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6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水渔业》征稿简则
1
作者 《淡水渔业》编辑部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淡水渔业》是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学术性期刊,现为双月刊。主要刊载水产基础科学、生物技术、遗传与育种、渔业生态与资源、水生生物多样性、渔业环境与保护、渔业设施与机械、网具与捕捞、... 《淡水渔业》是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学术性期刊,现为双月刊。主要刊载水产基础科学、生物技术、遗传与育种、渔业生态与资源、水生生物多样性、渔业环境与保护、渔业设施与机械、网具与捕捞、水产养殖与增殖、水产生物病害控制、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论文,适量刊载研究简报、生产报告和综述,力求全面反映我国淡水渔业新进展、新成果。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入录期刊,且被多种国内外权威文献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优秀学术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等荣誉。本刊坚持“百家争鸣,学术至上”的办刊原则,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产研究所 优秀学术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水产品加工 文献数据库 农业期刊 淡水渔业 渔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对浮游菌群和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施林林 王杰 +4 位作者 沈明星 梅丽娟 邓金花 王海候 陆长婴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为理清蟹塘水生植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态养殖的微生态学贡献,实验设置伊乐藻(EN)、浮床蕹菜(IA)和浮床水稻(OS)三种水生植物处理,并对螃蟹产量、水体质量、浮游菌群和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生植物对螃蟹产量... 为理清蟹塘水生植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态养殖的微生态学贡献,实验设置伊乐藻(EN)、浮床蕹菜(IA)和浮床水稻(OS)三种水生植物处理,并对螃蟹产量、水体质量、浮游菌群和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生植物对螃蟹产量和水质均有显著影响,其中IA处理螃蟹产量较高且水质显著提升。水生植物同时显著改变了浮游菌群与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浮游菌群中α-变形菌门、γ-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是主要类群(>10%);肠道菌群中软壁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要类群(>10%)。值得注意的是,IA处理肠道菌群具有更高的潜在有益菌和更低的潜在致病菌。同时,水生植物也显著改变浮游菌群和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其中IA处理α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余处理,群落更稳定。降维分析表明水生植物处理后浮游菌群分组差异明显,且水体pH和硝态氮是主要环境驱动因子。PICRUSt2功能预测揭示水生植物对浮游菌群的影响主要涉及微生物碳氮和能量代谢,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主要涉及蛋白质输出与同源重组。结果表明,蟹塘水生植物对浮游和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蟹塘水生植物,以提升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水生植物 肠菌菌群 浮游菌群 水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强化对马口鱼卵巢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陈度煌 陈家乐 +7 位作者 李文盛 薛凌展 胡振禧 梁萍 廖梦香 曾高雄 樊海平 吴斌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2,共7页
为探讨营养强化对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亲鱼卵巢的影响。设计实验组(强化饲料)、对照组(普通饲料),营养强化45 d后,进行卵巢切片观察与计数,测定卵巢常规营养组分、性腺指数、卵子发育至Ⅳ期的相期比例、性激素水平。结果显示:... 为探讨营养强化对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亲鱼卵巢的影响。设计实验组(强化饲料)、对照组(普通饲料),营养强化45 d后,进行卵巢切片观察与计数,测定卵巢常规营养组分、性腺指数、卵子发育至Ⅳ期的相期比例、性激素水平。结果显示:营养强化45 d后,实验组的性腺指数(11.06%)显著高于对照组(9.12%);实验组和对照组卵细胞进入Ⅳ期的相期比分别为51.60%和44.86%,差异显著;卵巢营养组成与含量方面,实验组马口鱼卵巢水分含量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而粗蛋白、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实验组和对照组卵巢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单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性;激素水平方面,实验组亲鱼卵巢性激素(孕酮、17a-羟孕酮、维生素D3、雄烯二酮、去氧皮质酮、皮质酮)水平明显上调。综上结果表明,使用自配营养强化饲料,能一定程度上提高马口鱼亲鱼卵巢发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营养强化 卵巢发育 卵巢营养组成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菜共生系统下不同养殖时期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4
