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5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工程渠道运行管理与维护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吕中东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229-231,共3页
水利工程渠道是水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关键设施,对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及生态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渠道使用年限的增长,其运行管理和维护面临一些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对延长水利工程渠道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有效满足农业灌溉需... 水利工程渠道是水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关键设施,对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及生态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渠道使用年限的增长,其运行管理和维护面临一些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对延长水利工程渠道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有效满足农业灌溉需求,保障作物正常生长,还能确保城市和工业用水的稳定供应,进而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基于此,论述了水利工程渠道运行管理和维护的重点,分析了水利工程渠道运行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利工程渠道运行管理和维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渠道运行管理 渠道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夏玉米品种对主要虫害的抗性评价
2
作者 王永芳 马继芳 +1 位作者 刘佳 董志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28-30,共3页
自“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制度推广以来,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病虫害呈现出新的变化,玉米虫害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抗性品种是病虫害防控的有效措施,对此,对25个夏玉米品种雌穗上蚜虫数量、蛀茎... 自“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的保护性耕作制度推广以来,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病虫害呈现出新的变化,玉米虫害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抗性品种是病虫害防控的有效措施,对此,对25个夏玉米品种雌穗上蚜虫数量、蛀茎及穗虫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品种间抗虫性差异,并对虫害防控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5个品种间雌穗百株蚜量、蛀茎率和虫穗率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各品种百株蚜量为173.3~830头,蛀茎率为0.0%~43.3%,虫穗率为46.7%~100.0%;在玉米生产中,可以通过抗性品种选择减轻蚜虫和蛀茎危害,但虫穗率普遍偏高,因此,需结合其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玉米穗部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虫害 抗虫性 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9月台风“摩羯”引起的广西大风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3
作者 覃晓玲 覃月凤 +1 位作者 韦丽英 梁建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191-193,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4年9月台风“摩羯”引起的广西大风降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发生期间,副高持续加强西伸,台风“摩羯”主要受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引导,风向西偏北行;低层增强的西南急流及越赤道...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4年9月台风“摩羯”引起的广西大风降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发生期间,副高持续加强西伸,台风“摩羯”主要受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引导,风向西偏北行;低层增强的西南急流及越赤道气流卷入为台风输送水汽和能量,使台风环流加强;台风“摩羯”进入北部湾后保持完整的暖心环流结构,弱冷空气从台风的北侧进入低层,促进了“摩羯”北侧低层向台风中心的流入,“摩羯”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增强,这些为此次广西大风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台风在北部湾活动期间大风半径圈始终很大,并且副热带高压紧跟西伸,加大了与台风间的气压梯度,进而使风力加大;台风“摩羯”螺旋云带及其西移后后部偏南急流造成广西西部、南部地区形成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摩羯” 大风 降水 环流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对流天气中探空数据质量对预报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黄梅艳 韦丽英 邓汝伊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145-147,共3页
