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9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粘结剂与粉末特性对金属注射成形喂料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罗来马 阮方杰 +3 位作者 叶伟 黄竹品 昝祥 吴玉程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金属注射成形工艺中,金属粉末需要和粘结剂充分混合得到喂料后进行注射、脱脂和烧结。喂料中的粉末特性和粘结剂是金属注射成形的核心,对喂料的流变性能和粉末装载量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注射、脱脂和烧结环节,是金属注射成形的研究热... 在金属注射成形工艺中,金属粉末需要和粘结剂充分混合得到喂料后进行注射、脱脂和烧结。喂料中的粉末特性和粘结剂是金属注射成形的核心,对喂料的流变性能和粉末装载量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注射、脱脂和烧结环节,是金属注射成形的研究热点。本文以粘结剂组分优化、金属粉末改性和喂料性能提升为出发点,阐述了粘结剂各组分的作用以及粘结剂中添加剂、金属粉末形状、粉末粒径、粉末表面改性对于喂料流变性能和粉末装载量的影响。为改善喂料性能所添加的添加剂包括增塑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的加入、粒度分布与形状的优化以及粉末表面改性可以使喂料的粘度、流变参数等流变性能以及粉末临界装载量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注射成形 粘结剂 表面改性 流变性能 粉末装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掺杂对钼铼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广达 熊宁 况春江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38,247,共7页
通过在钼铼合金中加入La_(2)O_(3)和ZrO_(2),研究了氧化物掺杂对烧结坯料相对密度以及最终轧制板坯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氧化物的不同作用。研究发现,掺杂氧化物可以明显降低合金粉末粒度、细化晶粒,掺杂ZrO_(2)的钼铼合金晶... 通过在钼铼合金中加入La_(2)O_(3)和ZrO_(2),研究了氧化物掺杂对烧结坯料相对密度以及最终轧制板坯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氧化物的不同作用。研究发现,掺杂氧化物可以明显降低合金粉末粒度、细化晶粒,掺杂ZrO_(2)的钼铼合金晶粒尺寸最小,但会因晶型相变降低烧结坯的相对密度。轧制变形可以提高合金板材的硬度和强度,掺杂La_(2)O_(3)的钼铼合金可以获得更高的强度并且塑性几乎不变,掺杂ZrO_(2)的钼铼合金则在强度提高的同时塑性降低。掺杂ZrO_(2)的钼铼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最大,分别为1034 MPa和888.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铼合金 稀土氧化物 陶瓷氧化物 弥散强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邹恒 孙亿 +3 位作者 陈梦熊 熊慧文 张雷 周科朝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4,共15页
铝及铝合金具有密度低、耐腐蚀、比强度高、导热性良好等特性,常被用于轻量化、功能化零部件,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产品、医疗以及化工等领域。铝合金金属粉末注射技术能实现精细复杂结构铝合金制品的低成本高效制造,具有力学性能... 铝及铝合金具有密度低、耐腐蚀、比强度高、导热性良好等特性,常被用于轻量化、功能化零部件,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产品、医疗以及化工等领域。铝合金金属粉末注射技术能实现精细复杂结构铝合金制品的低成本高效制造,具有力学性能优良、组织均匀、尺寸精度高、原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对推动铝合金注射成形零部件的产业化进程,加速其在电子信息产品、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铝合金金属粉末注射成形的发展现状,综述了铝合金注射成形用喂料制备要求,分析了粘结剂组分设计、脱脂方式、气氛烧结制度及合金元素对烧结致密化的作用机制,并展望了铝合金粉末注射成形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 粘结剂 脱脂 烧结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强化对选区激光熔化TC4钛合金表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怡然 李磊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分别使用ϕ2.3 mm、ϕ4.0 mm的陶瓷弹丸对选区激光熔化TC4钛合金试样进行喷丸强化处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扫描电镜和维氏显微硬度计对试样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摩擦系数、表面磨损形貌和表面显微硬度... 分别使用ϕ2.3 mm、ϕ4.0 mm的陶瓷弹丸对选区激光熔化TC4钛合金试样进行喷丸强化处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扫描电镜和维氏显微硬度计对试样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摩擦系数、表面磨损形貌和表面显微硬度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喷丸强化处理后,试样表面粗糙度降低80.2%~86.3%,其中,对于采用ϕ2.3 mm弹丸处理的试样,表面粗糙度随着喷丸强化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采用ϕ4.0 mm弹丸处理的试样,表面粗糙度随着喷丸强化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喷丸直径、喷丸时间和作用载荷对试样的摩擦系数均有影响,在10 N载荷作用时,ϕ2.3 mm弹丸处理的试样摩擦系数变化较为明显,ϕ4.0 mm弹丸处理的试样摩擦系数波动较小;载荷增大到20 N时,ϕ2.3 mm弹丸处理后的试样平均摩擦系数波动减缓,ϕ4.0 mm弹丸处理试样的摩擦系数变化不大。