作者 陈剑杰 冯瑞 +3 位作者 孙毅 朱国清 李晓东 曹谨玲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为探究鱼菜共生系统下生长周期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本实验对鱼菜共生系统下三个不同养殖时期(90、150、210 d)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大口黑鲈的肌纤维直... 为探究鱼菜共生系统下生长周期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本实验对鱼菜共生系统下三个不同养殖时期(90、150、210 d)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大口黑鲈的肌纤维直径显著增加,而肌纤维密度则显著降低;肌肉的脂肪含量显著增加;肌肉的内聚性、弹性和咀嚼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硬度显著降低。经GC-MS分析,共检出46种风味活性物质,共有7种类型,以醛类、醇类、酮类以及烷烃类为主。三个养殖时期大口黑鲈肌肉中共计检出23种氨基酸,包括7种成人必需氨基酸。综合比较三组结果可知,210 d组大口黑鲈肌肉嫩度最优,脂肪含量最佳,150 d组肌肉风味活性物质优于90 d和210 d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肌肉 营养成分 质构特性 鱼菜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鳉eef1a1l3基因的表达特征及抗体制备
5
作者 黄岩 林淑婷 +2 位作者 邓菊 梁晶婕 陈天圣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青鳉(Oryzias latipes)是研究性别分化和生殖调控的重要模式鱼类,前期通过青鳉性腺转录组发现eef1a1l3 mRNA在卵巢中高表达,而在精巢几乎不表达,推测其参与性别分化和卵巢发育的调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ef1a1l3蛋白在硬骨鱼类中非常... 青鳉(Oryzias latipes)是研究性别分化和生殖调控的重要模式鱼类,前期通过青鳉性腺转录组发现eef1a1l3 mRNA在卵巢中高表达,而在精巢几乎不表达,推测其参与性别分化和卵巢发育的调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ef1a1l3蛋白在硬骨鱼类中非常保守。为探究eef1a1l3基因的功能,通过半定量PCR(SqRT-PCR)绘制了eef1a1l3基因在不同组织和早期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通过抗原选取、原核表达、蛋白纯化以及动物免疫实验获取Eef1a1l3多克隆抗体,并对该抗体进行了特异性的检测以及效价的鉴定。结果显示,eef1a1l3 mRNA在成体组织中仅在卵巢特异表达,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呈现母源性表达。制备的Eef1a1l3多克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最大稀释倍数为1∶64000,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并且Eef1a1l3蛋白在青鳉性腺中的卵巢而非精巢中有表达,这与mRNA表达模式一致。综上,eef1a1l3基因可能是早期胚胎发育和卵巢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并且制备的Eef1a1l3多克隆抗体可以应用于青鳉及其他硬骨鱼类eef1a1l3基因功能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鳉(Oryzias latipes) eef1a1l3基因 多克隆抗体 表达模式 性别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江下游及支流长溪河鱼类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维宋 张煜 +5 位作者 吴开阳 陈贞鑫 任军全 付梅 吕红健 姚维志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0,共14页
为探究乌江下游及其一级支流长溪河的鱼类物种组成与多样性,于2022-2023年在乌江下游及长溪河开展了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乌江下游共有鱼类41种,隶属于4目9科35属,其中优势种为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鳜(Siniperca chuat... 为探究乌江下游及其一级支流长溪河的鱼类物种组成与多样性,于2022-2023年在乌江下游及长溪河开展了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乌江下游共有鱼类41种,隶属于4目9科35属,其中优势种为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鳜(Siniperca chuatsi)、鲤(Cyprinus carpio)、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dabryanu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长溪河共有鱼类22种,隶属于4目7科19属,其中优势种为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泉水鱼(Semilabeo prochilus)、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乌江下游的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G指数、F指数、G-F指数均高于长溪河,但均低于同时期的乌江中、上游,且随时间呈现下降趋势。结果表明,在长江全面禁渔的背景下,乌江下游的渔业资源情况呈现一定的恢复趋势,但鱼类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仍受到梯级电站建设、水体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全面禁捕后乌江的鱼类资源数据,为长江“十年禁渔”的效果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为长溪河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下游 长溪河 物种组成 多样性 十年禁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龙羊峡水库水质评价研究
7
作者 胡烨 吴金明 +3 位作者 刘旭 马宝珊 杜浩 沈丽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5,共14页
