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4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树臣 侯振中 +1 位作者 李培锋 王君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6年第3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炎 治疗 屡配不孕 兽医产科 胎衣不下 子宫脱出 发情周期 常见病 膜损伤 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后海穴注射免疫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礼华 郁杰 +5 位作者 袁永隆 李宏胜 罗金印 李新圃 杨玉英 徐继英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6,共3页
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免疫泌乳牛2328头,其中后海穴注苗组免疫1188头,肌肉组1140头,两组同期对照牛分别为1618头和2089头。经统计,在注苗后4个月中各组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后海穴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比相应... 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免疫泌乳牛2328头,其中后海穴注苗组免疫1188头,肌肉组1140头,两组同期对照牛分别为1618头和2089头。经统计,在注苗后4个月中各组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后海穴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比相应对照组分别降低发病率63.51%和49.01%,后海穴注苗组比肌肉注苗组平均提高免疫效果14.47%。用菌苗免疫幼兔,检测其抗体及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组均高于肌肉注射组和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炎 多联苗A 免疫 后海穴 牛病 乳牛 菌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鱼腥草素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杜爱芳 胡松华 +1 位作者 蔡渭明 徐来根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65-168,共4页
鱼腥草素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总有效率为882%,完全治愈率为529%;青霉素、链霉素组总有效率为900%,完全治愈率为550%。对亚急性乳房炎治疗,青霉素、链霉素组的总有效率和完全治愈率分别为938%和43... 鱼腥草素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总有效率为882%,完全治愈率为529%;青霉素、链霉素组总有效率为900%,完全治愈率为550%。对亚急性乳房炎治疗,青霉素、链霉素组的总有效率和完全治愈率分别为938%和438%;鱼腥草素组分别为945%和459%。两种药物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菌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经青霉素、链霉素治疗后96小时酸度恢复正常,而用鱼腥草素治疗后48小时就可恢复正常,说明鱼腥草素治疗对乳酸菌发酵影响较小。用药后对乳汁体细胞数进行测定表明,合成鱼腥草素注射液对乳腺的刺激比青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素 乳房炎 乳牛 牛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简子健 赵红琼 +1 位作者 马素珍 白丽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72-76,共5页
近几年来国内外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方法有7种。化学药物治疗法具有疗效好、成本低的特点,但是对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易在牛奶和肉中残留。中药治疗法具有低残留、低毒和对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既能发... 近几年来国内外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方法有7种。化学药物治疗法具有疗效好、成本低的特点,但是对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易在牛奶和肉中残留。中药治疗法具有低残留、低毒和对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既能发挥中药的调节治疗作用,又可发挥西药较强的抗菌消炎能力。微生物学治疗方法采用子宫内接种微生物可以调节子宫内环境,抑制相关微生物的生长,但是要预防微生物引起再次感染。用免疫学治疗法和激素治疗法防治该病是比较新的方法。由于该病病情复杂,所以首先要辩证论治,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炎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牛不孕症的病因概述 被引量:11
5
作者 牛建荣 杨国林 +2 位作者 熊三友 郎子文 巩忠福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5-17,共3页
母牛不孕症的病因概述牛建荣杨国林熊三友郎子文巩忠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730050)母牛不孕症是牛常见病之一,特别是当母牛生殖器官未发生器质性病变,但由于自身、环境、饲养管理和疾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 母牛不孕症的病因概述牛建荣杨国林熊三友郎子文巩忠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730050)母牛不孕症是牛常见病之一,特别是当母牛生殖器官未发生器质性病变,但由于自身、环境、饲养管理和疾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而使母牛表现发情推迟、屡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牛 不孕症 病因 自身因素 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在治疗伤口愈合延迟中的应用不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莎 杨伟哲 +1 位作者 安文星 曹文新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39,共1页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在治疗胸腹部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作用。