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校教学和科研组织的数字时空互嵌模式再造 |
李志峰
柯忻瑜
沈振锋
陆思铭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2
|
卓越工程师跨界融合培养的问题、路径与策略 |
徐守坤
莫琦
黄雪梅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3
|
数字化赋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为、难为与何为 |
陈海萍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4
|
我国高校评估的构成要素及其体系化建设 |
别敦荣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5
|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国际格局与中国行动方略——基于2003-2023年ARWU排名数据的分析 |
林杰
王儒雪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6
|
研究生推免制度的“拔尖”悖论——一项基于整合性学生发展分析框架的质性研究 |
黄亚婷
潘仁同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7
|
大学德性:内涵、现状与重建路径 |
韩益凤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8
|
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引领力建设的契机、隐忧及进路 |
赵俊芳
白玲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9
|
地方高水平大学学部制改革的理论逻辑、关键问题和实施策略 |
江萍
周萍
黄晓赟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概念、结构和功能 |
王贺元
胡赤弟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院办校”分权制衡:复杂性科学视域下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质态 |
宋晔
孙晓伟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大学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与运行机理 |
张琪
李培聪
陈艾华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双维度”比对视角下的研究生课程思政质效评价及改进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省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442份有效问卷的实证分析 |
冯绍红
杨静康
高小泽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区域研究生教育高地的理论内涵与实证测度研究 |
李明磊
邱钰超
周文辉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教育强国背景下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改革方向探讨 |
卢晓东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大学教师考核制度的时间规训:表现、后果及其超越 |
叶信治
孙绪光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教学学术的知识危机与系统重塑 |
李海龙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沉默的螺旋:导生欺凌的辨析与防范 |
林杰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知识生产视角下高等教育学的再学科化 |
苏永建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建构本土化的“学习支持”中层新理论:基于“问题-经验-工具”的三重涵义分析 |
张艳丽
杨颉
|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