为掌握龙羊峡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状况,于2023年在龙羊峡水库5个样点开展3次调查,调查中共识别出浮游植物7门57属101种,其中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种类数占比分别为37.62%和33.66%。浮游动物包括4门59种,主要以轮虫和原生动物... 为掌握龙羊峡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状况,于2023年在龙羊峡水库5个样点开展3次调查,调查中共识别出浮游植物7门57属101种,其中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种类数占比分别为37.62%和33.66%。浮游动物包括4门59种,主要以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种类数占比分别为35.59%和25.42%。在调查月份中,浮游植物和动物的种类数量显示出5月最多,其次是9月,12月最少。具体到密度和生物量,浮游植物在9月达到最高,而浮游动物则在5月最为丰富。此外,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以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平均值分别为2.67、0.62和3.35。冗余分析显示铵态氮、水温、化学需氧量与浮游植物优势种相关性最大,铵态氮、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水温与浮游动物优势种相关性最大。研究结果得出,龙羊峡水库水环境变化较大,其中总氮、总磷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羊峡水库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水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度对尼罗罗非鱼肝脏免疫、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物的影响
8
作者 蒋利进 衣萌萌 +6 位作者 可小丽 曹建萌 刘志刚 王章 谭泽加 卢迈新 王淼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9,共11页
为探索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适宜的养殖水体碱度,分析了不同初始碱度(3.90、21.57和48.88 mmol/L)养殖的尼罗罗非鱼的肝脏免疫指标、肠道微生物和肠道代谢物差异。结果显示,21.57 mmol/L碱度组尼罗罗非鱼的肝脏碱性磷酸酶(... 为探索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适宜的养殖水体碱度,分析了不同初始碱度(3.90、21.57和48.88 mmol/L)养殖的尼罗罗非鱼的肝脏免疫指标、肠道微生物和肠道代谢物差异。结果显示,21.57 mmol/L碱度组尼罗罗非鱼的肝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最高,肝脏免疫球蛋白M(IgM)和补体C3含量最高,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最低。48.88 mmol/L碱度组尼罗罗非鱼肝脏AKP活性、肝脏IgM和补体C3含量最低,肝脏TNFα含量最高。二元回归分析发现,养殖水体初始碱度为16.32~24.51 mmol/L时,尼罗罗非鱼的免疫性能最高。21.57 mmol/L碱度组尼罗罗非鱼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与对照组相比,21.57 mmol/L碱度组尼罗罗非鱼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等途径显著上调,48.88 mmol/L碱度组罗非鱼辅因子生物合成、核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等途径显著下调。本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最适初始碱度范围为16.32~24.51 mmol/L,高碱度(48.88 mmol/L)对尼罗罗非鱼的肝脏免疫、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碱度 高通量测序 肠道微生物 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铜鱼幼鱼呼吸代谢及窒息点的影响
9
作者 廖木兰 朱永久 +5 位作者 李学梅 李晓莉 朱挺兵 魏念 吴兴兵 柴毅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为探讨温度对铜鱼(Coreius heterodon)幼鱼呼吸代谢及窒息点的影响,采用封闭流水式和封闭静水式两种实验方法测定了体质量为(23.37±4.34)g的铜鱼幼鱼在5个不同温度组(14、18、22、26和30℃)下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变化。结果显... 为探讨温度对铜鱼(Coreius heterodon)幼鱼呼吸代谢及窒息点的影响,采用封闭流水式和封闭静水式两种实验方法测定了体质量为(23.37±4.34)g的铜鱼幼鱼在5个不同温度组(14、18、22、26和30℃)下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变化。结果显示:14~26℃温度区间内,铜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26℃达最高为0.3820 mg/(g·h)和12.2896μg/(g·h);在30℃耗氧率与排氨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频率与窒息点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14℃时最低,对应值分别为(99.00±2.00)次/min和(0.63±0.12)mg/L,30℃时达到最高,对应值分别为(123.00±7.64)次/min和(1.25±0.22)mg/L。在不同水温下,铜鱼幼鱼的昼夜耗氧率变化规律明显,均为夜间大于白天。结果表明,温度对铜鱼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铜鱼(Coreius heterodon) 耗氧率 排氨率 窒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田环沟网箱养殖黄鳝的苗种适宜放养密度探讨
10
作者 吕仲书 贺金辉 +4 位作者 李昊 李旺 李为 苑晶 张堂林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2,共8页
为了合理利用水体资源,进一步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效益,本研究在稻虾田环沟进行了黄鳝(Monopterus albus)网箱养殖的实验研究,设计了T30(30尾/m^(2))、T40(40尾/m^(2))、T50(50尾/m^(2))、T60(60尾/m^(2))四个放养密度处理组;实验鱼初始体... 为了合理利用水体资源,进一步提高稻渔综合种养效益,本研究在稻虾田环沟进行了黄鳝(Monopterus albus)网箱养殖的实验研究,设计了T30(30尾/m^(2))、T40(40尾/m^(2))、T50(50尾/m^(2))、T60(60尾/m^(2))四个放养密度处理组;实验鱼初始体质量为(34.00±3.54)g/尾,实验时间为80 d,探究不同放养密度对水质、黄鳝生长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养殖期间不同密度组的pH基本无显著差异,溶解氧、总磷仅在养殖前期存在显著差异,总氮仅在养殖中期存在显著差异。黄鳝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与放养密度呈负相关,T30密度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与T40和T50密度组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T60密度组;不同放养密度组的肥满度、肝体指数、体重变异系数均无显著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着放养密度增加而下降,T30密度组最高,T60密度组最低,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然而,T-AOC和ALP活性在T30、T40、T50密度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ACP活性在T30与T40密度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丙二醛含量随着放养密度增加而上升,T30密度组显著低于其他组。