方法:用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胸腹部术后愈合不良的伤口创面15例,促进伤口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创面愈合。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刺激组织增生和促进创面愈合,从而...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在治疗胸腹部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作用。方法:用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胸腹部术后愈合不良的伤口创面15例,促进伤口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创面愈合。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刺激组织增生和促进创面愈合,从而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不良 低能量氦氖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味木鳖子和神效瓜蒌散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鲁希英 陈光辉 +2 位作者 张渤 何敬仁 杨致礼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8,共3页
研究表明,隐性乳房炎能使患畜血清蛋白成分和血象发生改变,所选方剂可以改变这类病理过程,对隐性乳房炎有较好疗效,其中以单味木鳖子效果更佳,为治疗隐性乳房炎的首选方。“单味木鳖子”[1]和“神效瓜蒌散”[2]的汤剂与粉剂... 研究表明,隐性乳房炎能使患畜血清蛋白成分和血象发生改变,所选方剂可以改变这类病理过程,对隐性乳房炎有较好疗效,其中以单味木鳖子效果更佳,为治疗隐性乳房炎的首选方。“单味木鳖子”[1]和“神效瓜蒌散”[2]的汤剂与粉剂均可抑制葡萄球菌及化脓链球菌的生长,但无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 乳牛 隐性乳房炎 单味木鳖子 神效瓜蒌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胎衣不下发病规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曹杰 齐长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42,共2页
胎衣不下(Retained fetal membranes.RFM)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奶牛通常在产后3~8h排出胎衣.如超过12h仍未排出,则认为是RFM。正常奶牛分娩后RFM的发生率在5%~10%之间.而异常分娩母牛(如剖腹产、难产、流产和早产等)及感... 胎衣不下(Retained fetal membranes.RFM)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奶牛通常在产后3~8h排出胎衣.如超过12h仍未排出,则认为是RFM。正常奶牛分娩后RFM的发生率在5%~10%之间.而异常分娩母牛(如剖腹产、难产、流产和早产等)及感染布病的牛群.发病率可达20%~50%,甚至更高。胎次、产犊季节、双胎、死胎、难产及胎儿产式等对牛群RFM的发病率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胎衣不下 发病规律 RFM 分娩母牛 产犊季节 发病率 多发病 常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世平 杜小丽 +3 位作者 蒲万霞 但秉成 杨翠琴 张显升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1,共3页
作者就兰州地区三个奶牛场的684头奶牛子宫内膜炎病例中分离出的5种主要病原菌,即化脓链球菌、乳链球菌、大肠艾希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痢菌净、痢特灵、洗必泰以及中药制剂进... 作者就兰州地区三个奶牛场的684头奶牛子宫内膜炎病例中分离出的5种主要病原菌,即化脓链球菌、乳链球菌、大肠艾希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痢菌净、痢特灵、洗必泰以及中药制剂进行了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化脓性链球菌对上述6种药物敏感性均低(<31.58%);乳链球菌对痢特灵的高敏感菌株为47.06%;大肠艾希氏菌对庆大霉素和痢菌净的高敏感菌株为90%,其次为卡那霉素(70%)和痢特灵(55%);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的高敏感菌株为38.4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痢菌净最敏感,高敏感菌株为100%,其次为卡那霉素(83.33%)、痢特灵(66.67%)、庆大霉素(66.67%)、链霉素(58.34%)。痢菌净、痢特灵、洗必泰、中药制剂等4种药物联合试验均无拮抗作用,痢菌净和痢特灵对大肠艾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炎 药敏试验 牛病 乳牛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子宫内膜炎实验动物模型复制及其病理组织变化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建林 刘绪川 +4 位作者 王宇一 张国伟 李世平 杜小丽 王菊香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7,共3页
怀孕家免30只,产后施用器械损伤子宫内膜或产前强行人工流产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后,子宫内灌注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病原菌18h 培养物,诱发家兔发生子宫内膜炎,建立动物模型,探讨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理发生,同时为试验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 怀孕家免30只,产后施用器械损伤子宫内膜或产前强行人工流产造成子宫内膜损伤后,子宫内灌注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病原菌18h 培养物,诱发家兔发生子宫内膜炎,建立动物模型,探讨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理发生,同时为试验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了一种简易可靠的试验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牛 子宫内膜炎 病理 牛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穴位照射对子宫卵巢病牛血浆β-内啡肽含量和发情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秀会 李呈敏 +2 位作者 刘明科 李铁栓 刘美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1-265,共5页
