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燃料低温喷雾特性预测模型构建及仿真分析
1
作者 黎一锴 陈佳森 +2 位作者 孙成瀚 杨子明 潘家营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探究低温工况下醇类掺混对柴油喷雾特性的影响,明晰多元燃料物性与喷雾特性的联系,利用高速摄影技术进行了柴油与丙醇、己醇混合燃料(醇类掺混比分别为0%,20%,40%)低温工况喷雾试验,基于掺混燃料各组分物性进行了Higgins液相贯穿距预... 为探究低温工况下醇类掺混对柴油喷雾特性的影响,明晰多元燃料物性与喷雾特性的联系,利用高速摄影技术进行了柴油与丙醇、己醇混合燃料(醇类掺混比分别为0%,20%,40%)低温工况喷雾试验,基于掺混燃料各组分物性进行了Higgins液相贯穿距预测模型修正以及CONVERGE仿真破碎模型参数修正,并进一步通过仿真探究了醇类掺混对柴油喷雾温度及当量比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工况下,醇类的蒸发性远好于柴油,在喷雾发展过程中醇类先于柴油蒸发,高汽化潜热引发了喷雾核心区域温度降低,进而抑制了柴油液滴的破碎与蒸发过程,最终导致了喷雾液相贯穿距的延长,且随着掺混比的增大,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特性 多元燃料 低温试验 模型修正 燃料 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数据挖掘信息的非轴对称端壁/叶身联合成型设计空间知识挖掘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振东 王杰 +3 位作者 陈云 蒋首民 宋立明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为厘清联合成型设计空间各造型方法对涡轮叶栅性能提升的贡献,将基于总变差分析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与平行坐标系及直方图、散点图等可视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将多源数据挖掘信息进行融合的设计空间知识挖掘框架,并利用该框架对某小展... 为厘清联合成型设计空间各造型方法对涡轮叶栅性能提升的贡献,将基于总变差分析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与平行坐标系及直方图、散点图等可视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将多源数据挖掘信息进行融合的设计空间知识挖掘框架,并利用该框架对某小展弦比叶栅端壁/叶身联合成型设计空间进行知识挖掘。结果表明:叶栅气动损失增减对基元型线微调十分敏感;非轴对称端壁所带来的损失减少量与型线微调接近,但设计空间内不同非轴对称端壁样本性能波动较小,导致其重要性被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低估;虽然单独采用弯叶片难以整体降低小展弦比叶栅损失,但将弯、型线微调和非轴对称端壁造型相结合可获得“1+1+1>3”的性能增益;在端壁/叶身联合成型设计空间内,将基元型线朝着后加载方向微调,并采用喉部附近下凹较深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及反弯叶片设计,可获得气动损失较小的叶栅设计。研究结果明晰了端壁/叶身联合成型设计空间优化解特征,可为类似小展弦比叶栅设计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展弦比涡轮叶栅 非轴对称端壁/叶身联合成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磁阀能量分布和动态响应耦合关系仿真
3
作者 赵建辉 陈文菲 +1 位作者 杨贵春 陈敬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8-1405,共8页
为研究高速电磁阀内部的能量分布及能量参数与动态响应之间的耦合关系,对高速电磁阀性能进行优化.首先,基于有限元法建立高速电磁阀动态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利用D最优实验设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法,构建以能量参数为... 为研究高速电磁阀内部的能量分布及能量参数与动态响应之间的耦合关系,对高速电磁阀性能进行优化.首先,基于有限元法建立高速电磁阀动态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利用D最优实验设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法,构建以能量参数为因素的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响应面预测模型;最后,使用元效应分析法开展了高速电磁阀动态响应显著能量参数及参数交互作用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参数中涡流能量E_(1)是影响高速电磁阀开启响应时间T_(o)的较敏感参数,T_(o)随着E_(1)的增加相应地增加了约25%,涡流能量分别与阻尼能量(E_(3))和焦耳能量(E_(4))之间的交互是影响T_(o)的高敏感参数,同时涡流能量与焦耳能量之间的交互也是影响关闭响应时间T_(c)的高敏感参数;交互参数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会随取值范围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阀 能量分布 动态响应 响应面法 显著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Power的压电晶体喷油器性能仿真分析
4
