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素合成塔定期检验与常见问题分析
1
作者 惠进财 高敏 +2 位作者 韩贯凯 殷天峰 宁剑飞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5期200-204,共5页
尿素合成塔的定期检验是整个尿素装置检修的关键,尿素合成塔定期检验主要包括内外表面的宏观检查、内外表面的壁厚测定、内表面渗透检测、外表面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安全附件检验以及必要情况下进行的压力试验和声发射检测等,整个过程... 尿素合成塔的定期检验是整个尿素装置检修的关键,尿素合成塔定期检验主要包括内外表面的宏观检查、内外表面的壁厚测定、内表面渗透检测、外表面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安全附件检验以及必要情况下进行的压力试验和声发射检测等,整个过程中能否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是保证合成塔安全运行重要的一环。同时对通过对检验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也是企业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物料转化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装置 尿素合成塔 定期检验 声发射检测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涂覆整体式SCR催化剂的储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凯祥 刘亚涛 +2 位作者 李振国 任晓宁 邵元凯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8期102-108,共7页
随着排放法规对氨逃逸限值日益加严,研究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的储氨性能至关重要。以原位涂覆制备的铜基分子筛SCR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In-situFTIRs和NH_(3)-TPD表征化学吸附特征,并根据国VI排放法规循环进行发动机台架性能测... 随着排放法规对氨逃逸限值日益加严,研究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的储氨性能至关重要。以原位涂覆制备的铜基分子筛SCR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In-situFTIRs和NH_(3)-TPD表征化学吸附特征,并根据国VI排放法规循环进行发动机台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200~450℃内NOX转化率接近100%,NH_3脱附分别对应弱酸、中强酸和强酸位。其中,强酸位上形成的吸附物种NH_(4)^(+)热稳定性好。空速对SCR催化涂层氨存储影响较小,且停喷前后氨逃逸量占比与反应耗氨量占比成正相关性。300~400℃内,停喷前/停喷后氨逃逸量与反应耗氨量占比由高到低依次均是40000 h^(-1)>60000 h^(-1)>20000 h^(-1)。探明了氨存储与氨逃逸、NO_(X)转化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空速、温度、尿素喷射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对SCR催化剂配方和尿素喷射控制策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涂覆 分子筛SCR催化剂 储氨性能 催化涂层 空速 氨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斯夫公司为其合成氨和尿素产品组合提供首批生物质平衡产品
3
作者 贺美晋(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7,共1页
巴斯夫公司采用生物质平衡法(BMB),在生产过程伊始就使用经过认证的生物垃圾原料替代化石资源,以减少产品碳足迹。这种生物质平衡的产品通过了ISCC(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PLUS标准认证。此外,巴斯夫公司在生产合成氨和尿素产品时使用... 巴斯夫公司采用生物质平衡法(BMB),在生产过程伊始就使用经过认证的生物垃圾原料替代化石资源,以减少产品碳足迹。这种生物质平衡的产品通过了ISCC(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PLUS标准认证。此外,巴斯夫公司在生产合成氨和尿素产品时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进一步减少了与生产相关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斯夫公司 尿素产品 生物垃圾 可持续发展 标准认证 化石资源 产品碳足迹 可再生能源电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osting Electrochemical Urea Synthesis via Constructing Ordered Pd–Zn Active Pair
4
作者 Weiliang Zhou Chao Feng +12 位作者 Xuan Li Xingxing Jiang Lingyan Jing Shuai Qi Qihua Huo Miaoyuan Lv Xinbao Chen Tianchi Huang Jingwen Zhao Na Meng Hengpan Yang Qi Hu Chuanxin He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529-540,共12页
Electrochemical co-reduction of nitrate(NO_(3)^(-))and carbon dioxide(CO_(2))has been widely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route to produce urea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however the yield rate of urea has remained limited.H... Electrochemical co-reduction of nitrate(NO_(3)^(-))and carbon dioxide(CO_(2))has been widely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route to produce urea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however the yield rate of urea has remained limited.Here,we report an atomically ordered intermetallic pallium-zinc(PdZn)electrocatalyst comprising a high density of PdZn pairs for boosting urea electrosynthesis.It is found that Pd and Zn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adsorption and activation of NO_(3)^(-)and CO_(2),respectively,and thus the co-adsorption and co-activation NO_(3)^(-)and CO_(2) are achieved in ordered PdZn pairs.More importantly,the ordered and well-defined PdZn pairs provide a dual-site geometric structure conducive to the key C-N coupling with a low kinetical barrier,as demonstrated on both operando measurement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Consequently,the PdZn electrocatalyst displays excellent