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4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者前言
1
作者 秦明利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外语教育研究》2025年第13卷第2期共收录12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5个栏目:《外语教育学创新研究》《翻译理论与教学实践》《教育研究》《文学研究》《中华学术外译》。《外语教育学创新研究》收录“外语教育学视域下外语慕课课程建设:... 《外语教育研究》2025年第13卷第2期共收录12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5个栏目:《外语教育学创新研究》《翻译理论与教学实践》《教育研究》《文学研究》《中华学术外译》。《外语教育学创新研究》收录“外语教育学视域下外语慕课课程建设:现状与展望”“新形态外语教材文化内容意义建构的多模态分析框架研究”“大学英语学习者混合式外语测评接受度研究”3篇文章,分别讨论了外语慕课课程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慕课课程 外语教育学创新研究 外语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2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外语教育研究》由大连理工大学主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主办,以电子期刊形式季度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22X,国内统一刊号:CN 21-9203/G4,邮发代号:8-592。办刊宗旨:为我国的大学外语教... 《外语教育研究》由大连理工大学主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主办,以电子期刊形式季度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22X,国内统一刊号:CN 21-9203/G4,邮发代号:8-592。办刊宗旨:为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做出切实贡献,力争通过刊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优秀研究论文,带动中国的大学外语教师更好地承担教学与科研的工作,带动中国大学的外语教育更好地作用于我国的现代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理工大学 外语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时代图书翻译育人作用研究——基于MTI学生图书翻译体验数据
3
作者 梁本彬 赵国月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9-17,共9页
图书翻译的育人价值早已受到外语教育界、翻译教育界的关注,图书翻译长期被视为提升外语学习者外语能力及翻译能力的有效手段。文章以PACTE翻译能力模型为理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调研在校期间参与过图书翻译的MTI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情况... 图书翻译的育人价值早已受到外语教育界、翻译教育界的关注,图书翻译长期被视为提升外语学习者外语能力及翻译能力的有效手段。文章以PACTE翻译能力模型为理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调研在校期间参与过图书翻译的MTI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图书翻译能有效提高MTI学生的双语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能力、工具能力、策略能力,并能够增强其心理素质。然而,MTI学生在图书翻译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参与翻译的图书种类相对单一、所在院校尚未充分开发图书翻译资源、难以独立承担图书翻译任务等。在技术赋能时代背景下,MTI院校应发挥科研政策的引领作用、加强图书翻译资源开发、积极拥抱翻译技术、促进图书翻译与翻译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图书翻译的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图书翻译 PACTE模型 翻译能力 技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态外语教材文化内容意义建构的多模态分析框架研究
4
作者 张野 潘海英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文章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建构主义视域下,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结合外语教材的导向性特征,探讨新形态外语教材文化内容意义建构的多模态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文章将研究框架划分为文化语境、意... 文章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建构主义视域下,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结合外语教材的导向性特征,探讨新形态外语教材文化内容意义建构的多模态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文章将研究框架划分为文化语境、意义系统、词汇语法系统、媒介系统和实体系统层面的分析单元,并基于该框架阐明在语境化、话语化、设计、生产和分布阶段中,外语教材通过多模态符号、模态间协同关系、媒介与实体等对文化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方式和特征。该框架拓展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的应用范围,呈现了新形态教材建构文化内容意义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态外语教材 文化内容的意义建构 多模态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闺阁——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笔下的地图意象