作者 姜峰 王闯 +1 位作者 陈乾 王春风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优化柴油机压电晶体喷油器性能,采用GT-Power建立高压共轨压电晶体喷油器仿真模型,改变模型中压电晶体的材料属性,设置不同电压条件,仿真分析压电晶体执行器的弹性模量、晶体驱动电压对执行器位移、喷油针阀压强、喷油器温度及每循环... 为优化柴油机压电晶体喷油器性能,采用GT-Power建立高压共轨压电晶体喷油器仿真模型,改变模型中压电晶体的材料属性,设置不同电压条件,仿真分析压电晶体执行器的弹性模量、晶体驱动电压对执行器位移、喷油针阀压强、喷油器温度及每循环喷油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压电晶体喷油器弹性模量大于75 GPa,执行器位移随驱动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喷油器弹性模量大于80 GPa,喷油针阀处的压强增大,温度升高;相比弹性模量为55 GPa,弹性模量为80 GPa时,压电晶体执行器位移增大15.6%,喷油器每循环喷油量增加2.3%。压电晶体喷油器弹性模量为75~80 GPa,可以提高喷油速率,缩短喷油持续期,有利于提高柴油机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压电晶体 喷油器 仿真模型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衔铁偏心对高速电磁阀全工况电磁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鹏 张如琴 +1 位作者 欧阳宇文 范立云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高速电磁阀(HSV)是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关键部件,其衔铁偏心作用是影响高速电磁阀静、动态特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揭示高速电磁阀衔铁偏心作用对其全工况电磁力的影响规律,结合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高速电磁阀有限元仿真模型,并通过与... 高速电磁阀(HSV)是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关键部件,其衔铁偏心作用是影响高速电磁阀静、动态特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揭示高速电磁阀衔铁偏心作用对其全工况电磁力的影响规律,结合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高速电磁阀有限元仿真模型,并通过与试验电磁力对比验证了其精度,最大误差为4.8%;分析了衔铁中心偏移和偏转及其交互作用对高速电磁阀电磁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衔铁中心偏移率增大,轴向电磁力逐渐变小,而径向电磁力逐渐增大,但总体对电磁力的影响不显著;随着衔铁中心偏转角增大,轴向电磁力近似呈线性下降,轴向电磁力最大降低率为59.5%,而径向电磁力虽然逐渐增大,但增幅不明显;衔铁中心偏移与绕偏移方向偏转交互作用对轴向电磁力的影响最显著,全工况下该交互因子与轴向电磁力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小为0.471,最大为0.6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磁阀 电磁力 中心偏移 中心偏转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电网中基于填充方法的双向拍卖电力资源分配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先国 孙碧颖 +3 位作者 录鹏东 金鑫 史莹 桂小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为解决智能电网环境中用户富裕电能回售问题,完成电力资源的再分配,从经济学的角度设计了一种激励机制以鼓励拥有富裕电力的用户为电力紧缺用户提供电力资源。提出了一种双向拍卖机制,该机制包括使用填充概念的电力资源分配方法和有效... 为解决智能电网环境中用户富裕电能回售问题,完成电力资源的再分配,从经济学的角度设计了一种激励机制以鼓励拥有富裕电力的用户为电力紧缺用户提供电力资源。提出了一种双向拍卖机制,该机制包括使用填充概念的电力资源分配方法和有效的定价策略,以保证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资源分配的理想性能。所提双向拍卖机制考虑了电力资源传输成本与距离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供需匹配关系;所提分配方法采用了基于线性规划的填充分配方法,以接近最优的近似算法,在多项式时间内得到资源分配结果;在定价方面,分别采用了基于关键值的定价策略和基于维克瑞-克拉克-格罗夫斯(VCG)机制的定价策略,以计算获胜买方用户的付款价格和获胜卖方用户的收款价格,实现了双向拍卖中的真实性、个人理性和预算平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拍卖机制保证了一系列理想的经济属性,包括真实性、预算平衡以及个人理性,并且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得到近似最优解的分配结果,为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力资源再分配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资源分配 双向拍卖 电能回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静态泄漏电控喷油器压力特性交互作用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卢港澳 许菁 +3 位作者 范立云 周佳升 魏云鹏 肖友洪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2-878,共7页
