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6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生态循环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获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郑肖兰 崔昌华 +3 位作者 鲁海菊 吴伟怀 谭施北 易克贤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综述植物吸收碳源的机制及富碳有机肥的应用进展,阐明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碳循环路径及大小分子有机碳转化规律,为矿物质与有机质协同调控的肥料体系优化、农业固碳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归纳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 综述植物吸收碳源的机制及富碳有机肥的应用进展,阐明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碳循环路径及大小分子有机碳转化规律,为矿物质与有机质协同调控的肥料体系优化、农业固碳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归纳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富碳有机肥料的应用研究。植物吸收和利用碳元素方面的研究进展代表性成果为:(1)归纳并完善了植物根系和土壤碳输入输出生态系统图,发现了土壤中的碳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的新途径。(2)探索了生态循环中动植物遗体及排出物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研究进展,获得了大小分子碳水化合物间相互转化的成熟体系。(3)大量农作物试验证实,植物的营养物质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比例合适的矿物质、有机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碳源 途径 小分子碳水化合物 微生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一次性混施在甘蔗栽培中的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韦德斌 周连芳 +3 位作者 吴兰芳 刘江娟 陈潇航 李翔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在甘蔗生产上一次性混施生物有机肥+无机复合肥的增产增收和化肥减施的效果,指导本地农户增施生物有机肥和减施化肥,提高生产效益,以当地主推品种桂糖46号为试验材料,以当地甘蔗专业种植大户自配方施肥为对照,研究施用无机化肥... 为了研究在甘蔗生产上一次性混施生物有机肥+无机复合肥的增产增收和化肥减施的效果,指导本地农户增施生物有机肥和减施化肥,提高生产效益,以当地主推品种桂糖46号为试验材料,以当地甘蔗专业种植大户自配方施肥为对照,研究施用无机化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无机复合肥混施对甘蔗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一次性施用生物有机肥+无机复合肥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处理5(施肥本草生物有机肥1455 kg/hm^(2)+盛戈·噻虫嗪药肥1215 kg/hm^(2))在减施化肥近一半的条件下,比对照增产15.16%,经济效益提高1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生物有机肥+复合肥 混施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木薯北移的成功实践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洪鑫 袁展汽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40-145,共6页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素有“地下粮仓”和“淀粉之王”的美誉,是中国酒精加工和淀粉生产的重要原料。文章简述了木薯北移的广义和狭义定义,阐述了木薯北移对于提升木薯产能、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木薯北移...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素有“地下粮仓”和“淀粉之王”的美誉,是中国酒精加工和淀粉生产的重要原料。文章简述了木薯北移的广义和狭义定义,阐述了木薯北移对于提升木薯产能、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木薯北移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概述了木薯北移在高产品种筛选、种茎越冬贮藏技术、间作套种种植模式、加工利用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功实践,总结了木薯北移的发展概况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北移 酒精加工 淀粉生产 木薯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农业科学》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订阅
4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I0001-I0001,共1页
《热带农业科学》(月刊)于1980年创刊,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农业综合类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2196/CN 46-1038/S。国内外公开发行,海外发行代号BM8913,国内邮发代号84-31。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 《热带农业科学》(月刊)于1980年创刊,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农业综合类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2196/CN 46-1038/S。国内外公开发行,海外发行代号BM8913,国内邮发代号84-31。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被国内清华同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国学术出版网络总库、万方数据、龙源期刊数据库等收录,国外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收录;荣获“中国农业期刊优秀期刊”“中国农业期刊优秀团队”;新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918、综合影响因子0.6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农业科学 农业综合类期刊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农业科学》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订阅
