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竹竹鞭侧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21
1
作者 胡超宗 金爱武 张卓文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在竹鞭侧芽分化过程中,脱落酸仅在秋末冬初已分化的侧芽即将进入冬季休眠前出现痕迹。赤霉酸和玉米素含量均为分化前期高,分化后期低。侧芽无论在早春、夏季还是在秋末冬初分化皆遵循这一规律。不同鞭龄的侧芽分化时,随鞭龄的增大赤... 在竹鞭侧芽分化过程中,脱落酸仅在秋末冬初已分化的侧芽即将进入冬季休眠前出现痕迹。赤霉酸和玉米素含量均为分化前期高,分化后期低。侧芽无论在早春、夏季还是在秋末冬初分化皆遵循这一规律。不同鞭龄的侧芽分化时,随鞭龄的增大赤霉酸呈上升趋势,玉米素则呈下降趋势。夏季分化的侧芽,上述两种激素含量均高于秋末冬初和早春分化的侧芽。吲哚乙酸含量随分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随鞭龄和分化季节而变化,与赤霉酸含量变化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根状茎 分化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节少穗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郁善 陈明阳 +1 位作者 林金国 赵荣军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59-162,共4页
设置标准地调查肿节少穗竹的单株生物量、各器官的生物量及标准竹的地径、胸径、竹高、枝下高及其它的环境因子.应用多种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单株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与竹高、胸径、地径、枝下高等因子的一元、二元或多元回... 设置标准地调查肿节少穗竹的单株生物量、各器官的生物量及标准竹的地径、胸径、竹高、枝下高及其它的环境因子.应用多种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单株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与竹高、胸径、地径、枝下高等因子的一元、二元或多元回归相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少穗竹 生物量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地下鞭的系统结构 被引量:30
3
作者 胡超宗 金爱武 郑建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对雷竹地下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①雷竹地下鞭鞭段数为5.6条/m ̄2,鞭长为9.6m/m ̄2,体积为4.7×10 ̄(-4)m ̄3/m ̄2。在土中分布可深达60cm,11~40cm之间占80.0%以上,其中2~... 对雷竹地下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①雷竹地下鞭鞭段数为5.6条/m ̄2,鞭长为9.6m/m ̄2,体积为4.7×10 ̄(-4)m ̄3/m ̄2。在土中分布可深达60cm,11~40cm之间占80.0%以上,其中2~4龄鞭占总鞭数的85.0%。②壮芽占总芽数的31.1%,集中着生在3~4龄鞭上,发笋能力以3~4龄最强,占当年发笋总数的70.0%~80.0%;③壮芽和发笋位置在鞭段中部最多,6~15节壮芽占58.7%,发笋占70.1%,岔鞭多发生在鞭段前梢,在1~6节占67.0%;④鞭的延伸方向以平行林地和向上生长的类型为多,约占80.0%以上,向上坡伸展的在50.0%左右,向下坡伸展甚少;⑤以土壤肥沃深厚、疏松通气、蓄水保肥性能良好的竹林地鞭量较多,分布结构合理;⑥立竹1000~1100株/1000m ̄2的竹林,地下鞭结构最适宜;随着发育年龄的增大(12年生以上),壮龄鞭和壮芽渐减,老鞭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竹鞭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甜竹笋用林出笋成竹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郑清芳 刘玉宝 +2 位作者 翁金山 陈美荣 吴志灿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18-222,共5页
黄甜竹笋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笋数随时间变化呈“少-多-少”趋势,幼竹高生长遵循逻辑斯蒂曲线.退笋的主要原因是母竹营养的供应不足.前期笋成竹率高,但成竹质量较差,盛期笋成竹率次之,而成竹质量好,末期笋退笋率高,成竹... 黄甜竹笋期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笋数随时间变化呈“少-多-少”趋势,幼竹高生长遵循逻辑斯蒂曲线.退笋的主要原因是母竹营养的供应不足.前期笋成竹率高,但成竹质量较差,盛期笋成竹率次之,而成竹质量好,末期笋退笋率高,成竹质量也差,不宜留养,新竹的留养应以盛期笋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甜竹 出笋成竹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竹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金爱武 邵小根 +1 位作者 邱永华 张发根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38-241,共4页
