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2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3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白耀邦 吴振华 +2 位作者 齐玉娟 焦妍 姜楠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行孙氏手术治疗的224例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7...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行孙氏手术治疗的224例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7例(74.6%)。以患者入院时血肌酐水平为基线值,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共识的AKI诊断和分期标准,将患者术后分为3期AKI组和非3期AKI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孙氏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依据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模型对孙氏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224例TAAD患者术后有34例发生3期AKI,发生率为15.2%。与非3期AKI组比较,3期AKI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中夹层累及肾动脉比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肌酐水平较高和总蛋白水平较低,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较长、输血量较大、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比例较高和术后血小板计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夹层累及肾动脉(OR=2.734,95%CI:1.102~6.786,P=0.032)、术前血肌酐水平(OR=1.019,95%CI:1.008~1.030,P=0.001)、术中输血量(OR=1.114,95%CI:1.008~1.288,P=0.037)和术后血小板计数(OR=0.980,95%CI:0.964~0.996,P=0.017)是TAAD患者经孙氏手术治疗后发生3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孙氏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AKI的预测准确性为84.3%(AUC=0.843,95%CI:0.774~0.913)。结论夹层累及肾动脉、术前血肌酐水平高、术中输血量大和术后血小板计数低的TAAD患者行孙氏手术治疗后更容易发生3期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手术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脏磁共振探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化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涛 高晓坤 +6 位作者 范茜寒 郭沛宏 吴灵教 杞天付 赵卫 王钰 陈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CMR)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探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经标准化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CMR预测指标。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CM患者48例...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CMR)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探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经标准化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CMR预测指标。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CM患者48例,其中男性32例(66.7%);并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人4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名(67.5%)。所有DCM患者接受标准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并于基线行CMR检查,于基线和随访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CMR检查:(1)电影序列,评价心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周向应变(GCS);(2)T1 mapping技术,评价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包括native T1值、细胞外容积分数(ECV);(3)钆延迟强化(LGE)技术,评价心肌替代性纤维化,以LGE占左心室心肌质量百分比(%LV)表示。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包括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根据基线和随访时的LVEF和LVEDDi,将DCM患者分为LVRR(+)组和LVRR(-)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CM患者发生LVRR的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MR参数对LVRR的预测效能。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0.5(6,15.8)个月。DCM患者14例(29.2%)发生LVRR。与对照组相比,DCM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和心率较高,吸烟、酗酒和高血脂病史比例较高,LVEDVi、LVESVi、LVMMi、native T1值和ECV明显升高,GLS、GRS、GCS和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LVRR(-)组比较,LVRR(+)组的基线LVEF无统计学差异(P=0.526),随访时LVEF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均为P<0.001)。DCM患者基线时CMR检查均存在左心室心肌LGE。与LVRR(-)组比较,LVRR(+)组的基线B型利钠肽[384.4(76.7,536.5)pg/ml比760.6(310.7,1067.6)pg/ml]、LVEDVi[145.8(110.9,157.3)ml/m^(2)比155.8(130.9,210.2)ml/m^(2)]、LVESVi[105.7(83.1,128.2)ml/m^(2)比134.8(116.3,173.5)ml/m^(2)]、native T1值[1048(1031,1069)ms比1071(1039,1098)ms]、ECV(27.2%±3.5%比30.1%±4.2%)和LGE[1.6%(1.0%,3.2%)比3.7%(2.1%,6.1%)]显著降低(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GE是DCM患者发生LVRR的独立预测因子(OR=2.612,95%CI:1.180~5.782,P=0.018)。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GE预测DCM患者发生LVRR的敏感度为73.5%,特异度为71.4%,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最佳截断值为2.35%(P=0.004)。结论基线LGE可作为DCM患者经标准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后发生LVRR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左心室逆重构 磁共振成像 钆延迟强化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付春 朱凤雪 +5 位作者 陈源源 李纾 赵秀娟 姜娟 王振洲 刘健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PE)合并右心功能不全(RVD)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他们进入重症监护室(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CT肺动脉造影(CT... 目的探讨中、高危急性肺栓塞(APE)合并右心功能不全(RVD)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他们进入重症监护室(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2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为中、高危APE合并RVD的住院患者共92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7.3±10.9)岁。