喷丸强化处理后的选区激光熔化TC4合金表面有较明显的磨损痕迹和塑性变形破坏,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通过弹丸直径与喷丸强化时间的合理搭配,改善了材料表面摩擦磨损性能,有效抑制了摩擦过程中材料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TC4合金 喷丸强化 粗糙度 摩擦性能 耐磨性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氢还原工艺制备超细Cu-20W复合粉末及其烧结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光 李革民 +3 位作者 魏邦争 许荡 陈鹏起 程继贵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9,共8页
以偏钨酸铵和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氢还原制备了Cu-20%W(质量分数)超细粉末,经压制烧结获得Cu-20W复合材料。对粉体的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并考察烧结温度对Cu-20W烧结体试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结... 以偏钨酸铵和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氢还原制备了Cu-20%W(质量分数)超细粉末,经压制烧结获得Cu-20W复合材料。对粉体的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并考察烧结温度对Cu-20W烧结体试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结合氢还原可制备出平均粒度小于100 nm的Cu-20W复合粉末;随烧结温度的升高,Cu-20W烧结体试样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提高。1080℃烧结所得试样的相对密度达97.20%,电导率(IACS)、热导率、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91.73%、351.52 W·m^(−1)·K^(−1)、HV 96.1和431.03 MPa;在100~400℃温度范围内,Cu-20W试样的热膨胀系数在14.871×10^(−6)~17.422×10^(−6)·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0W超细粉末 溶胶-凝胶法 烧结性能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La_(2)O_(3)强化钼铼合金的影响
6
作者 任雪婷 王广达 +1 位作者 周武平 熊宁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钼铼合金属于高熔点、低膨胀系数的固溶强化合金,添加稀土氧化物能够细化钼铼合金晶粒,起到弥散强化的作用。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和交叉轧制法制备钼铼(Mo-Re)合金和钼铼镧(Mo-Re-La_(2)O_(3))合金板材,并对两种合金板材进行不同温度的退... 钼铼合金属于高熔点、低膨胀系数的固溶强化合金,添加稀土氧化物能够细化钼铼合金晶粒,起到弥散强化的作用。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和交叉轧制法制备钼铼(Mo-Re)合金和钼铼镧(Mo-Re-La_(2)O_(3))合金板材,并对两种合金板材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热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了钼铼合金板材和钼铼镧合金板材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合金显微组织和室温拉伸断口形貌,比较了两种合金板材的维氏硬度和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钼铼合金的再结晶温度为1200℃左右,而钼铼镧合金的再结晶温度为1400℃,La_(2)O_(3)的加入使再结晶温度提升200℃左右;随着退火温度提高,钼铼合金和钼铼镧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显著降低,而钼铼镧合金的延伸率得以升高,最高可达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强化 钼铼合金 退火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钴基合金抗高温氧化性和耐蚀性的影响
7
作者 丁瑞 张亮 吴文恒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0-406,共7页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稀土元素Ce(0、0.04%、0.14%、0.19%)的钴基合金,系统讨论了Ce元素对其抗高温氧化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温氧化增重实验、电化学测试等分析了合金的微观形...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稀土元素Ce(0、0.04%、0.14%、0.19%)的钴基合金,系统讨论了Ce元素对其抗高温氧化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温氧化增重实验、电化学测试等分析了合金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并研究了合金的氧化动力学行为、氧化膜形貌及合金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14%Ce的合金在900℃下抗氧化性能最佳,氧化增重量最低(100h仅为0.179mg·cm^(-2)),氧化膜晶粒明显细化且致密性显著提升,氧化膜主要由致密的Cr2O3层和最外层的尖晶石相CoCr2O4组成。电化学测试表明,添加Ce对合金耐蚀性的影响并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基合金 稀土元素 高温氧化 耐蚀性 选区激光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含量对氮化铝陶瓷抗弯强度及热导率的影响
