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308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良RSEI模型的泰顺县森林质量动态分析
1
作者 邬枭楠 孟森 +1 位作者 伊力塔 徐鹏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6-32,共17页
使用NDVI、改良绿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选择较优改良指标进行基于RSEI模型的泰顺县森林质量动态变化研究,以期为山区县域森林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以泰顺县2016—2020年5期Landsat_8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及连续清查... 使用NDVI、改良绿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选择较优改良指标进行基于RSEI模型的泰顺县森林质量动态变化研究,以期为山区县域森林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以泰顺县2016—2020年5期Landsat_8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及连续清查样地数据进行数据耦合,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评价森林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森林质量变化影响最大的地类,探究泰顺县森林质量变化内在因素。结果如下:(1)利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的改良绿度指标能更好反映山区森林质量变化情况。(2)泰顺县的城市发展对森林质量影响较大,高级种群的阔叶林生物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先锋树种的针叶林在逐年增加。(3)2016—2020年,泰顺县改良RSEI指数均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整体呈现波动下降态势,2016—2020年降低0.045,降幅5.17%。(4)2016—2020年各年度间,恶化面积占研究区面积比例分别为1.6%、2.76%、7.89%、6.43%,呈现上升趋势,改善面积比例分别为10.03%、9.55%、4.08%、9.68%,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整体下降趋势,恶化面积上升的趋势显著,改善能力趋于减弱。(5)泰顺县生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乔木林受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影响而产生的植被破坏,次要因素是非林地、特灌林、竹林的种植结构调整,导致生态衰减,其面积比例达到26.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遥感指数 生物量 生物多样性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天目山毛竹皆伐后次生林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
2
作者 庞春梅 樊民亮 +1 位作者 王秀云 姚良锦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16,共9页
为进一步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皆伐后,天然更新次生林群落的恢复效果与演替格局,2023年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皆伐区设置1块100 m×100 m固定样地,对样地内胸径≥3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调查、鉴定及定位,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皆伐后,天然更新次生林群落的恢复效果与演替格局,2023年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皆伐区设置1块100 m×100 m固定样地,对样地内胸径≥3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调查、鉴定及定位,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分布、径级结构及垂直结构。结果表明:(1)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共有6412株,隶属于49科85属110种,其中常绿阔叶、落叶阔叶及针叶树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4.5%、71.8%及3.7%;(2)群落重要值前3位的物种分别是白背叶Mallotus apelta、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其重要值之和占总重要值的26.2%;(3)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垂直结构由林冠层(12种)、亚冠层(59种)和灌木层(106种)组成;(4)群落所有木本植物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表明群落更新良好,其中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倒“J”型、“L”型、单峰型和双峰型等各种分布形态;(5)在科的水平上,热带区系成分占总科数的56.76%,温带区系成分占总科数的43.24%;在属的水平上,热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41.67%,温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52.38%。天目山次生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与较复杂的垂直、径级结构,落叶树种占据优势,群落仍处于演替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区系分布 径级结构 垂直结构 次生林群落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增脂剂筛选与不同起割林龄的采脂产量分析
3
作者 黄逢龙 周日巍 +4 位作者 吴茂隆 龚伟 周序言 罗亨龙 杨曙刚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52-56,共5页
