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088篇文章
< 1 2 2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五大风险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儒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90,共7页
教学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教学数字化转型是为促进教学公平和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基于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数字化思维,综合应用数字技术赋... 教学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教学数字化转型是为促进教学公平和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基于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数字化思维,综合应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全要素、全流程的创变过程。然而,数字技术在赋能教学过程中,也悄然植入诸多风险。风险识别是教学数字化转型风险治理的逻辑起点。结合教学数字化转型核心要素与框架,可以勾勒出教学数字化转型面临教学主体风险、教学内容风险、教学活动风险、教学评价风险、教学环境风险五大类潜在风险及其关键风险点,为预警和研判教学数字化转型风险、构建教学数字化转型综合防控体系、促进教学数字化转型有序推进和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数字化转型 数字风险 风险识别 风险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教育的三重统一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桂梅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基于人既是个体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家庭教育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这三者的统一被打破而引发了一些问题。家庭教育的私人性与... 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基于人既是个体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家庭教育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这三者的统一被打破而引发了一些问题。家庭教育的私人性与公共性错位或者隔离,导致私人领域公共化和公共领域私人化,前者容易导致孩子的权利和自由被剥夺,后者则导致孩子的公共意识缺乏。家庭教育的主体性和客体性割裂,导致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界限不明,或完全归于家庭或完全归于国家和社会,家庭教育无所适从。家庭教育个体性与整体性的割裂,或忽视整体性,导致家庭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或忽视个体性导致家庭教育缺乏针对性。只有实现家庭教育的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才能达成家庭教育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家庭教育 人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位法》中学位程序制度建构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耀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4,共11页
学位程序制度从保护学位申请人权利的司法实践中发展而来,最终为权利保障实践所检验。程序性审查成为学位行政司法策略性救济学位申请人权利实践的最佳选择,主要表现为学位行政争议司法审查在范围上以程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在强... 学位程序制度从保护学位申请人权利的司法实践中发展而来,最终为权利保障实践所检验。程序性审查成为学位行政司法策略性救济学位申请人权利实践的最佳选择,主要表现为学位行政争议司法审查在范围上以程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在强度上呈现程序强审查、实体弱审查的特征。其原因在于学位行政内嵌学术权力属性,造成监督制约实践难题。回应学位行政法治,学位程序制度发展历经学位程序规范结构性短缺、司法逐步形成正当程序规范、学位程序基本制度确立三个阶段。实施《学位法》保护学位申请人权益,需充分发挥制度客观法和主观权利面向的双重权利保障机能提升权利保护效率,加强学位程序规范体系化和学位行政行为规范化建设实现学位行政的良法善治,善用司法的解释与形成性功能强化学位程序制度的社会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法》 学位程序 正当程序 法定程序 程序权利 司法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1
4
作者 许丽英 吴倩莲 于向海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0,共9页
数字化通过释放数字技术红利,成为赋能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其赋能作用通过制度供给、技术驱动、文化重构三个向度,系统回应了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在现实诉求、实践路径、价值追问层面的深层需求。要解决“何以融合”的问题,必须... 数字化通过释放数字技术红利,成为赋能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其赋能作用通过制度供给、技术驱动、文化重构三个向度,系统回应了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在现实诉求、实践路径、价值追问层面的深层需求。要解决“何以融合”的问题,必须以制度供给为基础,推进“数字资源准入—数字素养政策支持体系”、“数字试点—数字治理”以及“数字监测—数字评价”的制度创新。要破解“如何融合”的难题,需以技术驱动为动力,激活数字化的技术属性和育人属性,为城乡教育“融质—融量”提供新质力并助力“数字化+”育人新模式生成。要回答“融合何为”的问题,应以文化重构为目标,树立“城乡共生观”新理念、构建“城乡文化互哺”新理路以及创设“城乡文化数字化”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城乡教育融合 制度供给 技术驱动 文化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基于TOE框架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亚明 赵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地,如何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河北省23所高校为案例,基于TOE框架理论,运用fsQCA方法探究技术、组织、环境层面要素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多重并发影响,研究发现:高校科技成果...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地,如何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河北省23所高校为案例,基于TOE框架理论,运用fsQCA方法探究技术、组织、环境层面要素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多重并发影响,研究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不受单一必要条件影响,但人力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政府支持力度是驱动转化绩效提升的核心条件;存在4种高转化绩效条件组态和2种非高转化绩效条件组态,二者具有非对称性,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和机构制度环境缺失是导致非高转化绩效的重要原因;在一定条件下组织要素可与技术创新能力发挥等效作用,且TOE因素可按重要程度排列为“技术>环境>组织”。研究结论为高校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提升策略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实现教育、科技与经济协同联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TOE框架 组态路径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自由主义的教学歧途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和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1,共8页
