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力中的平衡:社会工作伦理的理论整合与实践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川兰 曹英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5,共15页
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实践的行动指南,而伦理理论是作出伦理抉择的重要基石。当前,目的论、义务论、德性论、关怀伦理和商谈伦理等理论一方面丰富了社会工作伦理体系,另一方面,不同伦理理论间内在的张力和复杂的服务情境使... 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实践的行动指南,而伦理理论是作出伦理抉择的重要基石。当前,目的论、义务论、德性论、关怀伦理和商谈伦理等理论一方面丰富了社会工作伦理体系,另一方面,不同伦理理论间内在的张力和复杂的服务情境使得社会工作者很容易陷入伦理抉择“陷阱”,难以形成系统的伦理逻辑并用以指导专业实践活动。因此,社会工作伦理理论的整合是回应社会工作服务现实困境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品性和伦理理论的融贯发展逻辑,本研究提出了全面性统合、共识性拟合和协同性嵌合三种不同的整合路径;社会工作行业伦理守则的情境性迭代、社会工作督导的专业性教育和社会工作者的反思性训练则是实现伦理整合转向的可行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伦理 理论整合 专业实践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养老新议题:从智能技术到老年主体性的转向
2
作者 王晶 刘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7,共11页
本文提炼出了智慧养老研究的三个关键议题,即智能养老技术、技术与组织的关系、老年人的主体性问题。从智能养老技术的发展看,中国智能养老技术发展具有政府主导的特征,这与西方智能养老路径略有差异,从智能化养老平台到大数据的应用,... 本文提炼出了智慧养老研究的三个关键议题,即智能养老技术、技术与组织的关系、老年人的主体性问题。从智能养老技术的发展看,中国智能养老技术发展具有政府主导的特征,这与西方智能养老路径略有差异,从智能化养老平台到大数据的应用,数据整合及其带来的算法能力为公共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可能。此外,现有的智能技术构建更多围绕着技术逻辑或者治理逻辑来设计、组织和运作,对老年主体性认知不足,老年人经常处于“失语”状态,造成了技术使用效力的本末倒置。技术的发展方向应围绕老年人自身的主体性需求来设计,通过技术整合家庭、社会、公共系统,建构一种更加包容的数字化组织形态,提高老年人的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社会系统 老年主体性 数字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育如何影响社会阶层?——基于世代和年龄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李升 孙静含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96,共21页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回报往往被赋予很高的期待,关键在于教育对个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与仅考虑“经济收入回报”的教育回报率相比,重在“社会阶层回报”的教育回报系数更能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1—2021跨十...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回报往往被赋予很高的期待,关键在于教育对个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与仅考虑“经济收入回报”的教育回报率相比,重在“社会阶层回报”的教育回报系数更能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1—2021跨十年的七次调查数据,分别对全样本、分世代和分年龄段的样本计算教育回报系数。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教育水平的教育回报系数在不同世代、年龄之间发生变化,以教育学历为核心的文凭社会的作用机制成为重要原因。进一步发现,在个体层面,教育学历的获得和以文凭为重要基础的职业晋升都是过程性的,且在不同年龄与世代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学校教育影响社会阶层的作用机制,会受到政策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而变化。通过量化方法的研究结果能够描述我国不同世代和不同年龄群体的教育回报情况,这对未来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教育回报系数 世代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对养老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政府补助的视角
4
作者 汪冬华 闵添 李梦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33,148,共16页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一直滞后于老龄化进程,信息披露不充分、不透明、不统一的情况较为严重,政府补助通过提供财政补贴与贴息贷款可以缓解养老企业资金缺口,对养老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2013—2022年养老产业具有...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一直滞后于老龄化进程,信息披露不充分、不透明、不统一的情况较为严重,政府补助通过提供财政补贴与贴息贷款可以缓解养老企业资金缺口,对养老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2013—2022年养老产业具有实质融资行为的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以实证检验披露质量对融资效率的影响为研究目的,进一步考察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质量提升显著提高了养老企业的融资效率。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养老与养老服务、农村养老、养老社区等细分行业的政府补助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政府补助只有达到一定额度才能产生与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共振”,促进养老企业提高融资效率。本文为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披露质量—补助额度—融资效率”的联动机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企业 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 融资效率 政府补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街道)社工站政策文本量化评价与优化研究——基于10项政策样本的实证分析