为开发安全环保的新型湿地松Pinus elliotti采脂剂和探索适宜的湿地松采脂起割林龄,本文通过采脂试验分析了8种不同增脂剂处理的增产率差异和3种不同起割林龄(9 a、13 a和15 a)的采脂产量和生长差异。结果显示:(1)不同增脂剂处理的松脂... 为开发安全环保的新型湿地松Pinus elliotti采脂剂和探索适宜的湿地松采脂起割林龄,本文通过采脂试验分析了8种不同增脂剂处理的增产率差异和3种不同起割林龄(9 a、13 a和15 a)的采脂产量和生长差异。结果显示:(1)不同增脂剂处理的松脂增产率差异显著。5号增脂剂的松脂增产率为30.69%,仅次于最高的对照CK1,两者没有显著差异,但5号增脂剂绿色环保、无腐蚀性。(2)不同起割林龄的湿地松林的采脂产量差异显著。起割林龄15 a湿地松林的单刀产脂量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86.18 g和76.49 g,均显著高于起割林龄13 a、9 a的湿地松林。经2 a采脂后,各林龄的采脂树与对照树的树径生长率均差异显著。起割林龄15 a的采脂树的树径受2 a采脂的影响最小,其生长率只减少了4.15%。以上结果表明,5号增脂剂是本试验中湿地松采脂安全环保的最佳增脂剂。综合考虑采脂产量和树径生长率,湿地松采脂起割林龄以15 a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采脂 增脂剂 起割林龄 采脂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种皮对华重楼种子贮藏过程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4
作者 王丽玲 雷小华 +1 位作者 柏明娥 成亮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探究外种皮对华重楼种子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华重楼种子的贮藏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以带外种皮和去外种皮2种不同处理方式的华重楼种子为试验材料,分析了0、4、8、10个月贮藏期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和内源激素含量等生... 探究外种皮对华重楼种子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华重楼种子的贮藏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以带外种皮和去外种皮2种不同处理方式的华重楼种子为试验材料,分析了0、4、8、10个月贮藏期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和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贮藏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苯丙氨酸酶(PAL)活性降低,去除外种皮可以减缓SOD和PAL活性的下降幅度;带种皮种子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而去种皮种子的POD活性呈上升趋势;贮藏前,带外种皮的种子的生长类激素吲哚乙酸、赤霉素3、细胞分裂素(激动素、玉米素核苷、二氢玉米素和反式玉米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去种皮种子,而赤霉素7、1-萘乙酸、水杨酸、茉莉酸、脱落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去种皮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种处理方式的种子中吲哚乙酸含量均显著上升,而其他激素含量均显著下降,说明生长类激素吲哚乙酸可能是促进华重楼种子萌发的重要内源激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重楼 外种皮 种子贮藏 生理生化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火灾防控能力量化评估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
5
作者 程爱林 黄天来 +5 位作者 张峰玲 陈哲 李勇 项小军 叶婷婷 童红卫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构建结果体系、智慧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航空体系、早期处置体系和宣教体系6个二级指标和森林火灾受害率、森林火灾发生率等36个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构建森林火灾防控能力... 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构建结果体系、智慧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航空体系、早期处置体系和宣教体系6个二级指标和森林火灾受害率、森林火灾发生率等36个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构建森林火灾防控能力评估模型。结果显示,结果体系、智慧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航空体系、早期处置体系和宣教体系6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0.3514、0.2324、0.1619、0.0531、0.1478、0.0534,其中结果体系指标权重最高(0.3514),智慧体系指标权重次之(0.2324),表明防火体系整体效能和现代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森林火灾控制率在结果体系指标中权重最高,凸显其在区域防火能力评价中的核心地位;智慧体系中,智能化处置平台和数字化指挥管理平台权重并列最高,显示信息技术在防火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从2020年至2024年,青田县森林防火综合体系、智慧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航空体系、早期处置体系和宣教体系分别提高了5.35%、50.55%、50.26%、82.61%、50.70%、72.49%,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整体提高了30.45%。本研究构建的评估体系为青田县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提供了量化评估,并为类似地区制定防火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各地构建科学的森林火灾防控能力评估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防控 评估体系 层次分析法 青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污染土壤添加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雅榕幼苗影响研究