采用百色探空站2015—2017年探空资料,从中筛选出10份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异常跳变的记录,统计了异常记录发生时的空间环境要素和降水特征,并结合雷达、红外云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跳变现象多数出现在大气潮湿、近饱和的状态下,具有... 采用百色探空站2015—2017年探空资料,从中筛选出10份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异常跳变的记录,统计了异常记录发生时的空间环境要素和降水特征,并结合雷达、红外云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跳变现象多数出现在大气潮湿、近饱和的状态下,具有充足的不稳定能量储备,有利于发生对流天气;且多数跳变发生在0、-10、-20℃等特征层附近,与降水物发生相态变化密切相关;跳变现象与对流系统或对流单体密不可分,多发生在系统或单体本体或附近区域,跳变剧烈程度取决于对流系统的发展程度。此外,探空气球相对于对流系统或单体的位置和走向也会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探空记录 异常跳变 人为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人机飞防对玉米穗虫的防控效果
5
作者 王永芳 林永岭 +2 位作者 焦素环 康健 董志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89-91,94,共4页
玉米穗期害虫危害能明显加重穗腐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针对玉米生产中忽视穗虫防控及各地防控效果差异较大的问题,利用河北省中南部植保飞防常用的3种无人机,在玉米雌穗抽穗授粉前和授粉完成后分别用药防控玉米穗虫,比较3... 玉米穗期害虫危害能明显加重穗腐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针对玉米生产中忽视穗虫防控及各地防控效果差异较大的问题,利用河北省中南部植保飞防常用的3种无人机,在玉米雌穗抽穗授粉前和授粉完成后分别用药防控玉米穗虫,比较3种无人机飞防雾化效果及较不用药对照对穗虫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3种无人机用药的雾化效果和均匀度有所差异,其中大疆T20旋翼喷头自动喷雾无人机的雾化效果和均匀度最好。3种无人机用药对玉米穗虫的防控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2次用药后30 d被害株率防效可达71.80%~85.90%,穗腐率防效为72.86%~84.29%,其中大疆T20旋翼喷头自动喷雾无人机防效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玉米 穗虫防控 飞防 雾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色市空中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人工增雨潜力分析
6
作者 黄飞 梁建 +2 位作者 黄开刚 林金红 陆启丹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224-226,共3页
利用百色市所辖各县(市、区)2005—2024年地面气压,反演大气中水汽含量,并结合降水资料,研究该地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价各月人工增雨潜力。结果显示:(1)2005—2011年大气可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2—2024年大气可降水量呈... 利用百色市所辖各县(市、区)2005—2024年地面气压,反演大气中水汽含量,并结合降水资料,研究该地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价各月人工增雨潜力。结果显示:(1)2005—2011年大气可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2—2024年大气可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从总体上看,20年来百色市年大气可降水量呈波动递增趋势,递增率为590.2 mm/10年。(2)从月份来看,百色市空中水汽含量呈单峰型分布,7月水汽最充沛,1月水汽最少。从季节分布来看,百色市空中水汽含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季和秋季介于两者之间;右江河谷空中水汽含量大于南北山区北部。(3)百色市实际降水量河谷少、南北山区多,与大气可降水量基本呈相反分布。百色市实际降水量的大小不在于大气水汽含量多少,动力条件、水汽辐合条件和地形作用等对有效降水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4)百色市5—10月自然降水产出率较高,冬季较低,谷值出现在2月。百色市各月的增雨潜力在72.8%~90.5%,秋冬季增雨潜力最好,达到85%以上,夏季和秋季(11月以外)增雨潜力85%以下,其中6月(72.8%)增雨潜力最小,5月(75%)次之,全年有较大的降水潜力可供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水资源 降水自然产出率 增雨潜力 人工增雨 百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冰雪灾害防灾减灾措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7
作者 李岩 甘英浩 姜业超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284-286,共3页
城市冰雪灾害是冰雪灾害的重要类型之一,其所受到的关注相对不足。因此,主要回顾了城市冰雪灾害防灾减灾措施研究历程。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方面,我国有完善机制和多种预警系统;除雪措施有机械、人工和融雪剂融雪等方式;建、构筑物防灾... 城市冰雪灾害是冰雪灾害的重要类型之一,其所受到的关注相对不足。因此,主要回顾了城市冰雪灾害防灾减灾措施研究历程。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方面,我国有完善机制和多种预警系统;除雪措施有机械、人工和融雪剂融雪等方式;建、构筑物防灾有单体和群体尺度研究;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中交通系统是重点;城市人群行动受城市冰雪灾害的影响。基于这些发现,指出了现有城市冰雪灾害防灾减灾措施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如缺乏城市尺度防灾减灾措施、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对冰雪灾害适用性不强、对人群行动规律研究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重视城市尺度研究、开展防灾减灾规划研究、建设智慧城市等展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冰雪灾害 防灾减灾 预警系统 应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干旱环境下2种野生植物解剖结构的研究
8
作者 牛亚玲 刘淑芹 +2 位作者 王洋 梁慧姝 张筱笛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16-18,共3页