为揭示无静态泄漏电控喷油器压力波动特性,本文借助AMESim仿真平台,搭建了电控喷油器的数值模型,通过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定义喷油压力波动与喷油压力降作为压力特性的衡量指标,结合实验设计与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了压力... 为揭示无静态泄漏电控喷油器压力波动特性,本文借助AMESim仿真平台,搭建了电控喷油器的数值模型,通过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定义喷油压力波动与喷油压力降作为压力特性的衡量指标,结合实验设计与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了压力特性与影响参数间交互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于喷油压力波动,进油孔孔径、回油孔孔径、喷孔直径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具有显著影响,且其相关性受轨压工况的影响显著,在低轨压时,进油孔直径与喷孔直径的交互作用与其成正相关,回油孔孔径与进油孔孔径、喷孔直径的交互作用与其成负相关,在高轨压时各项的相关性相反;对于喷油压力降,在全工况平面内,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其影响微弱,其交互作用可以忽略;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压力特性的影响对轨压工况的变化敏感,与控制脉宽的变化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喷油器 无静态泄漏 压力特性 实验设计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喷雾撞击高温壁面的瞬态传热特性
8
作者 郭镇瑶 张卫正 +3 位作者 靳爽 颜杰 石智成 原彦鹏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1-488,共8页
通过瞬态测温技术对定容燃烧室中柴油喷雾撞击高温壁面的瞬态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壁面温度从250℃升高到550℃,壁面上传热模式由膜态蒸发转化为核态沸腾,进而转化为过渡沸腾,这种转化使表面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先增大后减小... 通过瞬态测温技术对定容燃烧室中柴油喷雾撞击高温壁面的瞬态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壁面温度从250℃升高到550℃,壁面上传热模式由膜态蒸发转化为核态沸腾,进而转化为过渡沸腾,这种转化使表面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且分别在440℃和400℃达到最大值.增大喷射压力、减小撞壁距离和环境温度有助于提高表面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初始表面温度的升高增加了喷射压力和撞壁距离对传热特性的影响,但降低了环境温度的作用.以毕渥数和傅里叶数表示的量纲为1表面热流密度曲线形态高度相似,且揭示了喷雾撞击高温壁面过程中的内部传热机制.此外,建立了一种准确性高、适用壁面温度范围广的预测最大表面热流密度的量纲为1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撞壁 高温壁面 表面热流密度 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升程电控喷油器多次喷射油量波动特性研究
9
作者 许菁 兰奇 +1 位作者 范立云 魏云鹏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为实现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射的柔性和稳定控制,提出一种双升程电控喷油器,基于搭建的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探究了喷油器不同多次喷射模式下的油量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大升程预喷模式下的主喷量标准差随预喷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为实现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射的柔性和稳定控制,提出一种双升程电控喷油器,基于搭建的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探究了喷油器不同多次喷射模式下的油量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大升程预喷模式下的主喷量标准差随预喷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而小升程预喷模式下的主喷量标准差随预喷量呈幅值逐渐降低的波动变化趋势.总体上,在预喷量为161~660 mm^(3)范围,小升程预喷模式在降低主喷量波动程度方面比大升程预喷模式更占优势.预喷射采用小升程喷射模式且预喷量一定时,升程切换延迟为0.2 ms的靴形主喷模式在降低主喷量波动程度方面略优于相同主喷脉宽或相同单次喷射油量的大升程主喷模式.大升程和小升程后喷模式下的后喷量标准差随主喷脉宽和目标后喷量均呈波动变化趋势,且小升程后喷模式下的后喷量标准差波动程度更小.与大升程后喷模式相比,小升程后喷模式在降低后喷量波动程度方面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高压共轨系统 双升程电控喷油器 多次喷射 喷油量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预喷射策略对柴油机燃烧噪声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智超 许世超 +2 位作者 郑长亮 李戍斌 张校锋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4年第5期23-29,共7页