performance for the co-reduction to generate urea with a maximum urea Faradaic efficiency of 62.78%and a urea yield rate of 1274.42μg mg^(-1) h^(-1),and the latter is 1.5-fold larger than disordered pairs in PdZn alloys.This work paves new pathways to boost urea electrosynthesis via constructing ordered dual-metal pa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hemical C-N coupling Urea electrosynthesis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Geometric structures Active pai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icient C-N coupling in electrocatalytic urea generation on copper carbonate hydroxide electrocatalysts
5
作者 Yinuo Wang Yian Wang +11 位作者 Qinglan Zhao Hongming Xu Shangqian Zhu Fei Yang Ernest P.Delmo Xiaoyi Qiu Chi Song Juhee Jang Tiehuai Li Ping Gao MDanny Gu Minhua Sha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89-298,I0008,共11页
Urea generation through electrochemical CO_(2) and NO_(3)~-co-reduction reaction(CO_(2)NO_(3)RR)is still limited by either the low selectivity or yield rate of urea.Herein,we report copper carbonate hydroxide(Cu_2(OH)... Urea generation through electrochemical CO_(2) and NO_(3)~-co-reduction reaction(CO_(2)NO_(3)RR)is still limited by either the low selectivity or yield rate of urea.Herein,we report copper carbonate hydroxide(Cu_2(OH)_2CO_(3))as an efficient CO_(2)NO_(3)RR electrocatalyst with an impressive urea Faradaic efficiency of45.2%±2.1%and a high yield rate of 1564.5±145.2μg h~(-1)mg_(cat)~(-1).More importantly,H_(2) evolution is fully inhibited on this electrocatalyst over a wide potential range between-0.3 and-0.8 V versus 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Our thermodynamic simulation reveals that the first C-N coupling follows a unique pathway on Cu_2(OH)_2CO_(3) by combining the two intermediates,~*COOH and~*NHO.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high selectivity and yield rate of urea can be simultaneously achieved on simple Cu-based electrocatalysts in CO_(2)NO_(3)RR,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rational design of more advanced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carbonate hydroxide Co-reduction Urea generation C-N coupling DFT calc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urea via C-N coupling
6
作者 Chen Wang Wenqi Gao +5 位作者 Wei Hu Wei Wen Shengfu Wang Xiuhua Zhang Dafeng Yan Bao Yu Xia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294-310,共17页
Urea is widely used as fertilizer and is a key substance supporting global food production.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ynthesis of urea faces the challenges with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erious environme... Urea is widely used as fertilizer and is a key substance supporting global food production.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ynthesis of urea faces the challenges with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ith the increasing global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much necessary to develop novel and clean methods for the synthesis of urea.Electrocatalysis provides an efficient and renewable synthesis route that can directly produce urea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by the coupling of CO_(2) and nitrogenous molecule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d the most 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urea via CAN coupling systematically, focusing on the coupling of CO_(2) and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 And the associated coupling mechanism, catalysts optimization, and electrolyzer design are well discussed. Moreover, the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electrocatalytic CAN coupling are prospected. 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timely and valuable guidance for others and attract more interes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urea or other valuable chemicals containing CAN b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TALYSIS CAN coupling Urea synthesis CO_(2)and N_(2)fix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煤制合成氨-尿素项目能耗与节能分析
