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219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程恩富 王君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新时代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也是增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时代机遇。从新发展理念... 新时代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也是增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时代机遇。从新发展理念视角出发,新质生产力可以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而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仍然面临发展规模较小、发展能力较弱、发展方式粗放和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应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发展集体经济联合体、推动产业创新与融合、加强科技应用与推广、培养和引进新质人才,做大做强做优做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马克思资本观与社会主义现实的关系?——再评所谓的“公有资本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峰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3,共21页
不能把价值增殖与价值(或货币)的单纯量的增加混为一谈。二者虽然都表现为价值量的增多,但一方面,价值增殖基于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目的。因此,不能把资本的增殖性和剥削性分割开来。另一方面,无论在个体... 不能把价值增殖与价值(或货币)的单纯量的增加混为一谈。二者虽然都表现为价值量的增多,但一方面,价值增殖基于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目的。因此,不能把资本的增殖性和剥削性分割开来。另一方面,无论在个体私有经济还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由于不存在剥削关系,所以既不存在价值增殖,更不存在仅仅具有增殖性而不具有剥削性的所谓公有资本,尽管存在着价值(或货币)的单纯量的增加。社会主义需要利用商品生产、市场经济和资本关系发展生产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商品、市场和资本可以内生于公有制经济。由此造成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层面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的并存和基于市场机制的竞争,而非“制度”层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和资本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同样,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旨在吸收和借鉴资本的文明面,发挥其在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而非把公有制经济变性为资本经济,把公有制经济不同形式中作为货币的货币变性为作为资本的货币,产生所谓的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只有立足于马克思的资本观,才能真正看清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进程并有效应对各种困难、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资本 私有资本 马克思资本观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财政政策何以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的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江三良 胡凯丽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62,共15页
绿色财政政策是政府引导地区实现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以2007—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试点... 绿色财政政策是政府引导地区实现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以2007—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试点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技术进步变动是主要驱动力,但政策效果具有较强的滞后性;试点政策通过“节能”和“提效”效应来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金融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试点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城市、资源型城市、中小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影响作用更显著;试点政策发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财政政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消耗强度 绿色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科技创新政策协同与效果研究:基于多维度政策工具作用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勇军 胡新如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7,共14页
采用“基本政策—产业链—创新共同体”三维分析框架,并结合“主体—目标—工具”分析路径,构建其与实施效果之间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和统计数据对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从多... 采用“基本政策—产业链—创新共同体”三维分析框架,并结合“主体—目标—工具”分析路径,构建其与实施效果之间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和统计数据对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从多维度加大了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力度;区域内环境面政策工具供给要高于供给面和需求面政策工具,需求面政策工具总体供给不足;产业链维度的政策工具供给最为充足的环节是研发,其次是推广和服务环节,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环节供给低且相关不大,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工具乏力;在共同体维度方面,方案规划类工具主要集中于创新共同体建设方面,在平台建设、科技产业链和产业服务、合作示范区、改革实验区层面存在工具供给不足的问题。从效果上看,区域科技创新总体能力有提升,但科技创新梯度差异并未明显降低且呈现新情况;科技创新协同度呈上升趋势,离高度协同状态仍有很大差距;区域创新机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体系化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合作网络初步形成,但是河北一些重要节点城市活跃程度低,影响了其创新吸纳和承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 政策工具 京津冀 政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税收征管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吗?——基于研发操纵和盈余管理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凯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8,共11页
以2013年开始试点的金税三期工程为切入点,利用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税收征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税收征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其中数字税收征管在2013年金... 以2013年开始试点的金税三期工程为切入点,利用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税收征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税收征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其中数字税收征管在2013年金税三期工程试点当年及之前年份中的影响效应并不明显,而在2014年及之后年份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从具体机制来看,数字税收征管一方面通过抑制企业研发操纵的中介机制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缓解盈余管理的中介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此外,数字税收征管对委托代理问题大、成长期、数字化转型较高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提出打造数字税收征管智慧体系、完善企业创新发展驱动机制、制定企业内部差异化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税收征管 企业创新能力 研发操纵 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数融合背景下“中华老字号”服务创新实现高绩效的组态路径
