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突破视阈中的天人问题和古今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6-209,共14页
天人与古今作为人类两大基本问题,在当代分别被表述为超越性与历史性,但二者被主流意识视为相反相悖、相互否定之物。以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和沃格林“天下时代”理论共同阐释的精神突破问题作为视阈,可以发现历史性意识和超越性通... 天人与古今作为人类两大基本问题,在当代分别被表述为超越性与历史性,但二者被主流意识视为相反相悖、相互否定之物。以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和沃格林“天下时代”理论共同阐释的精神突破问题作为视阈,可以发现历史性意识和超越性通过精神突破的同时性发生和交融共生的复杂图景。精神突破前的原初宇宙论秩序并无超越性和历史性可言,精神突破带来一场影响深远的人性变革,该变革背景是精神突破导致了实在经验在人性意识中的分层,通过这一分层,自然与历史、人道与天道、实然与当然、事物秩序与话语秩序、心理与物理等一系列分化成为可能,人由此而成为天人之间、古今之间的居间存在者,超越性与历史性成为人性的基本维度。历史和超越作为人性意识的不同维度,同时也是组织和整饬经验的不同尺度,二者的交融性体现在,超越性运动发生在历史中并通过历史得以可能,历史性本身即内蕴一种由突破现成性当下而开启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与古今 超越性与历史性 精神突破 人性意识及其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税收“双支柱”变革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卫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数字化发展,原有的国际税收制度受到极大挑战,国际逃税避税现象日益严重。为解决全球税收分配面临的新问题,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委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税...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数字化发展,原有的国际税收制度受到极大挑战,国际逃税避税现象日益严重。为解决全球税收分配面临的新问题,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委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问题,提出应对的办法。OECD于2021年下半年发布《关于应对经济数字化税收挑战双支柱方案的声明》,提出了改革国际税收制度的“双支柱”方案。该方案不仅是对现有国际税收规则的调整和补充,而且是对现有国际税收规则的重大变革,将对税收分配与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在介绍“双支柱”方案产生背景和内容的基础上,说明了“双支柱”方案的特征,分析了“双支柱”方案对我国税收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双支柱”方案实施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柱”方案 国际税收 国际逃避税 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和实践路径研究——基于稳中求进的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辉 陈煜斌 唐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2-315,共14页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超大发展中经济体的规模优势、国家创新系统的技术优势和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优势,充分具备了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但我国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也面临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素市...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超大发展中经济体的规模优势、国家创新系统的技术优势和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优势,充分具备了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但我国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也面临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素市场发育不够充分、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等问题和挑战。“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稳”的主基调,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工作方法,将新发展理念作为路径遵循,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路径保障,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同时,要把握“进”的大方向,以“技术—要素—产业”的耦合与质变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驱动,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结构载体,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支撑,以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竞争优势,在“先立后破”中实现稳与进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中求进 先立后破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经济治理:基于元治理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伟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1-344,共14页