成活率随着放养密度增加而降低,T30与T40密度组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但两者均显著高于T50和T60密度组。不同放养密度对黄鳝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T30和T40密度组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以上结果综合分析可知,当鱼种规格为30~40 g/尾时,稻虾田环沟黄鳝网箱养殖的适宜密度为30~40尾/m^(2),最高不宜超过50尾/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Monopterus albus) 放养密度 生长性能 抗氧化性 成本效益分析 稻虾综合种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饲喂方式下翘嘴鳜肠道代谢的差异
11
作者 方婷 赵秀侠 +7 位作者 高娜 卢文轩 梁阳阳 汪翔 蒋阳阳 孙雯 严香兰 崔凯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配合饲料和饵料鱼两种饲喂方式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肠内容物代谢谱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与数据库比对,筛选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鳜鱼养殖及其生理代谢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配合饲料和饵料鱼两种饲喂方式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肠内容物代谢谱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与数据库比对,筛选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鳜鱼养殖及其生理代谢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通过代谢组学分析,两组间肠道代谢谱存在显著差异,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73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3种代谢物在饲料鳜组显著上调,7种代谢物在饲料鳜组显著下调;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ABC转运、组氨酸代谢、精氨酸-脯氨酸代谢、胆汁分泌、嘧啶代谢、核苷酸代谢等通路中。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配合饲料显著改变了鳜的肠道代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 非靶向代谢组学 饲喂方式 差异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刺松潘裸鲤消化系统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特征及其消化酶活性
12
作者 王欢 路珂 +4 位作者 褚志鹏 吴湘香 徐滨 孙铭雪 马宝珊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2,共10页
为了解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及食性的相关性,采用解剖、切片及酶活检测对其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及消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硬刺松潘裸鲤消化系统由口咽腔、食道、肠道、肛... 为了解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及食性的相关性,采用解剖、切片及酶活检测对其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及消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硬刺松潘裸鲤消化系统由口咽腔、食道、肠道、肛门以及肝脏和胰腺等构成。口亚下位,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口裂较大,下咽齿顶端尖而弯曲,鳃耙稀疏,食道和肠道相对较短,肠道指数1.03,前肠粘膜褶皱高且密,增加其作为无胃鱼类的消化功能。除口腔外,在唇部、食道等部位均有味蕾分布。消化道管壁由四层结构构成,内部充满纵向发达紧密的粘膜褶皱,粘膜褶皱上着生大量杯状细胞;肝胰腺不分离,呈红棕色弥散在肠道上。各种消化酶在肝脏及肠道各段活性表现各不相同,肠道中消化酶活性普遍高于肝脏。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在肠道各段均有分布,且活性相对较大。脂肪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由肠道前段向后段逐渐降低,前肠和中肠可能是其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硬刺松潘裸鲤的消化道结构特点及消化酶活性与其功能及偏肉食的杂食性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刺松潘裸鲤(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MyD88基因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13
作者 黄君 罗天麻 +3 位作者 朱勇夫 韩育章 卢伶俐 王艺舟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为揭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MyD88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在先天性免疫反应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大口黑鲈MyD88的cDNA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MyD88 mRNA的组织分布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的响应。结果表... 为揭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MyD88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在先天性免疫反应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大口黑鲈MyD88的cDNA序列,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MyD88 mRNA的组织分布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的响应。