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919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强化双树复小波包变换的风电机组偏航轴承损伤识别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晓龙 金韩微 +3 位作者 张博文 石海超 杨秀彬 何玉灵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针对风电机组偏航轴承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强化双树复小波包变换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双树复小波包变换与线性峭度结合对不同分解层数下的分量计算平均线性峭度值,确定最优分解层数;其次,对最优分解所得小波系数及尺度系数进... 针对风电机组偏航轴承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强化双树复小波包变换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双树复小波包变换与线性峭度结合对不同分解层数下的分量计算平均线性峭度值,确定最优分解层数;其次,对最优分解所得小波系数及尺度系数进行幅值调制,进而增强不同信号成分的能量;然后,采用散布熵指标确定各分量最佳调制系数并通过双树复小波包逆变换得到修正信号;最后,对修正信号作归一化平方包络谱分析提取故障特征频率。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复杂工况下偏航轴承损伤类型的准确识别,具有一定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偏航轴承 双树复小波包变换 谱幅值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稿须知
2
作者 《动力工程学报》编辑部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动力工程学报》是由上海上发院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出版宗旨是报道动力工程领域最新科技成果,鼓励创意、促进创造、实现创新,为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服务。本刊为工程类核心期刊和中... 《动力工程学报》是由上海上发院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出版宗旨是报道动力工程领域最新科技成果,鼓励创意、促进创造、实现创新,为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服务。本刊为工程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源之一。刊登内容主要包括:锅炉技术、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电站辅机、自动控制、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工程热物理、材料技术、核电技术、新能源及储能、综合能源系统等。为保证刊物质量,并使本刊符合国外检索性期刊的要求,请投稿者注意以下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创意 科技成果 动力工程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联产机组灵活性提升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健 吴宝钢 +2 位作者 王国顺 秦宇 杨勇平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634,644,共10页
2022年,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全年总发电量的58.4%,其中火电机组中超过40%为热电联产机组;而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发电占比逐年上升,其波动性对热电联产机组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灵活性的改造技术主要分为运行方式、系统结构及设... 2022年,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全年总发电量的58.4%,其中火电机组中超过40%为热电联产机组;而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发电占比逐年上升,其波动性对热电联产机组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灵活性的改造技术主要分为运行方式、系统结构及设备改造,对其中高中压旁路改造、储热改造、热泵改造和低压缸零出力方案等改造方案及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种灵活性改造方案联用相比于单一改造方案的整体能源利用率高,更易实现深度调峰;后续应对多种改造方案联用的运行策略进行优化研究,进而提升热电机组灵活性以实现低碳化和灵活性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灵活性 深度调峰 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稿须知
4
作者 《动力工程学报》编辑部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动力工程学报》是由上海上发院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出版宗旨是报道动力工程领域最新科技成果,鼓励创意、促进创造、实现创新,为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服务。本刊为工程类核心期刊和中... 《动力工程学报》是由上海上发院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出版宗旨是报道动力工程领域最新科技成果,鼓励创意、促进创造、实现创新,为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服务。本刊为工程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源之一。刊登内容主要包括:锅炉技术、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电站辅机、自动控制、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工程热物理、材料技术、核电技术、新能源及储能、综合能源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源 工程类核心期刊 动力工程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稿须知
5