全球经济治理困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和关切。就经济领域而言,治理源自市场和政府失灵的反思,强调以突破市场、政府和社会等传统单一模式的多元互动和协作治理。然而,治理也会失灵,在治理理论遇到治理失败与协调失灵的背景下,元治理... 全球经济治理困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和关切。就经济领域而言,治理源自市场和政府失灵的反思,强调以突破市场、政府和社会等传统单一模式的多元互动和协作治理。然而,治理也会失灵,在治理理论遇到治理失败与协调失灵的背景下,元治理理论应运而生。元治理不是对治理的否定,而是强调各种治理模式协调合作和综合运用,形成一定共识性、原则性制度安排的“治理的治理”。纵观全球经济治理的曲折反复历程,可以发现当下全球经济治理的危机,关键不是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全球性经济问题,而是没有解决本身的治理问题,表现为全球经济的元治理失灵。这就需要无政府状态下,作为元治理主体的大国,共同努力寻求一条元价值、元制度和元目标构成的元治理框架,跳出经济问题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的陷阱,避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分裂。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行为体,需要协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开放性多边体系,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全球经济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平衡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失灵 元治理 全球经济治理 新干预主义 多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咏史二十首》文本生成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增宝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9,共11页
庚子年三至六月,王国维为出洋考验事四至杭州,其中波折,《王乃誉日记》载之甚细。此间,他得以拜见高凤岐并以《咏史二十首》录呈。阅读史分析可见,桑原陟藏《中等东洋史》、林乐知《四裔编年表》等东西洋书籍的阅读,为组诗提供了“系统... 庚子年三至六月,王国维为出洋考验事四至杭州,其中波折,《王乃誉日记》载之甚细。此间,他得以拜见高凤岐并以《咏史二十首》录呈。阅读史分析可见,桑原陟藏《中等东洋史》、林乐知《四裔编年表》等东西洋书籍的阅读,为组诗提供了“系统”史观和内容借鉴。王国维的史书阅读经验为组诗提供了重要的修辞参照。“《学衡》本”对“上图本”的文字改动,见出王国维文学对其史学知识的形式征服。而对“黑海”“西头”等诗歌笺注问题进行辨析,则可由文本生成问题达于对作者本意及历史语境的揣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咏史二十首》 《中等东洋史》 高凤岐(啸桐) 王乃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债权结构对策略性违约的防御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信用债发行与违约的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胜兰 余暮宁 史欣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债权结构如何对策略性违约形成防御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代价是一个新的研究问题。本文首先在不完全契约和不完全信息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债权结构对企业策略性违约的影响机制,其次利用《企业破产法》中的现金流测试法和资产负债测试法区分... 债权结构如何对策略性违约形成防御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代价是一个新的研究问题。本文首先在不完全契约和不完全信息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债权结构对企业策略性违约的影响机制,其次利用《企业破产法》中的现金流测试法和资产负债测试法区分策略性违约和一般性违约,并运用2014—2019年中国信用债发行与违约的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分散的、社会化的公众债券融资比重减少,会降低策略性违约的概率;公众债券融资比重较低的企业不仅有着较慢的违约速度,同时也有着较低的违约金额占比;但对于那些经营状况较良好的非濒临破产企业,降低公众债券融资比重却可能增加企业的负担和弱化破产威胁,对企业资产利润率的改善并没有多少帮助。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包括合理设计稳定的市场规则以激励企业自身形成抵御策略性违约的内部免疫机制,以及提供充足有效的市场工具使企业能够及时调整资产和债权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权结构 债券违约 策略性违约 破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量经济学中的因果推断: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64,共22页
自从可信度革命以来,因果推断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果推断方法也层出不穷,甚至令实证研究者眼花缭乱。本文系统梳理了因果推断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涵盖随机实验、自然实验、断点回归、匹配估计、双稳健估计... 自从可信度革命以来,因果推断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果推断方法也层出不穷,甚至令实证研究者眼花缭乱。本文系统梳理了因果推断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涵盖随机实验、自然实验、断点回归、匹配估计、双稳健估计、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合成控制法、回归控制法、分位数控制法等主流因果推断方法。与已有的文献综述相比,本文更注重因果推断方法的历史起源,以帮助实证研究者更好地把握其精神实质,同时将所涉文献更新至2024年的最新前沿(尤其是工具变量法与双重差分法的最新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因果推断 可信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去的十年: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政策效应研究
8