6
作者 包全发 张晓勉 +4 位作者 邱智敏 岳春雷 张桂华 李贺鹏 房瑶瑶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以雅榕Ficus concinna 1年生幼苗为对象,采用Cd污染土盆栽试验,分析添加生物炭、泥炭2种土壤调理剂对雅榕苗高、地径生长量、Cd富集转移能力、叶绿素、膜质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等的影响,研究Cd胁迫下雅榕的耐受机理及不同土壤调理剂在促进... 以雅榕Ficus concinna 1年生幼苗为对象,采用Cd污染土盆栽试验,分析添加生物炭、泥炭2种土壤调理剂对雅榕苗高、地径生长量、Cd富集转移能力、叶绿素、膜质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等的影响,研究Cd胁迫下雅榕的耐受机理及不同土壤调理剂在促进雅榕生长、增强净化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中度以上Cd(2.52 mg·kg^(-1))胁迫条件下,雅榕依靠渗透调节物质对膜质过氧化进行修复,提高叶绿素含量、维持正常光合作用,表现出对Cd胁迫较强的适应能力;添加质量比为5%的生物炭或泥炭均可有效减轻Cd胁迫对雅榕的危害,但添加5%的生物炭在促进雅榕生长、缓解Cd污染对雅榕的损伤、提升雅榕光合作用、增强雅榕净化Cd污染土壤能力等方面综合效果优于添加5%的泥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榕 生物炭 泥炭 CD污染土壤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疫木木材综合利用现状及机械化需求分析
7
作者 卢龙勋 吴网君 +4 位作者 林雪艳 张建 江京辉 赵超 王进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39-146,共8页
松材线虫病是极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扩散迅速,易导致大量松树枯死,对我国的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打击。对大量的松材线虫病疫木木材需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降低松材线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本文对国内外松材线虫病疫木木材的清理情况、采运... 松材线虫病是极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扩散迅速,易导致大量松树枯死,对我国的林业生产造成严重打击。对大量的松材线虫病疫木木材需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降低松材线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本文对国内外松材线虫病疫木木材的清理情况、采运作业、疫木木材综合利用现状以及加工利用的机械化现状、机械化重点环节需求进行分析,提出松材线虫病疫木木材机械化处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疫木木材处理 机械化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参叶营养和功能性成分分析评价研究
8
作者 祝超波 张声梯 +5 位作者 邓国右 杨少宗 石从广 王衍彬 倪荣新 姚丰平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了解树参Dendropanax dentiger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质,利用直接干燥法、分光光度法等对其进行了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和黄酮等功能物质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树参可食嫩叶和成年老叶(鲜品)的含水量分别为82.7%和73.7%,干鲜比分别为1∶5.7... 为了解树参Dendropanax dentiger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质,利用直接干燥法、分光光度法等对其进行了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和黄酮等功能物质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树参可食嫩叶和成年老叶(鲜品)的含水量分别为82.7%和73.7%,干鲜比分别为1∶5.78和1∶3.80;以鲜叶计,嫩叶和老叶中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4.24和2.76 g·100 g^(-1),粗脂肪含量分别为0.38和0.72 g·100 g^(-1),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12.17和25.38 mg·g^(-1),纤维素含量分别为25.36和64.41 mg·g^(-1),总有机酸含量分别为0.5176%和0.1655%,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594和1.102 mg·g^(-1),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16.08和26.34μg·g^(-1),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508.35和422.24μg·g^(-1),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15.70和32.77μg·g^(-1),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66和1.668 mg·g^(-1),总多酚含量分别为1.232和0.580 mg·g^(-1),以及较丰富的磷、钾、钙、镁、钠、铁、锰、锌、硒等矿物元素。以上结果表明,树参嫩叶营养较丰富,特别是含有较丰富的黄酮类和多酚类植物质功能性化合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也较低,是较典型的药食两用或具食疗保健功能的木本蔬菜,值得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参 木本蔬菜 营养 功能 药食两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日本花柏群落的生产力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周林明 吴初平 +5 位作者 周建青 焦洁洁 江波 汤晔 朱志柳 姚良锦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探究不同密度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群落的群落结构、净生产力等生态特征,以及其对土壤养分等影响因素的响应,有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功能机制。