6
作者 郭会斌 刘雅慧 鲍晓宁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8,共11页
“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战略。在实数融合对服务型“中华老字号”带来巨大冲击的背景下,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是服务创新实现高绩效的有效路径。以20家“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为研究样本,运... “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战略。在实数融合对服务型“中华老字号”带来巨大冲击的背景下,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是服务创新实现高绩效的有效路径。以20家“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管理者认知和管理者大数据能力协同影响服务创新高绩效的机理。研究发现:第一,中华老字号服务创新的高绩效受管理者认知、大数据能力的共同影响。第二,存在三条导致高绩效的组态路径,即认知驱动型、员工驱动型和场景驱动型。第三,在所有组态路径中,管理者消费场景认知是核心条件,发挥着充分必要条件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扩展了经典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解释域,揭示了“中华老字号”服务创新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创新 实数融合 管理者认知 大数据能力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思想的生成逻辑
7
作者 黄志钢 郭冠清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2,共10页
尽管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申和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思想,但是要对“两个毫不动摇”思想作出令人信服的学理论证依然是一个难题。从理论上看,市场经济具有动态效率,要求必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而自发的市场经济具有的内生缺陷... 尽管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申和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思想,但是要对“两个毫不动摇”思想作出令人信服的学理论证依然是一个难题。从理论上看,市场经济具有动态效率,要求必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而自发的市场经济具有的内生缺陷客观上要求必须发展公有制经济;从历史演化看,随着在计划经济中注入市场因素,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成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逐步被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从实践上看,在新的历史时期,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依然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任务。公有制经济作为顶梁柱的地位不容动摇,已经踏上中国式企业治理现代化快车的国有企业将发挥更大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生力军的作用不可低估,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和开拓中国式现代化,依然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两个毫不动摇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名与征实:“重商主义”术语百年争议的澄清
8
作者 胡明 方敏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重商主义术语自诞生以来所引发的不满和争议持续困扰着学术界。从斯密提出这一概念的源头——重农学派批判的柯尔贝尔体制出发,探究其三个政策特征,即差别化的产业政策、重视货币及其来源、强化国家干预的合理性及其实际效果。并在文本... 重商主义术语自诞生以来所引发的不满和争议持续困扰着学术界。从斯密提出这一概念的源头——重农学派批判的柯尔贝尔体制出发,探究其三个政策特征,即差别化的产业政策、重视货币及其来源、强化国家干预的合理性及其实际效果。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一体制的核心理论特征及其与重农学派的相关论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重农学派和斯密对柯尔贝尔体制的批判是片面的,柯尔贝尔并非仅仅重视商业,其产业、对外贸易和货币政策产生了明显的历史功绩,因而其命名的重商术语并没有准确地展现其核心实质。建议将这一术语替换为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自称的政治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商主义 重农主义 魁奈 柯尔贝尔体制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三种应对政策及三种理论——以两汉为中心的讨论
9
作者 唐艳艳 赵德馨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1,共10页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历史上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想非常丰厚。到汉代,已经形成了多种理论、多种政策方案。西汉早期政府遵循黄老学说,奉行无为而治,实行经济放任政策,国富民富,...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人口众多,历史上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想非常丰厚。到汉代,已经形成了多种理论、多种政策方案。西汉早期政府遵循黄老学说,奉行无为而治,实行经济放任政策,国富民富,司马迁据此抽象出政府与市场关系之“善因论”。汉武帝治下遵循法家理论,政府专营盐铁酒业,满足了国家求强任务的财政需求,桑弘羊总结出“政府干预有效论”。东汉前期政府基于以“中庸之道”为特色、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精华的儒学理论,实行折衷政策,实现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班固据此抽象出“政府适中干预论”。在政策和实践互动过程中孕育的上述三种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生动的历史场景与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 善因论 政府干预有效论 政府适中干预论 历史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军企业特殊性社会责任研究:产业生态主导力视角
10
作者 郝洁 宦锦瑶 郝云宏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7,共11页
在国家竞争情境下,构建产业生态主导力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需求,也是当前领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向。基于国家工具属性以及领军企业特殊地位,结合当前国家竞争情境下的产业生态主导力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和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研究... 在国家竞争情境下,构建产业生态主导力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需求,也是当前领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向。基于国家工具属性以及领军企业特殊地位,结合当前国家竞争情境下的产业生态主导力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和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研究领军企业特殊性社会责任及其维度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同时具有基于市场主体属性和国家工具属性的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家竞争情境下,领军企业凭借其市场或技术领先优势,或在组织层面的引领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国家工具属性更加显现,其特殊性社会责任集中指向提升产业生态主导力;领军企业特殊性社会责任可以划分为国家竞争核心能力、产业生态协同整合、国际或产业话语权三个维度;国家战略责任是领军企业特殊性社会责任的主要表现,也是领军企业的应尽之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军企业 国家竞争 国家工具属性 特殊性企业社会责任 产业生态主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
11
作者 张岳 孟可 傅唯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6,共14页