5
作者 欧荣 温亮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60-67,共8页
在19世纪的英国,“闺阁”代表了对女性精神和身体进行规训的双重空间,在这一空间的约束下,主流话语中的女性呈现出了极端对立的两类形象:堕落的女人与家庭天使。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英国女性作家开始通过文学发声,对传统的女性形象进行... 在19世纪的英国,“闺阁”代表了对女性精神和身体进行规训的双重空间,在这一空间的约束下,主流话语中的女性呈现出了极端对立的两类形象:堕落的女人与家庭天使。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英国女性作家开始通过文学发声,对传统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和重塑。在她们的文学作品中,地图意象体现了19世纪英国女性对外部空间的探索。地图意象不仅参与到女性对公共空间的体认中,同时也影响了女性的心灵成长。相较于男性文学经典中与权力和政治相关的地图意象,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与地图之间的关系更加生活化。从学习地图、利用地图到重构地图,女性作家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以地图为喻,从情感和审美维度丰富了地图的隐喻意义,这类书写既可以看作是19世纪英国女性对男性垄断话语背景下宏大叙事的消解,也是对与之相连的父权文化的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作家 19世纪英国文学 学习地图 利用地图 重构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妮可·克劳斯小说《大宅》中的“物”
6
作者 李金云 唐琼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92-97,共6页
妮可·克劳斯的小说《大宅》讲述了四个故事,这些故事围绕主人公怀茨家二战时期遗失的书桌展开。书桌呈现出主体性、生成性和关联性的特征:主体性表现在书桌不再是人的附属品,它能够主导和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生成性表现在书桌通过... 妮可·克劳斯的小说《大宅》讲述了四个故事,这些故事围绕主人公怀茨家二战时期遗失的书桌展开。书桌呈现出主体性、生成性和关联性的特征:主体性表现在书桌不再是人的附属品,它能够主导和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生成性表现在书桌通过材质、外形和颜色等视觉特征向主人公施魅,影响其性格特征和行为倾向;关联性体现在书桌映射了犹太民族几千年的动荡历史,见证了犹太人的大屠杀创伤经历。小说中容纳着书桌的书房,同样表现出以上三种特征。通过对书桌和书房的描写,《大宅》以独特的视角形象地再现了犹太民族惨遭屠杀的历史,揭露了大屠杀给犹太人造成的心灵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妮可·克劳斯 《大宅》 书桌 书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天工开物》中国冶铸术语英译策略研究
7
作者 肖志清 牟丽婷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58-66,共9页
中国冶铸术语是世界冶铸知识的重要组成,其英译对冶铸知识的跨文化再生产至关重要。知识翻译学认为翻译即知识的跨语言选择、加工、重构和再传播。文章以知识翻译学为视角,依托艾克西拉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探究中国明代科技典籍《天工... 中国冶铸术语是世界冶铸知识的重要组成,其英译对冶铸知识的跨文化再生产至关重要。知识翻译学认为翻译即知识的跨语言选择、加工、重构和再传播。文章以知识翻译学为视角,依托艾克西拉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探究中国明代科技典籍《天工开物》三个英文全译本中冶铸术语的英译策略及其得失。研究发现:以语言翻译与转换拼写为主、文内注释为辅可实现“以真求知、以美行文”;为目的语读者重构语境并采用图文互释的多模态英译策略可实现“以善立义”。针对译名不足问题,可采用转换拼写+文内注释、自主创译+转换拼写/重复,以及副文本多模态翻译策略,同时要注重冶铸术语英译的系统性知识再生产,着力构建中国冶铸话语体系。文章旨在揭示中国古代地方性冶铸知识向世界性知识转化的再生产规律,对知识的地方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对话、迁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翻译学 《天工开物》 冶铸术语 英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网站虚拟语言景观考察与研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网站为例
8
作者 李稳敏 刘姝慧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场所延伸至虚拟网络空间,虚拟语言景观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博物馆承载了大量文物信息,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其官方网站也已成为一座城市新型的旅游名片,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播。文章以陕西历史博...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场所延伸至虚拟网络空间,虚拟语言景观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博物馆承载了大量文物信息,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其官方网站也已成为一座城市新型的旅游名片,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播。文章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网站为研究案例,结合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研究陕西历史博物馆网站文化传播活动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网络语境下提升博物馆网站虚拟语言景观文化传播应加强网站语言景观建设,提升文化信息翻译质量,拓展文化传播路径,以坚定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网站 虚拟语言景观 5W传播模式 文化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后编辑”为主题的MTI翻译实践报告研究