根据是否收治ICU分为入ICU组(31例)和未入ICU组(6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与未入ICU组比较,入ICU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快、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低,心功能指标中B型利钠肽(BNP)、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高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凝血功能指标中D-二聚体(D-dimer)较高,合并创伤/骨折病史比例较高(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BNP、hs-cTnI、PASP和D-dimer是影响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APE合并RVD患者的SBP>119 mmHg(AUC=0.879,95%CI:0.811~0.947)时进入ICU可能性降低,BNP>416 pg/ml(AUC=0.996,95%CI:0.988~1.000)、hs-cTnI>321.15 pg/ml(AUC=0.801,95%CI:0.694~0.907)、D-dimer>686 ng/ml(AUC=0.852,95%CI:0.771~0.933)和PASP>41 mmHg(AUC=0.967,95%CI:0.905~1.000)时进入ICU可能性增加(均为P<0.001)。根据上述指标是否为高优或低优指标进行赋值,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即Score1模型(取值范围[0,5]),截断点值为3分(AUC=0.999,95%CI:0.996~1.000,P<0.001),即当APE合并RVD患者的Score1≤3分时,患者进入ICU的可能性增加;当APE合并RVD患者的Score1>3分时,患者进入ICU的可能性降低。结论SBP、BNP、hs-cTnI、PASP和D-dimer是影响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APE合并RVD患者进入ICU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右心功能不全 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分析:一项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贾瑶 邝文娟 +4 位作者 殷鹏 周脉耕 季福绥 王志会 于雪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9-367,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6个地区选取26164名老年人,最终纳入23271名,平均年龄(70.5±10.9)岁,男性10352名,占比44.5%。通过问卷调查、体格...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6个地区选取26164名老年人,最终纳入23271名,平均年龄(70.5±10.9)岁,男性10352名,占比44.5%。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采集数据。采用8项痴呆筛查问卷(AD8)、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问卷和神经科医师问诊三阶段评估方式进行认知障碍筛查及痴呆诊断。比较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一般情况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病率差异。比较遵医嘱用药的高血压患者在不同血压水平下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病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不同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MMSE各维度评分的差异。比较高血压组不同认知功能水平下血压控制率和用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和三酰甘油水平及男性、文盲、吸烟、饮酒、运动不足、失眠、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和糖尿病史等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血压组AD8评分≥2、MMSE评分异常及痴呆的比例均高于非高血压组(均为P<0.05)。血压范围为120~139/80~89 mmHg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最低,血压范围在90~119/80~89 mmHg时痴呆的患病率最低。在60~69岁人群中,血压是痴呆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97,P<0.001)。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90 mmHg和160~179 mmHg均与AD8评分≥2和MMSE评分异常存在关联,收缩压≥180 mmHg与MMSE评分异常和痴呆存在关联,舒张压<60 mmHg与AD8评分≥2和MMSE评分异常存在关联,舒张压100~109 mmHg与MMSE评分异常及痴呆存在关联,舒张压≥110 mmHg与AD8评分≥2和MMSE评分异常存在关联(均为P<0.05)。在总体和60~69岁人群中,高血压组MMSE条目中部分维度评分及MMSE总分均低于非高血压组(均为P<0.05)。高血压组中血压控制欠佳者在MMSE条目中所有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血压控制良好者(均为P<0.001)。与MMSE评分正常者和非痴呆患者相比,MMSE评分异常者和痴呆患者中的血压控制欠佳比例均升高(均为P<0.05);与AD8评分<2及MMSE评分正常者相比,AD8评分≥2和MMSE评分异常的遵医嘱用药患者比例均降低(均为P<0.05)。随着MMSE评分增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欠佳患者比例逐渐降低(P<0.001)。结论与非高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更多,认知功能更差。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具有相关性。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异常者较认知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更差且血压控制率更低。维持血压在120~139/80~89 mmHg范围内可能更有利于保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中国心血管杂志》核心影响因子1.478,在21种心血管病学类期刊中名列第五
5
作者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部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4,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中国心血管杂志》继续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根据202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显示,2023年《中国心血管杂志》核心影响因子1.478,...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中国心血管杂志》继续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根据202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显示,2023年《中国心血管杂志》核心影响因子1.478,在21种心血管病学类期刊中名列第五(表1)。《中国心血管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北京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主办,于雪教授、丛洪良教授担任总编辑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心血管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现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3)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影响力指数 核心影响因子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北京医院 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心血管杂志 科技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杂志》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
6
作者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部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27,共1页