将吉林西部天然生境中常见野生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和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 Laxm.)的根、茎、叶作为试材,通过石蜡切片技术,观察2种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解剖结构,研究其形态结构与干旱环... 将吉林西部天然生境中常见野生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和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 Laxm.)的根、茎、叶作为试材,通过石蜡切片技术,观察2种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解剖结构,研究其形态结构与干旱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2种植物既有共同的适应旱生环境的典型特征,又有各自典型的结构特征以适应干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石蜡切片 解剖结构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森林资源碳储量及碳汇动态变化
9
作者 王楠 张瑞苗 +2 位作者 王晨曦 路怡宁 王惠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236-238,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在减缓气候变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首都经济圈”,其生态环境状况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为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地区的森林资源管...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在减缓气候变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首都经济圈”,其生态环境状况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为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地区的森林资源管理,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以1994—2018年近5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分别核算京津冀地区森林资源碳储量及碳汇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4—2018年,北京市碳储量由794.54万t增长至2 823.74万t,天津市碳储量由185.65万t增长至533.23万t,河北省碳储量6 891.13万t增长至15 915.79万t,直观地反映了京津冀三地在森林资源发展方面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森林资源 碳储量 碳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资源调查质量控制技术探讨
10
作者 胡卫东 龙艳 应启围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86-88,共3页
林木资源调查是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方向之一,而确保林木资源调查数据准确性、可靠性是林木资源调查工作重点和难点。以西山林场泗门山林站林木资源调查为例,从四大关键测树因子(每公顷断面积、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每公顷株数)测算着手... 林木资源调查是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方向之一,而确保林木资源调查数据准确性、可靠性是林木资源调查工作重点和难点。以西山林场泗门山林站林木资源调查为例,从四大关键测树因子(每公顷断面积、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每公顷株数)测算着手,探讨林木资源调查质量控制相关技术,为国家储备林收购、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森林督查、伐区调查、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调查等各种与测树因子有关的调查提供经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资源调查 测树因子 质量控制 平均胸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花生病害田间调查及褐斑病病原菌鉴定
11
作者 刘闯 杜思彤 +2 位作者 王趁 丁奥 黄玉茜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37-39,共3页
2022—2023年对阜新、锦州、葫芦岛、朝阳、沈阳、辽阳、铁岭、鞍山、丹东、本溪10个辽宁花生产区病害种类及为害程度进行系统调查,明确辽宁省花生病害种类有10种,分别为花生褐斑病、花生网斑病、花生黑斑病、花生焦斑病、花生疮痂病、... 2022—2023年对阜新、锦州、葫芦岛、朝阳、沈阳、辽阳、铁岭、鞍山、丹东、本溪10个辽宁花生产区病害种类及为害程度进行系统调查,明确辽宁省花生病害种类有10种,分别为花生褐斑病、花生网斑病、花生黑斑病、花生焦斑病、花生疮痂病、花生灰斑病、花生白绢病、花生菌核病、花生纹枯病和花生镰刀菌根腐病,其中发生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为花生褐斑病、花生网斑病和花生疮痂病。采集不同产区的花生褐斑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结合rDNA-ITS基因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式对辽宁省花生褐斑病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辽宁省花生褐斑病病原菌均为花生尾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褐斑病 病原菌鉴定 病害防治 田间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连续两天极端暴雨过程成因对比分析
12
作者 马琼 马秀梅 王有莲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323-325,共3页