7
作者 谢志敏 张凯飞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5期205-208,204,共5页
针对某煤制合成氨-尿素项目的生产过程,通过综合能源消费计算与能效水平对比,得到了该项目年度综合能源消费量与单位产品能耗。从工艺技术角度探讨了四项节能改造措施对其能源消耗及能源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 针对某煤制合成氨-尿素项目的生产过程,通过综合能源消费计算与能效水平对比,得到了该项目年度综合能源消费量与单位产品能耗。从工艺技术角度探讨了四项节能改造措施对其能源消耗及能源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为404226.70吨标准煤,达到了生产成本的77.35%,占比相对较高;合成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1449.79kgce/t,甲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1399.53kgce/t,都仅达到标准限定值要求,处于一般水平,而尿素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117.16kgce/t,也只达到了标准准入值要求,因此导致整体能源消耗偏高,能源成本上升。经四项节能改造措施实施后,年可节约标煤量共计10411.54吨,节约费用共计1825.71万元,能获得良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 节能 合成氨 尿素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长效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及其对玉米增产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兆君 马国瑞 +1 位作者 王申贵 陆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21-123,共3页
试验研究腐殖酸长效尿素(Ⅰ、Ⅱ)在土壤中转化及其对玉米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腐殖酸长效尿素玉米生长发育前期可抑制土壤中脲酶活性,向土壤环境供N速度基本与玉米生长发育需N速度相一致。同时可提高玉米不同生育期叶... 试验研究腐殖酸长效尿素(Ⅰ、Ⅱ)在土壤中转化及其对玉米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腐殖酸长效尿素玉米生长发育前期可抑制土壤中脲酶活性,向土壤环境供N速度基本与玉米生长发育需N速度相一致。同时可提高玉米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强度,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其中以Ⅰ型长效尿素效果最佳,比普通尿素处理增产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尿素 脲酶 玉米 产量 土壤环境 腐殖酸 效应研究 转化 叶片叶绿素含量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高酸性气井完井投产技术及实践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杰 何冶 +5 位作者 乐宏 王宁 张平 邓春晓 刘文忠 杨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5,共4页
高酸性气井完井投产在国内是空白,属一项新工艺。文章针对川渝地区高酸性气田地质现状以及高酸性介质给气井完井投产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提出了川渝地区高酸性气井完井投产的工艺技术方案。通过罗家1井现场工艺试验,提出如下建议:①川东... 高酸性气井完井投产在国内是空白,属一项新工艺。文章针对川渝地区高酸性气田地质现状以及高酸性介质给气井完井投产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提出了川渝地区高酸性气井完井投产的工艺技术方案。通过罗家1井现场工艺试验,提出如下建议:①川东高酸性气井完井投产工艺采用永久式封隔器177.8mm套管射孔完成,酸化工艺采用解堵酸化;②采用大管径油管完井;③选用抗硫材料,加缓蚀剂保护,采用永久封隔器完井,采取措施减少井下积液等综合防腐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应考虑加注缓蚀剂防腐,加注硫溶剂或热油循环防止硫堵或水合物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 高酸性 气井 完井 投产 技术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分解塔制造工艺浅谈
10
作者 周扬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5期121-123,120,共4页
低压分解塔是化工行业中重要的设备。介绍低压分解塔的结构特点、技术参数,制造要点及无损检测要求。
关键词 盘管 衬环法兰 刚性环支座 筒体椭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液氨泵驱动侧振动异常原因分析与处理
11
作者 石宽宽 《石油化工设计》 CAS 2024年第3期25-28,I0002,共5页
通过对高压液氨泵驱动侧工频故障原因的分析,得出高压液氨泵存在转子动不平衡问题,并通过改进转子动平衡驱动方法,合理选择动平衡校验转速,成功将转子动不平衡量降低到设计允许最大动平衡量以下,解决了高压液氨泵驱动侧振动异常的问题。
关键词 高压液氨泵 工频故障 振动 动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缩丁醛包覆硝酸铵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杰 杨荣杰 +2 位作者 刘云飞 白渝平 安红梅 《火炸药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1-43,共3页
采用液相分离技术 ,用聚乙烯醇缩丁醛 (PVB)对硝酸铵 (AN)进行包覆。研究了包覆后硝酸铵的性能 ,并对包覆的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用 PVB包覆 AN,包覆效果较好 ,产品的吸湿性、结块性都有大幅度下降 ,
关键词 硝酸铵 AN 聚乙烯醇缩丁醛 PVB 吸湿性 结块性 包覆层 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磷石膏制备硫酸铵和氯化钙的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兴法 刘守强 陈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7-70,共4页
以磷石膏、碳酸氢铵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备硫酸铵 ,副产碳酸钙粗品。考察了影响氧化钙转化率的各种因素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分解反应的工艺条件 ;用盐酸处理碳酸钙粗品制备氯化钙 ,研究确定了工艺条件。磷石膏得到较好的处... 以磷石膏、碳酸氢铵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备硫酸铵 ,副产碳酸钙粗品。考察了影响氧化钙转化率的各种因素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分解反应的工艺条件 ;用盐酸处理碳酸钙粗品制备氯化钙 ,研究确定了工艺条件。磷石膏得到较好的处理和利用 ,研制的产品质量达到有关标准 ,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硫酸铵 氯化钙 碳酸氢铵 氨水 制备 复分解反应 环境污染 废物利用 化学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陶毓博 李鹏 +1 位作者 陆仁书 艾军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利用尿素与苯酚和甲醛三元共缩聚的方法来提高酚醛树脂的固化速度。通过PF与PUF树脂的DSC分析表明,PUF在缩聚时放热峰的起始温度低于PF。PUF树脂在低于PF树脂25℃的固化温度下就能固化完全。在相同的固化温度下,PUF树脂的固化速度要快... 利用尿素与苯酚和甲醛三元共缩聚的方法来提高酚醛树脂的固化速度。通过PF与PUF树脂的DSC分析表明,PUF在缩聚时放热峰的起始温度低于PF。PUF树脂在低于PF树脂25℃的固化温度下就能固化完全。在相同的固化温度下,PUF树脂的固化速度要快于PF。用PF和PUF制得的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均达到德国建筑用刨花板标准DIN 68763 V100的要求,PUF刨花板的热压时间可以比普通酚醛胶刨花板缩短35%。当尿素替代苯酚量为25%-30%时,合成胶粘剂的成本可降低1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酚醛树脂胶粘剂 共缩聚 快速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用辐照模板法制备银纳米带的新方法(英文) 被引量:10
