉角厉蝽能够以单头捕食或集体围猎的方式攻击家蚕幼虫并成功捕食,捕食量随家蚕幼虫密度增加而增大,当猎物密度达到一定时,捕食量趋于稳定饱和;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叉角厉蝽捕食能力与虫龄呈正相关,叉角厉蝽2龄若虫对家蚕2龄幼虫最大日捕食量为24.042头;叉角厉蝽成虫捕食能力最强,对家蚕2龄、3龄、4龄幼虫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42.1553头、18.5510头、20.5951头;搜寻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在猎物龄期和密度相同时,高龄叉角厉蝽的搜寻效应普遍大于低龄叉角厉蝽,且各虫态叉角厉蝽捕食低龄家蚕幼虫的搜寻效应大于捕食高龄家蚕幼虫。叉角厉蝽能够取食利用营养丰富的家蚕幼虫,大大提高了在田间释放的安全性,为规模化饲养过程中根据发育龄期选择合适龄期的家蚕幼虫及合适的投放数量饲喂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也为拓展家蚕的多元化资源利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家蚕 捕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因子对枸杞红瘿蚊出土羽化的影响
10
作者 邓彩萍 冯佳康 +4 位作者 王建敏 李欢乐 乔海莉 徐常青 刘赛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3-490,共8页
开展枸杞红瘿蚊Gephyraulus lycantha Jiao&Kolesik羽化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土壤因子对其出土羽化的影响,旨在为其有效防控提供理论指导。在室内模拟条件下,设置不同土壤含水量(0、5%、10%、15%、20%、25%、30%)、土壤基质(沙... 开展枸杞红瘿蚊Gephyraulus lycantha Jiao&Kolesik羽化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土壤因子对其出土羽化的影响,旨在为其有效防控提供理论指导。在室内模拟条件下,设置不同土壤含水量(0、5%、10%、15%、20%、25%、30%)、土壤基质(沙土、壤土、沙壤土)、土壤容重(1.0 g/cm³、1.2 g/cm³、1.4 g/cm³)和土壤深度(5 cm、10 cm、15 cm、20 cm、25 cm),调查枸杞红瘿蚊老熟幼虫的出土羽化率及逐日出土羽化情况。结果显示枸杞红瘿蚊在土壤中原位完成蛹期发育后,以后期蛹形态钻出土壤表面后完成羽化。不同的土壤因子显著影响枸杞红瘿蚊成虫出土羽化,土壤含水量为15%时,枸杞红瘿蚊出土羽化率最高为13.75%,在此条件下,沙壤土最适合枸杞红瘿蚊出土羽化。枸杞红瘿蚊仅在1.0 g/cm³容重下可以正常出土羽化,超过1.2 g/cm³则无法出土羽化;土壤深度为5 cm时枸杞红瘿蚊出土羽化率显著高于其余土壤深度处理。研究表明枸杞红瘿蚊出土羽化最适宜的条件为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基质为沙壤土、土壤容重为1.0 g/cm³、土壤深度为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红瘿蚊 土壤含水量 土壤基质 出土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型驱避测定尺的红火蚁驱避剂筛选新方法
11
作者 石庆型 孙文锋 +4 位作者 陈婷 陈洁 关子盈 陆嘉进 齐国君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419,共9页
筛选测定方法是开发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驱避剂的重要环节,目前尚缺乏针对攻击水平较高的红火蚁驱避活性的测定方法。本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一种Y型驱避测定尺监测了红火蚁工蚁的活动规律,对比了裸型和绷带型Y型驱避测定尺对... 筛选测定方法是开发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驱避剂的重要环节,目前尚缺乏针对攻击水平较高的红火蚁驱避活性的测定方法。本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一种Y型驱避测定尺监测了红火蚁工蚁的活动规律,对比了裸型和绷带型Y型驱避测定尺对攀爬红火蚁工蚁数量的影响,并测定了避蚊胺对红火蚁工蚁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Y型驱避测定尺的侧臂长度与红火蚁工蚁的密度呈负相关,选择侧臂长度11 cm的Y型驱避测定尺用于驱避活性测定。室内红火蚁工蚁受惊扰后75 s内数量涨幅较大,而田间红火蚁工蚁受扰动后30 s时数量可达到峰值,裸型和绷带型Y型驱避测定尺的工蚁数量在不同时间点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避蚊胺对红火蚁的驱避效果显著,随着处理浓度上升,驱避率和有效驱避时间也随之提高,裸型和绷带型Y型驱避测定尺分别在5.0%和10.0%浓度时的驱避率达到100%,当避蚊胺浓度为5.0%时,裸型尺和绷带型尺的有效驱避时间分别可达198.16 min、228.14 min。本研究设计并优化的Y型驱避测定尺可直接测定化合物对惊扰状态下红火蚁的驱避活性,为红火蚁驱避剂的筛选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也为红火蚁个体防护剂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Y型驱避测量尺 避蚊胺 驱避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银尺蠖触角转录组及相关嗅觉基因的分析
12
作者 张方梅 尤伟晨 +5 位作者 郭世保 陈俊华 史洪中 耿书宝 周洲 乔利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4-514,共11页
本研究利用III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Herrich-Schaeffer)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93335条unigenes,N50长度为1151 bp。通过基因功能注释,有23581条unigenes注释到六大公共数据库中,... 本研究利用III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Herrich-Schaeffer)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93335条unigenes,N50长度为1151 bp。通过基因功能注释,有23581条unigenes注释到六大公共数据库中,其中注释到NR数据库的unigenes最多,占39.96%,且与家蚕Bombyx mori相似基因数目最多,占20.32%;10718条unigenes注释到GO数据库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大类46个亚类;5464条unigenes注释到KEGG数据库的38个小类代谢通路,其中注释在信号传导通路的unigenes最多,占10.64%。