5
作者 徐华 王露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59,共22页
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功能,是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重要途径。政策文本量化研究能够为我国乡镇(街道)社工站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决策依据及路径优化建议,对推动社工站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功能,是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重要途径。政策文本量化研究能够为我国乡镇(街道)社工站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决策依据及路径优化建议,对推动社工站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PMC指数模型,结合文本挖掘(ROSTCM6)与内容分析方法,选取2个中央级、8个省级乡镇(街道)社工站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乡镇(街道)社工站政策整体质量较高,10项政策样本中,5项为优秀等级,5项为可接受等级,无不良和完美级政策;(2)在政策主体性和政策时效性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整体科学性和有效性较高但仍有提升空间。通过对政策本身和不同维度变量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建议:扩大政策参与主体,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注重短期成效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完善顶层设计,增加一线社会工作者在社工站政策制定中的参与度;补充高效力级别政策和配套支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街道)社工站 PMC指数模型 政策评价 政策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参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创新研究--以“健康丝绸之路”为例
6
作者 叶心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8,共15页
在全球性重大疫情的推动下,卫生健康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从“健康中国”发展到“健康丝绸之路”,中国参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的层次不断深化,治理的深度和广度都进一步拓展。“健康丝绸之路”将“共商共建共享”与“人类卫... 在全球性重大疫情的推动下,卫生健康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从“健康中国”发展到“健康丝绸之路”,中国参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的层次不断深化,治理的深度和广度都进一步拓展。“健康丝绸之路”将“共商共建共享”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进行融合,实现了卫生健康治理的理念创新;搭建“平等参与、共同治理”的参与平台,提供了制度模式的建设创新;将卫生合作融入项目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卫生健康治理的双赢,体现出中国参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的路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丝绸之路 卫生健康治理 一带一路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社会工作与红十字事业何以融合发展?——兼论社会工作专业自觉的效度与限度
7
作者 朱志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7,共12页
虽然专业社会工作与红十字事业都是“大社会工作”的组成部分,但是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分割与碎裂的情境性遭遇。社会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加强专业社会工作与红十字事业融合发展。论文将两者放在共生... 虽然专业社会工作与红十字事业都是“大社会工作”的组成部分,但是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分割与碎裂的情境性遭遇。社会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加强专业社会工作与红十字事业融合发展。论文将两者放在共生理论的场域中,尝试对专业社会工作与红十字事业何以融合发展进行学理性分析。专业社会工作与红十字事业在主体共生、资源共生、机制共生方面有很强的契合性,两者是一种“互补型融合”的协作范式,这是专业社会工作与红十字事业何以融合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实践中可以从理念融合、方法融合、路径融合等方面作出具体探索。倡导专业社会工作与红十字事业融合发展是社会工作专业自觉的客观要求,但是也要坚持批判性反思的理性精神,检视专业自觉的发展路径,正确处理好社会工作专业自觉的效度与限度的关系,避免盲目的专业化扩张导致社会工作陷入“专业帝国主义”与“专业理想主义”的双重陷阱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社会工作 红十字事业 融合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复合化实践:“六在域”形塑“老养残”家庭社会支持网络
8
作者 朱媛媛 钟浩忠 肖可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23,共16页