本研究基于2013年与2023年浙江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内不同密度日... 探究不同密度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群落的群落结构、净生产力等生态特征,以及其对土壤养分等影响因素的响应,有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功能机制。本研究基于2013年与2023年浙江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内不同密度日本花柏的两期生长数据和土壤化学性质数据,分析对比其生物量与净生产力,采用全子集回归法开展模型检验,探究净生产力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低密度日本花柏林分(750株·hm^(2))2013—2023年胸径增长约6.1 cm,树高增长约4.0 m;高密度日本花柏林分(1850株·hm^(2))2013—2023年胸径增长约5.8 cm,树高增长约8.6 m。胸径在不同密度间增长几乎相似,树高在高密度的日本花柏林分中增长较快;(2)低密度日本花柏林分2013年地上生物量均值为462.8±28.7 kg,2023年地上生物量均值为721.1±26.4 kg。高密度日本花柏林分2013年地上生物量均值为99.1±12.3 kg,2023年地上生物量均值为279.3±21.6 kg。低密度日本花柏的净生产力比高密度日本花柏的净生产力更大。(3)土壤有机质、有效钾和有效磷等显著影响高密度日本花柏群落的生长和生产力的提高,土壤pH值、全磷和全钾含量有利于低密度日本花柏群落的生长和生产力的提高。对日本花柏群落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林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指导,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效应 资源利用效率 植被结构 生物量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宁木兰花蕾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10
作者 吴伟建 陈武 +4 位作者 仇建习 石从广 李凯 蒋明 王军峰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探究景宁木兰M.sinostellata不同大小花蕾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以阴干的Ⅰ~Ⅴ级花蕾为材料,利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景宁木兰花蕾中总共检测到醇类、芳香烃类、醛类、萜烯类、酮类和酯类6类、48种挥... 为探究景宁木兰M.sinostellata不同大小花蕾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以阴干的Ⅰ~Ⅴ级花蕾为材料,利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景宁木兰花蕾中总共检测到醇类、芳香烃类、醛类、萜烯类、酮类和酯类6类、4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萜烯类最多,为37种。其次为醇类和芳香烃类物质,分别为5种和3种;酮类、酯类和醛类物质最少,均为1种。不同等级花蕾的质谱峰数量差异较小,其中Ⅱ级最多,为32个,其次为Ⅳ级和Ⅴ级,均为31个,Ⅰ级和Ⅲ级最少,为30个。不同等级花蕾挥发性化学成分种类数量大致相近,但所含种类却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等级花蕾的共有物质有17种,特有物质2~3种。桉叶油醇在不同等级花蕾中的相对含量均为最高,莰烯在Ⅰ~Ⅳ级花蕾中的相对含量为第二高,而Ⅴ级花蕾中的桧烯相对含量为第二高。针对不同等级花蕾间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可为后续景宁木兰的保护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宁木兰 花蕾 挥发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在浙江省的适生区分析
11
作者 赵斌 焦洁洁 +5 位作者 范建忠 周林明 傅俊杰 江波 郑海东 姚良锦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3-51,共9页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植物的潜在分布区域将经历改变,因此有必要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本研究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基于1574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分布数据和13个生境数据,采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进行了杉...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植物的潜在分布区域将经历改变,因此有必要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本研究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基于1574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分布数据和13个生境数据,采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进行了杉木在当前气候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预测,并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下杉木的最优适生区。研究构建了15个潜在分布模型,通过重复试验得到的平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ing operator curve,AUC)值为0.797,标准偏差为0.011,预测结果较好。根据模型预测,杉木在浙江的适生区(适生值>0.05)总面积为7.08×10^(4)km^(2),其中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1.79×10^(4)km^(2)、2.80×10^(4)km^(2)和2.50×10^(4)km^(2)。海拔和最湿月降水量是影响杉木分布的重要因素。杉木的最适生境通常位于海拔1200~1400 m,最湿月降水量为320 mm,气温年较差在30℃,最冷月最低温在−1℃的区域。本研究评估气候、土壤等因素对杉木分布和生长的限制,阐明了杉木在浙江省的最优培育区,为杉木的培育和经营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适生区 环境因素 物种分布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秋茄树幼苗生长和抗寒生理差异分析