农业生产力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作为对传统农业生产力概念的升级,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是一种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高端生产力。基于此,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3个方面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13—2... 农业生产力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作为对传统农业生产力概念的升级,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是一种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高端生产力。基于此,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3个方面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测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第一,在全国层面,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保持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东部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差异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动特点,且近年来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具有扩大趋势。第二,在全国范围内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均存在β收敛特征,这意味着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分地区来看,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增长率逐渐趋同并达到稳态。第三,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第四,各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较为稳定,发展状态主要表现为从低水平向相邻高水平转移,未出现跨水平转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 时空分布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旅蒙茶商的茶叶贩运及茶业金融实态——以大玉川为中心的考察
12
作者 刘秋根 李昂 陈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7,共12页
明清以来,在中国西北部经营茶叶贸易的多是山西祁县和太谷商人,祁、太茶号资本雄厚,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大玉川茶庄在光绪年间祁县总号与归化城分号往来的商业信稿,对大玉川茶叶贸易、茶业金融等问题进行探究。大玉川... 明清以来,在中国西北部经营茶叶贸易的多是山西祁县和太谷商人,祁、太茶号资本雄厚,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大玉川茶庄在光绪年间祁县总号与归化城分号往来的商业信稿,对大玉川茶叶贸易、茶业金融等问题进行探究。大玉川茶庄通过山西商人开辟的茶路将茶叶从湖南、湖北地区运送至东、西两口,批发给在蒙古草原及新疆等地的商人,同时还与洋行有着较为密切的贸易往来;为了应付长途贩运过程中的资金流转问题,大玉川茶庄与票号和银号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利用它们支垫货款、汇兑银钱、通过标期结算银钱,形成了有特色的支撑茶叶长途贩运及销售的茶业金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贸易 旅蒙商 西口 标期 茶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技术—产业—金融的适配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3
作者 韩文龙 董鑫玮 张瑞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技术、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技术—产业—金融协同演进的理论框架,系统探讨三者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产业与金融三者形成新的互动范式,... 技术、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技术—产业—金融协同演进的理论框架,系统探讨三者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技术、产业与金融三者形成新的互动范式,其非线性、动态性与协同演进特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适配性提出根本性挑战。传统金融体系在跨周期资源配置、创新主体培育与风险分散等维度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亟须形成以技术驱动产业、产业吸引金融、金融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以科技金融为牵引,实现技术、产业、金融的适配性是化解传统金融服务同新质生产力发展矛盾的重要抓手,能够通过资源集聚、主体培育与风险分散三重效应突破传统金融的路径依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路径层面,以科技金融的投融资、资源配置、孵化成长、价值实现、风险管理五大核心功能为载体,破解技术—产业—金融深度融合障碍,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型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的协同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产业—金融适配性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不同参与主体的实践逻辑分析
14
作者 侯风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0,共10页
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发展实践,对乡村振兴不同参与主体的行为及效果进行分析,区分政府责任主体和国有企业实施主体地位,分析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在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的引导、配合下,国有企业作为实施主体协调乡... 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发展实践,对乡村振兴不同参与主体的行为及效果进行分析,区分政府责任主体和国有企业实施主体地位,分析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在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的引导、配合下,国有企业作为实施主体协调乡村其他各经济主体,共同成为主导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主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多样性特征,各地实施主体和参与主体也不尽相同,这要求国有企业作为实施主体需要创新企业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并在县域范围内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责任主体 实施主体 国有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国有企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基础、历史经验与实践路径
15
作者 林盼 赵连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质态的跃迁,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既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又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和实现价值的主要阵地。通过梳理国有企业推动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质态的跃迁,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既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又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和实现价值的主要阵地。通过梳理国有企业推动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从马克思“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理论视角出发,认为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是在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肩负着引领科技进步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回顾国有企业从技术引进平台向自主研发策源地转变的历史过程,国有企业在规模效应、管理体系、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优势,能够降低科技创新带来的风险成本,提高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国有企业应当在宏观层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中观层面加强总体统筹,增强产业链内部的协同力度;在微观层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激发人才创造活力。通过三个层面的共同突破,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实践机制 国有企业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恩赐救济”到“公私兼顾”:西柏坡时期解放区农贷事业研究
16