为降低柴油机的燃烧噪声,建立台架试验平台,分析一次预喷和二次预喷策略下缸压、压力升高率和噪声的变化规律;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燃烧仿真模型,分析二次预喷策略下,不同预喷角和预喷油量对燃烧噪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一次预喷... 为降低柴油机的燃烧噪声,建立台架试验平台,分析一次预喷和二次预喷策略下缸压、压力升高率和噪声的变化规律;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燃烧仿真模型,分析二次预喷策略下,不同预喷角和预喷油量对燃烧噪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一次预喷策略,二次预喷策略的缸压和压力升高率峰值下降,压力升高率最大峰值约降低0.1 MPa/(°),燃烧噪声下降5.2 dB;仿真的缸压和压力升高率与试验结果相近,表明仿真模型精确;第一次预喷曲轴转角为-20°、预喷油量为1.4 mg,第二次预喷曲轴转角为-11°、预喷油量为1.2 mg的喷油策略对应的台架试验燃烧噪声明显低于原始试验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预喷射 缸压 燃烧噪声 GT-PO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磁阀衔铁偏心对其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商荣凯 张如琴 刘鹏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3,共6页
为揭示衔铁偏心作用的影响机制,采用场路耦合方法建立了高速电磁阀多物理场耦合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了衔铁中心偏移和偏转对高速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衔铁中心偏移对动态响应特性... 为揭示衔铁偏心作用的影响机制,采用场路耦合方法建立了高速电磁阀多物理场耦合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了衔铁中心偏移和偏转对高速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衔铁中心偏移对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不明显,而中心偏转对动态响应特性具有较大影响,且对吸合响应时间的影响大于对释放响应时间的影响;中心偏转角度从0°增大到0.2°,吸合响应时间增加了19.37%,释放响应时间减少了1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磁阀 动态响应 中心偏移 中心偏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多次喷射条件下柴油喷雾发展特性研究
12
作者 徐丹 杨贵春 +3 位作者 刘继林 徐春龙 李华乐 刘永旺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为探明超高压条件下多次喷射燃油喷雾发展特性,利用高速摄影直拍技术,对高背景密度条件下超高压多次喷射喷雾发展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背景温度303 K,喷孔直径0.148 mm,背景密度60~140 kg/m^(3),喷射压力200~250 MPa条件下,... 为探明超高压条件下多次喷射燃油喷雾发展特性,利用高速摄影直拍技术,对高背景密度条件下超高压多次喷射喷雾发展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背景温度303 K,喷孔直径0.148 mm,背景密度60~140 kg/m^(3),喷射压力200~250 MPa条件下,随背景密度增加,燃油喷雾纵向发展受阻,燃油堆积后向径向发展,导致喷雾贯穿距减小(最大减小26%),喷雾锥角增加(最大增加17%);提高喷射压力可以同时提高燃油喷雾纵向及径向的扩散能力;在预喷比例10%~30%,预主喷间隔0.4~1.6 ms范围内,由于主喷燃油与预喷燃油之间的追击效应,使得多次喷射主喷喷雾贯穿距离大于单次喷射,随着预喷油量的增加、预主喷间隔时间的缩短,追击效应加强,主喷喷雾贯穿距增加(最大增加18%);由于主喷燃油对预喷燃油的推动作用,预喷燃油喷雾相对单次喷射燃油喷雾贯穿距离增加,且间隔时间越大,主喷燃油对预喷燃油的推动作用越弱,当间隔时间为1.2 ms时,单次喷射和预喷射喷雾贯穿距离基本相同,推动作用已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超高压 燃料喷射 追击效应 喷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磁阀动态响应的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23
13
作者 范立云 周伟 +2 位作者 刘鹏 赵建辉 格列霍夫.雷奥尼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提高柴油机高速电磁阀的动态响应速度,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电磁阀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相对比,其吸合响应时间误差为1%,释放响应时间误差为3%,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选取了影响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 为提高柴油机高速电磁阀的动态响应速度,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电磁阀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相对比,其吸合响应时间误差为1%,释放响应时间误差为3%,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选取了影响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的5个关键因素,结合最优拉丁方试验设计,建立了其与吸合响应时间、释放响应时间及电磁力之间的Kriging近似模型;同时基于建立的Kriging近似模型构建了电磁阀动态响应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通过NSGA-Ⅱ遗传算法求解得到了Pareto解集,并确定了最终解。