5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热带农业科学》(月刊)于1980年创刊,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农业综合类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2196/CN 46-1038/S。国内外公开发行,海外发行代号BM8913,国内邮发代号84-31。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 《热带农业科学》(月刊)于1980年创刊,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农业综合类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2196/CN 46-1038/S。国内外公开发行,海外发行代号BM8913,国内邮发代号84-31。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被国内清华同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国学术出版网络总库、万方数据、龙源期刊数据库等收录,国外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收录;荣获“中国农业期刊优秀期刊”“中国农业期刊优秀团队”;新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918、综合影响因子0.670。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订阅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农业科学 农业综合类期刊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脉金花茶的容器扦插育苗试验
6
作者 潘文 王华新 +3 位作者 杜铃 黄欣 孙开道 廖美兰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5-59,共5页
为解决扦插凹脉金花茶新梢抽梢率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从广西大新县野外剪取木质化的半年生及一年生凹脉金花茶枝条,开展凹脉金花茶的容器扦插育苗试验。用ABT2号生根粉(500 mg/L)浸泡3 h,研究比较4种基质对凹脉金花茶扦插生根和抽梢... 为解决扦插凹脉金花茶新梢抽梢率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从广西大新县野外剪取木质化的半年生及一年生凹脉金花茶枝条,开展凹脉金花茶的容器扦插育苗试验。用ABT2号生根粉(500 mg/L)浸泡3 h,研究比较4种基质对凹脉金花茶扦插生根和抽梢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泥炭土为基质扦插的效果较好,可获得最高的生根率95.63%、最长根长(15.86 cm)、最高抽梢率(65.71%)和最长梢长(10.43 cm)。从扦插生根和扦插后的抽梢情况来看,凹脉金花茶扦插可选用容器育苗,基质采用泥炭土,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脉金花茶 容器扦插 基质 生根率 抽梢率 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叶露 梁伟红 +3 位作者 李玉萍 刘燕群 邓春梅 胡盈盈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民族地区是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加快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是增加脱贫人口收入的有效途径。采用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模式的时空变化过程,定量测度了产业结构的高... 民族地区是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加快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是增加脱贫人口收入的有效途径。采用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模式的时空变化过程,定量测度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及差异变化情况,同时从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和产业自身发展方面剖析了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民族地区应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在第三产业上加大对民族地区的黎苗文化和黎药等独特资源禀赋的挖掘利用,在第一产业上加大对热带高效农业全链条增值和交叉融合的扶持,在第二产业上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可持续发展,加快民族地区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民族地区 产业结构 变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4种复合菌剂对黄花蒿生长和品质及土壤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冯世鑫 潘丽梅 +3 位作者 覃雅 闫志刚 韦莹 张占江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3-19,共7页
为促进喀斯特山区黄花蒿高质量生产,提高土壤酶活性,缓减化感作用和施肥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无机复合肥为对照,探讨4种复合菌剂对黄花蒿生长、抗疟活性成分青蒿素、黄酮、青蒿酸、多酚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为促进喀斯特山区黄花蒿高质量生产,提高土壤酶活性,缓减化感作用和施肥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无机复合肥为对照,探讨4种复合菌剂对黄花蒿生长、抗疟活性成分青蒿素、黄酮、青蒿酸、多酚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复合菌剂能明显促进黄花蒿茎粗增大、降低株高,以硝硅菌复合菌剂(T3)效果最为明显。(2)复合菌剂处理,对二级分枝、叶面积和叶产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叶片中的青蒿素、黄酮、青蒿酸抗疟活性成分含量,以T_(4)(丛枝菌根菌+荧光假单胞菌)复合菌剂效果较好;复合菌剂处理叶产量比对照提高29.43%、青蒿素量提高33.79%、抗疟相关成分总量提高43.69%。