水竹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笋用竹种。对浙江省遂昌县白马山林场水竹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 水竹笋期为4 月中下旬至6 月中旬, 其中5 月3 日至5 月30日为出笋高峰期, 是竹笋单产形成的重要阶段。末期延续时间较长, 此期应... 水竹是一种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笋用竹种。对浙江省遂昌县白马山林场水竹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 水竹笋期为4 月中下旬至6 月中旬, 其中5 月3 日至5 月30日为出笋高峰期, 是竹笋单产形成的重要阶段。末期延续时间较长, 此期应加强肥水管理, 以提高竹笋单株产量。为保证竹林的更新复壮, 根据秆形生长和枝叶生长特性, 应在出笋盛期做好留笋养竹工作, 留养新竹04 ~05 万株·h m - 2·a - 1 , 使竹林密度保持在20 万株·h m -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竹 生物学特性 竹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酸竹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姜必亮 郑郁善 +1 位作者 刘玉宝 郑清芳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12-318,共7页
福建酸竹是新近开发的优良笋用竹种,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福建酸竹生物量分布格局、地下茎和地上茎生长发育规律,为福建酸竹的栽培与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福建酸竹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生长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超宗 金爱武 +1 位作者 黄红亚 黄声亮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95-300,共6页
本文论述雷竹出土生长、秆形生长、枝叶生长、竹鞭生长的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雷竹生长各阶段的适生温度和雨量.出笋起点温度9~10℃,适宜温度11~13℃;秆形高生长适宜温度17~19℃,月降雨量不少于1... 本文论述雷竹出土生长、秆形生长、枝叶生长、竹鞭生长的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了雷竹生长各阶段的适生温度和雨量.出笋起点温度9~10℃,适宜温度11~13℃;秆形高生长适宜温度17~19℃,月降雨量不少于130mm,相对湿度达85%以上;枝条生长的适温为22~25℃,在此期间降雨量不少于70mm;竹叶生长的适温为18~25℃,日降雨量不能超过27mm;竹鞭生长活跃期开始至停止的月均温为13~16℃,在月均温达30℃,月降雨140~160mm时竹鞭生长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生长发育 温度 水分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桂竹竹鞭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黄克福 梁达丽 +1 位作者 曾昭琴 陈伯聪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91-194,共4页
台湾桂竹竹鞭垂直分布绝大部分在0~30cm土层中,竹鞭生物量与鞭段数、鞭长、鞭径呈正相关,并有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壮芽比例是1龄竹鞭的较少,随鞭龄加大而增多,之后又逐渐减少.冬笋多发生在2~6龄竹鞭上,鞭梢在冬季呈... 台湾桂竹竹鞭垂直分布绝大部分在0~30cm土层中,竹鞭生物量与鞭段数、鞭长、鞭径呈正相关,并有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壮芽比例是1龄竹鞭的较少,随鞭龄加大而增多,之后又逐渐减少.冬笋多发生在2~6龄竹鞭上,鞭梢在冬季呈休眠状态,到第二年笋长竹后继续生长.如果鞭梢死亡,其附近1~2个壮芽萌发形成新岔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桂竹 竹鞭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甜龙竹发笋生物学特性初报 被引量:12
9
作者 石明 陈宝昆 +3 位作者 杨宇明 张国学 陈薇 苏文苹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6-19,26,共5页
对云南甜龙竹的发笋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对其发笋、退笋及成竹的时间规律与质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笋情况及质量因时间、秆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不同秆龄竹在发笋时间、数量和质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关键词 云南甜龙竹 生物学特性 发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桂竹笋─幼竹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克福 马炳杨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91-294,共4页
台湾桂竹笋─幼竹生长规律研究黄克福,马炳杨(福建林学院林学系,福建南平353001)(莆田县林业局,福建莆田351100)摘要30个样地材料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桂竹出笋起始期为4月上旬或中旬,持续出笋20~30天;退笋... 台湾桂竹笋─幼竹生长规律研究黄克福,马炳杨(福建林学院林学系,福建南平353001)(莆田县林业局,福建莆田351100)摘要30个样地材料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桂竹出笋起始期为4月上旬或中旬,持续出笋20~30天;退笋率为23%~30%,成竹率较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桂竹 出笋 幼竹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龙竹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普晓兰 丁雨龙 杜凡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11,19,共7页