根据注释信息,共筛选得到60个候选嗅觉基因,包含17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Odorant binding protein genes,OBPs)、13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Chemosensory protein genes,CSPs)、14个嗅觉受体基因(Olfactory receptor genes,ORs)、13个离子型受体基因(Ionotropic receptor genes,IRs)和3个感觉神经膜蛋白基因(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 genes,SNMPs)。利用FPKM值对SsubOBPs和SsubCSPs基因进行表达量分析发现,SsubOBP2和SsubOBP3在茶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中均高丰度表达(FPKM>2000),SsubCSP4、SsubCSP7和SsubCSP9在茶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中均高丰度表达(FPKM>900)。本研究首次获得了茶银尺蠖触角转录组数据,并鉴定出候选嗅觉相关基因,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茶银尺蠖的嗅觉感受机制提供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银尺蠖 触角转录组 嗅觉相关蛋白 基因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人工饲料和豆蚜的七星瓢虫转录组比较分析
13
作者 程英 周宇航 +1 位作者 金剑雪 李凤良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1-612,共12页
为明确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取食人工饲料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生物特性分子机制和营养代谢通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七星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从18个样本中共筛选出1 234 640 650条干净序列... 为明确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取食人工饲料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生物特性分子机制和营养代谢通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七星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从18个样本中共筛选出1 234 640 650条干净序列(clean reads),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到813 335 465条序列。通过DESeq2软件分析,其中有11 120个差异基因(DEGs)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共有2 280条DEGs被注释到KEGG通路中。在取食人工饲料的七星瓢虫中,与生物学特性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Juvenile hormone epoxide hydrolase, JHEH)、保幼激素酯酶(Juvenile-hormone esterase, JHE)、保幼激素Ⅲ合成酶(Juvenile hormone-Ⅲ synthase,JHAMT)、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 DDC)和几丁质酶(Chitinase)大部分DEGs在4龄幼虫、雌雄成虫中下调,精液蛋白基因α-酮戊二酸脱氢酶(2-ox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suc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DEGs在雌、雄成虫中均上调,脂蛋白(Lipoprotein) DEGs在雌虫中大部分上调,蜕皮诱导蛋白(Ecdysone-induced protein)基因在幼虫中下调。DEGs在KEGG中富集到6个氨基酸、7个脂类代谢、2个淀粉和糖代谢、6个维生素相关代谢通路。其中取食人工饲料的七星瓢虫大部分氨基酸代谢通路基因下调;脂类代谢在成虫中大部分下调,而在幼虫中大部分上调;淀粉和糖代谢在成虫中大部分上调,但在幼虫中大部分下调;维生素在幼虫中大部分下调。qRT-PCR验证证明了转录组测序获得序列质量的可靠性,可作为后续试验的研究基础。这些转录组数据为进一步优化人工饲料提供了参考依据,促进人工饲料配方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代谢通路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基因组预测分析爪哇虫草菌候选效应因子
14
作者 雷妍圆 HUSSIN Abid +4 位作者 武淑文 官昭瑛 许建新 JALEEL Waqar 李怡峰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1-629,共9页
爪哇虫草菌Cordyceps javanica是一种广谱性生防真菌,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效应因子在真菌致病寄主昆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公布的爪哇虫草菌全基因组信息,对其中预测的11142个蛋白序列进行筛选,以寻找其候选效应因子并进行... 爪哇虫草菌Cordyceps javanica是一种广谱性生防真菌,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效应因子在真菌致病寄主昆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公布的爪哇虫草菌全基因组信息,对其中预测的11142个蛋白序列进行筛选,以寻找其候选效应因子并进行功能分析。通过依次使用SignalP v5.0、TMHMM v2.0、TargetP v2.0和Protcomp v9.0等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预测,筛选出611个可能位于细胞质中的蛋白,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中348个半胱氨酸含量较高的蛋白序列及117个具有串联重复单元的蛋白。通过比对病原物-寄主互作数据库(PHI-base),从鉴定出的57个具有注释的蛋白筛选出10个候选效应因子。