(3)与对照相比,复合菌剂均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含量的提升,提高土壤酶活性,活化的程度与菌剂的种类有关。从土壤微生物数量来看,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及细菌/真菌比值均以T3最大;而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指标则以T_(4)最高。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多及细菌/真菌比值增大反映出土壤微生物从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土壤酶活性指标高低直接体现土壤被活化的程度。喀斯特山区黄花蒿集约化生产,使用含有丛枝菌根菌+荧光假单胞菌的复合菌剂,能有效地促进叶片产量及青蒿素等抗疟相关成分含量的提高;活化土壤,减轻土壤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复合菌剂 生长 品质 土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视域下海南农业科研单位支撑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9
作者 刘燕群 李玉萍 +2 位作者 梁伟红 叶露 邓春梅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3-148,共6页
基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视域和海南农业科研机构基本情况,从建设农业强国赋予新使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新要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新挑战、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出新需求和科技创新需要新突破5个方面分析海南农业科研单... 基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视域和海南农业科研机构基本情况,从建设农业强国赋予新使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新要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新挑战、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出新需求和科技创新需要新突破5个方面分析海南农业科研单位支撑乡村振兴面临的形势,提出海南农业科研单位支撑乡村振兴的途径,即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加强高水平科技创新、打造高水平创新队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和效率、建设特色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积极参与培育基层农技力量和促推农业数字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脱贫攻坚 科研单位 乡村振兴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外灭绝级植物爪耳木的繁育
10
作者 汤欢 羊青 +3 位作者 王茂媛 王祝年 刘咲頔 王清隆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1-16,共6页
爪耳木作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为我国特有植物,目前在IUCN上仍被列为灭绝级(EX)植物。爪耳木在2013年被科研人员再次发现后,科研人员围绕爪耳木的资源调查以及生物学特性、种苗繁育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爪耳木目前作为一种在... 爪耳木作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为我国特有植物,目前在IUCN上仍被列为灭绝级(EX)植物。爪耳木在2013年被科研人员再次发现后,科研人员围绕爪耳木的资源调查以及生物学特性、种苗繁育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爪耳木目前作为一种在野外已灭绝的植物,对其开展相关研究和重新回归野外具有重要价值,对爪耳木属植物系统发育和进化的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对爪耳木开展繁育经验总结发现,爪耳木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叶和根扦插、根蘖繁殖获得新植株。爪耳木的成功大量繁育将为爪耳木后期的野外回归做好准备,并有助于其野外种群的恢复和保护以及濒危机制探讨等一系列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耳木 灭绝级 扦插 根蘖 野外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橡胶种植土地按园地管理的科学性及行业管理优化对策
11
作者 伍薇 杨琳 +3 位作者 刘锐金 何长辉 刘东 莫业勇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天然橡胶几乎全部产自热带高大乔木——三叶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具有工业原料、农产品、林产品等多重属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明确将橡胶种植土地划定为园地,实际生产中,按照农业模式进行精细化管理。但在胶园更新采伐、造林... 天然橡胶几乎全部产自热带高大乔木——三叶橡胶树(Heveabrasiliensis),具有工业原料、农产品、林产品等多重属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明确将橡胶种植土地划定为园地,实际生产中,按照农业模式进行精细化管理。但在胶园更新采伐、造林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事项上,与林业部门的管理权限有交叉。由于农业和林业生产管理所遵循的技术标准不同,当前天然橡胶行业管理中,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更新采伐指标不足、连片采伐面积过小、初植密度要求过高、胶园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程序复杂等问题。对此,提出构建农林协调管理机制、完善行业标准体系、优化行业管理体系等方面建议,以期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农业特性 林业属性 园地管理 农林交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12
作者 叶露 梁伟红 +3 位作者 李玉萍 刘燕群 邓春梅 李娜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29-133,共5页