近日,《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正式发布,《中国心血管杂志》继续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是中国科协系列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等的研究成果,从全球正在出版的约6万... 近日,《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正式发布,《中国心血管杂志》继续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是中国科协系列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等的研究成果,从全球正在出版的约6万种科技学术期刊中遴选出最具地区代表性、学科代表性、行业代表性的1.5万种优秀期刊。目前,中国共有13种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学术期刊入选:《中国循环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CARDIOLOGY DISCOVERY》《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学术期刊 中国科协 影响力指数 科技期刊 血管疾病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 系列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杂志》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7
作者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部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05,共1页
近日,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联合启动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七版)”的研制工作已顺利完成,现已对外开通新版评价结果的单刊... 近日,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联合启动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七版)”的研制工作已顺利完成,现已对外开通新版评价结果的单刊查询及证书下载功能。根据查询结果,《中国心血管杂志》首次入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7版),被评级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期刊),在501种临床医学期刊中排名第37位(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评价 武汉大学图书馆 核心学术期刊 下载功能 科学评价 期刊总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心血管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通知
8
作者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中国心血管杂志》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中国心血管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内科学类的核心... 《中国心血管杂志》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中国心血管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内科学类的核心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版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杂志》首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9
作者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部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7-367,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25-2026年来源期刊遴选结果,《中国心血管杂志》首次入选CSCD扩展库。CSCD创建于1989年,是我国第一个引文数据库,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科睿唯安、爱思唯尔合作的引文数据库。... 近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25-2026年来源期刊遴选结果,《中国心血管杂志》首次入选CSCD扩展库。CSCD创建于1989年,是我国第一个引文数据库,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科睿唯安、爱思唯尔合作的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的遴选对象为我国出版的中、英文学术性期刊,期刊须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且具备ISSN、CN两个期刊标准刊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心血管杂志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入编通知
10
作者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中国心血管杂志》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中国心血管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内科学类的核心... 《中国心血管杂志》主编先生/女士: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中国心血管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内科学类的核心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版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杂志》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11
作者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部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2-432,共1页
近日,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联合启动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七版)”的研制工作已顺利完成,现已对外开通新版评价结果的单刊... 近日,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联合启动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七版)”的研制工作已顺利完成,现已对外开通新版评价结果的单刊查询及证书下载功能。根据查询结果,《中国心血管杂志》首次入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7版),被评级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期刊),在501种临床医学期刊中排名第37位(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心血管杂志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12
作者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部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16,共1页
2023年12月26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传来喜讯,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心血管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内科学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 2023年12月26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传来喜讯,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心血管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内科学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每3年评选1次。2023年版从2021年10月开始研究,共32个单位的148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94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经过定量筛选和专家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7种核心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13
作者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部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49,共1页
2023年12月26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传来喜讯,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心血管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内科学类的核心期刊。
关键词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14