8
作者 浦恩祥 周文祥 +5 位作者 陈泽基 张智睿 黄佑文 徐世春 贾宝瑞 秦明礼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7,共9页
以Al_(2)O_(3)粉末和碳黑作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并通过控制除碳工艺过程制备不同氧含量的AlN陶瓷粉末,高氧AlN粉末中氧质量分数为0.9%,低氧AlN粉末中氧质量分数为0.6%。以两种氧含量AlN陶瓷粉末为原料制备AlN陶瓷样品,采用三点弯曲法... 以Al_(2)O_(3)粉末和碳黑作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并通过控制除碳工艺过程制备不同氧含量的AlN陶瓷粉末,高氧AlN粉末中氧质量分数为0.9%,低氧AlN粉末中氧质量分数为0.6%。以两种氧含量AlN陶瓷粉末为原料制备AlN陶瓷样品,采用三点弯曲法和3ω法在77~350 K范围内测试了AlN陶瓷的抗弯强度和热导率,研究了氧含量对AlN陶瓷抗弯强度和热导率的影响,并与Al_(2)O_(3)陶瓷、Si_(3)N_(4)陶瓷的力学和导热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氧AlN陶瓷样品中第二相含量较多,低氧AlN陶瓷样品中第二相含量较少。第二相抑制了AlN晶粒的长大,起到细晶强化的作用,但是第二相的存在降低了声子的自由程,降低了热导率。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高氧AlN陶瓷样品抗弯强度高于低氧AlN陶瓷样品,热导率低于低氧AlN陶瓷样品。相比较于Al_(2)O_(3)陶瓷和Si_(3)N_(4)陶瓷,AlN陶瓷的室温抗弯强度比Al_(2)O_(3)陶瓷略高,但不如Si_(3)N_(4)陶瓷;AlN陶瓷的室温热导率比Al_(2)O_(3)陶瓷和Si_(3)N_(4)陶瓷高,达到了200 W·m^(-1)·K^(-1)。同时,AlN陶瓷在低温下也能保持高热导率和较高的抗弯强度,相对于Al_(2)O_(3)陶瓷和Si_(3)N_(4)陶瓷,其低温应用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陶瓷 抗弯强度 热导率 氧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TiC颗粒对选区激光熔化Inconel 625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苑振宇 常成 +2 位作者 齐慧英 肖海波 闫星辰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技术制备了Inconel 625−xTiC(x=0、2%、4%、6%,质量分数)合金材料,探究微米TiC颗粒对Inconel 625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nconel 625−xTiC合金材料主要由γ-Ni、TiC和Laves(Cr_(2)Nb)相构成。随着TiC...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技术制备了Inconel 625−xTiC(x=0、2%、4%、6%,质量分数)合金材料,探究微米TiC颗粒对Inconel 625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nconel 625−xTiC合金材料主要由γ-Ni、TiC和Laves(Cr_(2)Nb)相构成。随着TiC质量分数的增加,合金微观组织由熔道中部柱状树枝晶为主+熔道交界处等轴晶为辅的形貌逐渐转变为由胞状等轴晶等亚结构组成的形貌。当TiC质量分数为6%时,合金硬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为Hv0.2(525.3±15.13)和(1440.31±22.33)MPa,但是总断后延伸率却从(30.0±0.56)%下降到了(3.2±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INCONEL 625合金 TIC颗粒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硼化钨粉体制备、致密化烧结、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进展
10
作者 林世铭 张桂浩 +1 位作者 林华泰 龙莹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7-505,共9页
二硼化钨(WB_(2))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耐磨性和中子吸收能力,近年备受研究者关注,被认为在机械加工工具和耐磨材料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与其他过渡金属硼化物类似,WB_(2)存在烧结困难的问题,导致实验制备的材料硬度远... 二硼化钨(WB_(2))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耐磨性和中子吸收能力,近年备受研究者关注,被认为在机械加工工具和耐磨材料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与其他过渡金属硼化物类似,WB_(2)存在烧结困难的问题,导致实验制备的材料硬度远低于理论硬度,严重限制了其应用。本文总结了WB_(2)粉体的合成方法和烧结方法,分析了烧结助剂等对WB_(2)陶瓷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以期探索WB_(2)粉体和块体的更优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B_(2) 粉体合成 致密化烧结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成形过程中热力耦合分析及残余应力预测
11