新自由主义把教学看作一种可精确测控的经济行为,通过教学的市场化来促成人的知识、经验的自由交换。新自由主义教学研究试图构建一套概念体系来完善市场化的教学理论表达。教学歧途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竞速化、教学结果效能化、教学评... 新自由主义把教学看作一种可精确测控的经济行为,通过教学的市场化来促成人的知识、经验的自由交换。新自由主义教学研究试图构建一套概念体系来完善市场化的教学理论表达。教学歧途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竞速化、教学结果效能化、教学评价数据化、教学选择自由化。教学歧途直接导致了服务型教学观念的流行、教学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以及课堂沦为知识市场的后勤空间等后果。教学歧途的根源在于人的假设,即把人视作无差别的市场个体,通过经济学意义上的人口理论把个体的生命意义框定在资本关系范畴内。事与愿违,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市场逻辑不但未能实现教学平等,反而造成了教学自由实践的偏差。只有弘扬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方法论立场,才能纠偏新自由主义的教学歧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教学 市场化 歧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再出发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怀银 时益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新时代我国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在组织化推进等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再出发提供了指南。我国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再出发要求学校和学科在高质量发展理念下... 新时代我国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在组织化推进等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为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再出发提供了指南。我国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再出发要求学校和学科在高质量发展理念下推进教育学学科的再定位,不断扩大学科的组织生产能力,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凝练学科特色方向,更好地发挥学科功能。为此,我国大学教育学学科需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应制度,在分类特色发展中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处理好三大关系,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等措施做好再出发的外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目录 教育学学科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智能体应用的风险及其规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晔 孙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0,共9页
教育智能体是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本质而言,教育智能体在教育场域的应用,可看作认知方式跃迁、技术架构迭代与制度秩序重构共同驱动的知识系统革新过程。然而,教育智能体技术的迭代速度远超人类的认知适应能力,诱发制度架构... 教育智能体是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本质而言,教育智能体在教育场域的应用,可看作认知方式跃迁、技术架构迭代与制度秩序重构共同驱动的知识系统革新过程。然而,教育智能体技术的迭代速度远超人类的认知适应能力,诱发制度架构、价值认知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发展失衡,带来观念时滞、技术异化与制度失序的多重应用风险。对教育智能体的应用风险规制,应以技术进步推动制度改革,以制度改革促使共识构建,以观念共识反哺技术发展,形成互补的“反馈循环”。具体而言,要通过观念引导,动态构建教育智能体价值共识;围绕技术驯化,增强教育智能体可控性设计;通过制度创新,开展教育智能体的适应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智能体 人工智能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申特色发展作为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的方法论
9
作者 范涌峰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素质教育的根本旨归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实质在于建立学生个性发展的支持系统。因而,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与素质教育在学生个性发展上形成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正是因为如此,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与素质教育相伴而... 素质教育的根本旨归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实质在于建立学生个性发展的支持系统。因而,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与素质教育在学生个性发展上形成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正是因为如此,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与素质教育相伴而生。但是,由于功利主义的教育实践逻辑和行政本位的教育治理逻辑等原因,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与素质教育面临同样的尴尬命运,二者貌合而神离。特色发展为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在方法论上提供了“自下而上”的变革通道和力量,加之“后普及时代”教育“内卷”的渐退,以及少子化和信息化驱动“小班化”“个性化”教育,以特色发展推进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具备越来越多的现实基础。以特色发展推进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的关键举措在于,从“规划—实施—评估”三维一体化专项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从“入口—过程—出口”三维一体化构建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制度体系,从“区域—学校—教师”三维一体化提升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变革意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特色发展 多样化发展 素质教育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改革的四大原则
10
作者 刘湘溶 王伊帆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2,F0003,共3页
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本质上应当是国民素质教育。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基础教育还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典型的选拔教育,是为了中考和高考的奉选拔为圭臬的应试性学历教育。选拔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以选拔为价... 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本质上应当是国民素质教育。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基础教育还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典型的选拔教育,是为了中考和高考的奉选拔为圭臬的应试性学历教育。选拔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以选拔为价值取向,后者以素质提升为价值取向。有选拔就必定会有学校的三六九等分化,就必定会有学生的淘汰,所以才会出现如下绝非夸张的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原则 选拔教育 改革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氛围如何促进职前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和相对剥夺感的调节作用