作为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部分,“老养残”家庭在服务实践中面临着多重困境与不确定性,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本文以广州市G街道“老养残”家庭为研究对象,扎根挖掘其存在的政府向度政策碎片化、家庭向度情感互动缺乏和社会向度... 作为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部分,“老养残”家庭在服务实践中面临着多重困境与不确定性,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本文以广州市G街道“老养残”家庭为研究对象,扎根挖掘其存在的政府向度政策碎片化、家庭向度情感互动缺乏和社会向度支持网络薄弱等问题。研究进一步回应了“老养残”家庭的现实需求,通过社会工作介入“老养残”家庭的复合化实践,形塑以“六在域”为基础的“老养残”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即整合“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邻里朋辈、家属和同质性家庭”六大场域构筑社会支持关系网络,以期实现对“老养残”家庭的解难纾困。研究发现,“六在域”形塑下的“老养残”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取得了“搭建多元主体互助平台,丰富信息支持网络;实现社区资源有效配置,增强物质情感支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增强可持续性支持;塑造共助社区良好氛围,强化家庭内外关系”的效果,为我国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事业和养老服务提供了借鉴思路和现实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老养残”家庭 六在域 社会支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 2022):追踪、实施与数据描述
9
作者 何雪松 刘畅 +1 位作者 连彬 王天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3,共20页
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是由华东理工大学整合各方资源发起的全国第一个以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动态为主题的大型连续性抽样调查。2019年是项目的首轮基线调查,2022—2023年是项目的首轮追踪调查。本轮追踪调查秉持规范化、匹配性与数... 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是由华东理工大学整合各方资源发起的全国第一个以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动态为主题的大型连续性抽样调查。2019年是项目的首轮基线调查,2022—2023年是项目的首轮追踪调查。本轮追踪调查秉持规范化、匹配性与数字化的理念对样本进行追踪。为保障追踪调查数据收集的质量,项目组制定了分层抽样追踪、匹配新增的追踪策略,有效降低了大型调查的追踪损耗。为了让研究者更好了解本项目,本文介绍了项目的追踪理念与策略、抽样与实施方法,比照上一轮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数据比较描述,并对项目的持续开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 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利橱窗:社区残障工疗服务定位的经验之辩——以S康园工疗站为观察对象
10
作者 张晓红 刘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康园工疗站是以职业康复为主的社区精神康复机构,是应对生物—医疗康复模式诸多弊端的有效途径。从实践经验来看,我国康园工疗站在残疾人社会福利服务中逐渐呈现出福利橱窗的定位,表现出积极的福利集中和福利展示功能。本研究以G市S示... 康园工疗站是以职业康复为主的社区精神康复机构,是应对生物—医疗康复模式诸多弊端的有效途径。从实践经验来看,我国康园工疗站在残疾人社会福利服务中逐渐呈现出福利橱窗的定位,表现出积极的福利集中和福利展示功能。本研究以G市S示范性康园工疗站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和访谈,分析其运营模式和福利供给情况。研究发现,在有限的吸纳能力和流动能力的双重挤压下康园工疗站逐渐变成了一个资源凝固的“福利庇护所”,以职业康复和辅助性就业为主的复原目标被社区照顾目标替代。从服务对象、服务过程和服务提供者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后发现,康园工疗站作为助残“示范点”在整合社区福利资源,吸纳和服务残疾人以面向社会展现助残成效的同时,也为康园工疗站的服务实效带来了“削足适履”的反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园工疗站 福利供给 福利橱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边界的服务:社会工作个案转介合作研究——以上海市P区实践为例
11
作者 钱燕 曾守锤 刘勇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9,共15页
在社会工作一线实践中,需要不同组织间形成转介合作从而为服务对象提供连续性服务,但在本土情境中个案转介网络尚未形成,如何形成个案转介合作是值得探讨的议题。本研究以上海市P区儿童医院与社会工作机构之间个案转介实践为研究案例,... 在社会工作一线实践中,需要不同组织间形成转介合作从而为服务对象提供连续性服务,但在本土情境中个案转介网络尚未形成,如何形成个案转介合作是值得探讨的议题。本研究以上海市P区儿童医院与社会工作机构之间个案转介实践为研究案例,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分析基础,剖析个案转介中不同主体参与的“转译”实践过程。个案转介行动者网络构建经历了问题化、利益相关化、征召和动员四个阶段,服务对象需求是启动转介的基础,组织间的关系与专业情怀推动个案转介共识形成。与此同时,个案转介服务呈现碎片化与临时性、组织间存在目标差异、社会工作者角色不清、服务使用者的低度参与等是转介行动者网络构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应通过制度赋权推动社会工作个案转介行动者网络建设,创设场境吸纳更多行动者加入转介联盟,将服务对象纳入推动行动主体的再整合,推动个案转介行动者网络从“松散型”向“整合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转介 行动者网络 转译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关联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景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共18页
探索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何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逻辑关联察之,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同源,均有赖于科技创新的内在驱动;二者方向一致,均依... 探索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何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逻辑关联察之,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同源,均有赖于科技创新的内在驱动;二者方向一致,均依托于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二者旨趣相合,均致力于生产效率与治理效能的双重提升。从实现机理观之,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以其“数智化需求”“和谐化追求”“制度化要求”,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引领前进方向、提供行动保障。从实践进路视之,应着力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场景多元化,释放新质生产力创新潜能;推动数字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化,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型人才;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确保新质生产力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态文明 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 绿色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化:一种以人为本的本土领导力