作者 《动力工程学报》编辑部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动力工程学报》是由上海上发院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出版宗旨是报道动力工程领域最新科技成果,鼓励创意、促进创造、实现创新,为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服务。本刊为工程类核心期刊和中... 《动力工程学报》是由上海上发院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出版宗旨是报道动力工程领域最新科技成果,鼓励创意、促进创造、实现创新,为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服务。本刊为工程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源之一。刊登内容主要包括:锅炉技术、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电站辅机、自动控制、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工程热物理、材料技术、核电技术、新能源及储能、综合能源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动力工程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稿须知
6
作者 《动力工程学报》编辑部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I0003-I0003,共1页
《动力工程学报》是由上海上发院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出版宗旨是报道动力工程领域最新科技成果,鼓励创意、促进创造、实现创新,为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服务。本刊为工程类核心期刊和中... 《动力工程学报》是由上海上发院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出版宗旨是报道动力工程领域最新科技成果,鼓励创意、促进创造、实现创新,为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服务。本刊为工程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源之一。刊登内容主要包括:锅炉技术、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电站辅机、自动控制、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工程热物理、材料技术、核电技术、新能源及储能、综合能源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动力工程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蜣螂优化算法的ORC发电系统工质筛选及综合性能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斌 徐建委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5-644,共10页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工质的筛选存在评价指标不一、不能全面反映系统综合性能等问题,在150℃热源温度下,依据工质选取原则对工质进行初步筛选,通过MATLAB联立REFPROP9.0建立ORC系统的热力学、热经济和环境模型,采用热效率和[...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工质的筛选存在评价指标不一、不能全面反映系统综合性能等问题,在150℃热源温度下,依据工质选取原则对工质进行初步筛选,通过MATLAB联立REFPROP9.0建立ORC系统的热力学、热经济和环境模型,采用热效率和[火用]效率作为热力学性能指标,单位输出功所需换热面积为热经济性能指标,当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环保性能指标,对不同工质对系统的热力学性能、热经济性能和环保性能影响进行研究,并通过对比蜣螂优化算法与其余4种常用算法进行工质筛选。结果表明: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系统的影响较大,蒸发温度升高有利于系统热力学性能的提升,冷凝温度的升高不利于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环保性能,过热度只对系统[火用]效率影响较大,对环保性能指标影响较小;蒸发温度在100℃、冷凝温度在30℃时,系统单位输出功所需换热面积最小;R245fa的综合评价函数值远大于其他工质,其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工质筛选 蜣螂优化算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协同与能量平衡的供热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策略
8
作者 王玮 徐颖 +4 位作者 谢欣言 蔚伟 胡勇 杨健 曾德良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8-886,共9页
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对供热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调节性能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热协同与能量平衡的供热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策略。首先,将供热抽汽调节作为机组发电负荷的主调节回路;进一步,将电热负荷转换信号引入汽机主控,设计了汽... 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对供热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调节性能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热协同与能量平衡的供热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策略。首先,将供热抽汽调节作为机组发电负荷的主调节回路;进一步,将电热负荷转换信号引入汽机主控,设计了汽机侧电热能量一体化响应回路;最后,设计了锅炉侧精准能量平衡回路。以某300 MW机组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协调控制策略可使机组初期的变负荷速率达到额定负荷的5.3%/min,整体变负荷速率达到额定负荷的2.6%/min,机组的AGC综合性能指标相较于传统协调控制策略提升2.2倍;同时,机组热负荷的偏离度小于0.15%,可有效保证供热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包炉 供热机组 能量平衡 电热协同 变负荷 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沙猫群算法的含碳捕集虚拟电厂优化调度
9
作者 高建强 蔡杜钟 +1 位作者 刘春涛 危日光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6-1133,1152,共9页