结果表明:优化后电磁阀的吸合时间减小了10.1%,释放时间减小了10.4%,其动态响应特性得到了提高,为高速电磁阀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磁阀 动态响应 NSGA-Ⅱ遗传算法 KRIGING模型 多目标优化 PARETO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单体泵高速电磁阀电磁力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14
作者 范立云 高明春 +2 位作者 马修真 李文辉 石勇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9-364,共6页
电控单体泵高速电磁阀电磁力决定了电磁阀的快速响应.利用Ansoft软件建立了高速电磁阀数值仿真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得出电磁力最大偏差为9%,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应用仿真模型研究了铁芯、励磁线圈、衔铁、工作气隙和驱动电流等... 电控单体泵高速电磁阀电磁力决定了电磁阀的快速响应.利用Ansoft软件建立了高速电磁阀数值仿真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得出电磁力最大偏差为9%,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应用仿真模型研究了铁芯、励磁线圈、衔铁、工作气隙和驱动电流等参数的变化对电磁力的影响,得出了励磁线圈匝数、工作气隙、驱动电流和衔铁厚度是电磁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各种因素和电磁力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不但参数的单因素和电磁力有相关性,参数交互作用因素和电磁力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单体泵 高速电磁阀 电磁力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1燃油喷射系统喷油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俊席 杨林 +4 位作者 肖文雍 梁峰 谭文春 冒晓建 卓斌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1,共4页
将GD 1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用于常规直喷式柴油机,采用不同喷油参数(喷油规律、喷油压力和喷油定时)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喷射不仅可以改善冷起动性能和降低冷起动时白烟的排放,在高负荷时也可以降低烟度的排放... 将GD 1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用于常规直喷式柴油机,采用不同喷油参数(喷油规律、喷油压力和喷油定时)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喷射不仅可以改善冷起动性能和降低冷起动时白烟的排放,在高负荷时也可以降低烟度的排放;喷油压力的提高和喷油定时的提前改善了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高压共轨 喷油规律 喷油压力 喷油定时 冷起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油提前角对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燃烧和碳粒变化历程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赵奎翰 魏建勤 +3 位作者 张惠明 息树和 刘文胜 李旺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19,共3页
介绍了采用同步双成像技术研究供油提前角对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燃烧和碳粒变化历程影响的研 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增大供油提前角时,着火会发生在燃油停止喷射后。停喷后着火和停喷前着火相 比,其着火瞬间的喷雾场和此后的燃烧场、... 介绍了采用同步双成像技术研究供油提前角对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燃烧和碳粒变化历程影响的研 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增大供油提前角时,着火会发生在燃油停止喷射后。停喷后着火和停喷前着火相 比,其着火瞬间的喷雾场和此后的燃烧场、碳粒场的变化历程有明显不同。增大供油提前角可以减少燃 烧过程前期的碳粒生成量,进而降低碳粒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喷雾 燃烧 碳粒 供油提前角 直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压波动非线性预测模型研究
17