13
作者 孔佳南 郭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本文试图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化”理念引入本土领导力研究,从而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出发点,具体围绕教化的“历史性、本源性、时代性、融合性和本土性”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理论探讨。结果表明:教化在当代中国之所以会以... 本文试图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化”理念引入本土领导力研究,从而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出发点,具体围绕教化的“历史性、本源性、时代性、融合性和本土性”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理论探讨。结果表明:教化在当代中国之所以会以负面的形象示人,主要是因为它通常与封建政治和封建道德联系在一起,故而在近现代社会遭到知识分子的批判;然而,在一般意义上,与启蒙相比,教化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另外一种自我成就方式,有它独特的能指和所指;如今教化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被用来反思、解构和消解启蒙所带来的现代性危机;个体在现实条件下的教化,可以看作个体在具身实践中与文化世界的无尽对话过程;教化与现有领导力研究的本质性差异是,教化是以人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因而可以看作一种以人为本的本土领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 启蒙 以人为本 本土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内卷: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回路与进路
14
作者 王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9,共13页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要有政治自觉、行业自觉和教育自觉。然而社会工作教育培养体系内卷、社会工作行业嵌入内卷、政府塑造专业社会力量的行政化内卷等社会内卷现象阻碍了中国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内卷视角分析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要有政治自觉、行业自觉和教育自觉。然而社会工作教育培养体系内卷、社会工作行业嵌入内卷、政府塑造专业社会力量的行政化内卷等社会内卷现象阻碍了中国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内卷视角分析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遭遇内卷的社会结构情境,认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走出内卷困境需要以中国价值体系为基础,促进教育、行业、政府等三个领域协同发力,而非单向用力。在政府塑造社会的背景下,社会工作教育领域应构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文化情境,突破个体性与社会性的二维探讨。在群体层面,丰富社会工作教育价值体系,探寻联结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群体文化与行业文化;在自然生态层面,延伸对个体性与社会性的探讨,增强自然生态与群体文化之间的关联,推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实践与合作知识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内卷 文化生态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返乡创业的知识建构:研究演进、结构分析与未来议题
15
作者 吕哲臻 林雨晨 杨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03,118,共14页
青年返乡创业作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重要社会现象,已逐渐演化为一项跨学科的研究议题。本文基于“知识建构”视角,使用CiteSpace对1999—2024年的1118篇中文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该领域的研究演进路径、知识结构... 青年返乡创业作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重要社会现象,已逐渐演化为一项跨学科的研究议题。本文基于“知识建构”视角,使用CiteSpace对1999—2024年的1118篇中文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该领域的研究演进路径、知识结构特征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研究起步于新农村建设,随互联网和双创政策而延展,现活跃于全面乡村振兴阶段。本文从研究机构的内容面向、研究主题的聚类热点和研究方法回顾与比较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揭示了青年返乡创业知识结构的整体特征,发现现有研究在理论整合、文化适应性分析及社会张力回应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青年返乡创业的未来研究有必要进一步突破现有功能主义范式与政策理性导向,拓展其议题边界与理论深度,强化跨学科理论整合,以丰富该议题的知识体系与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启事
16
作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求,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求,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列为全文收录期刊。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 出版 编辑 学术交流 作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启事