针对现有智能算法在求解多目标虚拟电厂优化调度问题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建立了以收益最大和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含碳捕集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多目标沙猫群算法对所提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将优化结果... 针对现有智能算法在求解多目标虚拟电厂优化调度问题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建立了以收益最大和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含碳捕集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多目标沙猫群算法对所提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将优化结果与多目标灰狼算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比较,并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多目标沙猫群算法优化得到的各方案进行筛选,得到兼顾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综合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多目标沙猫群算法得到的方案优于其他2种算法;综合最优方案的系统总收益为60.26万元,碳排放量为249.15 t,相比只考虑系统收益最大化所得的方案,该方案系统收益虽下降了8.90%,但碳排放量下降了4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多目标沙猫群算法 优化调度 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eLaO/粉煤灰基SiO_(2)-Al_(2)O_(3)中低温烟气脱砷及抗硫性能
10
作者 王凯 张凯华 张锴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2-611,共10页
采用碱熔-酸洗法对粉煤灰表面进行改性,制备活性Si-Al载体,同时以Fe、Ce、La复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CeLaO/活性Si-Al载体复合吸附剂,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图谱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进而研究温度... 采用碱熔-酸洗法对粉煤灰表面进行改性,制备活性Si-Al载体,同时以Fe、Ce、La复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CeLaO/活性Si-Al载体复合吸附剂,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图谱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进而研究温度、Si/Al质量分数比、FeCeLaO负载率对复合吸附剂脱砷和抗硫中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Si-Al载体的脱砷能力随Si/Al质量分数比的增大和吸附温度的升高均先升高后降低,最佳Si/Al质量分数比为1.85,此时脱砷效率最高为78.7%,为原灰的2.8倍;最佳吸附温度位于高温段600℃,此时脱砷效率为84.8%;而FeCeLaO/活性Si-Al载体复合吸附剂最佳吸附温度位于中低温段400℃,脱砷效率高达96.9%,活性组分最佳负载率为1∶1。活性Si-Al载体的抗硫中毒能力随Si/Al质量分数比的增大而增强;引入FeCeLaO活性组分,有利于增强吸附剂的抗硫中毒能力,且负载率越高,抗硫中毒能力越强;FeCeLaO/活性Si-Al氧化物抗硫中毒能力强的原因主要是SiO_(2)的表面酸性和Ce元素对Fe、La、Al等活性组分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粉煤灰 FeCeLaO 抗硫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变分模态分解的飞轮储能辅助火电二次调频控制策略
11
作者 王玮 赵俊杰 +1 位作者 高嵩 房方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2-1062,共11页
飞轮储能辅助调频是改善火电机组调频性能和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方案之一。为提升飞轮储能参与二次调频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模态分解改进鲸群优化算法的飞轮辅助火电机组二次调频协同控制策略。首先,基于飞轮储能单元机侧和网侧控... 飞轮储能辅助调频是改善火电机组调频性能和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方案之一。为提升飞轮储能参与二次调频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模态分解改进鲸群优化算法的飞轮辅助火电机组二次调频协同控制策略。首先,基于飞轮储能单元机侧和网侧控制机理,建立了适配1 000 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飞轮储能阵列控制系统模型,以及飞轮储能系统与超超临界机组协同控制的二次调频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鲸群优化算法的改进变模态分解方法,实现了火电机组和飞轮系统响应自动发电控制(AGC)指令的优化分配;最后,针对分配结果设计了一种提升飞轮系统荷电状态(SOC)充放电裕度的控制策略,发展了综合考虑调频性能和飞轮可靠性的飞轮辅助火电二次调频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减弱飞轮储能SOC和火电机组主蒸汽压力波动的同时,可使机组的AGC性能考核指标提升1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飞轮储能 二次调频 AGC指令 鲸鱼优化算法 变分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宽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水轮机空化状态识别方法
12
作者 刘忠 郑佳稳 +2 位作者 邹淑云 乔帅程 谢文婷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5-991,共7页
针对难以有效提取水轮机声发射(AE)信号故障特征,以及在训练过程中信号频谱故障分类不精确且耗时长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宽度卷积神经网络(BCNN)的水轮机空化状态识别方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卷积层和池化层代替宽度学习(BLS)的线性... 针对难以有效提取水轮机声发射(AE)信号故障特征,以及在训练过程中信号频谱故障分类不精确且耗时长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宽度卷积神经网络(BCNN)的水轮机空化状态识别方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卷积层和池化层代替宽度学习(BLS)的线性映射特征层,将得到的CNN特征节点作为增强层的输入,通过训练网络参数建立BCNN模型。利用BCNN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水轮机空化AE信号进行分类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CNN模型能对水轮机4种空化状态进行准确快速的分类识别,其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9.37%,平均耗时为44.16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空化 声发射 宽度学习系统 卷积神经网络 状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H-FMD和1.5维谱的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3