作者 连玉君 李鑫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在贸易摩擦中,被遏制方如何应对是各国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在“反事实”框架下讨论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日本政府在“广场协议”签订后实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策具有积极作用,其... 在贸易摩擦中,被遏制方如何应对是各国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在“反事实”框架下讨论日本应对“广场协议”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日本政府在“广场协议”签订后实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策具有积极作用,其人均GDP处理效应由1987年的188.48国际元增加到1991年的2302.95国际元。然而,在此过程中,过度金融自由化和货币政策不稳定,导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金融市场缺乏稳定性。这些变化导致传统主银行制度部分失效,并进而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表现为人均GDP处理效应自1992年开始不断下降至1996年的787.16国际元。以史为鉴,我们认为中国的应对措施——逐步释放金融市场风险,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协议 合成控制法 金融市场稳定 中美贸易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政策新时代的内涵、动力机制与价值转向
9
作者 岳经纶 刘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领域的整体性、系统性改革推动我国社会政策体系进入“从有到优”的新时代。新时代的社会政策呈现出以人为本、注重公平性、治理水平提升、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等基本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领域的整体性、系统性改革推动我国社会政策体系进入“从有到优”的新时代。新时代的社会政策呈现出以人为本、注重公平性、治理水平提升、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等基本特征。它根植于党以人为本的意识形态、国家财政能力和行政能力的提升,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新时代社会政策的价值根基发生明显转向,它超越普遍主义和选择主义的二元对立,设计了融合特殊性与差异性的普遍主义框架,致力于构建统一的社会公民身份,并在社会政策设计、执行和结果中努力贯彻公平正义的原则。新时代的社会政策发展契合“社会中国”的建设愿景。展望未来,作为学术研究的社会政策和作为治理实践的社会政策需要强化互动互促,接续推动“社会中国”建设并讲好社会政策的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策 社会中国 新时代 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为指引奋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10
作者 高松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共3页
2024年11月,在中山大学建校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对学校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为我们奋进新百年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山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锚... 2024年11月,在中山大学建校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对学校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为我们奋进新百年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山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奋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教育强国 中山大学 凝心聚力 战略目标 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 新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域胡语与古籍整理
11
作者 荣新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中国传世的汉文古籍中有不少涉及西域或域外史地,其中有大量的西域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是研究西域史地的重要资料。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新疆地区发现了大量的胡语文书,敦煌藏经洞也保存了西域的大量胡语文献,利用这些当地发现... 中国传世的汉文古籍中有不少涉及西域或域外史地,其中有大量的西域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是研究西域史地的重要资料。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新疆地区发现了大量的胡语文书,敦煌藏经洞也保存了西域的大量胡语文献,利用这些当地发现的胡语文书,来解读有关西域史地专名,可以为古籍整理校勘时取舍不同汉字写法提供帮助,甚至定论。然而,过去汉文古籍的整理一般注重版本的校勘,很少关注胡语文献研究的成果。本文列举玄奘《大唐西域记》的“汉那”还是“涣那”,《新唐书·地理志》的“蘭城”,《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德从太子”,《隋书·西域传》的“代失毕”,《隋书·铁勒传》的“薄落、职乙”等例子,来说明西域出土胡语文献对于汉文古籍整理可以提供的帮助,借以引起古籍整理研究者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语 涣那 蔺城 从德太子 谋落 炽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之天下”:东周秦汉社会“天下”意识的升格
12
作者 王子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8,共12页
周秦社会“天下”意识的文献反映,见于百家之说。“天下”归“一”,成为当时的时代追求。然而“一天下”与“天下一”的实现路径,王霸之学有深刻的歧见。而实际历史走向,与《韩非子》“进兼天下”“强匡天下”的设计主张一致。“秦并天... 周秦社会“天下”意识的文献反映,见于百家之说。“天下”归“一”,成为当时的时代追求。然而“一天下”与“天下一”的实现路径,王霸之学有深刻的歧见。而实际历史走向,与《韩非子》“进兼天下”“强匡天下”的设计主张一致。“秦并天下”以及后来的“汉并天下”之后,一种新的涉及“天下”主题的政治理念出声,并产生历史反响。这就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在“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的帝权至上的时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的开明的政治意识有合乎理性的历史意义。“天下之天下”说,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文明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秦汉 天下观 政治意识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天下之天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嬗变与汉晋《左传》学的发展