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但并不意味着农业资源会绝对减少。为确定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推动二者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基于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和农业经济数据,运用VAR模型... 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但并不意味着农业资源会绝对减少。为确定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推动二者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基于海南省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和农业经济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省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显著,农业经济受产业结构升级冲击后第一期开始上升,第四期达到最高值,之后开始下降;产业结构升级序列有助于预测农业经济增长序列,可以解释农业经济增长约76%的变动方差。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民族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增长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三倍体品种的2n雌配子形成途径再鉴定
13
作者 张源源 吴桂海 +3 位作者 龙青姨 黄肖 高新生 李维国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是世界上仅2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三倍体品种。前期研究认为,形成这2个三倍体品种的2n配子起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途径,而近期多项研究暗示该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为明确形成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和云研77-... 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是世界上仅2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三倍体品种。前期研究认为,形成这2个三倍体品种的2n配子起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途径,而近期多项研究暗示该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为明确形成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形成的遗传学途径,为利用橡胶树自然2n雌配子培育多倍体新品种提供参考,使用低重组频率SSR分子标记对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云研77-4及其亲本进行基因型分析,得出形成三倍体的2n配子的基因型,并采用亲本杂合性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了2n配子传递亲本的杂合性。从10对低重组频率位点中筛选出8对在亲本间基因型为“ab×cd”“ab×cc”或“ab×ac”的位点,8个位点的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形成三倍体的2n配子的基因型均为纯合型“aa”或“bb”,2n配子在8个位点的亲本杂合性均为0,表明形成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均来自母本GT1,且2n雌配子发生的遗传学途径为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SDR),非之前认为的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F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2n雌配子 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SDR) 三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log Eco解析不同抗性番木瓜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14
作者 曹扬 周霞 +3 位作者 孔华 霍姗姗 李春强 谭燕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番木瓜是重要的热带经济水果。由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引起的木瓜病害是木瓜属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番木瓜的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采用对海南PRSV病毒具有田间抗性的番木瓜品种(HN)以及2种易感番木瓜品种(YK和NC)为研究材料,在番木瓜接... 番木瓜是重要的热带经济水果。由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引起的木瓜病害是木瓜属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番木瓜的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采用对海南PRSV病毒具有田间抗性的番木瓜品种(HN)以及2种易感番木瓜品种(YK和NC)为研究材料,在番木瓜接种PRSV病毒前,采集抗性植株和易感植株的根际土壤,应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研究了不同抗性的番木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HN根际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稍高于YK和NC,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NC与HN以及Y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HN与Y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HN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较多的碳源有7种:D-木糖/戊醛糖、L-精氨酸、吐温-40、衣康酸、1-磷酸葡萄糖、2-羟基苯甲酸、D-苹果酸;NC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较多的碳源有5种:D-纤维二糖、N-乙酰基-D-葡萄糖胺、γ-羟丁酸、L-苏氨酸、腐胺;YK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较高的碳源有4种:丙酮酸甲酯、i-赤藓糖醇、α-丁酮酸、L-天门冬酰胺。说明抗性番木瓜和易感番木瓜根际土壤微生物在这些碳源的利用能力上有特异性,长期种植可能导致微生物群落功能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番木瓜在病毒危害时表现出不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土壤微生物群落 Biolog Eco 碳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子蛋白SbES高密度重组表达和粉剂研发