作者 刘尚阳 杨波 茅健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58,共9页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AlSi10Mg的选区激光熔化成形过程进行热–力耦合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针对目前铝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数值模拟不够精确,残余应力预测效率低的问题,利用JMatPro软件计算出AlSi10Mg在不同温度下的非线性热物性...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AlSi10Mg的选区激光熔化成形过程进行热–力耦合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针对目前铝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数值模拟不够精确,残余应力预测效率低的问题,利用JMatPro软件计算出AlSi10Mg在不同温度下的非线性热物性参数,并通过ANSYS的UDMAT子程序实现材料状态的转换,以此提高数值模拟的准确度。通过建立的热力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不同的激光工艺参数对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最后进行相应的AlSi10Mg样件打印实验,并通过X射线应力分析仪测量样件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每一层的扫描过程中,曲线均有明显的波峰,轨道间和层间可实现较好的重熔搭接;随着扫描速率的减小或激光功率的增加,最高温度和熔池尺寸随之增加;在成形过程中,沿着扫描方向的应力最大,垂直于扫描方向的应力最小。通过热力耦合模型所得到的残余应力与实验值误差小于8%,可以通过该热力耦合模型对选区激光熔化制件的残余应力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熔化 热力耦合分析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AlSi10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速度对选区激光熔化TiC/AlSi10Mg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耐蚀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王晓昕 敖敏 +1 位作者 孙美慧 刘慧敏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7-414,共8页
使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制备TiC/AlSi10Mg复合材料,探索不同激光扫描速度对SLM-TiC/AlSi10Mg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激光扫描速度(600、800、1000、1200 mm/s)的提高,材... 使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制备TiC/AlSi10Mg复合材料,探索不同激光扫描速度对SLM-TiC/AlSi10Mg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激光扫描速度(600、800、1000、1200 mm/s)的提高,材料内部缺陷逐渐降低,晶粒尺寸和均匀性得到明显的改善,TiC颗粒弥散分布特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SLM-TiC/AlSi10Mg复合材料硬度从HV(121.1±2.0)提高至HV(132.5±2.0)。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逐渐提高,SLM-TiC/AlSi10Mg复合-6-2-7材料的腐蚀电流密度从1.57×10^(-6) A∙cm^(-2)降低至1.57×10^(-7) A∙cm^(-2),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获得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TiC/AlSi10Mg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原料对钨钛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许彦亭 赵琪 +4 位作者 沈月 赵宗彦 王传军 施晨琦 闻明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4,共8页
分别采用氢化钛粉、不规则形状Ti粉和球形Ti粉为钛源,与纯钨粉混合为原料粉末,通过高能球磨与真空热压烧结相结合的方法获得钨钛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维氏硬度仪等设备测量和分析钨钛合金的相组成、微观形貌、晶粒尺寸、... 分别采用氢化钛粉、不规则形状Ti粉和球形Ti粉为钛源,与纯钨粉混合为原料粉末,通过高能球磨与真空热压烧结相结合的方法获得钨钛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维氏硬度仪等设备测量和分析钨钛合金的相组成、微观形貌、晶粒尺寸、相对密度及硬度。结果表明:三种钛原料制备的钨钛合金中均只观察到黑色的富钛相(β1(Ti,W))分布于灰色的富钨相(β_(2)(Ti,W))中,合金样品的相对密度均超过99%,达到了常规高性能靶材致密的要求。由于钛原料物化特性的差异,导致其所制备的钨钛合金微观组织中β1(Ti,W)的分布及粒径尺寸存在差别,其中以氢化钛粉为钛原料制备的钨钛合金性能最佳,其β1(Ti,W)分布均匀且晶粒尺寸细小,钨、钛之间的互扩散速率更高,进而固溶度更高,合金相对密度和力学性能最好,相对密度为99.66%,硬度为HV(678.88±1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钛合金 钛原料 靶材 相组成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拟93W-Ni-Fe合金生坯烧结过程的热导率预测
14