11
作者 康晓伟 刘敏 吴思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职前教师是未来的教师,他们是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他人,培养职前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使命。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17个省份20所高校的1776名职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职前教师职业认同在大学校园... 职前教师是未来的教师,他们是影响和培养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他人,培养职前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是教师教育的重要使命。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17个省份20所高校的1776名职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职前教师职业认同在大学校园氛围与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相对剥夺感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①积极的大学校园氛围对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职前教师职业认同在大学校园氛围与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③相对剥夺感对“大学校园氛围一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和“大学校园氛围一职业认同”两个路径起调节作用。研究建议,教师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营造与职前教师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校园氛围、提升职前教师职业认同、降低职前教师相对剥夺感来提升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 社会情感能力 大学校园氛围 职业认同 相对剥夺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科书建设需要舆论支持
12
作者 段发明 吴孜睿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1,共9页
在传统媒体时代,报刊运用“统一说”“正面说”“单向说”的宣传,实现了用统一奥论支持教科书建设的目的;但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全民围观、人人皆媒体,话语多元、去中心化,情绪强烈、反传统权威,网络大V主导、传统媒体边缘化”的教科书... 在传统媒体时代,报刊运用“统一说”“正面说”“单向说”的宣传,实现了用统一奥论支持教科书建设的目的;但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全民围观、人人皆媒体,话语多元、去中心化,情绪强烈、反传统权威,网络大V主导、传统媒体边缘化”的教科书网络舆情传播特点,使通过报刊宣传获得奥论支持的方式失灵了,舆情场中的“人”却被发现了。为了适应网络舆情,新时代教科书建设需要新的典论支持一一用“新宣传”使宣传对象成为积极参与教科书舆论建构的“人”,依据传播规律、运用融媒体、整合多种社会因素等说服人、打动人、感染人,引导教科书舆论。新宣传需要责任主体从建设公共领域平台、培养舆论领袖、改变言说方式等入手,以点带面,用核心价值、主流意见和理性观点引导教科书的网络舆论,增强“人”的认同感,实现教科书奥论支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 奥论支持 新宣传 网络舆论 奥论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三三”学制去往何处
13
作者 刘大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3,共9页
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是关乎教育发展方向和路径的重要议题。回溯百年,我国实施“六三三”学制可以归因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即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了教育质量和学校普及程度,并且适配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时至今... 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是关乎教育发展方向和路径的重要议题。回溯百年,我国实施“六三三”学制可以归因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即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了教育质量和学校普及程度,并且适配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时至今日,面对教育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环境,“六三三”学制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未来的学制改革需要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聚焦百姓心之所想,关注重大时代变革,以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在具体实践中,以公信力、前瞻性、长期性、动态性为原则,学制改革可以分两条路径实施:其一,以弹性学制改革丰富学制的“血肉”,使其能够更好助力学生的成长;其二,以固定学制改革重塑学制的“根骨”,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特征相适配的学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三三”学制 人才培养 人口战略 弹性学制 固定学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三个转向
14
作者 李腾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4,共6页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中,课程思政同样需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变革,在整体架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推进转向,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多维整合,思政教育在学校与社会场...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语境中,课程思政同样需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变革,在整体架构、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推进转向,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多维整合,思政教育在学校与社会场域的全面浸润,传统教学与数智教学的融合贯通,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的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质量发展 思政育人 全面浸润 教育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型区分与体系归属
15
作者 周恒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8,共10页
对教育法典范围的确定而言,类型化思维能够帮助识别既有的教育法律规范,研判教育生活实践中的法权要求,确保入典规范的体系性。以教育法律规范所在法律文本的立法目的、法律调整对象、对应的监管部门、教育事项的制度定位为标准,教育法... 对教育法典范围的确定而言,类型化思维能够帮助识别既有的教育法律规范,研判教育生活实践中的法权要求,确保入典规范的体系性。以教育法律规范所在法律文本的立法目的、法律调整对象、对应的监管部门、教育事项的制度定位为标准,教育法律规范可以区分为核心教育法律规范、准核心教育法律规范、领域交又型教育法律规范与手段交叉型教育法律规范四种类型。核心教育法律规范应整体纳入教育法典,并补充普通高中教育、残疾人教育、国家教育考试与终身教育立法,其规范特征构成了识别其他教育法律规范是否入典的标准;准核心教育法律规范将学校教育规范拆分纳入教育法典;领域交叉型教育法律规范仅将原则性条款纳入教育法典,补充人工智能教育与教育对外开放的原则性条款;手段交叉型教育法律规范不宜纳入教育法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律规范 类型化思维 教育法典 教育立法 法典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育的宗旨和操作原则
16