15
作者 杨扬 陈奕鹏 +3 位作者 王茂存 章淑艳 刘先宝 黄贵修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64-71,共8页
激发子蛋白SbES是帚枝霉属内生真菌HND5产生的一个外泌丝氨酸蛋白酶,可有效诱导多种植物产生抗病性,具有可商品化开发为植物蛋白农药的潜力。为建立该蛋白的高密度发酵及粉剂制备工艺,利用已构建好的SbES蛋白毕赤酵母异源表达菌株Pichia... 激发子蛋白SbES是帚枝霉属内生真菌HND5产生的一个外泌丝氨酸蛋白酶,可有效诱导多种植物产生抗病性,具有可商品化开发为植物蛋白农药的潜力。为建立该蛋白的高密度发酵及粉剂制备工艺,利用已构建好的SbES蛋白毕赤酵母异源表达菌株Pichia pastoris X-33(pRICZA::SbES),对该蛋白的高密度发酵条件、菌体破碎条件及适宜喷雾干燥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SbES蛋白毕赤酵母异源表达菌株在pH 6.5、温度28℃和菌体浓度180 g/L条件下诱导108 h,可获得最大表达量;目标异源表达菌株15%菌体浓度,在300 W功率下超声40 min,可获得最大的SbES蛋白量;SbES蛋白最适的助干剂为麦芽糊精,在5%麦芽糊精,干燥塔出风口温度为140℃的条件下干燥,SbES蛋白可保存最大的酶活性。本研究结果为激发子蛋白SbES的商品化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子蛋白 异源表达 高密度发酵 粉剂制备 植物蛋白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CeDHN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6
作者 郭静远 陈怡 +2 位作者 孔华 郭运玲 贾瑞宗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7,共7页
油莎豆播种期长、产量高,是目前已知唯一在块茎器官中积累大量油脂的特种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综合利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莎豆的品质和产量,积极筛选和鉴定相关的抗性基因,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以油莎豆热研1号为材料,采用RT-PCR技... 油莎豆播种期长、产量高,是目前已知唯一在块茎器官中积累大量油脂的特种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综合利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莎豆的品质和产量,积极筛选和鉴定相关的抗性基因,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以油莎豆热研1号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油莎豆脱水素基因CeDHN1包含完整ORF在内的708 bp 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CeDHN1预测编码23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5.97 kDa,等电点为5.2,总平均疏水指数为-1.383,不稳定系数为42.81,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CeDHN1蛋白含有3个保守区域,即2个K片段和一个S片段,属于SKn型脱水素。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eDHN1定位在烟草叶片的细胞核。qRT-PCR分析显示,CeDHN1在油莎豆的根中的表达丰度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这些结果将为下一步的功能鉴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脱水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F2)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菌机理研究
17
作者 陈帅 胡美姣 +2 位作者 李敏 赵德庆 赵超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3-30,共8页
由胶孢炭疽病菌引起的芒果采后炭疽病,是制约芒果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本课题组前期发现,链霉菌(F2)对胶孢炭疽病菌有很好的拮抗活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该菌,以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靶标,研究玫瑰黄链霉菌(St... 由胶孢炭疽病菌引起的芒果采后炭疽病,是制约芒果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本课题组前期发现,链霉菌(F2)对胶孢炭疽病菌有很好的拮抗活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该菌,以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靶标,研究玫瑰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flavus,F2)对其的拮抗机制。结果表明:用F2发酵液处理C.gloeosporioides的孢子与菌丝,发酵液破坏了孢子质膜完整性,孢子萌发率降低;菌丝细胞完整性受到破坏,造成细胞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外泄到细胞外,菌丝体生长受到抑制;发酵液短时间处理(6 h),可刺激菌丝的呼吸速率升高、菌丝的Na^(+)K^(+)-ATP酶活与Ca^(2+)Mg^(2+)-ATP酶活上升、ATP浓度增加,可能是C.gloeosporioides在发酵液中短时间适应的应激反应,但处理12 h后,呼吸速率、4种酶活性(Na^(+)K^(+)-ATP酶、Ca^(2+)Mg^(2+)-ATP酶、SDH、MDH)持续下降,能量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不断降低,菌丝生理代谢受到显著抑制。F2发酵液10倍稀释液对芒果采后炭疽病防效达98.35%,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F2发酵液通过破坏菌丝体的细胞膜与孢子质膜完整性,抑制C.gloeosporioide能量代谢和菌丝生长,从而达到抑菌效果,且链霉菌F2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链霉菌 胶孢炭疽病菌 抑菌机理 发酵液 芒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12木薯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性状及薯构型的影响