最终,基于突变表型预测,筛选出4个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胞质效应因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两个效应因子编码基因(细胞壁蛋白TQW04886和疏水蛋白TQW02068)在爪哇虫草菌营养至生殖生长转变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这两个效应因子主要在产孢阶段高表达。本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爪哇虫草菌与寄主昆虫互作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也为其他昆虫病原真菌效应因子的预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虫草菌 全基因组 候选效应因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蚜虫共生细菌Serratia symbiotica的多样性及其与宿主互作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浩 蔡丽群 +3 位作者 牟谦 张右文 李浩森 庞虹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5-1071,I0004-I0006,共10页
Serratia symbiotica是一种蚜虫的重要共生细菌。其与宿主的互作可归为自由生活、兼性共生与专性共生3种模式,因此可作为研究细菌与昆虫互作进化机制的重要模型。本文总结了有关S.symbiotica的株系分化、生活方式、与宿主互作及其作用... Serratia symbiotica是一种蚜虫的重要共生细菌。其与宿主的互作可归为自由生活、兼性共生与专性共生3种模式,因此可作为研究细菌与昆虫互作进化机制的重要模型。本文总结了有关S.symbiotica的株系分化、生活方式、与宿主互作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不同株系的S.symbiotica在基因组特征、宿主分布、传播方式及宿主影响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为理解昆虫共生菌的多样性及其与宿主的共进化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ratia symbiotica 蚜虫 宿主互作 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对番茄潜叶蛾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海艳 刘桂清 +6 位作者 曹梦宇 张静航 刘双清 张亚 张毅波 张桂芬 万方浩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I0006-I0011,共17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入侵性害虫,起源于南美洲,主要危害茄科作物。当前,番茄潜叶蛾主要防控手段为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易引起害虫抗药性水平升高,对环境、非靶标物种造成危害,甚至还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入侵性害虫,起源于南美洲,主要危害茄科作物。当前,番茄潜叶蛾主要防控手段为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易引起害虫抗药性水平升高,对环境、非靶标物种造成危害,甚至还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环境友好的生物防治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将生物防治技术用于番茄潜叶蛾防控。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s)是害虫生物防治的常用生防作用物,也是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ive Pest Management,IPM)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开展番茄潜叶蛾生物防治的研究内容比较零散,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全球范围内利用EPNs防治番茄潜叶蛾的研究进展,并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了综述:(1)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2)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番茄潜叶蛾研究进展;(3)环境因素对昆虫病原线虫防效的影响;(4)昆虫病原线虫与其他防控措施联合施用技术。本文总结了提高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控番茄潜叶蛾效力的方法,并对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控番茄潜叶蛾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害虫综合治理 昆虫病原线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农业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检测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若楠 王玉生 +1 位作者 张桂芬 谭琳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共10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异名Phthorimaea absoluta)是一种多食性的重大农业入侵害虫,主要危害番茄、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可造成番茄减产50%~80%,甚至绝产绝收,有“番茄埃博拉病毒”之称,2017年首次在我国新疆被发现,已在我国...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异名Phthorimaea absoluta)是一种多食性的重大农业入侵害虫,主要危害番茄、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可造成番茄减产50%~80%,甚至绝产绝收,有“番茄埃博拉病毒”之称,2017年首次在我国新疆被发现,已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番茄潜叶蛾常隐蔽发生,且在我国的适生区广泛,主要随番茄苗及果实的销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进一步扩散势头明显。因此,亟需研发高效低成本的番茄潜叶蛾检测鉴定技术和方法,进而实现对重大入侵物种的及早发现和提前预警,降低农业经济损失。