15
作者 葛学武 倪永红 +3 位作者 刘华蓉 叶强 徐相凌 张志成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在γ射线辐照条件下 ,运用尿素作为模板 ,成功地合成了直径几十nm ,长数千nm的银纳米带。所得产物分别用X射线粉末衍射。
关键词 Γ射线 辐照模板法 银纳米带 尿素 模板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Fe(Ⅲ)配合物的固相合成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益明 许娟 +3 位作者 孙冬梅 王青 陆天虹 忻新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5-306,共2页
At room temperature(25 ℃), urea and ferric chloride hexahydrate(system Ⅰ) or f erric nitrate nonahydrate(system Ⅱ) in a mole ratio of 6∶1 were mixed and ground finely in an agate mortar for 6 hours, a direc t soli... At room temperature(25 ℃), urea and ferric chloride hexahydrate(system Ⅰ) or f erric nitrate nonahydrate(system Ⅱ) in a mole ratio of 6∶1 were mixed and ground finely in an agate mortar for 6 hours, a direc t solid state reaction occurred. 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confirmed the products obtained are the com- plexes of urea with ir on(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铁盐 Fe(Ⅲ)配合物 固相合成 铁(Ⅲ) 配合物型微量元素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豆脲酶的提取及其在缓释肥料中尿素态氮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邹菁 喻德忠 +2 位作者 杨先进 孟艳华 白雪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本文建立了准确、快速、经济的控制缓释肥料中尿素态氮的测定方法。采用自制黄豆脲酶水解液,于pH7.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水解尿素,以奈氏试剂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素态氮。该方法在0~2.50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0.01... 本文建立了准确、快速、经济的控制缓释肥料中尿素态氮的测定方法。采用自制黄豆脲酶水解液,于pH7.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水解尿素,以奈氏试剂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素态氮。该方法在0~2.50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为0.01μg/mL,用于控制缓释肥料中尿素态氮的测定,回收率在96.2%到100.8%之间,与商品脲酶测定结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脲酶 提取 脲醛控制缓释肥料 尿素态氮 测定 分光光度法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铵的吸湿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杰 杨荣杰 刘云飞 《火炸药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25,共4页
介绍了硝酸铵的吸湿机理 ,防止硝酸铵吸湿的手段以及吸湿性和包覆效果的表征方法 ,并对防止硝酸铵吸湿的各种手段进行分析。
关键词 硝酸铵 吸湿性 包覆 AN 机理 化肥 工业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琳琳 涂姜磊 +3 位作者 徐静 程莉萍 张志斌 陈世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8-52,共5页
采用滴球法制备了壳聚糖-海藻酸钠载四环素微球,考察了原料浓度配比、四环素投药量、添加戊二醛、滴球体积和壳聚糖分子量对微球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了载药微球在PBS溶液中1h、5h、1d、2d、5d、10d时的药物释放。结果表明,... 采用滴球法制备了壳聚糖-海藻酸钠载四环素微球,考察了原料浓度配比、四环素投药量、添加戊二醛、滴球体积和壳聚糖分子量对微球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了载药微球在PBS溶液中1h、5h、1d、2d、5d、10d时的药物释放。结果表明,以8.5×104Da壳聚糖为原料、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浓度比为1.2∶1、未添加戊二醛、并用大针管滴定的实验组拥有比较理想的缓释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海藻酸钠 四环素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氧化木质素对玉米生物量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初报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德汉 朱兆华 +2 位作者 廖宗文 马涛 詹怀宇 《广东造纸》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8,共4页
利用造纸黑液木质素,按一定的技术路线,引入N营养元素,制得含氮量为15.47%的氨氧化木素(AOL)。本文将AOL作为缓释N肥,在水稻土上与三种等N量化肥进行玉米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AOL的处理玉米生物量比碳铵... 利用造纸黑液木质素,按一定的技术路线,引入N营养元素,制得含氮量为15.47%的氨氧化木素(AOL)。本文将AOL作为缓释N肥,在水稻土上与三种等N量化肥进行玉米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AOL的处理玉米生物量比碳铵、尿素处理要高;AOL与尿素配施处理的玉米生物量比单施尿素效果好,表明AOL对尿素有一定增效作用,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分析发现,施用AOL的土壤脲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说明AOL还可以作为脲酶抑制剂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木质素 玉米 脲酶抑制剂 黑液 AOL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