作者 尹刚 潘前 +4 位作者 赵腾 尹海清 王永伟 曲选辉 熊宁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热导率(导热系数)是数值模拟本构方程所需的重要材料热物性参数,现有热导率测量设备及方法无法实现难熔金属高温条件下热导率的测量。本文依据“PixelMapPaint”方法构建93W-Ni-Fe难熔金属热导率预测模型,对冷等静压成形的93W-Ni-Fe合... 热导率(导热系数)是数值模拟本构方程所需的重要材料热物性参数,现有热导率测量设备及方法无法实现难熔金属高温条件下热导率的测量。本文依据“PixelMapPaint”方法构建93W-Ni-Fe难熔金属热导率预测模型,对冷等静压成形的93W-Ni-Fe合金生坯烧结过程不同温度的热导率进行预测,并采用激光闪光法对热导率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在1100℃及以下时,有限元对93W-Ni-Fe热导率预测的准确性较高,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2.15%,表明利用有限元进行热导率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在烧结温度高于1100℃时,实际测量已经失效,依据本文研究方法获得的热导率计算值可以作为样品热导率的参考值,弥补实验测量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3W-Ni-Fe难熔金属 烧结 热导率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氧化法制备锰酸锂正极材料用电池级四氧化三锰
15
作者 马钟琛 魏子杰 +3 位作者 朱明涛 叶恒棣 郭学益 谭磊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3-1374,共12页
通过一步氧化制备Mn_(3)O_(4),研究反应过程中温度、转速、氨锰摩尔比以及氨水流速变化对Mn_(3)O_(4)结构、形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降低体系过饱和度,从而增加产物的粒径;随着转速增加,溶液高速流动带来的... 通过一步氧化制备Mn_(3)O_(4),研究反应过程中温度、转速、氨锰摩尔比以及氨水流速变化对Mn_(3)O_(4)结构、形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降低体系过饱和度,从而增加产物的粒径;随着转速增加,溶液高速流动带来的剪切力会使Mn_(3)O_(4)的粒径趋于减小且分布更为集中;氨锰摩尔比的提高会直接降低体系的过饱和度并优化晶体的生长,使Mn_(3)O_(4)的粒径增加,球形度更好。其中,在搅拌转速900 r/min、氨锰摩尔比为2.0、温度为70℃的条件下获得的Mn_(3)O_(4)粒径D_(50)为10.3μm,振实密度高达2.65 g/cm^(3),比表面积仅为0.369 m^(2)/g。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应前期调低氨水流速加快成核,在反应后期调高氨水流速从而促进颗粒生长的方式,将Mn_(3)O_(4)粒径D_(50)降至5.34μm,同时保证了2.51 g/cm^(3)的高振实密度和0.400 m^(2)/g的低比表面积。将粒径为10μm级和5μm级的Mn_(3)O_(4)作为前体混合Li2CO_(3)烧制成LiMn_(2)O_(4)正极材料,结果表明10μm的样品拥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在1 C的倍率下首圈放电比容量达到121.3 mAh/g,循环2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92.8%;5μm样品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在3 C、5 C、10 C倍率下的比容量分别为102.6、93.4、77.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锰 一步氧化法 锰酸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氢化−脱氢制备钛粉工艺优化
16
作者 周可心 杨占鑫 +3 位作者 王俊博 母敏萱 陈健 齐国超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5,共7页
为优化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氢化脱氢制备钛粉工艺过程,改变传统钢球球磨为闭环气流研磨,改变传统抽空脱氢工艺为减压点燃工艺,研究了优化工艺下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氢化和脱氢前后样品微观结构、物相组成、化学成分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自蔓... 为优化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氢化脱氢制备钛粉工艺过程,改变传统钢球球磨为闭环气流研磨,改变传统抽空脱氢工艺为减压点燃工艺,研究了优化工艺下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氢化和脱氢前后样品微观结构、物相组成、化学成分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自蔓延高温合成氢化制得的氢化钛氢含量较高(4.662%,质量分数),闭环气流研磨氢化后样品粒度均匀,粒度分布范围为40~250μm。与传统抽空脱氢工艺相比,减压点燃脱氢工艺有助于控制钛粉样品中N、O、C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氢化−脱氢工艺 氢化钛 钛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表面激光熔覆Ni625/TC4涂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
17
作者 张新奥 梁腾文 +1 位作者 满成 崔洪芝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3-431,443,共10页