12
作者 林韧安 章晓敏 +8 位作者 刘双双 杨升 邓瑞娟 赵志霞 辛文镇 黄爱云 林子琪 张伊涵 陈秋夏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57-63,共7页
低温是限制秋茄树Kandelia obovata向北分布的主要因子,浙江省是秋茄树分布的最北界,因此筛选抗寒种质,对红树林北移引种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漳江口、福建福鼎和浙江龙港3个种源的秋茄树胚轴为材料,通过室内栽培试验,调查不... 低温是限制秋茄树Kandelia obovata向北分布的主要因子,浙江省是秋茄树分布的最北界,因此筛选抗寒种质,对红树林北移引种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漳江口、福建福鼎和浙江龙港3个种源的秋茄树胚轴为材料,通过室内栽培试验,调查不同种源秋茄树幼苗的生长特性,并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设置了18℃、4℃和0℃共3个温度,每个温度处理24 h后,观察幼苗受寒害情况,测量分析不同种源秋茄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福建漳江口秋茄树幼苗的株高、地径生长量以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种源;低温胁迫下,相较于其他2个种源,福建漳江口种源秋茄树幼苗受寒害最为严重;低温胁迫下各种源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0℃时福建福鼎种源幼苗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福建漳江口种源和浙江龙港种源,分别高出147.4%和84.0%;随着温度的下降,秋茄树幼苗叶片的SOD活性福建漳江口种源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福建福鼎种源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浙江龙港种源呈上升趋势,在0℃时,浙江龙港种源秋茄树幼苗的SOD活性最高;低温胁迫下各种源秋茄树幼苗的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0℃时,福建漳江口种源幼苗的MDA含量显著高于福建福鼎种源和浙江龙港种源,分别高出117.1%和70.0%。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浙江龙港种源秋茄树幼苗的生长量相对较低,但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增加表现出较强的PRO和S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抗寒能力最强。在浙江开展红树林营建,建议优先选择浙江龙港种源秋茄树幼苗。本研究为红树植物秋茄树的北移引种栽培和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树 种源 生长特性 抗寒生理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AP2/ERF转录因子在应对水淹胁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龙雪燕 林钗 +3 位作者 薛逸琳 闫道良 章建红 郑炳松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AP2/ERF(APETALA2/乙烯反应因子)转录因子(TF)影响不同的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以调节不同的发育过程和应激反应,并参与多条水淹应答通路的调控。本文综述了AP2/ERF转录因子的结构、调控机制以及在水淹胁迫过程中参与的分子互作机制,并对今... AP2/ERF(APETALA2/乙烯反应因子)转录因子(TF)影响不同的激素信号转导途径,以调节不同的发育过程和应激反应,并参与多条水淹应答通路的调控。本文综述了AP2/ERF转录因子的结构、调控机制以及在水淹胁迫过程中参与的分子互作机制,并对今后AP2/ERF转录因子在水淹胁迫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探究该因子的植物逆境调控机制和分子育种提供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AP2/ERF转录因子 水淹胁迫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江西主栽油茶品种砧木和接穗组合嫁接效果比较
14
作者 叶甜甜 幸伟年 +2 位作者 李进 查康 王玉娟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
为筛选亲和力优良、适宜嫁接的砧木品种,以主栽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赣无2’和‘长林4号’为接穗,采用芽苗砧嫁接法嫁接‘赣60’‘赣无2’‘长林4号’‘赣石83-4’‘长林53号’和越南油茶Camellia drupifera 6个品种(种)的实生芽... 为筛选亲和力优良、适宜嫁接的砧木品种,以主栽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赣无2’和‘长林4号’为接穗,采用芽苗砧嫁接法嫁接‘赣60’‘赣无2’‘长林4号’‘赣石83-4’‘长林53号’和越南油茶Camellia drupifera 6个品种(种)的实生芽苗,测定不同处理的嫁接成活率、苗高、地径、叶片数、分枝数等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嫁接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接穗‘赣无2’和‘长林4号’的砧穗组合中,分别以‘赣60’、越南油茶为砧木的嫁接苗生长最佳,一年生苗成活率分别为94.08%、82.09%,次年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6.54 cm、19.24 cm和0.43 mm、1.08 mm,一年生苗叶片数分别为8.57片·株^(−1)、7.14片·株^(−1),二年生苗分枝数分别为1.82枝·株^(−1)、3.1枝·株^(−1);均以‘长林53号’作砧木的嫁接苗生长发育较差,成活率不足72%。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油茶嫁接苗的科学培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砧木 接穗 嫁接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3种阔叶林造林模式植被层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15