34头黑白花奶牛,患子宫炎或卵巢疾病而不孕,将其随机分为2组。激光组(24头)用He-Ne激光照射交巢穴,7d为1疗程。间歇7d再照射第2疗程。对照组(10头)不用激光照射。RIA法分析血浆β-内啡肽(β-END)含... 34头黑白花奶牛,患子宫炎或卵巢疾病而不孕,将其随机分为2组。激光组(24头)用He-Ne激光照射交巢穴,7d为1疗程。间歇7d再照射第2疗程。对照组(10头)不用激光照射。RIA法分析血浆β-内啡肽(β-END)含量。结果发现,激光组病牛血浆β-END由照射前(第0天)的112.864±58.947pg/ml升高到第1疗程后(第8天)的175.634±104.310pg/ml(P<0.05),间歇1周后为(第14天)237.627±153.136pg/ml(P<0.01),第2疗程后(第22天)为193.448±104.378pg/ml(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测定值。同时观察到,激光组发情牛头数为21头,发情率87.5%;对照组发情3头,发情率30%。组间差异显著(P<0.01)。表明激光照射穴位可使病牛β-END分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β-END 奶牛 不孕症 牛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中草药体外抑制试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亚东 王仁雷 孔庆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7-29,共3页
选用10味中草药和2种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腺炎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并对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受试中草药及复方对6种病原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确认了病原菌对各中草药及复方的敏感度;测定了... 选用10味中草药和2种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腺炎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并对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受试中草药及复方对6种病原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确认了病原菌对各中草药及复方的敏感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抑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黄芩、金银花、瓜蒌以及复方1和复方2的醇提物抑菌效果显著优于相应的水提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病原菌 中草药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异地奶牛场乳房炎细菌学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宏胜 袁永隆 +6 位作者 侯奕昭 杨玉英 刘纯传 张礼华 张志常 潘虎 郁杰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13,共5页
本试验对兰州、天津、重庆3个奶牛场各型乳房炎病乳1786份作了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兰州、天津两奶牛场乳房炎病原菌区系分布均以无乳链球菌占首位(38.64%和52.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7.75%和15.28%),停乳链球菌(19.22%和14.81%... 本试验对兰州、天津、重庆3个奶牛场各型乳房炎病乳1786份作了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兰州、天津两奶牛场乳房炎病原菌区系分布均以无乳链球菌占首位(38.64%和52.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7.75%和15.28%),停乳链球菌(19.22%和14.81%)等。两场各种病原菌的比例每年均在不断变动。试验中还观察了3个奶牛场乳房炎发病率、病原菌检出率与季节的相关性,西南的重庆 G 奶牛场病原菌检出率以第3季度较高,而北方的兰州和天津两奶牛场病原菌检出率均在第4季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细菌学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和硒防治奶牛乳房炎及繁殖疾病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宇 冯淇辉 +2 位作者 刘纯传 叶国材 陈初茂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8,共3页
采用维生素E和硒混饲投服的方法,对87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了乳房炎和其它繁殖疾病的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E和硒对降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流产的发病率效果显著;而对隐性乳房炎、胎衣不下和产后子宫感染的发病率影响不... 采用维生素E和硒混饲投服的方法,对87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了乳房炎和其它繁殖疾病的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E和硒对降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流产的发病率效果显著;而对隐性乳房炎、胎衣不下和产后子宫感染的发病率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乳房炎 繁殖疾病 牛病 乳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疫苗预防为主的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措施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宏胜 罗金印 +2 位作者 李新圃 苗小楼 王玲 《中国草食动物》 2010年第6期69-71,共3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奶牛乳房炎多联苗免疫效果,先后在兰州地区的3个规模化奶牛场和7个个体奶牛场开展了以乳房炎疫苗预防为主,结合改善环境卫生和药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试验。结果表明,10个奶牛场经过1-2年的试验,隐性乳房炎乳区发病... 为了进一步提高奶牛乳房炎多联苗免疫效果,先后在兰州地区的3个规模化奶牛场和7个个体奶牛场开展了以乳房炎疫苗预防为主,结合改善环境卫生和药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试验。