作者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部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3-443,共1页
2023年12月26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传来喜讯,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心血管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内科学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 2023年12月26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传来喜讯,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中国心血管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即第10版)之内科学类的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每3年评选1次。2023年版从2021年10月开始研究,共32个单位的148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94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经过定量筛选和专家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987种核心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观察:一项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15
作者 李永斌 任颖 +5 位作者 程立松 周馨 黎文婷 张伶俐 崔健 姚朱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评估在真实世界中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诊断为AMI的1632例患者中,筛选出104例使... 目的评估在真实世界中伊伐布雷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首次诊断为AMI的1632例患者中,筛选出104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静息心率仍>70次/min的患者,其中男性63例(60.6%)。根据随机数字表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继续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试验组加用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将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出院后3、6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复查超声心动图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记录两组12个月内的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事件。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主要终点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性别、危险因素、Killip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及合并用药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3、6和12个月时试验组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出院后3和6个月时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随访12个月内两组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心功能分级等因素后,加用伊伐布雷定未降低主要终点事件风险(心力衰竭:HR=0.594,95%CI:0.248~1.423,P=0.243;全因死亡:HR=0.527,95%CI:0.168~1.655,P=0.272)。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对于β受体阻滞剂滴定加量后心率仍控制不佳的AMI患者,使用伊伐布雷定可安全有效地控制心率、改善出院早期的左心功能指标,但对出院12个月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伐布雷定 Β受体阻滞剂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 真实世界研究 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冠状动脉巨噬细胞簇的相关性
16
作者 刘春伟 杨凡 +4 位作者 王乐 胡越成 张敬霞 李曦铭 丛洪良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42,共8页
目的通过测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影像中巨噬细胞簇弧度对巨噬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巨噬细胞簇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 目的通过测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影像中巨噬细胞簇弧度对巨噬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巨噬细胞簇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412例接受冠状动脉OCT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男性307例,占比74.5%。依据巨噬细胞簇弧度将患者分为3组:无巨噬细胞簇组(187例)、小巨噬细胞簇(50°~73°)组(113例)和大巨噬细胞簇(>73°)组(112例)。比较不同组患者间炎症指标和斑块特点差异。结果225例(54.6%)患者存在巨噬细胞簇,其单核细胞、MHR、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较无巨噬细胞簇患者更高,且具有更多的不稳定斑块特征:纤维帽厚度更薄、斑块破裂、愈合斑块、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胆固醇结晶和微通道的比例更高(均为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MHR预测巨噬细胞簇的曲线下面积为0.71,特异度为0.65,敏感度为0.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HR(OR=131.472,95%CI:15.900~1087.081)、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OR=16.715,95%CI:5.680~49.195)和微通道(OR=2.742,95%CI:1.617~4.648)是巨噬细胞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01)。DeLong检测显示,上述3个联合指标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MHR、Gensini积分和微通道的单个指标(0.77比0.68、0.67、0.63,均为P<0.001)。此外,巨噬细胞簇弧度与单核细胞(r=0.136,P=0.042)和MHR(r=0.222,P=0.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62,P<0.001)呈负相关,并且巨噬细胞簇弧度与MHR间相关性较单核细胞更加显著(Z=2.455,P=0.014)。依据MHR截点值分组,高MHR组巨噬细胞簇弧度显著高于低MHR组(89例:86.9°±26.4°比136例:75.7°±23.0°,t=-3.352,P=0.001)。结论MHR、Gensini积分和微通道是冠状动脉巨噬细胞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上述危险因素的联合指标对巨噬细胞簇的预测能力更佳。巨噬细胞簇弧度与MHR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巨噬细胞簇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评估心肌纤维化在扩张型心肌病风险分层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刘涛 侯举香 +2 位作者 王钰 赵卫 陈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448,共5页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展性疾病,临床预后较差,患者常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脏磁共振(CMR)心肌延迟强化和T1 mapping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在评估DCM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MR中心肌...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展性疾病,临床预后较差,患者常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脏磁共振(CMR)心肌延迟强化和T1 mapping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在评估DCM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MR中心肌延迟强化和T1 mapping技术在DCM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延迟强化 T1 mapping 风险分层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G指数、TyG-WC指数和TyG-BMI指数与职业人群高血压前期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18