作者 童红卫 吴文娟 +4 位作者 吕胤凯 王伟 吴初平 刘子琪 焦洁洁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造林模式对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碳储量有重要影响,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固碳能力与潜力,可为亚热带人工林造林模式的选择与森林经营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龙泉市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纯林、木荷Sc... 【目的】造林模式对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碳储量有重要影响,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固碳能力与潜力,可为亚热带人工林造林模式的选择与森林经营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龙泉市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纯林、木荷Schima superba纯林及木荷×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其他阔叶树种混交林3种不同造林模式下的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乔木层各组分的碳分布格局差异以及林分群落内各层次的碳分布格局差异。【结果】木荷×杉木×其他阔叶树种混交林植被层的总碳储量为57.02 t·hm^(-2),显著高于枫香树纯林(37.22 t·hm^(-2))与木荷纯林(29.94 t·hm^(-2)),其中混交林乔木层总碳储量为53.38 t·hm^(-2),显著高于枫香树纯林(33.07 t·hm^(-2))与木荷纯林(28.48 t·hm^(-2)),但在林下地被层上,碳储量最高的则为枫香树纯林(4.15 t·hm^(-2)),显著高于木荷纯林(1.46 t·hm^(-2));在碳分配上,3种林分乔木层各组分中干材占比最高,介于42%~53%;3种林分植被层各组分中均以乔木层碳储量为最高,占各林分总碳储量的89%~95%,而在灌木层、草本层与凋落物层的碳分配比例上存在差异。【结论】混交林相较于纯林碳储量更高,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充分,固碳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碳储量 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于浙江的新归化植物(Ⅲ)
16
作者 林峰 池方河 +3 位作者 颜福彬 张芬耀 谢文远 马丹丹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16-118,共3页
文章报道了产自浙江的归化植物新记录属阔苞菊属Pluchea Cass.和新记录种翼茎阔苞菊Pluchea sagittalis(Lam.)Cabrera。描述了其形态特征与生境,并附有彩色照片。凭证标本现藏于浙江自然博物院(ZM)。
关键词 阔苞菊属 翼茎阔苞菊 归化植物 新记录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南山3种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
17
作者 张秀芝 陈芝薇 +1 位作者 谢启莲 司剑华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7-25,共9页
【目的】探究西宁市典型人工林林地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特征,为改善人工林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西宁市南山3种典型林地(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混交林、油松人工林、青海云... 【目的】探究西宁市典型人工林林地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特征,为改善人工林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西宁市南山3种典型林地(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混交林、油松人工林、青海云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在每块样地布设1个土壤水分观测点,采用管式土壤墒情监测站定位观测2023年5—10月0~10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3种典型人工林平均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油松×青海云杉混交林、青海云杉人工林、油松林;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为油松林、油松×青海云杉混交林、青海云杉林;观测期内土壤水分变化可划分为3个时期:土壤水分稳定期、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增墒期。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土壤水分活跃层和土壤水分稳定层,上层水分变化剧烈,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水分变化趋势逐渐减弱。【结论】综上,西宁市典型树种土壤水分在生长季变化显著,青海云杉和油松土壤水分在不同时间阶段均较为充沛,可作为当地贮水保水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垂直变化 半干旱地区 人工林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氏啮小蜂线粒体基因组测定与分析
18
作者 饶何燕 李响亮 +3 位作者 卫欣怡 孙季豪 王旭 黄羿鑫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87-95,共9页