作者 刘庆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7,共7页
美育自席勒提出之后已逐渐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其都不是一个被彻底弄清楚的概念。人们在很多时候将其与艺术教育混同,殊不知美育与人的理想存在状态紧密联系。从人的存在状态切入,可以发现美育... 美育自席勒提出之后已逐渐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其都不是一个被彻底弄清楚的概念。人们在很多时候将其与艺术教育混同,殊不知美育与人的理想存在状态紧密联系。从人的存在状态切入,可以发现美育是要使人的心灵进入审美状态的。这种状态具有自由的和整体的品格,是一切积极的可能性发生的基础,也是最佳的教育和受教育状态。智育和德育的理想均可以在这种状态中以最深刻的方式实现。基于美育的特殊性,美育在学校的实施须遵循两个前提性的原则:一是美育应当无条件地成为所有教育者的必备意识;二是美育应当有条件地成为学校教育的专门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审美心境 审美状态 全面发展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时空演进与影响因素
17
作者 阳荣威 李亚洲 刘思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研究基于2008—2021年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系统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现状、时空演进趋...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研究基于2008—2021年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系统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现状、时空演进趋势和影响因素展开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整体呈现向优发展趋势,但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四大区域间存在显著的水平差异,区域内部差异呈扩大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导性贡献因素;国际学术交流是准则层主要障碍要素,合作办学机构数等因子是指标层的核心制约要素,且障碍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动态演变特征。据此建议,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锚定发展障碍要素,健全质量提升体系;创新韧性治理模式,完善长效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格局与演化--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的分析
18
作者 张学敏 迪丽呼玛尔·艾孜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84,共12页
人才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高级形式,是推动经济进步的内生动力,具有更为显著的时效性、稀缺性和异质性特征。采用C-D生产函数优化构建人才贡献率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区、市)2000—2020年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基础... 人才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高级形式,是推动经济进步的内生动力,具有更为显著的时效性、稀缺性和异质性特征。采用C-D生产函数优化构建人才贡献率模型,测算我国31个省(区、市)2000—2020年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考虑空间效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人才贡献率进行时空演化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出较小的波动及阶段性下降趋势,整体效率偏低且值域范围仅在0.09和0.28之间;空间上呈现出东部均值(0.478)>中部均值(0.238)>西部均值(0.158)的梯形分布格局,而增长率却是“中部>东部>西部”的反常态局势。传统β收敛模型和空间β收敛模型均显示全国收敛态势明显,且这种空间效应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国家应施行地区间差异管理政策,以强带弱地加强省际人才互动,提质增效地优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进而加速提升我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协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形成东中西部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空间联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资本 人才贡献率 空间收敛性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感知父母信任和感知教师信任对学习力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
19
作者 伏干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2,共9页
父母和教师都是中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基于心理资本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考察感知父母信任和感知教师信任对初中生学习力的影响,研究引入自尊的中介作用,分析感知父母信任和感知教师信任对初中生学习力影响的作用机制。通过... 父母和教师都是中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基于心理资本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考察感知父母信任和感知教师信任对初中生学习力的影响,研究引入自尊的中介作用,分析感知父母信任和感知教师信任对初中生学习力影响的作用机制。通过对整群随机抽样的844名初中生学习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自尊在感知父母信任与学习力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尊在感知教师信任与学习力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感知教师信任对学习力的影响作用大于感知父母信任对学习力的影响。为提升初中生的学习力,适应终身学习的时代需求,建议教师和父母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赋能学生心理资本,协同共育促进初中生学习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信任 学习力 自尊 初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评价的“科研项目化”
20
作者 邹永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科研项目实质上是通过制度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为科学研究提供经费支持,以实现知识创新、人才储备、关键技术突破以及社会重大问题解决等目标的手段。科研项目因为自身的竞争性、层级性以及同行评审的严格性,在高校教师评价中具有独特价... 科研项目实质上是通过制度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为科学研究提供经费支持,以实现知识创新、人才储备、关键技术突破以及社会重大问题解决等目标的手段。科研项目因为自身的竞争性、层级性以及同行评审的严格性,在高校教师评价中具有独特价值。然而,除了显性的公共财政资金划拨支持外,当前的科研项目还附着过多的隐性资源分配偏好,导致高校将科研项目申报和立项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将立项或经费数量作为人才评价、资源分配的关键,这种做法带来诸多弊端,加剧了高校间的“恶性”竞争,弱化了科研项目的研究价值,异化了高校教师的价值追求。这些弊端产生有其根源,遴选方式单一和过程管理相对较弱是诱发因素;科研项目立项背后蕴含的丰厚资源是关键因素;“效率至上”的管理方式是强化因素。为此,需要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方式,弱化“科研项目追逐”动机;强化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避免“重立项”现象;推动社会评价话语体系变革,缓解“内卷式”竞争;持续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破除“功利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化 教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