目前,用于番茄潜叶蛾的检测鉴定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等,本文综述了番茄潜叶蛾检测鉴定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旨在为延缓番茄潜叶蛾传播扩散与对靶施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形态学鉴定 分子检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典型生境下红火蚁蚁巢受干扰后工蚁活动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森泉 陈惠梅 +5 位作者 苟军 骆清兰 李平东 沈莲花 王磊 陆永跃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92,共7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后在短期内就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为探明红火蚁在不同生境下受到干扰后的活动能力,本研究使用刻度图示法,记录了夏冬两季期间干扰草坪、香蕉园、荒草地3种不同生境...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后在短期内就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为探明红火蚁在不同生境下受到干扰后的活动能力,本研究使用刻度图示法,记录了夏冬两季期间干扰草坪、香蕉园、荒草地3种不同生境中的蚁巢后工蚁的垂直爬行高度,使用工蚁的爬行高度来评估红火蚁的活动能力。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的爬行高度与生境、季节和干扰后时间相关。工蚁的爬行高度随干扰后时间的变化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夏季香蕉园的工蚁爬行高度最高,100 s时达到29.37 cm,活动性最强;冬季草坪的工蚁爬行高度最低,20 s时为1.1 cm,活动能力最弱。在蚁巢受干扰后,夏季的工蚁反应速度和爬行高度明显大于冬季的。本研究还通过建立红火蚁工蚁爬行高度与干扰时间之间的多个模型,量化了蚁巢受到扰动后工蚁的活动能力,为红火蚁的科学监测和准确防控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干扰 爬行高度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向婷婷 周忠林 +4 位作者 廖钢 陈亚平 桂富荣 张桂芬 孙仲享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I0001-I0005,共16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原产于南美洲秘鲁的世界性检疫性入侵害虫,已扩散至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番茄产业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化学农药过度使用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针对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尤为重要。本文综述...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原产于南美洲秘鲁的世界性检疫性入侵害虫,已扩散至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番茄产业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化学农药过度使用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针对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重大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推-拉策略、理化诱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其它防控新理念,最后提出展望。本文旨在为防控番茄潜叶蛾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番茄产业的持续向好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入侵害虫 功能植物 推拉策略 绿色防控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发生危害及向中部与华南地区扩散前沿的摸查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忠林 廖钢 +6 位作者 朱宇 向婷婷 王双艳 李冬桂 陈亚平 桂富荣 孙仲享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9,I0012-I0024,共20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调查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在我国西南、中部和华南地区的地理分布及扩散前沿,摸清其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分布以及向周边省份扩散蔓延的情况。此次调查范围覆盖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湖北省、...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调查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在我国西南、中部和华南地区的地理分布及扩散前沿,摸清其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分布以及向周边省份扩散蔓延的情况。此次调查范围覆盖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0个县192个乡镇。结果表明,在云南省10个县12个乡镇、贵州省13个县25个乡镇、重庆市11个县19个乡镇和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县4个乡镇等地区均有番茄潜叶蛾的发生危害。在四川省的30个县47个乡镇中,有22个县33个乡镇发现番茄潜叶蛾危害;湖北省的7个县16个乡镇中,有5个县11个乡镇发现番茄潜叶蛾危害;湖南省的20个县53个乡镇中,有10个县24个乡镇发现番茄潜叶蛾危害。在西藏自治区的2县4乡镇和广东省4县12个乡镇的调查,都分别只有一个乡镇发现番茄潜叶蛾危害,分别是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的纳西民族乡和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三水瑶族乡。本调查明确了番茄潜叶蛾在西南地区的分布范围以及向四周省份扩散的前沿,为番茄潜叶蛾的监测预警与科学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西南地区 地理分布 扩散前沿 实地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