18
作者 黄洁 魏云霞 +2 位作者 何翠翠 韦卓文 张洁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6,共6页
为优化宜机化栽培模式,开展华南12木薯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性状及薯构型的影响研究,设宽窄行木薯的平地单作(T_(1))、平地间作花生(T_(2))、平地间作玉米(T_(3))、起垄单作(T_(4))、起垄间作花生(T_(5))、起垄间作玉米(T_(6))共6个处理,1... 为优化宜机化栽培模式,开展华南12木薯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性状及薯构型的影响研究,设宽窄行木薯的平地单作(T_(1))、平地间作花生(T_(2))、平地间作玉米(T_(3))、起垄单作(T_(4))、起垄间作花生(T_(5))、起垄间作玉米(T_(6))共6个处理,120 cm宽行内间作2行花生或玉米,60 cm窄行内不间作,调查木薯和间作作物的地上部农艺性状、产量及薯构型。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的鲜薯和粗淀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平地与起垄模式的单作鲜薯和粗淀粉产量相近;平地模式的间作比单作鲜薯减产3.7%~10.5%、粗淀粉减产8.5%~10.5%,而起垄模式的间作比单作鲜薯减产17.7%~20.7%、粗淀粉减产14.7%~19.3%。分析不同栽培模式的薯构型,在≤30.0 cm的窄行内侧(垄中)鲜薯重分布均≥99.5%,≤30.0 cm的窄行外侧(垄侧)鲜薯重分布均≥99.1%,≤25.0 cm层深内鲜薯重分布均≥99.8%。总之,60 cm窄行距的双行木薯在120 cm薯幅宽及25.0 cm层深范围内的鲜薯重分布≥99.0%,符合现行大垄双行木薯收获机最低作业要求(收获幅宽130 cm和薯深30 cm)。综合评估,推荐华南12木薯为宜机化品种,可平地间作,但不宜起垄间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玉米 间作 薯构型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根粉浸种浓度、时间与茎长对木薯苗生长的影响
19
作者 魏云霞 王娟 +2 位作者 黄洁 李天 刘丽娟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为优化木薯种茎浸种技术,采用华南10号木薯种茎为试验材料,以不浸种为对照,比较4种生根粉浓度(0、20.0、40.0、60.0 mg/L)、2个浸种时间(30、60 min)、2类种茎长度(长种茎125.0、短种茎15.0 cm)浸种对木薯苗农艺性状、生物量及地下部可... 为优化木薯种茎浸种技术,采用华南10号木薯种茎为试验材料,以不浸种为对照,比较4种生根粉浓度(0、20.0、40.0、60.0 mg/L)、2个浸种时间(30、60 min)、2类种茎长度(长种茎125.0、短种茎15.0 cm)浸种对木薯苗农艺性状、生物量及地下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浸种比较,不同浸种浓度有利于提高木薯苗的株高、茎径、纤维根数、结薯数、纤维根鲜重、块根鲜重、茎叶鲜重和根冠比,部分处理达显著差异,以40.0、60.0 mg/L生根粉浓度略优;(2)浸种30、60 min均有利于提高木薯苗的株高、茎径、纤维根数、结薯数、纤维根鲜重、块根鲜重、茎叶鲜重,但差异不显著;(3)2类种茎长度浸种均有利于提高木薯苗的株高、茎径、纤维根数、结薯数、纤维根鲜重、块根鲜重、茎叶鲜重,但差异不显著,以短茎段略优。综上所述,生根粉浸种有利于促进木薯苗地上、地下部分协同生长,人工种植木薯推荐采用40.0~60.0 mg/L生根粉溶液对短茎段浸种30~60 min,而种植机宜采用长种茎先浸后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种茎 生根粉 浸种 农艺性状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种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
20
作者 武瑞瑞 李亚男 +3 位作者 张晓芳 吕玉兰 杨旸 李贵平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3-29,共7页
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咖啡品种种子性状变异及开展种子性状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优良种质。对采自保山潞江坝、临沧幸福镇、普洱、德宏瑞丽和芒市等地33个咖啡种子进行考种,测定种子质量、种子长、种子宽、紧致度、长宽比、形数、种子含水量... 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咖啡品种种子性状变异及开展种子性状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优良种质。对采自保山潞江坝、临沧幸福镇、普洱、德宏瑞丽和芒市等地33个咖啡种子进行考种,测定种子质量、种子长、种子宽、紧致度、长宽比、形数、种子含水量等7个性状,并采用显著性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隶属函数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性分析显示,不同样品各个性状间有一定差异,不同性状间的变异程度也不相同;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种子性状间不是独立的。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3.235%,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种子宽、长宽比、紧致度和形数,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种子长、紧致度和形数,第3主成分主要代表了种子质量和含水量。根据主成分的得分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33个咖啡种子的性状综合评价值,其中位列前5的依次是编号18、20、23、27、28,即T5175(临沧幸福镇)、爱伲CV-19(普洱)、瑰夏(临沧幸福镇)、瑰夏–圆(临沧幸福镇)、爱伲C36(普洱)。咖啡种子性状都具有丰富的变异性,种源间形态差异较大。从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各种植区的咖啡豆大小不一,在同一地点种植的不同咖啡品种各性状间也存在差异。在咖啡推广种植时,应该注意种植品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种子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差异显著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