为了提高304不锈钢工件的耐腐蚀和耐磨损性能,以Ni625和TC4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4种不同Ni625/TC4质量比(3:1、5:1、7:1、9:1)的金属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的显微组织形貌和物相组... 为了提高304不锈钢工件的耐腐蚀和耐磨损性能,以Ni625和TC4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4种不同Ni625/TC4质量比(3:1、5:1、7:1、9:1)的金属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的显微组织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分别通过电化学测试和磨损实验研究了4种激光熔覆涂层的腐蚀行为和磨损行为。结果表明:4种激光熔覆涂层均由体心立方结构的Fe_(3)Ni_(2)和六方结构的TiFe_(2)以及Ni_(3)Ti组成,随着Ni625含量的增加,TiFe_(2)与Ni_(3)Ti相的含量逐渐减少。Ni625/TC4为3:1的涂层具有最佳耐磨性能,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随着Ni625含量的增加,涂层的磨损机制逐渐向氧化磨损转变。4种涂层在人工海水溶液中均表现出优异的钝化行为,随着Ni625含量的增加,涂层的钝化电流密度逐渐降低,其中Ni625/TC4为9:1的涂层具有最优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激光熔覆 Ni625/TC4涂层 摩擦 磨损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合金涂层在1200℃下的氧化行为
18
作者 周红灯 张玉玲 +1 位作者 夏春林 田青超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3,共11页
采用涂覆法在TZC钼合金表面制备了三种不同涂层A涂层、B涂层、C涂层。A涂层含有硼硅酸盐玻璃,B涂层在A涂层的基础上掺杂质量分数为15%的MoSi_(2)粉,C涂层在B涂层的基础上添加少量的Al粉。使用加热炉、X射线衍射分析仪及扫描电镜等研究... 采用涂覆法在TZC钼合金表面制备了三种不同涂层A涂层、B涂层、C涂层。A涂层含有硼硅酸盐玻璃,B涂层在A涂层的基础上掺杂质量分数为15%的MoSi_(2)粉,C涂层在B涂层的基础上添加少量的Al粉。使用加热炉、X射线衍射分析仪及扫描电镜等研究了涂层在1200℃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C涂层在高温氧化1 h内具有良好的保护能力,在氧化2 h的抗氧化性能较无涂层保护的情况下提高69%。在高温氧化后,A涂层及B涂层的截面形貌主要以MoO_(3)和TiO_(2)交替分布的疏松的组织为主。而铝粉的添加改变了氧化膜的物相组成,C涂层形成外层铝硅酸盐,中层铈钛氧化物,内层TiO_(2)和钼硅化合物的三层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基合金 TZC 抗氧化 涂层 硅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化沉积(Ti,Nb)C颗粒增强Fe基材料的组织特征与性能优化
19
作者 李庆棠 张宇辰 吴海荣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6,共8页
采用激光熔化沉积方法在Fe基材料中获得(Ti,Nb)C复合碳化物颗粒增强相,分析了(Ti,Nb)C颗粒增强Fe基材料的组织特征、界面形成机理以及激光热输入对碳化物析出量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加工参数优化了(Ti,Nb)C颗粒增强Fe基材料... 采用激光熔化沉积方法在Fe基材料中获得(Ti,Nb)C复合碳化物颗粒增强相,分析了(Ti,Nb)C颗粒增强Fe基材料的组织特征、界面形成机理以及激光热输入对碳化物析出量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加工参数优化了(Ti,Nb)C颗粒增强Fe基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Nb)C颗粒增强Fe基材料的物相主要由α-Fe基体以及(Ti,Nb)C复合碳化物增强颗粒组成,α-Fe晶粒和(Ti,Nb)C碳化物通过低指数晶面的结合获得了匹配良好的界面取向。随着激光热输入的增大,材料中(Ti,Nb)C颗粒尺寸和面积比明显增加,而(Ti,Nb)C颗粒增强Fe基材料的抗拉强度随热输入的增加呈先增后减小的趋势,当热输入105 J·mm^(-2),抗拉强度最大,为653 MPa。从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与断口微观组织形貌可以看到,(Ti,Nb)C颗粒增强Fe基材料表现出良好的韧性,受外部加载时,(Ti,Nb)C复合碳化物颗粒可以吸收和分散应力,阻碍位错和裂纹的扩展,从而达到增强材料力学性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化沉积 颗粒增强 Fe基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γ″强化镍基高温合金热处理调控与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20
作者 倪晓晴 戴坤杰 孔德成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70,共13页
激光增材制造镍基高温合金复杂非平衡凝固组织的热稳定性与传统铸态、锻态不同,使得采用传统标准热处理工艺无法获得增材制造合金的稳定组织和优异性能。因此,亟需明晰增材制造非稳态热循环过程中亚稳态析出组织特征与热处理工艺之间的... 激光增材制造镍基高温合金复杂非平衡凝固组织的热稳定性与传统铸态、锻态不同,使得采用传统标准热处理工艺无法获得增材制造合金的稳定组织和优异性能。因此,亟需明晰增材制造非稳态热循环过程中亚稳态析出组织特征与热处理工艺之间的内在关联,理解亚稳态组织热处理过程中的晶粒生长、第二相析出、位错演变等行为。本文以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领域广泛应用的γ″强化镍基高温合金(IN718 alloy)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其选区激光熔化成形后的组织特征,讨论了其热处理后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旨在探究强约束、快速凝固下高温合金组织调控及力学性能提升方法,进一步拓展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热端结构材料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镍基高温合金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