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5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缩比对混动专用汽油机进气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马百坦 陈俊翔 +4 位作者 莫正旅 姚克甫 潘永亮 刘涛 康哲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2期5-9,共5页
以某1.5 L自然吸气混动专用汽油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压缩比对进气量、缸内湍流动能、滚流比和缸内流动的影响。采用某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软件,在其余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设计六种不同压缩比(13.1-16.9)进行研究分析。得到如... 以某1.5 L自然吸气混动专用汽油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压缩比对进气量、缸内湍流动能、滚流比和缸内流动的影响。采用某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软件,在其余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设计六种不同压缩比(13.1-16.9)进行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缸内进气量随压缩比增加而先上升后下降且变化程度很小,仅为0.5%以内,可以忽略不计;但压缩比增加对缸内湍流动能有较大的影响,在压缩上止点时,缸内湍流动能最大降低幅度,相较最小压缩比降低了近24%,不利于缸内火焰传播,通过缸内速度云图也可以得到相同结果。此外,压缩比变化也会导致缸内滚流比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动专用内燃机 压缩比 进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预燃室燃料控制参数对汽油机稀燃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许秉鑫 缪新轲 +2 位作者 邓俊 王金秋 李理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8-1632,共5页
预燃室点火系统可促进稀薄混合气燃烧,从而显著提高热效率。本文基于自行开发的主动预燃室及其燃料供给系统,在压缩比为16的发动机上分别测试了预混气体喷射压力和燃料占比对发动机稀燃边界下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9、0.14和... 预燃室点火系统可促进稀薄混合气燃烧,从而显著提高热效率。本文基于自行开发的主动预燃室及其燃料供给系统,在压缩比为16的发动机上分别测试了预混气体喷射压力和燃料占比对发动机稀燃边界下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9、0.14和0.09 MPa 3种预混气体喷射压力中,在0.09 MPa的喷射压力下可获得最高的平均指示压力和最短的着火延迟期和燃烧持续期,燃烧最稳定;当预混气体燃料占比从0.54%逐步增加到2.69%时,发动机的平均指示压力先增加后减少,并在占比1.61%处取得最大值,此时的燃烧最为稳定,着火延迟期和燃烧持续期均最短。主动预燃室可实现λ=1.8的稳定燃烧,指示热效率相比普通火花塞点火的32.9%提高到39.4%,相对提升了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主动预燃室 燃料控制参数 稀燃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换气过程试验技术综述
3
作者 韩小溪 闫欢松 +2 位作者 李雪宇 钟之鸣 周煜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24年第6期93-96,共4页
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是决定动力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换气的整体过程发生在缸内且流动特征复杂,通过试验技术探究换气性能颇具难度与挑战,是航空动力技术的研究热点。总结了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换气过程的试验技术发展现状,... 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是决定动力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换气的整体过程发生在缸内且流动特征复杂,通过试验技术探究换气性能颇具难度与挑战,是航空动力技术的研究热点。总结了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换气过程的试验技术发展现状,包括缸内气流可视化试验法、气体成分分析法和示踪气体法,指出高空换气性能试验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活塞发动机 二冲程 换气过程 换气试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特性对国六轻型汽油车氮氧化物瞬时排放的影响
4
作者 乔鹏利 倪计民 程振徐 《汽车与新动力》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速度、加速度和车辆比功率(VSP)等表征驾驶特性的参数与车辆实际驾驶时的瞬时排放有着很高的相关性。为探究驾驶特性对国六轻型汽油车氮氧化物(NOx)瞬时排放的影响,在正常驾驶和激烈驾驶2种驾驶风格下使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进行... 速度、加速度和车辆比功率(VSP)等表征驾驶特性的参数与车辆实际驾驶时的瞬时排放有着很高的相关性。为探究驾驶特性对国六轻型汽油车氮氧化物(NOx)瞬时排放的影响,在正常驾驶和激烈驾驶2种驾驶风格下使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进行了实际驾驶排放测试(RDE)。通过数据处理和建立RDE数据集,研究了不同驾驶风格下的车辆速度和加速度分布,以及两者对国六轻型汽油车NOx瞬时排放量的耦合影响。此外,为探究VSP与NOx瞬时排放量的关系,引入高斯曲线进行了散点拟合。结果表明:测试车辆的高NOx瞬时排放量主要集中在0~2 m/s~2的正加速度区域,在激烈驾驶时排放量更大;激烈驾驶在VSP0~25 kW/t时都有高NOx瞬时排放量,高排放的VSP范围是正常驾驶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驾驶排放 驾驶特性 氮氧化物(NOx) 国六轻型汽油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预燃室燃烧策略对汽油机缸内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吕阳 冯上司 +2 位作者 雒晶 李兰 康哲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3-1642,1653,共11页