9
作者 陈梅 乔子豪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43-49,共7页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译后编辑顺应发展潮流,成为提升翻译质量和改善人机交互模式的重要方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模式受到众多译者的青睐,而其中译后编辑是翻译项目的必要流程。文章通过定量分析MTI学生撰...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译后编辑顺应发展潮流,成为提升翻译质量和改善人机交互模式的重要方式。“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模式受到众多译者的青睐,而其中译后编辑是翻译项目的必要流程。文章通过定量分析MTI学生撰写的译后编辑翻译实践报告,发现学生在问题分析能力、实践流程规范性及选题创新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译后编辑的多维度改进对策,即强化理论素养与问题意识,规范实践流程与完善培养体系,鼓励选题创新且与市场紧密联系,以期为MTI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后编辑 机器翻译 翻译实践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MTPE到HACT: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翻译流程创新研究
10
作者 刘世界 张滟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大语言模型(LLMs)在翻译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推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MTPE)流程的技术性变革。文章通过系统考察译前编辑、MTPE、自动译后编辑及“人工智能+译后编辑”的理论内涵与技术发展轨迹,结合当前LLMs在翻译领域中的实践应用,提出并... 大语言模型(LLMs)在翻译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推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MTPE)流程的技术性变革。文章通过系统考察译前编辑、MTPE、自动译后编辑及“人工智能+译后编辑”的理论内涵与技术发展轨迹,结合当前LLMs在翻译领域中的实践应用,提出并明确界定了人智协同翻译(HACT)的概念内涵与核心特征。研究深入探讨了LLMs在HACT流程中的应用场景与实现策略,分析了HACT对译者角色定位、翻译项目管理、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等维度的影响,并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行业协会三个层面提出了推动HACT在语言服务行业中应用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智能技术赋能场景下的翻译流程创新与变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LLMs) 翻译流程 翻译实践 机器翻译译后编辑(MTPE) 人智协同翻译(HA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的偶然性意义——舍斯托夫论列夫·托尔斯泰的后期创作
11
作者 曹海艳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死亡和死亡恐惧是俄国哲学家列夫·舍斯托夫解读列夫·托尔斯泰后期创作的切入点之一。舍斯托夫以托尔斯泰的小说《伊万·伊里奇之死》和《主人与雇工》为例,指出作为偶然性事件的死亡是作家及其笔下人物思想转变的重要契... 死亡和死亡恐惧是俄国哲学家列夫·舍斯托夫解读列夫·托尔斯泰后期创作的切入点之一。舍斯托夫以托尔斯泰的小说《伊万·伊里奇之死》和《主人与雇工》为例,指出作为偶然性事件的死亡是作家及其笔下人物思想转变的重要契机。死亡的意外出现使故事主人公不仅意识到生活的无意义性,而且认识到理性对生活的统治和人类生存的不自由现实,从而开始了从怀疑、孤独甚或绝望到获得启示之旅。死亡的偶然性意义在于,它是理性束缚下的人从“共同世界”走向“个人世界”的推动力量,使人有机会认识到自身的悲剧性生存境遇,并号召人们在反思中“敢想敢为”,寻找自我拯救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舍斯托夫 列夫·托尔斯泰 死亡 偶然性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事领域不同学科学术语篇结论部分句法复杂度特征研究
12
作者 李少杰 张琦 王英力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
随着海事领域的学术研究不断深入,学术语篇的句法复杂度成为反映学科特色和学术表达策略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从三个维度系统考察了海洋工程、海商法和海洋运输三个海事领域核心学科所发表论文结论部分的句法复杂度特征... 随着海事领域的学术研究不断深入,学术语篇的句法复杂度成为反映学科特色和学术表达策略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从三个维度系统考察了海洋工程、海商法和海洋运输三个海事领域核心学科所发表论文结论部分的句法复杂度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学科期刊论文结论部分在句子长度、句式结构和短语结构上都呈现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各学科在知识构建与信息传递策略上的不同倾向。文章为深入理解不同学科学术语篇的句法特征及各学科独特的学术表达策略提供了实证依据,为具有学科特色,特别是海事领域的英语学术写作教学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事领域 期刊论文 结论部分 句法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译者研究现状与分析