作者 白云 刘世超 +3 位作者 杜成达 杨恒晨 孙强 窦伟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轨压波动是由高压油泵连续脉动供油和喷油器间歇喷射导致系统内燃油受到周期性激励而引起的响应。分析了共轨管内压力波动的产生机理,基于燃油非定常流动的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导出了表征轨压波动的双曲型偏微分方程,通过数值差分方法离... 轨压波动是由高压油泵连续脉动供油和喷油器间歇喷射导致系统内燃油受到周期性激励而引起的响应。分析了共轨管内压力波动的产生机理,基于燃油非定常流动的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导出了表征轨压波动的双曲型偏微分方程,通过数值差分方法离散偏微分方程而得到系统状态矩阵,以油泵供油压力变化率和喷油器喷油压力变化率作为系统输入变量,共轨管不同位置压力波动作为系统输出变量,以状态空间方法分析了系统压力波动特性。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线性数值模型能准确表征轨压波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 轨压 非线性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油系统参数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昌普 宋崇林 +3 位作者 李晓娟 陈生齐 孙强 李艳丽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05-512,共8页
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参数——喷孔直径、喷雾夹角等对柴油机燃烧过程及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孔直径对缸内速度场影响较大,较小的喷孔直径可以促进缸内充量的混合。喷孔直径越小,缸内高温区域出现越早,... 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参数——喷孔直径、喷雾夹角等对柴油机燃烧过程及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孔直径对缸内速度场影响较大,较小的喷孔直径可以促进缸内充量的混合。喷孔直径越小,缸内高温区域出现越早,而且高温区域范围越大。随着喷孔直径的减少,碳烟排放降低,NOx排放升高。改变喷雾油束夹角对缸内压力和温度影响不大,但是影响到喷雾油束的落点位置。落点位置过高,则油束喷入气缸余隙较多,燃烧质量较差,生成较多碳烟;落点位置过低,则油束喷到燃烧室凹坑底部,导致油滴沉积在温度较低的燃烧室底面上,碳烟排放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数值模拟 喷孔直径 喷雾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复合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徐劲松 申立中 +1 位作者 王贵勇 毕玉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59,共6页
通过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控制的需求分析,设计了一种串级控制和开环控制自动切换的复合控制策略,串级控制的主控制器采用可变PID的控制方式,具备了柔性控制的特征。利用ETAS公司的ASCET软件平台开发实现了轨压控制策略,借助该公司的ES1... 通过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控制的需求分析,设计了一种串级控制和开环控制自动切换的复合控制策略,串级控制的主控制器采用可变PID的控制方式,具备了柔性控制的特征。利用ETAS公司的ASCET软件平台开发实现了轨压控制策略,借助该公司的ES1000硬件、INTECRIO软件,在以飞思卡尔的MC33886为高压泵电磁阀主驱动芯片的自制驱动电路基础上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轨压控制策略能够满足控制需求,轨压响应快速、准确,解决了轨压控制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而改变的柔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高压共轨柴油机 轨压控制 柔性控制 可变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电控单体泵高速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范立云 刘鹏 +2 位作者 马修真 宋恩哲 白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4-118,124,共6页
利用电磁场分析软件Ansoft Maxwell建立了柴油机电控单体泵高速电磁阀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得出电磁阀关闭响应时间最大误差为2%,开启响应时间最大误差为8.7%,验证了该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应用此仿真模型分析了残余气隙、... 利用电磁场分析软件Ansoft Maxwell建立了柴油机电控单体泵高速电磁阀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得出电磁阀关闭响应时间最大误差为2%,开启响应时间最大误差为8.7%,验证了该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应用此仿真模型分析了残余气隙、最大升程、运动件质量、弹簧刚度和弹簧预紧力等参数对高速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得出残余气隙、最大升程、弹簧预紧力是主要影响因素,对关闭响应时间影响分别在0.2 ms、0.36 ms、0.18 ms左右,开启响应时间影响分别在0.08 ms、0.16 ms、0.11 m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电控单体泵 高速电磁阀 动态响应特性 ANSOFT MAXW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