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词间空格在维吾尔族大学生不同文本呈现方向的汉语句子阅读中的促进作用 |
王永胜
韩洋
李馨
何立媛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和启示——基于对美国、芬兰等12国经验的文献分析 |
王永丽
曾盼盼
李玉华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教师支持、同伴支持、心理韧性与情绪智力的关系:超常与常态儿童的比较 |
程黎
陈啸宇
刘玉娟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问题解决要求对工作投入的作用机制——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视角 |
马露露
王悦
马红宇
涂艳
孙琛
战祥平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汉语新词学习中的睡眠依赖性记忆巩固 |
刘妮娜
孙文涛
于杰
高乾程
邬诗卉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二分还是多重?青少年成长型思维动机框架的异质性及其与学业适应的关系 |
张阔
李珮瑜
赵晋娥
贾绪计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初中生身体监控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系研究: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
胡义秋
何震
曾子豪
赵纤
常梦梦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8
|
高中生未来职业规划的发展趋势: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 |
吴鹏
王宇亮
蒋星雨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师生关系与高中生未来教育规划发展趋势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
吴鹏
唐汇苓
王杨春子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社会排斥与先天轻度肢残青少年抑郁特征的关联性:基于生成性模型与反映性模型的纵向分析 |
卢林鑫
刘在花
杨爽
蒋政凯
党韦强
谭婧
班永飞
孙霁
蔺秀云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1
|
社会变化程度感知对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影响 |
刘佳
高培晋
李楠
孙敏
白学军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大学生亲环境意愿与行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干预 |
李鑫
乌云特娜
姚尚满
袁方舟
刘振会
李志勇
王晶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留守经历对初中生心理繁荣的影响:控制感的补偿作用和调节作用 |
马娟
吴晓靓
闫艳
盖笑松
周茹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自主选择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的作用:来自自主神经反应的证据 |
卢柳柳
刘颖
吕佳
王芹
白学军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累积家庭风险与中学生日常性学业弹性的纵向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和同伴支持的调节作用 |
叶巧玲
周婷
李文
黄峥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流行背景音乐对休闲阅读的影响:来自眼动的证据 |
李文静
孙雯
朱海迪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7
|
情同己身,传之于众:新闻的自我相关性提高分享意愿 |
吴一枫
李欣
陈慧丽
丁童
侯娟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8
|
3~6岁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与情绪理解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
袁悦
张航
陈亚楠
李巧灵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9
|
不同熟悉度条件下数字与概念量级结合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
刘文莉
任维聪
代文武
张志杰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劳动价值观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潜在类别及其转换的影响:双因素模型视角 |
张庆吉
郭丰波
涂叶满
卿再花
宋凤
|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