结果表明,大口黑鲈MyD88CDS序列为867 bp,编码288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死亡结构域和TIR(Toll/IL-1 receptor domain,TIR)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硬骨鱼类具有高度保守性,和小口黑鲈的同源性为99.5%。MyD88基因在大口黑鲈各组织均有表达,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肝脏、皮肤和鳍条。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在肝脏、脾脏、肾脏和鳃中MyD8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表明MyD88基因可能参与大口黑鲈抵御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本研究结果为探索MyD88基因在大口黑鲈先天免疫中的功能以及TLR信号通路中响应致病菌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MyD88基因 基因克隆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对大口黑鲈幼鱼不同组织结构及SOD、AKP酶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巩佳乐 李胜杰 +4 位作者 连总强 王旭军 王彩雯 吴旭东 刘哲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4,共10页
为研究用Cu^(2+)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消毒所造成其组织结构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不同Cu^(2+)浓度(0、0.13、0.25、0.50、0.70、1.00 mg/L)的水饲养平均体质量为(3.3±0.2)g大口黑鲈幼鱼28 d,再在清水中... 为研究用Cu^(2+)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消毒所造成其组织结构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不同Cu^(2+)浓度(0、0.13、0.25、0.50、0.70、1.00 mg/L)的水饲养平均体质量为(3.3±0.2)g大口黑鲈幼鱼28 d,再在清水中恢复28 d。通过HE染色观察恢复前后幼鱼的肝、肠、鳃和肌肉组织的结构变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肠、鳃和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显示:饲养第28 d时,0.70mg/L和1.00 mg/L组幼鱼的大部分肝细胞出现空泡,细胞排列紊乱,肝脏局部细胞坏死;同时发现幼鱼鳃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大量鳃小片呼吸上皮细胞脱落,部分鳃小片毛细血管肿胀充血、出血;肠道和肌肉组织结构基本无影响。恢复28 d后,1.00 mg/L组幼鱼肝脏仍存在细胞空泡化和坏死现象;0.70 mg/L和1.00 mg/L组鳃组织有所恢复,但还存在小片呼吸上皮细胞脱落,部分鳃小片毛细血管肿胀充血、出血。恢复第7 d时,1.00 mg/L组肝脏和肠道中SOD活性显著降低,第14 d时0.70 mg/L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降低,1.00 mg/L组幼鱼肝脏AKP活性也显著降低,恢复21 d时,1.00 mg/L组幼鱼鳃SOD活性和肠道AKP活性均显著降低,恢复28 d后,除1.00 mg/L组幼鱼鳃、肝、肠和肌肉组织SOD活性未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其余处理组的SOD和AKP活性基本均恢复到对照水平。综上,低浓度(0~0.50 mg/L)的Cu^(2+)在短期内导致幼鱼肝、肠、鳃和肌肉中的SOD、AKP活性升高,高浓度(0.70和1.00 mg/L)的Cu^(2+)会对大口黑鲈幼鱼的鳃和肝脏造成组织损伤且28 d内不能恢复,抑制肝和鳃中SOD、AKP活性,恢复28 d肝和鳃中SOD、AKP活性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在实际生产中,建议使用0.5 mg/L Cu^(2+)对大口黑鲈幼鱼进行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铜离子 酶活性 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和水草饲喂对团头鲂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丰度的影响
15
作者 袁子昊 喻淋 +3 位作者 刘新明 王卫民 高泽霞 刘寒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为了研究饲料和水草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丰度的影响,用饲料和水草分别饲喂团头鲂8周后,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其肠道内容物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饲料组团头鲂肠道微生物组... 为了研究饲料和水草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丰度的影响,用饲料和水草分别饲喂团头鲂8周后,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其肠道内容物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饲料组团头鲂肠道微生物组成和水草组不同,明显聚成两个簇。菌群组成与丰度分析发现,水草组团头鲂肠道微生物菌群丰度高于饲料组。其中在门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前四种菌群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水平上,两组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丰度也有所差别,水草组团头鲂主要优势菌群是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饲料组团头鲂主要优势菌群是芽殖杆菌属(Gemmobacter),这两个属在两组中的差异极显著。另外,水草饲喂组纤维素消化菌群的相对丰度是饲料组的2倍。结果表明,饲料和水草分别饲喂团头鲂8周后,对团头鲂肠道内容物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产生影响,同时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落中优势菌群及特定功能菌群(纤维素消化菌)的种类和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肠道微生物 16S rRNA测序 相对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的黄河河南-山东段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16