17
作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求,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求,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列为全文收录期刊。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 出版 编辑 学术交流 作者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社会工作——全球社会发展新策略
18
作者 张莹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5,共16页
为回应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而带来的诸多全球性发展挑战,旨在倡导更具包容性、多维度和可持续的发展型社会政策得以兴起。以米奇利和谢若登等学者为代表所提出的发展型社会政策,主张在社会政策中引入“发展”视野,实... 为回应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而带来的诸多全球性发展挑战,旨在倡导更具包容性、多维度和可持续的发展型社会政策得以兴起。以米奇利和谢若登等学者为代表所提出的发展型社会政策,主张在社会政策中引入“发展”视野,实现与经济政策的紧密互动,将社会政策从简单的再分配手段转变为一种积极的社会投资策略,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在当前人类社会正在普遍经历社会金融化的背景下,发展型社会政策通过金融社会工作得到较充分的实践体现。金融社会工作通过提升人的金融福祉进而推动实现多维度社会发展,通过提升人的金融能力为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并通过推动社会投资来促进社会发展。因此,金融社会工作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推进社会发展的新策略选择。当前,中国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阶段,大力发展金融社会工作来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策略意义重大。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需要金融社会工作与既有金融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框架的嵌入和整合,同时重点加强专业金融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能力建设和发展,从而有效推动金融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和专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社会政策 社会发展 金融社会工作 资产建设 金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法律属性
19
作者 郭小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43,共13页
在法学的框架和体系内明确新质生产力的法律属性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成熟乃至完全实现生产力现代化的理论前提和必要基础。新质生产力在法律层面具有本质要素、作用对象和评价标准三重法律属性。在本质要素层面,新质生... 在法学的框架和体系内明确新质生产力的法律属性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成熟乃至完全实现生产力现代化的理论前提和必要基础。新质生产力在法律层面具有本质要素、作用对象和评价标准三重法律属性。在本质要素层面,新质生产力会催生新的生产关系进而革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最终成为法律尤其是与数字社会休戚相关的法律的本质要素之一。在作用对象层面,法对新质生产力的劳动主体、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实体性要素和科学技术等非实体性要素起着保障、规范、促进、维护和治理作用。在评价标准层面,新质生产力在立法利益衡量准则、执法检查工作目的、司法结果裁量依据等方面发挥作用。只有明确新质生产力的法律属性,新质生产力的法律制度和法治保障才能有的放矢,从而让法治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和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法律保障 算力驱动 法律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社会组织的运营能力?--基于CSWLS 2022的实证分析
20
作者 万思齐 陈思艺 +1 位作者 曹泽源 谈子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62,90,共20页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赋能社会组织的巨大潜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许多社会组织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但是,数字化转型究竟对社会组织内部能力建设产生何种影响,又是通过何种机制产生影响,既有文献尚未达成一致结论,相关实证...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赋能社会组织的巨大潜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许多社会组织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但是,数字化转型究竟对社会组织内部能力建设产生何种影响,又是通过何种机制产生影响,既有文献尚未达成一致结论,相关实证研究非常匮乏。本文借助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2022)数据,分析数字化转型及不同数字应用场景对社会工作机构运营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组织韧性在其中的中介机制和组织规模的调节效应。实证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增强社会组织的运营能力,转型强度越大则组织运营能力越强;第二,构建服务对象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提升社会组织运营能力的效果最为明显;第三,组织韧性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组织规模发挥调节作用,规模越小的社会组织越能够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获益。本文丰富了数字化赋能社会组织发展的有关理论,总结组织数字化转型的“本土化”经验,并为更好地发挥组织数字化转型作用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社会组织 组织韧性 运营能力 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