对巨龙竹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对其竹笋发育中各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发现:巨龙竹茎的顶端结构为原套-原体结构(原套为1层细胞),在旺盛发育的幼茎的节和节间细胞中,有丰富的淀粉粒;秆茎的节... 对巨龙竹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对其竹笋发育中各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发现:巨龙竹茎的顶端结构为原套-原体结构(原套为1层细胞),在旺盛发育的幼茎的节和节间细胞中,有丰富的淀粉粒;秆茎的节间维管束为断腰型和双断腰型,节部维管束的木质部导管与韧皮部筛管的排列均无规律,并具有多层密集的细胞组成的"韧皮部结";叶肉细胞包括指状内摺的臂细胞、不规则细胞及放射状细胞,并在维管束两侧具有无色透明的大型梭形细胞,其中脉的维管束往往与许多小维管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的维管系统;根的顶端原始细胞为圆锥状排列的原始细胞群,未见典型的组织原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龙竹 营养器官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龙竹生物学特性初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谭宏超 谭汝学 唐建明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1998年第1期39-41,共3页
1997年7月10日至10月30日,我们对位于玉溪地区新平县城郊的省级甜龙竹样板基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基地的上、中、下三个坡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基地竹林生长状况),分别选择出包括相邻4丛竹子的22块样地进行调查。初步总结出:甜龙... 1997年7月10日至10月30日,我们对位于玉溪地区新平县城郊的省级甜龙竹样板基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基地的上、中、下三个坡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基地竹林生长状况),分别选择出包括相邻4丛竹子的22块样地进行调查。初步总结出:甜龙竹的发笋数量与母竹株数的结构关系、竹笋的高生长规律、枝条生长规律以及竹笋的退笋率等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龙竹 生长规律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方伟 林新春 +3 位作者 洪平 沈洪杰 吴海波 胡超宗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对苦竹Pleioblastusamarus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苦竹发笋盛期是5月12日至5月20日,出笋规律呈偏正态分布。苦竹退笋率为41 21%。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苦竹秆形高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初期15d,日生长量1~3cm;... 对苦竹Pleioblastusamarus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苦竹发笋盛期是5月12日至5月20日,出笋规律呈偏正态分布。苦竹退笋率为41 21%。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苦竹秆形高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初期15d,日生长量1~3cm;上升期10d,日生长量7~20cm;盛期20d,日生长量可达45cm;末期5d,日生长量迅速下降,直至停止。苦竹秆形高生长呈Logistic增长,昼夜高生长量变化不甚明显,在昼夜24h出现3次生长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竹 生长发育规律 退笋率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竹花粉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6
14
作者 汪奎宏 何奇江 吴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37-141,共5页
通过对早竹花粉形态与生物学特性的观测 ,研究早竹花而不实的原因。通过对早竹花粉形态、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柱头授粉能力和花粉管生长的观察测定 ,得出 :①早竹花粉为近球形 ,具单一萌发孔 ,外壁纹饰为颗粒状 ;②早竹花粉萌发率低... 通过对早竹花粉形态与生物学特性的观测 ,研究早竹花而不实的原因。通过对早竹花粉形态、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柱头授粉能力和花粉管生长的观察测定 ,得出 :①早竹花粉为近球形 ,具单一萌发孔 ,外壁纹饰为颗粒状 ;②早竹花粉萌发率低下 ,柱头自然授粉能力弱是导致早竹花而不实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早竹花粉管生长速度较快 ,最高可达 3 44μm·min-1。从而为早竹人工授粉和实行杂交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图 9表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竹 花粉形态 生物学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甜竹林生长量和鲜笋营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郑蓉 吴新才 +1 位作者 翁金珊 陈伯聪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65-68,共4页