结果表明,10个奶牛场经过1-2年的试验,隐性乳房炎乳区发病率比试验前降低63.97%(P〈0.01),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比试验前降低66.36%(P〈0.01),产奶量与试验前相比提高10.18%,达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表明以疫苗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一项有效的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苗 奶牛乳房炎 免疫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波 周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6年第10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预防 治疗 防治手段 妊娠时间 发情时间 人类健康 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中草药体外抑制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亚东 王仁雷 +1 位作者 孔庆新 祝冬青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2-34,共3页
选用10味中草药和2种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腺炎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并对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受试中草药及复方对6种病原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确认了病原菌对各中草药及复方的敏感度;测定了最小... 选用10味中草药和2种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腺炎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并对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受试中草药及复方对6种病原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确认了病原菌对各中草药及复方的敏感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抑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黄芩、金银花、瓜蒌以及复方1、复方2的醇提物抑菌效果显著优于相应的水提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病原菌 中草药 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增举 成建国 《山东农业科学》 1998年第2期47-48,共2页
盐酸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李增举成建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250100)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的奶牛群。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奶牛发病率为50%~60%,是临床型乳房炎... 盐酸左旋咪唑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试验李增举成建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250100)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的奶牛群。特别是隐性乳房炎,奶牛发病率为50%~60%,是临床型乳房炎的3~4倍。奶牛隐性乳房炎没有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 乳牛 隐性乳房炎 盐酸左旋咪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子宫内翻与脱出的临床诊治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爱红 陈发喜 +1 位作者 赵有礼 郭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36-237,共2页
子宫内翻(宫翻)与脱出(宫脱),多发生在高产奶牛。早配、营养不良、老龄、肥胖、运动不足、低血钙、低血磷、子宫弛缓、产道与直肠损伤,胎衣不下或部分残留等引起牛持续性的努责而发病。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子宫水肿、坏死、破损... 子宫内翻(宫翻)与脱出(宫脱),多发生在高产奶牛。早配、营养不良、老龄、肥胖、运动不足、低血钙、低血磷、子宫弛缓、产道与直肠损伤,胎衣不下或部分残留等引起牛持续性的努责而发病。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子宫水肿、坏死、破损出血、冻伤等无法整复。免强整复,多因子宫粘膜、肌层及母体子叶的损伤出血而死于急性“应激综合症”,有的生存下来,转为慢性子宫内膜炎,生产性能下降或终生不孕。早发现,用镇静肌松药,移体位前低后高,整复宫翻并用缩宫药。对宫脱清洗消毒,减少整复阻力,切开阴门上皮肤联合,复位后,用缩宫药,子宫内灌止痛、抑菌、消炎药。按疗程子宫内和全身用抑菌消炎药。以上措施是治愈宫翻、宫脱及受孕的关键性措施。对不能整复的宫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翻 诊断 治疗 子宫脱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缪强 张绍军 +3 位作者 黄和继 焦娇 张以芳 刘旭川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9-123,共5页
为了解昆明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其抗药性,从采集的24例奶牛乳房炎样本中分离出16种70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17株(23.29%),链球菌9株(11.86%),杆菌44株(60.86%)。溶血试验及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溶血菌32株,包括6株α型,26株β型,3... 为了解昆明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及其抗药性,从采集的24例奶牛乳房炎样本中分离出16种70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17株(23.29%),链球菌9株(11.86%),杆菌44株(60.86%)。溶血试验及动物试验结果表明,溶血菌32株,包括6株α型,26株β型,3株可致实验动物死亡。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所分离出的14种致病菌中有14种对喹诺酮类敏感,12种对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炎 致病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