作者 唐贵基 张龙 +3 位作者 薛贵 徐振丽 曾鹏飞 王晓龙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4-723,共10页
针对滚动轴承的早期故障诊断问题,深入研究了一种红尾鹰(RTH)算法参数优化特征模态分解(FMD)和1.5维谱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设计出脉冲能量因子指标(PEFI),并将其作为适应度函数;其次,利用RTH算法并行搜寻... 针对滚动轴承的早期故障诊断问题,深入研究了一种红尾鹰(RTH)算法参数优化特征模态分解(FMD)和1.5维谱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设计出脉冲能量因子指标(PEFI),并将其作为适应度函数;其次,利用RTH算法并行搜寻FMD的关键影响参数组合,自适应地达到信号最佳分解效果;再次,通过PEFI选取分解后的最优信号分量,并进行包络解调运算;最后,计算包络信号的1.5维谱,在谱图中分析、提取轴承故障特征频率信息,实现轴承早期微弱故障的准确性诊断。模拟故障实验和工程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方法解决了参数自适应的问题,大幅降低了噪声及其他干扰成分对诊断的影响,拥有良好的鲁棒性,能够有效提取轴承早期故障信号中的微弱特征信息,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微弱故障提取 特征模态分解 红尾鹰算法 1.5维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旋流效应强化太阳能PV/T系统性能研究
14
作者 韩中合 刘辰浩 +1 位作者 吴乐意 李恒凡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1-1268,共8页
为改善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的效率,在空冷型PV/T系统的冷却通道内加入折流板和旋流装置以强化换热,通过建立数值模型,综合考虑空气流动阻力的影响,分析了质量流量、折流板数量、旋流强度等对PV/T系统实际电效率及综合效率的影响。... 为改善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的效率,在空冷型PV/T系统的冷却通道内加入折流板和旋流装置以强化换热,通过建立数值模型,综合考虑空气流动阻力的影响,分析了质量流量、折流板数量、旋流强度等对PV/T系统实际电效率及综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空气质量流量的增加,电效率和热效率均逐渐增大,但增幅减少;当质量流量从0.01 kg/s增加到0.05 kg/s时,电效率上升约0.65百分点;PV/T系统的实际电效率和实际综合效率随空气质量流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空气质量流量分别为0.02 kg/s和0.04 kg/s时,实际电效率和实际综合效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在通道腔室加装旋流风扇,可有效提升系统的综合效率,当旋流强度等于3时,PV/T系统的综合效率可达79.09%;在相同旋流强度下,旋流作用对低入口质量流量系统的提升作用相较于高质量流量下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 旋流 折流板 优化设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中煤中汞的赋存形态及其热稳定性
15
作者 高丽兵 任冰茹 +1 位作者 郭少青 李宏艳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1-776,共6页
采用逐级化学浸提法研究了不同产地洗中煤中汞的赋存形态,并结合程序升温热解-元素汞检测技术(TPD-AFS)研究了各种赋存形态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洗中煤中汞主要以可交换态、碳酸盐及氧化物表面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硫化物结合态、... 采用逐级化学浸提法研究了不同产地洗中煤中汞的赋存形态,并结合程序升温热解-元素汞检测技术(TPD-AFS)研究了各种赋存形态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洗中煤中汞主要以可交换态、碳酸盐及氧化物表面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硫化物结合态、硅酸盐结合态以及残渣态的形式存在;洗中煤中汞的主要赋存形态为硫化物结合态汞,其含量占总汞的60.67%~62.93%,存在2个释放峰,主要在150~400℃释放,在400~600℃释放较少;洗中煤中残渣态汞含量占比为14.63%~25.31%,主要在150~300℃温度范围内释放;洗中煤中有机结合态汞含量占比为3.98%~7.99%,其主要在400~600℃温度范围内释放;洗中煤中硅酸盐结合态汞含量占比为2.18%~3.34%,其在600℃之后释放;洗中煤中可交换态汞含量占比为1.01%~3.20%,在热解过程中没有明显释放;洗中煤中碳酸盐及氧化物表面结合态汞含量最少,占比为0.46%~1.33%,主要在180~340℃温度范围内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中煤 赋存形态 热稳定性 逐级化学浸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调峰下超临界火电机组蓄热量对煤耗的影响
16
作者 成珊 付毅 +3 位作者 张煌 王志杰 陈文 田红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5-1353,共9页
为探究深度调峰超临界直流锅炉火电机组蓄热量对机组供电煤耗的影响,基于机组稳态与非稳态下不同的运行特征,计算了不同工况下锅炉各汽水流程部件的实际蓄热系数,并基于机组实际运行数据计算得到机组供电煤耗,研究了机组实际蓄热系数对... 为探究深度调峰超临界直流锅炉火电机组蓄热量对机组供电煤耗的影响,基于机组稳态与非稳态下不同的运行特征,计算了不同工况下锅炉各汽水流程部件的实际蓄热系数,并基于机组实际运行数据计算得到机组供电煤耗,研究了机组实际蓄热系数对供电标准煤耗的影响。以某660 MW超临界机组为例开展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稳态与非稳态下,当机组从100%汽轮机额定负荷工况(THA)降低到30%THA时,金属蓄热系数分别增大135.47%和133.93%,汽水蓄热系数变化不大,实际蓄热系数分别增大80.83%和80.07%,且非稳态下机组的各项蓄热系数均大于稳态时;非稳态下机组供电标准煤耗比稳态时增加了11.76~22.40 g/(kW·h);机组向上调峰过程中实际蓄热系数和供电煤耗均大于向下调峰过程;机组供电煤耗与实际蓄热系数呈强相关性,且随着实际蓄热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锅炉 火电机组 蓄热系数 深度调峰 供电标准煤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
17
作者 高建强 张浩 危日光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6,共7页