作者 薛向平 孙朝徽 +4 位作者 刘霞 惠筠 李学军 李秀启 司飞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为了解黄河河南-山东段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野生和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黄河河南-山东段的6个野生和2个养殖群体,共计204尾黄河鲤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4条长... 为了解黄河河南-山东段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野生和养殖群体的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黄河河南-山东段的6个野生和2个养殖群体,共计204尾黄河鲤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4条长度为628 bp的COI基因序列中,碱基A、T、C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74%、27.41%、28.01%和17.84%,A+T的含量(54.15%)高于C+G的含量(45.85%),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性。8个黄河鲤群体共检测到18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7个单倍型,Hap2、Hap4和Hap5出现频次最高,其中Hap4和Hap5为8个黄河鲤群体共有单倍型,分布于133个样本中,占总样本数的65.20%。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97~0.00254,单倍型多样性(Hd)为0.451~0.837,遗传多样性水平总体偏低,表现出高Hd低Pi。山东东阿(DE)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河南三门峡(SMX)群体、河南恼里(NL)群体,最低为河南养殖群体(HNYZ)群体。群体间Fst及遗传距离结果显示,黄河口(HHK)群体与其他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遗传分化,但不显著,HHK和DE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河南段柳园口(LYK)群体和河南养殖(HNYZ)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8个群体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占总变异86.04%;中性检验和碱基错配分布结果分析表明,黄河鲤群体历史上可能经历过扩张或持续增长,当在环境、捕捞等外部压力减小的情况下种群可能实现快速补充,这为当前种群资源量匮乏形势下黄河鲤的种群资源恢复提供了良好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 线粒体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高水平淀粉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糖代谢的影响
17
作者 阎瀚威 杜金星 +5 位作者 宋红梅 李铭 朱涛 雷彩霞 王耀华 李胜杰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5,共10页
为探究高温胁迫下摄食高水平淀粉饲料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和糖代谢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NC)、高温组(HT)和高温高淀粉组(HH),分别投喂10%、10%和15%淀粉含量的等氮等脂配合饲料,养殖温度... 为探究高温胁迫下摄食高水平淀粉饲料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和糖代谢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NC)、高温组(HT)和高温高淀粉组(HH),分别投喂10%、10%和15%淀粉含量的等氮等脂配合饲料,养殖温度为28、32和32℃,选取初始质量为(8.81±0.22) g大口黑鲈随机分为三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40尾,饲养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HH组与HT组的大口黑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差异不显著,但两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NC组,饵料系数均显著高于NC组,HH组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高于HT组,HT组肝体比和脏体比与NC组无显著差异。HH组肝糖原显著高于NC和HT组,血糖显著低于HT组,而与NC组无显著差异。HH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与HT组无显著差异,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活性显著低于HT组,丙二醛(MDA)活性显著高于HT组。HT组肝脏ACP、AKP、LZM、CAT和GSH-PX活性显著低于NC组,MDA活性显著高于NC组,T-SOD活性与NC组无显著差异。与NC组相比,HT组肝脏丙酮酸激酶(Pk)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己糖激酶(H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HH组中的肝脏Pepck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HT组,G6pase、Pk和Hk基因表达量与HT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口黑鲈在高温胁迫下摄食高水平淀粉饲料会降低其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提高饲料系数、肝体比、脏体比和肝糖原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高温胁迫 高水平淀粉饲料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抗氧化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银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
18
作者 李蓉 宋彭辉 +2 位作者 王文嘉 李雪芳 范丽仙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共12页