随着全球排放法规和节能政策日趋严格,汽油机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实现汽油机高效超低排放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预燃室湍流射流点火是提高汽油机热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本文通过耦合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三... 随着全球排放法规和节能政策日趋严格,汽油机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实现汽油机高效超低排放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预燃室湍流射流点火是提高汽油机热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本文通过耦合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三维流动仿真分析,系统研究了稀薄燃烧极限拓展和点火正时对热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动预燃室相较于火花点火可以有效拓展稀燃极限,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5时,最高指示热效率为47.24%,相较于原机提高了11.89%;NOx和Soot较原机也相应减少29.27%和9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被动预燃室 燃烧策略 缸内燃烧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控循环着火的电控汽油机冷起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理光 王振锁 +2 位作者 邓宝清 肖宗成 苏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7-422,共6页
通过对冷起动循环的示功图和瞬时转速的实时测量和分析 ,研究了汽油机起动循环燃油喷射脉宽及喷射次数对冷起动着火特性和HC排放的影响 ,特别对如何实现可控循环着火进行了基于首次着火循环特性分析的单循环和多循环燃烧研究。试验在一... 通过对冷起动循环的示功图和瞬时转速的实时测量和分析 ,研究了汽油机起动循环燃油喷射脉宽及喷射次数对冷起动着火特性和HC排放的影响 ,特别对如何实现可控循环着火进行了基于首次着火循环特性分析的单循环和多循环燃烧研究。试验在一台四行程、水冷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发动机 电控汽油机 冷起动 HC排放 可控循环点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汽油机怠速控制方式 被引量:24
7
作者 樊林 裴普成 +2 位作者 杨武 申琳 叶正茂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0-493,506,共5页
针对怠速工况分别设计了变参数PID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 ,并进行了实车试验对比。结果表明 ,怠速工况下 ,模糊控制方式比PID控制方式转速波动小 ,控制效果好。
关键词 电控汽油机 怠速控制方式 PID控制 模糊控制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龚金科 赖天贵 +3 位作者 董喜俊 梅本付 刘金武 袁文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研究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采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壁流式蜂窝陶瓷作为过滤体,根据其结构对称性和内部流动数学模型,建立了稳态层流的过滤体内部流动CFD仿真模型,并运用离散格式分离求解器进行求解。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表明模型能准确反映... 研究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采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壁流式蜂窝陶瓷作为过滤体,根据其结构对称性和内部流动数学模型,建立了稳态层流的过滤体内部流动CFD仿真模型,并运用离散格式分离求解器进行求解。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表明模型能准确反映过滤体内部流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喷汽油机起动及暖机过程HC排放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程勇 王建昕 +1 位作者 庄人隽 吴宁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1-335,共5页
根据实测的催化器入口、出口温度及HC排放浓度,结合示功图对电喷汽油机冷起动时HC排放量在台架上进行了模拟分析,将起动过程以节气门突开为界,划分为3个阶段,其中HC主要排放量发生在开始起动到节气门开这一段时间内。适当提高空燃比及... 根据实测的催化器入口、出口温度及HC排放浓度,结合示功图对电喷汽油机冷起动时HC排放量在台架上进行了模拟分析,将起动过程以节气门突开为界,划分为3个阶段,其中HC主要排放量发生在开始起动到节气门开这一段时间内。适当提高空燃比及匹配合适的点火提前角,促使缸内发生不完全燃烧,则未燃HC在排气管内可继续燃烧,使得最终排出的HC量降低。在节气门开后,也可通过控制点火提前角,使缸内发生不完全燃烧,将燃烧延续到排气管内,即可降低HC排放量,也有助于加速催化器起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汽油机 暖机过程 HC排放 起动 排放测试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高速汽油机电控可变配气相位系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理光 苏岩 +2 位作者 王云开 陶建武 肖敏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4-278,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可变位置液压张紧器机构实现控制进气门关闭相位角的电控可变配气相位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对原机改动小,便于安装,成本低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可明显改善发动机低速转矩、高速功率特性、燃料经济性...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可变位置液压张紧器机构实现控制进气门关闭相位角的电控可变配气相位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对原机改动小,便于安装,成本低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可明显改善发动机低速转矩、高速功率特性、燃料经济性及部分工况的排放特性。