以某地区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系统总成本和负荷缺电率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多目标灰狼算法(MOGWO)对模型进行优化,将优化结果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同时,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 以某地区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系统总成本和负荷缺电率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多目标灰狼算法(MOGWO)对模型进行优化,将优化结果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同时,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TOPSIS)多目标决策法对优化解集进行筛选,降低了主观因素对权重系数的影响,增强了最优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与MOPSO相比,MOGWO优化精度更高;在算例分析中,系统最优配置方案为风力发电机37台,光伏电池836块,柴油发电机5台,蓄电池531块,系统总成本116.904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 容量配置 熵权-TOPSIS法 多目标灰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A的SOEC-锂离子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18
作者 武鑫 张李希 +3 位作者 胡超 黄博航 熊星宇 马志勇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53-1462,共10页
建立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和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模型并分析了各自的瞬态响应特性,提出了SOEC系统的前馈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然后,基于连续变分模态分解和变分模态分解方法,结合鲸鱼优化算法(WOA),提出了SOEC-锂离子电池混合储能系统... 建立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和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模型并分析了各自的瞬态响应特性,提出了SOEC系统的前馈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然后,基于连续变分模态分解和变分模态分解方法,结合鲸鱼优化算法(WOA),提出了SOEC-锂离子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最后,根据某额定装机容量30 MW风电场实际输出功率数据,通过仿真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混合储能系统能够有效利用部分风能电解制氢,并实现了风电场-混合储能系统的联合输出功率达到并网标准和系统初始投资成本最低的目标;SOEC系统达到了设定的电解效率,且锂离子电池储能阵列处于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混合储能系统 鲸鱼优化算法 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叉树式冷却通道PV/T集热器性能研究
19
作者 梁涛 张龙 +3 位作者 石昀东 邓新星 常瑞 张程宾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6-857,共12页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二叉树冷却通道光伏光热(photovoltaic/thermal,PV/T)集热器性能的影响,基于PV/T集热器的能量转换过程,建立了系统传热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光伏组件表面及冷却流体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了环境因素对系统电效率的影响。...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二叉树冷却通道光伏光热(photovoltaic/thermal,PV/T)集热器性能的影响,基于PV/T集热器的能量转换过程,建立了系统传热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光伏组件表面及冷却流体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了环境因素对系统电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强度每升高100 W/m^(2),光伏组件表面温度升高约1.95 K,系统电效率下降约0.13百分点,流体温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倾斜角度由15°增至60°,光伏组件表面辐射强度表现为上凸曲线形式,由829.26 W/m^(2)先升至870.12 W/m^(2)后降至824.13 W/m^(2),于35°附近达到最大值,表面平均温度与表面接收辐射强度变化一致,而系统电效率表现为下凹曲线形式,于35°附近达到最小值;环境温度每升高5 K,外部辐射温度升高约7.2 K,光伏组件表面平均温度升高约0.5 K,系统电效率下降约0.04百分点;随着环境风速由0 m/s升至2 m/s,系统电效率的变化仅在0.1百分点以内,但环境风速及温度的变化对光伏组件散热效果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 冷却通道 二叉树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翅片和环形翅片对相变储能罐传热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袁威 韩瑞元 +1 位作者 杜双庆 杨先亮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63-1473,共11页
为研究螺旋翅片和环形翅片对垂直管壳式相变储能罐换热性能的影响,选取具有更好传热性能的翅片结构,并建立了光管、环形翅片和螺旋翅片的管壳式相变储能罐的物理模型。在考虑自然对流的情况下,对蓄热和放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 为研究螺旋翅片和环形翅片对垂直管壳式相变储能罐换热性能的影响,选取具有更好传热性能的翅片结构,并建立了光管、环形翅片和螺旋翅片的管壳式相变储能罐的物理模型。在考虑自然对流的情况下,对蓄热和放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储能罐中相变材料的温度场、固液相界面、平均温度、液相质量分数、不同监测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储能罐的综合热性能表现,对比分析了影响储能罐蓄、放热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有无翅片对导热系数低的相变材料有重大影响,翅片结构能明显减少换热过程中储能罐内相变材料的熔化和凝固时间;径向伸展的环形翅片限制了自然对流,而螺旋翅片具有连续结构,具有3种结构中最好的换热速率,且随着翅片高度的增加,换热效果增强;蓄热过程中,在垂直方向,储能罐上部温度高,相变材料先熔化,径向靠近内管的相变材料熔化得快;放热过程则相反,垂直方向下部以及径向内侧的相变材料先凝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翅片 环形翅片 相变材料 蓄、放热速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