13
作者 王亚 文军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28-35,共8页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翻译学中,译者研究逐渐获得关注。其中,离散译者是重要的一类译者群体,指从事翻译活动的离散者。文章梳理现有的离散译者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离散问题、离散与翻译,以及汉语古诗英译的离散译者三部分内容。基于W...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翻译学中,译者研究逐渐获得关注。其中,离散译者是重要的一类译者群体,指从事翻译活动的离散者。文章梳理现有的离散译者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离散问题、离散与翻译,以及汉语古诗英译的离散译者三部分内容。基于Web of Science及Scopus两个数据库,从发文期刊、发文时间及发文主题等方面归纳出离散译者的国外研究概况。此外,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梳理了国内对离散译者所做的研究,以厘清本领域的整体研究现状。在汉语古诗英译史中,离散译者也是一类典型群体。目前,学界对汉语古诗英译离散译者的探讨主要包括英译思想研究、英译策略研究及作品译介三个方面。离散译者研究虽然相对薄弱,也尚未形成相对明晰的体系,但处于稳步发展中。未来研究应该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译者 研究综述 翻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A的大学英语思政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初探
14
作者 王杏桃 杨蔚 孙海燕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全流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课程思政与智慧化教学手段有机融合,涵盖线上课前驱动、线下课中促成及线上线下课后评价等环节。初步的教...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全流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课程思政与智慧化教学手段有机融合,涵盖线上课前驱动、线下课中促成及线上线下课后评价等环节。初步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这种模式不仅改善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促进了思政“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推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产出导向法 全流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15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外语教育研究》由大连理工大学主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主办,以电子期刊形式季度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22X,国内统一刊号:CN 21-9203/G4。办刊宗旨:为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做出切实贡献,... 《外语教育研究》由大连理工大学主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主办,以电子期刊形式季度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22X,国内统一刊号:CN 21-9203/G4。办刊宗旨:为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做出切实贡献,力争通过刊发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优秀研究论文,带动中国的大学外语教师更好地承担教学与科研的工作,带动中国大学的外语教育更好地作用于我国的现代化实践。主要栏目:教育研究、语言研究、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翻译研究和名家访谈等。收录情况: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统一刊号 国际标准刊号 办刊宗旨 电子期刊 名家访谈 大学外语教师 教学与科研 IS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者前言
16
作者 秦明利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外语教育研究》2025年第13卷第1期共收录12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5个栏目:《数智赋能翻译实践与教学》《智慧外语教育与外语学习》《语言研究》《中华文化外译与传播》《文学研究》。《数智赋能翻译实践与教学》栏目收录“从‘搜商’到... 《外语教育研究》2025年第13卷第1期共收录12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5个栏目:《数智赋能翻译实践与教学》《智慧外语教育与外语学习》《语言研究》《中华文化外译与传播》《文学研究》。《数智赋能翻译实践与教学》栏目收录“从‘搜商’到‘问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译者提示素养概念框架构建”“技术赋能时代图书翻译育人作用研究--基于MTI学生图书翻译体验数据”“从MTPE到HACT: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翻译流程创新研究”3篇文章,分别讨论了在认知、能力和伦理三个维度上译者提示素养概念框架的构建,技术赋能时代图书翻译对翻译能力的培养和相应的能力提升策略,以及人智协同翻译的概念内涵与核心特征、大语言模型在HACT流程中的应用和HACT流程对语言服务行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流程 语言服务行业 协同翻译 图书翻译 育人作用 语言模型 模型驱动 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搜商”到“问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译者提示素养概念框架构建