2021年7月24—25日青海连续两天出现暴雨过程,多地超日极端阈值,并突破历史极值。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4卫星云图、ERA-5再分析资料(0.25°×0.25°),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的极端性,并从环流形势、水汽等条件对两日暴雨进行... 2021年7月24—25日青海连续两天出现暴雨过程,多地超日极端阈值,并突破历史极值。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4卫星云图、ERA-5再分析资料(0.25°×0.25°),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的极端性,并从环流形势、水汽等条件对两日暴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4日强降水是受伊朗高压控制,低层风速辐合触发了不稳定能量,天气尺度强迫较弱,水汽输送、大尺度动力和热力条件均较差,但局地水汽较为充沛,不稳定能量较大,底层大气接近超绝热状态,导致极易触发对流,环流形势在25日凌晨出现明显变化。25日暴雨在伊朗高压西退后与东部分裂的高压中心形成的切变线下产生,切变线北侧冷空气下滑与暖空气交汇,锋生明显。低层配合中尺度低涡,整层上升运动强,水汽辐合强,系统性抬升触发不稳定能量,斜压性明显,偏东风沿地形爬升使降水强度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伊朗高压 极端性 中尺度低涡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菌株分离筛选及防效研究
13
作者 刘佳 王永芳 +2 位作者 张立娇 王孟泉 林永岭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3期28-30,共3页
玉米鳞翅目害虫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安全,生防药剂安全、高效,是杀灭此类害虫的防控药剂。对采集自生产田玉米穗部棉铃虫死亡虫体进行苏云金杆菌菌株分离,经室内生测筛选出2株高活力菌株,利用其发酵液连续两年进行大田生防试验。结... 玉米鳞翅目害虫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安全,生防药剂安全、高效,是杀灭此类害虫的防控药剂。对采集自生产田玉米穗部棉铃虫死亡虫体进行苏云金杆菌菌株分离,经室内生测筛选出2株高活力菌株,利用其发酵液连续两年进行大田生防试验。结果表明:2023年和2024年Bt-7菌株对玉米鳞翅目害虫被害株防效分别为86.32%和86.81%,穗腐防效分别为87.64%和89.41%,与苏云金杆菌商品制剂“耕田人”的防效相当。2023年和2024年Bt-2菌株对玉米鳞翅目害虫被害株防效分别为63.16%和63.74%,穗腐防效分别为67.42%和67.06%,与化学药剂防效相当。两年生防试验示范效果稳定,说明Bt-7菌株和Bt-2菌株是具有鳞翅目害虫生防开发潜力的2个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鳞翅目害虫 苏云金杆菌 分离筛选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碳储存与土壤改良作用
14
作者 李美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其因特殊的多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土壤退化等问题加剧的大环境下,挖掘生物炭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潜在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生物炭的定义、特性、制备方法及其在...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其因特殊的多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土壤退化等问题加剧的大环境下,挖掘生物炭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潜在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生物炭的定义、特性、制备方法及其在碳储存、土壤改良方面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生物炭能有效储存碳、改良土壤,但也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在后续生态碳应用过程中,应持续优化技术、克服挑战,推动其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转变,助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农业生态系统 碳储存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碳普惠机制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及其优化策略
15
作者 宿炳林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238-240,243,共4页
以林业碳普惠机制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基于福建省3个地市6个县(区)823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林业碳普惠机制显著提高了参与农户收入,平均增收效应为7 654元,其中... 以林业碳普惠机制对农户增收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基于福建省3个地市6个县(区)823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林业碳普惠机制显著提高了参与农户收入,平均增收效应为7 654元,其中直接效应3 267元,间接效应4 387元;(2)直接增收来自碳汇交易(2 156元)和生态补偿(1 111元),间接增收主要通过林下经济(42.3%)、林产品增值(32.4%)和生态旅游(25.3%)实现;(3)教育水平、林地规模和政策认知度是影响农户参与的关键因素,且通过合作社形式参与的农户比个体参与者平均多增收2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普惠机制 农户增收 乡村振兴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民数字素养:驱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16
作者 赵晓明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55-57,共3页
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使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乡村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其数字转型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开始接触并尝试利用这些新技术改善自身的生产生活。... 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使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乡村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其数字转型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开始接触并尝试利用这些新技术改善自身的生产生活。对大多数农牧民而言,提高数字素质是通过网络平台更好地获取市场信息,扩大销售渠道,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基于此,阐述了农牧民数字素养驱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农牧民数字素养提升助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民 数字素养 乡村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4A卫星资料的保定地区对流初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疆南 吴剑坤 张会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3期210-212,共3页