银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为了解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银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经PCR扩增与测序获得653 bp COI和1205 bp Cytb基因序列。COI基因39条序列共检测到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 银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为了解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银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经PCR扩增与测序获得653 bp COI和1205 bp Cytb基因序列。COI基因39条序列共检测到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323±0.093、0.00060±0.00020、0.39406。Cytb基因38条序列共检测到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413±0.097、0.00102±0.00033、1.22760。COI和Cytb基因的AMOVA分子变异显示群体内的方差组分比率(92.39%,87.03%)大于群体间的方差组分比率(7.61%,12.97%),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且群体间存在中度遗传分化和基因流。COI系统发育树显示杞麓湖和星云湖银鱼序列同新银鱼属未定种、太湖新银鱼和陈氏新银鱼聚为单系支;Cytb树显示两湖银鱼序列同太湖新银鱼和陈氏新银鱼聚为单系支,支持率为100%。单倍型网络图显示两湖银鱼群体的所有单倍型并没有单独聚在一起。此外,COI基因的中性检验和核苷酸错配分布结果显示杞麓湖和两个湖泊总的数据集的群体在历史上发生过群体扩张事件。上述结果表明杞麓湖和星云湖银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无显著的群体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鱼 COI基因 CYT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类抗生素对普通小球藻的单一及联合毒性效应评估
19
作者 谭海玲 杨顺航 +7 位作者 余佳妮 胡浩鹏 谭慧 王以恒 尤德雨 贾宇杰 张辉 柴毅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1,共12页
为探究磺胺甲恶唑(SMX)和磺胺嘧啶(SDZ)单一及SMX+SDZ联合胁迫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急性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明确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暴露风险,本实验将1×10^(6) cells/mL普通小球藻分别在0~25 mg/L SMX、0~20 mg/L SD... 为探究磺胺甲恶唑(SMX)和磺胺嘧啶(SDZ)单一及SMX+SDZ联合胁迫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急性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明确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暴露风险,本实验将1×10^(6) cells/mL普通小球藻分别在0~25 mg/L SMX、0~20 mg/L SDZ单一处理组及0~1.5 TU联合处理组暴露96 h,分析各处理组对普通小球藻的细胞生长、藻细胞叶绿素a(Chla)、多糖、细胞膜通透性、抗氧化活性、氧化损伤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96 h时,SMX与SDZ单一胁迫抑制普通小球藻生长的96 h-EC_(50)分别为23.95和13.88 mg/L;二者联合胁迫96 h-EC_(50)为0.69 TU,作用模式为协同作用。SMX、SDZ和SMX+SDZ联合胁迫下,藻细胞Chla含量、TP含量和胞内多糖均显著下降,表明藻细胞光合作用受阻;藻细胞膜通透性和胞外多糖上升;活性氧(ROS)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表明藻细胞自身合成的抗氧化酶达到最高值后,ROS不能完全消除,导致氧化损伤加剧;T-AOC和T-SOD活性也因ROS的过度积累而呈现升高趋势。SMX和SDZ对普通小球藻的联合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毒性强度表现为联合毒性对环境的影响大于单一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磺胺甲恶唑 磺胺嘧啶 联合毒性效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碱胁迫下大鳞鲃脾组织生理生化及转录组学的个体差异分析
20
作者 李望 魏海军 +4 位作者 耿龙武 尚信池 车兴华 邢美琪 徐伟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1,共9页
为探究高碱胁迫下大鳞鲃(Luciobarbus brachycephalus)脾组织生理生化及转录组学的个体差异,开展了72 h急性耐高碱60 mmol/L胁迫实验,测定脾组织的生理生化因子,并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鳞鲃耐碱强的个体脾组织中丙二醛(MDA... 为探究高碱胁迫下大鳞鲃(Luciobarbus brachycephalus)脾组织生理生化及转录组学的个体差异,开展了72 h急性耐高碱60 mmol/L胁迫实验,测定脾组织的生理生化因子,并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鳞鲃耐碱强的个体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耐碱弱的个体,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高于耐碱弱的个体,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差异。脾组织的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共有2212个高碱胁迫相关差异基因,其中1332个上调,880个下调。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耐碱强的个体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SLC8A4B、ATP1B4、CPA1、CELA2、CTRB1和EPOR等显著上调,这说明耐碱强的个体可以通过激活渗透压调节应对高碱胁迫。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吞噬体通路及抗原加工与提呈通路中,耐碱弱的个体GP91-PHOX、P40-PHOX、HSP70和TWEAK等免疫相关基因显著上调,这表明高碱胁迫对耐碱弱的个体造成了氧化应激,并引发了免疫应答,本研究结果可为大鳞鲃耐高碱品系的分子育种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大鳞鲃(Luciobarbus brachycephalus) 高碱 渗透压调节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