黄甜竹笋鲜甜可口、营养丰富,每100克鲜笋含蛋白质3.12克、磷113毫克和钙38.4毫克,分别为雷竹的1.23、1.80和6.62倍.笋期早(3月中旬),生长繁殖快.人工笋用林4~5年投产,在一定的初植密度内,密度... 黄甜竹笋鲜甜可口、营养丰富,每100克鲜笋含蛋白质3.12克、磷113毫克和钙38.4毫克,分别为雷竹的1.23、1.80和6.62倍.笋期早(3月中旬),生长繁殖快.人工笋用林4~5年投产,在一定的初植密度内,密度越大,成林时间越早;且笋用林保持水土与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可大力推广造林,具有较高的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甜竹 营养成分 初植密度 生物量 鲜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舒怀 谭宏超 《云南林业科技》 CAS 1997年第4期35-38,共4页
经对云南省龙竹生产区的定点、定期观测研究,基本摸清了龙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本文从龙竹的地理分布及生态学特性;根系生长特性;地下茎生长;竹笋出土生长;幼竹的枝叶生长;成竹生长;开花结实习性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龙竹的生... 经对云南省龙竹生产区的定点、定期观测研究,基本摸清了龙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本文从龙竹的地理分布及生态学特性;根系生长特性;地下茎生长;竹笋出土生长;幼竹的枝叶生长;成竹生长;开花结实习性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龙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竹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龙竹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的分离克隆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绍智 王毅 刘小烛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8-50,56,共4页
根据已报道的玉米和水稻sps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简并引物,以巨龙竹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运用TD-PCR的方法,克隆巨龙竹的sps基因,通过测序和序列分析,得到大小为474 bp的基因片段,该片段与毛绿竹、黑麦草、六稜大麦等物种的sps基因... 根据已报道的玉米和水稻sps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简并引物,以巨龙竹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运用TD-PCR的方法,克隆巨龙竹的sps基因,通过测序和序列分析,得到大小为474 bp的基因片段,该片段与毛绿竹、黑麦草、六稜大麦等物种的sps基因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龙竹 蔗糖磷酸合成酶 简并引物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地震后北川县受损林地立地因子与植被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王娟 赵廷宁 史常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8-150,共3页
对四川省北川县在5.12地震中21个受损林地进行立地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主导因子提取。结果表明,在该范围内,土壤硬度变量在第1因子中占有较大比重,为0.910,因此第1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土壤情况;基岩类型变量在第2因子中占0.895,因此第... 对四川省北川县在5.12地震中21个受损林地进行立地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主导因子提取。结果表明,在该范围内,土壤硬度变量在第1因子中占有较大比重,为0.910,因此第1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土壤情况;基岩类型变量在第2因子中占0.895,因此第2因子反映的是基岩情况;坡向变量在第3因子中占0.832,因此第3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地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受损林地 因子分析法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甜竹两种环境下的生长观察结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勇 赖应隆 郑金宝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60-162,共3页
在山地和堆积土林冠下两种环境下,人工种植的黄甜竹生长存在显著差异,笋的可食率、竹林结构也不一样.黄甜竹耐荫性强,且与中小型乔木混生长势良好.本文还对黄甜竹的出笋规律进行了观察.
关键词 黄甜竹 环境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丛生竹资源价值评估及其生产力拓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金川 王月英 《广东林业科技》 1995年第3期6-10,共5页
分析了我国丛生竹资源的特点、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提出了其利用价值评估、生产力拓展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 丛生竹 资源价值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