为提高保定地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能力,基于FY-4A卫星资料,借鉴相关学者的对流初生(CI)识别方法,并根据FY-4A卫星的特点,对CI判据及阈值进行调整和优化。选取FY-4A卫星的6个通道数据,构建了包含12个指标的CI判据集。选取2020年6... 为提高保定地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能力,基于FY-4A卫星资料,借鉴相关学者的对流初生(CI)识别方法,并根据FY-4A卫星的特点,对CI判据及阈值进行调整和优化。选取FY-4A卫星的6个通道数据,构建了包含12个指标的CI判据集。选取2020年6月25日保定地区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案例分析,使用雷达组合反射率验证该CI预警方法的准确性、时效性。结果表明,优化调整后的CI预警方法能提前30~40 min预警保定地区的强对流初生过程,为短时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 对流初生 强对流天气 保定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1年新疆克州气候因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玉素甫江·西尔艾力 邓远强 +2 位作者 祖力克艳·麻那甫 艾克代·沙拉木 巴特尔·巴克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151-153,共3页
为深入研究新疆克州干旱区主要气候要素的时空特征及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克州4个气象站1961—2021年的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克州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 为深入研究新疆克州干旱区主要气候要素的时空特征及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克州4个气象站1961—2021年的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克州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风速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于1996、1995、1980年开始发生突变,年平均风速于1986年发生突变。从空间分布来看,年平均气温东北部和西部偏低,中部和南部偏高;年平均降水量东北部和西部偏高,中部和南部偏低;年平均相对湿度西南部和东北部偏高,中部和西部偏低。由此可见,在过去的60年间,克州气候一直处于暖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时空分布 变化特征 突变检验 新疆克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波辐射计分析合肥秋冬污染天气温度层结特点
19
作者 高越 陈健 +1 位作者 徐倩倩 吴月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基于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合肥秋冬季大气温度层结变化,探寻温度层结与污染物垂直扩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合肥秋冬季大气层结稳定,近地面有等温层。(2)多个高度层存在温度差逐渐增大的“逆温”现象,表明当空气质量转差时,温度层结... 基于微波辐射计资料,分析合肥秋冬季大气温度层结变化,探寻温度层结与污染物垂直扩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合肥秋冬季大气层结稳定,近地面有等温层。(2)多个高度层存在温度差逐渐增大的“逆温”现象,表明当空气质量转差时,温度层结趋于稳定。(3)分析污染天气温度层结演变发现,AQI达到最大时,温度垂减率最小,近地面等温层最明显。0~500 m的温度垂减率与AQI负相关,垂减率<0.3℃/100 m,十分不利于大气垂直扩散,易出现重度污染;垂减率>0.4℃/100 m,有利于垂直扩散,出现中度污染以上的概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大气温度层结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两次春季冷空气型大风天气特征分析
20
作者 刘霭薇 欧奕含 +2 位作者 王玲玲 王万鑫 袁立新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1期92-94,298,共4页
大风是四川盆地春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大风天气过程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等,针对四川盆地2023年3月11日和2024年3月24日2次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风天气环流背景均为... 大风是四川盆地春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大风天气过程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等,针对四川盆地2023年3月11日和2024年3月24日2次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大风天气环流背景均为高空偏西风波动,低层700 hPa和850 hPa盆地受偏北气流控制,冷空气前沿冷锋进入盆地造成偏北大风;受盆地以北地形影响,冷空气主体在进入盆地前,在秦岭以北有所停滞,冷空气堆积,造成气压梯度显著增大,30°~35°N气压差达到25~30 hPa,在盆地北部形成强烈的气压梯度风;盆地北部低层有强冷平流中心,逐渐向南移动影响整个盆地,垂直剖面显示“3·11”大风过程在冷平流向前传递,而“3·24”大风过程中形成次级环流,中层动量向下传递,造成地面增压;通过对负变温和正变压位置和强度的分析,发现2次过程中负变温和正变压位置吻合,“3·11”个例正变压中心强度达到+5.2 hPa/h,“3·24”个例正变压中心强度达到+2.9 hPa/h,形成变压梯度风,与气压梯度风共同作用造成地面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大风 温度平流 气压梯度 变压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