作者 邵敏 王馨 +11 位作者 胡真 喻雪 张传喜 田奕欣 单文萍 张德娣 常晨烨 张辰达 聂雨璇 田野 王增武 张明芝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三酰甘油-葡萄糖-腰围(TyG-WC)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指数(TyG-BMI)指数与职业人群高血压前期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4月至2024年6月在全国8个省...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三酰甘油-葡萄糖-腰围(TyG-WC)指数、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指数(TyG-BMI)指数与职业人群高血压前期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4月至2024年6月在全国8个省市选取20家职业场所共计9910人,排除资料缺失者201人和高血压患者2756人,最终研究纳入6953人,中位年龄为40(31,48)岁,男性4660例,占比67.0%。按照TyG指数、TyG-WC指数和TyG-BMI指数的四分位间距分别将处于高血压前期的职工分为4组:TyG:Q_(1)组(1740名)、Q_(2)组(1735名)、Q_(3)组(1736名)和Q 4组(1742名);TyG-WC指数:Q_(1)组(1730名)、Q_(2)组(1740名)、Q_(3)组(1740名)和Q 4组(1743名);TyG-BMI:Q_(1)组(1731名)、Q_(2)组(1739名)、Q_(3)组(1742名)和Q 4组(1741名)。使用自制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体格检查、相关病史、家族史等。检测空腹血糖(FPG)及血脂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TyG指数、TyG-WC指数和TyG-BMI指数与职业人群高血压前期发生风险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DeLong检验评估TyG指数、TyG-WC指数和TyG-BMI指数对职业人群高血压前期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男性的年龄、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工人职工、倒班制(夜班)、吸烟、饮酒的比例、腰围、体质指数、糖尿病用药史比例均高于女性(均为P<0.05)。随着TyG指数、TyG-WC指数和TyG-BMI指数的增加,各组高血压前期患者比例和高血压前期发生风险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P总体<0.001,P非线性=0.028)、TyG-BMI(P总体<0.001,P非线性<0.001)与高血压前期发生风险之间均存在非线性相关,TyG-WC指数与高血压前期发生风险存在线性关联(P总体<0.001,P非线性=0.318)。ROC曲线显示,TyG-WC指数和TyG-BMI指数ROC曲线下面积的均高于单独使用TyG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0.690、0.692比0.625,均为P<0.001)。TyG-WC指数与TyG-BMI指数之间的预测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结论随着TyG指数、TyG-WC指数和TyG-BMI指数的升高,职业人群高血压前期发生风险逐渐增加。TyG-WC指数和TyG-BMI指数对职业人群高血压前期发生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均优于TyG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 职业人群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三酰甘油-葡萄糖-腰围指数 三酰甘油-葡萄糖-体质指数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复原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社会支持和心理脆弱间的中介作用
19
作者 申唯 董玥 +4 位作者 陈芷谦 朱艳楠 赵梦 刘聪颖 童素梅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1-417,共7页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理脆弱状况,探讨ACS患者心理复原力在社会支持和心理脆弱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选取2024年3—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ACS的300例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理脆弱状况,探讨ACS患者心理复原力在社会支持和心理脆弱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选取2024年3—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ACS的300例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和心理脆弱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ACS患者286例,中位年龄64.0(55.0,72.0)岁,其中男性209例(73.1%)。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探究社会支持、心理复原力及心理脆弱之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 26.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指标中介效应分析。采用Bootstrap法验证指标中介效应。结果ACS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和心理脆弱量表总分依次为(39.8±8.1)分、(64.9±17.0)分和46.5(39.0,55.0)分。将ACS患者的社会支持、心理复原力和心理脆弱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理脆弱与心理复原力(r=-0.159,P<0.001)和社会支持(r=-0.244,P<0.001)呈负相关;心理复原力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264,P<0.001)。以心理脆弱为因变量,社会支持为自变量,心理复原力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呈正相关(β=0.35,P<0.001),社会支持(β=-0.20,P=0.019)和心理复原力(β=-0.14,P=0.040)均与心理脆弱呈负相关,心理复原力在社会支持与心理脆弱间起中介作用(e=-0.047,95%CI:-0.108~-0.004,P=0.041),占总效应的19.0%。结论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和心理复原力均与心理脆弱呈负相关,心理复原力在社会支持与心理脆弱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复原力 急性冠脉综合征 社会支持 心理脆弱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解锁冠心病诊疗的“影像密码”
20
作者 季福绥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技术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其通过高分辨率成像手段实现了对冠状动脉管腔及斑块形态的精准评估,显著提升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与安全性[1]。近年来,随着多模态融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技术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其通过高分辨率成像手段实现了对冠状动脉管腔及斑块形态的精准评估,显著提升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与安全性[1]。近年来,随着多模态融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技术的引入,腔内影像学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临床价值日益凸显。《中国心血管杂志》2025年推出“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系列专题,陆续刊发临床研究与综述论文。本文借此契机,从临床应用、技术发展等方面,对腔内影像学进展予以评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腔内影像学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人工智能 多模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