13
作者 方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汉晋是《左传》学从初创到成熟的关键时期。西汉末,谶纬与古文经并兴。东汉初,图谶成为官方学说。郑众引占候之术入《左传》,学者罕习。贾逵以图谶解传,为执政者赞赏,成为《左传》学发展的一大转机。汉末,今文经与图谶并衰,博物多识成... 汉晋是《左传》学从初创到成熟的关键时期。西汉末,谶纬与古文经并兴。东汉初,图谶成为官方学说。郑众引占候之术入《左传》,学者罕习。贾逵以图谶解传,为执政者赞赏,成为《左传》学发展的一大转机。汉末,今文经与图谶并衰,博物多识成为士人们的追求。服虔用《山海经》《神异经》解传,显示出其独特的博物趣味,而方言俗语的运用则与士林的旨趣同调。过度引入新知识,是服注繁琐的原因之一。在汉魏史学发展的背景下,杜预认为《春秋》《左传》为叙事之史。杜氏以其深厚的历法与地理学养,建构出全新的《春秋》《左传》时空知识框架,为后世《左传》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知识 谶纬 博物 史学 汉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结构化文本的房地产债券违约预警研究
14
作者 钟宁桦 郝雨桐 刘一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9-374,共16页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事件频繁发生,相关金融风险隐患日益凸显,实现对房地产债券违约的准确和超前预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本文从1.3万份分析师研报中提取18万条文本语段,利用Deep...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事件频繁发生,相关金融风险隐患日益凸显,实现对房地产债券违约的准确和超前预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本文从1.3万份分析师研报中提取18万条文本语段,利用DeepSeek大语言模型对文本进行处理,构建文本因子。随后,将这些文本因子与房地产债券的逐笔交易数据结合,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债券违约预警与风险识别模型。本文研究发现,机器学习方法对房地产债券违约的预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计量方法,非结构化文本数据的引入能有效增强分类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债券 违约风险预测 大语言模型 机器学习 非结构化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本质到现象抑或从现象到本质——辨识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思维
15
作者 朱富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82,共16页
一般来说,“从现象到本质”思维的目的在于发现“本质”,致力于探究根本性的但不紧迫的宏观社会问题,从而主要适用于社会哲学领域;与此不同,“从本质到现象”思维的目的则在于解悉“现象”,致力于关注和解决具体的微观社会问题,从而更... 一般来说,“从现象到本质”思维的目的在于发现“本质”,致力于探究根本性的但不紧迫的宏观社会问题,从而主要适用于社会哲学领域;与此不同,“从本质到现象”思维的目的则在于解悉“现象”,致力于关注和解决具体的微观社会问题,从而更适用于社会经济学。显然,马克思学说同时关注社会根本问题和社会具体现象,从而也就嵌入了“从现象到本质”和“从本质到现象”这两种思维和研究路线。不过,由于马克思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因而也就集中关注根本性的认知论范畴,这使得“从现象到本质”研究路线得到更为充分的运用。但是,在平稳发展的当今社会,经济学要认识和解决具体的微观现象和问题,更需要承继和发展马克思学说中的“从本质到现象”研究路线。更进一步地,本质的获得也不是源于对现象的简单归纳,不能局限于数理逻辑和计量分析的使用;相反,它需要将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契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根基于辩证思维的溯因推理法。由此,就可以不断推进我们的社会认知,促进现代经济理论的进步,进而更好地实现“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这双重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经济分析 从本质到现象 哲学思维 溯因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政治与学术关系考论——以罗振玉为中心兼及其与王国维之关系
16
作者 彭玉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54,共16页
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政治史和学术史上,罗振玉都是不可忽略的人物。辛亥革命后,他寓居日本京都八年,其间他多次回国,深度参与筹划了张勋复辟。1919年后,先后寓居天津、大连等地,积极参与筹建伪满洲国并任监察院院长。罗振玉的遗民之心与... 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政治史和学术史上,罗振玉都是不可忽略的人物。辛亥革命后,他寓居日本京都八年,其间他多次回国,深度参与筹划了张勋复辟。1919年后,先后寓居天津、大连等地,积极参与筹建伪满洲国并任监察院院长。罗振玉的遗民之心与复辟之志在民国的政治背景下,能够发挥的空间极其有限,故其着眼国家学术,投身学术传古,通过编印大量新出文献,为建构新史学奠定了重要基础。罗振玉的学术传古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学术兴趣,而兼有传承文化于将坠之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寄寓了深刻的政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玉 政治 学术 复辟 遗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介入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的角色与反馈效应
17
作者 魏明海 周咏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8,共14页