本文通过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对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并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碱基组成;使用最大似然法重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姬小蜂科Eulophidae内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周氏啮小蜂线粒体基因组序... 本文通过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对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并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碱基组成;使用最大似然法重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姬小蜂科Eulophidae内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周氏啮小蜂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4704 bp,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基因组全序列的AT含量为85.0%,表现出明显的AT偏向性。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均以典型的ATN为起始密码子,以TAA为终止密码子。除trnS1和trnP基因外,其余20个tRNAs的二级结构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二级结构中有U-U碱基错配现象。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姬小蜂科的所有物种聚在同一分支,支持该科的单系性;周氏啮小蜂与亮腹釉小蜂Tamarixia radiata聚为一支,在系统发育树上关系最近。本研究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讨周氏啮小蜂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其在姬小蜂科内的分类地位,为揭示姬小蜂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氏啮小蜂 线粒体基因组 全序列测定 系统发育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水市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分析
19
作者 蒋燕锋 王军峰 谢文远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根据文献资料查阅和野外调查,丽水市共有兰科Orchidaceae植物50属98种,属、种数量分别占浙江省兰科植物总属数、总种数的92.59%和81.00%,主要属为兰属Cymbidium(7种)、舌唇兰属Platanthera(7种)、石豆兰属Bulbophyllum(7种),有国家二级... 根据文献资料查阅和野外调查,丽水市共有兰科Orchidaceae植物50属98种,属、种数量分别占浙江省兰科植物总属数、总种数的92.59%和81.00%,主要属为兰属Cymbidium(7种)、舌唇兰属Platanthera(7种)、石豆兰属Bulbophyllum(7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有极危(CR)物种3种。丽水兰科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多样,属级有10个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2~7)略占优势(56.00%),温带成分(8~15)占44%,表明属级层面热带和温带共同起源;种级地理成分有6个类型,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80.61%),并以东亚分布(44.90%)和中国特有分布(34.69%)占优势,表明种级层面以东亚分化和中南半岛分化为主。区系成分比较分析表明,本区与云南、广西和中南半岛兰科植物区系有较密切的联系,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植物多样性 区系特征 丽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地栖鸟兽多样性及其活动节律
20
作者 陈莉娟 李梦斐 +3 位作者 斯煌凯 林华俊 王莹莹 刘宝权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96-105,共10页
为了解浙江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常见物种的活动规律,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该森林公园及周边鸟兽多样性状况及日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共布设红外相机监测点位19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计6... 为了解浙江畲乡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常见物种的活动规律,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该森林公园及周边鸟兽多样性状况及日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共布设红外相机监测点位19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计6289 d,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422张。结果表明,共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2种(鸟类29种、兽类13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与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等8种。公园内α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海拔1100~1200 m处最高;各海拔区间内的物种相似度指数较高,群落内物种的β多样性较低。5种RAI>1的物种日活动节律分析表明,白鹇、野猪Sus scrofa、小麂Muntiacus reevesi、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为日行性动物,活动高峰期白鹇和珀氏长吻松鼠均为为日出前后,野猪为正午,小麂为日落前后,而花面狸Paguma larvata为典型夜行性动物。本次研究为今后深入推进本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 生物多样性 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