该系统适合于顶置双凸轮轴车用高速汽油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发动机 电控可变配气相位 结构 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喷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文钟 陈开考 何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3-216,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汽车电喷发动机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原理和方法对电喷发动机的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 .并在 Windows环境下 ,将模糊诊断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研制出电喷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经杭州市多家... 针对目前国内汽车电喷发动机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原理和方法对电喷发动机的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 .并在 Windows环境下 ,将模糊诊断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研制出电喷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经杭州市多家汽车维修企业使用 ,表明该系统具有推理过程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发动机 故障诊断 模糊推理 专家系统 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小气门重叠角改善EQ6100汽油机怠速排放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褚超美 陈家琪 +1 位作者 涂南明 金晶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7-450,共4页
介绍了在保持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 9工况排放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采用新型凸轮型线和减小气门重叠角的方法 ,来改善 EQ6 10 0汽油机的怠速排放性能。结果表明 ,凸轮型线与气门重叠角的合理匹配 。
关键词 气门重叠角 怠速排放 汽油机 EQ6100型 汽车 废气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机不同稀释方式对性能和排放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琦军 刘敬平 +2 位作者 王勇 夏孝朗 周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4,共7页
在某自然吸气汽油机上针对全球普遍采用的2000r/min、0.2MPa BMEP和1600r/min、0.26MPa BMEP工况,在台架上对缸内残余废气系数、外部EGR率和过量空气系数(稀薄燃烧)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上述不同缸内稀释方式对汽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 在某自然吸气汽油机上针对全球普遍采用的2000r/min、0.2MPa BMEP和1600r/min、0.26MPa BMEP工况,在台架上对缸内残余废气系数、外部EGR率和过量空气系数(稀薄燃烧)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上述不同缸内稀释方式对汽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提出了一个能对三者在同一基础上进行对比的缸内稀释因子α参数,并导出了α与缸内残余废气系数、EGR率及过量空气系数之间的关系式。在α统一基准下对三种稀释方法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并对其影响程度及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提高进气压力、减小泵气损失的角度上看,缸内残余废气的影响最明显,稀薄燃烧次之,EGR率的影响最小;从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来看,EGR率的影响最明显,缸内残余废气次之,稀薄燃烧最不明显;从对油耗的改善效果来看,稀薄燃烧的影响最明显,缸内残余废气次之,EGR率的影响最小;从降低缸内氮氧化物浓度的效果来看,EGR率的影响最明显,缸内残余废气次之,稀薄燃烧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汽油机 残余废气 废气再循环 稀薄燃烧 缸内稀释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的先进控制策略 被引量:14
14
作者 侯志祥 吴义虎 申群太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9-373,共5页
详细论述了国内外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的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的结构,分析了各种控制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控制策略,该方法同时监测汽油机节气门变化过程中节气... 详细论述了国内外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的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的结构,分析了各种控制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控制策略,该方法同时监测汽油机节气门变化过程中节气门位置、进气流量、发动机瞬时转速和进气管内压力等动态参数及其变化率等信息,并进行信息融合处理,导出反映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的有效特征信息,减小过渡工况时油膜及氧传感器对空燃比控制的影响,实现过渡工况空燃比的精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汽油机 过渡工况 空燃比 控制策略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喷汽油机EGR与稀薄燃烧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棣 侯圣智 +1 位作者 刘斌 尹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5-620,共6页
鉴于废气再循环和稀薄燃烧对降低排放、改善燃油经济性所具有的优势,提出了将两者相结合协同控制的技术路线。在一台缸内直喷汽油机上,研究了部分负荷下废气再循环单独作用和与稀薄燃烧协同作用时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 鉴于废气再循环和稀薄燃烧对降低排放、改善燃油经济性所具有的优势,提出了将两者相结合协同控制的技术路线。在一台缸内直喷汽油机上,研究了部分负荷下废气再循环单独作用和与稀薄燃烧协同作用时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速为2 000r/min、平均有效压力为300k Pa下,废气再循环与稀薄燃烧协同作用可带来8%以上的油耗改善和较低水平的NOx,HC和CO排放,验证了废气再循环与稀薄燃烧协同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直接喷射 废气再循环 稀薄燃烧 燃烧特性 燃油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黏度润滑油对汽油机经济性及耐久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汤春球 尹凯峰 +3 位作者 莫易敏 王骏 雷志丹 李嘉龙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2-637,645,共7页