信息传播是影响资本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升级迭代和赋能应用,对资本市场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比较“算法主导+AI赋能应用”与“规则基础+人类专业判断”两种类型的资本市场信息传播模式,识别“算法主... 信息传播是影响资本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升级迭代和赋能应用,对资本市场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比较“算法主导+AI赋能应用”与“规则基础+人类专业判断”两种类型的资本市场信息传播模式,识别“算法主导+AI赋能应用”信息传播模式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AI介入审计师识别财务错报和舞弊、分析师盈余预测和股票评级中的作用,揭示了AI介入信息中介传播信息的特定角色;借助分析AI介入散户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以及AI量化投资,揭示了AI介入信息传播对资本市场交易效率的影响。此外,本文还针对具有互动性和动态性影响的闭环信息传播过程,进一步检视了AI介入资本市场信息传播过程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其内部治理的反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信息传播 审计 盈余预测 投资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曼的康德批评与存在论诠释学的语言哲学奠基
18
作者 傅永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0-278,共9页
哈曼是第一个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展开批判的思想家。一方面,哈曼批评康德将感性和知性分裂成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能力,使得人类的认知能力失去共同的根源;另一方面,哈曼指责康德只关心由纯粹理性建构的意识事实,无法真正认知到具体... 哈曼是第一个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展开批判的思想家。一方面,哈曼批评康德将感性和知性分裂成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能力,使得人类的认知能力失去共同的根源;另一方面,哈曼指责康德只关心由纯粹理性建构的意识事实,无法真正认知到具体的实存世界。哈曼要求调整批判的方向,批判的对象不是理性而是语言。语词具有真正的先验纯粹性,因为语词是人类从启示和传统中接受来的。语言的先验性不仅构筑了存在与认知(理解)的基础,也是感性与知性在认识中功能合一的共同根源。没有语言,就没有理性,也就没有世界。通过语言批判,哈曼以语词的“启示”与“传统”作为认知(理解)所以可能的基础,构筑了一种强调语言优先性的先验语言学,并据之肇始了现代诠释学存在论转向之端倪,宣告了以语言学为基础、反纯粹理性的德国古典语言哲学阵营的形成。德国近现代哲学谱系由此得以重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批判 语言批判 语词 先验语言学 语言中介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子化背景下的税制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19
作者 解垩 孟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95,共11页
在少子化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探索具有生育鼓励色彩的税制结构优化路径是彰显税收激励效能、回应人口转型期现实需求的应有之义。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我国直接税与间接税鼓励生育的实践探索以及域外国家的有益经验,继而从税收学原理、... 在少子化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探索具有生育鼓励色彩的税制结构优化路径是彰显税收激励效能、回应人口转型期现实需求的应有之义。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我国直接税与间接税鼓励生育的实践探索以及域外国家的有益经验,继而从税收学原理、税制设计以及育龄群体感知三个层面,对我国直接税和间接税的生育促进潜力进行了研判与比较,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其他经济发展目标对税制结构调整的要求作了进一步的剖析。本文认为,为有效推动生育支持政策在税收领域的落实,需要采取双管齐下的税收策略,从直接税和间接税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并且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对间接税生育促进作用的重视,以充分释放间接税在生育支持中的潜能,使其与直接税形成合力,共同构筑生育友好型税收政策体系,为破解少子化困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税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子化 生育 税制结构 直接税 间接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日本人的反战活动——兼谈对日“两分论”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20
作者 徐志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82,共14页
抗战时期有些日本人因不同的战争经历和体验而萌生了厌战情绪乃至反战倾向,开展反战斗争。日本共产党从其理想信念、阶级立场和革命追求出发,自觉地反对日本侵略战争,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无论日本人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厌战、反战斗争,... 抗战时期有些日本人因不同的战争经历和体验而萌生了厌战情绪乃至反战倾向,开展反战斗争。日本共产党从其理想信念、阶级立场和革命追求出发,自觉地反对日本侵略战争,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无论日本人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厌战、反战斗争,在日本政府和军部的残酷镇压下大多是暗中活动或分散发展,或者流亡国外继续开展反战斗争。在华日本人的反战活动,主要是日共党员、进步人士和被教育与改造后的日俘,他们在国统区和中共抗日根据地成立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及其支部,积极参加对日宣传和斗争,甚至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英勇牺牲。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对日“两分论”,不仅在战时正确区分了一小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与广大日本民众,而且成为战后中共制定对日政策的理论基础,成为客观分析、理性研判日本社会,团结最广大日本民众的法宝,深刻影响着当代中日关系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日本人 反战活动 中国共产党 两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