作者 康金莉 王静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05,共7页
中国共产党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后,解放战争也进入反攻阶段,战争规模与战争消耗急剧扩大。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指示各区扩大农业贷款,扶持生产,保障军需。西柏坡时期农贷事业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47秋至1948年春,贷款主要受“贫... 中国共产党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后,解放战争也进入反攻阶段,战争规模与战争消耗急剧扩大。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指示各区扩大农业贷款,扶持生产,保障军需。西柏坡时期农贷事业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47秋至1948年春,贷款主要受“贫雇路线”与“恩赐救济”思想影响,对生产需要重视不够,管理相对粗放,形成大量呆滞贷款;第二阶段自1948年秋至1949年春,确立“公私兼顾”贷款原则,淡化阶级观念,强调贷款与生产相结合,注重保本。西柏坡时期农贷事业在改善农副业生产、保障军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农贷原则发生重要转变,遵从市场规律,首要目标从军事转向生产,从“战时”向“平时”,在中国共产党经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坡 农业贷款 恩赐救济 公私兼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区域合作战略调整与对外开放新空间:贸易视角的考察
17
作者 黎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3,共13页
就地理分布而言,中国的贸易伙伴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及亚太地区,在供需两端都存在着经济安全隐患。鉴于此,中国加快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调整,积极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基于贸易视角,探讨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调整的动因及思路,从贸易... 就地理分布而言,中国的贸易伙伴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及亚太地区,在供需两端都存在着经济安全隐患。鉴于此,中国加快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调整,积极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基于贸易视角,探讨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调整的动因及思路,从贸易市场多元化及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调整取得的成效,同时指出存在传统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新兴市场替代能力相对有限、以我为主的区域价值链尚未形成等问题。着眼于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安全,中国应以加快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稳定和巩固“向东开放”;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扩大和提升“向西开放”;依托国内链主企业和市场潜力,构建以我为主的区域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对外开放新空间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铁路与京津冀商业转型
18
作者 陈争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清代京津冀地区长途贩运贸易持续发展,在北方市场联通方面占有重要枢纽地位。与之相关,清代京、津、张家口等城市商业有明显发展。天津开埠通商后进出口贸易初步发展,又推动京津冀商业进一步兴盛。接着,河北出现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标... 清代京津冀地区长途贩运贸易持续发展,在北方市场联通方面占有重要枢纽地位。与之相关,清代京、津、张家口等城市商业有明显发展。天津开埠通商后进出口贸易初步发展,又推动京津冀商业进一步兴盛。接着,河北出现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开启了中国陆运方式变革。1895年,清政府颁发上谕强调“铁路为通商惠工要务”,中国开始了兴办铁路的高潮。铁路运输安全、迅速、量大、价廉、受气候影响小,比起畜运、水运等旧运输方式有明显的优越性,华北铁路发展以后很快就成为天津等通商口岸至内地运输的主要承担者。清末民初以铁路运输发展为主导的物流方式变革,有力地推动了京津冀商业转型,这一转型以外向型和近代型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铁路 物流方式变革 京津冀商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19
作者 范红忠 赵德昌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7,共14页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如何通过综合性环境政策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构建了出口产品质量、国内中间品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增长的微观理论模型,并将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如何通过综合性环境政策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构建了出口产品质量、国内中间品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增长的微观理论模型,并将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相匹配,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检验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这种促进作用对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一般贸易占比高的企业更加明显。影响机制方面,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和挤出效应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国内中间品质量、出口产品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实现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攀升。结论从侧面验证了“波特假说”,证明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具有较强的产业政策效力,对于中国未来的环境政策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数据要素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实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杰森 吴宏洛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6,共10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是社会再生产的新动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数据要素作为潜在生产力,只有渗透到社会生产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自被挖掘利用以来,以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分配结构优化...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是社会再生产的新动能,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数据要素作为潜在生产力,只有渗透到社会生产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自被挖掘利用以来,以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分配结构优化为导向,以提升流通效率为支撑,以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为重点,在社会再生产领域特别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价值。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实现明显异于传统生产要素,面临着生产环节的技术困境、分配环节的公平困境、流通环节的流转困境、消费环节的安全困境等问题。激发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既要认识到海量数据资源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也要清醒地看到其带来的治理难题和负面效应,在健全数据要素立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生产力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和优势,大力支持数字技术发展,重视数据要素各方主体的权益,完善数据要素共享和使用机制,从而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助力“数字中国”迈向“数字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 社会再生产 数字强国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