17
作者 王少爽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作为一种新兴知识媒介,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刻革新了翻译实践模式,并推动其向人机协作翻译模式转型。提示工程作为引导大语言模型生成预期内容的核心技术,在翻译实践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由此引发对译者提示素养的关注。文章通过考察生... 作为一种新兴知识媒介,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刻革新了翻译实践模式,并推动其向人机协作翻译模式转型。提示工程作为引导大语言模型生成预期内容的核心技术,在翻译实践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由此引发对译者提示素养的关注。文章通过考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翻译实践应用,剖析译者提示素养的概念内涵,从认知、能力和伦理三个维度探究其构成要素,构建出译者提示素养的概念框架。译者提示素养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译者信息素养的升级与拓展,也是人类译者与AI系统进行高效协作的关键要素,更是专业译者区别于非专业译者的核心能力,应成为当前高校翻译教育关注的重点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人机协作 信息素养 提示素养 概念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经》英译中礼貌元素的语用再现——以谦卦为例
18
作者 李凯旋 毛延生 王瀛浛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81-89,共9页
文章以《易经》中的谦卦为例,针对爻辞当中蕴含的礼貌元素进行具体化阐释,并以此为基础对卫礼贤/贝恩斯、黄浚思、汪榕培/任秀桦等共三个《易经》英译本中六种礼貌元素的语用再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三个《易经》英译本中礼貌元素... 文章以《易经》中的谦卦为例,针对爻辞当中蕴含的礼貌元素进行具体化阐释,并以此为基础对卫礼贤/贝恩斯、黄浚思、汪榕培/任秀桦等共三个《易经》英译本中六种礼貌元素的语用再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三个《易经》英译本中礼貌元素的语用再现各有特点,但是黄浚思之译文总体好于其他三个译本。《易经》翻译需要译者充分结合卦与卦之间及爻与爻之间的有机联系,准确并透彻地理解卦辞每个字的文化所指,这是保证译文语用准确性及文化适切性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谦卦 英译本 礼貌 语用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杜诗英译风格对比研究
19
作者 张广法 王舒曼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36-42,共7页
杜甫的诗歌有大量的英文译本,但对其英译风格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基于语料库,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许渊冲和弗莱彻英译杜甫诗歌的风格。研究结果表明,弗译用词丰富,诗句长度变化较大,语体更接近英语诗歌;许译在用... 杜甫的诗歌有大量的英文译本,但对其英译风格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基于语料库,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许渊冲和弗莱彻英译杜甫诗歌的风格。研究结果表明,弗译用词丰富,诗句长度变化较大,语体更接近英语诗歌;许译在用词上更为简洁,句子保持了与原诗相同的结构,总体上更具可读性。两者都致力于保留杜甫诗歌的韵律美,但使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风格 语料库 杜甫诗歌 许渊冲 弗莱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妮特·温特森《石神》的危机意识研究
20
作者 王薇薇 外语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小说《石神》是珍妮特·温特森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描写了人类在三个星球上以科技之名去探索世界,最后却对环境生态、技术生态及社会伦理等造成破坏的故事。小说通过后现代反乌托邦的书写,展现了作家对危机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解,透... 小说《石神》是珍妮特·温特森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描写了人类在三个星球上以科技之名去探索世界,最后却对环境生态、技术生态及社会伦理等造成破坏的故事。小说通过后现代反乌托邦的书写,展现了作家对危机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解,透露着深刻的危机意识及对现代社会的反思。文章从环境生态危机、技术生态危机和社会伦理危机去追溯温特森的创作原因与文化内涵,思索其危机意识及人文忧思。温特森小说《石神》的危机意识研究蕴含了深刻的生态价值,既是对未来危机事件的预警,亦是探索文学危机叙事策略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神》 珍妮特·温特森 科幻小说 危机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