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了测试油SN 0W20与参比油SM 5W30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黏度润滑油能降低整机的机械摩擦损失约3.4%~5.7%,全工况燃油消耗率降低1%~3.5%。使用低黏度SN 0W20润滑油进行耐久试验,耐久试验后发... 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了测试油SN 0W20与参比油SM 5W30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黏度润滑油能降低整机的机械摩擦损失约3.4%~5.7%,全工况燃油消耗率降低1%~3.5%。使用低黏度SN 0W20润滑油进行耐久试验,耐久试验后发动机性能进行测试和润滑油理化指标与元素含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发动机耐久试验后各摩擦副磨损量较小,性能下降幅度在正常范围内,0W20黏度等级可满足发动机耐久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机械摩擦损失 润滑油 耐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气门火花点火式车用发动机缸内滚流和涡流运动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史绍熙 李玉峰 +1 位作者 刘书亮 许振忠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15-221,共7页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4气门火花点火式发动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车用汽油机的发展方向。本文报道了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对一台4气门汽油机以5种不同结构的进气道进行了气道流动特性的试验,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在发动机倒拖工况下...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4气门火花点火式发动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车用汽油机的发展方向。本文报道了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对一台4气门汽油机以5种不同结构的进气道进行了气道流动特性的试验,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在发动机倒拖工况下测量了缸内的空气运动,得到如下结论:4气门汽油机的缸内宏观空气流动主要是绕与气缸中心线垂直方向旋转的滚流运动;高位切向式双进气道可获得较高的滚流速度和平均流量系数,是4气门汽油机理想的进气道结构形式;当关闭其中一个进气道而保持另一进气道正常工作时,缸内空气流动即与较强的涡流合成为斜轴涡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门 汽油机 滚流运动 涡流运动 汽车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的开发与改进 被引量:9
18
作者 叶伊苏 王伟民 +1 位作者 王兆文 章帅韬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8-844,共7页
以某款采用均质混合气燃烧模式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的开发为例,介绍了CFD技术在喷雾模拟中的应用。首先对喷油器的喷雾模型进行试验标定,然后将标定好的模型应用到缸内瞬态流动和喷雾仿真中。对最大转矩点(1 800r/min)和额定功率点... 以某款采用均质混合气燃烧模式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的开发为例,介绍了CFD技术在喷雾模拟中的应用。首先对喷油器的喷雾模型进行试验标定,然后将标定好的模型应用到缸内瞬态流动和喷雾仿真中。对最大转矩点(1 800r/min)和额定功率点(5 500r/min)两种工况下的缸内流场、混合气形成过程和点火时刻的浓度分布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最后对改进方案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混合气形成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直接喷射 混合气形成 浓度分布 滚流 湍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稳态工况参数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立明 朱辉 +2 位作者 郭少平 龙庆阳 郝凌汕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0-35,共6页
给出了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稳态工况参数标定的步骤,详细论述了基准三维图工况节点选取和制取数据的方法;总结出工况分析法试验是选取各个节点的优化目标,进行三维图(MAP)优化的有效手段。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及试验结果。
关键词 参数标定 汽车发动机 管理系统 稳定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汽油发动机空燃比及点火控制系统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振东 王伯年 +1 位作者 钱耀义 黄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2-166,共5页
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CA488Q发动机空燃比及点火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空燃比及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法。台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后CA488Q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怠速稳定性都较原化油器发动机有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 汽油机 空燃比 点火提前 控制系统 汽车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